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蘇聯兒童團電影
擴展閱讀
日本劇場版電影三國志 2025-07-08 19:19:56
泰國rin電影 2025-07-08 19:18:14
好看懸疑美國電影 2025-07-08 18:59:40

蘇聯兒童團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6-23 19:42:20

『壹』 共產兒童團歌可以提問什麼問題

怎麼唱,怎麼跳,歌的來源,含義等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是共產主義兒童團歌,曲調源於前蘇聯少年先鋒隊隊歌《燃燒吧,營火》鋼琴家謝爾蓋·菲奧多羅維奇·凱丹-傑什金的曲,喬羽作詞、張棣昌作曲。該歌曲是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共產兒童團的故事拍攝了影片《紅孩子》主題曲。
創作背景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兒童團的團歌,在革命戰爭年代激勵了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歌曲的曲調源於二胡獨奏曲《春詩》作者鍾義良於1957年在中央廣播民樂團任演奏和作曲期間,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兒部一兒童廣播表演唱節目而定的開場曲《小天天》,是經廣播民樂團部分演奏員參加演奏和曲做者親自指揮排練錄音的廣播音樂。具有奧地利梯羅耳族民歌的風格,詞作者佚名。
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共產兒童團的故事拍攝了影片《紅孩子》,再現了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少年兒童與白匪作斗爭的光榮歲月,《共產兒童團歌》作為影片主題歌傳遍了中國大地。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誓言:「准備好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時刻准備著!」就來源於這首歌。

『貳』 關於反法西斯戰爭小英雄的故事 誰知道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1940年河北唐縣兒童團員在執行「安檢」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手持紅纓槍站崗放哨的兒童團員

「消息」樹上的小哨兵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主角是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兒童劇團:孩子劇團

抗戰期間,學生在製作木刻書籍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知識分子創辦的兒童藝術團體。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得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前往,於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劇團。孩子劇團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抗日救亡愛國宣傳。小團員在老師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宣傳抗日節目的排練,然後再深入到各地特別是抗日前線去演出,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的足跡遍及8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演出過《樂園進行曲》《猴兒大王》等優秀節目,為宣傳抗日做出了貢獻。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晉察冀邊區第二屆群英會上三個小英雄:張玉芬(左)、牛中才(中)、溫三郁(右)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叄』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的介紹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是共產主義兒童團歌,曲調源於前蘇聯少年先鋒隊隊歌《燃燒吧,營火》鋼琴家謝爾蓋·菲奧多羅維奇·凱丹-傑什金的曲,喬羽作詞,該歌曲是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共產兒童團的故事拍攝了影片《紅孩子》主題曲。

『肆』 電影抗日兒童團主題歌叫什麼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是《共產兒童團歌》。曲調源於前蘇聯少年先鋒隊隊歌《燃燒吧,營火》,詞作者佚名。

歌曲歌詞
准備好了么?時刻准備著,

我們都是共產兒童團,

將來的主人,必定是我們。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們呀,小姊妹們呀!

我們的將來是無窮的呀,

牽著手前進,時刻准備著。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國主義者,地主和軍閥,

我們的精神使他們害怕,

快團結起來,時刻准備著。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紅色的兒童,時刻准備著!

拿起刀槍參加紅軍,

打倒軍閥地主,保衛蘇維埃。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伍』 兒童團的故事150字只要大概的內容(越短越好

《共產兒童團團歌》的曲調源於前蘇聯少年先鋒隊隊歌《燃燒吧,營火》,旋律具有奧地利梯羅耳族民歌的風格,歌詞作者不詳。上世紀30年代初,我國在前蘇聯留學或工作的革命者歸國時,把這首《燃燒吧,營火》歌曲帶回國內。由於沒有原譜,光憑記憶傳唱,不免走樣。後來有人就按我國當時的形勢填上新詞,曲調也改成五聲調式,便成了大家熟悉的《共產兒童團團歌》。

前蘇聯少年先鋒隊隊歌《燃燒吧,營火》,創作於1922年的莫斯科。它是和克魯普斯卡婭(列寧的夫人)倡議的少先隊員運動同時誕生的。詞曲作者是兩位年輕人。詞作者阿•扎羅夫當時只有18歲,在共青團中央的出版社任秘書兼任《少年共產主義者》和《小同志》雜志的編輯。曲作者謝爾蓋•傑什庚那年21歲,《燃燒吧,營火》是他的成名作。

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故事片《紅孩子》,再現了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少年兒童與白匪作斗爭的崢嶸歲月,《共產兒童團團歌》作為影片主題歌再次受到少年兒童的歡迎。

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誓言:「准備好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時刻准備著!」就來源於這首歌的歌詞。

『陸』 蘇區兒童組織統一命名為共產兒童團是哪一年

共產兒童團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黨在蘇區為少年兒童建立的組織。「共產兒童團」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1930年。

『柒』 共產兒童團 串詞

http://www.0-6.com

踩著季節的節奏讓我們與春風對語與「祖國的花朵」共舞,用我們當年的童曲唱出我們對祖國花朵的美好祝願!「六一」兒童節是小朋友們的節日,同時也是我們對「祖國的花 朵」懷有著的對未來希望的一個標志的節日,今天就讓我們把這種期盼的心曲用少兒的歌聲來和小朋友們共鳴並祝願他們健康、快樂、茁壯的成長,因為未來屬於你們!

女主持:踩著季節的節奏,讓我們與春風對語,與「祖國的花朵」共舞,用我們當年的童曲,唱出我們對祖國花朵的美好祝願!「六一」兒童節是小朋友們的節日,同時也是我們對「祖國的花朵」懷有著的、對未來希望的一個標志的節日,今天就讓我們把這種期盼的心曲用少兒的歌聲來和小朋友們共鳴,並祝願他們健康、快樂、茁壯的成長!因為未來屬於孩子們的! 朋友!此刻,甩掉您一身的疲憊,重溫一下您的少年時光和當年的快樂與夢想!

朋友們,晚會的開端,大家將一起聽到一首合唱:《燃燒吧,營火,藍色的夜晚!》。在前蘇聯,幾乎沒有一個角落,沒有一個人不會唱這首歌。60多年來,它一直流傳不衰。每年的紅五月、國際兒童節或者其它少先隊集會時,滿頭白發的老革命家和小少先隊員們往往擠在一起高唱起這首豪邁的、朝氣蓬勃的進行曲,這個場面確是十分感人!。這首歌被中國的留蘇學生帶回國後,重新填詞,成為了著名的《共產兒童團團歌》

『捌』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的創作背景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兒童團的團歌,在革命戰爭年代激勵了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歌曲的曲調源於前蘇聯少年先鋒隊隊歌《燃燒吧,營火》,鋼琴家謝爾蓋·菲奧多羅維奇·凱丹-傑什金做的曲,具有奧地利梯羅耳族民歌的風格,詞作者佚名。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共產兒童團的故事拍攝了影片《紅孩子》,再現了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少年兒童與白匪作斗爭的光榮歲月,《共產兒童團歌》作為影片主題歌傳遍了中國大地。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誓言:「准備好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時刻准備著!」就來源於這首歌。

『玖』 《共產兒童團歌》作的時代背景、歌曲所表達的中心、作者

創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是《共產兒童團歌》。曲調源於前蘇聯少年先鋒隊隊歌《燃燒吧,營火》,詞作者佚名。
作背景
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兒童團的團歌,在革命戰爭年代激勵了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歌曲的曲調源於前蘇聯少年先鋒隊隊歌《燃燒吧,營火》,具有奧地利梯羅耳族民歌的風格,詞作者佚名。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共產兒童團的故事拍攝了影片《紅孩子》,再現了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少年兒童與白匪作斗爭的光榮歲月,《共產兒童團歌》作為影片主題歌傳遍了中國大地。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誓言:「准備好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時刻准備著!」就來源於這首歌。
歌曲所表達的中心
歌詞層次清晰,意義層層推進。歌曲共四段歌詞,第一段發出召喚,強調「將來的主人」的社會責任;第二段展望前景,提出「時刻准備著」的具體要求;第三段表明任務,鼓舞「我們的精神使他們害怕」的勇氣;第四段再次發出號召,堅定「美麗的世界在遠處召喚」的信念。而每段結束句的「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似不斷吹響的號角,召喚著中國的少年兒童時刻不忘自身肩負的使命;似不停擂動的戰鼓,激勵著中國的少年兒童時間履行自身的職責。旋律抑揚頓挫,詠唱回環往復。全曲六個樂句,每三個一組,在結構上劃分為前後兩個部分, 兩個部分的旋律各節對應,音調由弱到強,反復詠唱,形成了照應,烘託了情感,使全曲始終洋溢著革命的熱情、進取精神和青春活力,具有豪邁堅定、朝氣蓬勃的氣質蘊含。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中「准備好」、「時刻准備著」、「主人」、「接班人」「團結起來」、「美麗的世界」等詞句,伴隨著傳唱的歌聲,成為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牢記責任、培養情操、追求理想、堅定信仰的關鍵詞,永遠銘刻在中國的少年兒童心中。

『拾』 戰爭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少年英雄——謝榮策

謝榮策,1931年11月13日,誕生在遼中縣茨榆坨鎮茨榆坨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因生活所迫,9歲就給地主放豬、放牛,受盡了地主老財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靈里,就埋下了對地主老財仇恨的種子。因此,謝榮策少年時期就參加革命活動,擔任茨榆坨村兒童團長。
謝榮策的童年是在苦水裡度過的。社會的黑暗,生活的艱難,使榮策幼小心靈上萌發了反抗壓迫的信念和力量。
1947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戰場開始戰略性反攻。尤其是東北各線進軍更是神速,打得國民黨部隊丟盔卸甲,潰不成軍。村裡地主老財紛紛逃往沈陽。鄉親們如久旱盼甘露一樣的心情,盼望著共產、解放軍的到來。12月18日,解放軍主力部隊開進了茨榆坨村,謝榮策在小夥伴們的推選下當上了村兒童團長。
1948年春天,駐遼中一帶的我人民解放軍,根據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戰略部署,陸續開往前線。龜縮在沈陽城裡的國民黨軍隊,妄圖打通沈遼要道,命令一個騎兵團,乘機對遼中東部四方台、茨榆坨一帶進行騷擾。在這嚴峻時刻,剛滿16歲的謝榮策經過斗爭的鍛煉,更加成熟起來。他不顧疲勞,日夜堅守戰斗崗位,同敵人進行英勇斗爭。
一天,謝榮策和武裝隊長肖洪義正在農會屋裡擦槍,突然聽到遠處傳來陣陣槍聲。不一會兒,有人向農會報告說,從沈陽城竄出來的那股騎兵已經到了四方台,正沿著公路向茨榆坨村撲來。榮策和肖洪義不顧個人安危,掩護農會幹部、土改積極分子和兒童團員安全撤出農會後,倆人才分頭走出。與榮策同時離開農會大院的還有他的叔伯哥哥謝榮環,哥倆直奔謝家墳走去。當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崗時,被國民黨騎兵發現,敵人追上後,槍口對准他們兇狠地叫嚷:「你們是不是兒童團?快說!不說實話就崩了你們!」榮策不謊不忙地說:「我們是學生。」一個國民黨騎兵不耐煩地說:「學生?管他媽干什麼的,帶走。」於是,榮策和榮環被敵人捆綁著拴在馬韁上,帶到村子裡。
地主宋四環,聽說國民黨軍隊進村的消息後,穿上長袍,得意洋洋地走出了家門。當他看見榮策被匪軍捆綁著時,幸災樂禍地走了過去,提高嗓門對院子里的匪兵說:「唉呀?這不是我們茨榆坨村大名鼎鼎的兒童團長謝榮策嗎?」宋四環的一句話,驚動了那些正在院子里、屋子裡搶東西的匪兵,一個個象惡狼似的向榮策撲來。一個敵軍官瘋狂地叫嚷:「把這小子帶進來,給我打!」幾個匪兵把榮策推進屋,抽一陣皮鞭。榮策怒不可遏,咬牙切齒地大罵敵人。當天下午,這伙騎兵押著榮策回到團部駐地四方台村。
國民黨騎兵團長尚其悅以為榮策年紀小,只要稍用嚴刑就可以從榮策口中得到我軍情報,酷刑一招接一招,「你們的部隊上哪去了?你們那幫窮人頭子都跑到哪去了?」敵副官惡狠狠地追問。榮策瞪著憤怒的眼睛:「不知道!不知道!」敵人咆哮著:「來人,夾他手指頭!」敵人用竹筷子狠狠地夾住榮策的十指,榮策用盡全力反抗著。一會兒工夫,榮策的臉變得蒼白,但他還是咬緊牙關,寧死不屈。敵副官一遍又一遍吼叫:「謝榮策,你到底是說還是不說?」「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接著又是一陣皮鞭落在榮策身上。殘暴的國民黨騎兵團長見榮策不怯硬,便耍起軟招。當天晚上,狡詐的副官假惺惺地裝出一副笑臉,拍著榮策的肩膀說:「受苦了吧?小小的年紀應該放聰明點,幹嘛要跟共產黨跑呢?」榮策理直氣壯地大聲說:「是共產黨救了我,我就要永遠跟著共產黨,死也不向你們投降。」
3月12日早晨,敵副官假惺惺地要請榮策吃飯,被榮策嚴詞拒絕了。但敵人沒有死心,晚上,他們把榮策帶到團部,榮策雖遍體鱗傷、疼痛難忍,但他仍堅強地挺著腰板走。一進屋,那個副官假獻殷勤,對榮策說:「請坐!請坐!」榮策理也不理,怒目環視四周。國民黨騎兵團長尚其悅來到榮策面前,哈哈大笑說,「好啊,你這個小孩長得確實不錯啊,這樣吧,我看你年紀小,又聰明能幹,以後就給我當個勤務兵吧。」榮策滿腔怒火,他猛地闖到尚其悅跟前說:「呸!我是共產黨兒童團長,死也不給國民黨幹事。你這個團長當不多久了!等我們大部隊回來抓到你,我還要審訊你呢!」尚其悅的臉刷地變了,兇相畢露地尖叫著:「好厲害的小兔崽子!你不想活了嗎?」榮策正言厲色地回答:「為什麼不想活?是你們不讓我活!」尚其悅氣急敗壞,歇斯底里地對士兵下令道:「把這個窮人頭拉出去,槍斃!」
3月13日早晨,榮策見到了榮環哥說:「我不回去了,你回去告訴我媽媽,不要難過,革命是勝利的。」
1948年3月13日,天空突變,烏雲壓頂,北風怒吼,古老的四方台大廟前變得殺氣騰騰。人們立刻意識到劊子手要行凶了。敵人押著榮策和肖洪義,謝榮策和肖洪義昂起頭,神色自若,步履堅定地登上廣場中的一個小土台上。尚其悅騎著馬來到榮策面前說:「怎麼樣,謝團長,你不怕死嗎?」榮策慷慨激昂地說:「怕死就不參加兒童團!我們的軍隊一定會打回來,共產黨一定會給我報仇!」敵人無計可施,兇殘地下了毒手,罪惡的子彈打響了,年僅16歲的謝榮策和肖洪義,為人民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1949年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遼中縣委員會追認謝榮策為革命烈士,將他的遺體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園,並為謝榮策立了紀念碑,碑上刻著:「謝榮策小烈士千古!」
1984年3月,中共沈陽市委決定,進一步修建謝榮策烈士陵園。10月13日,謝榮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陽市委第一書記李濤同志題寫的「少年英雄謝榮策」七個大字,寄託著人們對烈士的懷念和哀思!

小宣傳員——石寶芹

石寶芹,1932年11月生,江蘇響水縣陳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再次佔領陳家港後,嚴密封鎖,大鎮區內生活資料嚴重匱乏。石寶芹為謀生計,經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頭甲一帶去換些玉米,麵粉,山芋乾等,回去充飢度日,在頻繁的往來中.她們與南河區民主政府逐漸取得了聯系。1947年秋,開始將南河區民主政府的油印宣傳品帶進被敵人侵佔的陳家港,宣傳土地改革,全國解放戰爭形式等提高群眾覺悟。
農歷臘月末的一天拂曉前,在新民街巷內挨戶地把傳單塞進門。天亮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發現了共產黨的傳單,立即進行追查。由於叛徒告密,當天晚上,石寶芹等四人落入敵手。在牢中,敵人威逼利誘,但她們眾口一詞;「不曉得」,「不知道什麼傳單、小報」。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們堅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個姑娘被國民黨軍隊押往南潮河閘堤內,反動軍官對她們說:「還有最後機會,誰交待了誰就可以回家。」而四個姑娘齊聲說說「你們要殺就動手吧,沒有什麼可講的。」最後國民黨軍隊殘忍地將她們四人全部殺害。石寶芹英勇就義年僅16歲。

蘇中少年英雄——周銀海
周銀海,1933年生,江蘇靖江侯河鄉幸福村人。家境貧困,主要靠父母種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幼小的周銀海不得不幫大人幹活,有時挖點野菜充飢。
1940年新四軍東進,周銀海的家鄉獲得解放,從而使他有機會入學讀書,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鄉里成立農抗會和兒童團,周銀海高興地報了名,成為一名兒童團員。從此,他白天上課,晚上到村頭、路口站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一天傍晚,周銀海扛著紅纓槍在路口站崗,突然村外來了一人。此人身穿長袍,頭戴禮帽,腋下夾著一隻小布包,像是教書先生。周銀海想:「怎麼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於是便舉起紅纓槍,攔住來人要路條。那人見此情況,連忙掏出路條給周銀海看。這時,鄉農抗會吳會長正好路過此地,一看來人是縣委的陳部長,兩人不禁哈哈大笑。陳部長見周銀海辦事認真,表揚了他,並鼓勵他好好學習,跟共產黨干一輩子革命。從此,周銀海在兒童團幹得更出色了,不久當上了兒童團團長。此後,他經常帶領兒童團員在村裡唱歌、上操,在路口站崗、放哨,還多次配合民兵破路拆橋,常常受到區鄉幹部和村民的贊揚。
1946年,土地改革運動在周銀海的家鄉展開。那裡有8家大地主,都是遠近聞名的吸血鬼,剝削農民心狠手毒。運動中,周銀海帶著兒童團員,配合民兵監視地主的行動。在一次斗爭地主的大會上,他領著兒童團不時高呼口號,使斗爭大會開得十分熱烈。這年冬天,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大舉進攻解放區。國民黨軍隊對靖江實行重點「清剿」。因為靖江是蘇中解放區南部的「門戶」,侯河區是靖江縣的老解放區,迎祥鄉又是靖江的土改實驗鄉,所以國民黨反動派決心要將這里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幹部斬盡殺絕。
1947年1月18日清晨,國民黨整編第四師對侯河地區進行「掃盪」。周銀海發現敵情後,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學開會的鄉幹部,要他們迅速轉移。為了掩護這些鄉幹部撤退,周銀海挺身而出,將敵人引開,自己卻英勇被捕。
敵人將周銀海押進團部,逼他供出誰是共產黨幹部和幹部家屬,周銀海堅定地說:「我不知道!」。敵營長命令士兵把周銀海按倒跪在地上,一邊壓杠子,一邊要周銀海說出誰是共產黨,直至把周銀海壓昏過去。敵人又舀來一盆冷水潑向周銀海。周銀海透了口氣,一字一句地說:「你們這些狗東西,就是打死我,我還是不知道!」敵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銀海綁在凳上,腳後跟下塞進一塊塊大磚,上到四塊,他又一次暈厥過去。從上午直到深夜,敵人還在對這個鋼鐵般的少年不斷用刑。在敵人的酷刑下,周銀海一次次昏迷過去,但是始終沒有屈服。。
第二天,敵人將全村鄉親集合在曬場上,把周銀海帶到人群面前,要他當場指認誰是共產黨幹部和幹部家屬。周銀海環視四周,大聲喊:「鄉親們,解放軍一定會打敗反動派!」敵人見無計可施,就放出狼犬,將周銀海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咬下來……周銀海始終沒有屈服。敵人一無所獲,就將周銀海拖到曬場槍殺。剛滿14周歲的周銀海壯烈犧牲!
解放後,靖江文教科曾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入《兒童團長周銀海》一文,以他的光輝事跡教育全縣青少年。

蘇北少年女英雄——馬秀英

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蘇淮安縣石塘區南澗鄉近采橋鎮(今,淮安市朱橋鎮窪圩村)人,出身於窮苦農民家庭。1945年10月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l946年2月擔任石塘區黃盧(南)村婦女會長。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個還鄉團分子來抓馬秀英和婦女會成員。此時,秀英和幾個婦女會員正在黃盧村為聯防隊做軍鞋。秀英接到村民報告,即分頭轉移。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婦向東南方走,在窪圩北門遇上黃兆雲帶領的「還鄉團」。黃兆雲一眼認出秀英,一群還鄉團分子像瘋狗似的竄上來,一擁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
在周庄圩子里,黃兆雲妄圖從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黨組織的秘密以及婦女會成員的名單,對她軟硬兼施,逼問共產黨組織和婦女會員名單。秀英被肆意凌辱,嚴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
面對酷刑,秀英斬釘截鐵地回答:「要人頭有一顆,要名單辦不到!」
最後,黃兆雲把她押到仇夏庄殘殺。馬秀英犧牲時年僅17歲。

英雄群體:王二小英雄的故事

土地革命時期,在陝甘黃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沒的少年武裝——紅軍少年先鋒隊。他們在黨的領導下,跟隨紅軍打土豪,分糧食,發動群眾,消滅白軍,創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1931年的冬天,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劉志丹帶領一支紅軍游擊隊,在陝甘交界的橋山中行進。雪已經下了幾天,山川白茫茫的一片。劉志丹正帶領隊伍走下一座山,突然發現雪地里躺著兩個孩子。他急忙跑過去摸了摸,又趴在一個孩子的胸口上聽了聽,然後向後擺手說:「有救!」說著,他解開老羊皮大衣,把一個凍僵了的孩子暖在了懷里。
經過劉志丹和游擊隊員們的搶救,兩個孩子蘇醒了。劉志丹一問,才知道那個胖墩墩的少年叫王有福,15歲,是地主家的小羊倌。那個低矮黑瘦的少年,名叫趙玉傑,是小乞丐,因為他愛蹦愛跳,外號叫虼蚤。他們倆受不了地主的壓迫和剝削,憑著半張革命的傳單,到山裡去找窮人的隊伍。因凍餓交加,坡陟路滑,滾下山坡,差點凍死。幸好碰上了紅軍的隊伍。
從此,王有福和虼蚤就跟著紅軍游擊隊活動。後來,又有十多個窮孩子,也陸續來到游擊隊里。他們大都十三四歲,最小的小柱子只有11歲。劉志丹、謝子長同志見他們年紀小、體力差,而游擊隊要經常行軍,生活太艱苦,就勸他們回去,可是他們不幹,死纏活賴地要當游擊隊員。
游擊隊准備出發了。突然,從隊伍的尾部,傳來了一聲「立正」的口令。王有福和小夥伴們端端正正地站在隊伍的排尾,一個個雙腳並攏,胸脯挺起,神氣十足地注視著前方。王有福跑到劉志丹面前立正敬禮,大聲報告:「娃娃班應到11人,實到11人,一個不短!」 劉志丹望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和謝子長交換了一下眼色,溫和地說:「好吧,等指揮部討論一下,看是不是可以成立個娃娃班!」
第二天,娃娃班就正式成立了,王有福任班長。總指揮部還派來了一位指導員——邊德榮(他是陝西耀縣交王村人,礦工出身,後任陝甘邊騎兵連連長,1936年在戰斗中犧牲)。邊指導員每天領著娃娃班操練,還教給他們唱歌,說故事,很受孩子們愛戴。
有一天晚上,部隊駐在艾蒿窪。娃娃班住在離村二里多路的小窯科。孩子們正在睡覺,突然,從艾蒿窪傳來了激烈的槍聲。王有福一骨碌爬起來,叫醒小夥伴,大家提起小馬槍、梭標、大刀、小木槍,趕忙跑出村,朝西北的一條驢巴樑上爬去。等爬到了高高的石崖上邊,發現在崖下不遠處的村莊,硝煙彌漫,黑壓壓的敵人,正在機槍的掩護下,向村子裡進攻。游擊隊的處境十分危險。
孩子們十分焦急。忽然他們發現石崖下邊的小溝渠里,駐著一群敵人。王有福立刻命令:「狠狠地打!」原來這是陝北有名的大土豪張廷芝的隊伍。接著,子彈、手榴彈、石頭塊,居高臨下,向敵人的頭上飛去。崖下的敵人萬沒想到石崖頂上會有游擊隊從背後襲擊,結果敵人倒的倒,逃的逃,指揮一下子失靈了。
村子裡被圍困的游擊隊,趁敵人慌亂的機會,猛沖猛打,反敗為勝,把敵人打跑了。 戰斗結束後,游擊隊員們知道是娃娃班出奇兵,搗敵營,解了圍,都誇他們機智、勇敢,人小志氣大!
1932年2月22日,在甘肅省正寧縣三泉原,舉行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支隊授旗典禮大會。會上,游擊隊總指揮謝子長宣布娃娃班改名為紅軍少先隊。劉志丹把一面綉著「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支隊少年先鋒隊」的旗幟,授給了少先隊隊長王有福。紅軍少先隊成立後,跟隨紅軍游擊隊打土豪,分糧食,學文化,學軍事,宣傳革命,還打過幾次勝仗。少先隊員們漸漸地都成了能打仗、能站崗,又會做群眾工作的戰士了。
當年舊歷正月初二,少先隊決定到財主的城堡何姑紳去「拜年」。太陽剛露頭,在通往耀縣何姑紳的路上,走著一群化裝拜年的少年人:虼蚤引著一條大黃狗,邊走邊玩;七石子戴著學生帽,穿著黑制服,提著一個馬頭琴盒子,走在虼蚤後邊;余免娃扮個新媳婦,騎在黃馬上;王有福裝個攬工漢,牽著馬;邊德榮手裡拿個旱煙袋,走在後邊。城門前,民團哨兵檢查行人,對這一家來拜年的沒有注意。虼蚤大搖大擺地走到哨兵跟前,伸腿將他絆倒,被邊德榮和王有福一人一刀,結果了哨兵的性命。埋伏在後邊的游擊隊員,立刻沖進城去,干凈、利落地收拾了城裡的敵兵和土豪。
還有一次,少先隊按照劉志丹的命令撤退隱蔽。少先隊跑了100多里路,連飢帶渴,早就疲憊不堪。天黑了,王有福帶領少先隊員們進村子歇息,在孫老漢的家裡,大家一坐下,就呼嚕呼嚕地打起鼾聲。突然,哨兵跑來報告:敵人包圍了村莊。王有福忙叫醒隊員,組織突圍。敵人用機關槍封鎖了門口,密集的子彈,直往土窯里掃射。少先隊員們扔出幾棵手榴彈,把敵人炸死一大片,其餘的都退了下去。
敵人從煙囪里丟下來兩顆手榴彈,把土炕炸塌了。孫老漢抱來一大卷羊毛氈,擋住破煙囪,說:「快,往氈上澆水培土。」隊員們依法加固了兩個煙囪。敵人又往窯里沖鋒。隊員們用長槍、刺刀、手榴彈,一次又一次地消滅敵人。打退了敵人的第八次沖鋒之後,子彈快完了。手榴彈也快完了。少先隊員們准備和敵人作最後拚搏。孫大爺卻拉著王有福的手說:「不行啊,孩子,那麼多的敵人,你們一夥娃娃,怎麼沖得出去?我想起一條路:在中窖下邊,有個地窨子。窨子里邊,有二里多長的地道,直通後溝。這是早年跑土匪時打的,你們從這里出去。」說著,老人和有福揭開了窨子口,讓隊員們快下去。王有福就領著少先隊員鑽進窨子,穿過地道,來到後溝,又順坡向上,離開了村子。
敵人抓住了孫老漢,問紅軍少年先鋒隊到哪裡去了。孫老漢說他親眼看見雙方打得正緊火的時候,忽然一陣旋風,滿窯的娃娃都不見了!「那是神兵呀,怎麼抓得著?你們沒有聽人說;『先鋒隊,是旋風,來無影,去無蹤嗎?說打你鼻樑,不撞你眼睛,靠你凡人,怎能勝神兵?」說得神乎其神。從此以後,紅軍少年先鋒隊便被稱作「旋風隊」,說成「神兵」了。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紅軍游擊隊迅速地擴大,先後組織了紅26軍,紅27軍,每個軍下邊都有幾個團,每個團都有一個少先隊或先鋒連。到1935年秋,紅軍少先隊員發展到二三百人,成為紅軍中一支活躍的戰鬥力量。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陝北的紅15軍團(包括紅25軍、紅26軍、紅27軍)配合中央紅軍在直羅鎮打了個大勝仗。直羅鎮戰役,戰斗異常激烈,紅軍向敵人猛撲,決心攻下直羅鎮,敵人以猛烈的火力,密集的機槍子彈,阻擋紅軍前進,許多紅軍中彈犧牲。
山樑上有12個少先隊員看得真切,急得哭了。小隊長小柱子見西北風颳得很猛,他想出了主意,叫隊員們准備了一些麥子土,用干糧袋和衣裳包著,繞過山頭,向敵人的機槍陣地撲去。乘敵人不備,他們用手榴彈炸毀了敵人三挺機槍。小柱子指揮隊員居高臨下,把細面子土向空中揚灑。西北風吹著塵土,象是霧團,搞得敵人睜不開眼,打不準槍。少先隊員們乘機沖入機槍陣地,一陣子手榴彈,打得敵人機槍陣地大亂。紅軍趁機攻上山樑,拔了敵人的機槍火力點。可是在戰斗中,王芽、小柱子等12位少先隊員被敵人俘虜了。
敵人把12位小戰士押送到師部審問。一個白軍軍官,提著明晃晃的馬刀,指著小柱子問:「你是干什麼的?」
「幹革命的,干打倒反動派的!」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紅軍戰士,我叫少年先鋒隊員!」
白軍軍官又追問「包圍我們的紅軍有多少?快說!」
「我是紅軍宣傳員,打起竹板才能說,你給我竹板。」 小柱子說。
白軍軍官不懂竹板,只好答應自己用刺刀敲槍筒,叫小柱子說快板。
小柱子說: 「貓頭鷹眼,先別轉,包圍你的紅軍你看不見,滿西北、遍江南,人數好有幾萬萬。……」
貓頭鷹眼氣得發了瘋,命令士兵在隔壁房間准備好刑具。小柱子臨危不畏懼,繼續說著快板,其他11個少先隊員一齊和著他的調子:
「同志們,齊步走,紅彤彤的太陽在前頭。少年先鋒隊真英勇,不怕受刑,不怕殺頭,永遠跟著共產黨,向前走呵,向前走! ……」
幾十個氣急敗壞的敵人涌進來,把12個少先隊員推進刑訊室。一連好幾天,敵人對這12位小戰士用了種種酷刑:鞭打、弔拷、壓杠子、坐老虎凳、上夾棍、竹簽釘指頭、烙鐵燙……他們一次次暈厥,又一次次被涼水潑醒,卻始終沒有一個人投降、變節,沒有一個人向敵人暴露紅軍的機密。 敵人又恨又怕,把這12個英勇不屈的小戰士分別用木棍痛打,用馬刀亂砍……
就這樣,12位少先隊員被敵人兇殘地殺害了。人們把他們稱為12小英雄。
第二天深夜,少先隊員王有福,領著一支由18名少先隊員組成的小分隊,向直羅鎮飛奔。他們端著手提沖鋒槍,從四面八方向敵人射擊。正在「圍剿」游擊隊的敵人,腹背受敵,以為紅軍主力又來消滅他們,夾著尾巴逃跑了。
直羅戰役後,少先隊進行了整編。300多名紅軍少先隊員,編成了三個少先連,一個少共營。不久,英雄的少先隊員們,高舉紅旗,唱著《抗日少年先鋒隊歌》,雄赳赳地奔赴抗日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