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金像獎2013
擴展閱讀

香港電影金像獎2013

發布時間: 2022-04-21 00:41:51

❶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會是誰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是徐克,憑電影《智取威虎山》奪得這個獎。
徐克(Hark Tusi),1950年2月15日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
1977年回港,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參與長篇劇《家變》製作。1978年隨同大批無線電視員工一起轉往佳藝電視,編導武俠劇《金刀情俠》 。1979年指導首部電影《蝶變》 。
1981年他憑《鬼馬智多星》贏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1983年指導拍攝特效武俠片《新蜀山劍俠》 。1984年與施南生組建電影工作室,憑電影《英雄本色》等片,開始拍攝香港武俠片。1991年,指導武俠電影《黃飛鴻》獲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7年,徐克走進好萊塢,指導兩部動作電影《雙重火力》和《迎頭痛擊》。
2004年,指導電影《七劍》獲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2009年,徐與華誼兄弟和博納影業合作,拍攝了《龍門飛甲》等動作片。2010年徐克執導的影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提名。2013年,徐克獲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2014年,執導拍攝國內首部3D戰爭動作片電影《智取威虎山3D》 。
2015年憑借《智取威虎山》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❷ 歷屆香港金像獎影帝

第一屆:許冠文

第二屆:麥嘉洪金寶

第三屆:梁家輝

第四屆:李修賢

第五屆:鄭則仕

第六屆:周潤發

第七屆:周潤發

第八屆:洪金寶

第九屆:周潤發

第十屆:張國榮

第十一屆:曾志偉

第十二屆:梁家輝

第十三屆:黃秋生

第十四屆:梁朝偉

第十五屆:喬宏

第十六屆:鄭則仕

第十七屆:梁朝偉

第十八屆:黃秋生

第十九屆:劉德華

第二十屆:梁朝偉

第二十一屆:周星馳

第二十二屆:梁朝偉

第二十三屆:劉德華

第二十四屆:梁朝偉

第二十五屆:梁家輝

第二十六屆:劉青雲

第二十七屆:李連傑

第二十八屆:張家輝

第二十九屆:任達華

第三十屆:謝霆鋒

第三十一屆:劉德華

第三十二屆:梁家輝

第三十三屆:張家輝

第三十四屆:劉青雲

第三十五屆:郭富城

第三十六屆:林家棟

第三十七屆(2018年4月15日):古天樂

(2)香港電影金像獎2013擴展閱讀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

香港電影金像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金像獎座:1990年,金像獎籌委會邀請香港藝術家聯盟參與設計,藝術家花費了大量心血,先後十易其稿,最後決定採用梁銓大師設計的手持星球,身圍膠片,姿態積極充滿嚮往感的女神造型。

❸ 梁家輝一共拿了幾次影帝分別是哪些電影

梁家輝一共拿了6次影帝,分別是:

1、1984,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垂簾聽政》:該片以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為背景,講述了慈禧從被選入宮到垂簾聽政的故事。

(3)香港電影金像獎2013擴展閱讀:

梁家輝,1958年2月1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中國香港男演員、歌手。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

1980年,梁家輝從香港理工大學畢業後報考了TVB藝員訓練班。1981年,梁家輝考入香港無線電視台第10期藝員訓練班,與劉德華是同學。在訓練班期間,梁家輝到電視上跑過不少龍套。

1982年,梁家輝相繼擔任了服裝模特兒、雜志編輯。在這期間,梁家輝被封面女郎李殿朗的爸爸李翰祥看上了,於是梁家輝被帶進了電影圈。

參考資料:

梁家輝-網路

❹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相關爭議

更自信的香港影人?更保守的金像獎?
內地影評人魏君子身在香港感受了本屆頒獎禮的氣氛:「現場除內地影人外,香港影人幾乎全程說粵語,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特別顧及台下內地嘉賓感受。原因不說自明,CEPA合拍近九年,香港影人已經從最初的彷徨,到現在的穩守,講到底,與其一味迎合求變,妄圖接內地觀眾的地氣,不如利用內地資金,拍自己最擅長的類型、題材,用專業經驗開拓新市場。」
香港影評人列孚也有同感:「現場到的電影人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我感覺香港電影近兩年有一些復甦的跡象,有一些賣座電影,口碑也不錯,給了行業一些信心,所以出席的人也踴躍一點,氣氛也好一點。」
身為「老闆」的於冬更是更真切感受到這種香港導演的自信:「像許鞍華這么藝術堅持的導演商業上能成功、《龍門飛甲》、《竊聽》系列能取得票房成功,是能極大的提升自信的,他們找到一個方法和內地融合。麥庄和我合作了幾部戲後這么成功,給他們帶來了內地市場,多少人追著給錢拍戲,這批導演非常活躍,手裡都有7、8個項目,內地各種投資人老闆都追著買單。」
內地電影學者索亞斌則認為頒獎結果總體沒有大的意外,但有小的失望:「雖說《桃姐》的確是不錯的電影,但它以創紀錄的方式囊括了最重要的幾個獎項,從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現在香港電影人的保守心態,越來越強調這是一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電影節,要把獎留在香港的感覺。反而台灣的金馬獎會青睞一些低成本的文藝片,比如內地出產的片子可能我們原來都沒注意過,通過金馬獎反而為大家所熟悉,比如《玩酷青春》、《到阜陽六百里》等,形成和內地評獎的有效互補。香港金像獎越來越傾向本地製作,對內地觀眾的吸引力和公信力也在減弱。」
《桃姐》到底該不該拿那麼多獎?
內地電影學者索亞斌對《桃姐》以創紀錄的方式囊括重要獎項表達了擔憂,香港影評人列孚亦不同意給《桃姐》那麼多獎,但對港人的心態表示理解:「《桃姐》獲得5個大獎,我的感覺是有點香港電影人對香港電影復甦的境況很珍惜,對《桃姐》不僅是評價很高,而且票房不俗,於是產生了比較偏向的心理吧,盡管我個人不太同意它拿那麼多獎,但從良好願景來說也是可以接受吧。」
作為行業的一員,列孚也擁有一張香港金像獎的選票,他將「最佳影片」投給了《奪命金》,「最佳男主角」投給劉青雲,「最佳劇本」投給《竊聽風雲2》,葉德嫻的女主角是跑不掉的,「最佳導演」投給了姜文。
索亞斌對葉德嫻得最佳女主表示毫無疑義:「但劉德華就一定演得比葛優、姜文好嗎?這是值得商榷的。」
索亞斌認為《桃姐》之所以如此受認可源於香港電影人的心態——對香港身份的堅守,「從近幾年來看,最優秀的香港影人都已經北上了,就連聲稱要堅守本土的杜琪峰也沒有堅持住,拍了一些迎合大華語市場的商業電影,許鞍華是特別難能可貴的體現了對香港本土電影的堅守,許鞍華可能是整個中國電影屆心態最平和最淡定的導演,她曾經進軍過內地,但發現超出她的掌握後又退回到香港,以香港一地她所熟悉的人和事為題材。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她超越了香港的本地特色,即使是對香港生活不熟的內地觀眾也能從《桃姐》中看到很多普世性的東西,內地觀眾接受起來不會有太大難度,不像《打擂台》之類的電影內地觀眾看起來會比較莫名其妙,有一定隔膜。」
《讓子彈飛》到底冤不冤?
姜文帶著同聲傳譯耳機,在台下安靜地坐了一整晚,誰也不敢揣測他的心情——13項提名只得一個最佳服裝造型獎,而且獲獎的還是香港美術指導、服裝造型界的祖師爺張叔平。《讓子彈飛》讓姜文在香港電影導演協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上拿獎拿到手軟,13項提名大有橫掃金像獎之勢,最終卻只落得個黯然收場。
連在《桃姐》中有份出演的詹瑞文也忍不住在微博上為姜文喊冤:「姜文+《讓子彈飛》是我在2011年看過最厲害、精彩和牛逼的電影,在昨晚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中,什麼獎也拿不到,令我感到極大的沮喪。沮喪是「標准」在哪?如果獎項只是種商業和政治的游戲,那香港在玩什麼?」
索亞斌認為藝術沒有絕對的標准,誰拿獎都無可厚非,「但本來我覺得《讓子彈飛》會獲得一些獎項,比如最佳男演員之類,因為我覺得它的好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拍的比較像香港電影,姜文借鑒了很多香港電影的商業元素,他倆的表演風格其實是在向周潤發靠,這種既有生活真實,又有誇張游戲感的風格是內地的斯坦尼體系培訓出來的演員不一樣的,但很有種鮮活的感染力。整個電影的快節奏、喜劇元素的穿插是和香港過去電影帶跟我們的感覺很像的。我以為會獲得普通觀眾和電影人的認可,現在看來還是心態上更保守了一些。」
身為香港人,列孚認為《讓子彈飛》的劣勢在於文化的理解上:「這屆的競爭對手都蠻強的,《讓子彈飛》略處於下風也屬正常,也不能說香港電影人對大陸電影人有什麼看法,不是生活在大陸的人也許不太能了解《讓子彈飛》這種地道的大陸文化題材,又帶點魔幻色彩的風格,對普通行業人士來說,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看得懂。而評論界本身對電影會比一般行業人士的人有更多的解讀、挖得更深一點,所以才會把獎給姜文。」
列孚認為,相比之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作為具有台灣文化特色的電影,之所以在香港的認可度高,跟香港台灣電影界多年來的密切交流有很大關系。而內地和香港的交流和融合尚需時日。
合拍片已上軌道
在金像獎提名榜單中大熱的幾部電影,除《奪命金》外,均為合拍片,連看似地道港片的《桃姐》也不例外。《龍門飛甲》勇奪5億票房,3D效果有目共睹;《竊聽風雲2》票房口碑雙豐收,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實施距今已9年,合拍片終於不再是題材單調、風格夾生、台詞雷人的代名詞,慢慢走上一條內地資金、香港故事、兩地視野的正軌……
博納影業總裁於冬用「非常熟練」、「專業」、「和內地融合」來形容如今的合拍片,「很多導演和製片人都有了穩定的投資方和發行通道。」
列孚認為經過這么多年的磨合,從《桃姐》到《春嬌與志明》可以看出,香港影人把大陸市場的狀況和創作實施情況進行結合已經有一些經驗。「於冬的博納影業、王長田的光線這樣的電影公司對香港電影的了解比國內的電影人了解會更多,跟香港電影導演和編劇彼此比較熟悉,溝通也比較多,形成比較和諧互動。」
索亞斌則從內地創作的缺失的角度反正合拍片在內地電影市場上的重要位置和價值——「內地創作在商業和藝術上都沒跟上,內地電影人基本上沒有像許鞍華這么淡定的人,跟許鞍華一個級數的導演,比如第五代,都去拍商業片了。有的人做得比較好就走上了不歸路,比如張藝謀,有的人雖然不太成功也在不停的嘗試。有人曾做過數據的調查,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導演(馮小剛(微博)、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還算上寧浩(微博)、陸川(微博)吧)外,絕大多數的賣座華語電影基本都是香港導演拍的,香港影人利用比較發達的商業電影經驗整合適應內地的情況,而我們內地影人在商業電影創作上的確缺乏經驗,很多人努力的方向不太對,十年前第六代導演其實是有機會跟陳凱歌、張藝謀站在一個起跑線上的,但他們不屑,錯過了機會。中國商業電影出現斷檔,於是被香港電影人補上了。全世界范圍內能拍3D武俠的可能也就徐克一個人,這是多年的經驗積累起來的,稍稍委屈一些的是警匪片,因為在內地受到的審查的約束太多。」
評獎規則不太可能變化
金像獎的評獎規則也常成為被質疑的對象,《桃姐》連獲四獎、《讓子彈飛》被完全忽略、劉青雲有可能因為兩片入圍、選票分散而錯失影帝……這些都與金像獎的評獎機制不無關系——和三大國際電影節及金馬獎不同的是,金像獎參考的是奧斯卡的行業全民投票制,根據導演協會會長爾冬升的說法,有一千個選民。
詹瑞文在力挺《讓子彈飛》後繼續發微博炮轟金像獎評獎機制:「張叔平是好的,肯定,我說的是劇本、導演、演員……我不是想說拿到獎的有問題,都是被動的,我說是怎麼樣的評審機制會出到這個結果,支持香港電影不應等於以「喜歡」、「支持」、「鼓勵」作為成就的標准!」
爾冬升在2013香港導演會春茗上坦承內部有研討過要不要改一下,「因為確實會存在人情票,比如你朋友多,大家都投給你,我們也研討過要不要像四大影展。但電影不是靠商討,爭論是沒有意義的,會有段時間維持民選。我們的規矩是可以拉票的,但當然不能買票。」
列孚認為金像獎評獎機制短期內改變的可能性不大,「前段時間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蘇澤光建議把金像獎評選內容擴大變成兩岸三地金像獎,很多行內的人態度很鮮明地表示反對。」
索亞斌亦認為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純粹的香港電影在一段時期內其實是不會消失的,很多年輕的導演剛出道都會傾向於拍本土電影,比如今年得獎的《大藍湖》,只不過內地不會給予太多關注,我覺得香港人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是越來越強的,在這個大的文化背景下,金像獎要尊重香港當地人的文化范圍。」

❺ 知道香港金像獎哪兩位影帝獲得次數最多麼,獲獎影片又

歷屆之最
編輯

影片類
1、提名最多的影片 [8]

影片

時間

提名次數

未提名獎項

卧虎藏龍

2001年第20屆

16項提名

最佳新演員

無間道

2003年第22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主角

功夫

2005年第24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配角

十月圍城 2010年第29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主角
2、獲獎最多的影片 [9-10]

影片

時間

獎項

一代宗師 2014年第33屆 12項

甜蜜蜜

1997年第16屆

9項

寒戰 2013年第32屆 9項
卧虎藏龍 2001年第20屆 8項
投名狀 2008年第27屆 8項

十月圍城

2010年第29屆

8項

新不了情 1994年第13屆 7項

少林足球

2002年第21屆

7項

英雄

2003年第22屆

7項

踏血尋梅 2016年第35屆 7項
似水流年 1985年第4屆 6項
胭脂扣 1989年第8屆 6項
女人,四十 1996年第15屆 6項
宋家皇朝 1998年第17屆 6項

無間道

2003年第22屆

6項

功夫

2005年第24屆

6項

3、最大的贏家
《女人四十》和《桃姐》(這里所說的「最大贏家」,不是指獲獎最多,而是能夠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這五個最重要獎項),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大贏家作品均出自許鞍華導演之手。
演員類

類別
基本情況

唯一一部包攬所有演員獎的電影
踏血尋梅 2016年第35屆包攬了最佳男主角(郭富城)、最佳女主角(春夏)、最佳男配角(白只)、最佳女配角(金燕玲)、最佳新人獎(白只),此外還獲得了最佳編劇跟最佳攝影獎,這是金像獎歷史上首部包攬了所有演員獎的電影。 [11]
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導演:許鞍華(十三提五中)
許鞍華
先後於1983年第2屆《投奔怒海》、1996年第15屆《女人四十》、2009年第28屆《天水圍的日與夜》、2012年第31屆《桃姐》、2015年第34屆《黃金時代》五次獲得最佳導演獎,此外還於1988年第7屆《書劍恩仇錄》、1991年第10屆《客途秋恨》、2000年第19屆《千言萬語》、2001年第20屆《幽靈人間》/《男人四十》、2008年第27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2010年第29屆《天水圍的夜與霧》、2018年第37屆《明月幾時有》八次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 [12]

獲得最多次男/女主角的演員(五次)
梁朝偉 先後於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2003年第22屆《無間道》、2005年第24屆《2046》五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此外還於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1990年第9屆《殺手蝴蝶夢》兩度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演員。
張曼玉 先後於1990年第9屆《不脫襪的人》、1993年第12屆《阮玲玉》、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五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
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第二多的演員
梁家輝 先後於1984年第3屆《垂簾聽政》、1993年第12屆《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2006年第25屆《黑社會》、2013年第32屆《寒戰》四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此外還於2004年第23屆憑《大丈夫》獲得最佳男配角獎。 [13]
惠英紅 先後於1982年第1屆《長輩》、2010年第29屆《心魔》、2017年第36屆《幸運是我》三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此外還於2014年第33屆憑《僵屍》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她也是唯一一位三次提名最佳女主角三次獲獎的女演員,而僅次她兩次提名最佳女主角兩次獲獎的是內地女演員斯琴高娃。 [14]
獲得最多次女配角的演員(4次)
金燕玲 先後於1987年第6屆《地下情》、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2017年第36屆《一念無明》四次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也是與惠英紅一樣繼張曼玉之後獲得金像獎第二多的女演員,只是從未曾染指最佳女主角,哪怕是提名。
表演獎項大滿貫

謝霆鋒

先於1999年第18屆《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後於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也是唯一一名獲得過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最佳配角獎及最佳主角獎的演員。

「帽子戲法」的最佳導演

方育平

先後於1982年第1屆《父子情》、1984年第3屆《半邊人》、1987年第6屆《美國心》三度獲得最佳導演獎,他是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

連續三年獲獎的演員

袁詠儀

先後於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兩度蟬聯最佳女主角獎,此前還於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得最佳新人獎,是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第一位同時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員
周星馳 2002年第21屆憑《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同時獲獎。 [15] (其中還包括傑出青年導演獎)
金像獎跨界獲獎內地電影人(演員/導演)

趙薇

2015年第34屆憑《親愛的》獲得最佳女主角,2014年第33屆憑自己導演《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拿下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

單屆提名最多的演員
王菀之 2015年第34屆憑《金雞SSS》、《分手100次》、《百變愛人》三部影片角逐最佳新人獎,同時還憑《金雞SSS》角逐最佳女配角獎,此外,由她演唱的《分手100次》主題曲《不再說分手》還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16]
第一位70後影後(註:至今無70後男演員獲金像影帝,僅劉燁、吳彥祖、古天樂、杜汶澤、黃渤五位70後男演員曾獲影帝提名)
袁詠儀 1994年第13屆憑《新不了情》獲最佳女主角獎,次年第14屆憑《金枝玉葉》連庄影後,她也是金像獎史上第一位連庄影後
第一位80後影帝/影後

謝霆鋒
2011年第30屆憑借《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同時還是香港電影金像獎迄今為止史上第一個個人演技獎大滿貫(其中包括1999年第18屆憑借《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張柏芝 2004年第23屆憑借《忘不了》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同時還憑借《大隻佬》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兩部影片同時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
第一位90後影後
春夏
2016年第35屆憑借《踏血尋梅》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她參演的第一部電影 ,同時還提名最佳新演員獎。 [17]

最老的男/女主角

喬宏

1996年第15屆憑借《女人四十》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70歲。

羅蘭

2000年第19屆憑借《爆裂刑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66歲。

男女主角夫妻檔

梁朝偉
劉嘉玲

梁朝偉先後於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2003年第22屆《無間道》、2005年第24屆《2046》五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首度封後,此前她已五度提名。

第一位獲提名的大陸演員(女、男)

劉曉慶
達式常

劉曉慶於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達式常於1988年第7屆憑《書劍恩仇錄》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年輕的男主角

梁家輝

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26歲,此後還於1993年第12屆《92黑玫瑰對黑玫瑰》、2006年第25屆《黑社會龍城歲月》、2013年第32屆《寒戰》四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另外還於2004年第23屆《大丈夫》獲獎最佳男配角獎,他是繼梁朝偉(5主2配共7獎)之後獲得金像獎最多的男演員。

最年輕的女主角
林碧琪 1983年第2屆憑借《靚妹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17歲,同屆還憑該電影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
蟬聯兩屆男/女主角/配角的演員

周潤發

先後於1987年第6屆《英雄本色》、1988年第7屆《龍虎風雲》蟬聯最佳男主角獎,後還於1990年第9屆《阿郎的故事》再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袁詠儀 先後於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蟬聯最佳女主角獎,此前還於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得最佳新人獎,是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張曼玉 先後於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蟬聯最佳女主角獎。
金燕玲 先後於1985年第6屆《地下情》、1986年第7屆《人民英雄》,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2017年第36屆《一念無明》兩度蟬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是金像獎史上提名和獲得女配角次數最多的演員
馮寶寶 先後於1991年第12屆《92黑玫瑰對黑玫瑰》、1992年第13屆《新不了情》蟬聯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劉青雲

先後於第13、16、17、18、19、23、26、27、29、31、32、33、34屆共16次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憑《我要成名》、《竊聽風雲3》成功摘得兩次影帝稱號。

連續提名最佳男/女主角最多的演員

劉德華

第19-23屆連續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兩次獲獎。(共提名12次)

林嘉欣 第22-25屆,28屆,35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6次)
湯唯 第30、31屆,33-36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6次)
第一位大陸女主角

斯琴高娃

1985年第4屆憑《似水流年》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席問鼎金像獎,在她之前內地僅有劉曉慶、潘虹入圍過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大陸演員

斯琴高娃
章子怡

斯琴高娃先後於1985年第4屆《似水流年》、2008年第27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並且是兩次提名兩次獲獎。

章子怡先後於2005年第24屆《2046》、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同一屆憑三部電影獲得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

鄭秀文

2002年第21屆憑《同居蜜友》《瘦身男女》《鍾無艷》三部電影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不過均未獲獎

最年輕的男/女配角

吳景滔

2007年第26屆憑借《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同時還憑藉此片榮獲最佳新演員獎。

舒淇 1997年第16屆憑借《色情男女》獲得最佳女配角獎,時年20歲,同時還榮獲最佳新演員獎,又憑借《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獲得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最老的男/女配角
曾江 2015年第34屆憑借《竊聽風雲3》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時年80歲。
陳麗雲 2009年第28屆憑借《天水圍的日與夜》獲得最佳女配角獎,時年70歲。
最年輕的最佳新演員
吳景滔 2007年第26屆憑借《父子》獲得最佳新演員獎,時年10歲,同時還榮獲最佳男配角獎。
最老的新人及提名

徐家傑

2013年第32屆憑借《寒戰》獲得最佳新人獎,時年66歲。

蕭炳林
2001年第20屆憑《花樣年華》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已年過六旬。

最年輕新人提名

馬修

2007年第26屆憑《寶貝計劃》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還未滿一歲。

最令人可惜的「男/女主角」

成龍

成龍分別於第4屆《A計劃》、第5屆《警察故事》/《龍的心》、第9屆《奇跡》、第12屆《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第13屆《重案組》、第15屆《紅番區》、第16屆《警察故事四之簡單任務》、第18屆《我是誰》、第24屆《新警察故事》提名10次均未獲獎,其中第5屆2個提名。 [18]

鄭秀文 分別於第20屆《孤男寡女》、第21屆《鍾無艷》/《瘦身男女》/《同居蜜友》、第25屆《長恨歌》、第32屆《高海拔之戀Ⅱ》、第33屆《盲探》提名7次,其中21屆三部電影同時入圍最佳女主角,算上1993年第12屆《飛虎精英之人間有情》提名最佳新演員,鄭秀文在金像8次提名演員類獎項均未獲獎。 [19]
初次接演電影並獲三項提名
李宇春 2010年第29屆初演電影憑《十月圍城》獲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十月圍城》主題曲《粉末》),不過最終均未獲獎。
第一位獲歌曲獎的大陸歌手

張靚穎

2009年第28屆憑電影《畫皮》主題曲《畫心》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最大倒熱灶的女主角

鄭裕玲

1991年第10屆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最遺憾落選「女主角」

劉嘉玲

1991年第10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但結果鄭裕玲憑《表姐,你好》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不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終於憑《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得影後。

最霸氣的男主角候選人

向華強

向華強為中國星電影公司老闆,經典角色「龍五」,1993年第12屆憑《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納悶提名

徐克

1988年第7屆憑《最後勝利》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

鄭裕玲

1984年第3屆憑《花城》獲得最佳新人獎,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因為當時她已是劇集主持紅人。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

喜多郎

來自於日本的喜多郎於1985年憑《似水流年》提名電影配樂獎,這是最早提名金像獎的外國人。

拒絕金像獎第一人

許冠英

1986年第5屆憑《僵屍先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為覺得是主角,拒絕男配提名。

第一位獲獎的外國人

杜可風

來自澳大利亞的杜可風於1987年第6屆憑《老娘夠騷》獲得最佳攝影獎,後還於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2003年第22屆《英雄》、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獲得過最佳攝影獎。

分量最重男主角

鄭則仕

重達110公斤的鄭則仕先後於1986年第5屆《何必有我》、1997年第16屆《三個受傷的警察》兩度稱帝。

幕後個人單項
獎項 獲獎者 獲獎情況
獲獎最多的個人
張叔平
(19次)

7次最佳美術指導
2016年第35屆《華麗上班族》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邱偉明)
2005年第24屆《2046》(與邱偉明)
2001 年第20屆《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89年第8屆《旺角卡門》
7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2012 年第31屆《讓子彈飛》
2005年第24屆《2046》
2001 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6年第15屆《夜半歌聲》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3年第12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與余家安)
3次最佳剪接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Benjamin Courtines、潘雄耀)
2001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與鄺志良、奚傑偉)

獲獎最多的攝影師
黃岳泰
(9次)

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 [20]
2009年第28屆《畫皮》
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2004年第23屆《戀之風景》
2002年第21屆《幽靈人間》
2000年第19屆《紫雨風暴》
1999年第18屆《不夜城》
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
1983年第2屆《夜驚魂》

獲獎第二多的攝影師
杜可風
(7次)

1987年第6屆《老娘夠騷》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
2003年第22屆《英雄》
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
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

獲獎第二多的個人
奚仲文
(10次)

5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第36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與吳里璐)
第27屆《投名狀》(與戴美玲、利碧君)
第26屆《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25屆《如果·愛》(與吳里璐)
第23屆《千機變》
5次最佳美術指導
第27屆《投名狀》
第25屆《如果·愛》(與黃炳耀)
第16屆《甜蜜蜜》
第11屆 《九一神鵰俠侶》
第7屆《倩女幽魂》

獲獎最多的剪接
鄺志良
(8次)

第32屆《寒戰》(與黃海)
第29屆《竊聽風雲》(與陳志偉)
第27屆《門徒》第
26屆《墨攻》
第21屆《特務迷城》
第19屆《紫雨風暴》
第15屆《烈火戰車》
第14屆《重慶森林》(與張叔平、奚傑偉)

獲得最多次最佳電影歌曲的主唱者
梅艷芳
(3次/7次提名)

《似水流年》同名主題曲提名、《胭脂扣》同名主題曲——獲獎
(同屆,梅艷芳憑《胭脂扣》獲金像獎影後,在歌壇和影壇雙雙大放異彩,堪稱香港藝壇奇跡)
《何日君再來》主題曲《何日》提名
《雙鐲》主題曲《似是故人來》——獲獎
《現代豪俠傳》主題曲《女人心》——獲獎
《東方三俠》主題曲《莫問一生》提名
《金枝玉葉2》主題曲《有心人》提名(合唱:張國榮)

同時以製片人和導演身份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的導演
張之亮(1993年第12屆《籠民》)
許鞍華(1996年第15屆《女人四十》和2012年第31屆《桃姐》)
陳可辛(1997年第16屆《甜蜜蜜》和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陳嘉上(1999年第18屆《野獸刑警》)
李安(2001年第20屆《卧虎藏龍》)
劉偉強(2003年第22屆《無間道》)
杜琪峰(2006年第25屆《黑社會》)
王家衛(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同時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獎 周星馳(2002年第21屆《少林足球》)
最年輕的導演 關錦鵬 1989年第8屆憑借《胭脂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31歲。
最年長的導演 許鞍華 2015年第34屆憑借《黃金時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67歲,同時還是目前金像獎史上最多的最佳導演獎的獲得者(其中包括5次最佳導演獎,2次以製片人身份獲得最佳電影獎),還憑借《女人四十》和《桃姐》創下金像獎大滿貫的殊榮。
獲獎最多導演
許鞍華
(5次)

第2屆《投奔怒海》
第15屆《女人四十》
第28屆《天水圍的日與夜》
第31屆《桃姐》
第34屆《黃金時代》

獲獎第二多導演
方育平
(3次)

第1屆《父子情》
第3屆《半邊人》
第6屆《美國心》

杜琪峰(3次)

第19屆《槍火》
第23屆《PTU》
第25屆《黑社會》

王家衛
(3次)

第10屆《阿飛正傳》
第14屆《重慶森林》
第33屆《一代宗師》

徐克
(3次)

第11屆《黃飛鴻之一壯志凌雲》
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第35屆《智取威虎山》

憑借處女作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導演
方育平(1982年第1屆《父子情》,再後來又憑借《半邊人》、《美國心》獲得第3屆和第6屆最佳導演獎)
梁樂民、陸劍青(2013年第32屆《寒戰》,同時他們又獲得最佳編劇獎)
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2017年第36屆《樹大招風》,其中歐文傑憑借執導的電影《十年》中的短片《方言》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同一年度憑兩部影片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導演
林嶺東(1988年第7屆《龍虎風雲》/《監獄風雲》,憑前者獲獎)
王家衛(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憑前者獲獎)
杜琪峰(2000年第19屆《槍火》/《暗戰》,憑前者獲獎,2004年第23屆《大隻佬》/《PTU》,憑後者獲獎,2007年第26屆《放·逐》/《黑社會2:以和為貴》,未獲獎)
許鞍華(2002年第21屆《男人四十》/《幽靈人間》,未獲獎)

❻ 梁家輝一共得過幾次金馬獎、幾次金像獎

梁家輝目前為止的演員之路上,一共拿了4次的金像獎和一次金馬獎,提名和男配也有很多。


梁家輝在剛剛出道的時候,一直是在各種知名電影中跑龍套,當時周潤發拍《千王群英會》的時候,需要幾百號群眾演員,梁家輝和劉德華都在群眾演員之中。在拍戲的時候,劉德華和梁家輝都是周潤發的小弟,劉德華桀驁不羈,酷酷的造型叼著一根牙簽,然後梁家輝則一臉嚴肅,手插在口袋裡假裝隨時都能掏出手槍的樣子。


之後,劉德華一路順風順水,憑借《神鵰俠侶》走紅,並被評為無線五虎之一。而梁家輝則被公司解約,這樣的反差使得梁家輝一度十分氣餒,明明自己的演技十分出色,卻不被重用。其實這跟他的樣貌還是有些關系的,劉德華是個小鮮肉的形象,而他僅僅算是五官端正而已。


還好後來導演李翰祥一眼就看出來這個人是很有實力的,所以拉了他一把,帶他去北京拍戲,這部戲算是他第一次擔任男主角,就是《垂簾聽政》。梁家輝沒有辜負導演的厚望,憑借自己出色的演技一舉奪得金像獎影帝。

❼ 請問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分別是誰

1982年 第一屆: 許冠文 <摩登保鏢>
1983年 第二屆: 麥嘉 <最佳拍檔> 洪金寶 <提防小手>
1984年 第三屆: 梁家輝 <垂簾聽政>
1985年 第四屆: 李修賢 <公僕>
1986年 第五屆: 鄭則士 <何必有我>
1987年 第六屆: 周潤發 <英雄本色>
1988年 第七屆: 周潤發 <龍虎風雲>
1989年 第八屆: 洪金寶 <七小福>
1990年 第九屆: 周潤發 <阿郎的故事>
1991年 第十屆: 張國榮 <阿飛正傳>
1992年 第十一屆: 曾志偉 <雙城故事>
1993年 第十二屆: 梁家輝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1994年 第十三屆: 黃秋生 <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1995年 第十四屆: 梁朝偉 <重慶森林>
1996年 第十五屆: 喬宏 <女人四十>
1997年 第十六屆: 鄭則士 <三個受傷的警察>
1998年 第十七屆: 梁朝偉 <春光乍泄>
1999年第十八屆: 黃秋生 <野獸刑警>
2000年 第十九屆: 劉德華 <暗戰>
2001年 第二十屆: 梁朝偉 <花樣年華>
2002年 第二十一屆: 周星馳 <少林足球>
2003年 第二十二屆: 梁朝偉 <無間道>
2004年 第二十三屆: 劉德華 <大隻佬>
2005年 第二十四屆: 梁朝偉 <2046>
2006年 第二十五屆: 梁家輝 <黑社會之龍城歲月>
2007年 第二十六屆: 劉青雲<我要成名>
2008年 第二十七屆: 李連傑<投名狀>
2009年 第二十八屆:張家輝<證人>
2010年 第二十九屆:任達華<歲月神偷>
2011年 第三十屆: 謝霆鋒<線人>
2012年 第三十一屆:劉德華<桃姐>
2013年 第三十二屆:梁家輝<寒戰>
參考網路:http://ke..com/link?url=UNFnM7VfQbTK19-

❽ 成龍獲得的獎項

截止2018年11月,成龍獲得的獎項如下:

1、奧斯卡金像獎——

2016年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2、金馬獎

1984年 第21屆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

1992年 第29屆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

1993年 第30屆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

2013年 第50屆金馬獎 最佳動作設計

3、香港電影金像獎

1983年 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指導

1985年 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1986年 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導演

1990年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1993年 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1994年 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指導

1996年 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1997年 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1999年 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2000年 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2005年 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2006年 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2007年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2013年 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2016年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3、金雞獎

2005年 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男主角

4、華鼎獎

2007年 第1屆華鼎獎 演藝名人公眾形象調查年度大獎

2012年 第7屆華鼎獎 亞洲傑出成就大獎

2013年 第9屆華鼎獎 中國最佳導演獎第2名

2013年 第9屆華鼎獎 中國最佳電影動作指導

5、其它綜合獎——

2018 世界最受尊敬男士排名第3(獲獎)

2017 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7名(獲獎)

2011 第15屆全球華語榜中榜暨亞洲影響力大典亞洲慈善典範獎(獲獎)

2009 MTV超級盛典最具風格公益成就獎(獲獎)

2008 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特別貢獻獎(獲獎)

2007 網路娛樂沸點港台地區最熱門電影男演員獎 (獲獎)

2006 香港澳洲國際學校教育之星獎 (獲獎)

2006 巴黎市榮譽勛章 (獲獎)

2006 日本電影業傑出貢獻獎 (獲獎)

2006 鳳凰十周年慈善成就獎(獲獎)

2005 歐盟全球多樣獎(獲獎)

2003 Nickelodeon年度孩子之選最受歡迎的男英雄 (獲獎)

2003 中央電視台第二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禮「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獲獎)

2002 動作電影傑出成就獎,世界動作特技獎 (獲獎)

2002 全美家庭心目中的英雄大獎 (獲獎)

❾ 古天樂金像獎得影帝了嗎

目前還沒有的呢,提名過兩次,分別是:2009年,憑借《一個好爸爸》分別獲得第45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以及第28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13年,與劉青雲、張家輝合作電影《掃毒》中飾演男主角蘇建秋,並憑藉此角色提名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古天樂,1970年10月21日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國香港男演員、歌手。1993年,古天樂簽約無線,1995年,憑借在《神鵰俠侶》中飾演的亦正亦邪的楊過而成名。1999年,憑借《刑事偵緝檔案4》中徐飛的角色獲得TVB32周年台慶最喜愛男主角獎。2000年,憑借在《創世紀》中的大反派張自力在TVB33周年台慶中獲得我最喜愛電視角色獎;同年發行專輯《男朋友》而進軍音樂領域。2001年,憑借電視劇《尋秦記》中項少龍一角第二次獲得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男主角獎。而後不再接拍電視劇,進軍電影圈!

❿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歷屆之最

1、提名最多的影片 影片 時間 提名次數 未提名獎項 卧虎藏龍 2001年第20屆 16項提名 最佳新演員 無間道 2003年第22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主角 功夫 2005年第24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配角 十月圍城2010年第29屆16項提名最佳女主角2、獲獎最多的影片 影片 時間 獎項 一代宗師2014年第33屆12項甜蜜蜜 1997年第16屆 9項 寒戰2013年第32屆9項卧虎藏龍2001年第20屆8項投名狀2008年第27屆8項十月圍城 2010年第29屆 8項 新不了情1994年第13屆7項少林足球 2002年第21屆 7項 英雄 2003年第22屆 7項 踏血尋梅2016年第35屆7項似水流年1985年第4屆6項胭脂扣1989年第8屆6項女人,四十1996年第15屆6項宋家皇朝1998年第17屆6項無間道 2003年第22屆 6項 功夫 2005年第24屆 6項 3、最大的贏家
《女人四十》和《桃姐》(這里所說的「最大贏家」,不是指獲獎最多,而是能夠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這五個最重要獎項),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大贏家作品均出自許鞍華導演之手。 類別獲獎者基本情況最年輕的男主角 梁家輝 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26歲,此後還於1993年第12屆《92黑玫瑰對黑玫瑰》、2006年第25屆《黑社會龍城歲月》、2013年第32屆《寒戰》四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另外還於2004年第23屆《大丈夫》獲獎最佳男配角獎,他是繼梁朝偉(5主2配共7獎)之後獲得金像獎最多的男演員。 最年輕的女主角 林碧琪 1983第2屆憑《靚妹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17歲,同屆還憑該電影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 最老的男主角 喬宏 1996年第15屆憑《女人四十》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70歲。 最老的女主角 羅蘭 2000年第19屆憑《爆裂刑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66歲。 最老的新人及提名 徐家傑 2013年第32屆憑《寒戰》獲得最佳新人獎,時年66歲。 蕭炳林 2001年第20屆憑《花樣年華》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已年過六旬。 金像獎跨界獲獎內地電影人(演員/導演) 趙薇 2015年第34屆憑《親愛的》獲得最佳女主角,2014年第33屆憑自己導演《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拿下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 最年輕新人提名 馬修 2007年第26屆憑《寶貝計劃》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還未滿一歲。 初次接演電影並獲三項提名李宇春 2010年第29屆初演電影憑《十月圍城》獲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十月圍城》主題曲《粉末》),不過最終均未獲獎。蟬聯兩屆男主角的演員 周潤發 先後於1987年第6屆《英雄本色》、1988年第7屆《龍虎風雲》兩度蟬聯最佳男主角獎,後還於1990年第9屆《阿郎的故事》再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蟬聯兩屆女主角的演員 袁詠儀 先後於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兩度蟬聯最佳女主角獎,此前還於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得最佳新人獎,是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張曼玉 先後於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兩度蟬聯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劉青雲 先後於第13、16、17、18、19、23、26、27、29、31、32、33、34屆共16次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憑《我要成名》、《竊聽風雲3》成功摘得兩次影帝稱號。獲得最多次男主角的演員 梁朝偉 先後於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2003年第22屆《無間道》、2005年第24屆《2046》五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此外還於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1990年第9屆《殺手蝴蝶夢》兩度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演員。 獲得最多次女主角的演員 張曼玉 先後於1990年第9屆《不脫襪的人》、1993年第12屆《阮玲玉》、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五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 男女主角夫妻檔 梁朝偉
劉嘉玲 梁朝偉先後於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2003年第22屆《無間道》、2005年第24屆《2046》五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首度封後,此前她已五度提名。 最年輕的最佳男配角 吳景滔 2007年第26屆憑《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同時榮獲最佳新人。 第一位大陸女主角 斯琴高娃 1985年第4屆憑《似水流年》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席問鼎金像獎,在她之前內地僅有劉曉慶、潘虹入圍過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兩次獲女主角的大陸演員 斯琴高娃 先後於1985年第4屆《似水流年》、2008年第27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並且是兩次提名兩次獲獎。 章子怡 先後於2005年第24屆《2046》、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一位獲歌曲獎的大陸歌手 張靚穎 2009年第28屆憑電影《畫皮》主題曲《畫心》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第一位獲提名的大陸演員(女、男) 劉曉慶
達式常 劉曉慶於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達式常於1988年第7屆憑《書劍恩仇錄》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大倒熱灶的女主角 鄭裕玲 1991年第10屆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最遺憾落選「女主角」 劉嘉玲 1991年第10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但結果鄭裕玲憑《表姐,你好》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不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終於憑《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得影後。 連續三年獲獎的演員 袁詠儀 先後於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兩度蟬聯最佳女主角獎,此前還於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得最佳新人獎,是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最霸氣的男主角候選人 向華強 向華強為中國星電影公司老闆,經典角色「龍五」,1993年第12屆憑《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令人可惜的「男主角」 成龍 成龍分別於第4,5,9,12,13,15,16,18,24屆提名10次均未獲獎,其中第5屆2個提名。 最令人可惜的「女主角」鄭秀文鄭秀文分別於20,21,25,32,33屆提名7次,其中21屆三部電影同時入圍最佳女主角,算上1993年第一次提名最佳新演員,鄭秀文在金像8次提名演員類獎項均未獲獎。最納悶提名 徐克 1988年第7屆憑《最後勝利》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 鄭裕玲 1984年第3屆憑《花城》獲得最佳新人獎,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因為當時她已是劇集主持紅人。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 喜多郎 來自於日本的喜多郎於1985年憑《似水流年》提名電影配樂獎,這是最早提名金像獎的外國人。 拒絕金像獎第一人 許冠英 1986年第5屆憑《僵屍先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為覺得是主角,拒絕男配提名。 第一位獲獎的外國人 杜可風 來自澳大利亞的杜可風於1987年第6屆憑《老娘夠騷》獲得最佳攝影獎,後還於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2003年第22屆《英雄》、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獲得過最佳攝影獎。 「帽子戲法」的最佳導演 方育平 方育平先後於1982年第1屆《父子情》、1984年第3屆《半邊人》、1987年第6屆《美國心》三度獲得最佳導演獎,他是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 表演獎項大滿貫 謝霆鋒 先於1999年第18屆《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後於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也是唯一一名獲得過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最佳配角獎及最佳主角獎的演員。 分量最重男主角 鄭則仕 重達110公斤的鄭則仕先後於1986年第5屆《何必有我》、1997年第16屆《三個受傷的警察》兩度稱帝。 連續提名最佳女主角最多的演員 林嘉欣 第22-25屆,28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5次) 連續提名最佳男主角最多的演員 劉德華 第19-23屆連續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兩次獲獎。 同一屆憑三部電影獲得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 鄭秀文 2002年第21屆憑《同居蜜友》《瘦身男女》《鍾無艷》三部電影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不過均未獲獎 第一位同時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員周星馳2002年第21屆憑《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獲獎。 單屆提名最多的演員王菀之2015年第34屆憑《金雞SSS》、《分手100次》、《百變愛人》三部影片角逐最佳新人獎,同時還憑《金雞SSS》角逐最佳女配角獎,此外,由她演唱的《分手100次》主題曲《不再說分手》還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獲得最佳女配角最多的是金燕玲先後於1987年第6屆《地下情》、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三次獲得最佳女配角獎。 唯一一部包攬所有 演員獎的電影踏血尋梅2016年第35屆包攬了最佳男主角(郭富城)、最佳女主角(春夏)、最佳男配角(白只)、最佳女配角(金燕玲)、最佳新人獎(白只),此外還獲得了最佳編劇跟最佳攝影獎,這是金像獎歷史上首部包攬了所有演員獎的電影。 第一位90後影後春夏2016年第35屆憑《踏血尋梅》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她參演的第一部電影 ,同時還提名了最佳新演員獎。 同一屆憑借同一部電影獲獎最多演員白只 2016年第35屆憑《踏血尋梅》獲得最佳新人獎和最佳男配角獎 獎項獲獎者獲獎情況獲獎最多的個人張叔平
(19次) 7次最佳美術指導
2016年第35屆《華麗上班族》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邱偉明)
2005年第24屆《2046》(與邱偉明)
2001 年第20屆《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89年第8屆《旺角卡門》
7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2012 年第31屆《讓子彈飛》
2005年第24屆《2046》
2001 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6年第15屆《夜半歌聲》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3年第12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與余家安)
3次最佳剪接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本傑明·柯汀斯、潘雄耀)
2001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與鄺志良、奚傑偉) 獲獎最多的攝影師黃岳泰
(9次) 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
2009年第28屆《畫皮》
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2004年第23屆《戀之風景》
2002年第21屆《幽靈人間》
2000年第19屆《紫雨風暴》
1999年第18屆《不夜城》
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
1983年第2屆《夜驚魂》 獲獎第二多的攝影師杜可風
(7次) 1987年第6屆《老娘夠騷》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
2003年第22屆《英雄》
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
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 獲獎第二多的個人奚仲文
(9次) 4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第27屆《投名狀》(與戴美玲、利碧君)
第26屆《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25屆《如果·愛》(與吳里璐)
第23屆《千機變》
5次最佳美術指導
第27屆《投名狀》
第25屆《如果·愛》(與黃炳耀)
第16屆《甜蜜蜜》
第11屆 《九一神鵰俠侶》
第7屆《倩女幽魂》 獲獎最多的剪接鄺志良
(8次) 第32屆《寒戰》(與黃海)
第29屆《竊聽風雲》(與陳志偉)
第27屆《門徒》第
26屆《墨攻》
第21屆《特務迷城》
第19屆《紫雨風暴》
第15屆《烈火戰車》
第14屆《重慶森林》(與張叔平、奚傑偉) 獲得最多次最佳電影歌曲的主唱者梅艷芳
(3次/7次提名) 《似水流年》同名主題曲提名、《胭脂扣》同名主題曲——獲獎
(同屆,梅艷芳憑《胭脂扣》獲金像獎影後,在歌壇和影壇雙雙大放異彩,堪稱香港藝壇奇跡)
《何日君再來》主題曲《何日》提名
《雙鐲》主題曲《似是故人來》——獲獎
《現代豪俠傳》主題曲《女人心》——獲獎
《東方三俠》主題曲《莫問一生》提名
《金枝玉葉2》主題曲《有心人》提名(合唱:張國榮) 獲獎最多導演許鞍華(5次) 第2屆《投奔怒海》
第15屆《女人四十》
第28屆《天水圍的日與夜》
第31屆《桃姐》
第34屆《黃金時代》 獲獎第二多導演方育平(3次) 第1屆《父子情》
第3屆《半邊人》
第6屆《美國心》 杜琪峰(3次) 第19屆《槍火》
第23屆《PTU》
第25屆《黑社會》 王家衛(3次) 第10屆《阿飛正傳》
第14屆《重慶森林》
第33屆《一代宗師》 徐克(3次)第11屆《黃飛鴻之一壯志凌雲》
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第35屆《智取威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