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飄》的故事梗概
《飄》所講述的是一個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故事。
1861年4月,美國南北兩方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張。喬治亞州的男人們都在議論這場無法避免的戰爭。但是,16歲的斯佳麗對此毫無興趣。她心裡想的除舞會、郊遊之外,還有那群圍著她轉的崇拜者。當她聽說第二天的野外宴會上,阿希禮·威爾克斯將宣布與梅萊尼訂婚時,她心裡不覺一震。她一直喜歡阿希禮的紳士風度,而且認為自己無論哪方面都比梅萊尼要強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說服阿希禮和她一起私奔。
但在第二天的宴會上,斯佳麗始終沒有找到和阿希禮單獨交談的機會,因為阿希禮一直同梅萊尼在一起。出於一種報復心理,斯佳麗輕而易舉地把梅萊尼的弟弟查爾斯吸引到了她的身邊,幾句話就使這個在情場上毫無經驗的、靦腆的小夥子神魂顛倒了,宴會結束後,男客們就當前的局勢在激烈地爭論。傑拉爾德和一位名叫雷特·巴特勒的陌生人爭論得尤為激烈。雷特認為,南方沒有工業資源,打起仗來肯定會失利;而傑拉爾德和他的朋友們卻認為北方佬不經打,只要一兩個戰役就能使他們繳槍投降。
下午,斯佳麗終於抓住一個機會和阿希禮談了她的主意,但被阿希禮婉言拒絕。斯佳麗覺得自己被阿希禮」拋棄」了。她氣急敗壞地打了阿希禮一記耳光。
戰爭的消息傳來,當天晚上的舞會也隨之取消。斯佳麗突然決定和查爾斯結婚,因為這樣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阿希禮和自己的追求者。就這樣,任性的斯佳麗在兩周之後就作了查爾斯的妻子。
兩個月後,查爾斯病死在前方,斯佳麗突然變成了寡婦。更糟糕的是,她發現自己已經懷孕。幾個月以後,她的兒子韋德出生了。
寡婦的生活使生性活潑的斯佳麗難以忍受。這時,阿希禮也上了前線,其妻梅萊尼從亞特蘭大來信,邀請她來查爾斯的姑姑家暫住一時,斯佳麗便帶著韋德離開了塔羅庄園,來到亞特蘭大。
環境的改變使斯佳麗的心境稍稍有好轉。值得欣慰的是,亡夫查爾斯給她留下了一個庄園和城裡幾家店鋪的遺產。
隨著戰事越來吃越緊,亞特蘭大的婦女們都被動員起來,到當地醫院護理從前方運回來的傷病員,還要為南方邦聯的軍隊縫制軍需品。但是,由於斯佳麗新寡,所以不能參加為出征軍人舉辦的舞會和晚會。
一次,醫院舉行募捐舞會。由於人手不夠,斯佳麗被叫去幫忙。在舞會上,斯佳麗又一次見到曾在塔羅庄園與她父親辯論過的雷特。現在,雷特已成了亞特蘭大頂頂有名的偷越北方封鎖線為南方軍隊提供物資的商人。每次從北方回來,他還給亞特蘭大的上層婦女帶來她們所喜歡的時裝和布料。因此,雷特很受貴婦們的歡迎。舞會開始的時候,雷特邀請斯佳麗作他的舞伴。斯佳麗終於忍不住這種誘惑,穿著喪服就步入了舞池。
隨著戰局不斷惡化,生活中的清規戒律在人們的心目中逐漸淡化。斯佳麗又恢復了她原來的面目,頻繁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和軍官們調情說笑。但是,她仍無法忘懷阿希禮。
有一段時間,雷特成了亞特蘭大許多人家的座上客。但是,由於他總是嘲笑和挖苦南方邦聯,很快就使人覺得討厭。只有梅萊尼同意雷特對戰爭的分析,因為,她丈夫阿希禮在來信中也認為南方邦聯根本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63年7月,南方邦聯的羅伯特·李將軍指揮的部隊在北方的賓夕法尼亞州失利。許多和斯佳麗一起長大的男孩都在那場惡戰中陣亡。聖誕節前夕,阿希禮從前線回來,在家休息數日。在他們獨處的時候,斯佳麗把自己和查爾斯結婚的真正原因告訴了阿希禮,並承認她依然愛著他。但是,經過戰爭磨難的阿希禮己經喪失了過去的激情。第二年年初,梅萊尼得到前線來的通知書,說阿希禮失蹤了.後來通過雷特的北方關系,才弄清楚:阿希禮並沒有死。他受傷被俘後關在北方的岩島集中營。
64年夏天,北軍直逼亞特蘭大——南方邦聯的首府。城市被圍,查爾斯的姑姑和城裡許多人家都逃離了亞特蘭大。但因梅萊尼即將臨盆,斯佳麗只好留下來守在她的身邊。其間,雷特曾登門拜訪,並要斯佳麗做他的情婦,遭到了斯佳麗的拒絕。
八月底,攻城的炮聲突然沉寂下來。傳說邦聯軍己決定放棄這座城市。正在這個時候,梅萊尼的兒子降生了。此時,亞特蘭大城一片混亂,根本找不到醫生。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斯佳麗自己接生,保住了梅萊尼母子的生命。當天夜裡,最後一批邦聯軍撤出了亞特蘭大,北方軍很快就要進城了,絕望中,斯佳麗只好求助於雷特。雷特用偷來的一輛破馬車,設法把她和梅萊尼母子送出了城,趁夜趕往塔羅庄園。
沿途的情景使斯佳麗恐慌萬分。許多熟悉的庄園都被燒成了廢墟,只有一些斷垣殘壁矗立在那裡。經過一天的顛簸,她們終於來到了塔羅庄園。出乎意料,塔羅的白色樓房卻依然完好無損。但出來迎接她們的卻只有老父傑拉爾德和一個黑奴管家;斯佳麗的兩個妹妹重病在床,而她的母親己在昨天離開了人世。年老的傑拉爾德幾乎連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了。
整個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斯佳麗這個只有19歲的寡婦主肩上。全家除了自己和孩子外,還有老父、兩個妹妹、梅萊尼和她的新生兒,以及庄園上僅有的三個黑奴,總共需要維持10口人的生計。這時她想起了那些孩提時期從父親那裡聽到的故事,那些全憑自己的一雙手開創家業的愛爾蘭父輩們。
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找到吃的東西。於是斯佳麗天天提著籃子到地里去挖,到廢墟里去撿。她的兩個妹妹都是五穀不分的嬌小姐,是指望不上的,連三個黑奴也強調說他們從來只幹家務而不會乾田裡的活。苦難的生活磨煉著斯佳麗,但也使她變得冷酷無情,家裡的人都有些怕她。從這時候起,斯佳麗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決心恢復塔羅庄園昔日的風采:餐桌上擺滿銀質餐具、透亮的酒杯和豐盛的食品,馬廄里拴著一匹匹駿馬,車房裡放著豪華的四輪馬車,成群的黑奴在塔羅的田間採摘棉花……
一天,一個北軍士兵騎馬闖進了庄園,斯佳麗用手槍幹掉了他,得到了一匹馬和從這個士兵口袋裡搜出來的一筆錢。這給她解了燃眉之急。
聖誕節前夕,妹妹蘇埃倫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帶著一個南方邦聯的征糧小組來到庄園。斯佳麗當然不會把她們好不容易得來的糧食白送給他們。
65年4月,南方邦聯軍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了。許多南方人都在為他們的失敗而痛哭流涕。而在斯佳麗的腦海里,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住塔羅庄園。
戰爭結束後,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過塔羅庄園返回他們的故鄉。有一天,斯佳麗發現門口躺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年輕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這個名叫威爾的年輕人逐漸恢復了健康。威爾無家可歸,便在塔羅住下來,並慢慢地擔負起了庄園的許多管理事務。
阿希禮終於活著回來了。他衣衫襤褸,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種氣質己消失殆盡。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羅庄園限期交納新附加稅,否則就要拍賣庄園來抵稅。原來,幾年前因過失而被塔羅庄園趕走的管家喬納斯當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員會的頭頭。現在,他企圖侵吞塔羅庄園,故而想出了迫繳附加稅的主意。斯佳麗和威爾一籌莫展,希望阿希禮能幫他們想點辦法,但阿希禮的膽小無能使他們失望。
絕望中,斯佳麗突然想起了雷特。如果雷特肯拿出錢來保住塔羅庄園,斯佳麗情願嫁給他,或作他的情婦。第二天,斯佳麗就來到了亞特蘭大尋找雷特,這時才知道,雷特因涉嫌侵吞南方邦聯的大筆資金已鋃鐺入獄。情緒沮喪的斯佳麗無意中遇見了妹妹蘇埃倫的未婚夫弗蘭克。他現在已是一家商店的老闆,手頭有一筆錢,斯佳麗突然心生一計,謊稱蘇埃倫已經嫁人,然後輕而易舉地使弗蘭克投入了自己的懷抱。兩周後,他倆便結了婚。塔羅庄園得救了!但不久發現,弗蘭克並沒有什麼商業頭腦,而且對別人的勸告充耳不聞,因此生意經營得很不好。這時,雷特通過各種私人關系,得以獲釋。他借給斯佳麗一筆錢,斯佳麗便背著弗蘭克買下了一個倒閉了的木材加工廠,自己獨自經營起來。一個女人經商,而且也象男人一樣賺錢,這在亞特蘭大是前所未有的。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斯佳麗懷孕了。她想在生產前多賺一些錢,以備急需,於是買下了第二個木材廠。在這段時間里,斯佳麗每天自己駕車往返於木材廠之間,除雷特外沒有任何朋友。一天,雷特勸她路上要小心一些,暗示如果遭到黑人襲擊,三K黨將會為她進行報復。而當時亞特蘭大執行」重建法案」的軍管政府則正在盤算著如何把三K黨和所有涉嫌的南方人一網打盡。
六月,斯佳麗趕回塔羅庄園參加她父親的葬禮。葬禮之後,斯佳麗全家,包括阿希禮、梅萊尼、威爾等搬到了亞特蘭大,買了一幢破舊的房子住了下來。梅萊尼很快在婦女界贏得了信任,成了一位受尊重的人物。而阿希禮雖然受斯佳麗之託,管理一個木材廠,但經營得很糟糕。 167
斯佳麗生了一個女兒,幾周後,她就又開始奔波於兩個木材廠之間。此時亞特蘭大的治安狀況不斷惡化。1867年3月的一個晚上,斯佳麗在駕車回家的路上受到了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的襲擊。由於一個黑奴的保護,她並沒有受到什麼傷害。當天夜裡,三K黨出擊了,但他們卻陷入了軍隊設下的圈套。在交火中,弗蘭克被打死,阿希禮受了傷。由於雷特的出謀劃策,才救了其他一批參加三K黨行動的白人。幾個月之後,不顧親友的勸阻和反對,斯佳麗和雷特結了婚。他們的蜜月是在新奧爾良度過的,而由斯佳麗自己設計的新居很快也告落成,這是亞特蘭大最豪華的住宅。對於斯佳麗來說,此時她似乎實現了她在塔羅庄園時的理想。她在物質上的任何要求,雷特都給予極大的滿足,她真是應有盡有了。不久,他們的女兒邦妮出生了。在邦妮身上雷特幾乎傾注了全部心血。雷特之所以努力改變自己在亞特蘭大居民眼中的形象,完全是為了樹立邦妮今後在亞特蘭大的地位。
斯佳麗對阿希禮仍然舊情不忘。一天晚上,在木材廠,斯佳麗和阿希禮談得很投機。他們一起回憶了10年前的那個野外宴會。阿希禮承認他自己和雷特其實很相象,只不過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了不同的方向而已。回憶過去使斯佳麗突然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她不由自主地倒在了阿希禮的懷里。這件事很快被雷特和梅萊尼知道了。幾天以後,雷特帶上邦妮出遠門去了。他走後,斯佳麗馬上去找梅萊尼,想向她坦露自己的過錯。但梅萊尼止住了她,她再三強調只有斯佳麗才是她最親的親人。
不久,斯佳麗發現自己又懷孕了。這時她開始想念雷特,盼望他早點回來。雷特到家的那一天,斯佳麗特意在樓梯口迎接。本想把懷孕的消息告訴他,但一看到他那副冷嘲熱諷的神氣,斯佳麗就氣不過來。結果失足,跌下樓梯,折斷了肋骨。雷特悔恨不已,在梅萊尼面前,象孩子一樣痛哭流涕,懺悔自己的過失。
自此之後,雷特似乎變了。他和過去軍管政府中的」老朋友」徹底斷了交,而且加入了民主黨,准備和亞特蘭大的一批南北戰爭時期的老戰士一起把聯邦政府任命的州長趕下台。1871年聖誕節,州政府的大權終於又回到了南方人的手裡。
黑人姆媽建議給四歲的邦妮買一匹小馬,這樣,她就不需要再和雷特同騎一匹馬了。沒想到好動的邦妮在騎馬跨越籬笆牆時遇到不測。邦妮死後,雷特整日酗酒,對待斯佳麗如同路人。
梅萊尼不聽醫生的勸告又一次懷孕。懷孕後她的身體迅速惡化。臨終前,她把照看阿希禮的重擔交給了斯佳麗。這時,斯佳麗突然意識到,一向瘦弱的梅萊尼實際上是保護她的寶劍和盾牌。
梅萊尼去世了,阿希禮就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他比斯佳麗更感到害怕。也只有這時,斯佳麗方才相信了雷特多年來一直對她講的話,阿希禮確實不值得愛。而她自己其實也並不愛現實生活中的阿希禮,從此她生活中的兩大精神支柱消失了。
在濃霧中,斯佳麗拚命往家裡跑,霧中的她好象又重溫著多年前一直困擾著她的一個噩夢。終於,她看見自己住宅的燈光,霎那間她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為世界上還有雷特,而她真心愛的就是雷特!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雷特已經決定棄家出走,永遠地離開斯佳麗。此時此刻,對於斯佳麗來說,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羅庄園去這一條出路。她感到太疲勞了,腦子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壓力。她自言自語地說:「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小說閱讀: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m/miqieer/p/index.html
書摘: 因為思嘉與這次悲慘事件有關,城裡的婦女本來對她恨之入骨。後來知道她丈夫已經死了,她也聽說了,但又不能承認,不能收屍,從而得不到一點安慰,大家也就不象以前那麼恨她了,天亮以後,屍體被人發現,當局通知了她,但在此之前,她必須假裝什麼也不知道,弗蘭克和托米,冰涼的手攥著手槍,躺在空地上的枯草叢里,身體慢慢僵硬了。北方佬會說他們為了爭奪貝爾的一個姑娘,酒後斗毆,互相射擊而死的,這種事是司空見慣的,大家對托米的妻子范妮深表同情,她剛生完孩子,可是誰也沒有辦法趁著黑夜去看看,並安慰安慰她,因為她家周圍有一了隊北方佬,守在那裡等著抓托米。還有一隊守在皮蒂姑媽的房子附近,等著抓弗克蘭。
天還沒有亮,消息就傳遍了全城,說軍事法庭當早上就要進行調查。城裡的人都一夜沒睡,又等著心焦,眼皮都非常沉重。他們知道,城裡幾位名人的安全全寄託在三件事上----第一,艾希禮·威爾克斯要能在軍事委員會面前站出來,表現出只感到酒後頭痛得厲害,並沒有什麼更嚴重的痛苦。第二,貝爾·沃特琳保證這些人整個晚上都是待在她那裡。第三,瑞德·巴特勒保證他一直和他們在一起。
對於最後這兩點,大家都惴惴不安。貝爾·沃特琳!怎麼能把自己男人的性命寄託在她身上呢?真讓人受不了!過去有些太太們在街上看見她走過來,就趕緊神氣活現地過馬路,躲開她以顯示出自己的高傲。現在不知她是否還記得這樣的事,要是她還記得,那才真叫人害怕。男人們對於把自己的性命寄託在貝爾身上,倒不像太太們那樣感到難為情,因為他們之中有許多人認為貝爾這個人並不壞,使他們感到難受的是不得不把自己的性命和自由寄託在瑞德·巴特勒身上,他是一個投機商,又是一個投靠北方佬的人啊,一個貝爾,她是全城出名的浪盪女人,一個瑞德,他是全城最遭恨的人。怎麼大家竟然要仰仗這樣兩個人呢?
還有一件事使得他們生悶氣,他們知道北方佬和北方來的冒險家一定會恥笑他們。讓那些人看笑話吧!全城12位最有名的公民現在全暴露了,原來都是貝爾·沃特琳賭場的常客!其中二人因為爭奪一個下賤女子而開槍打死了。有的人也因為醉得一塌糊塗,連貝爾都忍受不了,把他們轟出來了,有幾個人被逮捕了,因為明明大家都知道他們是在那裡的,他們卻不肯承認。
亞特蘭大害怕北方佬會恥笑他們,是有道理的。許久以來,南方人對他們冷淡,鄙視,使他們感到很憋氣,現在可以痛痛快快地大笑一陣了。軍官們趕快把同事叫醒,把這件事向他們詳詳細細地述說一番。丈夫清早把太太叫醒,把能對女人說得出口的情節都告訴她們了。於是太太就趕緊穿好衣服,去敲鄰居的門,向他們傳播這個消息。北方佬的太太們一聽這消息欣喜若狂,笑得滿臉都是眼淚。你們南方人號稱什麼尊重女性,見義勇為,原來全都口事心非!那些女人過去兩眼只往天上看,見人待答不理,現大就別那麼勢利眼了,誰不知道她們的丈夫說是去參加什麼政治集會實際上卻在這里窮泡,還說是政治集會呢!真可笑!
笑雖然笑了,她們還是對思嘉攤上這種悲慘的事而表示遺憾。不管怎麼說,思嘉是個正派女人,在亞特蘭大,有幾個女人對北方佬還是不錯的,她就是其中之一。她早就贏得了她們的同情,因為她丈夫不能或者說不願好好地養活她,她非自己幹活不可。雖然丈夫不好,可是又讓可憐的思嘉發現他對她不忠,也實在太可怕了。還有,他死和發現他不忠這兩件事同時發生,這就更加可怕。無論如何,有個不好的丈夫也比沒有丈夫強啊,所以北方佬的太太們決定要對思嘉特別好。至於別的女人,米德太太,梅里韋瑟太太,埃爾辛太太,托米·韋爾伯恩的寡婦,尤其是艾希禮·威爾克斯太太,今後再見到她們,是要當面恥笑她們的。好讓她們也懂得一點禮貌。
那天夜裡,北城各家的漆黑的屋子裡悄悄議論的大都是這個話題。太太們都激動地對丈夫說,北方佬怎麼想,她們一點也不在意,但是在心裡深處,她們覺得寧可挨印第安人的鞭子,也不願忍受北方佬的恥笑,而且還不能說出自己丈夫的真實情況。
米德大夫因為瑞德硬把他和另外一些人推入這樣的處境,冒犯了他的尊嚴,感到十分惱火,他對米德太太說,要不是怕牽連別人,他寧願去自首,被他們絞死,也不願意別人說他當時在貝爾那裡。
「這是對你的侮辱啊,米德太太,"他氣呼呼地說。
「反正大家都知道你並沒在那裡,因為----因為----"「北方佬就不知道。我們要想保住性命,就得讓他們相信這是個事實。他們會恥笑。我一想到有人會信以為真,而且還要嘲笑,我就氣得受不了,而且這也是對你是侮辱啊,因為----親愛的,我對你一向是忠誠的。「「這我知道,"米德太太在黑暗中微微一笑,把一隻乾瘦的手伸到大夫的手裡。"但是我寧願這都是真的,也不願意讓他們動你一根頭發絲兒。"「米德太太,你知道你在胡說些什麼嗎?"米德大夫喊道,他對於妻子這樣講究實際,毫不懷疑,他感到非常驚訝。
「我當然知道,我失去了達西,我也失去了費爾,你是我唯一的親人了。只要不失去你,你瘋了!你胡說些什麼"「你這個老傻瓜,"米德太太溫柔地說,同時把頭靠在他的袖子上。
米德大夫妻呼呼地沉默了一會兒,摸了摸太太的臉,接著又發作起來。"讓我接受巴特勒那個人的恩惠!那還不如被紋死的好,即使是他救了我的命。我對他也不能以禮相待,他傲慢到了極點,又投機倒把,是個十足的無恥之徒,想起來我就有氣。讓我去感謝他救命之恩嗎,他又沒有打過仗----""媚蘭說,亞特蘭大失陷以後,他也參加了軍隊。"「那是騙人的。無論哪個花言巧語的流氓說的話,媚蘭小姐都會相信的。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么做----費這么大的事,我不想這么說,不過----唉,人們一直在議論他和肯尼迪太太的關系。我看見他們一起趕著馬車回來,這一年多,次數可就太多了。他一定是為她才這么做的。"」如果是為了思嘉他就根本不會幫忙了。把弗蘭克·肯尼迪絞死,他還不高興嗎?我想他是為了媚蘭----"「米德太太,你的意思不是說她們兩個人之間還有什麼名堂吧!「「你別胡扯!但自從他在戰爭期間設法把艾希禮交換回來,她就莫名其妙地喜歡他。我也為他說句公道話,他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可從來不露出他那一副奸笑。他總是盡量顯得和藹、體貼,完全是另外一個人。從他對媚蘭的態度可以看出,是想做一個規矩人,他也是能做到的。我想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她沒有說下去。"大夫,你也許不喜歡我這個想法。"「關於這件事,我什麼都不喜歡!"「我覺得他這樣做,一面方是為了媚蘭,但是主要是因為他覺得這樣可以跟我們開一個大玩笑。我們過去那麼恨他,而且毫不隱瞞這一點,現在他給咱們出了這個難題,你們這幾個人要麼承認是在那個叫沃特琳的女人那裡,這樣就使你們和自己的妻子都在北方佬面前丟盡面子,要麼就得說實話,讓他們絞死,而且他還知道。我們都得感謝他和他的----姘頭,可是我幾乎是寧願被絞死,也不願意感謝他們給我們的好處。
唉,我敢打賭,他正在那邊高興呢。」
大夫嘆了一口氣。"他帶我們上樓的時候,看樣子,他的確覺得挺好玩。」「大夫,"米德太太遲疑了一下,接著說:「里頭什麼樣子?"「你在說什麼呀,米德太太?"「她那個地方,里邊是什麼樣子?有雕花玻璃吊燈嗎?有紅色長毛絨窗簾和十幾面鍍金的大鏡子嗎?那些姑娘們----她們是都不穿衣裳嗎?"大夫一聽這話,大吃一驚,喊道:「我的天哪!"因為他從來沒想到一個貞潔的女人對那些不貞潔的女人會有這么強烈的好奇心。"你怎麼好意思問這樣的問題?你發瘋了吧!我得給你來一服鎮靜劑。"「我不要鎮靜劑。我只想知道,唉,親愛的,我只有這一個機會了解一下壞女人那裡是個什麼樣子,你真可惡,不告訴我!」「我什麼也沒看見,你聽我說,我當時覺得,到這種地方來,實在太難為情,沒顧上看周圍是個什麼樣子,"大夫鄭重其事的說。他從沒有懷疑過妻子的品德,而現在有所暴露,使他感到這件事比那天晚上發生的所有的事都更為不安。"如果你允許的話,我要去睡一會兒。」「那你就去睡吧,"她回答說,從她的語氣里聽得出,她是很失望的。大夫彎腰脫鞋的時候,她又在黑暗中用愉快的聲調說:「我想多麗一定會從梅里韋瑟爺爺那裡都問出來了,她會告訴我的。"「天哪!米德太太,你是說正經女人之間也談這種事?----"「睡你的覺去吧」米德太太說。
第二天,雨雪交加,冬季里天黑得早。黃昏時分,雨雪停下,颳起了大風,媚蘭裹著斗篷,莫名其妙地跟著一個陌生的黑人順著房前的小路往外走,這黑人是個馬車夫,他來找媚蘭,顯得很神秘的樣子,有一輛拉著窗簾的馬車等在外邊,媚蘭走到馬車跟前,車門開了,模模糊糊看見裡面坐著一個婦人。
媚蘭又往前湊了湊,仔細看了看裡面,問:「你是誰呀?
屋裡來好嗎?外面這么冷----」
「請你上來陪我坐一會兒吧,威爾克斯太太,"馬車里傳出了一種羞愧的聲音,這聲音似乎有些耳熟。
「唔,這不是沃特琳----小姐----太太嗎?"媚蘭說。"我也正想見您呢!快進屋裡去吧。"「不行啊,威爾克斯太太,"貝爾·沃特琳說。聽她的聲音,她有些吃驚。"還是請您上來陪我坐一會吧。"於是媚蘭上了車,車夫隨即把門關上,她在貝爾身旁坐下,就伸手去拉貝爾的手。
「為了今天的事,我都不知道怎樣感謝您才好!我們大家都得好好地謝謝您啊!「「威爾克斯太太,您今天早上不該派人去給我送那封信,我倒不是不願意收到您的信,是怕萬一它落到北方佬手裡。至3211AE畗_上發生的所有的事於說您想登門去謝我----威爾克斯太太,您怎麼糊塗了?怎麼想出這個主意?天一黑我就趕緊來告訴您,您可千萬別來,我呀----你呀----唉,這樣做可太不合適了。」「一位好心的女人救了我丈夫的命,我去登門道謝,什麼不合適。"「得了,威爾克斯太太!您還不明白嗎!"媚蘭沉默了一會兒,她已領會了這句話的意義,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昏暗的馬車里坐著的這個衣著撲素的漂亮女人,論儀表,論談吐,都不大像她想像的壞女人,妓院鴇母的樣子。她說話起來----雖然有些俗氣,她卻是個好心人,熱心人。
「今天您在憲兵司令那裡表現得真不錯,沃特琳太太。您,還有那個----您的那些----年輕姑娘們,是你們救了我們各家男人的命。"「威爾克斯先生才真是表現得出色呢。我不知道他怎麼能站得住,並且心平靜平地說明情況。昨天晚上我看見他那血嘩嘩地流,他問題不大吧,威爾克斯太太?"「沒什麼問,謝謝您。大夫說只傷了點皮肉,血的確流了很多。今天早上,他----唉,他是全靠白蘭地撐著呢,要不他也挺不了那麼大工夫,不過還是您沃特琳太太救了我們的命。您發起瘋來,讓他們賠鏡子的時候,聽起來還真----真叫人信服呢。"「謝謝您,太太。不過我----我覺得巴特勒船長表現得也很不錯,"貝爾說,聲音里流露出得意的表情。
「啊,他好極了!"媚蘭熱情地說。"北方佬無法不相信他的證詞。整個事情他都得處理得那麼好。我真不知道怎麼感謝他,怎麼感謝您才好!你們可真是善良厚道的人啊!"「您太客氣了,威爾克斯太太,這是很愉快的事,我----我希望我當時說威爾克斯先生經常到我這里來,沒有使您感到難堪吧。您知道,他從來沒有----"「這我知道。您這樣說,沒有使我感到難堪。我是一心感激您呢。"「我敢說其他幾位太太可不感激我。"貝爾突然惡狠狠地說。"我敢說,她們也不感激巴特勒船長,我敢說,她們現在反倒更恨他了。我取說您會是唯一向我表示感謝的人。我敢說,她們要是在街上看到我,卻不敢正眼看我。要是她們的丈夫全都被絞死,我也不管,可是威爾克斯先生,我不能不管。您知道,我根本沒有忘記戰爭期間你們對我是多麼好啊,替我拿錢交給了醫院,全城沒有誰家的太太像您對我這樣好。(第46章)
這部經久不息的小說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多次被翻拍成電影。電影又名《亂世佳人》
⑵ 求一部有關黑人的電影,看過忘了名字,講一個黑人被朋友灌醉後賣到了美國農場當奴隸,還種棉花什麼的
該影片是《為奴十二載》。《為奴十二載》主要劇情:所羅門·諾瑟普本來是一個自由人,以演奏小提琴為生,有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生活其樂融融。不料他卻被兩個白人以為馬戲團表演伴奏所騙,去了華盛頓,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成了黑奴。
起初他被賣給了Ford先生,在庄園里當奴隸。不久又被賣給了素有「黑奴終結者」之稱的Epps先生,他在種植園里日復一日地採摘棉花,也目睹了許多黑奴的悲劇。12年過去了,他始終沒有放棄重回自由人的希望,直到遇到了一個思想進步的人士——木匠Bass先生。
《為奴十二載》主要角色
1、所羅門·諾瑟普
本是一個生活在紐約州北部的自由人,知書達理,以當木匠和演奏小提琴為生。有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生活其樂融融。不料他輕信了兩個白人的話,為了一份為期兩周的給馬戲團伴奏表演的機會來到華盛頓,在那裡他遭人綁架,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成了奴隸。
2、埃德溫·艾普斯
白人奴隸主,人稱「黑人終結者」,以冷酷無情著稱。艾普斯相信虐待奴隸是被聖經所允許的,奉勸他們接受所謂的宿命。所羅門落入他手,即等同於墜入地獄。他對底下一名叫做帕特茜的年輕黑人女奴產生了復雜的依賴感情,然而他卻以更加殘暴的方式來對待她。
⑶ 關於新疆棉花的電影
與新疆棉花相關的電影是《地上的雲朵》,於2025年5月7日上映。這部電影是紀錄電影,採用紀實跟拍手法,將鏡頭對准新疆棉農真實生活,記錄了中國新疆南部阿瓦提縣艾爾肯一家與趙強一家,從棉花播種到採收、售賣全過程中的汗水與歡笑、意外與溫情。影片以田園詩般筆觸,把采棉賣棉勞作場面、煙火十足的生活日常和樸素動人的家庭情感相交織,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新疆多民族風情畫卷。
《地上的雲朵》創作亮點頗多。在拍攝上,主創以“真實”為准則,摒棄傳統紀錄片的解說詞與采訪干預,用觀察式拍攝手法,通過使用長焦鏡頭、精簡人數等,近乎“隱形”地無干預記錄生活,與棉農同吃同住建立信任,積累了大量一手影像素材。在敘事上,構建了“采棉線”與“情感線”並行的雙軌敘事,讓真摯樸素的情感自然流露,與觀眾形成情感共振。製作方面,盡管預算有限,但團隊在拍攝、聲音處理、後期剪輯等環節都精益求精,保證了影片質量。
該影片還獲得了諸多認可,入選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影片展映單元”,是唯一入選該單元的中國影片,還入圍第37屆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及第6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收獲了海內外觀眾的積極反饋。
⑷ 請問一部電影的名字
好萊塢經典《亂世佳人》(1939)
◆ 基本信息
1939年首映海報導演:
維克托·弗萊明 Victor Fleming
接替 喬治·丘克 George Cukor
山姆·沃德 Sam Wood
監制:
大衛·塞爾茲尼克 David O. Selznick
編劇:
瑪格麗特·米切爾 Margaret Mitchell(原著)
悉尼·霍華德 Sidney Howard(改編)
接替 本·赫克特 Ben Hecht
喬·斯沃林 Jo Swerling
約翰·范·德魯滕 John Van Druten
主演:
費雯·麗 Vivien Leigh.......Scarlett O'Hara
克拉克·蓋博 Clark Gable......Rhett Butler
萊斯利·霍華德 Leslie Howard........Ashley Wilkes
奧莉薇·黛·哈佛蘭 Olivia de Havilland....Melanie Hamilton
哈蒂·麥克丹尼爾 Hattie McDaniel.......Mammy
音樂:
馬克思·斯坦納 Max Steiner
攝影:
厄奈斯特·霍爾 Ernest Haller
類型:劇情 愛情 戰爭
拍攝日期:1939年01月26日 至 1939年06月11日
上映日期:1939年12月15日
首映地點: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
地區:美國
時長:
222 分鍾(影片)
238 分鍾(包括開場、中場和退場)
顏色:彩色
對白:英語
出品發行:
米高梅公司 (MGM)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之一
最佳女配角
新線電影公司(1998年重新發行)
◆獲得獎項
本片在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1939)中榮獲八項大獎:
最佳女主角獎(Best Actress).........................費·雯麗(Vivien Leigh)
費·雯麗獲獎最佳女配角獎(Best Supporting Actress)......哈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
最佳影片獎(Best Picture)...........................《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最佳導演獎(Best Director)..........................維克多·弗萊明(Victor Fleming)
最佳編劇獎(Best Screenplay)....................悉尼·霍華德 (Sidney Howard)
最佳藝術指導(Best Art Direction)...............Lyle R. Wheeler
最佳攝影獎(Best Cinematography)............Ernest Haller & Ray Rennahan
最佳剪輯獎(Best Film Editing)....................Hal C. Kern & James E. Newcom
◆ 劇情簡介
------ 下文中包含記述作品情節的段落,或許會降低欣賞原作的興致。----------
影片開始於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前夕,喬治亞州一個名叫塔拉(Tara)的庄園。斯佳麗·奧哈拉(Scarlett O'Hara)是庄園主愛爾蘭移民傑拉爾德·奧哈拉(Gerald O'Hara)和妻子埃倫(Ellen)的三個女兒中的長女。她愛上了阿希禮·威爾克斯(Ashley Wilkes),而阿希禮卻選擇了表妹玫蘭妮·漢密爾頓(Melanie Hamilton),並定於次日在12棵橡樹庄園舉行燒烤,同時宣布兩人訂婚。
在12棵橡樹庄園,她遇見了瑞德·巴特勒(Rhett Butler)。在一場關於戰爭的討論中,瑞德說南方沒有機會戰勝北方。當斯佳麗和阿希禮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她向阿希禮表明了自己的愛慕。阿希禮承認斯佳麗很吸引人,但是玫蘭妮更適合自己,斯佳麗給了阿希禮一個耳光。當她發現瑞德在邊上偷聽的時候,說,「先生,你不是一個紳士!」(「Sir, you are no gentleman!」)而瑞德予以反擊:「而你,小姐,不是一個淑女!」(「And you, miss, are no lady!」)
當晚,戰爭爆發了,男人都紛紛入伍。阿希禮和玫蘭妮結婚,而斯佳麗為了報復,也嫁給了玫蘭妮的弟弟查爾斯(Charles)。阿希禮和查爾斯作為徵兵上了前線,不久查爾斯在軍隊中因肺炎去世,她也就成為寡婦。
斯佳麗的母親為了讓斯佳麗高興,將她送到亞特蘭大漢密爾頓的家裡。斯佳麗和玫蘭妮參加了一個慈善舞會,在那裡她和瑞德再次相遇。瑞德已經成為一個英雄般的人物,斯佳麗當時還在服喪期間,她接受了瑞德的邀請,與之共舞。在跳舞的時候,瑞德告訴斯佳麗他決心得到她,而斯佳麗說永無可能。
在戰爭中,美國南方軍遭到失敗,亞特蘭大城裡擠滿了傷兵。斯佳麗和玫蘭妮自願加入護士行列照顧傷兵。目睹戰亂帶來的慘狀,任性的斯佳麗成熟了不少。這時,從前線傳來消息,北方軍快打過來了,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斯佳麗十分想要回去塔拉庄園,回到敬愛的母親身邊。不巧玫蘭妮要生孩子了,斯佳麗只好留下來照顧她。
在北方軍大軍壓境之日,斯佳麗哀求瑞特幫忙護送她和剛生下孩子的玫蘭妮回塔拉庄園。瑞特告訴斯佳麗他不能目睹南方軍潰敗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參加南方軍作戰,他留下一把手槍並和斯佳麗擁吻告別。斯佳麗只好獨自勇敢地駕駛馬車回到塔拉庄園,這時家裡已被北方軍士兵搶先洗動一空,母親已在她回到家的前一天病逝,而父親因為受到太大打擊而精神錯亂。
8個月後,南部軍隊大敗,亞特蘭大擠滿了受傷的軍人。而同時玫蘭妮早產,斯佳麗在一旁協助。瑞德騎馬出現,並將她們送出城,他將她們留在去塔拉的路上,自己則選擇了參軍。
在回家的路上,她發現十二橡園已經焚毀,塔拉庄園還在,她的母親剛剛去世,而她的父親由於過度悲傷而神經錯亂。塔拉庄園被軍隊洗劫一空,她成為一家人的支柱,斯佳麗發誓要讓家人不再挨餓,「上帝為我作證,我將不再飢餓。」(「As God is my witness, 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
斯佳麗帶領僕人採摘棉花來維持生活。她甚至射殺了一個企圖偷竊的北方逃兵,並從他的背袋裡找到了金幣。戰爭結束了,北方獲得了勝利。阿希禮回到了家鄉,和玫蘭妮團聚。垂頭喪氣的阿希禮發現自己對塔拉庄園沒有任何幫助,當斯佳麗要求他帶自己離開的時候,他卻拒絕了,斯佳麗吻了他,但是最後他說自己不能離開玫蘭妮。
傑拉爾德奧哈拉在騎馬驅逐一個窺視他財產的人的時候不幸從馬上摔落身亡。斯佳麗繼續照顧整個家庭,她發現自己難以支付庄園的重稅。因此她精心打扮自己,去亞特蘭大找瑞德求助。然而瑞德告訴她自己的外國銀行賬戶已經被凍結了,不能給她以幫助。在返回的途中,斯佳麗遇上了她妹妹蘇倫(Suellen)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Frank Kennedy),弗蘭克成功地經營者一家商店和木材工廠。
斯佳麗很快成為了弗蘭克肯尼迪夫人,她變為一個講究實際的商人。有一天,斯佳麗經過一個貧民窟的時候遭到攻擊。弗蘭克、阿希禮和其他三K黨成員在夜晚襲擊了貧民窟,阿希禮在混亂中受傷,而弗蘭克則不幸身亡。斯佳麗再度成為寡婦。
弗蘭克的葬禮結束時,瑞德再次出現在斯佳麗面前向她求婚。斯佳麗被瑞德糟糕的樣子嚇壞了,但是被他的真誠打動。在新奧爾良度過蜜月後,瑞德答應幫助斯佳麗重振塔拉庄園。不久,他們的女兒邦妮(Bonnie)出生,瑞德把全部感情投在邦妮身上。斯佳麗,卻依然對阿希禮舊情難忘。
有一天,斯佳麗審視完工廠,聽到阿希禮說希望回到過去簡單的生活,她擁抱了阿希禮給他以安慰。而他們的對話被阿希禮的姐姐英蒂安·威爾克斯(India Wilkes)聽到。英蒂安一向對斯佳麗不滿,這個事件更是使斯佳麗名譽受辱。但是玫蘭妮不相信流言,並邀請斯佳麗參加阿希禮的生日晚會。瑞德喝醉了,將斯佳麗拖上樓梯,並警告說,「這個夜晚只屬於我。」(「This is one night you're not turning me out.」)次日早晨,當斯佳麗醒來准備和瑞德重新開始的時候,瑞德卻向她提出了離婚,並帶著邦妮去了倫敦。當他們回來的時候,斯佳麗告訴瑞德她再次懷孕,瑞德顯得很冷漠。瑞德走出房屋,斯佳麗沖過去追他,卻不慎從樓梯摔落流產。
斯佳麗慢慢恢復了身體,瑞德准備與她重修舊好,小邦妮,和她的祖父一樣,從她的小馬上摔落身亡。斯佳麗和瑞德互相指責,玫蘭妮前來安慰她們。不久玫蘭妮由於在懷孕期間過度操勞而病倒。在她臨終前,她要求斯佳麗幫助她照顧阿希禮,並告訴斯佳麗瑞德是多麼地愛她。門外,阿希禮淚如雨下,而斯佳麗終於認識到她對於阿希禮是無足輕重,她的對阿希禮的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瑞德。
斯佳麗跑回家,卻發現瑞德正在收拾行李准備離開她,並說現在才想起挽救他們的婚姻已經為時已晚。斯佳麗哀求瑞德不要離開她,並說其實她一直愛的是瑞德,她從來沒有愛過阿希禮。瑞德說當邦妮逝世時,他們曾有機會復合,現在機會已經沒有了。
當瑞德邁出大門的時候,斯佳麗問:「瑞德,如果你走了,我將去哪裡?我該做什麼?」(「Rhett, if you go, where shall I go? What shall I do?」)瑞德說,「坦白講,親愛的,我一點也不在呼。」(「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斯佳麗站在台階上,在絕望之餘又燃起了希望:「塔拉庄園,我的家!我要回家。總有一天我會讓他回來的!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Tara! Home. I'll go home, and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⑸ 《一個國家的誕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一個國家的誕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15 黑白片(無聲) 185分鍾(原版16格/秒)/123分鍾(24格/秒)
美國紀元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戴維·沃克·格里菲斯(根據托馬斯·狄克遜小說《同族人》改編) 攝影:比利·比澤 主要演員:亨利·沃索爾(飾「小上校」本) 莉蓮·吉許(飾埃爾西·斯通曼) 梅·馬什(飾弗羅拉·卡梅倫)
【劇情簡介】
影片以奴隸貿易和19世紀的廢奴主義者強烈要求解放黑奴開始。1860年,奧斯汀·斯通曼即將成為眾議院議會領袖。他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埃爾西和兩個兒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不久,住在北方賓夕法尼亞州鄉間別墅的斯通曼兩兄弟給住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南方庄園主卡梅倫家長子本寫信,說將履約到南方探望他。卡梅倫一家在皮德蒙特過著平靜安逸的生活,斯通曼兄弟的來訪給卡梅倫家庭帶來了歡樂與愛情。本帶他們參觀庄園,從種植園到棉花地,經過愛情谷,然後來到黑奴居住區。黑奴們在歡快地歌舞,並與他們的主人本親切地握手。斯通曼兄弟的訪問結出了愛情的果實,菲爾·斯通曼愛上了本的妹妹瑪格麗特·卡梅倫,而本看過菲爾妹妹埃爾西的照片後也暗暗地愛上了她。
在斯通曼兄弟訪問期間,南北矛盾加劇,政局動盪,暴風雨即將來臨。局勢發展顯示,如果北方在選舉中獲勝,南方將脫離聯邦。由於局勢緊張,斯通曼兄弟 *** 提前返回北方家中。行前,好朋友保證將再次歡聚。美國總統林肯在華盛頓簽署了徵召75000名志願人員為解放黑奴而戰斗公告,從而為南北戰爭拉開了序幕。北方斯通曼兄弟走上戰場,南方卡梅倫的兒子也戎裝上陣。昔日好友今日成了戰場上的敵人。南方的皮德蒙特為即將開赴前線的士兵舉行告別舞會。軍隊出發了。他們的口號是:「不是勝利,就是死亡。」
兩年半過去了。本在戰場上接到家中來信,使他充滿了溫馨的幻想。戰爭是無情的,好朋友再次見面,但卻是作為敵對雙方在戰場上相見。南部邦聯的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在彼得斯堡前線,燒焦的玉米是軍隊的唯一口糧。南軍急需食品,但食品車卻誤開到戰線的另一方。羅伯特·李將軍命令南軍突破戰線,弄回食品車。「小上校」本奉命發起沖鋒。雙方軍隊的戰壕僅相隔幾百英吵陵銀尺。本向菲爾·斯通曼上尉的聯邦軍指揮部發起最後的絕望攻擊,但以失敗告終。小上校受傷被俘,被送到埃爾西志願當護士的軍隊醫院治療。本一直暗暗地愛著埃爾西。現在他們朝夕相處,埃爾西對本也產生了感情。本的母親得知本受傷住院,特地從皮德蒙特趕來探望長子。母親偶然聽到小上校被判死刑,在埃爾西陪同下,她面見林肯總統請求特赦,林肯應允了。母親見兒子逐漸康復,便返回皮德蒙特去照看病中的丈夫卡梅倫醫生。
1865年4月9日,阿波馬托克斯法院。南軍李將軍向北軍格蘭特將軍正式投降。至此,南北戰爭以北方取得完全勝利而結束。同一天,小上校被釋放,他返回南方家園,受到家人的熱烈歡迎。林肯總統對南方的寬容政策受到激進分子領袖斯通曼的堅決反對。他要求「南方的首領必須絞死,南方各州必須作為被征服的省份來對待」。
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及夫人到劇院觀看為慶祝南方投降而舉行的盛大演出。在演出過程中,林肯遭槍殺,舉國震驚。戰爭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暴力的終止,林肯的被刺改變了南方重建工作的整個進程。林肯死後,大權落到斯通曼手裡。他發出指令,將黑人提升到與白人完全平等的地位。病中的斯通曼派黑人領袖林奇(黑白混血兒)到南方去協助黑人行使選舉權,林奇把皮德蒙特作為自己的總部。後來,斯通曼聽從醫生的勸告,在埃爾西的陪同下,也來到氣候溫暖的皮德蒙特進行療養,同時希望親眼看看自己制訂的政策落實情況。這樣,埃爾西又有機會與小上校經常見面,加深了兩人的感情。
在林奇操縱下的選舉,所有黑人都有選票,而主要的白人卻被剝奪了選舉權。結果,黑人和北方投機者在南卡羅來納州大獲全勝,林奇被選為副州長。選舉的勝利帶來暴行的升級。小上校向白人庄園主汪核講述已發生的一升宴系列暴行,控訴黑人對白人施虐,燒、殺、姦淫,無惡不作。由於州議院和法院均掌握在黑人手裡,白人處於少數地位,所有不利於白人的議案均獲通過,所有指控黑人的案件均遭敗訴,迫使白人通過非法手段——組織三K黨——用暴力來捍衛自己的權利,而林奇的支持者也用暴力來反對三K黨。小上校是三K黨的創始人,而埃爾西堅決站在父親一邊反對三K黨,觀點的分歧使兩人斷絕了戀愛關系。
小上校的小妹妹佛羅拉·卡梅倫不顧哥哥的警告,獨自到林中的泉水去取水。黑人逃兵格斯圖謀不軌,在追逐過程中,佛羅拉被逼跳崖身亡。小上校救援未成,悲痛欲絕。他率領三K黨活捉格斯,以私刑將他處死,為妹妹報仇。佛羅拉之死引發了新一輪的暴力對抗。林奇進行反擊,黑人行動起來搜捕三K黨人。三K黨則用更劇烈的暴力行動來回答。小上校帶領三K黨人宣誓:「弟兄們,這面旗幟上染有一個南方婦女的血跡,在受 *** 的文明祭壇上作了無謂的犧牲。這里我舉起一個未被征服民族的古老象徵,古老蘇格蘭山的真正十字架……」
陶醉在美酒和權勢中的林奇,發誓要建立一個「黑色帝國」。他利令智昏,竟強迫埃爾西跟他結婚,遭拒絕。為達到目的,他扣留了將他扶上權力寶座的斯通曼並逼他答應。在這一緊急關頭,小上校率三K黨馬隊及時趕到將埃爾西與斯通曼解救出來。與此同時,黑人軍隊正在圍攻躲藏在原野上小木屋裡的卡梅倫一家。三K黨人聞訊趕去救出了被圍困的白人。林奇的倒行逆施促使卡梅倫和斯通曼兩家再次聯合起來共同為保衛雅利安人生來就有的權力而斗爭。
三K黨人舉行盛大的遊行以慶祝勝利,因南北戰爭分離的兩對情侶,本和埃爾西以及菲爾和瑪格麗特,最後終於和解並結合。這一結合代表了國家的統一,即一個國家的誕生。
【鑒賞】
1915年2月8日,《一個國家的誕生》首次在美國公映。這是一部種族主義色彩非常濃厚的影片,從它上映的第一天起,就引起了美國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強烈反響,在一些城市甚至引起騷亂。上至美國總統下到平民百姓,特別是黑人團體,都紛紛出來表態,除少數種族主義分子外,絕大多數人對本片的政治內容持否定態度。俄亥俄州公開宣布禁止這部影片在該州上映,法國電影檢查機構禁映該片達7年之久。
盡管這部影片在政治上是反動的,但在藝術上卻是傑出的。格里菲斯從1908到1913年共拍攝了450餘部短故事片,如《囤積小麥》(1909)、《窮巷劍客》(1912)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他創作這部巨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藝術角度進行分析,這確實是一部傳世之作:
(一)敘事結構:這部影片結構嚴謹,立意明晰,敘事清楚,邏輯性強,富於節奏感,非常容易為普通觀眾理解和接受。格里菲斯非常崇拜英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他曾說過:「狄更斯的寫作方法就是我現在所使用的方法,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我的故事是用形象來敘述罷了。」從格里菲斯所拍攝的影片中總能發現狄更斯式敘事結構的痕跡。但是他的作品並不是文學作品的圖解,而是大大豐富了電影作為敘事藝術的各種可能性。
本片的前半部,即「重建時期」之前的部分,是格里菲斯本人精心構思的產物;後半部,即敘述「重建時期」黑人暴行和三K黨出現的部分,是根據《同族人》劇本改編的。格里菲斯在前半部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南方田園風光。在這里,白人庄園主與黑人奴隸和睦相處,過著田園牧歌式的淳樸生活,一派歌舞昇平的和平景象。這一精心結構的段落顯然是格里菲斯為了表述自己的意念而著意安排的。革命只有在黑奴遭受殘酷的剝削與壓迫而無法生活下去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而在影片里,我們看不到南方黑奴有什麼革命的要求,相反,他們與庄園主相依為命,和睦相處。因此在格里菲斯看來,南北戰爭是師出無名,後患無窮。這就為後半部「重建時期」的暴力對抗、為三K黨的出現提供了依據。
格里菲斯在成為電影導演前曾當過多年的劇團演員和舞台劇作家,他清楚地知道文學、戲劇和電影之間的區別。因此他在沿用原作《同族人》的結構和素材時,強化了它們的視覺及情感魅力,從而增強了效果。不過,他所開創的電影敘事主要是一種具有強烈情緒感染力而缺乏思想深度的情節手段。
襁褓時期的電影製作粗糙,情節簡單,多為單本片,在簡陋的「鎳幣影院」放映,光顧者主要是社會底層的移民、勞工和無業遊民。《一個國家的誕生》開創了現代電影敘事的先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後來電影的敘事都從這部影片和他所拍攝的其它影片中汲取了寶貴的營養。
(二)電影剪輯:這部影片的問世終於使電影從一種粗俗、膚淺的娛樂品種進入了藝術殿堂,成為一種最受歡迎、最大眾化的藝術形式。德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魯道夫·愛因漢姆寫道:「只是在電影發展成為一種藝術的時候,才出現了蒙太奇……蒙太奇是第一流的創造手段,它能幫助電影藝術家強調或豐富所描繪的事件的意義。」
據法國電影史家喬治·薩杜爾考證,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最早例子是格里菲斯的《囤積小麥》。在本片中格里菲斯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技巧又有進一步發展。他為了造成 *** 和懸念而使用了交叉剪輯技巧,使影片在表現一系列動作時大大超過了戲劇的表現力。他善於通過平行蒙太奇營造追逐和救援的緊張氣氛,成為電影史上有名的「格里菲斯最後一分鍾救援」場面。佛羅拉被黑人格斯追逐,小上校救援不及是最經典的實例。影片結尾還提供了一個救援成功的例子。卡梅倫全家給困在原野上一座被黑人士兵團團圍住的孤零零的小木屋裡,三K黨人聞訊前往救援。卡梅倫全家拚死抵抗、焦慮萬狀的畫面,黑人士兵像一群烏合之眾圍攻小屋、久攻不下的畫面和三K黨白色馬隊疾馳救援的畫面交替出現在銀幕上,形成了宏偉壯觀、緊張激烈的救援場面。最後,白人得救,黑人士兵被解除武裝。
格里菲斯還善於運用不斷變化景別增大形象的表現方法來逐步加深觀眾的印象。在影片里,格里菲斯先用遠景顯示一所孤零零的木屋,然後用中景表現從窗戶里看出去的外面景象,再用中近景刻畫主人公的面貌,最後用特寫突出室內的物品。這種手法仍是當代導演常用的手法之一。特寫鏡頭並非格里菲斯首先使用,但他在使用這種鏡頭時極富表現力,很有創造性,具有象徵意義。僅舉兩例加以說明:一為南軍即將戰敗,軍糧供應緊張,這時畫面出現一隻手的大特寫,這只手正在分配南軍最後的糧食(燒焦的玉米);一為黑人議員佔多數的議會大廳里正在議事,一黑人議員將鞋脫下,把光腳放在桌上的特寫鏡頭。前者表現了南軍彈盡糧絕的處境,後者表現了黑人議員野蠻無知的丑態。這兩個鏡頭如孤立地使用,就會使觀眾感到迷惑,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格里菲斯是與全景(交待)鏡頭結合使用,前者的全景鏡頭是表現南軍在戰場上,後者的全景鏡頭是議會正在開會的情景。這樣一來,(大)特寫鏡頭的藝術感染力就十分強烈。愛因漢姆指出:「在一般情況下,電影藝術家都感到絕不能孤立地使用特寫鏡頭,而只能跟全景鏡頭結合在一起使用,這樣才能使觀眾對整個局面有必要的了解。」早在1915年,格里菲斯就認識到這一點。
格里菲斯為了打破與舞台類似的長方形銀幕的單調感,發明了圈入法。在影片中,當圓圈轉向戰場時,我們看見南軍與北軍正在進行激烈的肉搏戰。當北軍最後戰勝南軍時,格里菲斯又用圈入法讓我們看到北軍在戰場上歡呼勝利的場面。這種手法在默片年代曾大量採用,現已過時,當代導演很少使用。不過在當時尚屬創新。
總之,電影技巧到了格里菲斯手中才開始成為一種豐富的藝術表現「語言」。
(三)人物塑造:紐約大學電影史教授威廉·埃弗森說:「格里菲斯在拍攝人物時總能讓你一下子就知道他們是什麼人,他們有些什麼感受,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影片中小上校的溫文爾雅,佛羅拉的天真活潑,林奇的粗暴,格斯的野蠻都是通過外在動作和誇張手法表現出來的,讓觀眾一眼就看出誰是好人,誰是壞蛋,特別是黑人格斯的銀幕形象非常醜陋,面目猙獰,行為粗野,色膽包天,一下子就引起觀眾的很大反感。當然,用今天的眼光來衡量,這樣塑造人物過於直露,過於臉譜化。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大量粗製濫造的商業影片充斥市場,根本談不上什麼藝術手法和人物塑造,而格里菲斯卻有意識地在自己的影片中通過電影語言來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創新了。可以說,格里菲斯是電影史上第一個認識到好的故事還有賴性格塑造的人。
格里菲斯善於通過動物來塑造人物性格。瑪格麗特在銀幕上出現時懷里抱著一隻可愛的小白貓,疼愛備至,襯托出她性格的溫柔。在小上校與埃爾西到樹林里談情說愛的一場戲里,小上校送給埃爾西一隻白鴿,埃爾西回家後深情地撫摸親吻小白鴿,這些細節的描寫對塑造人物和製造氣氛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佛羅拉在樹林里逗松鼠玩的鏡頭生動地刻畫出小妹妹天真無邪、活潑可愛、心地善良的秉性。此外,格里菲斯還特意安排了一個卡梅倫家貓狗打架的場面,接著字幕上出現「敵意」兩字,這顯然是一個隱喻蒙太奇鏡頭,暗示南北戰爭是一場家庭內斗。這種有意識地在銀幕上通過動物來塑造人物性格和進行隱喻的手法也是格里菲斯首創的。
由約瑟夫·赫納貝里塑造的林肯總統形象盡管著墨不多,卻給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林肯的形象不僅形同而且神似,具有極強的紀實風格和藝術感染力。林肯形象是銀幕上首次塑造的領袖人物。
(四)歷史巨片:這部長達三小時的影片是「打響美國電影第一炮」的歷史巨片。這部氣勢磅礴的電影史詩,被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譽為「用光書寫出來的歷史巨著」。格里菲斯以一個偉大藝術家的才華與氣魄,在銀幕上重現了南北戰爭前後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遺憾的是,他是站在南方種族主義者立場上來反映這些事件的),給世界電影史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傑作。
格里菲斯僅用了九周時間和10萬美元就完成了這樣一部傑作。到1931年,這部影片的收入已達1,800萬美元,到1946年觀眾人數超過2億人次,至今仍保持著默片票房收入的最高紀錄。薩杜爾寫道:「《一個國家的誕生》使美國電影在企業經營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好萊塢得以攝制一些比義大利影片規模更大、更豪華的故事片,由此開辟了走向超級影片和巨額酬金的道路……該片首次在美國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萊塢統治世界的開始,同時也是至少在以後幾年裡好萊塢藝術稱霸世界的發端。」
匈牙利著名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認為,格里菲斯「不僅創造了傑出的藝術作品,而且創造了一門全新的藝術」。希區柯克說:「今天,你每看一部影片,裡面總有些東西是格里菲斯開創的。」埃弗森教授說:「格里菲斯和格里菲斯年代就像電影史的聖經,我是說,電影製作的真正聖經。直到大約1925年,每一位偉大的導演,不是跟格里菲斯一起工作過,就是從格里菲斯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沒有他,簡直就不會有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電影,或者電影的完全成熟將不知推遲多少年。」
總之,這部影片所展現出來的對歷史的沉重反思,壯麗的戰爭場面,龐大的演出陣容,細膩的表演風格,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電影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