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菩提本無樹
擴展閱讀
青年電影館經典音樂 2025-08-03 10:02:19
cb電影學生妹 2025-08-03 10:00:04

香港電影菩提本無樹

發布時間: 2025-08-03 07:51:14

❶ 電影六祖慧能告訴我們什麼哲學道理

心不動,物就看起來不動。一潭死水,透徹萬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首先六祖慧能的慧字應該是這個惠字,六祖門人法海曾記載惠能的意思是:惠者,以法惠施眾生;能者,能作佛事。這句偈子出於神秀偈: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後。這句偈的大概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台,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當然我們站在有相的位置,不可猜測聖人無相之境界,我們所有一切言說只為方便說。)這為末學虛妄分別之見解,若欲了知禪宗博大精深之義還需善知識引導。
如果您這個問題,是向一位開悟的禪師提的,他可能的回復有:1.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你那裡不在我這里,2.你應該問你自己,3. 啥都不說,用禪杖一直打你,打到你開悟,4.啥都不說,一直惡狠狠的盯著你。
其實開悟,就是不執著,就是放下,你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執著於這個問題。
所以禪師可以燒佛像取暖,就是因為他們不執著。
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是對或者錯,那麼你就是執著了,執著於我的回答,如果覺得佛經說的對,那就是執著於佛經。
不執著於對與錯,不落兩邊。非對非錯,非高非底,非好非壞,非美非丑,非前非後,非有非無,非大非小,非死非活,這些才是對的。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是對或者錯,那麼你又執著了,
不落兩邊,但是也不落中間,落在中間也是有,也是執著,佛法是無。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是對或者錯,那麼你又執著了,
佛法是非空非用,即空即有。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是對或者錯,那麼你再一次執著了。
真正的佛法是:管.他..媽.的.有還是沒有呢,老子就是佛,就是佛祖過來我也要罵,觀世音菩薩過來我也罵,不過觀世音菩薩是美女,我一般不罵美女。如果你覺得我的話是對或者錯,那麼你再一次執著了。
真正的佛法是不執著,啥叫不執著,不執著就是不不執著,不不不執著,不不不不執著。。。。。。
真正的佛法要連不執著也要放下,要連「要連不執著也要放下」也放下,要連「要連「要連不執著也要放下」也放下」也放下。。。。。。。。。。。。。。。。。。。。
你這下子懂了吧!!不懂你是傻子!!!懂了你更是傻子!!!佛法根本就沒有董與不懂。
其實,我說這么多,啥也沒說。佛祖在金剛經上也是這么說的。
如果你覺得我的話是對或者錯,那麼你再一次執著了。

以下是我上次回答知道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意思是什麼」的回答:

佛教就是讓人放下,達到非空非有的境界。這句話是讓人不執著,不執著於菩提、明鏡、塵埃。
這是六祖的偈子,凡是佛家的偈子都必須結合當時的因緣來看。
當時五祖讓弟子們作一首偈子來表明各自的修行程度,好的話,就把位子傳給他。當時他的首座弟子神秀作的是: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五祖一看,說還沒有悟道(因為這首偈子還是執著於菩提、明鏡、塵埃,佛是讓人們什麼都不執著),但是對一般的修行人,能做到就很不錯了。(偈子意思就是說身、心都要保持正知、正見、不迷失,要時時刻刻檢查、清楚雜念,不要讓身心受到污染。這個偈子本身的見地已經很高了,但是並沒有開悟,因為偈子本身就承認了身、心、煩惱是存在的(如果身、心、煩惱都不存在的話,就不會身、心如樹、如鏡,也不用拂拭塵埃了))。
這個偈子被六祖一看就發現上面我說的問題了,於是就作了:菩提本無樹,明凈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子。也就是說萬事、萬物、萬人、萬法本身都是空的,根本就沒有身、心、煩惱。如果修行高了,確實可以證得身空、心空的,再高的話就證得性空、法空,那就成佛了。
不開悟的人,是不可能真正理解這個偈子的意思的。
其實開悟了,就不會管這個偈子是啥意思了。因為要理睬這句話的話,就是執著,是對佛法、對六祖的執著。執著就是有了,就不是空了。

開悟其實根本就什麼都不是,如果想求開悟,你就絕對不可能開悟。這是真實的體會。
如果想求成佛,那你就根本不可能成佛,佛不是求的,如果哪位大菩薩想求成佛,他絕對不可能成佛。菩薩心中只有利益眾生,完全無我,有我的話,連菩薩都成不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思,就是:不執著於菩提樹,不執著於明鏡台,不執著於塵埃。

就是啥都不執著,連不執著也不執著。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隨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