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熊的傳說 觀後感
原來,愛可以沒有界限
《熊的傳說》也許有人已經看過很久,我以前大概不曾聽說,因為找不到一點點記憶。
網上的介紹吸引了我,剛剛下到機子里,就趕忙打開看。
這是迪斯尼動漫作品,造型生動、主角們個性特點鮮明,配樂和插曲也不錯。下面是我自己對這個電影中闡述的思想的理解:
首先,人與動物的心靈是可以相通的,善良是人與任何生物共同的本性。當然,在電影中所表現的是人與動物,推而廣之,植物、微生物,甚至山石水土都是善存於心的。這個「心」不是跳動的心臟,而是無處不在的以有形為載體的靈魂之心。
第二,天地萬物必保持真我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神靈會懲罰那些迷失自我的孩子,並會幫助他們找回真我。而那些執迷不悟的,必會自取滅亡,因為他們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在影片中,妮塔的心裡一直愛著基耐,卻因為他已經變成了熊而即將出嫁他人,離內心深處的自己越走越遠,而跨越人與熊之間的愛情讓她從新找回自我,擁有了真正的快樂。我猜,這個真我大概就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應該有的位置。
第三,愛情是大自然最美麗的作品,也是她最寵愛的。所以,愛情能夠創造出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並擁有足夠神奇的想像力。在愛情的感召下,妮塔最終選擇變成熊,並與基耐舉辦了一次人與各種動物同來賀喜的婚禮。看到這里,我的淚水止不住地流出來,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妮塔放棄了人的生活,這在所謂的「正常人」的思想里是不可思議的。也許,人們會覺得,基耐還原為人才是正常的,影片要的也正是這種意料之外卻又合情合理的效果。
我站在「人」的角度,為妮塔變成熊而感動,而流淚,這淚水中還是會有一點點惋惜在裡面的。因為,我想著她「放棄」了人的社會生活,卻沒有想到這種我們所習慣的社會生活實際上與身處牢籠之中並沒有多少區別,而妮塔卻因為真我的回歸而「得到」了熊的自由自在,那裡是一片廣闊的原野。而妮塔變成熊的原因更在於,她最終愛上的已經不是小男孩基耐,而是一頭熊。所以,影片最終告訴我們:愛是可以沒有界限的。
我在想,如果我是妮塔,會怎樣選擇。因為我好像已經被人類社會這牢籠俘獲,有點懼怕荒野的空曠。更因為,我從前所親近過的動物大多是長的可愛(比如小鹿狗)或者比較有個性的(比如藏獒),我似乎從未真心地去愛任何「異類」,否則,我就該懂得珍惜自己生命中經歷的一切——人、物、事,尤其是那些微小的生命。對於它們,我經常做或想的是佔有、消滅、驅逐……因為我的愛被自己無意中劃了界限,於是,我也沒有得到他們的愛,所以,我害怕他們(哪怕是一隻小飛蛾),也害怕沒有人陪伴的孤獨。羨慕妮塔!
② 求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The Godfather 教父
移民與財富原罪
電影《教父》在我看來有三個層次。淺顯點的一句話就能概括,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層的表現說的是家族紐帶的不可割捨。傳統義大利人很像中國人,家族感很強,有點溫州人沾親帶故成群結隊發財的那種味道。一部分當然是出於情感,但更多的部分是生存法則。移民來到陌生的美國,要生存下去,就要互相依靠,他們來的時候一無所有,有的只是自己人。純真少年麥克先只是突遭家庭變故為了保護父親而殺人,後來轉變為能對費雷德說出:「你是我的哥哥,我愛你,但如果你再幫著外人拆自己人的台,我絕不饒恕你。」 麥克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通。山尼殘暴而戀親,為了妹妹沒有殺死卡洛,麥克從不亂殺人卻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讓姐姐成為寡婦,因為麥克深諳游戲規則,他不為復仇而復仇,他為更大的責任而負責。畢竟一次背叛就有二次背叛,身邊的蛀蟲總有一天會咬死全家,姐姐的個人痛苦不予考慮也不能考慮,一時心軟就會有全盤的覆滅。正如湯姆對山尼說過的:「一切都是business,包括他們對你父親的槍殺,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山尼沒聽進,麥克卻聽進了,所以同理,殺死姐夫也是business的一部分,背叛的人要付出代價,是整頓肅清的一部分,是家族翻身的一部分。麥克從天然的家族情感里升華,所以他能夠成為新教父,而山尼不懂關竅就只能命喪黃泉。選擇是有限的,不是贏就是輸,不是生就是死,沒所謂置身事外,這又回到第一層的含義了。
深層的,《教父》說的是權力的更迭,非法組織的合法化進程。鋌而走險是為了生存,初衷只是想讓日子過的更好一點,想在這片土地上立足紮根,想讓子孫後代不再腦袋提在褲腰帶上血腥地過日子,所以又渴望黑錢洗白。諷刺的是合法化的進程只能以非法血腥暴力來完成。麥克本是存著理想父親本是存著幻想的,兒子不參與家族事業,爸爸希望家裡能出一個參議員,成為操控的人而不是像他一樣充當「打手」,所以他們互有默契。槍聲打碎了夢想,一切還是要用老方法才能實現,短暫的氣憤後是無奈而堅定,麥克的變化之大,其手段之凌厲更勝父上其實早就有強大的信念鋪墊,父子從來就站在同一戰線上,擁有同一的夢想。關於沒有硝煙的談判,馬龍白蘭度有很多經典台詞,印象最深的是「毒品和我們以前經營的事業都不一樣,賭,女人,酒,這些是人們需要的,只是人們被教會不能做這些,但是毒品不一樣,政府警察最終一定會干預,它會在多年後毀了我們。」教父其實和眾流氓們一樣沒有道德原則,他說過做什麼生意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與其他人牟取眼前暴利不同的是,他的遠大目光,他的終極願景,別人是在圖一時享樂,他是在謀百年後的出路。這些東西,他歇斯底里的女兒不明白,他溫順賢惠的老婆不明白,他莽撞貪色的大兒子不明白,只有他的小兒子是最最清醒的一個,所以麥克是不能有選擇的,他不能放開家族讓它轟然倒塌而只管自己輕松自在,教父是神的使者是不能錯一步的重責在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要成長為教父絕對值得敬佩。其實,第一代的白手起家多少都有不能說的秘密,短時間積聚財富本不是人生常態,即所謂財富都有「原罪」。教父們從不為罪孽多愁善感,麥克邊為外甥受洗禮邊派人在外展開大屠殺的交叉鏡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教父們的價值觀。沒有主會來施報應,如果我想要改變什麼我即主,世間沒有上帝,也沒有上帝的公平,潛規則才真正實用,一切都得靠自己。或者說我在此披上信奉上帝的外衣並不是虛偽,我正在走向通往你的捷徑,當我擁有你的權力改造了世界,使我能世代在此安居樂業,那麼我才會相信你的存在,你的庇護,成為你純良的子民,總有一天。
最後不得不說馬龍白蘭度的教父形象竟然比小說中的更復雜深邃,是其演員生涯上的一個巔峰。
關於《教父》要說的就是這些,相同的黑幫題材其實我還是對《美國往事》印象更深一些。《教父》的故事干凈利落,是傳奇的一個片段,而《美國往事》更像是散文詩,以傳奇為外衣,說的根本就是整個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甘正傳
94年電影界誕生了很多經典之作,光我熟知的就有好幾部,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其他我沒有看過的還有燃情歲月,獅子王,真實的謊言,紅藍白等,都是極經典的片子,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將這些影片翻來覆去的看,《看電影》雜志曾經做過一個專題,講94電影的輝煌,涵蓋全球的好電影,我看過那個專題之後對電影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之前我看電影都是消遣時間,現在看也是消遣時間,不過唯一的不同是現在有時候沒有時間來消遣時也會騰出一些時間來作電影消遣。
1。奧斯卡輝煌
阿甘正傳當年和那麼多出彩的片子同場競技,卻仍然一路高歌猛進,不僅一年時間里票房高踞榜首,而且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力壓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壓倒性的奪得六項奧斯卡金像獎,足以說明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的。當年同台競技的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因為阿甘的出現而失意各個大獎,不能不說可惜,至今也還有很多的影迷在為這兩部片子叫冤,甚至還有一些人說阿甘根本不配,失望而歸的兩部片子可惜那是事實,但是說阿甘不配,真的過了,怪只能怪這么多的經典好片匯聚在了一起,主角只有一個,配角的輝煌再耀眼也敵不過發揮出色的主角,所以,不必叫冤了,沒有人否認94奧斯卡配角的光芒。
有人說肖申克監獄里的故事比甘更為深刻,昆丁比澤米吉斯更會在電影語言上做文章,是的,我也承認,Tim Robbin引領著我們一同挖掘了人性的黑暗和現實的殘酷,低俗小說用一種別開生面的手法讓我們沉浸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看完肖申克你不會因為看了部好的片子而感到愉快,看完了昆丁帶給我們的作品或許我們會愉快會感到享受的樂趣但是叫你細細品位的時候你說不出來所以然,太簡單的故事,只不過用華麗的電影語言包裝起來了,然後變得惟妙惟肖恰到好處的抓住了看電影的人的心理,但是我要說的是昆丁的作品不能給我們太多東西,饒有興趣的解構他的電影並毫不吝嗇的將溢美之詞加之於他的人,更多的是電影評委或者專業的電影評論員把,我們作為普通大眾,頂多看完了一陣酣暢淋漓,繼而繼續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沒有什麼變化而以。但是我不是說昆丁的電影不夠大師只是大師的領域不同而已,有些人的大師是文學的有些人的大師是電影的有些人的大師是生活的,昆丁?絕對是電影的!然而,電影不能僅僅是藝術的,不能僅僅是電影的,也不能僅僅是生活的。 在我看來,肖申克的救贖過於藝術了過於文學了,低俗小說過於電影過於技工了。雖然阿甘正傳在深刻性和文學性上不及肖申克,在電影的技巧性構築故事組織上不及低俗小說,但是他夠生活,夠綜合,夠意思,他不是電影人賣弄自己才華的工具。
看電影,有時候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有時候是希望能從中獲取一些生活的道理,我更偏向於後者。
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同是能給我們的生活做一些指引的片子,當然任何片子的製作者和導演等都可以說他的片子同樣是這樣的,然而那根本不是其電影的重點,我甚至可以說一個強奸犯的故事可以教育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人的道德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崩潰人的本性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會像洪水猛獸一樣的爆發。當年肖申克和阿甘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競爭各項大獎但是最終鎩羽而歸,毫無嶄獲,是因為題材的相似和阿甘的突出與順應時勢。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不會讓你感到快樂,雖然影片最後給與我們的震撼是足夠的,但是我們一方面為andy的20年堅守一個極其渺茫的希望感動,另一方面卻無法從現實的黑暗和殘酷中脫離出來,肖過於殘酷過於現實過於讓觀眾一下子從皮膚滲透到骨髓,那感覺,像當場抓住配偶與情人約會胡搞,雖然知道但是親眼目睹的痛苦很不自在。一直沉悶壓抑的調子,監獄里的單調生活讓人有些眼球乏味,內心不爽,但是為了看到這么一個倔強嚮往陽光的銀行家能一步一步走出黑暗,我們強忍心中的壓抑,到最後一片陽光燦爛的時候瞬間爆發了一把也不足以將那股壓抑揮散出去,這是影片的魅力所在也是他當年無緣小金人的原因之一吧。相比於肖的一路沉痛到底的執著,甘帶給我們的感受顯得很豐富多彩,真的是情感的全方位感受,同情,哀嘆,感動,激勵,歡快,憂傷。。。感情的變化足夠讓我們體驗一回人生,甘的論調是歡快樂觀的,我們看完會歡笑會有所思但是不至於像肖那樣,看過一個評論,對這兩個片子概括的很好:先後連續看甘和肖,感覺像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所以,更多的人願意看阿甘而不是andy。
阿甘的天堂一樣的感覺和肖的近乎地獄的感覺,阿甘的高踞票房和肖的不溫不火,阿甘的藝術商業完美結合和肖的藝術文藝氣息獨佔一面,讓奧斯卡選擇了阿甘正傳,這無可厚非,奧斯卡本來就不是威尼斯金獅柏林金熊,它那尊小金人造型足夠精緻優美吸引眼球卻難以扣住氣質和藝術這兩個詞,所以阿甘不是藝術的確是精緻的經典的,肖不是吸引眼球的卻足夠藝術和氣質足夠震撼人心的。一個小金人不完全代表什麼,其實任何一個獎項都不代表什麼,只有民眾的口碑代表了一切,有人認同就已經很重要。
2。垮掉的一代
《阿甘》是幽默詼諧的,有時候會讓你忍俊不禁,《阿甘》也是嚴肅的,這種嚴肅貫穿整部片子,放在二戰之後的二三十年的背景里,哪怕一部肥皂劇也要帶點政治色彩,《阿甘》也不例外,這種對當時政治環境的描述,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側面的,都是嚴肅的表現,這也是他要重點表達的,雖然表達的方式沒有一本正經而是稍微顯得有些滑稽荒唐雖然沒有很全面仔細的概述而是點到便過,但是卻足以讓我們在這幾瞥之中看到當時的政治環境,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影片中各種人物的行為方式了。幾個政治事件用一個個片斷演繹出來,然後像幻燈片似的放映,短暫而關鍵。總統被刺,總統辭職,禁止黑人入學,越南戰爭,反戰遊行......一個個片斷讓我們不斷回憶美國戰後幾十年的歷史,飛速發展,混亂動盪,垮掉的一代是我腦海中浮現的印象,正是垮掉的一代和我們沒有垮掉的一代構成了阿甘正傳的角色。
戰後美國人民精神生活極度混亂,受困於戰後的心靈創傷,加之當時杜魯門主義和麥卡錫主義的盛行,打壓國內進步力量,反共潮,國際上冷戰,恐怖主義開始出現,人們終日惶惶不安,有些人消沉頹廢粉飾太平有些人看不慣世道的虛偽荒唐奮起反抗和政府對著干,一切極端的生活方式都涌現出來,酗酒群居吸毒濫交等成為一種現象,這些人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和理想,上進心全無,史學家將這些戰後出生的一代稱為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也有叫迷茫的一代的,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描述的就是這群人的生活狀態,那個戴著鴨舌帽整天穿著黑色風衣混跡在各地的小青年霍爾敦就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但是霍爾敦比之另一些垮掉的一代已經算是上進有理想了,起碼他還有個夢想他還想著要做麥田裡的守望者,保護注視著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們,起碼他還不至於吸毒群居濫交,起碼他還有一些羞愧之心,而另一些人,沒有,沒有理想,連什麼是道德也不清楚了。 阿甘里沒有正面描述這群人,但是很多片斷都隱喻著對這種人群的描寫和諷刺。
反叛和與眾不同的貓王的風靡;整日無所事事騎著或開著破車以欺負弱勢的gump為樂趣的一群小屁孩;jenny半裸著當著舍友的面欲給gump上一次性教育啟蒙課;jenny全裸抱著吉他在夜總會賣唱民族歌曲時遭到台下聽眾調戲;john lennon的死於青年歌迷的槍下;jenny離開夜總會後四處漂泊結交不同的男友發出各種對抗社會的聲音;jenny終日沉浸於吸毒酗酒性交與被虐的痛苦中想到遠去的理想禁不住想要跳樓;一群失去了目標和理想的人傻傻的跟著gump天南海北的跑到gump說自己要回家休息時一臉迷茫......可以說,jenny就是阿甘里的霍爾敦了,她代表了他身後的一群人,和霍爾敦一樣,jenny也有理想不過這個理想在現實中漸漸離他遠去,最終是反叛和現實將她埋葬了,看到gump前去探望的jenny的墳地的時候,我想說這不是jenny一個人的墓地,下面有千千萬萬的人呢。
3。巧克力生活
life was like a box o'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
這句話已經被太多的評論提及。
關於生活,關於愛情,關於選擇,可以說的太多了!
生活是需要智慧的,但是只有最好的智慧才能生活好,少一點也不行,少一點你會患得患失,看不清大局,看不清生活的真正內涵,少一點你可能還能看見一些細枝末節,生活的蛛絲馬跡,但是卻看不到最關鍵的部位,生活又是不需要智慧的,沒有智慧的人能活得快樂能不顧失去的痛苦能忘卻一切曾經或者即將困擾著有智慧的人的事,沒有智慧的人腦袋裡只有一條道,只要你願意真的可以一條道走到底。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不曾有千慮,仍可一得。
小波說過,"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情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但是追求智慧的過程中,我們看不到盡頭,什麼是智慧的盡頭呢?古希臘的先哲們窮極一生也沒有追尋到的答案,必定會困擾著無數追求者的內心。沒有足夠的智慧或許會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懷疑自己,悲天憫人惶惶不可終日,只有足夠智慧的人才能了解,這不過是個探索的過程,或許,你可以不用追求這種所謂的智慧,這樣也不會有困惑可言了。我將這個追求智慧的過程看成是生活的過程,或許不太准確,但是卻是我的一些看法。在阿甘的眼裡,如果不是媽媽告訴他不要讓別人說出我比你聰明比你強大,他或許不會知道有聰明這個詞,他或許甚至不會在向jenny求婚的時候黯然神傷的說出自己不夠聰明的話,也不會在聽到自己有了兒子後一臉的無奈恐懼戰戰兢兢的問道他足夠聰明馬的語句,當然他只是知道了自己沒有足夠的智慧,對於這個神聖的字眼,他是不了解的,他拿什麼來了解呢?他也不用去了解,不知道所以不感興趣不感興趣所以不會追求,所以當有智慧的人在拚命追求更高的智慧的時候,他在走自己腦中的唯一一條道,上帝給什麼我就吃什麼,即使是苦的也心甘情願,而有智慧的人們卻在為顯示自己的智慧不斷的在上帝給的巧克力中挑來挑去,無論挑到什麼,總是感覺不到已經在手的巧克力有多好。
因為不夠智慧,阿甘是沒有恐懼的,當媽媽患病在床臨死說著「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 are all destined to do」的字句,甘只是傻傻的,默默的聽著,死亡,在他看來,是那樣正常,不僅僅是因為這是媽媽嘴裡說出來的,也是生活的種種告訴他的,那個要和他合夥做蝦船的captain buford就死在他身旁,他有為布巴傷心,可是在我看來,他的傷心不是因為死亡,卻是因為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不情願來到戰場卻死於意外,誰知道呢?如果布巴臨死的時候不說我要回家而是說著,看,我要死了。或許甘也會理所當然的接受吧。所以甘是接受者,接受上天的一切。所以,恐懼根本不是恐懼,什麼都是一樣的。對他來說,給與什麼,自己都是一個選擇,run,run,run......
③ 微電影《特殊交易》影評
《特殊交易》是導演姚婷婷的一部溫馨感人,接地氣的作品。
《特殊交易》講述了一個年僅八歲失去媽媽的小男孩,用五百塊壓歲錢請一位陪酒女冒充他媽媽去開家長會,讓陪酒女做出回家陪孩子的故事。小男孩和奶奶共同守護著一個秘密,就是媽媽已經不在了。
其中兩個主要人物各具特色,通過幾個道具和對話導演塑造了一個堅強,有自尊心懂事的小波和一個外表冷硬內心柔軟的外地打工陪酒女的形象。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真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導演將故事放在熒幕上一是為了想讓社會中像小男孩和陪酒女的人們得到關注。二是想喚醒觀眾心中那片柔軟的部分,珍惜擁有的親情。
首先電影運用了一種順序的敘事方式,一開始的充滿疑問直到最後謎底揭曉。影片的開頭設置懸念,為什麼一隻稚嫩的小手要給一個陪酒女五百塊錢。小波在學校主動拉陪酒女的手陪酒女上課不顧他人接電話大聲喊叫,小男孩的主動和陪酒女的漫不經心形成鮮明對比。
但當兩個小時時間過去後,陪酒女被小波的老師叫住,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折。同時在學校小波與同學起沖突陪酒女上前拉開小男孩時,觀眾彷彿看到了一個母性爆發的野獸,以一種暴力的方式展示出母愛。
推動了整片故事的情節發展,也為後面兩人關系更進一步做鋪墊,其中打完架後在老師辦公室的時候也能體現出陪酒女內心的轉變,導演運用對稱構圖,將打架雙方分在屏幕兩側,一側是花錢雇來請開家長會但是孩子學習成績很好的陪酒女,一側是晚上出去找樂子但是熊孩子的父親,兩方實力差距形成對比。夜晚走在路上兩人的談話使情節漸漸達到最高點。
故事的高潮部分陪酒女在酒店讀信採用一小段插敘,伴隨著小波的信,交代了事情最初的起因,補充說明了人物背景,並通過作文拋出一個個小細節的同時讓觀眾感受到小波對母親的渴望,對接下來陪酒女回老家重慶陪孩子做鋪墊的同時,也讓主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④ 一篇mr bean影評
英國喜劇影片《憨豆先生》以它幽默、詼諧、誇張的喜劇效果博得全世界觀眾的喜愛,扮演主人公憨豆的演員也因此被冠以世界級幽默喜劇大師的稱號。筆者認為,這部喜劇電影所以如此受到不同階層人們的喜愛,不僅僅來自於故事本身的詼諧幽默、演員豐富而誇張的肢體和表情非常到位的表演,更在於它是以一種喜劇的形式深層次地表現了一個生活在這個存在著劇烈競爭的時代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無奈和孤獨的悲劇情感。
主人公憨豆先生在片中是以喜劇人物出場的,他的出現,總會引來觀眾的捧腹大笑,但這個人物身上其實是存在著比較濃厚的悲劇色彩的。
憨豆無疑是一個內心異常孤獨,情感上渴望溝通的人,他沒有家人,只有一個玩具熊陪伴他,他對這個玩具熊極盡愛護,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他是把這個沒有感情的玩具熊當作一個有感情的人來施與自己的愛的,我們在影片中看到,憨豆總是在自己入睡前首先把那個玩具熊像哄一個孩子一樣哄睡,自己也彷彿得到了一種滿足然後酣然入睡。他渴望家庭生活的歡樂,他是那樣地喜歡大衛的兒子,以至於他幫了大衛一家的忙大衛的妻子問他有什麼要求時,他是那樣單純地說再讓他在他們家裡住兩個星期。這種渴望對人施愛的願望還表現在飛機上他為逗一個暈機的孩子高興而誇張地吹鼓塑料袋然後在另一個人身上惡作劇的行動上,他孩子一樣的單純,從一個善良的願望出發,似乎從不去想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作為一個小人物,憨豆的性格中是有他作為典型人物的人性的弱點的。當他陰差陽錯地被推選為代表英國皇家畫院的權威博士參加美國某美術館世界名畫的首發式,上了飛機,聽說自己坐的是頭等艙時,立即向其他乘客做出誇張的表情,揮動著自己的頭等艙機票以示炫耀,這是一種典型的窮人乍富的心理活動的外化表現。憨豆還有他作為小人物的自卑心理,他給大衛惹了無數的麻煩,幾乎失去了對自身價值的判斷,當他隨大衛來到醫院看望出了車禍的女兒,大衛以一種哀求的語氣對他說,你站這別動,只要你不動,就什麼麻煩都沒有了時,他立刻表現得不知所措,彷彿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內疚、無助、無所適從的呆滯。這個細節很容易讓我們想起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作為一個死了兩個男人的寡婦,當僱主家的所有祭祀活動都避開她怕她沾染了晦氣時,她的表情幾乎是一種茫然和絕望。但憨豆無疑又是善良的,熱心的,當他發現在一片混亂中的大夫掉了聽診器,便很快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揀起聽診器本想找到大夫交給他卻戲劇性地被別人當成了大夫而又引發了一連串的笑話。在見到被歹徒擊中肺部奄奄一息的黑人警察,他又馬上天真地以一種老熟人的表情打招呼,見到大衛昏迷的女兒,他真情地呼喊她快快醒來,這些細節,除了表現憨豆作為一個喜劇人物的單純,其實更體現著他善良的本性。憨豆做這一切似乎還有一種渴望被別人承認的願望,比如他明明不會做飯卻對大衛肯定地點頭冒充高手,把碩大的火雞塞進微波爐違反操作規程引起爆炸反幫了大衛的倒忙,還有他近乎天才地把被自己毀壞的名畫以假充真讓首發式如期舉行還大獲成功,在大衛五體投地佩服的目光中得意洋洋的樣子。
憨豆給大衛帶來了數不清的麻煩,但並沒有被大衛掃地出門,似乎不僅僅因為他是異國的代表,大衛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喜歡他。大衛每天所面對的,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現代社會的生存壓力,還有個人職位的競爭危機等等,他不顧妻子孩子的反對,邀請作為英國皇家畫院權威代表的憨豆先生住進自己的家裡,希望自己能夠近水樓台地獲得權威性的見識,卻沒想到憨豆帶給他的是一種人性中善良,本真和單純,這些如渾水中的清泉,其實對大衛這樣的人是有相當吸引力的。
現代社會,生存的競爭帶給現代人的精神壓力是很大的,在壓力面前,很多人是不敢觸摸自己真實的一面的,他們喜歡帶著一張面具,在競爭中穿梭來往,維護著一種所謂的自尊和面子。憨豆在自己「天才」的作品——那幅自己偽造的名畫面前發表演說,不但沒被穿幫,反博得一片喝彩,這決不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巧合,表面上,憨豆在以一個繪畫權威的身份述說畫中的母親,其實是在表達自己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的聲音,那就是在高貴的光環掩蓋下作為普通人難以言傳的內心的孤獨感受,很多人其實是在憨豆的聲音中聽到了自己,他們的掌聲,當然就不單純是給予他們眼中的繪畫權威憨豆先生的了。
《憨豆先生》給人以輕松的笑聲,更給人以沉重的思考。
⑤ 熊出沒之奇幻空間的觀後感怎麼寫
今年的《熊出沒之奇幻空間》首先是熊大熊二添加了毛發,柔軟輕盈,第一次讓我覺得質感不錯,不再是之前的貼圖效果,熊大熊二的造型也有了改變,比以前的更加討人喜歡,其次是電影里環境漂亮了很多,可能是因為走出了狗熊嶺吧,這次電影里的森林,森林植被都很漂亮,連石頭上的青苔都很逼真,森林裡的光影打在花草灌木上,竟然有種綽約神秘的感覺,這是以前沒有感受到的。到了電影的後半段,更是如此,各種奇幻動植物,應接不暇,出現在眼前,和前幾部相比,這次電影里增添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想像力很豐富,而且鏡頭十分流暢自然,有很多印象深刻的鏡頭,這也很難得。
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鏡頭,是主角們劃一葉扁舟,從荷葉水草中拂過,特效做得很棒,場景很美。一方面美在逼真,清澈見底的河水,和水底游動的水草,絲毫沒有國產動畫的違和感和假;另一方面美在鏡頭設計,有種中國國畫的意蘊。
雖然技術在進步,但我還是要吐槽一下那個真人部分,現在所謂的小鮮肉,演技真是太浮誇了。
總之,這部電影還是很適合一家人去看的,從技術發面是目前為止國內動畫電影質量最高的,每一部都見證著熊出沒的成長和改變,中國需要一部衡量動畫標準的作品,不能說《奇幻空間》可以勝任,但我相信這部作品絕對是目前為止最接近的。
⑥ 觀後感的格式 範文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3zkbnlaEzLS-a9pPczbdoA?pwd=eej4 提取碼: eej4
⑦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觀後感
今天去電影院試看了新片《熊出沒之熊心歸來》。作為《熊出沒》系列電影的第三部較前兩部更為成熟,觀影過程中不斷聽到孩子的尖叫和家長的歡笑,足以說明這部電影老少皆宜。還記得2014年初,《熊出沒》大電影的第一部《奪寶熊兵》以2.5億元的票房創造了當時國產動畫電影新的票房紀錄,令人刮目相看;事隔一年,其第二部《熊出沒之雪嶺熊風》重裝上陣,續寫上一部的票房神話。如今,第三部《熊出沒之熊心歸來》更是來勢洶洶,精良的動畫製作,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成為國產3D動畫電影的標桿之作志在必得。
講好故事吸引觀眾
該片主要講述被泥石流沖走的熊大被馬戲團所救並收留,成為馬戲明星開始新生活的熊大,面對森林動物神秘失蹤的危機和馬戲團背後的秘密作出抉擇的故事。但此時馬戲團背後的秘密漸漸露出端倪,熊大面臨兩難的選擇:逃避,繼續自己安逸的明星生活;還是面對,做回「熊大」站出來對抗。被光頭強意外搭救後,它准備反省自己,找回責任,做回「熊大」站出來對抗。於是在盛大的嘉年華馬戲表演的舞台上,熊大帶領動物們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勝利大逃亡,奔向自由……這樣的劇情設置延續了《熊1》《熊2》好萊塢動畫電影的敘事結構,深挖角色的內心成長和感情升華,在劇情構架、情感表達、內容設置上更加貼近受眾群體,不僅將懲惡揚善的世界觀帶給兒童,同時也投射出現實生活中一些青年人群的許多狀況。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觀後感:說一個好故事,看一部好電影
視聽盛宴氣勢磅礴
該片3D效果不是那些偽3D電影可比的,它視效非常驚艷,即便與某些好萊塢3D大片相比,也不分伯仲。無論是片頭那山洪的爆發,還是之後馬戲團上演的空中飛人,3D視效皆美輪美奐,再加上飛向鏡頭的門票、草莓等,很多家長和孩子觀看此片時也多半會忍不住想要伸手觸摸。本片中熊大的奇幻馬戲團歷險以及正邪雙方的火車、熱氣球大戰、熊大在小夥伴們的幫助下搏命拯救動物等環環相扣的驚險情節的呈現,足以讓人看得直呼過癮。《熊心歸來》大膽引入極具觀賞性和想像力的馬戲表演元素,加入大量新場景,效果華美大氣,大戲段落頻繁且吃重,讓全片氣勢磅礴。
成長勵志奔向自由
上一部中熊二是主角,而這一集中熊大當仁不讓的上位了。本片根據熊大性格特點全面挖掘了他的情感,展開了一段從壓力重重到盲目追尋,再到最終領悟的「熊心歸來」式心路歷程。同時,作為副線的猩猩黑風也經歷了從事業的高點掉入低谷,並被迫淪為販賣動物的幫凶,卻在最後時刻受到感化,重新振作和熊大一起打擊犯罪行為。角色的設置有血有肉,讓觀眾在觀影的同時思考人生,「熊無完熊」,電影中講述的那些道理也是可以用在現實的生活中,熊大不是完美的,也會虛榮,當他成為馬戲團明星後,萌發出不願回去的想法;但是當他看到自己的弟弟熊二以及毛毛、吉吉等被關在籠子里時,他也會一直義無反顧的和惡勢力的團長戰斗。同樣,不可或缺的光頭強在電影中還是以正面形象出現,電視劇中他只是個普通的伐木工,一到電影中來,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上一部自己造了部飛機,而該片中則變身為大衛科波菲爾,上演「大變活動物」,拯救動物的同時還能充當心理醫療師,真憋屈了他伐木工這個職業。
趣味生動娛樂性強
這是一部在2016年裡上映的合家歡電影。呆萌的動物造型、神秘奇幻的傳說元素以及與時俱進頗接地氣的台詞,不僅孩子愛看,大人亦會喜歡。影片中設計了很多具有「笑果」情節,比如三隻狗鑽圈子被卡住時,現場的小朋友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此外,扣人心弦的情節也不在少數,比如:除了開場的山洪暴發,還有空中飛人的驚險刺激、火車大戰等,加上緊湊的剪輯,讓電影生動有趣,令人眼花繚亂。印象中,《熊出沒》系列曾經受到過某媒體的批評,意思是砍樹破壞生態、打砸搶擾亂小孩子的世界觀、故事情節打打殺殺太暴力。經過幾年的發展,當初的熊出沒減少了很多暴力元素,取而代之的則是將親情、友情、團隊合作、保護生態、不畏險阻與惡勢力做斗爭等正能量的元素在電影中體現出來,並得以傳遞。不得不說,在上升了思想境界後的《熊出沒》系列嚴謹不失幽默,娛樂觀眾的同時又能起到寓意作用,賣相甚佳,相信1月16日上映後將掀起新的一輪觀影熱潮
⑧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的觀後感50字怎麼寫
今天,我去看了電影——《熊出沒之熊心歸來》。
這是《熊出沒》系列的第三部大電影,主要講述每年雨季前熊大都會帶領動物們對大壩進行維修加固,但是小動物們偷懶,乘熊大不注意在打麻將,只有熊大一個人在認真修大壩。結果大壩很不牢固。一天下起了暴雨,大壩被沖垮了,熊大憤然離開家園,沒想到卻被洪水沖走。當它醒來時發現自己在一個馬戲團里,通過自己的努力,熊大成為馬戲團里的大明星。最後,他跟黑猩猩、熊二、光頭強等一起救出了被馬戲團老闆准備賣掉的珍貴動物。看完電影,媽媽問我體會到什麼道理沒有。我想了想,覺得小動物們偷懶不幹活,結果大壩被沖毀,這是不對的。媽媽說,這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叫「未雨綢繆」,意思就是凡事要提前做准備,打下基礎,以防危險來的時候無法應對。
《熊出沒之奪寶熊兵》觀後感作文500字
前段時間我和姐姐,媽媽。去電影院看《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姐姐給我們買上電影票和3D眼鏡,這時我的快樂的不得了,我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期待電影的開演。這次看的是動畫電影。
《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大電影》觀後感作文400字
早就聽說,《熊出沒之奪寶熊兵》這部電影很好看,我經不住誘惑,就叫爸爸買了幾張電影票。星期一,爸爸帶我和哥哥到電影院看電影。我們剛到電影院門口,就看見一個巨大的屏幕在播放預。
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作文500字
看了《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腦海里總是浮現出嘟嘟的身影。一場意外事故,將兩個外表相似卻內容各異的箱子調換。光頭強始料未及,自己的「寶貝箱子&rd。
⑨ 《熊出沒·原始時代》你們都看了嗎有什麼觀後感可以來找特特聊一下喲~
1、電影口碑好,票房高保證
影片在上映前並沒有像佩奇一般大肆宣傳,但是觀眾看過以後口碑非常好,場場座無虛席、現場歡聲笑語就是最好的證明。截止目前,影片已經創造了2.89億的春節檔排名第4的票房,排片佔比10.98%;遠高於《小豬佩奇過大年》0.86億票房及2.74%的排片率。
2、畫面效果好,場面恢弘壯麗
電影採用3D效果,呈現恢弘壯麗的史前世界。熊大、熊二、光頭強三位主角的奇幻冒險再度升級,原始時代壯闊宏偉,巨型飛禽的羽翼炫麗,巨獸身上的毛發纖毫畢現,原始森林中光影交錯,夢幻絢爛、瑰麗奪目。迷霧重重下,如鑽石般光亮的粼粼湖水,人物及動物微妙豐富逗趣十足的微表情,火山爆發噴濺帶來的炙熱熔岩碎塊,以及繁星漫天的靜謐夜空,可謂是險象環生,笑料百出。
「熊強組合」的新篇章,為觀眾帶來了超乎想像的時空之旅、更身臨其境的視聽體驗、更精益求精的細節製作,特別適合大銀幕觀看的春節檔動畫電影,也掀起了全家觀影的熱潮。
3、電影寓意好,2019勇敢做自己
除了有搞笑奇幻的冒險之旅,《熊出沒·原始時代》中的一隻藍色小狼飛飛是影片的另一位重要主角。這只小狼身上肩負著許多故事,熊強與她一起,經歷重重冒險,不斷歷練,愈來愈勇敢,終獲成長的故事帶給觀眾不盡溫暖與感動,值得去影院感受一番。
影片最觸動我的就是飛飛最終鼓起勇氣,為了保護熊大,用自己弱小的身軀與野狼獨眼戰斗掉下懸崖險些遇難的危險場景。影片結束,飛飛對熊大說「你就是我的勇氣果」,這種因為朋友而變得愈加勇敢的力量,無人能敵。
也許,每一部影片都有它的瑕疵存在,但作為一部動畫片電影,我覺得它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