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推薦給小學生的有哪些必看的感恩電影
1.《我是山姆》
教會小學生感恩母親。母愛是一個被討論過太多次的話題,但又永遠都說不盡。賦予生命,還要給予愛,母親的付出不求回報,就如歌詞唱的一樣:世上只有媽媽好。
台灣倫理悲情片,曾幾何時火遍大陸,記得小學時在電影院看得淚流滿面的我,記得身邊哭得抽抽搭搭的同學們,大家對於母親都是滿懷愛意的。生活中的故事沒有電影那樣悲情和巧合,但有關母愛的細節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扣動人心。電影有一定年代感,但相信關於母親的感動,還是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❷ 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的溫情電影有哪些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法國電影就很適合,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去看因為這部電影它真的是很溫情的一部電影,整部電影中充滿了音樂和愛,看這個電影就感覺像是進行了一次心靈的進化之旅,所以很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觀看。
❸ 《四眼天雞》這部電影好看嗎評價一下
《四眼天雞》 孩子與父母之間最重要的是溝通
看了電影《四眼天雞》後,頗有感觸。影片中的小雞丁發現了天際一些奇異的現象,可是卻得不到眾人的認可,更重要的是連他的爸爸也不理解他、支持他,這令小雞丁顯得十分傷心。在這時段,純真、美好的友誼,小雞丁的好朋友,小乳豬、fish魚乾和小鴨比一直在支持著他。並勸導小雞丁與他的爸爸進行一次友好的談話溝通。最後小雞丁在得到他爸爸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下,並發出了巨大的力量。成功把外星人的小孩子北鼻送回去,從而避免了一場浩大的災難。
此影片給我最大的感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必要的溝通是很重要的。溝通,是指通過談話或者其他方式進行相互了解。人與人之間,當然也包括父母與子女之間,都需要溝通,需要了解和諒解,才能更融洽地生活。溝通是當每位父母的都應當學會的一門藝術。影片中的小雞丁的爸爸面隊小雞丁的奇異怪想不以為然,對小雞丁的能力也不認可,總是認為小雞丁個子小,趕不成什麼大事。小雞丁的爸爸其實不明白,孩子逐漸的長大,知識面也增大,他開始學會自己觀察、思考之後,對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如果這時候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必要跟父母講。就象影片中的小雞丁一樣,在之間的過程中,他的內心一直都在掙扎,他覺得告訴他爸爸,他爸爸也會不相信他的,這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家長與孩子之間呼喚溝通,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在實際生活中與孩子高質量的溝通卻遠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認真學習方可掌握。與孩子進行溝通的目的,就是通過與孩子密切的接觸、談話、交流去了解他們。
古詩中說「心又靈犀一點通」,是說兩個人的愛情的溝通。其實,家長同孩子的共同也需要這種「靈犀」。那麼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怎樣進行溝通呢?家長應該利用各種與孩子接觸的機會,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行為動作,情緒傾向、與人交往。在觀察的基礎上,要動腦筋分析孩子的現狀——情緒正常不正常、交往是否出問題。如果出現異常,要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麼。需要進一步了解的話,應該跟孩子認真聊聊天,聽聽孩子的想法,可以跟老師和孩子的小夥伴們聊聊。就象影片《四眼天雞》中的小雞丁一樣,當他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父母應該要耐心聆聽孩子的心聲,要給予孩子信任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❹ 《銀河補習班》是獻給父親和孩子的電影,那這部電影對於影眾有什麼教育啟示嗎
《銀河補習班》是近期上映的一個關於父親和孩子的一部電影,這個電影幾乎是中國第一部反映父親和孩子專題的一個電影類型,這部電影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就是因為它有一個非常溫情非常具有穿透力而且情感十分飽滿的情節和思想。
最後我覺得這部電影給我們觀眾帶來最大的啟示就是情感上的感染,也就是父母的愛。父母的愛對於我們來說是無價的,他們只會用他們的真情來對待我們。這部電影,也恰好地說明和提醒了我們有時間一定要回家看看父母,因為他們為我們付出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父母將我們看作生命的全部,而我們最後能做的只能是經常回家去看看。
❺ 電影小孩不笨>>主要內容是什麼
劇情概要: 15歲的湯姆和8歲的傑瑞是兄弟倆,他們的家庭是新加坡的中產階級,父母都忙著賺錢,很少與孩子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稱贊。湯姆的同學成才和他的父親之間也存在同樣的溝通問題。成才的父親出身低,做過牢,為了不讓兒子步自己的後塵,他非常苛刻地管教成才,父子倆整日拳腳相向。影片對當今社會的教育及代溝問題作了深刻的反思:孩子犯錯,父母心痛,但這真的只是孩子的錯嗎?
❻ 有什麼電影適合三四年級孩子看的,要有教育意義的
《放牛班的春天》、《神奇玩具店》、《仙境之橋》、《聽見天堂》、《保姆麥克菲》、《小飛俠彼得潘》、《小鞋子》、《小孩不笨》(1,2部)、《當幸福來敲門》、《上學路上》
❼ 推薦幾部適合初中生看的較新的電影,在班上看的
《孩子不笨2》,新加坡拍的華語片,香港教育司推薦學生、老師和家長都必須看的影片!
我看了,感覺很好,也在不少論壇發了貼宣傳,只為把自己的體會跟大家分享。
小孩的法寶:
1/透視鏡
把現實「代溝」擺上台
現在的主流電影不是打打殺殺,就是風花雪月,暴力與情色雙飛。但《小孩不笨Ⅱ》選擇講老百姓身邊的故事,而且還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教育問題。梁智強導演說自己就有4個小孩,最大的15歲,最小的2歲,和小孩的溝通之難他深有體會,尤其是隨著小孩年齡增加,這個問題處理不好,隔閡就會越來越大。《小孩不笨Ⅱ》把大人和小孩之間的溝通問題擺上檯面,本來就有現實原因。電影用三個小孩和各自父母的矛盾和摩擦來提出問題:為什麼有時候父母越關心孩子,孩子離你越遠?
片中兩個小主角Tom和Jerry的父母因為工作忙而疏於和孩子進行精神交流,成才的爸爸恨鐵不成鋼,卻用力不對,適得其反。三個小孩的遭遇都很眼熟,觀眾看戲如同在鏡子里看自己,大人看得窩心,小孩看得貼心,各有所得,難怪看完觀眾都直呼「很真實」。
2/放大鏡
續集推崇「賞識教育」
《小孩不笨Ⅱ》故事上和第一部並無太大聯系,主題也有變化。第一集主要講的是每個孩子都有才華,但大人卻經常只用數理化成績這個單一的標准去衡量,一些有「另類」才華的孩子於是被批評、被忽略,所以提出每個小孩都有才華、都「不笨」的說法。而第二集主要講父母於孩子的相處之道,勸導父母拋棄「批評教育」方法,用「賞識教育」新招。比如孩子考試得20分,第二次得25分,雖然都是不及格,但是如果用賞識教育方法,強調的就不是「不及格」,而是「進步了5分」。通過把孩子的優點和進步放大,讓孩子能夠感受到鼓勵和關懷,再努力去做得更好。電影里引用了不少真實的個案,比如小主角Tom喜歡寫博客,最後得到博客大賽第一名,誰知卻被母親罵了一頓,說他沉迷網路,最後讓孩子和父母關系的罅隙更大。如此種種,叫人看了獲得不少啟發。
3/哈哈鏡
沉重話題輕松講
雖然《小孩不笨Ⅱ》和第一部一樣,講的都是社會、生活中棘手的大問題,但是用的手法輕松風趣,細節富有生活氣息,對白堪比白開水,演員樣貌普通,但表演十分自然,就像鄰近的街坊,讓人有耳目一新的生活質感。梁智強擅於用很生活化的方式來表述一些荒誕的事情,第一集里有富家小肥仔Terry因為太懶,被人綁架後居然要綁匪給他當保姆,真是叫人拍案叫絕。第二集里也不乏類似的「梁氏」笑料,不過導演就賣一個關子,留待大家去發掘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