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香港電影中的恐怖片
我想這位朋友必定看過不少的港式恐怖片才有這些疑問吧。本人看的香港恐怖電影不時很多,不過對於你的問題我還是想發表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1,關於香港恐怖片的精髓,我覺得近些年的香港恐怖片已經基本放棄了678十年代港式恐怖片追求劇情緊湊,故事發展迅速,僵屍赤裸裸地遍地橫行的精髓和傳統,現在的電影拍攝技術越來越高超,特效效果也越來越炫目,但是總感覺電影本身很空,情節很散,中心思想也不明確,最多就是表達一個珍惜生命,生者要懷念和尊重死者的孤陋思想。如果這是當代香港恐怖片的普遍意願,那麼這就是它的精髓了。但是客觀來說,香港恐怖片相比歐美恐怖片,還是要好一截的,而且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與對生命的理解。港片更注重對觀眾內心的揣測與探究,激發觀眾潛意識的恐懼,拍出來的影片大多驚悚而不血腥,陰郁而不殘酷,甚至有些片子拍得很唯美,具體的例子就不舉了,想必這位朋友也深有體會。。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源於港片有意要拍的與歐美片有所不同的原因吧。總之,我覺得追求唯美恐怖,注重對人內心恐怖的發掘,而且多數有個不錯的並不讓人絕望的結局是香港恐怖電影的精髓
2,香港恐怖電影的歷史很久。我對這個研究不多,摘取西祠胡同的一片評論吧。~~~~說到香港的驚悚類型片,由於大多與鬼怪沾邊,因此營造道具特技的恐怖視效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便已發端,只可惜限於成本低廉及創作人員的因陋就簡,以至發展緩慢,少有佳作問世。而純以懸疑恐怖的情節鋪陳取勝的影片則更如鳳毛麟角,難得一見。——這種情形直到七十年代末期的香港「新浪潮」電影才有所改觀,以許鞍華、徐克、嚴浩、余允抗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的電影專業高才生的集體亮相,為當時死氣沉沉香港電影注入新鮮血液。他們在展現自己創作個性的同時,亦不忘照顧觀眾的娛樂需求,在商業類型片中皆有建樹。其中又以許鞍華、余允抗、於仁泰等人導演的恐怖片最受歡迎,他們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
《瘋劫》是女導演許鞍華的電影處女作,亦被公認為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作品。影片取材於香港龍虎山一件真實的兇殺案,不過編劇陳韻文在利用這個素材時卻做了巧妙的藝術改動,真正的兇手不是那個瘋傻(徐少強),而是男死者的未婚妻(趙雅芝)。這一加工,便由原本無意識的瘋子殺人事件衍變成濫情造成的人性悲劇,不僅令故事情節更加懸疑,而且豐富了影片的內涵。而許鞍華的導演才華亦在《瘋劫》中鋒芒畢露,無論是選景、取鏡、光影,還是攝影機位變化,都有力地掌握著懸疑趣味,創造了逼人的驚悚氣氛。更重要的是,許鞍華對當時香港的電影敘事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打破了一般情節的單一視點的結構,採用多視點結構敘述故事,形成懸疑震慄的藝術效果。
1979年的《瘋劫》使得香港觀眾體會到本土電影空前的恐怖感覺,1980年的《山狗》則再度引發影院的陣陣驚叫聲。這部由另一位新浪潮導演余允抗執導的恐怖暴力片,其實情節平常,主要講述憤怒的父親(陳星)為給自己慘遭輪奸的女兒報仇、上山將四個兇手分別殺死的故事。《山狗》的最成功處是對陳星殺人情境的刻畫,叢林中的廝殺混戰,凶徒被誅的過程,導演借鑒了西方恐怖片的拍攝手法,在鏡頭的出色調度下,營造出令人窒息的驚悚感。盡管當年《山狗》在上映時由於太過血腥恐怖而遭到輿論抨擊。但日後抄襲該片叢林之中驚悚殺戮的拍攝手法的《魔圖》、《山狗1999》等香港電影層出不窮,足見《山狗》的恐怖魔力影響深遠。
其實翻開香港恐怖片的歷史,余允抗及其作品絕對不能忽視。《山狗》雖然引發爭議,卻令他一舉成名。待到1981年,余允抗拍攝的《凶榜》更一度被認作有史以來香港最嚇人的電影,他運用大量攝影技巧及化妝特技增強驚悚視效,同時在情節鋪陳又極盡煽情恐怖之能事,比如三個管理員離奇之死和懷孕妻子惡魔上身幾段場景營造的氣氛足以令人毛骨悚然,而影片於守候在門外的丈夫突然舉斧劈向妻子懷中的魔嬰之際戛然收場,更將那種恐怖感發揮到極至!另外,《凶榜》可算是一次香港恐怖片進行土洋結合的成功嘗試,惡魔借胎重生恐怖情節很明顯是抄自西方同類經典《凶兆》,大廈管理員死後變成面目惡心的血腥造型更是借鑒歐美喪屍片而來,至於茅山師傅施展驅魔大法則是中國傳統神怪片的典型橋段。
現在看來,這部集合多種中西靈異恐怖元素及拍攝手法的《凶榜》雖然好評如潮,卻並未形成風潮。究其原因則是在八十年代初,香港最受歡迎的是功夫片和喜劇片,所以大多數類型片中都加進了這兩樣元素,變得駁雜多趣,而像《凶榜》這樣認真的拍成一部純以恐怖取勝的類型片並不多見。
(二)
鬼怪驚悚喜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最流行的片種之一。說到始作俑者,卻是那部新浪潮導演許鞍華導演的《撞到正》。影片直接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戲班文化、敬鬼風俗,配合傳說中的陰陽眼,打通了人鬼世界,都說人鬼殊途,卻原來並無區別,皆有愛恨情仇,甚至還有插科打諢的幽默。《撞到正》雖然不乏重重鬼影的嚇人氣氛,但最令觀眾受落的卻是「鬼上身」「鬼看戲」、等驚悚搞笑的情節。
《撞到正》上映後叫座叫好,同時亦令著名電影人洪金寶受到啟發,開拍一系列靈異鬼怪題材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在這些影片中,洪金寶不僅沿襲了許鞍華《撞到正》中鬼上身、戲班見聞等情節元素,而且對中國傳統鬼神習俗趣味的挖掘更進一步,加進了大量的茅山術驅鬼以及避鬼延壽、鬼戲人的神奇橋段。不過,本應驚悚嚇人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卻被編導處理得以功夫和搞笑為主,驚悚情節居然淪為點綴,最終形成融合功夫喜劇和鬼怪題材的新型片種——「靈幻功夫片」。至於後來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賣座的「功夫僵屍片」,其實與「靈幻功夫片」也是一脈相承。而劉鎮偉導演的《猛鬼差館》、《猛鬼學堂》、《猛鬼大廈》系列則結合了洪金寶的功夫僵屍片與余允抗的驚悚鬼片《凶榜》,開創出恐怖與喜劇「半斤八兩」的另一番特色。
另外,當年與洪金寶的靈幻功夫喜劇交相輝映的則是新藝城的都市鬼怪喜劇,比如《小生怕怕》(劉家榮導演)和《開心鬼》系列(高志森導演)中的鬼魂往往性格善良、樂於助人,自然用不著大玩恐怖情境。而事實上,在無論什麼港片要加些搞笑和功夫噱頭的八十年代,能稱得上純粹意義上的恐怖片確實少見。相比之下,能真正做到不趕潮流、堅持自我的,仍是掀起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幾位導演,其中又以梁普智的《夜驚魂》、於仁泰的《靈氣逼人》、余允抗的《凶貓》最值一提。
講述變態殺人狂連環勒死女性故事的《夜驚魂》,其實是新藝城公司換掉先前導演,梁普智才臨危受命。在公司規定只許導演照劇本宣科的情況下,梁普智的導演才華同樣有出色發揮,心理變態者殺人前後的驚悚氣氛營造,最後一場警察判斷失誤導致疑犯潛入電視台再次行凶的緊張節奏都能達到令觀眾心跳屏息效果,因此上映後票房列入當年十大賣座影片之列。而《夜驚魂》十幾年後又有翻拍本《狼吻夜驚魂》問世,不過反響卻遠不如梁普智的原版了。
《靈氣逼人》是如今好萊塢最炙手可熱恐怖鬼片導演於仁泰的早期代表作,本來講述女鬼冤魂不滅附在人身復仇的故事並不希奇,難得的是於仁泰對影片節奏的控制,情節如剝細絲般的有條不紊,影片開始還有些喜劇元素,但不久便籠罩著驚悚懸疑氣氛,導演在這方面最見功力,尤其女鬼上葉倩文身後的陰森表情及動作被拍得攝人心魄,而結尾處周潤發、黃百鳴以重演昔日案件來平息女鬼怨氣並令觀眾了解驚人真相的情節設置更顯巧妙——於仁泰駕馭恐怖片的功力從《靈氣逼人》中已見一斑,日後揚名國際自是意料中事。
至於1987年上映的《凶貓》則是恐怖片大導演余允抗的又一部用心之作。影片請了著名動作指導兼演員劉家良主演,加進了大量的功夫打鬥噱頭,還有九命凶貓連番附人肉身的驚悚情節,似乎都迎合了當時潮流。然而在這個簡單的故事架構中,余允抗要做的仍是繼續揮灑自己擅長的對恐怖情境的渲染本事,鏡頭、機位、動作、特技、表演配合得精彩淋漓,貓妖附在鄭浩南情侶身上等情節更是極盡煽情恐怖。待到最後觀眾以為他大義滅親殺死凶貓時,生還者之一(王晶)卻又以凶貓形態趴在鐵網上,原來…..影片至此定格,雖然有照抄美國《異形》等片結尾的嫌疑,卻再次表露了余允抗恐怖電影一貫的「罪惡循環不息」理論,令人回味。
(三)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正值香港電影迴光返照的黃金時代。由武俠片、警匪槍戰、賭片和搞笑片共同造就的空前輝煌,令香港電影人見獵心喜,蜂擁而上拍攝這幾種類型片。當然,其中倒也不乏一些渲染恐怖元素的電影,比如藍乃才(《力王》)導演作品展現的恐怖暴力和李修賢(《羔羊醫生》《人肉叉燒包》)、孫敬安(《弱殺》《烏鼠》)製作電影實錄的殘忍殺戮同樣能令觀眾心驚肉跳,盡管還只停留於低級暴力血腥引起的視覺恐怖,但總比粗劣照抄美國心理驚悚經典《沉默的羔羊》的港片《雨夜天魔》要強得太多。
可惜香港電影的好景不長,由於盜版和港片賣埠要價過高等因素,令香港電影漸漸失去了本地以及台灣、東南亞市場,這才令低成本製作的恐怖電影在九十年代中期又開始抬頭,稍後竟形成潮流。而說到這掀起九十年代至今香港恐怖片第一浪的,則當屬錢升偉的「數字」鬼片系列,錢永強的「夜半幾點鍾」系列以及南燕的「陰陽路」系列。
從1993年到1999年,錢升偉幾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攝製作了《七月十四》、《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二月三十》、《七月十三之龍婆》、《四月四日》、《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等驚悚鬼片,這些影片不僅情節皆與日期有關,而且除了《二月三十》外,都是以警察辦案時發現離奇鬼怪事件為故事框架,通過主人公漸漸了解真相,延展出一段或關友情、或關愛情、或關家庭的煽情怪談來。其間夾雜著驚悚的調查過程,扣人心弦,煞是好看。
或許是受了日本分段式怪談電影的影響,在九十年代中期,香港突然開始盛行以《夜半一點鍾》、《怪談協會》和《陰陽路》為代表的三段式故事結構的鬼片。這類影片因為有葉偉信、錢永強、南燕、邱禮濤、譚朗昌、馬偉豪等電影人集體創作、分頭導演而顯得靈活便利,並且非常有利於並且非常適於低成本拍攝。現在看來,一部電影講三個故事雖然略嫌簡短卻盡顯精悍精巧,每段故事大多能在短短三十分鍾內做到跌宕起伏,懸念叢生,通篇籠罩驚悚氣氛。而結局亦能出人意料之外,心生暗鬼,痴心情鬼、索命冤鬼,花樣百出;恐怖與搞笑並存,煽情和靈異齊飛,陰風陣陣,驚叫連連,好一通現代版的《聊齋志異》!於是,觀眾看得過癮,編導拍得上癮,《夜半一點鍾》之後,就有了《夜半二點鍾》和《夜半三點鍾》兩部續集;王晶監制了《怪談協會》之後,近來又有《辦公室有鬼》問世;而《陰陽路》則從1997年開始一直拍攝至今,共拍了十九集——不過,「陰陽路」系列只有邱禮濤執導的前六集值得一看,七集以後作品不僅放棄了三段式結構,而且也粗製濫作為不忍卒看的垃圾電影。
一位資深的香港電影人曾經說過,每逢電影業蕭條低迷之際,三級片和恐怖片便會大行其道。其實這話未必准確,因為迄今為止香港三級片的輝煌仍是在香港電影鼎盛的九十年代前中期。不過,香港驚悚片形成至今未退的空前恐怖熱潮,倒是真的形成於香港電影陷入前所未有低谷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當然,這其中我們也絕對不能忽視日本恐怖鬼片《午夜凶鈴》起到的推波助瀾作用。
1999年在香港熱映的《午夜凶鈴》對港產恐怖片的拍攝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但即便如此,仍並不能改變偷懶的抄襲遠多過探索的原創的事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僅僅在《午夜凶鈴》上映後幾個月,香港便有一部模仿照抄該片的《山村老屍》問世。盡管編導梁鴻華在開頭似模似樣的加進了些港產傳統鬼片特色的扶乩游戲,但《山村老屍》的人物設計、情節發展、多數恐怖情境拍攝手法以及怨氣女鬼造型卻都抄足了《午夜凶鈴》,甚至包括《山村老屍》中「凡喝過浸了女屍溫泉水的人必死」這一最重要的細節,也只是翻拍自《午夜凶鈴》的「凡看過那盤錄像帶的人必死」而已。——其實借鑒其他影片的題材創意本來無可厚非,若是在此基礎上注入新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樣不失為一條明路,只可惜象《山村老屍》抄得這么明目張膽毫無新意的,卻著實令香港電影蒙羞了。
(四)
然而,無恥的抄襲絕不能掀起香港恐怖片的長久潮流,真正的探索原創作品才是維持觀眾信心之所在。近幾年來,香港恐怖電影確實也涌現出不少誠意創新之作,其中既有成名導演的發韌之作,又有新銳導演初試鋒芒之作,總能令我等不斷感到驚喜。
同樣在《午夜凶鈴》席捲香港的1999年,著名導演林嶺東以完全跳出從前港片套路的《目露凶光》為香港恐怖片掙回些面子。影片沿用林嶺東擅長的警匪片結構,混入驚悚震慄的元素,前半部顯然是劉青雲撞邪超乎常態,後半部卻發現原來是匪徒預謀綁架搶劫,但結尾處劉青雲死後鬼魂離身的驚悚視覺表現卻又混淆了我們的判斷,到底劉青雲的嫉恨心理和犯罪行為是撞邪作祟,還是心魔人為?編導似乎是在故弄玄虛,而評論亦是褒貶不一,不過如《目露凶光》這般試圖將鬼片與警匪片進行拼湊的新奇嘗試,無疑值得肯定。最值一提的是,影片開場梁家輝夜探空盪盪凶屋的五分鍾獨角戲盡顯名導演的場面調度功力,影像音效及鏡頭轉換的完美配合拍出十足驚悚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成名成腕兒的大導演,都喜歡對自己擅長的電影元素反復把玩。正如林嶺東拍驚悚鬼片玩的仍是自己拿手的警匪舊橋一樣,許鞍華導演的《幽靈人間》和陳可辛導演的《三更之回家》同樣有兩位名導以前拍攝手法和主題內涵的重復體現。
20年後再拍鬼片的許鞍華,繼續在《幽靈人間》中大玩昔日《撞到正》中的「陰陽眼」、「鬼上身」噱頭,黃大仙的舊式屋村、西環舊區從來是傳統敬鬼習俗的集中地,但導演又通過迪廳、地鐵等現代景觀進行對比,再帶出真假、對錯、今昔的對比變化,故事情節也由此懸疑驚悚,無頭鬼黃秋生索命到最後才發現找錯了仇家,最意外的是結局,舒淇原來早被女鬼上身……許鞍華拍鬼片的本事果然不讓當年,除了拍出《幽靈人間》令人不寒而慄甚至嘩然的恐怖效果外,還能借紛雜線索解讀出父子、情人、冤讎的多重感情含義,於近期香港鬼片中已屬難得佳作。
作為2002年最有口碑的香港驚悚鬼片《三更之回家》,有很多人樂意將其視作陳可辛經典之作《甜蜜蜜》的靈異版,究其原因主要是黎明與原子淇那對痴情夫妻的大陸身份,還有《回家》表面看雖然也是靈異題材,但實質上卻仍是其擅長的如《甜蜜蜜》的文藝愛情拍法。陳可辛在故事開始或許還通過小孩的眼睛刻意營造了些驚悚的氣氛,但到得黎明出場則完全演變為古怪的情感戲——在警察曾志偉的眼中,黎明飾演的中醫師用盡各種辦法企圖使三年前植物人妻子醒來的做法,簡直是變態行徑!至於黎明幫植物人妻子每天洗澡,和與其在想像中喃喃對話等情節絕對是文藝片的手法,顯得既生活化又令人震撼。而曾志偉與黎明的對手戲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並以此巧妙地闡釋了該段故事的情感本質。因此,當故事結尾處,曾志偉發現原來黎明當年也曾昏迷卻被妻子醫活的事實從而理解黎明的古怪做法,但此際黎妻已裝棺、黎明已進監,什麼都難挽回之時,那種嘆息中帶著驚喟的情感會油然而生。
據說,拍驚悚片非常有利於發揮演員的演技。在香港,除了拍鬼片的專業戶「龍婆」羅蘭是以嚇人見長,其他演員出色的表現則多是詮釋遭遇恐怖事件的驚悚心理過程。正如今年的第二屆香港金像獎,張國榮、黎明、林嘉欣、李心潔皆憑借驚悚片分別獲得最佳男女演員提名。不過,這四人中最終只有「新人」李心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項。而令她得獎的電影、由彭氏兄弟執導的《見鬼》,與黎明主演的《三更之回家》卻都是陳可辛創立的「Applause Pictures」電影公司作品。
其實若單以演技論,李心潔當然算不上最出色者,幸運的是她扮演的角色與其他嘩驚鬼片不同,非常有難度,令她有得發揮。由失明到復明的心理和外部表情都極到位,後來不斷見到鬼魂出現的表情動作也能帶動觀眾的恐怖情緒。至於《見鬼》本片亦有值得稱道之處,李心潔換上的陰陽眼有見鬼和預知未來的雙重功能,由此引出泰國少女因擁有預知能力卻無法阻止災禍而無望自殺的悲劇,這一頗有前世今生意味的詭異故事,被初執導筒的彭氏兄弟拍得層層推進、如剝細絲,還算及格。另外,該片雖然文戲的拍攝技巧欠奉,但出身剪接的兩位導演對恐怖情境的渲染卻極見功力,比如通過李心潔的主觀視點拍出許多古怪鬼靈和最後大災難的電腦特技,都有很強的驚悚效果。
(五)
香港的恐怖片發展到現在,還能有什麼變化新意?或許羅志良的《異度空間》和鄭保瑞的《熱血青年》還能給觀眾帶來些希望。這兩位新銳都以驚悚片獲得本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青年導演獎的提名,結果羅志良憑借《異度空間》得獎。
其實《異度空間》雖然拍得頗有恐怖效果,可惜卻未見新意,以陰森靜寂的氣氛營造鬼魂突現的驚嚇畫面以及女學生鬼魂糾纏張國榮的造型動作,都能從日本鬼片中找出淵源。不過,《異度空間》的創新高明處在於探討了人、鬼和精神錯亂三者之間的關系。正如心理醫生張國榮所講,世間根本無鬼,皆是心魔作祟。因此,影片前半段林嘉欣被鬼嚇,張國榮後半段被鬼逼的驚悚畫面皆是人心理受傷世界的投射,鬼的鮮明形象只是人不快心事的偽裝而已,這似乎又來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而我們亦可將《異度空間》看作是「疑心生暗鬼」的一次形象示範作品。
與《異度空間》強調對鬼進行科學的心理分析不同,鄭保瑞的《熱血青年》則是純粹的驚悚鬼片,該片出現的心理醫生甚至是被否定的反面角色。再者,與鄭保瑞上一部大受好評的《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主要靠渲染恐怖氣氛和有意模仿西片《女巫布萊爾》相比,成本相對較高的《熱血青年》除了能繼續大玩恐怖氣氛外,更加註重了對視覺效果的經營,令觀眾神經始終無法鬆懈。至於情節,雖然仍是冤魂、厲鬼、害人的傳統鬼片鬼片套路,但主題意念卻完全突破傳統世俗因果報應的價值觀,影片中三位青年好心捐血救人,誰知竟招致被救人女友鬼魂的忌恨,怨他們多管閑事,令自己與男友陰陽分隔。結果任何人都對那女鬼束手無策,她的陰謀亦最終得逞——怨氣無法化解,好人最終喪命,如此偏執冷酷,自然令觀眾感受到絕望的恐怖,難怪《熱血青年》被人稱作近年來最驚悚的鬼片了。
3,一開始我想我有所介紹了,當然只是個人的看法,不知你是否有同感~~~日本的電影我覺得像是中西合璧的混合體,即講究唯美有不放過血淋淋或赤裸裸的恐怖比如屍體啊災難啊什麼的,很奇怪這位朋友為何沒談到韓國恐怖片,建議你可以看一些,許多片子拍得還是很不錯的。
『貳』 裡面有陳弈訊和應采兒主演的一部恐怖電影叫什麼名字啊,謝謝各位哈
幽靈人間Visible Secret(2001)
導 演:許鞍華
編 劇:Kwang Abe
主 演:陳奕迅 舒淇 黃秋生 李燦森 黃沾 (更多)
上 映:2001年6月7日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粵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Digital
時 長:105分鍾
類 型:奇幻片 神秘片 恐怖片
分 級: 香港:IIB 新加坡:PG
劇情:
十五年前: 一個滿頭大汗的大漢匆忙的在街上奔跑,大漢突然跌出電車路上,被一輛貨車撞到身首異處。無頭人竟霍然彈起,發足狂奔跑了好一段方才倒下。一個小女孩目定口呆的望著電車底,見該人頭臚卡在電車底,雙眼仍然睜大,臉部仍帶著喜悅的笑容…… 十五年後…… 發型師Peter偶然遇上神秘而感性的June,二人並迅即發生關系。Peter對這個古古怪怪,自稱有單邊陰陽眼,看得見鬼神的女孩子產生莫名好感,並企圖認真發展二人關系。 但奇怪的事卻接二連三出現。首先是Peter在長洲和June目睹一隻女鬼上了June的朋友身;然後是Peter的父親盧傑於風雨夜突然從老人院偷走出來,告訴Peter其實他並不是老人痴呆,?是被鬼迷;繼而在Peter相助一個小孩,替其母驅走纏身厲鬼之後,才發現原來該小孩已死。令到對鬼神半信半疑的Peter一再和靈界接觸,產生混亂。 最令Peter疑惑的是其父突然自殺死後,老人院黃姑娘告訴Peter在其父死前,June竟曾和盧傑相互對望良久而不發一言。Peter追問June原因,June卻支吾以對。Peter企圖跟蹤June,竟發現June神神秘秘地走入元朗,和一個身穿道袍的人相會,並迅即被一群大漢毆傷,令Peter漸漸對所謂鬼神之事愈來愈討厭。不料June此刻竟告訴Peter那隻最近經常出現的無頭鬼,其實是沖著Peter而來。Peter益加覺得June胡言亂語,決意和June分開。 直至某日醒來,Peter發現自己竟睡在西環電車路上,不時夢見父親無頭的Peter深知不妙。當發現十五年前西環無頭人事件,June當天竟在場時,Peter隱隱覺得這一切必定和June又莫關聯。 就在Peter堅信一切事件其實和June有關時,突然離奇墮樓受傷的老友Simon卻告訴Peter有問題的似乎是他自己,因為Peter竟然渾渾噩噩的把房子漆上紅油,更把Simon推下街。Peter思?混亂,決意找June弄個明白。 原來無頭鬼真的沖著Peter而來,因為當年是盧傑害死他的。無頭鬼並不打算放過Peter,誓要置Peter於死地。到了最後緊張關頭,一直對其童年失去了記憶的June終於記起當日所發生一切。其實盧傑並非有心殺人,只是被後面一個不小心的人推撞,才誤把無頭人推出馬路,無頭鬼得知這個荒謬的原因後,才心息消散。
幕後製作:
這部電影製作認真,是近年較高水準的靈異片。在詭異氣氛的營造和神秘場面的表現上有不少令觀眾嘩然之處。恐怖開始的時候總是會伴隨著陰森的色調。暗淡的光線、緊張的音樂、由遠漸近的呻吟,滿牆的紅漆、怪異的人,雖然該片少了一些令人惡心的視覺直感,但是驚恐總還是有的。許鞍華的電影中總會有某種寄託於其中,影片中的幽靈又成為了人性的彌補,這部電影的劇情被廣泛稱好,而恐怖之餘的思考又成為了該片一種別樣的感受。徐鞍華又一次成功的得到了一種關於電影的平衡。
幽靈人間II:鬼味人間 (2002)
導 演: 鄺文偉
編 劇: 鄺文偉 劉浩良
主 演: 應采兒 谷祖琳 陳奕迅
上 映: 2002年6月20日
地 區: 中國香港
語 言: 粵語
時 長: 93 分鍾
顏 色: 彩色
類 型: 神秘片 恐怖片
幽靈人間II:鬼味人間 劇情介紹
郭積與清在朋友Clara的介紹下,以低於市價很多的價錢買下了一處房產。兩人拍拖已經四年,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安樂窩,但不
祥之事也正一步步逼近。
新婚的當晚,郭積便遇到車禍,他被一輛車攔腰撞飛,落到地上時失去了知覺。出院後,郭積看上去和之前沒有不同,繼續躲在房間里看他的
三級片,寫他賴以賺錢的碟評。而身為中學教師的清也繼續在試卷與備課之中忙碌。但變化也在悄悄地發生,郭積先是發現這個院子里的很多
人很怪,繼而發現最怪的是自己的枕邊人。一天夜裡,積竟然發現清站在窗邊,穿著一身小鳳仙裝、一張煞白的臉。一直對鬼神存疑的積以為
清撞了邪,而清則認為積是車禍的後遺症未愈。
正為這些事而煩憂的積遇到自己的好友September,一個和自己同一天生日從小當他為大哥的女孩子。September天性開朗,答應幫助積擺脫困
擾。慢慢地,積發現清有很多事情瞞著他。首先是這個大廈里一個人在跟清一次神秘對話後死去,另外積在家裡找到了紅色綢布鞋和油紙雨傘
,而對於清的前男友離奇死亡,以及他們現在所住房子的主人就是清更是一無所知。積與清的關系逐漸惡化,與September的感情一觸即發。在
詭異的背後,人與靈的角力如何破解?冥冥中到底誰是主宰?鬼編劇成了鬼導演
可能是上次的《幽靈人間》遭到了太多的批評,所以這一次許鞍華將導演權交給了《幽靈人間》的編劇鄺文偉,自己做起了監制。鄺文偉雖多
是擔任編劇和副導演的差事,但對於鬼故事他的創造力一定是在許鞍華之上。《七月十四》、《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二月三十》、《七
月十三之龍婆》這些鬼片都是出自他的手筆,可以說寫鬼故事是他最拿手的好戲,而且做導演也並非沒有經驗。這樣的鬼才加經驗拍這樣的鬼
片讓人覺得應該比許鞍華更勝任。
但如果對劇情了解得更詳細些的話,看過《幽靈人間》的觀眾一定會發現,續集的故事和角色與去年的那部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換了名字,
情節也有所不同,但線索和脈絡好像沒有太多的變化。女主角都是有一段不想為人知的經歷,這個經歷也剛好成為故事的懸疑所在。因此,如
果想從故事裡找新意的觀眾可能會感到失望。不過同一個故事通過不同的人來講,聽者的感覺都不會一樣,這就要看說者,也就是我們導演的
技法了。
『叄』 有誰能告訴我下以前香港拍的幾部關於看風水算命的連續劇,反正就是鬼鬼神神的那種
連續劇《命轉乾坤》
七○年代,叱吒一時的黑幫梟雄雷坤唯恐運勢將去,遂派心腹韋俊武、蔣光正<劉丹>及劉旺達<王青>前往請教術算家玄機子,玄在脅迫下透露坤大勢將去,將被親信所殺,而接任之人亦將會被摯友後人取代,潦倒而死。武、達、正三人決定隱滿此預言,不料達酒後失言,坤為怕預言應驗欲趕盡殺絕,武不想累及無辜,將遺腹子託付達,獨自向坤承擔叛徒之名,武被殺,正為求自保將坤殺之,順應預言登上龍頭之位。正接掌大權後,唯恐預言應驗,欲殺武之子,達為報恩拚命相救,在糾纏間將嬰孩掉落海中,幸跌在艇蓬上被賴淑嫻發現收養,而正則將達驅逐香港。其後,正順利成為全港五大富豪、十大地產商,並篤信風水命理,對術算師秦寶劍唯命是從。
經嫻照顧長大的嬰孩改名鄭浩然<何寶生>,有妹芷珊與女友歐詠詩<麥家琪>。在溫馨氣氛下成長的浩,對上代恩怨一無所知。浩自幼好研究風水術數,欲追求更深了解,而拜劍為師,時劍大弟子方景希代師授徒,浩以科學角度批判,令希屢次無法下台,結成宿怨。而後浩轉拜科學家曹學威門下,以計算機分析研究風水命理。
浩在舅父賴天遠介紹下認識達,原來達自從與正反目後,即以看風水糊口。達察覺浩桃花有劫,替浩改風水,陰錯陽差反令浩與詩分手。原來與浩對立的希,故意以桃花局令兩人分手,自己則乘虛而入,不知實情的達對此愧疚不已。達偶然替浩摸骨,赫然發現浩就是尋找多年的故人之子。而此時,正在玄機子預言陰影下,亦藉助劍的術數尋找武之子,達設計引開劍與正的注意,更讓正以為武子已死。
正既認為克己之人已死,將諸多不順歸於流年不利,機緣下浩救正,正為擋煞招聘浩進公司,運勢果然轉佳,後正更對浩的工作能力另眼相看,與浩建立了忘年情誼。浩亦與正女蔣敏華<傅明憲>發展出真摯情感。華本為威之助教,因無法接受正與助養女孩夏雪玲<莫可欣>的忘年之戀,忿而離家與友詩同住,華雖發覺浩即夢中屢次所見真命天子,但礙於浩為詩男友,將感情暗藏,待詩、浩分手後,才與浩有近一步發展。
雪見正父女情感因此而破裂計劃離開正,偶於賭場結識天,天為雪所吸引,雖知其為人情婦仍難以忘情,誓言從正手中奪得雪。浩處於正、天之間,兩難之際,發現身世秘密,在華鼓勵下正視面對,亦希望化解上代恩怨。未料,正恐預言應驗,不惜藉助邪門風水術,欲將浩逼入絕境,不惜反撲的浩是否真會應驗玄機子所言?被宿命安排可享富貴,卻難得姻緣的浩,是否又能戰勝命運,與華終成眷屬?一場與宿命的戰爭,究竟是命運制人,還是人定勝天?
連續劇《清宮氣數錄》
在現代的香港,一群青年男女朋友(包括鬆鬆與何寶生)夜裡登山,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古書——《清宮氣數錄》,遂揭開了一個晚清的風水故事……
風水奇人,擅改天機,扭轉慈禧命格,種下百年禍根……
咸豐年間,滿清國勢如江河日下,朝廷欽天監大臣廉抱山(羅樂林飾
)受朝廷之命,尋找延續清室氣數之法。
青年何蟲(何寶生飾)原為一小廟的廟祝(廟里從事看廟、解簽、算卦的職業),但其實根本不通風水術數之學,與老廟祝一起唬弄善信,小打小鬧混口飯吃。在一次騙人把戲被精通風水術數的廉化忌(陳松齡飾)拆穿後,蟲與忌遂成斗氣冤家,更以風水布局比試鬥法。蟲雖不曾修習風水命理之學,卻自幼天賦異稟,擁有神奇的「觸機」,對風水玄學問題有獨到見解,在與忌的比斗中居然未致完全落於下風。不知不覺間,兩人互萌好感,情愫漸生。
其後,何蟲得忌父廉抱山賞識,被挑選入宮,受派領隊尋找一個曰「蜻蜓點水」的上佳風水穴,以便能延續清室氣數,重振聲威大清聲威。但山不久即驚愕於蟲的天賦更在自己之上,於是利用咸豐對自己女兒廉化忌的愛慕,挑撥咸豐對蟲的猜忌,將蟲放逐到危險叢生的不毛之地。而在陰錯陽差下,蟲竟真的找到蜻蜓點水穴的端倪,蟲藉此良機,重回朝廷再與山周旋。
返宮後,蟲遇上剛被納為嬪妃的蘭兒,即以後的慈禧(梁小冰飾
)。眼見蘭兒受盡百般委屈,鬱郁寡歡,對其產生了憐憫之心,遂借風水玄學之力,為其改變命格,助其除去宿敵顧命大臣肅順,使其獲得咸豐寵幸,擺脫了痛苦命運。忌父廉抱山也在這一場斗爭中殞命,忌終不能原諒蟲,在父親葬禮中縱身跳下懸崖。
慈禧得勢之後,竟背棄變革強國的許諾,更不顧當初的恩情,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手段對付相助她得到今日之位的各位義士,唯獨放過蟲。蟲萬萬也沒有想到,當初自己懷著強國之心和對慈禧一時之憐憫,卻種下了中國日後的百年禍根,亦開啟了他自己往後的恩怨情仇……
歲月如飛梭,回頭百年身。在民國青天白日旗飛揚的街頭,已是一佝僂老人的蟲與一老尼迎頭相遇,赫然發現原來是畢生魂牽夢縈的化忌。忌亦認出了蟲,但低頭含淚擦身而過。蟲不勝哀感……
有緣無份,造物弄人,也許是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