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七仙女下凡電影香港版
擴展閱讀
超級海綿寶寶新的電影 2025-08-09 10:09:43
海嘯印度電影染歌詞 2025-08-09 09:59:47
日本byd電影圖片 2025-08-09 09:58:01

七仙女下凡電影香港版

發布時間: 2022-05-02 01:05:30

Ⅰ 跪求《七仙女之仙女下凡》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七仙女之仙女下凡》何立鋒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7gScJPZiNp1ZRPivZMC7eQ


提取碼: gxer
《七仙女之仙女下凡》導演: 何立鋒 、 毛夢佳 、 曹渝渲 、 謝依珊
編劇: 趙添田 、 左津 、 舒潔 、 黃瓊
主演: 鍾奕兒 、 周芷瑩 、 陶奕希 、 郭飛歌 、 趙紫涵 、 王梓璇 、 周漾玥 、 曹郝文 、 孫伊雯 、 肖楊博涵 、 譚文芯 、 周嘉誠 、 陳榮達 、 吳書揚 、 周冉 、 周澤西 、 李樂琪 、 胡婉清 、 劉紫璇 、 吳俊磊 、 朱雅純 、 李渃主 、 林佳欣雨 、 江弘恩 、 田蕙銘更多...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兒童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21-03-09(中國大陸網路)
片長: 72
又名: 七仙女之仙女下凡 、 寶貝有戲:七仙女之仙女下凡 、 寶貝有戲:七仙女
玉帝的七位女兒正在為蟠桃大會准備獻禮,七妹紫兒在瑤池邊觀察人間百態,動了玩心,天上地下規矩頗有不同,紫兒因吃了包子鋪的包子而給不出錢,被扣押,危難時刻一名叫董永的少年挺身解圍,讓紫兒得以順利重返天庭。紫兒目睹董永為殮葬父親,賣身到傅員外家為奴,決定下凡幫助,以報答當日出手相救之恩。兩人結拜兄弟,紫兒因陪董永挖人參誤了蟠桃大會,玉帝震怒,派李天王押紫兒返回天庭。

Ⅱ 董永與七仙女

七仙女,神話傳說中玉帝的七個女兒。《西遊記》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紅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據說名字分別是天壽、天陽、天榮、天昌、天顯、天慶、天羽。

【相關傳說】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故事是玉帝第七個女兒被「賣身葬父」的孝子董永打動,嚮往人間幸福生活,私自下凡與之結合。後玉帝派天兵天將把她追回天廷。董永行孝的動人故事被編入很多戲曲中,較早的為明代傳奇劇《織錦記》,最有名的是黃梅戲《天仙配》。1952年,由洪非等人重新將黃梅戲《天仙配》劇本進行了改編。戲中塑造了老實憨厚的董永、善良美麗的七仙女、相互幫助的仙女姐妹、刁鑽刻薄的傅員外、無情狠毒的玉皇大帝等生動形象,再加上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黃梅調,無不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特別是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出色表演,讓「董永遇仙」這個民間傳說故事更加引人入勝,「七仙女」藝術形象得以人人皆知。

【董永與七仙女】

傳說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宮孤獨寂寞而思慕人間生活。一日隨六位姐姐往凌虛台遊玩,偶見下界賣身葬父的青年農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實所打動而萌發愛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顧天宮戒律森嚴,助其下凡。臨行之時又贈難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時焚香求助。七仙女來到人間,經土地爺說合,槐蔭樹作媒,與董永結為夫妻。為了幫助丈夫贖身,七仙女去傅員外家做工。員外故意刁難,限她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

如成,便將董永的長工期限由三年改為百日,否則將三年改為六年。七仙女在機房燃起難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只得履行諾言。

董永做工期滿後,夫妻雙雙愉快返家。途中,董永發現妻子已懷孕在身,趕忙去討水為她解渴。這時,狂風驟起,空中出現天兵天將,傳下玉帝聖旨,限七 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宮,違命則將董永碎屍萬段。七仙女不忍丈夫無辜受害,只得將自己的來歷向董永說明,並在槐蔭樹上刻下「天上人間心一條」的誓言,懷著悲 憤的心情,返回天庭。

考證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1950年,這個傳說有賴於黃梅電影《天仙配》而大揚於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國郵政局發行的一套郵票《民間傳說———董永與七仙女》,更是擴大了這個傳說在當代生活中的影響度。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傳說中的兩個主人公董永與七仙女的來源則不甚清楚。董永一角是來源於歷史人物還僅是傳說人物?唐宋以來,博興、孝感、丹陽、東台、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跡,可見人們並不認為董永是可考的歷史人物。至於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將之混同為織女,到頭來,董永與牛郎之間的關系便難以理清。

董永遇仙傳說發生於東漢中葉,支持這個結論的可靠材料過去只發現了三條,第一條見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東嘉祥縣境內的武梁祠石刻,該石刻上有董永孝養父親的畫像,但是畫像中還沒有出現仙女的蹤影。第二條是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第三條見於東晉干寶《搜神記》卷1:「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要與他成親,董永推脫不了,便一同來到主人家。婦人「能織」,「一旬織縑百匹」。幫助董永償清債務後,便與之告別了。臨行之時,她向董永交了底:「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償債爾。」

其實,董永是實有其人的。筆者發現,歷代史料中至少記錄了四個名叫董永的人。第一個董永記在《漢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個叫做董忠的人,因為告發別人的一個陰謀而立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後來他的兒子董宏、孫子董武又相繼為侯。西漢末年,董武為王莽所廢。幸運的是,27年之後,東漢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復封被王莽所廢的西漢故侯時,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孫)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漢書》明確記載,董永生活於「千乘」(今山東青州,即高昌侯國所在地),與《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漢董永,千乘人。」因這條材料記在《表》中,且非常簡略:「侯永紹封」,歷來不為人所知。第二個董永生活在東漢末年。最早記下這個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見於南宋人婁機所撰的《漢隸字原》卷1:「孟郁堯廟碑陰。碑雲:刊碑勒諜。碑皆載仲氏父祖兄弟子孫所歷所終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若此碑文所錄不誤,可以確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東曹縣(濟陰)之地有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鄉紳董永其人。第三個董永在唐代,《新唐書·孝友傳》記載河間有一個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個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傳》的傳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親叫董永。

以上四個董永,只有兩漢之間的那個董永最有可能是傳說主角的歷史原型。董武被廢後不久,正逢亂世,山東猶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艱難自不必說,即所謂「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所謂「遭」家貧,只能說明原先董永並不家貧,後來因發生變故,所以致貧;如若原就貧寒,父老豈有「遺財」?董永在貧寒中能「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體現。

高昌侯董永與傳說中的董永之間至少有五點重要的吻合之處:(一)二人姓名相同。(二)從時間上看,前者與武梁祠壁畫,曹植、干寶的記載均不矛盾。(三)從地點上看,前者與武梁祠畫像題記、干寶《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皆為「千乘人」。(四)二人都與「孝」有關。盡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筆者的推測,但「孝」作為高昌侯的傳家寶卻是史實,所以這種推測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五)二人的生活條件有相似之處。高昌侯董永在父親被廢之後、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貧寒生活經歷;傳說中董永家境本來似乎不貧,後來才破財。因此可以認為,董永遇仙傳說極有可能是以兩漢之間的歷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實為材料,雜糅東漢時期的神仙觀念而形成的。因後人不知它的歷史淵源,所以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以致到了東晉時,干寶只聽說董永「少偏孤,與父居」的故事,而對他的家世則一無所知了。

至於七仙女,曹植之詩稱她為「神女」,《搜神記》中她自稱「天之織女」。而在《搜神記》成書的東晉時期,牛郎織女的傳說已經成熟並得到廣泛的傳播。今存晉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傳說材料幾乎是空白,也許正好說明牛女傳說的巨大影響抑制了董永傳說的傳播。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既然牛郎已經與織女結緣,那麼董永怎能再與之結為夫婦呢?

敦煌殘卷《董永變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獻。變文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織女已經從一個演變成三個了!董永的兒子董仲長到七歲,受人羞辱,要找母親,一個道士孫賓告訴他說:「阿耨池邊澡浴來,先於樹下隱潛藏。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旁。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縱見小兒郎。」織女變成三個的契機,一方面是為了與牛女傳說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為依據的。織女星本有三顆,位於銀河岸邊,三星呈三角形排列。雖然有了三個織女,到底還不能與牛郎之妻截然分開,也不能確認哪一個織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這個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明代人所編的一部載錄宋元舊話本的小說集《清平山堂話本》在中國早已失傳,20世紀初由日本傳回國內,書中保存著一篇完整的話本小說《董永遇仙傳》。董永的兒子董仲舒為了尋母,道士嚴君平指點道:「難得這般孝心。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葯,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從此之後,明清以來的各種地方戲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織女一下子變成了七位,那麼在天上,她們又是什麼星宿的化身呢?

筆者發現,在中國古代星象學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組:北斗七星、紫微垣華蓋七星、太微垣常陳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東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車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軫宿青丘七星。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晉書·志一》、《隋書·志十四》)、「扶筐七星,為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一曰供奉後與夫人之親蠶。明,吉;暗,凶;移徙,則女工失業。彗星犯,將叛。流星犯,絲綿大貴。」(《宋史·志三》)

得名較遲的「扶筐七星」,首見於《晉書》,而《晉書》、《隋書》均為唐人所修,則此星大致得名於六朝之後。唐宋時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確,為人間桑蠶、紡織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圍如採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宋史·志三》還說:「織女足常向扶筐,則吉;不向,則絲綿大貴。」元人所修的《宋史》對之記錄甚明,可知當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蠶之功能在民間定有流播。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傳》正出於宋元之際。可知,扶筐七星的紡織功能及吉凶預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這種民俗認定與宋元話本《董永遇仙傳》中首次出現七仙女身影在時間與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唐宋之後,民間觀念中織女與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傳說與董永傳說則自然分離開了。

不過,今天民間觀念中的所謂「姑兒星」,其實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團),但在唐宋時代,這種觀念還沒有形成。唐代人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說:「昴七星為髦頭,胡星,亦為獄事。明,天下獄訟平;暗為刑罰濫。六星明與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搖動若跳躍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見,皆兵之憂也。」可能是,後來人們因為找不著「七仙女」的星宿身份,便將之附會到看上去擠成一團的昴七星身上。

【七仙女與仙浴潭的傳說】

在鴛鴦溪獅坪風景區,有七塊俊俏挺秀的石岩,人們叫它們為「七仙女岩」。炭.岩下有一個碧水盪漾的水潭,因七仙女曾在這兒沐浴,人們美稱它為「仙浴潭」。

傳說天上的七仙女,她們十分愛潔凈,每天必到江河裡沐浴嬉戲,隨興所致,什麼太湖啦,鄱陽湖啦,洪澤湖啦,長江啦,都留下了她們的足跡。但是這些地方雖然碧波萬頃,總缺清幽,於是她們便想尋找一個清靜優雅的去處。 這七位仙女漫遊天地,她們看到人間男耕女織,夫妻恩愛的生活,對比天空的清泠,不禁都起了思凡之心。

有一年秋末,七位仙女漫遊到了鴛鴦溪的獅坪上空。她們看到鴛鴦溪溪漠清波碧,兩岸綠樹翠蔓,景色清奇,潭中還有成雙成對的鴛鴦戲水,恩愛無比,不由按下祥雲,落於沙灘,解開蓮花裙。躍入水中,盡情地游水嬉戲,有說不出的愜意。從此她們便常來此沐浴。 再說,獅坪的山坳里,住著一對老夫妻,他們生有七子,分別叫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七兄弟生得英俊槐梧,尤其七郎更是聰明伶俐。他們都到了婚娶年齡,父母亦勸他們到山外成婚。但七兄弟十分孝順,非要奉養父母終生不可。他們在山地里開荒種地、打獵為生,勤勞肯干。

有一天七位仙女又到潭裡沐浴,被七郎看到。深山老林里哪來這么漂亮無比的姑娘?七郎斷定她們不是凡人。他數了一數,正好有七位仙女,便馬上想到自己有七個兄弟,這不是天生的姻緣嗎?七郎當時不動聲色,等到七位仙女騰雲而去後,他才回到家中把自己的奇遇告訴哥哥們。兄弟們當下就想了娶七仙女的辦法。

第二天,七個仙女又到潭中沐浴。她們剛脫下蓮花裙入水,躲在潭邊樹叢中的七兄弟一躍而出,嚇得七個仙女躍上沙灘,穿起蓮花裙便騰空飛走!不料,這時最小的七妹看到跑在最前面的七郎生得英俊清秀,一表人才,有意放慢了腳步,被七郎 一手扯住了七妹的的蓮花裙;那已騰空的六姐姐見七妹被拉住了,又忙落下沙灘去救七妹。就在這一剎那間,六兄弟一擁而上,大郎抓住了大姐、二郎拉著了二姐,三郎 牽住了三姐,四郎拉著了四姐,五郎扯住了五姐,六郎抱住了六姐。七個仙女見七個兄弟相貌堂堂 ,一表人才,於是都牽動了思凡之心,一個個害羞地紅著臉垂頭不語。七兄弟一齊前施禮說:「我們因奉養年老多病的雙親,皆未婚娶,還望仙姐成全。剛才的行為粗魯無禮,請神仙姐姐見諒!」七位仙女見七兄弟言詞懇切,又見他們勤勞善良,忠厚老實,並且一個個都體格健美,心下都願意,但又害怕違仙規受到懲罰,都不敢言語。 還是七妹想出了辦法,她說;「我們只要迷惑住天上眾仙,便可留在凡間了!」 六位姐姐忙問有什麼辦法?七妹說:「我們把仙身化成七塊岩石,真身隨七郎到人間變成凡人,男耕女織,夫妻恩愛,不就很好嗎?」 六個姐姐都答答地點頭表示同意。七兄弟都很感動。於是,七個仙女施用仙術,只見仙霧起處,七塊岩石突兀而立;霎時間,七位少女便笑嘻嘻地站在七兄弟的面前了。 那七塊岩石十分俊俏挺秀。人們說:岩頂上蔥蘢的樹木原是七仙女的秀發;光潔的石身是七仙女的玉體;那下半部的許多皺折,就是七仙女遮體的蓮花裙!民間還傳說 ,那愛好撒嬌的七妹,臨變之前用左腳踢了七郎一腳,假裝生氣的說:「都是你害的!」她這一踢,就把岸邊的岩石踢了一個洞呢!

不信,你去看看七女岩,那七妹喬裝生氣的模樣的踢出的左腳,還隱約可見呢!

【電影】

七仙女(1963)
導演:
何夢華/嚴俊
主演:凌波
類型:歌舞
更多外文片名:
A Maid from Heaven
Seven Immortal Women
國家/地區:香港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63年12月11日 香港

影評

玉帝之小女兒七仙女(方盈),厭倦天庭刻板生活,不惜冒犯天規,降臨人間;少年董永(凌波)賣身傳員外家,為奴三載,以埋父骨;董永之孝心,感動了七仙女,便幻成村姑,藉土地神之助,說服董永與其結成夫婦,並相偕到傳家上工,七仙女在六位仙姐下凡暗助下,為董永縮減償還工作日,眾仙女幫助紡織錦布,發揮仙術,百日完工;回復自由後,二人回董永故家,但愉快的凡間生活能持續多久呢?玉帝得知小女兒私自下凡的消息後,天庭盛怒,命雷神逼其返回天宮,七仙女與董永二人在槐樹下無奈分離,情節悲痛,頗為感人。

這部邵氏版《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執導,拍攝中途李翰祥突然脫離邵氏,到台灣另組國聯影片公司,李翰祥動用大堆頭明星拍《七仙女》,邵氏不甘示弱,也沿用李翰祥留下的劇本拍同名同戲,在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的同時,將十個攝影棚都搭了同一部戲的布景,由陳一新和何夢華聯合導演,亞洲影後凌波反串男角與方盈合演情侶.1963年12月,兩部《七仙女》在台灣同時上映,但李版因只有江青,鈕芳雨擔綱,氣勢較邵氏版為弱而票房落敗.而李版《七仙女》要等官非和解才在香港上映。

方盈本名倪芳凝,貴州人,自幼赴港,其後回北平接受教育,後再返港繼續學業.1962年參加南國實驗劇團二期,結業後加入邵氏公司八年,1970年約滿退出影壇.1976年應邀復出,任佳視主持人並演出連續劇,於1978年再次息影.80年代她改任電影的美術指導,90年代起經營時裝公司。

【歌曲:七仙女】

演唱:牛朝陽
歌詞:
美麗的七仙女
我就這樣愛上你
我這個人老實平凡
真的是配不上你
多情的七仙女
謝謝你讓我愛你
我會努力耕田種地
討你的歡喜
我會好好的好好的疼愛你
真情真意珍惜你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在一起
我會好好的好好的疼愛你
一生一世依戀你
老槐樹記下我的誓言
愛你愛到底

參考:http://ke..com/view/67558.htm
農歷七月七日是民間的「乞巧」節,婦女們這晚在庭院中擺下酒脯瓜果,虔誠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織女星賜予技巧。由於詩人的吟詠,畫家的描繪,文人的鋪排,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於是流傳人間,纏綿緋惻,委婉動人,這便是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詩經》的《小雅》中有一首詩: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
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史記天宮書》和《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里,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為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到了南北朝時,任眆在《述異記》中記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這項記載准確他講是從「古詩十九首」中獲得靈感,其中的一首描寫《七夕雙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攜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兒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比起《詩經》中的那首,更描繪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對有情人,兩地相思,愁昔滿懷的悲涼況味。
此外,晉代於寶的《搜神記》中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說成是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甫北朝時吳均的《續齊諧記》里記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牛郎。』至今雲:『織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
宋代秦少游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總之,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託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於是他牽著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艷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里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歷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於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為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於,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鏡湖裡沐浴。於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雲鬢花顏,不覺為之心神盪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裡,她趁著夜幕的掩護,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里,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艷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鍾情,於是在靜襤的春夜裡,兩情相悅,同赴巫山雲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牆上,牛郎捨不得老黃牛,天天對著牛角發楞。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於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里,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著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著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著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跡發生了,兩只牛角竟然變成兩只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准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只籮筐像兩只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面,牛郎奮力追求,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涌,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群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據說七夕過後,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為辛苦搭橋的緣故。
牛郎織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後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鵲橋會》等平話或戲曲都大同小異;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愛情故事,充滿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著農牧社會的生活面貌與倫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杜甫《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這些都為世人傳誦,還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傑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筆成詩,朗朗上口。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最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謂「七夕節」,禁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當夜的花樣更多。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朧中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綉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實上這就是物理學上的表面張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難辦到。
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一首是: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
鄰家少女都相學,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尋看。」

這兩首詩對七夕夜晚婦女們的活動和心態形容得入木三分。
時至今日,少男少女們的情感已了無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銀河無法隔絕,就連實質的尊長約束,社會道德法律,也已發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溫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則可對少年男女的情愛,產生了一種虛幻而浪漫的憧憬,從而喚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則認七夕為「情人節」,就有了積極的意義。

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0146&messageid=14525

Ⅲ 有關七仙女的電視劇

1、天仙配

《天仙配》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安慶電視台聯合出品的古裝神話電視劇,由吳家駘執導,黃聖依、楊子、李博、陳潔領銜主演。

該劇由周濯街的小說《七仙女正傳》以及民間傳說《天仙配》的部分故事聯合改編而成。講述了七仙女和董永之間的愛情故事。

2、歡天喜地七仙女

《歡天喜地七仙女》是2005年由江西電視台與北京優賽環球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的一部38集古裝神話電視連續劇,由胡貝易等導演,潘虹、六小齡童、吳樾、霍思燕、鄭國霖、楊蕊、蔣欣等主演。

該劇以《天仙配》與《搜神記》的故事背景與記載為基本架構,講述了七位仙女下凡與人間凡人相戀最後在一起的愛情故事。2005年7月20日由上海電視台電視劇頻道黃金檔首播,第二部是《天地姻緣七仙女》。

3、天外飛仙

《天外飛仙》是2005年劉陽執導的電視劇,由胡歌、林依晨主演。劇本改編自民間傳說《天仙配》,描寫了凡人董永與七仙女之間的故事。

該劇於2006年1月15日重慶電視台影視頻道首播,2006年10月1日,東南衛視《東南劇苑》每晚19:35全國衛視首播。

4、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以同名民間神話傳說改編而成,由鞠覺亮執導,田亮、安以軒主演的古裝神話愛情劇。該劇講述了神仙織女與凡間牛郎凄美的愛情故事。該劇於2009年6月29日在央視8套黃金強檔首播。

5、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由香港無線電視出品,庄偉健執導,溫兆倫、郭羨妮、歐錦棠、唐寧等主演的古裝神話電視劇,於2003年9月18日在香港首播。該劇根據古代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改編而成,講述了織女為尋「雲梭」下凡遇見黃阿牛後相愛的故事。

Ⅳ 9幾年的電影,片名忘了,說的是七仙女下凡洗澡時其中一位的衣服不見

是黃梅戲老電影《牛郎織女》,嚴鳳英的代表作品。

Ⅳ 請問邵氏有哪些經典的影片!

邵氏電影大全 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11. 七十二家房客(1973) 12. 花心大少(1983) 13. 花田錯(1960) 14. 花月良宵(1967) 15. 藍與黑(1966) 16. 無名英雄(1971)* 17. 傾國傾城(197
求採納

Ⅵ 香港邵氏電影公司一共拍了多少部電影,有沒有具體的電影名子,謝謝

全部資料很詳細

http://ke..com/view/1055766.htm

Ⅶ 問一個國產武打片名字

邵氏電影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11. 七十二家房客(1973)

12. 花心大少(1983)

13. 花田錯(1960)

14. 花月良宵(1967)

15. 藍與黑(1966)

16. 無名英雄(1971)*

17. 傾國傾城(1975)*

18. 天涯明月刀(1976)*

19. 何日君再來(1966)

20. 天 網(1974)*

21. 楚留香(1976)*

22. 藍與黑續集(1966)

23. 三 笑(1969)

24. 檸檬可樂(1982)

25. 紅伶淚(1964)

26. 刺 馬(1973)*

27. 瀛台泣血(1975)*

28. 妲 己(1963)

29. 江湖奇俠(1965)

30. 乾隆下揚州(1978)*

31. 三少爺的劍(1977)*

32. 人皮燈籠(1982)

33. 大哥成(1975)

34. 西遊記(1964)

35. 釣金龜(1968)

36. 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

37. 不了情(1961)

38. 盤絲洞(1967)

39. 我愛金龜婿(1971)

40. 城市之光(1984)

41. 十二金牌(1970)

42. 小雜種(1973)

43. 蛇殺手(1974)*

44. 雲 泥(1968)

45. 一樂也(1973)*

46. 猩猩王(1977)

47. 表錯七日情(1983)*

48. 愛 奴(1972)*

49. 乾隆皇與三姑娘(1980)

50. 娃娃夫人(1971)

51. 邊城三俠(1966)*

52. 鐵扇公主(1966)

53. 蝙蝠傳奇(1978)*

54. 壁 虎(1972)

55. 花團錦簇(1961)

56. 緣 份(1984)

57. 如來神掌(1982)

58. 哪 吒(1974)*

59. 拳 擊(1971)*

60. 少林寺(1976)*

61. 大刀王五(1973)

62. 少林三十六房(1978)*

63. 萬古流芳(1964)

64. 鑽石艷盜(1971)

65. 萬花迎春(1963)

66. 三十年細說從頭(1982)*

67. 文素臣(1966)

68. 千門八將(1981)

69. 花街時代(1985)

70. 宋宮秘史(1965)

71. 酒 簾(1976)

72. 千王斗千霸(1981)

73. 保 鑣(1969)*

74. 憤怒青年(1973)

75. 金菩薩(1966)

76. 毒 女 (1973)*

77. 書劍恩仇錄(1981)*

78. 風流韻事(1973)*

79.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1)

80. 捉鼠記(1974)

81. 啞巴與新娘(1971)

82. 斷腸劍(1967)

83. 青春戀(1969)

84. 報 仇(1970)*

85. 倩女幽魂(1960)

86. 中國超人(1975)

87. 霹靂十傑(1985)*

88. 油鬼子(1976)

89. 女人面面觀(1974)*

90. 金瓶雙艷(1974)*

91. 背叛師門(1980)

92. 女兒國(1968)

93. 女巡按(1966)

94. 青春1000日(1982)

95. 面 具(1974)*

96. 水兒武士(1985-沒此片資料)

97. 楊過與小龍女(1983)

98. 錦衣衛(1984)

99. 夕陽戀人(1971)

100. 欲焰狂流(1969)*

101. 春蠶(1969)

102. 龍虎會風雲(1973-沒此片資料)

103. 少林搭棚大師(1980)*

104. 白玉老虎(1977)*

105. 女校春色(1970)

106. 斗氣小神仙(1985)

107. 皇家大賊(1985)

108. 第三類打鬥(1980)*

109. 水滸傳(1972)*

110. 扭計祖宗陳夢吉(1975)

111. 烽火萬里情(1966)

112. 單程路(1981)

113. 徐老虎與白寡婦(1981)

114. 死 囚(1976)*

115. 盪寇志(1975)*

116. 大劫案(1975)

117. 警 察(1973)

118. 英雄無淚(1980)

119. 連 體(1984)

120. 茅山僵屍拳(1979)*

121. 殺 絕(1978)

122. 打雀英雄傳(1981)

123. 香港奇案(1976)

124. 十字鎖喉手(1978)*

125. 少林與武當(1980)

126. 女殺手(1971)

127. 兒女是我們的(1970)

128. 南北獅王(1981)

129. 仙女下凡(1971)

130. 賭王大騙局(1976)

131. 蕭十一郎(1978)*

132. 影子神鞭(1970)

133. 獵 人(1969)

134. 毀滅號地車(1983)

135. 女集中營 (1973)*

136. 鐵頭皇帝(1967)

137. 軍閥趣史 (1979)*

138. 五毒天羅(1976)

139. 追女三十六房(1982)*

140. 紅粉煞星(1976)*

141. 純 愛(1978)

142. 馬永貞(1972)*

143. 我愛神仙遮(1984)

144. 年輕人(1972)*

145. 陳夢吉計破脂粉陣(1975)

146. 五 毒(1978)

147. 南少林與北少林(1978)

148. 長發姑娘(1975)*

149. 丹麥嬌娃(1973)*

150. 千嬌百媚(1961)

151. 太極拳(1974)

152. 絕不低頭(1977)*

152. 降頭(1975)

153. 殺機(1970)

154. 風月奇譚(1972)*

155. 新不了情(1970)

156. 多情劍客無情劍(1977)*

157. 少林五祖(1974)*

158. 王昭君(1959)

159. 武林聖火令(1983)

160. 噴火美人魚(1970

161. 玫瑰我愛你(1966)

162. 玉女嬉春(1971)

163. 掌門人(1983)

164. 七面人(1975) *

165. 七仙女(1963)

166. 新飛狐外傳(1984)

167. 愛奴新傳(1984)

168. 唐人街小子(1977)

169. 小樓殘夢(1979)

170. 菁菁(1967)

171. 洪熙官(1977)

172. 邪完再邪(1982) *

173. 玉女親情(1970)

174. 慾海情魔(1966)

175. 落花時節(1967)

176. 五郎八卦棍(1984)

177. 邪斗邪(1980)*

178. 叛逆(1973)*

179. 朱門怨(1974)

180. 後生(1975)*

181. 瘋猴(1979)*

182. 蘭姨(1966)

183. 血滴子(1975)

184. 聲色犬馬(1974)*

185. 香港73(1974)

186. 血芙蓉(1977)*

187. 長輩(1981)*

188. 遺產五億圓(1970)

189. 狂戀詩(1968)

190. 捉姦趣事(1975)*

191. 邪(1980)*

192. 老夫子(1976

193. 血灑天牢(1971)

194. 奸人鬼(1984)

195. 紅樓夢(1961)

196. 鬼新娘(1971)

197. 清宮大刺殺(1977)*

198. 螳螂(1978)*

199. 老夫子奇趣錄(1978)

200. 怪人怪事(1974)*

201. 神劍震江湖(1967)

202. 那個不多情(1970)

203. 陸阿采與黃飛鴻(1976)

204. 應召名冊(1977)*

205. 春火(1969)

206. 賊王之王(1982)*

207. 女子公寓(1970)

208. 黑鷹(1967)

209. 金燕子(1968)*

210. 紅辣椒(1968)

211. 早熟(1974)

212. 拈花惹草(1976)*

213. 毒龍潭(1969)

214. 千面大盜(1968)

215. 騙財騙色(1976)

216. 西廂記(1964)*

217. 獨臂刀(1967)*

218. 獨臂刀王(1969)*

219. 新獨臂刀(1971)*

220. 大盜歌王(1969)

221. 金手指(1980)

222. 陸小鳳傳奇之一綉花大盜(1978)

223. 唐朝豪放女(1984)*

224. 鬼眼(1974)

225.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1981)

226. 碧海青天夜夜心(1968)

227. 香港式偷情(1973)

228. 鬼屋麗人(1970)

229. 船(1967)

230. 少林傳人(1983)*

231. 神打(1975)*

232. 鐵觀音(1966)

233. 弟子也瘋狂(1985)*

234. 雙俠(1971)*

235. 浣花洗劍(1982)*

236. 寶蓮燈(1963)

237. 龍虎鬥(1970)*

238. 窺情(1984)*

239. 新啼笑因緣(1975)

240. 寒煙翠(1967)

241. 燕娘(1969)

242. 殘缺(1978)*

243. 十八般武藝(1982)

244.無翼蝙蝠(1980)*

245. 鱷魚河(1964)

246. 龍門金劍(1969)

247.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1968)

248. 射鵰英雄傳(1977)*

249. 花木蘭(1963)*

250. 虎膽(1969)

251. 方世玉與胡惠干(1976)*

252. 射鵰英雄傳續集(1978)*

253. 吉祥賭坊(1972)

254. 南北少林(1986)

255. 陰陽刀(1968)

256. 飛燕金刀(1969)

257. 射鵰英雄傳三集(1981)*

258. 豪俠傳(1969)

259. 武館(1981)*

260. 神刀(1968)

261. 碧血劍(1981)

262. 雙喜臨門(1970)

263. 妖魂(1984)

264. 鍾馗娘子(1971)

265. 大俠沉勝衣(1983)

266. 白蛇傳(1962)

267. 天下第一拳(1972)

268. 潘金蓮(1963)

269. 大刺客(1968)

270. 女俠黑蝴蝶(1968)

271. 千面魔女(1968)

272. 吸毒者(1974)*

273. 亡命徒(1972)

274. 流氓千王(1981)

275. 鷹王(1971)*

276. 小煞星(1970)*

277. 天龍八部(1977)

278. 同居(1975)

279. 斷魂谷(1968)

280. 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

281. 港澳傳奇(1974)

282. 求愛敢死隊(1988)

283. 連瑣(1966)

284. 儒俠(1967)

285. 春暖花開(1967)

286. 大俠復仇記(1967)

287. 特警零零九(1967)

288. 追魂鏢(1968)

289. 再見七日情(1985)

290. 催命符(1967)

291. 鹿鼎記(1983)*

292. 奪魂鈴(1968)*

293. 八國聯軍(1975)

294. 中華丈夫(1978)*

295. 阿牛入城記(1974)

296. 日劫(1983)*

御貓三戲錦毛鼠(1982) - 鄭少秋/傅聲 - 劉家良作品*

非法移民(1985) - 荊永卓/吳福星 -張婉婷作品

打蛇(1980) - 詹森/周堅平- 牟敦芾作品

阿牛出獄記(1974) - 野峰/王沙 - 羅馬作品

武松(1982) - 狄龍/汪萍 - 李翰祥作品*

連城訣(1980) - 岳華/白彪 - 牟敦芾作品

朋友(1973) - 姜大衛/傅聲 - 張徹作品*

鐵手無情(1969) - 羅烈/李菁/姜大衛 - 張徹作品*

太陰指(1971) - 凌波/金漢 - 鮑學禮作品

的士大佬(1975) - 姜大衛/林珍奇 - 鮑學禮作品*

洪文定三破白蓮教(1980) - 劉家輝/羅烈 - 羅烈作品*

倚天屠龍記(1978)- 爾冬升/余安安 -楚原作品*

倚天屠龍記大結局(1978)- 爾冬升/余安安 -楚原作品*

少奶奶的絲襪(1972) - 井莉/田青 - 桂治洪作品

夜生活的女人(1973) - 恬妮/金漢

小雲雀(1964) - 顧媚/陳厚 - 薛群作品

後門(1959) - 胡蝶/王引 - 李翰祥作品

雙鐲(1991) - 劉小慧/陳德蓉/郭晉安 - 黃玉珊作品

裸血(1969) - 凌波/高遠 - 羅臻作品

冷血十三鷹(1978) - 狄龍/傅聲 - 孫仲作品*

死角(1969) - 姜大衛/狄龍/李菁 - 張徹作品

觀世音(1967) - 李麗華/金勝鎬 - 申相玉作品

玉面飛狐(1968)- 何莉莉/張翼 - 徐增宏作品

風流斷劍小小刀(1979) - 狄龍/傅聲 - 孫仲作品

血符門(1971) - 凌波/施思 - 黃楓作品

男與女(1983) - 鍾楚紅/萬梓良 - 蔡繼光作品

海軍突擊隊(1977) - 姜大衛/傅聲 - 張徹/午馬作品

多咀街(1974) - 邵氏及TVB群星 - 王風作品

替槍老豆(1985) - 夏文汐/萬梓良 - 楚原作品

沙膽英(1976) - 陳萍/王鍾 - 孫仲作品

紅樓春夢(1977) - 余莎莉/劉雅英 - 邵氏編導組作品

師兄撞鬼(1990) - 周星馳/馮淬帆/董驃 - 梁家樹作品

爛頭何(1979) - 劉家輝/汪禹 - 劉家良作品

魔劍俠情(1981)- 狄龍/傅聲 -楚原作品

清宮啟示錄(1983)- 莫少聰/劉永 -魯俊谷作品

七俠五義(1967)- 喬庄/井莉 -徐增宏作品

神鵰俠侶(1982)- 傅聲/黃淑儀 -張徹作品

出籠馬騮(1979) - 程小東/谷峰 - 羅馬作品

鬼畫符(1982)- 傅聲/李麗麗 -劉家榮作品

龍虎少爺(1981)- 劉家輝/傅聲 -劉家榮作品

靚足100分(1990) - 林俊賢/李嘉欣/鄧碧雲 - 王晶作品

李小龍與我(1976) - 李修賢/丁佩 - 羅馬作品

盜兵符(1973) - 宗華/夏凡 - 申江作品

雪兒(1984) - 鍾楚紅/梁家輝 - 譚家明作品

飛狐外傳(1980)- 錢小豪/郭追 -張徹作品

絕代雙驕(1979)- 傅聲/伍衛國 -楚原作品

鬼馬飛人(1985) - 鍾鎮濤/鍾楚紅 - 王晶作品

濟公(1993) - 周星馳/張曼玉 - 杜琪峰作品

笑傲江湖(1978) - 汪禹/陳惠敏 - 孫仲作品

桃色經紀(1973) - 宗華/貝蒂 - 孫仲作品

閻惜姣(1962)- 李麗華/嚴俊 - 嚴俊作品

樑上君子(1983) - 錢小豪/董驃 - 徐蝦作品

小子有種(1982) - 傅聲/谷峰 - 孫仲作品

俠客行(1982)- 文雪兒/郭追 -張徹作品

江湖行(1973)- 何莉莉/李修賢 -張曾澤作品

情俠追風劍(1980)- 汪禹/妞妞 -何夢華作品

乾隆下江南(1977) - 劉永/汪禹 - 李翰祥作品

城寨出來者(1982) - 錢小豪/高飛 - 藍乃才作品

決殺令(1977) - 姜大衛/陳惠敏 - 孫仲作品

魚美人(1962)- 凌波/李菁 - 高立作品

踩線(1981) - 伊雷/李賽鳳 - 王鍾作品

八十二家房客(1982) - 惠英紅/陳百祥 - 李沛權作品

q乾隆皇奇遇記(1976) - 劉永/汪禹 - 王風作品

江湖子弟(1976) - 劉永/胡錦 - 華山作品

玉面俠(1971)- 何莉莉/高遠 -嚴俊作品

馬哥波羅(1975)- 傅聲/戚冠軍 -張徹作品

惡客(1972) - 姜大衛/狄龍 - 張徹作品

摩登仙履奇緣(1985) - 張曼玉/陳百祥 - 王晶作品

大決斗(1971) - 姜大衛/狄龍 - 張徹作品

八萬罪人(1979) - 劉永/芬妮 - 程剛作品

情人石(1964) - 鄭佩佩/陳厚 - 潘壘作品

故都春夢(1964) - 李麗華/凌波 - 岳楓/陶秦/嚴俊作品

摩登土佬(1980) - 林子祥/井莉 - 陳家蓀作品

三闖少林(1983) - 爾冬升/劉玉璞 - 唐佳作品

電單車(1974) - 狄龍/程可為 - 狄龍作品

飛刀手(1969) - 鄭佩佩/羅烈 - 張徹作品

錯點鴛鴦(1985) - 爾冬升/王小鳳 - 陸劍明作品

南北媽打(1988) - 鄧碧雲/沉殿霞 - 梁家樹作品

撞邪先生(1988) - 鍾鎮濤/鄭裕玲 - 王晶作品

游俠兒(1970) - 姜大衛/李麗麗 - 張徹作品

八道樓子(1976) - 姜大衛/狄龍 - 張徹作品

天蠶變(1983) - 徐少強/萬梓良 - 魯俊谷作品

乾隆皇君臣鬥智(1982) - 劉永/惠英紅 - 李翰祥作品

紅孩兒(1975) - 丁華寵/胡錦 - 張徹作品

布衣神相(1984) - 徐少強/萬梓良 - 魯俊谷作品

魔殿屠龍(1984) - 爾冬升/鍾楚紅 - 楚原作品

丑聞(1974) - 許冠文/恬妮 - 李翰祥作品

舞衣(1974) - 何莉莉/井莉 - 楚原作品

明日之歌(1967) - 凌波/喬庄 - 陶秦作品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1979) - 狄龍/傅聲 - 張徹作品

艷陽天(1967) - 鄭佩佩/陳厚 - 薛群作品

六指琴魔(1983) - 惠英紅/錢小豪 - 龍逸升作品

楊貴妃(1962) - 李麗華/嚴俊 - 李翰祥作品

江湖漢子(1976) - 姜大衛/傅聲 - 張徹作品

沒有老公的日子(1995) - 袁詠儀/葉德嫻 - 陳勛奇作品

十四女英豪(1972) - 何莉莉/凌波/李菁 - 程剛作品

洪拳與詠春(1974) - 傅聲/袁小田 - 張徹作品

金臂童(1979) - 郭追/韋白 - 張徹作品

孔雀王朝(1979) - 姜大衛/井莉 - 楚原作品

仇連環(1972) - 陳觀泰/井莉 - 張徹作品

洪拳小子(1975) - 傅聲/戚冠軍 - 張徹作品

青蛙王子(1984) - 鍾鎮濤/鍾楚紅 - 王晶作品

我愛羅蘭度(1984) - 陳百祥/夏文汐 - 王晶作品

女人心(1985) - 周潤發/鍾楚紅 - 關錦鵬作品

人蛇鼠(1977) - 宗華/丹娜 - 孫仲作品

碟仙(1980) - 陳星/劉慧玲 - 楚原/牟敦芾作品

勾魂降頭(1976) - 狄龍/羅烈 -何夢華作品
所有國產武打片全在這了,你自己挑吧,你的問題太有難度,我能幫你做的就這些了!

Ⅷ 七仙女的幕後花絮

兩岸三地 仙女下凡
受大陸黃梅戲影片《天仙配》 啟發,李翰祥說服邵氏投資拍攝古裝彩色黃梅調歌唱片《貂蟬》,由林黛、趙雷、羅維主演,王純作曲,李雋青作詞,並拔擢歌星靜婷為林黛幕後代唱。
1963年初冬,李翰祥受國泰及聯邦公司支持,成立國聯電影公司,第一部影片就是《七仙女》,憑藉李氏個人魅力,吸引了一批香港技術及表演人才渡海營建嶄新的電影樂土。李於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租借場地,並另建竹棚趕拍國聯創業作《七仙女》,於十二月十九日上映,與邵氏版本《七仙女》(十四日上映)短兵相接。在邵氏時已確定由江青出演片中的女主角,到國聯後李翰祥沒有讓跟隨他前來台灣的江青失望,同樣將七仙女的角色交由她主演。同樣感謝李導知遇之恩的江青,也演出得十分賣力,使得這部國聯的開門之作相當成功。而十分好笑的是,邵氏在李翰祥離開後並沒有放棄《七仙女》的拍片計劃,於同年也推出了一部《七仙女》,而且影片的編劇仍舊掛名是李翰祥,同一年上映這樣的兩部影片,真象是李翰祥自己在和自己唱對台戲。
這個版本的《七仙女》可以說是邵氏1963年《七仙女》的雙胞版本,據說當年為了要跟邵氏打對台,只花了二十一天就拍完了。《七仙女》恐怕只有當年在台灣上映時有人看過,李翰祥暨國聯遂以創業作《七仙女》多次申請參展,影展當局均以「音樂、歌詞版權及其與邵氏之法律糾紛」問題拒絕。

Ⅸ 牛郎與織女的故事中的七仙女分別是那七位仙女

【簡介】

七仙女,神話傳說中玉帝的七個女兒。《西遊記》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紅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據說名字分別是天壽、天陽、天榮、天昌、天顯、天慶、天羽。

【相關傳說】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故事是玉帝第七個女兒被「賣身葬父」的孝子董永打動,嚮往人間幸福生活,私自下凡與之結合。後玉帝派天兵天將把她追回天廷。董永行孝的動人故事被編入很多戲曲中,較早的為明代傳奇劇《織錦記》,最有名的是黃梅戲《天仙配》。1952年,由洪非等人重新將黃梅戲《天仙配》劇本進行了改編。戲中塑造了老實憨厚的董永、善良美麗的七仙女、相互幫助的仙女姐妹、刁鑽刻薄的傅員外、無情狠毒的玉皇大帝等生動形象,再加上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黃梅調,無不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特別是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出色表演,讓「董永遇仙」這個民間傳說故事更加引人入勝,「七仙女」藝術形象得以人人皆知。

【董永與七仙女】

傳說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宮孤獨寂寞而思慕人間生活。一日隨六位姐姐往凌虛台遊玩,偶見下界賣身葬父的青年農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實所打動而萌發愛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顧天宮戒律森嚴,助其下凡。臨行之時又贈難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時焚香求助。七仙女來到人間,經土地爺說合,槐蔭樹作媒,與董永結為夫妻。為了幫助丈夫贖身,七仙女去傅員外家做工。員外故意刁難,限她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

如成,便將董永的長工期限由三年改為百日,否則將三年改為六年。七仙女在機房燃起難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只得履行諾言。

董永做工期滿後,夫妻雙雙愉快返家。途中,董永發現妻子已懷孕在身,趕忙去討水為她解渴。這時,狂風驟起,空中出現天兵天將,傳下玉帝聖旨,限七 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宮,違命則將董永碎屍萬段。七仙女不忍丈夫無辜受害,只得將自己的來歷向董永說明,並在槐蔭樹上刻下「天上人間心一條」的誓言,懷著悲 憤的心情,返回天庭。

考證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1950年,這個傳說有賴於黃梅電影《天仙配》而大揚於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國郵政局發行的一套郵票《民間傳說———董永與七仙女》,更是擴大了這個傳說在當代生活中的影響度。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傳說中的兩個主人公董永與七仙女的來源則不甚清楚。董永一角是來源於歷史人物還僅是傳說人物?唐宋以來,博興、孝感、丹陽、東台、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跡,可見人們並不認為董永是可考的歷史人物。至於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將之混同為織女,到頭來,董永與牛郎之間的關系便難以理清。

董永遇仙傳說發生於東漢中葉,支持這個結論的可靠材料過去只發現了三條,第一條見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東嘉祥縣境內的武梁祠石刻,該石刻上有董永孝養父親的畫像,但是畫像中還沒有出現仙女的蹤影。第二條是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第三條見於東晉干寶《搜神記》卷1:「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要與他成親,董永推脫不了,便一同來到主人家。婦人「能織」,「一旬織縑百匹」。幫助董永償清債務後,便與之告別了。臨行之時,她向董永交了底:「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償債爾。」

其實,董永是實有其人的。筆者發現,歷代史料中至少記錄了四個名叫董永的人。第一個董永記在《漢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個叫做董忠的人,因為告發別人的一個陰謀而立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後來他的兒子董宏、孫子董武又相繼為侯。西漢末年,董武為王莽所廢。幸運的是,27年之後,東漢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復封被王莽所廢的西漢故侯時,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孫)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漢書》明確記載,董永生活於「千乘」(今山東青州,即高昌侯國所在地),與《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漢董永,千乘人。」因這條材料記在《表》中,且非常簡略:「侯永紹封」,歷來不為人所知。第二個董永生活在東漢末年。最早記下這個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見於南宋人婁機所撰的《漢隸字原》卷1:「孟郁堯廟碑陰。碑雲:刊碑勒諜。碑皆載仲氏父祖兄弟子孫所歷所終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若此碑文所錄不誤,可以確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東曹縣(濟陰)之地有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鄉紳董永其人。第三個董永在唐代,《新唐書·孝友傳》記載河間有一個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個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傳》的傳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親叫董永。

以上四個董永,只有兩漢之間的那個董永最有可能是傳說主角的歷史原型。董武被廢後不久,正逢亂世,山東猶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艱難自不必說,即所謂「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所謂「遭」家貧,只能說明原先董永並不家貧,後來因發生變故,所以致貧;如若原就貧寒,父老豈有「遺財」?董永在貧寒中能「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體現。

高昌侯董永與傳說中的董永之間至少有五點重要的吻合之處:(一)二人姓名相同。(二)從時間上看,前者與武梁祠壁畫,曹植、干寶的記載均不矛盾。(三)從地點上看,前者與武梁祠畫像題記、干寶《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皆為「千乘人」。(四)二人都與「孝」有關。盡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筆者的推測,但「孝」作為高昌侯的傳家寶卻是史實,所以這種推測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五)二人的生活條件有相似之處。高昌侯董永在父親被廢之後、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貧寒生活經歷;傳說中董永家境本來似乎不貧,後來才破財。因此可以認為,董永遇仙傳說極有可能是以兩漢之間的歷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實為材料,雜糅東漢時期的神仙觀念而形成的。因後人不知它的歷史淵源,所以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以致到了東晉時,干寶只聽說董永「少偏孤,與父居」的故事,而對他的家世則一無所知了。

至於七仙女,曹植之詩稱她為「神女」,《搜神記》中她自稱「天之織女」。而在《搜神記》成書的東晉時期,牛郎織女的傳說已經成熟並得到廣泛的傳播。今存晉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傳說材料幾乎是空白,也許正好說明牛女傳說的巨大影響抑制了董永傳說的傳播。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既然牛郎已經與織女結緣,那麼董永怎能再與之結為夫婦呢?

敦煌殘卷《董永變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獻。變文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織女已經從一個演變成三個了!董永的兒子董仲長到七歲,受人羞辱,要找母親,一個道士孫賓告訴他說:「阿耨池邊澡浴來,先於樹下隱潛藏。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旁。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縱見小兒郎。」織女變成三個的契機,一方面是為了與牛女傳說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為依據的。織女星本有三顆,位於銀河岸邊,三星呈三角形排列。雖然有了三個織女,到底還不能與牛郎之妻截然分開,也不能確認哪一個織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這個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明代人所編的一部載錄宋元舊話本的小說集《清平山堂話本》在中國早已失傳,20世紀初由日本傳回國內,書中保存著一篇完整的話本小說《董永遇仙傳》。董永的兒子董仲舒為了尋母,道士嚴君平指點道:「難得這般孝心。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葯,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從此之後,明清以來的各種地方戲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織女一下子變成了七位,那麼在天上,她們又是什麼星宿的化身呢?

筆者發現,在中國古代星象學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組:北斗七星、紫微垣華蓋七星、太微垣常陳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東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車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軫宿青丘七星。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晉書·志一》、《隋書·志十四》)、「扶筐七星,為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一曰供奉後與夫人之親蠶。明,吉;暗,凶;移徙,則女工失業。彗星犯,將叛。流星犯,絲綿大貴。」(《宋史·志三》)

得名較遲的「扶筐七星」,首見於《晉書》,而《晉書》、《隋書》均為唐人所修,則此星大致得名於六朝之後。唐宋時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確,為人間桑蠶、紡織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圍如採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宋史·志三》還說:「織女足常向扶筐,則吉;不向,則絲綿大貴。」元人所修的《宋史》對之記錄甚明,可知當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蠶之功能在民間定有流播。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傳》正出於宋元之際。可知,扶筐七星的紡織功能及吉凶預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這種民俗認定與宋元話本《董永遇仙傳》中首次出現七仙女身影在時間與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唐宋之後,民間觀念中織女與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傳說與董永傳說則自然分離開了。

不過,今天民間觀念中的所謂「姑兒星」,其實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團),但在唐宋時代,這種觀念還沒有形成。唐代人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說:「昴七星為髦頭,胡星,亦為獄事。明,天下獄訟平;暗為刑罰濫。六星明與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搖動若跳躍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見,皆兵之憂也。」可能是,後來人們因為找不著「七仙女」的星宿身份,便將之附會到看上去擠成一團的昴七星身上。

【七仙女與仙浴潭的傳說】

在鴛鴦溪獅坪風景區,有七塊俊俏挺秀的石岩,人們叫它們為「七仙女岩」。炭.岩下有一個碧水盪漾的水潭,因七仙女曾在這兒沐浴,人們美稱它為「仙浴潭」。

傳說天上的七仙女,她們十分愛潔凈,每天必到江河裡沐浴嬉戲,隨興所致,什麼太湖啦,鄱陽湖啦,洪澤湖啦,長江啦,都留下了她們的足跡。但是這些地方雖然碧波萬頃,總缺清幽,於是她們便想尋找一個清靜優雅的去處。 這七位仙女漫遊天地,她們看到人間男耕女織,夫妻恩愛的生活,對比天空的清泠,不禁都起了思凡之心。

有一年秋末,七位仙女漫遊到了鴛鴦溪的獅坪上空。她們看到鴛鴦溪溪漠清波碧,兩岸綠樹翠蔓,景色清奇,潭中還有成雙成對的鴛鴦戲水,恩愛無比,不由按下祥雲,落於沙灘,解開蓮花裙。躍入水中,盡情地游水嬉戲,有說不出的愜意。從此她們便常來此沐浴。 再說,獅坪的山坳里,住著一對老夫妻,他們生有七子,分別叫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七兄弟生得英俊槐梧,尤其七郎更是聰明伶俐。他們都到了婚娶年齡,父母亦勸他們到山外成婚。但七兄弟十分孝順,非要奉養父母終生不可。他們在山地里開荒種地、打獵為生,勤勞肯干。

有一天七位仙女又到潭裡沐浴,被七郎看到。深山老林里哪來這么漂亮無比的姑娘?七郎斷定她們不是凡人。他數了一數,正好有七位仙女,便馬上想到自己有七個兄弟,這不是天生的姻緣嗎?七郎當時不動聲色,等到七位仙女騰雲而去後,他才回到家中把自己的奇遇告訴哥哥們。兄弟們當下就想了娶七仙女的辦法。

第二天,七個仙女又到潭中沐浴。她們剛脫下蓮花裙入水,躲在潭邊樹叢中的七兄弟一躍而出,嚇得七個仙女躍上沙灘,穿起蓮花裙便騰空飛走!不料,這時最小的七妹看到跑在最前面的七郎生得英俊清秀,一表人才,有意放慢了腳步,被七郎 一手扯住了七妹的的蓮花裙;那已騰空的六姐姐見七妹被拉住了,又忙落下沙灘去救七妹。就在這一剎那間,六兄弟一擁而上,大郎抓住了大姐、二郎拉著了二姐,三郎 牽住了三姐,四郎拉著了四姐,五郎扯住了五姐,六郎抱住了六姐。七個仙女見七個兄弟相貌堂堂 ,一表人才,於是都牽動了思凡之心,一個個害羞地紅著臉垂頭不語。七兄弟一齊前施禮說:「我們因奉養年老多病的雙親,皆未婚娶,還望仙姐成全。剛才的行為粗魯無禮,請神仙姐姐見諒!」七位仙女見七兄弟言詞懇切,又見他們勤勞善良,忠厚老實,並且一個個都體格健美,心下都願意,但又害怕違仙規受到懲罰,都不敢言語。 還是七妹想出了辦法,她說;「我們只要迷惑住天上眾仙,便可留在凡間了!」 六位姐姐忙問有什麼辦法?七妹說:「我們把仙身化成七塊岩石,真身隨七郎到人間變成凡人,男耕女織,夫妻恩愛,不就很好嗎?」 六個姐姐都答答地點頭表示同意。七兄弟都很感動。於是,七個仙女施用仙術,只見仙霧起處,七塊岩石突兀而立;霎時間,七位少女便笑嘻嘻地站在七兄弟的面前了。 那七塊岩石十分俊俏挺秀。人們說:岩頂上蔥蘢的樹木原是七仙女的秀發;光潔的石身是七仙女的玉體;那下半部的許多皺折,就是七仙女遮體的蓮花裙!民間還傳說 ,那愛好撒嬌的七妹,臨變之前用左腳踢了七郎一腳,假裝生氣的說:「都是你害的!」她這一踢,就把岸邊的岩石踢了一個洞呢!

不信,你去看看七女岩,那七妹喬裝生氣的模樣的踢出的左腳,還隱約可見呢!

【電影】

七仙女(1963)
導演:
何夢華/嚴俊
主演:凌波
類型:歌舞
更多外文片名:
A Maid from Heaven
Seven Immortal Women
國家/地區:香港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63年12月11日 香港

影評

玉帝之小女兒七仙女(方盈),厭倦天庭刻板生活,不惜冒犯天規,降臨人間;少年董永(凌波)賣身傳員外家,為奴三載,以埋父骨;董永之孝心,感動了七仙女,便幻成村姑,藉土地神之助,說服董永與其結成夫婦,並相偕到傳家上工,七仙女在六位仙姐下凡暗助下,為董永縮減償還工作日,眾仙女幫助紡織錦布,發揮仙術,百日完工;回復自由後,二人回董永故家,但愉快的凡間生活能持續多久呢?玉帝得知小女兒私自下凡的消息後,天庭盛怒,命雷神逼其返回天宮,七仙女與董永二人在槐樹下無奈分離,情節悲痛,頗為感人。

這部邵氏版《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執導,拍攝中途李翰祥突然脫離邵氏,到台灣另組國聯影片公司,李翰祥動用大堆頭明星拍《七仙女》,邵氏不甘示弱,也沿用李翰祥留下的劇本拍同名同戲,在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的同時,將十個攝影棚都搭了同一部戲的布景,由陳一新和何夢華聯合導演,亞洲影後凌波反串男角與方盈合演情侶.1963年12月,兩部《七仙女》在台灣同時上映,但李版因只有江青,鈕芳雨擔綱,氣勢較邵氏版為弱而票房落敗.而李版《七仙女》要等官非和解才在香港上映。

方盈本名倪芳凝,貴州人,自幼赴港,其後回北平接受教育,後再返港繼續學業.1962年參加南國實驗劇團二期,結業後加入邵氏公司八年,1970年約滿退出影壇.1976年應邀復出,任佳視主持人並演出連續劇,於1978年再次息影.80年代她改任電影的美術指導,90年代起經營時裝公司。

【歌曲:七仙女】

演唱:牛朝陽
歌詞:
美麗的七仙女
我就這樣愛上你
我這個人老實平凡
真的是配不上你
多情的七仙女
謝謝你讓我愛你
我會努力耕田種地
討你的歡喜
我會好好的好好的疼愛你
真情真意珍惜你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在一起
我會好好的好好的疼愛你
一生一世依戀你
老槐樹記下我的誓言
愛你愛到底

參考:http://ke..com/view/67558.htm

Ⅹ 演過的關於仙女下凡的電影都有哪些

找到一些老片子
《仙女下凡》 邵氏電影 1972年出品
《牛郎織女》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64導演:岑范 主演:嚴鳳英 王少舫
《七仙女》 邵氏電影 [香港] 1963年
《仙女下凡》 台灣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