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視暴力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一是孩子們會誤以為生活中充滿了暴力,他們會對生活缺乏安全感,認為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危險的,人們都是自私自利的,不可信任的。這樣的孩子心中怎麼可能充滿陽光呢,內心又怎麼會明朗而柔軟呢?二是孩子們會誤以為暴力就是英雄行為,打打殺殺是本事,而且英雄是打不死的。三是孩子們會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他們不善於妥協、和解、合作、辯論等,只想用武力來擺脫困境。 查看原帖>>
⑵ 動畫片中的暴力片段會增加兒童暴力傾向嗎
動畫片和玩具一樣,是無數孩子們每天必不可少的美好事物,孩子們的許多知識都是從動畫片中學會的。近日江蘇的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做了一次關於動畫片的調查,他們選擇了市面上最常見的21部動畫片,然後請家長們填寫調查表。回收的數據顯示,21部動畫片中,有10部被家長們認為包含暴力犯罪的元素,有80%的家長希望可以對這些含有暴力犯罪元素的動畫片進行整治,要嚴格把控動畫片中的尺度。
在家長們認為含有暴力犯罪因素的動畫片中,包括了當下最火的《熊出沒》和《迪迦奧特曼》,《熊出沒》中的用電鋸砍人被認為是在引導未成年人犯罪,而《奧特曼》中的大量打鬥情節則被貼上了暴力的標簽。家長們覺得,動畫片給孩子造成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未成年人很難分辨對錯,但是他們的模仿能力非常強。這導致他們有時候會在游戲中演繹動畫片中的情節,從而產生危險隱患。
江蘇的三位小學生在放學做游戲時,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烤羊情節,將一位同伴用繩子綁在樹上,然後放火「烤羊」。等到大人發現時,被綁在樹上的孩子已經因為缺氧而昏迷,身體也被輕度燒傷。這樣類似的事件在各地都陸陸續續發生過,所以家長們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孩子們在游戲時是沒辦法掌握分寸的,一旦將動畫片中的虛擬情節搬到現實中,就可能會釀成一樁樁慘案。
有一些網友認為這些家長們有些過於擔心和專制,已經到了試圖粗暴干預創作自由的程度。因為現在的動漫不只兒童看,許多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在看,他們建議,對動畫片作品進行分級處理,適合給孩子的就給孩子看,不適合的就限制播出平台。選出適合孩子們看的動畫片,同時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棒子都打死。
在日本,動漫產業已經成為了國民支柱產業,各種各樣類型的動漫都有,許多動漫都會在開頭標注適合那一個年齡段的人觀看,家長便可以根據這個來選擇適合自家孩子的動畫片。雖然在中國的一些動畫也有類似的限制,但是現在孩子在家中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太多了,所以家長們也很難控制。這並不是這屆家長過於敏感,而是他們面臨著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信息流通的便捷使得家長們沒有辦法進行篩選,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的偏激。
孩子們接觸到的海量信息中,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有好的也有壞的,孩子們不具備辨別能力,很容易會被錯誤的信息影響。目前國內的青少年犯罪率增長很快,低齡化也更為嚴重。這些犯罪的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不良信息的誤導,一些作案手段殘忍的青少年更是直接模仿了網路文學或者是影視作品中的橋段。由此可見,這些不良信息不僅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還會給社會埋下隱患。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們和學校老師的教育模式要及時地進行調整,否則不僅沒有對孩子們造成正確的引導,還會將他們推向懸崖。傳統的教育中,老師和家長面對這些不良信息大多數都採取了「堵」的措施,讓孩子盡可能少接觸,等到心智成熟後再由他們自己辨別。而現在應該變成「引」的措施,提前教會孩子們善惡標准和判斷好壞的標准,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家長和老師只要監督便可以了。
時代在不停地進步,在未來,動漫產業肯定會發展地更為全面和迅速,所以家長們一味地禁止不僅會讓孩子們錯過一個了解社會和世界的機會,還會讓孩子慢慢的和時代脫軌。只有順應變化,及時調整,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⑶ 請問暴力動畫片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曾有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把兩組孩子隨機分配到兩個屋子裡,一組觀看暴力打鬥的電視節目,另一組沒有觀看這些暴力節目。當電視播放完以後,觀看暴力的一組孩子開始撕扯屋裡的玩具,並且互相打鬥;另一組的孩子則沒有出現這些現象。
這個實驗說明,觀看暴力電視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甚至會激起孩子的效仿。
暴力動畫片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顯著的。因為孩子還小,認知功能發育不完全,對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容易模仿,電視里出現暴力鏡頭,孩子會覺得好玩,而意識不到它有什麼不對或者危害,這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動畫片里人物言行的教育,現實生活中也發展出暴力,甚至認為這是好的,是勇敢,在一群小朋友里更是紛紛效仿,以奇形怪狀、打架鬧事為榮。
動畫片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對孩子來說,動畫片的功能與游戲類似,都具有象徵性的自我教育意義;同時也是孩子人生的一種經驗,是對孩子學習、想像力等的一種激發。很多家長面對洶涌而來的信息膨脹,擔心自己的孩子從中受到不良影響。但是只要我們用心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孩子仍然可以從中受益。
一、父母要幫助孩子選擇好的動畫片來看,對於一些暴力場景的動畫片,不要讓孩子看上癮。
二、社會應該規范動畫片市場,創造出更多適合孩子看的好動畫。
三、家長要強化對孩子品德的培養,幫助孩子抵制外界的不良影響,包括動畫片的偏頗。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幫助孩子識別善惡。讓孩子成為主動的認知建構者,勿讓孩子停留於消極被動的欣賞瀏覽者的角色。隨機引導孩子談論、比較、評價動畫片中的人物、情節,讓孩子講述其中優美的文學語言,真正體驗其精神實質。
⑷ 動畫片中的暴力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影響嗎
動畫片中製作出來的一些暴力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就要看著電視其中的情節引導。比如,當英雄們聲張正義的時候,往往是需要打敗敵人的,當我們被壞人欺負的時候,也需要使用暴力來保護自己的。
在看電視的時候,暴力行為的敘述有時也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引導和啟迪的作用的,比如激勵孩子為弱者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力量去對抗壞人。與此同時,在動畫片內容製作上,我們都很難避免在故事情節中對暴力或者一些打鬥行為上的使用,同樣的我們也無法忽視其對小孩子們的心理影響。
因為我們不得不去重視的一點就是,那些過分惡劣,超過了孩子心智承受和理解能力的暴力情節,是不適合小孩子觀看的。一方面,小孩子會受到這些情節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帶來心理陰影;另一方面,小孩子無法分辨行為背後的善惡標准,有模仿的嫌疑,做出過激的行為。
⑸ 未年人暴力血腥片看多了會怎樣
心理專家認為,未成年人在接觸這些暴力、恐怖、色情影視節目後,很容易加重其好奇心和產生模仿行為,由於未成年人還沒有正確的認識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神經發育尚未完善,而且有較重的好奇心,極有可能模仿電影、電視中的鏡頭畫面,導致產生暴力行為或體驗性行為等,這些不良現象嚴重地損害了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健康的心理需要維護,要保護好自己的感覺、知覺,觀看惡性刺激的畫面後,對人的心理會有侵入,看到的東西拿不走、去不掉!他提醒未成年人,不要去看恐怖、刺激的場景與畫面,迴避不必要的傷害才能保證最基本的心理健康。如果你是男性 勸你看點警匪國產片 EG:《新警察故事》 對你的身心健康又好處!如果你是女性 多看點歐美愛情片EG:《給朱麗葉的信》對你的生活增添信心!如果你是一個麻木的人你看點恐怖惡心的片子 EG:《血腥情人節》這樣不會受很大的刺激,晚上也能睡好覺!如果你是個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人你就多看點喜劇片子,EG:《逃學威龍》這樣你經常開心,生活會很輕松!如果你是一個看啥都沒啥事的人,那你想看啥就看啥吧,各種動作片《史密斯夫婦》《黑客帝國》《諜影重重》等等~~身體是不會有事的 主要是對你的心理健康別有影響 別造成傷害就行 OK!
⑹ 小學生經常看恐怖電影和恐怖小說,對他心理有害嗎
生活中,有些父母對自己日常行為習慣不注意,自己喜歡看恐怖片,卻忽視了家裡還有過小的孩子,小孩子跟著大人一起看,很容易對其神經產生刺激。孩子為什麼不宜看恐怖片?
孩子不宜看恐怖片的原因
1、孩子的承受力不夠
目前,大部分幽靈電影都在以令人恐懼的方向發展,因此他們專注於恐怖主義氛圍和效果的建構。 這些電影和視頻大多沒有考慮到兒童的耐力 在看這些電影或書籍的過程中,兒童的不成熟的思想受到影響。他們無法全面理解情節,但他們只是反復刺激幾幅圖片或段落,甚至產生妄想症狀。
過於暴力和血腥的電影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不良影響,也會對社會的理解產生偏差。經常暴露於過多的血腥和暴力導致兒童不知不覺地受到這些行為的影響。孩子會建立錯誤的價值觀和誤解暴力是一種正常的社會行為。 事實上,電影和電視中的描述與現實生活中的描述截然不同。
2、孩子的神經系統受影響
人們有本能的追求刺激,良性的刺激可以刺激一個人的潛力,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孩子的心靈還很稚嫩,而且缺乏識別力,不同的孩子能夠接受不同程度的恐懼。教師,家長和社會需要給予必要的關注和指導。首先,保護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神經系統是心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人類所有的心理活動必須通過神經系統的活動來實現,而兒童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是保證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前提。因此,家長不應該讓孩子聽太可怕的故事,看可怕的電影,以免兒童的心受到過度的刺激。同時,父母有責任關心兒童接觸的電影或書籍的種類,培養孩子識別事物的能力。
看完恐怖片出現恐懼心理怎麼辦
1、往反方向講故事
孩子怕鬼的話,可以告訴孩子鬼怕什麼東西,比如告訴孩子鬼是怕唾沫的,一遇到唾沫兇狠的鬼就會變成溫順的綿羊,這樣孩子就不會害怕了。
2、試試沖擊療法
如果孩子怕床底下或者衣櫃里有鬼,那麼家長可以帶他一起去看看這些地方,沒有鬼的事實會沖走他對鬼的恐懼感。
3、運用暴露療法
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柔和一點的魔鬼的玩偶,讓孩子自己去玩,孩子就會發現所謂的什麼鬼都是假的,跟其他玩具是一樣的,不會對自己有傷害,孩子自然就不害怕了
⑺ 孩子經常看暴力電影會有什麼危害呀
暴力文化已經成為現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為商家的最大賣點。雖然我國有關青少年問題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觸暴力文化,但在現實中卻基本沒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規定,對此還基本處於放任狀態。大眾媒體對暴力限制太少,雖然我國一直都在限制色情和暴力內容的傳播,但在實際做法上往往是限制色情不限制暴力。在影視文學作品、音像製品、小報小刊、電子游戲中,孩子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觸到暴力場面。特別是我國對影視作品中的暴力沒有分類,更沒有因為其中有暴力內容而限制孩子觀看。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為一些影視作品是描寫正義的戰爭或正義的行為就讓孩子觀看,即使其中的暴力場面十分可怖。其實,孩子在有暴力場面的作品中並不見得能理解什麼是正義,相反地,他可能學到的只是其中暴力的行為。
在青少年暴力犯罪中,不少精神動力就是出於所謂的英雄崇拜,在他們所謂的英雄崇拜中,孩子們感受更多的是一個人有了力量後就可以得到很多想得到的東西,而且從中能找到自尊感。現代社會對自我實現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不是像有的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只有小部分人才有實現自我的需求。表現在孩子的暴力犯罪中,如搶劫、殺人等,他所想獲得的並不僅僅是物質的佔有、對他人的傷害,很多時候還有對自我感覺自我力量的肯定。
⑻ 是否可以讓小孩子看暴力片
我認為小孩子還是不要看一些血腥暴力的影片。因為小孩子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理解能力、認知能力都不成熟,對外界很多新鮮事物會感覺到好奇也會單純的模仿。
就像我,小的時候,就是因為看到電視上,某個人物抽煙的樣子很酷,於是自己也偷偷的抽煙,專門模仿電視上的明星拿煙的姿勢。我看到了打打殺殺的影片感覺非常的興奮,於是自己專門跑到玩具批發市場,掏出自己平時積攢的零用錢買了一把刀。
真正影響孩子成長進步的是大人的言行舉止。言傳身教才是最重要的。並不是所有的孩子看的暴力片就會變壞。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家長平時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理解換位思考。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努力 ,才能讓孩子在各個方面健康的發展。
⑼ 暴力電影對青少年的影響有哪些
暴力電影充斥著血腥和粗暴的畫面,對人們產生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對於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不僅會毒害他們的心靈,也可能導致他們走向犯罪的深淵。暴力電影是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禍首,暴力電影影響了青少年犯罪。
暴力電影對青少年犯罪產生的不良影響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錯誤的行為誘導方式。為提高影片票房,很多暴力電影一味地追求視覺上的刺激,淡化了傳統的道德觀念,扭麴生活中的真善美,誇大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的聰明才智,將其形象渲染得神通廣大。這種暴力電影不僅沒有樹立良好的正面形象,而且激勵和誇大了負面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青少年對社會、對法律的認識,可能導致青少年誤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二,暴力電影直接刺激著青少年的犯罪慾望。很多暴力電影不僅呈現出暴力行為的血腥畫面,還為觀眾呈現整個犯罪過程。尤其是色情和兇殺的場面,很容易給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某市4名青少年受到剛看完電影的影響,想將電影中的情景付諸於實際行動。剛好有一名年輕婦女王某下班經過,於是這4名青少年模仿電影中的鏡頭,對王某實施了搶劫和輪奸行為。由此可見,暴力電影刺激青少年犯罪的魔力。
第三,暴力電影在一定的程度上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犯罪技能。有的暴力電影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往往將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的作案過程,包括策劃和實施等環節完全呈現給觀眾,其詳細程度堪比「犯罪指南」,青少年在觀看影片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就學到了一些犯罪技能。
(9)暴力電影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擴展閱讀
從電影的角度來看,對暴力電影實行分級制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通過分級制度對不同暴力程度和不同暴力類型的電影加以分類,以適應不同人群。目前,電影分級制度已經是電影發展的一種趨勢。一般情況下,電影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級別:
一是禁止未成年觀看的電影;
二是必須有家長協同和指導觀看的電影;
三是所有觀眾都可以觀看的電影。這種分級制度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國香港、澳門都得到了廣泛地運用。但是我國內地並沒有實行這種制度,而是通過刪減某些鏡頭以達到適應所有年齡段觀眾觀看的目的,這種做法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