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你好,李煥英》開頭李煥英不認女兒
認了女兒,就等於這一趟白折騰了。
這個故事並不是一個穿越故事,這是一個媽媽為了拯救女兒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
表面上,是賈曉玲在1981年這個時間點,試圖通過改變母親李煥英的擇偶方向,幫李煥英重新做一次選擇,讓李煥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哪怕這意味著她不會出生。
但實質上,反轉揭曉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場夢。
這個夢的核心創造者,是病床上彌留之際的李煥英。
電影後面有很多細節前後呼應,來解釋這個全片最大的伏筆。
賈曉玲第一次在病床前驚醒的時候,病床上沒有人,說明李煥英已經先她一步進入了夢境里。
賈曉玲掉進1981年的時候,年輕的張江說李煥英誇他變年輕了,而李煥英進入夢境中的第一句話,就是對張江說「你怎麼年輕了這么多」。
李煥英屢屢給賈曉玲鬧出的笑話解圍,給賈曉玲編造假身份應付眾人的疑惑,原本年輕時並不會縫紉的她,幫賈曉玲補好了褲子,都說明這個李煥英,並不是過去1981年的李煥英,而是後來的李煥英。
那麼問題來了,李煥英為什麼要為賈曉玲創造這個夢?她為什麼不幹脆在夢的世界裡和女兒相認,而是費盡周折瞞住這件事?
因為她想幫賈曉玲走出心底的陰影。
賈曉玲的心理症結是什麼?是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覺得自己一無所長也不出眾,覺得自己不配被人喜歡,還沒等到她「有出息」,母親就要走了。
所以誤打誤撞開啟這個夢境的李煥英,順勢而為就地取材,給賈曉玲安排了三個療傷的過程。
第一個過程:你沒有辜負我的期望。
賈曉玲一直覺得,她沒有給父母長過臉,她學習不好,她胖,她辜負了全家人的期待。
但李煥英內心深處,並沒有這樣想過。
所以她借著年輕的自己,向賈曉玲說出了她一直沒來得及說的話。
「我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什麼叫一點兒用沒有呢?」
你覺得你對不起我,你覺得你拖累了我,其實你只要活蹦亂跳地活著,我就已經足夠驕傲了,從前,現在,都是如此。
第二個過程:你有你的閃光點。
電影里,賈曉玲為了幫沈光林追李煥英,給沈光林編排了一個二人轉節目,邀請李煥英去看。
李煥英先說她不想去,賈曉玲說這節目是我排的,李煥英立刻笑了,「那我必須去啊。」
包括那場排球比賽也是,賈曉玲以為是她全力促成了「媽媽年輕時參加排球比賽的夢想」,其實是李煥英在背地裡幫助賈曉玲實現了「幫媽媽參加排球比賽的夢想」。
她做這些事,就是為了讓賈曉玲知道,閨女,只要你肯努力,你也可以很厲害。
你看,你是可以登台演出的,你是可以把很多人組織到一起的,你是可以感染別人影響別人的。
你有你的閃光點,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一定要讓你知道。
第三個過程:你也會被人喜歡。
很多人觀影後都在糾結一個問題:陳赫飾演的「冷特」這個角色,到底有什麼意義?
只看故事的前五分之四,他對劇情的推動基本上很小,好像確實可有可無。
但懸念揭開之後,我一下明白了冷特存在的意義。
他原本就是不屬於任何一個世界的人,他是李煥英創造出來的人物。
冷特,是李煥英給賈曉玲造夢的最後一環:女兒啊,也許你的身材和長相都不出眾,也許你內心很自卑,但這樣的你,也一樣會有人喜歡啊。
你未來的人生里,一定會有一個像冷特這樣的人出現,能陪你瘋、陪你鬧,能看到你身上那些獨特美好的地方。
他會和你有相似的成長經歷,能理解你、體貼你,他會因為你隨便說的笑話而笑出聲,會包容你的缺陷,會在每一個你需要他的時候,堅定地站在你身邊。
你們會像我和你爸爸一樣,義無反顧地結婚,平淡而熱鬧地過一輩子。
你有你的價值、你有你的優點、你也會有你的愛情,你要學會自尊、自信、自愛——這就是李煥英這個夢,想要告訴賈曉玲的。
如果只從賈曉玲的角度去看,這是一個女兒想拯救媽媽的故事。
但如果你從李煥英的角度去理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母親用她殘存的精力,給孩子上的最後一堂課。
這也是看到最後,我在電影院哭到不能自已的原因。
你以為賈曉玲「穿越」的那些經歷是姐妹情深,其實都是媽媽對孩子最深切的關懷。
賈曉玲以為她的努力能讓媽媽更高興,但其實是媽媽一直在配合她,讓她更高興。
「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很愛媽媽了,但你永遠不知道,媽媽遠比你想像得還要更愛你。」
李煥英不是不想認女兒,是要拚命克制著和女兒相認的心情,幫女兒最後一次,臉上裝作不認識,其實已經百爪撓心。這很可能是她這輩子能和女兒相處的最後一點時光,但她還是選擇留給了女兒的成長。
這大概就是這個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吧。
㈡ 看《你好,李煥英》時孩子哭得稀里嘩啦,回家後沒多刷一個碗,為什麼呢
首要這是一部電影,特別是以現實為基礎改編的電影,那麼必定是有一個美化的過程,或許說省掉掉了許多「不勝」的細節。
比方小時候最長考慮的一個問題:大俠都吃飯拉屎的么,除了偶然的小二把你們上好的酒菜拿來!
最終就是見到最多的一種答復,父母強勢、不聽我說話、管的寬、嘮叨.....我的母親也是這樣,曾經我是生懟,現在,不接受不拒絕,盡力合作(哪怕裝)!
PS:假設現在讓你刷碗的媽,躺在病床上,你回憶起來是她的好仍是她的壞?
㈢ 你好李煥英適合小朋友看嗎
李華英適合於小朋友們看。
㈣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都有哪些呢
《你好李煥英》播出之後總是火了一段時間,這是賈玲第1次作為導演和演員的一部作品,可以說是相當成功。這部作品要講述的是賈玲母親因為意外而去世,賈玲連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她突然穿越到母親年輕的時候,期間發生了一些搞笑又感人的故事,賈玲主要是想通過這部影片來圓自己的一個夢想。
有時候“子欲孝而親不在”是最讓人痛苦的事情,當一個人獲得成功想要報答父母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為時已晚。所以我們應該珍惜自己身邊的每一段親情,因為他們都是彌足珍貴的,一旦失去就真的再也找不回來了。
㈤ 看《你好李煥英》時孩子哭得稀里嘩啦,但是回家後也沒多刷一個碗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這就和有一部分孩子懂得學習很重要,但仍然做不到好好學習是一個道理;和懂得打架抽煙曠課遲到是違紀,但仍然會忍不住犯錯也是一個道理。其實,我們成年人也經常做這樣的事情,比如明知不安全,出行還要違章,明知對自己的身體不好,還要酗酒買醉等等。
培養孩子自律的方法有很多,首先一條,就是父母的表率,您讓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得更好才行。其次,學會鼓勵孩子的自律行為,要大張旗鼓地表揚孩子的各種自律行為,幫助孩子把這種自律的行為轉化成他的習慣,升華成他最終的品行。
㈥ 媽媽說出《你好,李煥英》同款台詞,為何讓孩子大哭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眼力,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成才的,尤其是中國的父母,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偏向嚴格,因為望子成龍父母心,他們覺得孩子的未來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對於孩子他們更多的是嚴格教育,不斷的和人家的孩子攀比。為了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們很少和父母平行靜氣的說話,孩子以為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能夠多傑出,但是不知道其實父母更希望孩子們健康就好。
通過這個事件,其實我們也應該是知道的,或許父母對我們單位要求,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高,可以找個時間,好好的和父母聊聊,大家都會變得更加開心。幸福就是心中的一個信念,我們自以為的了解其實就是我們單方面的想法。
㈦ 看《你好李煥英》後遺症,這部電影有什麼教育意義
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有哭,走出電影院我哭了,而且哭出了聲~,因為我的電瓶車被偷了。
現在的人都太能裝了,一個電影而已,非得要看什麼教育意義,你那麼喜歡接受教育,你乾脆再接受一遍九年義務教育得了。《你好李煥英》其實就是一部喜劇而已,雖然是喜頭悲尾,但還是一部喜劇,並沒有什麼教育意義,如果你從中解讀到了什麼,那也僅僅是你的主觀臆斷罷了。
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挺好的地方就是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有些傷感了,因為是喜劇嘛!人們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如果這電影看不哭自己,那就不是好電影。這是一種曲解,一種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