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讀書觀後感(500)字
寫作思路:首先可以開篇點題,直接給出文章的主旨,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進行闡述論證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確等等。
一本好書,一篇文章,一段培訓,一段學習,一次參觀,我想都會引起您的共鳴。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一本以中國人為研究對象的關於研究人城鄉變化的書,它是繼全球暢銷書《首先,打破一切常規》的又一本對於發現自身平凡的一本書,它旨在識別最普遍的人類的平凡,並告訴世人將這種平凡應用在個人和事業上,以致達到成功的表現。
現如今的人們是越來越自由了,雖不能說想幹啥就幹啥,但至少從就業到擇業,以至於出國,存在主義的計劃經濟的「上帝」都不幹預了。對於不少人,機會終於來了。從過去夢想不到的機會到過去夢想不到的成功。我們國家的社會整個都變了。
然而焦慮任然存在,聽人擺布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選擇的迷茫和自由的焦慮。還記得「牧馬人」嗎?「牧馬人」是痛苦的:那場浩劫斷送了他的事業。然而。「牧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為浩劫解釋了他的結局。
現在不同的是浩劫結束了,「上帝」也退休了,別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為一個「牧馬人」一度渴望而沒能實現輝煌人生,那你連怨天尤人的機會都沒有了,有的只是自責。這種痛苦恐怕不亞於當年得「牧馬人」。難怪有人說人又陷入了自由的厄運。
何為成功?見仁見智。有學者曾這樣定義:成功就是充分實現你的潛能。在外部條件給定的前提下,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准確的識別並全力發揮你的天生平凡。何為平凡?就是你天生能做的一件事,不費勁,卻比其他一萬個人做得好。如果說得概念一點,就是做一件事的持續的、近乎完美的表現。
盡管平凡如此總要,但人們歷來並不太注意它,更妄談珍惜和發揮。我們從小到大都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誇耀自身有點事不謙虛的陋習,做人應該謙虛,只有發現和改正缺點才是進步。這是否恰好與物盡其才有所矛盾呢?
當我們只知道一味的去努力改正我們缺點的時候,那些注重平凡的人早已走在我們前面品嘗到了勝利的果實,當然,缺點一點不在意也不好,應該適當加以控制就好,這才是最好、最有利於我們成功的做法。
那麼我們如何來發現自身的平凡呢?首先,如果你想揭示你的自身才幹,就請關注你對你所遇到的各種情形的自發的、悠然而發的反應。這些反應提供了
有關你自身才幹得最好線索,他們揭示了牢固精神聯接的位置。孫少安、孫少平這些默默為人生承受苦難的人們誠然,這是些富有戲劇性的例子,表明人們如何在危急時刻原形畢露。但生活中充滿了較為平和的時刻,同樣能引發具有歧視性的反應。
你油然而生的反應固然揭示了你最清晰的才幹線索,但你還要記住另外的三條線索:一是學得快,顧名思義就是你在學習的時候那方面的學習得最快,那麼方面就很可能是你的平凡所在。
二是滿足,意思個就是說什麼東西或者什麼樣的感覺讓你滿足,因為這樣的滿足感的來源也許就是你才乾的又一樣源頭。三是渴望,渴望揭示了才乾的存在,特別是你幼年時期就感到的渴望。一切只要你留心觀察,細心分析你就可以發現你的平凡。
❷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400字 題目:都是念書的孩子
今天,我們在學校里觀看了一部電影,叫《念書的孩子》。電影里的小主人公——路開,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富有」。
路開是一個九歲的男孩,他的父母因為家裡貧窮,不得不離開農村到城市裡去打工賺錢,只有每年過年才能回家來看他和爺爺。平日里,就只有他和爺爺相依為命,他們過著清貧卻充滿了關愛的生活。
每天在鄉村空靈的薄霧中,路開和爺爺住的小屋的煙囪里總會飄出縷縷清煙。路開在爺爺輕微的咳嗽聲中早早醒來了。昏暗的小屋裡,星星點點的火光在跳躍著。他能看見爺爺佝僂著背在破舊的灶前生火做飯。鍋上滋滋地冒著白煙,陣陣食物的香味充滿了整個屋子。這時路開總會興奮地揭開鍋,雖然他知道端出來的,永遠是一模一樣的菜—— 兩個饅頭和兩個雞蛋。
看到這里,我坐不住了,心裡感到無比的羞愧。不能說我的家庭大富大貴,但是父母為我創造了衣食無憂的環境,每個晚上聽著音樂、故事入睡,每天還有媽媽吻著我的額頭對我說「愛你,我的寶貝兒「。父母變著法子為我精心准備每一頓早餐晚餐,就盼著我能多吃一口,可我卻經常嚷嚷這不吃那不吃……我的臉頰一陣陣地發燙……我從來沒有想過還有像路開這樣的孩子跟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我每頓浪費的,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我努力要掙脫的父母的「管教」,正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看到他撕心裂肺對著揚塵而去的汽車喊「爸爸,媽媽」的時候,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
路開家裡有一台電視機,卻因為交不起電視費,從來沒有打開過。懂事的路開就天天給爺爺講《楊家將》、《三國演義》,看著祖孫倆你一言我一語低低地爭論著,言語中卻充滿了相互的關愛和贊賞,我突然間覺得他們從來沒有貧窮過,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難道不是嗎? 富有是什麼?富有是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富足的精神!看到路開每天帶著愛犬」小膽兒「開心地穿梭在家和學校之間,把自己想念爸爸媽媽的話偷偷告訴「小膽兒」;爺爺生病了,路開一放學就回家做飯,再跑老遠的路,給心愛的爺爺送自己親手做的飯菜;每晚跟最親愛的爺爺和」小膽「圍坐在火爐邊談論著自己考大學的夢想,這是多麼幸福快樂的事啊!
路開,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富有,不是安居宮室,豐於飲饌,而是內心的強大,精神上孜孜不倦的追求,關愛身邊的人。這些,是比外在的富有更為重要的富足!
❸ 讀一本好書的讀後感500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我在假期中已經看了好幾遍了,它是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其中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還能把它給背誦出來呢!
人應該怎樣地活著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行動回答了這一問題.保爾他殘廢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的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造.後來雙目失明了,這對於已經癱瘓的人來說,要是一場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他卻毅然拿起筆來,摸索著,堅持寫作,每寫一個字,他都需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勞動.經過頑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的寫出了小說《在暴風雨里誕生》的前幾章.讀著,讀著,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保爾·柯察金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保爾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這是什麼力量在鼓舞著他呢?我讀完這本書,在書中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那最偉大,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在召呼著他創造奇跡,這就是他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的動力.
保爾·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產主義戰士,您為我們樹立身殘志不殘的偉大榜樣,我原來也有一個同學也是殘疾人,他的名字叫吳偉:從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臟病.十幾年來,病魔纏著他,使他不能像同學們那樣活潑在操場上,球台前,參加集體活動也就更不用提啦.因為他稍微活動一下,就臉色蒼白,嘴唇發紫,上學校讀書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車來回接送.在學校里,他將吳偉從一樓背到四樓,放學後再由四樓背到一樓,中飯由同學們送到教室吃.自從,吳偉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也就這樣堅強的站了起來.
對於我來說,我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夠學好自己的社會主義文化課,我長大後,我一定比吳偉強.雖然,我不能背起鋼槍保衛祖國,也不能戰斗在烈火熊熊的戰場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學的知識,貢獻給人民,為了祖國的建設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學習的榜樣,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可真好啊!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從這本書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飄》讀後感
《飄》,是我最喜愛的書。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著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著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斗的十幾年裡,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拚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游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了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蒙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便會告訴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說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著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著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溫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著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著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著地要再為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著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書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著,他能那麼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瑞特是個復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了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盪起伏、扣人心弦,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活著》觀後感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著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著的人還得活著,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嘗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一件有意義的事 寫法指導: 1隻能寫一件事,不管是發生在家裡的還是發生在學校里的都行。 2必須是有意義的,不能寫無聊的事。 3按記敘文的六要素把這件事情的經過記敘下來,適當用簡單的議論句點明此事的意義。 例文:一件有意義的事——打掃衛生 (作者:千山一碧) 今天下午,我寫完作業後,閑著沒事干。這時,媽媽說她要到樓上搞衛生。我一聽,頓時心血來潮,想:何不幫媽媽干點活兒! 於是,我便對媽媽說:「媽媽,我也和您一起打掃好嗎?」媽媽說:「也好,可以給你鍛煉鍛煉。我擦地面,你就擦電視機櫃、寫字台一類的吧!」 這時,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忙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快上去吧!」於是,我便和媽媽來到了兒樓。我拿起抹布浸濕後,就幹了起來。 我先來到客廳里,擦電視機櫃馬上面不滿了灰塵,好象是敵軍佔領了一片土地。這時,我向它們發起了「進攻」,把那些「士兵」殺個片甲不留,奪回了「領地」。 接著,我又向茶幾上的「敵軍」進行「掃盪」。不一會兒,這些「敵軍」就被我擊潰了。 剛抹了一會兒,抹布就很臟了。我便來到水池邊,把抹布洗凈後,又繼續幹了起來。 大約過了半個鍾頭,我已經把窗戶、台燈、寫字台都擦遍了,這時,它們就像新的一般。手抹上去,一點灰塵也沒有。 我迅速地往媽媽那裡跑去,向媽媽匯報我的「戰績」。 今天,我總算為家裡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件有意義的事 星期天的上午,陽光燦爛,天上飄著幾朵雪白的雲。太陽公公笑眯眯地,好像在向小朋友們招手。 這天,媽媽要做很多家務事,我一看,只見媽媽正在擦桌子,額頭上流著像珍珠那晶瑩似的汗珠。看見媽媽那樣累,我走過去,說:「我來幫您做吧!」媽媽答應了。 我走到洗槽,學著媽媽那樣子。首先往盆里倒些水,放一些洗衣粉,把衣服放進去,浸泡一會。抓住衣服,兩手使勁搓洗。我一看,搓出了許多臟水,搓洗完了,我看還有沒有污漬,突然我看見衣領還有許多污漬,就抹上肥皂,用力搓洗。 最後,用清水反復清洗干凈,直到沒有污水,才把它擰干晾曬到衣架棚上。 看著自己洗的衣服,我高興極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樣寫一件有意義的事] 習作要求:審清題意,選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 習作指導: 1、審清題意要注意哪些問題? 命題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緊扣題意作文,如作文脫離了題目的要求,那就會出現「文不對題」的現象,這是很不應該的。 要達到緊扣題意作文的目的,就必須先審清題意。「審清題意」就是要仔細觀察、思考題目的意思。審清題意首先要琢磨題中的每一個詞的含義,明確習作中的對象、要求范圍。如本次訓練的作文題,「對象」是「事」,記一件事。「要求」是必須親身經歷的,道聽途說不行,臆造虛構更不行。「范圍」是「一件」事,不要「兩件、三件」。同時要注意作文的體裁。從命題中,我們大體可以知道是「寫人」還是「記事」,是「狀物」還是「繪景」,是「議論」還是「說明」…… 另外,還要抓題目中的關鍵詞,關鍵詞往往是文章的中心,需要作者著重表現的。像本次習作命題中的「中心詞」應當是「親身經歷的」,這也正是這篇文章能否寫生動的關鍵所在。 2、怎樣正確理解「虛構與真實」? 寫作文應當真實,這個「真實」,主要指真實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不說假話、昧心話,不能作文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一套。 「真實」並不都是「真人真事」。如「看圖作文」、「條件作文」,寫什麼,都是人家規定的,要照所給的「圖」或「條件」來寫,這當然就不會是真人真事。但是你在這些作文中所表達的思想認識和愛憎感情,同樣應當是真實的,也就是把你的真實的認識、真實的感情寫出來。這樣,雖然「圖」和「條件」提供的材料不是真人真事,但你對提供的材料的認識和反映的感情,仍然是真實的。反過來,即使你寫的「事」確是生活中發生的「真事」,但如果你對這件事的認識和態度並不是真的,那也不能算是「真實」的了。 因此,作文中只要表達了真情實感,就符合了「真實」的要求。至於的有的作文題目,明確表明必須寫真人真事,那就不可以虛構。如:本次習作訓練命題已規定「記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就必須是「親身經歷」的。 3、選材怎樣做到「有意義」? 為「記一件親身經歷的事」選材,並不容易。因為對每個人來說,經歷的事都有很多,是不是隨便寫一件,那當然不是,重要的是要選「有意義」的事來寫。有些學生為了做到「有意義」往往就會從概念出發「主題先行」,然後就虛構一件,不是在路上撿皮夾子,便是在車上讓座,這樣的作文,就違背了「親身經歷」的要求,也不會有真情實感。因此,正確理解「有意義」就十分重要了。首先,有意義的事並不只是做好事,反映鄰里和睦、街頭新景、全民強身、和氣生財……都可能是有意義的,關鍵在於學生能不能具有發現「意義」所在的眼力。 其實做任何一件事情,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有意義的,如果把它寫出來,讀者看了就覺得有勁兒。那麼,如何寫出「意義」來呢?下面結合例文片斷談兩種方法: 一是抒情法。就是在記事的關鍵地方,採用抒情的方式,把事情的意義通過抒情表達出來。例如,有一篇題為《爸爸媽媽別吵了》的習作,其主要內容是記敘小作者爸媽的一次吵嘴經過。如果光寫吵嘴的全過程,吵嘴結束了,文章也收尾了,那有什麼意義呢?而這位小作者在結尾這樣寫道:「爸爸媽媽,停止你們激烈的爭吵吧!你們可知道,這會給我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多麼大的創傷啊!」你看,小作者對爸爸媽媽吵嘴這件事,表達的勸告之情多麼真摯迫切,讓人覺得父母吵嘴對下一代的不良影響又是多麼嚴重。這就寫出了事情的意義。這樣的意義,讀後你也會產生共鳴的。 二是議論法。就是在記事的過程中,採用議論的方式,把事情的意義挖掘出來。因為意義是蘊涵在事情之中的,通過議論,就能把它揭示出來,否則,意義就不容易顯露。例如,有一篇題為《假日買菜》的習作,寫的是自己與爸爸一道買菜的經過,從動身到菜市場又回到家門口,就買菜寫買菜,買菜中的學問,買菜時的感受,買菜後的想法,一點兒也沒有寫到,怎麼能吸引人呢?如果在結尾這樣議論一下就好了:「今天買菜,一共花了12塊多錢,而爸爸辛辛苦苦勞動一天,才有10塊錢,這錢來得多麼不易呀,我想,我一定要珍惜這份勞動果實。」這是從正面來寫事情的意義。有了這幾句議論,買菜的意義就明顯了,讀者就會受到深刻的教育。
❹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觀《念書的孩子》有感 濰坊市坊子區七馬路小學 六年級一班 范一凡 片中寫了一個小男孩讀書的故事。 男孩叫開開, 開開的父母 進城打工, 留下他和爺爺相依為命, 開開還撿了一隻名字叫小膽 兒的流浪狗陪著自己。 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的過著, 可是一件事 打破了他們的寧靜 —— 開開的爺爺因為煤氣中毒去世了, 這讓年 僅九歲的開開一時間無法接受, 成績開始下滑。 父母要接他進城, 他不要,他要在原先的學校好好念書。可是,就在爸爸第二次回 來的時候, 看見開開咬著干饅頭, 和小膽兒用一隻碗喝著冰涼涼 的水! 於是爸爸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帶開開走, 可卻不讓把小膽兒 帶走, 於是小膽兒就追著車跑, 而開開就哭著央求爸爸讓他留下 來!就這樣,影片的結尾就在一直追一直追 …… 在這部電影中, 我看到了堅強樂觀的開開, 他的堅強令我震 憾;他的樂觀令我動容;他的孝心更讓我備受感動。他的生活條 件根本不及我的五分之一, 而他的努力卻是我遠遠比不了的! 他 對長輩的尊敬,也讓我自愧不如、望塵莫及。我的爸爸媽媽同樣 很愛我, 可我卻沒有像開開一樣用懂事和學習回報父母那沉甸甸 的愛!我總是淘氣,惹父母生氣。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向開 開學習,我要以他為榜樣,做一個聽話、懂事、好學上進的好孩 子、好學生!
❺ 孩了讀書觀後感作文
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作:《念書的孩子》。主人公是一個內心孤獨、需要關懷、頑強勇敢的九歲男孩——路開。他是一名留守兒童,誓死陪伴她的是一名叫「小膽兒」的狗。
這電影講了路開爸媽去城裡打工,家裡由爺爺照顧九歲的開開上學和生活。 開開撿了一隻流浪狗,取名叫小膽兒。小膽兒膽子特別小,平時不敢叫喚,爺爺以為它是啞巴狗。小膽兒很聰明,開開讓幹啥小膽兒就幹啥,開開走一步它就跟一步,生怕再走丟了。小膽兒成了開開最好的朋友。 爺爺有肺心病,拖垮了家裡的經濟,為了吃葯,連有線電視費也不交了。開開放學沒事干,爺爺怕開開空虛,就哄著開開念課文。今天的課文念念,昨天的課鞏固鞏固,明天的課預習預習。爺爺並不在意開開念得對與錯,只要能讓開開有事干就行。開開每次念書的時候,小膽兒就很捧場,坐在爺爺的鞋子上認真地聽。 老師開始表揚開開了,說開開的書念得好,作文也寫得好,將來一定能考上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開開念書更起勁兒了,念完了課內念課外,念完了岳飛念三國。 有一天,小膽兒突然叫起來,還咬著開開的褲腳往爺爺屋裡拽。開開連忙跑過去,卻發現爺爺躺在床上沒有了呼吸。開開的父母回來安葬了爺爺,要帶開開進城。開開不想走,說班裡的吳美芳進城半年都沒有找到學校,過了一段時間又回來了。開開要在村裡念書,不想進城。 開開的爸爸在城裡打工,住的是工棚。媽媽在城裡當保姆,住的是僱主家。開開要是進城還真沒他住的地方……
看這部電影時我一次又一次的流下了慚愧的淚水。相比之下我們過著富裕充足的生活,我不理解還有的家長把孩子嬌慣的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不能經歷風雨不能面對自然。我在這里告誡所有和我同齡的孩子們: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要自強、自立、自尊、自愛,不要讓我們成為溫室里的花朵。
最後我在這里祝賀開開:早日和「小膽兒」團聚,和爸爸媽媽在城市裡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學業有成哦!
❻ 念書的孩子2觀後感500
念書的孩子2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小和爺爺生活在鄉下,脫離父母關愛的他是個典型的留守兒童。他還有一個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小膽兒。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 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非常值得我們城市裡的孩子學習。 我對主人公開開真是佩服有加,作為留守兒童的他把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裡。當我看到他與小膽兒訴說對父母的思念之苦時,我那感動的淚水禁不住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彷彿看到了他與父母相聚的幸福情景,然而,這一切永遠都只是開開的夢和奢望! 開開那不屈不撓、熱愛學習的精神深深的影響著我,今後我要像他那樣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和開開比我自愧不如。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也要學著自己面對,不再依賴他人。我一定也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
❼ 電影《讀書的孩子》的觀後感
在電影中,由於開開的爺爺有肺心病,不得已開開的爸爸媽媽,丟下年僅9歲的開開進城打工去了,為了不使開開寂寞,爺爺就哄著開開念課文。爺孫倆相依為命。後來開開的爸爸要給家裡點個爐子,爺爺推辭說不用了,再冷的天沒有爐子,不一樣熬過去了。可開開爸爸非要裝,爺爺就同意了。第二天,開開撿的流浪狗小膽兒,叫著拽著開開的褲腿去爺爺屋,開開跑過去,發現煤氣閥門沒關,爺爺煤氣中毒了。開開急忙打了120,所幸搶救及時,爺爺才醒了過來。有一天,小膽兒又拽著開開的褲腿,開開連忙跑過去,發現爺爺呼吸已經停止。開開的父母回來葬了爺爺,要帶開開進城。開開不去,說他們班的吳美芳進城半年都沒找到學校。於是開開的爸爸只得花錢找了一些人,解決了這個麻煩事。走的時候,開開的爸爸說小膽兒不帶了,進城給他買個更好的。開開不同意,於是爸爸把開開的手掰開把狗繩扔掉,硬是抱著開開上了車。車開了,開開一邊反抗著爸爸,一邊哭喊著讓小膽兒快跑,說我在前面等著你。小膽兒拚命地跑起來追趕著汽車,但越追離汽車越遠。
看了這部影片,我明白了留守兒童的孤獨。由此,我希望所有留守兒童的家長,能多顧慮孩子的感受,這些自己孤單,無依無靠,夜晚睡覺都想著父母的孩子,是多麼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啊!看了這部影片,我受益匪淺,我佩服開開的堅強和勇敢,和他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今後該怎樣做了。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要做一個堅強的「念書的孩子」。
❽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觀看電影時,周圍有許多同學都被感動地哭了,我也哭了四次:第一次是爺爺吃喜酒忘了開開,當路開找到爺爺並抱住他時,我哭了;第二次是爺爺煤氣中毒,被醫生救活,開開抱著爺爺哭了,我也哭了;第三次是爺爺離開了人世,開開悲痛不已,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淚;第四次是爸爸把開開帶到城裡上學,把小膽兒留下了,可是小膽兒一直追著大巴車,我被小膽兒的人情味深深打動,就又哭了。
開開很愛學習,經常給爺爺念書,雖然他經常把字讀錯,但是他認真專心給爺爺讀書的態度,深深地打動了我,爺爺從中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安慰。
回到家後,我把我和路開對比了一下,覺得我比路開生活幸福多了,熱了冷了就開空調,餓了就有可口的飯菜吃,而且還有手機、點讀機,同時又有爸爸媽媽陪伴在身旁,沉浸在父愛母愛之中……
所以,我今後決心好好向路開學習,珍惜我所處的優越條件,把學習成績提上去,不辜負社會、老師、家長對我的期待。
建議參考
滿意請採納
❾ 電影 念書的孩子 觀後感,急需,一天之內。700字左右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三)
《念書的孩子》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關於一個留守兒童路開的故事。
觀看電影時,周圍有許多同學都被感動地哭了,我也哭了四次:第一次是爺爺吃喜酒忘了開開,當路開找到爺爺並抱住他時,我哭了;第二次是爺爺煤氣中毒,被醫生救活,開開抱著爺爺哭了,我也哭了;第三次是爺爺離開了人世,開開悲痛不已,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淚;第四次是爸爸把開開帶到城裡上學,把小膽兒留下了,可是小膽兒一直追著大巴車,我被小膽兒的人情味深深打動,就又哭了。
開開很愛學習,經常給爺爺念書,雖然他經常把字讀錯,但是他認真專心給爺爺讀書的態度,深深地打動了我,爺爺從中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安慰。
回到家後,我把我和路開對比了一下,覺得我比路開生活幸福多了,熱了冷了就開空調,餓了就有可口的飯菜吃,而且還有手機、點讀機,同時又有爸爸媽媽陪伴在身旁,沉浸在父愛母愛之中……
所以,我今後決心好好向路開學習,珍惜我所處的優越條件,把學習成績提上去,不辜負社會、老師、家長對我的期待。
念書的孩子——動人的故事(四)
這是一部讓人淚如雨下的影片,講的是一個叫開開的小孩和一隻叫小膽兒的小狗一起生活。故事的開頭是開開的爸爸媽媽進城打工,上車後,開開就在車後追著哭,當時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淚。其實,我和開開的遭遇是一樣的,只不過開開是被留在了農村,而我,是被留在了這個城市。
接下來的情節,是開開的爺爺在一天晚上悄悄地去世了,當時我就哭出了聲,我也是和爺爺在鄭州相依為命,我能體會到開開要為此忍受多麼大的痛苦,更可以想像一個人生活在村子裡,是多麼的可怕啊!
電影的最後,開開和爸爸一起去了城市,但是卻面臨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和心愛的小膽兒分開。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呢?
我真希望開開能和爸爸媽媽在城市過上好的生活,希望小膽兒能回到開開身邊,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爸爸媽媽身邊讀書。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
做一個堅強孩子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小和爺爺生活在鄉下,脫離父母關愛的他是個典型的留守兒童。他還有一個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小膽兒。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
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非常值得我們城市裡的孩子學習。
我對主人公開開真是佩服有加,作為留守兒童的他把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裡。當我看到他與小膽兒訴說對父母的思念之苦時,我那感動的淚水禁不住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彷彿看到了他與父母相聚的幸福情景,然而,這一切永遠都只是開開的夢和奢望!
看到開開的童年是那麼悲慘,我一下就聯想到自己。家裡的條件那麼好,而開開呢?我讀書的環境那麼好,而開開呢?盡管如此,我還一味的抱怨,不想學習,討厭家長嘮叨我。與孤單的開開相比,每天有許多人陪伴在我身邊,無論是同學、朋友、家人都可謂是幸福至極。就這樣,我還不知足,每天因為一些瑣事就跟家人吵架鬥嘴,做出一些令他們心寒的事情來。想想我自己都後悔,家長為我付出了這么多,我還……開開那不屈不撓、熱愛學習的精神深深的影響著我,今後我要像他那樣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和開開比我自愧不如。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也要學著自己面對,不再依賴他人。我一定也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
學會
堅 強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念書的孩子》。影片是關於一位山村孩子和一條小狗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九歲的男孩,他的父母要到城裡打工掙錢,家裡只剩下了他和爺爺。這個男孩名叫「路開」。隨後,路開拾了一隻流浪狗叫「小膽兒」,他倆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有一天,開開爺爺煤氣中毒,幸好「小膽兒」聞見了氣味,才解救了爺爺脫離生命危險。可是,過了不久,路開的爺爺不幸去世了,這讓人痛苦萬分。從此,只剩下路開一人。最後,爸爸帶他到城裡去,他離開了同學,離開了老師,最後,連自己的唯一一個朋友「小膽兒」都失去了。
看了這個電影,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一個離開爸爸媽媽的孩子是多麼的可憐呀!然而,路開聰明、好學,充滿孝心,非常渴求得到父母的愛和保護,在這同時他也得到了老師、同學、鄰居的關心。我們身邊有很多愛我們的人,他們默默的保護著我們,讓我們快樂的長大,可我們卻不知足,比起開開我們比他幸福得多!「陸開」你一定要勇敢!要堅強的面對一切!
理 解 萬 歲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念書的孩子》。主人公是一個內心孤獨,需要關懷、勇敢頑強的九歲男孩——路開。他是一名留守兒童,誓死陪伴他的是一隻名叫「小膽兒」的狗。
看著這部電影,我一次又一次地落下了眼淚。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跟開開比起來我們已經很幸福了,難道我們還不知足嗎?每當我看見一個個孩子盛氣凌人,每天被家長寵著慣著,都不理解我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仍然,一會兒要這一會兒要那,家長為了哄你,讓你開心,才迫不得已買一些沒用的東西,可開開呢?他什麼都不要,只求獲得父母的愛和上大學的機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當老師念到開開的作文時,我明白了「小但兒」對他是多麼重要,寧可放棄去城裡上學的機會,也不要拋棄「小膽兒」。可他的父母不懂得開開心裡想什麼,不懂得小膽兒在開開心中的位置,不懂得開開和小膽兒之間深厚的友情。家長們,你們揣摩過這些孩子的內心真正想要什麼嗎?你們只知道忙東忙西。當一個孩子在屋裡面對黑夜,面對孤燈,心裡有多麼害怕,你們不知道,你們只知道給孩子買好東西,我們寧可不要這種愛,我們只要你們抽出時間跟我們玩耍學習,我們就很滿足了。
當燈光亮起來時,我的眼睛被猛刺了一下,隨著我的心也跟著痛起來,我一回憶起電影的畫面,那感人肺腑的故事,那個孤獨的開開和他的「小膽兒」,我的眼淚就會悄然無聲的落下來。我們真的要學會關懷,學會理解,理解萬歲。
❿ 寫《讀書的孩子》有感 求,給一篇作文
今天是周五,這周末我們有一件有趣的作業,就是看電影,我高興極了,因為,我能更理直的看電影了。
下午我早早就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電影,我今天看了《讀書的孩子》,電影里開開的爸爸媽媽都外出打工,家裡就只有開開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年紀大,開開還幫爺爺做飯。有一次,爺爺煤氣中毒了,開開發現打120送爺爺到醫院里,還照顧住院的爺爺,開開也常常只能流著眼淚想爸爸和媽媽。開開立志長大,要當好好學習,當有用的人,長大要好好孝敬爺爺和父母。
後來,爺爺去世了,城裡還不能讀書,家裡面就剩下開開一個人,和他的好朋友小狗,叫小膽兒陪伴他。開開自已上學、自已做飯,放學回來,自已一個人孤孤單單,只好在門口寫作業,燕子妹妹偶爾會來陪陪她,晚上,開開一人自已睡覺常常夢到爺爺,一人思念爺爺,很傷心。
最後,開開的爸爸要把他接進城上學,他到學校跟同學、老師道別,同學們和開開都依依不捨的,開開想帶小膽兒一起進城,但是小狗狗不能上車,爸爸把開開強拉上車,小膽兒跟開開就這樣被分開了,開開捨不得跟小膽兒分開,在車上不停哭叫著「小膽兒快跑.........」小膽兒在車後也拚命追著開開,最後小膽兒還是跟不上開開,變成了一隻流浪狗了。
看完後,我覺得我很幸福,爸爸媽媽從小把我當成是小公主,讓我穿漂亮衣服,怕我肚子餓著,沒穿暖和,還讓我去學琴、定期帶我玩。。。。我也要努力的學習才行,跟開開學習獨立,自覺寫作業,取得好成績,回報老師對我們教導,將來才能做個有用的人,才能報答我的爸爸和媽媽的汗水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