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怪咖電影
擴展閱讀
替身上門泰國電影 2025-08-15 00:14:35
女人生寶寶搞笑電影難產 2025-08-15 00:13:06
韓國電影犯罪最新排行榜 2025-08-15 00:12:20

香港怪咖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20 08:36:26

Ⅰ 求《怪異性格心理學——為什麼才華橫溢的人多數性格古怪》完整版,什麼格式都可以。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沒有一個天才不是帶有幾分瘋癲。這句話中的瘋癲只是表象,追其本源,其實就是病態的心理。古往今來,在天才和疾病之間,一直存在著一種不可忽視的聯系。

導演的精神分析

1.泰倫斯·馬力克(社交恐懼症)
泰倫斯·馬力克在結婚後愈發神經質,他開始不用電話,除非他自己想找誰;他不讓別人知道他住在哪裡,從不在大街上和認識的人打招呼。就像是個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修士,沒有人能真的理解他在想些什麼。在《生命之樹》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時,曾有傳聞稱泰倫斯像個幽靈般地出現在獲獎後的發布會觀眾群里,但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他又突然消失。在戛納發現泰倫斯的「幸運兒」記者,隨後又在網上發現了一個貌似是泰倫斯的推特帳號。帳號上只有一條「周四是啤酒日」的消息。這名叫做斯特萊斯的記者之後在《泰晤士報》撰文:「他把自己隱遁於電影外,這和病毒營銷一般,和病毒營銷不同的是,他不是為了商業利益,而是盡力遠離它,以保持藝術家的敏銳感覺」。

2.黑澤明(躁狂症)
黑澤明在做副導演時,曾屢次展現出自己異常暴躁的脾氣。由於工作繁忙,攝制組的成員中午只能在公司吃盒飯。大家一致抱怨伙食條件差,黑澤明於是向公司提出意見,公司製作科表示同意改善。於是黑澤明自豪地向大家宣布,從第二天開始,盒飯會比之前好吃很多。誰知,第二天的盒飯照舊如前。攝制組一名成員大怒,把盒飯摔到黑澤明面前。黑澤明拾起飯盒徑直走到製作科科長面前,把盒飯朝科長臉上砸去。還有一次,劇組在棚內拍星空鏡頭,黑澤明受命爬到天棚上製造星空:用細線吊玻璃珠。串著串著,線纏成了團,黑澤明被這小物件折騰得心煩意亂。這時,攝制組的另一名副導演伏水坐在攝影機旁,仰著脖子看著黑澤明,大喊:「快點兒!」黑澤明二話沒說,從裝玻璃珠的箱子里抓了一把玻璃珠朝伏水砸去,並說:「好的,流星!」導演山本嘉次郎對黑澤明的暴躁十分擔心,每當決定讓他參加攝制組工作時,一定要讓他發誓:「絕對不發火。」

3.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施虐狂 受虐狂自毀傾向)
「我是在無父母的環境中長大的。很小的時候就已完全自立。我在幼年時就是一個躁鬱症患者了,那並不是飽受創傷的童年,而是根本沒有童年。我有個古怪且無父母的家庭,在他們離婚前,就沒有人教導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真的是像一朵無助的小花般地自生自滅地成長。」

這是法斯賓德的自述,事實上,他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自毀的過程:長時間毫無節制的工作、暴飲暴食、大量吸煙、過度酗酒、糜亂的雙性生活,超量毒品、安眠葯、興奮劑。法斯賓德一生保持著對自己身體持續的摧殘。他總是穿著一件皮夾克,用他的話說,這即是對這個世界進行反抗的一個象徵。在談到自己的受虐狂傾向時說:每個剛誕生於這世界上的人並不會被視為真正的人類,兒童總是會將父母視為某種統治人物,於是他們終其一生都會接受統治性角色,但他們同時也會企圖毀滅統治權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這也就是說,我們都會同時成為虐待狂與受虐狂。法斯賓德的情人、仰慕者和「同流者」都被他招至自己成立的「反戲劇劇團」,時刻遭受著法斯賓德隨心所欲的使用,用法斯賓德自己的話說,這是對薩德·波德萊爾SM理論的發揚光大,並用他和他的電影重新定義。毫無疑問,他的虐待狂傾向一直被壓抑住,當自己的事業進階地位提升後,他不願再壓抑甚或是偽裝他的虐待狂傾向,經常是以極富侵略性的態度對待自己劇組的成員;而在他自己做演員或是拍攝電影時,他的侵略性就會直接指向觀眾。

4.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強迫症)
據斯皮爾伯格手下的工作人員稱,這位大導演辦公室里所有文件,包括劇本、企劃書、甚至每一張便條都有加密。其實這很正常,可以說明斯皮爾伯格的保密措施做得非常出色,但更誇張的是,斯皮爾伯格有專門的逃生車,他要求所有自己的工作人員對地震、恐怖襲擊等意外災難都要有應對預案,夢工廠的員工因此都發有包括防毒面具在內的逃生套裝,而一輛全新的摩托車就在斯皮爾伯格辦公室樓下隨時待命,以便於他隨時逃生。

5.昆汀·塔倫蒂諾(戀足癖 口交控)
昆汀的戀足癖早已不是新聞,無論是電影里或是現實生活中,他都表現出了對女性腿部瘋狂的迷戀:《殺出個黎明》中,昆汀親自上陣,舔著火辣女郎的腳趾,吸吮著順著大腿往下流的酒;《傑克·布朗》里,各路大腿被毫不吝嗇地展示出來;《金剛不壞》中那隻經常被伸出窗外的大腿在最後因撞車離開尤物身體時,甚至還有一個飛出窗外的特寫;《低俗小說》中,給黑幫老大的女人米婭做足底按摩的哥們被老大直接從陽台扔下了樓。文森和米婭在酒吧那段經典的舞蹈里,昆導先是囑咐烏瑪·瑟曼緩緩地脫下金鞋,露出玉足,接著又給了一個足夠長的腳步特寫。2011年,昆汀的戀足癖被證實,一位黑客侵入了他的一夜情對象,女編劇碧裘莉·肖恩的電腦郵件,郵件中,昆汀問:「我可以吸吮你的腳趾並且自慰嗎?」肖恩在之後表示,她答應昆汀的這個請求後,經歷了人生中最古怪的10分鍾。隔天早上,昆汀又對著她的腳自慰一次,然後才結束了這次一夜情。

仔細揣摩昆汀電影的各個細節,不難發現,他還有「口交控」。《殺出個黎明》中,他的角色幻想他所劫持的一家三口中的女兒對自己說:「你可以幫我口交嗎?」《低俗小說》中,布奇在和女友做愛時,女友溫柔地對他說:「你可以幫我口交嗎?」昆汀編劇的《真實羅曼史》中,開場的黑幫火拚前,有大段昆汀招牌的垃圾對白。「你們在說什麼?」「弗洛伊德說他沒給女人口交過!」「放屁,任何黑鬼說他沒吃過女人那裡都是扯淡。」等等,哥們,你的意思是你經常這么做?」「告訴你吧黑鬼,我什麼都來。」

6.蒂姆·波頓(孤獨症)
蒂姆·波頓小時候常被父母鎖在屋子裡,於是,各種鬼怪書籍和恐怖電影成了他的唯一夥伴。他時常流連於住所附近的公墓,無比崇拜恐怖片演員文森特·普萊斯,曾幻想在自家牆壁中挖出一隻黑貓,擅長在小紙片上畫「妖精打架」。當波頓進入學校時,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開口說話,因為看上去他和同學們格格不入,回到家中,也沒人願意聽他訴說。於是,他愈發封閉自己,因為真實生活更令他感到害怕與失望,他厭惡父母親人逼他去上學,厭惡有人無意中吃掉他的早餐,厭惡被討人厭的阿姨親吻了嘴唇。他的童年未見得遭遇了多麼不幸的事情,那些「恐怖」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童年痛苦。很顯然的是,波頓將童年的記憶帶進了作品,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完全源於童年深刻的孤獨。

7.斯坦利·庫布里克(被害妄想症 偏執狂)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庫布里克隱居到查爾德威克貝里。因為自己寓所附近被種上了幾棵樹,庫導將鄰居告上了法庭,但由於理由不充分,當地法庭沒有權利要求鄰居砍去這些樹。庫布里克於是決定拍一次紀錄片,他想方設法用攝影機拍下了樹枝的生長軌跡。就像庫布里克所有的電影一樣,這段影像精確地表述了他最想要的東西。
庫布里克生前的好友,英國著名影評人亞歷山大·沃克針對此事向媒體表示,庫布里克晚年做過許多這樣的事兒。並且,他對自己早期的作品極為不滿。總是說:「我犯了很大的錯誤,這些電影太暴露我自己,所以我非常不喜歡。」沃克於是對庫布里克說:「斯坦利,你的被害妄想症是不是有點太嚴重了?」庫布里克隨即回應道:「只有完全把握事實的人才能得被害妄想症。」

8.霍華德·休斯(強迫症)
電影大亨霍華德·休斯害怕灰塵與細菌,將自己與世隔絕,獨居在奢華酒店客房中,把門窗都用塑膠布密封,以防細菌害蟲進入。在待人接物上,他設計了一套清潔隔離系統,並把種種細節詳細教授給自己的助手。比如說:為了從浴室櫥櫃中拿出助聽器,他的助手必須用6到8張紙巾墊在櫥櫃把手上,打開櫥櫃,拿出一塊未使用過的香皂給他洗手;而為了拿出裝在信封內的助聽器,他的助手必須雙手墊上15張紙巾。由於飽受強迫症折磨和嚴重依賴可卡因,休斯變得異常消瘦。他開始不修理自己的指甲,任其生長,直至形狀怪異。當他於1976年逝世時,幾乎難以辨認,去世時,只能用指紋來辨認身份。

9.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強迫症)
希胖子雖然胖,但他非常挑食。尤其是對於雞蛋,他始終有深深的恐懼。在他一生中,他從來沒有吃過一個雞蛋,甚至拒絕雞蛋在他周圍。他聲稱沒有任何東西比看到一個白色圓形無孔物體里流出黃色的液體還要惡心。在他1955年的《捉賊記》中,他讓演員約翰·羅比將香煙掐滅在雞蛋上,並給了一個特寫鏡頭,以此表達自己對於雞蛋的厭惡。

10.王家衛(數字癖 戀物癖 拖延症)
做一分鍾的朋友好嗎?我能不能愛你一萬年?墨鏡王電影中的台詞大部分如此,角色一般沒有名字,只有一大堆數字和編號,人物間僅有的聯系方式便是呼機號碼。《旺角卡門》里劉德華呼機號碼是88;《重慶森林》中金城武編號223,呼機號碼368,和女朋友分手時間是1994年4月1號,5月1號過25歲生日,吃30個鳳梨罐頭,然後一個晚上看2部粵語片,吃4份廚師沙拉。梁朝偉編號663,還經常被快餐店老闆叫做663;《墮落天使》中,李嘉欣的呼機號是3662,黎明是9090,金城武監獄中的編號仍是223,還有又矯情又吉利的號碼1818,這是點唱機里一首歌的代號。後來,王導直接用2046作為自己電影的名字,在兩岸三地掀起了一股深沉的數字文藝風潮。細心的影迷定會發現,王家衛的所有電影名都是4個字,如果你讓他把《阿飛正傳》改成《阿飛不羈放縱的歲月》,那會要他的命。

接下來是各種物件:手錶、呼叫器、時鍾、點唱機、錄音機、鳳梨罐頭、廚師沙拉、炸魚薯條。王家衛總會把電影中人物的情感寄託到此類頗具現實意義的意象中。《東邪西毒》中,歐陽峰雖然沒有九十年代都市人通用的呼叫器,但他有鳥籠、破傘、醉生夢死酒,不時掛在嘴邊的黃歷,而且他的命書中寫著:「尤忌七數,是以命終」。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名詞與事物與看上去頗具深意的數字碰撞到一起,到底還是挺具殺傷力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劉鎮偉邀請落魄的王家衛一同合作編劇《猛鬼差館》。若干年後,劉導回憶說:「這是我唯一一次讓他當編劇,他寫得真是很慢啊!我就知道了他被炒魷魚的原因,我都恨不得也炒他。最後沒辦法,我就每天讓他坐在我面前寫,不寫完不能回家,才把劇本逼出來了。」

拍攝《東邪西毒》時,劉鎮偉到片廠去探班,王家衛剛拍電影開場的澡堂對打戲,一個月後,劉鎮偉再去時,對打戲還在拍。一干大牌每天都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但不得不在那兒待著。此片原定賀歲檔上映,百分之百趕不上,心急如焚的劉鎮偉只好趕拍出《東成西就》救急賀歲。《春光乍泄》的拍攝過程更為傳奇,1996年6月,王家衛帶著張國榮和梁朝偉以及劇組成員到達南半球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原定兩個月的拍攝周期硬是被拖成了半年,張國榮為自己年底的演唱會提前離開阿根廷,整個劇組成員都迫切想要回北半球去,梁朝偉更是難得地脆弱了一回:「我想香港,我想我媽,我想回家。」

11.周星馳(自閉症 社交恐懼症)
周星馳在香港電影圈內是公認的集耍大牌、難搞定、獨斷專行於一身的怪咖。他性格孤僻,不善言辭與交際,在大紅大紫以後,許多之前的同事友人都離他而去。王晶、李修賢、杜琪峰、洪金寶等人對其評價的關鍵詞基本都是沒良心、人品極差、忘恩負義、過河拆橋。朱茵、莫文尉這些舊情人則罵他是變態。親切的吳孟達大叔在後來直接沒了戲份,就連御用配音石班喻老師星爺也曾想一腳踢開。

王晶曾特意拍了一部諷刺周星馳的電影《星願》,並表示:我是個小人,周星馳是個偽君子!他一直認為周星馳是他見過情商最低的人,暗嘲他從不願意也不適合和別人交流:「他的性格,唯有自己拍自己!」參加朋友宴會時,他一般只穿一身休閑服,還會配上個大大的鴨舍帽,把自己蓋得嚴嚴實實。好友稱他一年到頭只會穿幾套運動裝。寧波街頭,周星馳被拍到戴口罩在街頭跑步,而四周沒有一個人能認出他來。

藝術家的精神分析

著名精神病學專家邁克爾·弗茨拉德教授在一系列研究後指出:在歷史上著名的音樂家、文學家和其他藝術家裡,很大一部分在生前都患有抑鬱或精神分裂症。不可否認的是,疾病在促成他們怪異行為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潛能。

1.安徒生(躁狂症 妄想症)
著名童話大師安徒生害怕得病、害怕遭火災和輪船失事,擔心趕不上火車和丟失身份證,擔心把重要文件夾在書里,擔心蠟燭沒有吹滅和沒有按劑量服葯,擔心把信放錯了信封。總之,他永遠處在驚惶不安之中。有一次出門旅行,他的朋友遲到了半小時,發現安徒生已經筋疲力盡、極度絕望。因為在這短短的半小時里,安徒生回望了他這位朋友的一生,並從朋友的死亡現場想到辦喪事時自己需要做些什麼。安徒生可以整天待在家裡哭,更令人驚訝的是,由於害怕女人,他一直是個處男,只有用手淫來滿足慾望,並因此始終有一種負罪感。

2.文森特·梵高(間歇性神經分裂症)
梵高曾經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包好要去送給一名妓女。他明白自己的精神疾病,但卻把這病看成是他繪畫藝術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他聲稱:「一些人盡管瘋了或是病了,還是喜愛自然,這些人就是畫家。」這是他的信念,他甚至深信,自己如果真的成了瘋癲病的人,那麼,「我愈是瘋癲,就愈是藝術家」。

發作時他有非常可怕的幻覺,被憂悶和仇恨所包圍。他會啃吃那些畫畫兒用的顏料,一連幾個小時在房間里踱來踱去,長時間地保持一個姿勢。在頭疼欲裂的時候,他都有可能割下自己的耳朵。一般來說,神經分裂症患者心目中的世界跟大多數人的不同。一般人認為可笑的東西,精神分裂症患者看了只會發怒。大腦中有互不兩立的東西,他卻意識不到它們的對立。他經常賦予正在發生的事件一種非同尋常的、乃至不祥的涵義,堅信也只有他才能看懂。

3.費多爾·陀斯妥耶夫斯基(癲癇)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天才。他在室內一邊走一邊口授創作時,經常要到壁爐上面敲兩下;更奇特的是他的情緒變化很快,常常隨著焦躁不安而發作癲癇,手腳發抖、全身抽搐、嘴唇青紫、臉頰通紅。但在這發作和蘇醒中間的一個間歇的瞬間,他的意識會出現一個短暫的理想境界,在這個時候,他的知覺異常靈敏,意識異常清晰,思維異常活躍,這是他自己平時和其他一般的人所難以企求和達到的。

一生患精神病、最後陷入精神崩潰的奧地利大詩人尼古拉斯·萊瑙和法國著名的政治學家和哲學家孟德斯鳩也有這種震顫的精神病症,在這兩人房間的地板上,都留有他們寫作時兩腳震顫抽搐的印記。蘇格拉底也有這種古怪的病態動作,他經常無緣無故地在街上跳舞或跳躍,像是一直處在極度興奮狀態。

4.夏爾·波特萊爾(強迫症 偏執狂)
夏爾·波特萊爾有幾首情詩被認為已經達到不朽的藝術頂峰;同時他還被認為是「19世紀最偉大的藝術批評家」。但他卻是一個十足偏執反常的人。波特萊爾從家族遺傳來的精神病,使他從童年時起就充滿幻覺和妄想;對生活的狂喜迷醉和恐怖戰栗,使他的知覺時而極端敏感時而又麻木遲鈍,這是他自己也能感覺到的一種對立的情緒。這些都導致他把人生看成是「可厭沙漠上的恐怖的綠洲」,從而決心要設法逃離。6歲時父親去世,第二年母親改嫁,波特萊爾與繼父關系不好,爭吵不止。一次,當著朋友的面,他試圖要扼死繼父,還拒絕繼父為他提供的職位,獨個兒過放盪的生活。為使他改變這種生活,繼父送他去印度經商,可是船到中途,他就登岸回國,空著手,什麼也沒有帶回來,除了一個黑女人,一個他要獻給她情詩的黑女人。他在一首叫《種馬》的詩中這樣寫到一個女子:「她很醜,卻很惹人喜愛。」說這個女子是一隻螞蟻、一隻蜘蛛或一具骷髏,「確實生得奇醜不堪」,但「總之,她有味道」。他向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所表達的慾望是,把她的雙手懸到天花板上,以便可以吻她的腳,親吻裸露的腳在他便是性行為的等同物。波特萊爾也有一些抑制不住的強迫症行為,例如他每個月都非要改換一次住處不可;在陷入痴呆狀態之前,他經常難以克制地向商店的窗子投擲瓶子、罐子一類的東西,僅僅是為了能聽到擊破玻璃等物件的聲音,使他感到愉快。

5.米開朗基羅(強迫症)
英國惠斯頓醫院的心理醫生阿沙德經過對米開朗基羅生平的研究,認為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生前的一些舉動其實是自我強迫的一種表現。阿沙德表示,米開朗基羅在為羅馬西斯廷教堂繪制壁畫期間,那種看來是不惜犧牲自身健康的忘我工作狀態,其實是不正常的,可以說是一種心理疾病的症狀,他所得的病在心理學上叫做「我向思考」,盡管他病的程度不深,但這種病使他時常感到孤獨。此外,阿沙德還說,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生前也受到同樣疾病的困擾。

6.海明威(抑鬱症)
海明威的生活經歷中,充滿了緊張與壓力,他的內心經受著劇烈痛苦和復雜紛呈的變化。他企圖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擺脫和逃避沮喪與低落的情緒,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險,尋求各種刺激性生活等。他在身體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卻渴望死亡。小說《老人與海》主人公桑提亞哥在海上與鯊魚搏鬥的經歷與內心活動詮釋了這一矛盾的心態。老人的內心獨白,其實就是海明威一生的寫照。作家諾曼·邁勒在文章中曾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恐懼和自殺的念頭作斗爭。他的內心世界猶如一場噩夢。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鬥中度過的。」

為掙脫出焦慮與憂郁情緒的羅網,海明威曾尋求女人與烈酒的刺激,他跟許多女人有過關系,結過許多次婚,搬過很多次家;喝紅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後到伏特加,但是仍無濟於事。他像只被凶惡老雕窮追不舍的獵物,被追得走投無路、無處躲匿。在1961年夏日的一天,他終於用子彈結束了一生。

7.弗吉尼亞·伍爾芙(抑鬱症)
有人這樣描述弗吉尼亞·伍爾芙:「她的記憶有著隱秘的兩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嚴冷,一面溫熱;一面是創造,一面是毀滅;一面展灑著天堂之光,一面燃燒著地獄之火。」伍爾芙同母異父的兩位兄長曾對她進行性侵犯,這給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創傷。她的愛情生活也十分坎坷,少女時代兄長的騷擾給她的心靈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她的第一個丈夫斯特雷奇是一個同性戀,兩個人結婚不久便離婚。伍爾芙在寫作的時候,不出房門,不讓任何人看她的手稿,甚至寫作的內容。對於別人對她作品的評價極為敏感,甚至到了神經質的狀態,總是以為別人都在譏笑她,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什麼信心。

1913年夏天,伍爾芙精神崩潰,吞服安眠葯自殺,二戰期間,德國空軍轟炸英國。伍爾芙一手創建的印刷廠被炸毀,緊接著自己在倫敦所住的別墅也被炸毀。這兩次事件在伍爾芙的心上留下了不可排解的陰影。1941年3月28日,預感另一次精神崩潰即將開始,伍爾芙擔心自己永遠不會再好轉,在留下兩封分別給丈夫和姐姐的簡訊後,她用石頭填滿口袋,自沉於家旁(英國蘇塞克斯郡的劉易斯)的烏斯河,終年59歲。在寫給丈夫的訣別信中,伍爾芙袒露心扉: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我覺得我們無法再一次經受那種可怕的時刻。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再痊癒。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無力再奮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踐你的生命;沒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

8.三島由紀夫(偏執狂)
有個段子,說的是三島由紀夫分辨食物的檔次從來都不憑味覺。不論多難吃的食物,只要價格高得嚇人,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說好吃。1968年,為了維護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保衛天皇,並讓自衛隊發動政變,修改美國為日本所作的憲法。這位被譽為「日本的海明威」的天才作家組織了自己的私人革命武裝「盾會」,發起了一系列行動,在沒有得到足夠的響應,並且最終失敗後,三島由紀夫完成了那次著名的切腹自殺。很明顯,才華過人的三島並不會傻到用死亡來控訴那些根本無法撼動的事實,而如此盪氣回腸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向世人表明,與他生前想要維護與證明的一切事物相反的情形是極為真實的。同時,他用這么一個偏執的手段結束了他沒有存在感的人生。在他死前最後一刻,他才從武士刀進入身體這一事實中感到了自己唯一的存在感。

9.喬納森·斯威夫特(偏執狂)
英國著名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在青年時代就曾預言說自己將會在瘋狂中死去。一天,他在花園里散步,見到一棵榆樹,頂上的葉子差不多全部已經脫落,他就說:「我也會像這一棵樹那樣,在鼎盛之時死去。」他在二十三歲時開始患上眩暈,病一直持續了五十年。他所愛的女子斯特拉的死,使他一度喪失記憶,並且開始瘋狂挖苦身邊的「陌生人」。一年時間里里,他每天散步十個鍾頭,站著吃飯,要不就拒絕進食,但不看一個字,不說一句話,也不跟任何人接觸,如果有人進入他的房間里,他就狂怒不已,大發雷霆。人們不止一次聽到他說:「我是一個白痴!」除了極端瞬間的間隙,他都不醒人事,常常倒地,有如一個痴呆兒。斯威夫特最後也是在全然痴呆的狀態中死去的。死前幾年他曾留下一份遺囑,說要將差不多一萬一千英鎊的款項贈給瘋人院。屍解表明,斯威夫特的腦已經軟化,頭顱因為變厚變粗而顯示極不規則,動脈擴張,小腦局部增大,生前精神問題嚴重。

Ⅱ Cult 電影如《困惑的浪漫》《屠宰嘔吐娃娃》等片的演員是如何願意拍攝這種電影的在拍攝後心理會有陰影

不過無論怎樣,CULT電影應該有一個共通的特點:沖破人類道德底線。
記住,是沖破人類的道德底線,而不是畫面夠血腥的或者夠變態的情節。裡面要求情節一定是:不是人乾的事。
當初自己也是手犯賤,買了N多部回來看。反應就是惡心,雖然沒吐,但是心裡總是好幾天緩不過來,這種電影根本不適合看第二次。
回到正題,這種禁片雖然從根本上變態,但是畢竟是電影,是電影就離不開——分切與剪接,你所看到的所有情節都是在導演和攝像一遍遍的拍攝中產生的。不過,首先要求演員願意拍。國外有很多這種怪咖俱樂部,是招怪咖演員的集中地,這個需要導演在拍攝之前就做足充分的調查工作。比如,我如果要拍殺人犯殺人,最起碼要先了解殺人犯心裡,為什麼這么做,即便采訪不到,導演也要有殺人的年頭。
第二個問題。這種怪咖電影都是小成本製作,所以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投資幾千萬的去拍這種電影,拍出來的效果可能還不如網路上的各種重口味視頻片段。所以這些電影都是獨立電影人的作品,所謂獨立電影人就是要求投資、編劇、導演,甚至是攝像和表演都參與進去,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用便宜的方法去做電影,最起碼,不會有投資商審片,不用改來改去。(萬惡的改片子啊!!!!!)所以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導演不會有心裡陰影。因為拍這個電影的導演本身就是變態。
說一些補充營養的話題。
單純說《困惑的浪漫》。其實這部電影的第一部從製作手段上來說,很粗糙,基本可以達到你自己用家用DV的拍攝都可以完成,給你點指導效果可能更好。其中的屍體部分的製作是國內技術手段比較弱的環節,我們國家的特效化妝很幼稚。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FOX電視台的真人秀節目《特效化妝大對決》。(我是在PPTV上看的)。在拍攝的時候,實際屍體道具的效果一定是比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效果差很多,所以即便是普通演員,給點錢,和道具玩,不動真格,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做的。畢竟這年頭為了出名肯犧牲的人太多。

Ⅲ 電影太極3為什麼不出了

電影太極3已經上映。時間是2017年。

《太極3巔峰在望》是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 年投資拍攝的功夫電影。由馮德倫執導,梁家輝、袁曉超、楊穎、彭於晏、馮紹峰等主演。



美術總監葉錦添等組成的鐵血部隊連續工作7個月,完成了三部曲前兩部《太極之從零開始》、《太極之英雄崛起》的拍攝。2011年華誼兄弟H計劃作品之一,馮德倫執導的《太極》首部曲在美國電影交易市場上,一舉售出英國、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澳大利亞。

紐西蘭等31個國家的海外版權。華誼也借機正式公布太極三部曲片名,分別為《太極之從零開始》《太極之英雄崛起》《太極之巔峰在望》。由葉錦添設計的片中秘密武器――特洛伊的細節及氣氛圖也在交易市場上一並發布。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對此表示,《太極》是華語電影首次嘗試同時啟動三部曲,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挑戰。劇組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前兩部《從零開始》和《英雄崛起》,三部曲將完整講述一代太極宗師如何煉成的故事。

(3)香港怪咖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陳長興演員: 梁家輝

一身乞丐裝扮,「這個掌門會耍帥,神出鬼沒開山怪。功夫玩得HIGH,只因看得開」。他斜身入畫雙腳離地,只有一根木棍支撐身體,展現出掌門的深厚功力,表情搞怪的他確實仿若開山怪。

2、楊露禪演員: 袁曉超

而五人中唯一正常的卻叫怪咖,飾演太極宗師楊露禪,巋然不動氣勢非凡,「童年不幸,可是俺命理夠硬。一根筋,也能贏得美人心。」

Ⅳ 電影《馬戲之王》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馬戲之王》劇情簡介:

身處社會底層的巴納姆依靠自己無窮想像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從經營博物館到一手開創世界上第一家馬戲團的故事。巴納姆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段勵志傳奇,片中他不顧世人眼光鼓勵「怪咖」們走上舞台勇敢做自己,同時也在舞台上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夢想。最終他從一個無名小卒,變成將歡樂與勇氣融入至表演中,將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夢大師。

電影《馬戲之王》是休·傑克曼卸任金剛狼後主演的首部電影,故事講述了馬戲團鼻祖巴納姆依靠自己無窮想像力,與一群身懷絕技的「怪胎」們,一起開創世界上首個馬戲團的精彩故事。

(4)香港怪咖電影擴展閱讀:

《馬戲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 on Earth)是一部由二十世紀福斯出品,邁克爾·格雷西執導,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贊達亞·科爾曼等主演的傳記電影,於2017年12月20日在北美上映,2018年2月1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身處社會底層的巴納姆依靠自己無窮想像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從經營博物館到一手開創世界上第一家馬戲團的故事。

2018年1月,獲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P·T·巴納姆(P.T.Barnum)(休·傑克曼飾)配音:----

是美國馬戲團經紀人兼演出者。在他之前,各項馬戲團的特技、小丑雜耍、魔術或動物等表演都已具雛型,但巴納姆是首位將其整合規劃為完整表演的人,因而被奉為「馬戲團鼻祖」。

珍妮·琳德(Jenny Lind)(麗貝卡·弗格森飾)配音:----

琳德是瑞典第一個並且可能是最偉大的享有國際聲譽的歌唱家。她在9歲時就成為了瑞典皇家歌劇院的學生,是一個有著寬廣聲域的熟練的花腔女高音

Ⅳ 《怪咖!文主廚》這部影視作品怎麼樣有哪些出彩的地方

在201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韓國電影影視作品《寄生蟲》奪得了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等優異成績後,國內娛樂圈市場和演藝界對於韓國影視作品的相關發展也是漸漸重視,同時也在翻拍等線路上與韓國影視作品進行了合作和共同探討。

在如今的國內娛樂圈和演藝界之中上映播出的影視作品就有很多是依靠著韓國影視作品劇本進行翻拍的,而《怪咖!文主廚》也就是其中的原版影視作品之一,這是屬於治癒系浪漫愛情喜劇類型影視作品,在國內娛樂圈市場也是沒有先例的,因此在播出後受到了很好的評價和口碑。

《怪咖!文主廚》作為一部韓國影視作品能夠進軍國內市場進行發展也說明了它的口碑,而這一部影視作品也是十分治癒和友愛的,這樣子的影視作品你知道還有哪些呢?

Ⅵ 最近看了一個電影,裡面有一個字,怪咖 這個咖字,該讀什麼音是卡,還是嘎 說說原因。

咖(kā)
「咖」是方言諧音而來,在閩南語中是「腳」的意思(跟Casting是沒關系的)。如果加上形容詞指代的就是一類人的意思,有人物角色之義。如「社會咖」就指,在社會上混的人(圓滑、勢利等)。在台語、潮汕語中也是同樣的解釋。

Ⅶ 有個電影中有叫怪咖的變異人,電影名字叫什麼

聽說過,沒記錯好像是瘋狂外星人。

Ⅷ 志明與春嬌2 志明與春嬌2 粵語 志明與春嬌2 百度影音 志明與春嬌2下載

給你個網站吧

網路搜索:影酷
也可以免費下載啊

Ⅸ 電影太極里的怪咖是誰

袁曉超1988年8月7日出生於山東鄆城,是著名武術運動員袁新東的侄子。他自幼便酷愛武術,有著極高的武術天賦。10歲開始在宋江武術學校習武,後在山西省長治市體校武術隊訓練,曾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長拳金牌,2010年廣州亞運會長拳冠軍。在2012年華誼功夫片巨作《太極1從零開始》中擔當出演男一號。

Ⅹ 太極裡面的怪咖 是誰

太極裡面的怪咖是楊露禪,是由袁曉超扮演。改編自民間傳說《楊露禪陳溝偷拳》
原故事:
楊露禪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葯鋪「太和堂」中幹活。這葯店為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恰巧這段時間陳長興借陳德瑚大宅院中授徒。楊露禪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後被陳發現,嘆其為天賦異稟之武學奇才。然而,陳長興果然是大格局的人物,不但沒有怪罪他偷學,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准其在業余時間正式學習陳家溝拳術。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