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是根據什麼真實案件改編的
根據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的,是韓國三大未破解懸案之一,另兩個分別是青蛙少年失蹤案和李炯浩被誘拐事件。都被拍成電影,只是青蛙少年失蹤案很難找到,不過我在優酷上看過。
1.華城連環殺人案
80年代中後期令韓國陷入一片恐慌的華城連環殺人案隨著上訴時效終結,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殺人回憶」。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從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發生的婦女強奸殺人案。在4年零7月內罪犯作案10次。截止到2日,第十起事件的上訴時效(15年)宣告終結。即使今後抓到罪犯,也不能判刑。警方只抓到了與連環殺人案無關的第八起事件(1988年9月)的罪犯。
第十起事件的受害者是權某(69歲,女)。1991年4月3日下午9時左右,在東灘面盤松里荒山上發現了遭到暴行的權某的屍體。當時,權某的脖子上纏著長統襪。此後,殺人案再也沒有發生,罪犯仍是個謎。連環殺人案的受害者都被勒死,行凶工具是長統襪、襪子等受害者的衣物。而且從受害女性的陰部發現了各種異物,令國民為之震驚。
根據前五起案件中收集到的兇手的精液、血液、毛發等,確定兇手的血型為B型。據距離第四起事件發生半個月前遭到性暴力後,勉強逃出來的受害者提供的口供,兇手的年齡大約在20多歲,身高165~170厘米,身材偏胖。對兇手的全部資料只有這些。國立科學調查研究所保留了當時在現場採收集的兇手的遺傳因子。如果今後抓到嫌疑犯,就可以進行確認。警方說:「從殘忍、紊亂的手法看,可能是犯罪時沒有罪責感,反而享受殺人的『精神病患者(psychopath)』所為。」
這起案件是有史以來警方動員人數最多的事件。警方先後投入了205萬名警察,嫌疑犯和證人達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了指紋鑒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別接受了遺傳基因(DNA)鑒定和毛發鑒定。調查記錄裝滿了5個大塑料袋。警方和檢察機關決定,與上訴時效終結一年後銷毀所有記錄的其他事件不同,永久保留該記錄。這是考慮到事件的重大性和國民的關注程度,為了上訴時效結束後也能查明真相。該事件還成為迫使警方盡快引入科學調查方法的契機。在第八起事件中首次採用了毛發中子分析法。第九起和第十起案件委託日本對兇手的精液進行了DNA鑒定。DNA鑒定法正是從這時開始引入。
目前,華城警察署的暴力第三組接手該事件,收集線索。2003年上映後吸引500萬名觀眾的影片《殺人回憶》證明人們仍很關心華城連環殺人案。
隨著該事件的上訴時效終結日期的接近,再次掀起了延長重大犯罪的上訴時效的爭議。
開放的我們黨議員文炳浩在去年8月向國會遞交了把殺人罪的上訴時效延長至20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該法案目前擱置在在小委員會。
華城警察署署長崔元一說:「即使上訴時效結束,也要追查到底。一定要查明真相。所以暫時將保留專門調查組。」
其中朴海日演得是最後一個被懷疑的嫌疑人,一度被我懷疑成是真正的犯人,但是影片最後還是沒有說誰是兇手。
2.李炯浩被誘拐事件
電影《那傢伙的聲音》是15年前轟動韓國的「李炯浩被誘拐事件」的真實案例為題材製作的。1991年1月29日,在首爾鴨歐亭被綁架的9歲小孩李炯浩,44天後在漢江邊上他的屍體被發現。這起案件中罪犯用周密的計劃擺脫了警察的搜捕,並用威脅電話沉痛的打擊了李炯浩的父母。當時這起案件同「青蛙少年失蹤案」和「華城連環殺人案」被稱為是三大未破要案。所以當時警方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和運用了高科技手段來進行搜捕,在過去的15年時間里共累計投入了15萬人力和10多萬警力,但連罪犯的樣子都沒能查出,並在1月份很遺憾的訴訟期限也到了期。1992年SBS紀實節目《想知道真相》節目中導演朴鎮彪作為副導演參與了「李炯浩被誘拐事件」的製作,當時他感到非常震驚和憤怒。他決心要把這件事情拍成電影,要讓國人不要輕易忘記這件事情。
「怎麼喝酒也感覺不到醉。殺死炯浩的那傢伙一定還在哪裡快活的活著,一想到這些我幾乎要窒息。我還沒有原諒那傢伙,但怎麼已經有人說被原諒了……」
——炯浩父親
根據韓國刑事訴訟法第249條規定,死刑犯的訴訟期限為15年,2006年1月「李炯浩被誘拐事件」訴訟期已滿,這意味著人面獸心的罪犯即使是被抓到已經無法用法律來處罰他。但一夜間失去兒子的父母在心中已經留下了永遠的痛,炯浩的父母怎能會原諒罪犯呢?電影《那傢伙的聲音》也許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最後發起的通緝令,除了商業電影本身,這部電影還加入了它的社會性。以感動劇情喚起人們對「誘拐兒童」和「訴訟時效」的理解,通過實際罪犯留下來的唯一線索,讓全國民記住這件事情,通過全國民去解決這件事情是電影《那傢伙的聲音》的主要意圖。
而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是姜東元的聲音演出。
3.青蛙少年失蹤案
青蛙少年是指1991年5名小學生去抓青蛙時失蹤,過了11年6個月的2002年9月才發現他們的遺體的事件。
1991年3月26日,因為地方議會的議員選舉30年來第一次舉行,全市放假一天。最後一個目擊證人說在卧龍山附近見過孩子們, 但到處都找不到他們。當時孩子的父母為了找孩子走遍全國, 也有不少以青蛙少年為主題的電影和歌曲,小學生們也展開了「尋找大邱青蛙少年」的活動。
當時的警方根據盧泰宇總統的特別指示,搜查范圍擴大到全國各地,動員的警力據說31萬8千之眾,創單一事件動員警力最多之記錄。社會團體發了7百多萬張的傳單,企業界也在商品包裝上印刷了失蹤少年的照片,懸賞達4200萬元。
曾經甚至還有人說外星人綁架以及北朝鮮間諜誘拐還有用於疑難雜證實驗品等等。但2002年失蹤少年的遺骨卻在卧龍山被發現, 死亡原因確定是他殺, 但目前為止並未抓到犯人。
韓國殺人案的訴訟時效為15年, 也就是說2006年3月25日就到期, 即使抓到犯人也無法懲處。
青蛙少年案的疑點:
一、文化日報稱25日下午6時左右,有一位40多歲男人打電話過來說大邱卧龍山埋有青蛙少年,警察以打電話來的這一天正巧發現遺體,而且地點准備等關鍵點為由正在追查這個男人。
二、 警察發表死因為「迷路後凍死」,而少年的家人講遺體發現處離村子只有不到500米的距離,發現遺體的吳鵡根先生也說遺體上壓著大石頭,屍體是互相壓著的,能看出分明是他殺。
三、 發現遺體現場的附近發現了多種子彈,警察認為有可能是當時附近軍隊的射擊場上的子彈誤傷孩子, 但軍部極力反駁。
四、 幾個孩子的衣服以獨特的形態被系住,專家們都說這種系法是見所未見的一種。
五、 其中有四具屍體的頭部有類似槍傷的洞,附近也發現彈頭及彈皮,更加重他殺的可能性,但也有法醫不認同此觀點。
六、 現場並沒有頭發令人疑惑,很多人猜測發現處並非死亡現場。
七、 牙齒也少了很多,更加證實了遺體是被搬到此處的可能性。
看過這個電影,很感人,主要是表現被綁架少年和親人之間的親情。
找到優酷上的地址了,你可以看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1ODQ5NTY=.html
❷ 2019一級消防案例分析考點:民用類建築防火
【知識點 1】建築層數、建築高度和建築分類
【知識點 2】平面布置
【知識點 3】人員密集場所的設置要求 (1)觀眾廳、會議廳、多功能廳(2)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3) 電影院、劇場、禮堂(4)商店、展覽建築(5)老年人建築及兒童活動場所(6)醫院和療養院的住院部分(7) 教學建築、食堂、菜市場
【知識點 4】安全疏散-安全疏散主要從門、樓梯、通道、疏散寬度、距離、通風等方面進行分析。
設置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多層公共建築的疏散樓梯,除與敞開式外廊直接相連的樓梯間外,均應採用封 閉樓梯間;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於 10m 且層數為 2 層及以下的地下室應採用封閉樓梯間;地上部分也可採用室外疏散樓梯用於人員安全疏散;不能自然通風或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封閉樓梯間應設置機械 加壓送風系統或按防煙樓梯間的要求設置。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安全疏散除應滿足上述要求外,還應符合以下規定:
1) 建築內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門應分散布置(不應少於 2 個),且建築內每個防火分區或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相鄰兩個安全出口以及每個房間相鄰兩個疏散門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 5m。
2) 建築的樓梯間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門或窗應向外開啟。
3) 自動扶梯和電梯不應計作安全疏散設施。
4)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內建築面積不大於 50m²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 15 人的廳、室或房間可設置 1 個疏散門。
5)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位於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於 25m;位於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及房間內任一點到該房間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直線距離,均不應大於 9m;建築內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按上述規定增加 25%。
6) 樓梯間應在首層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採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前室。當層數不超 過 4 層且未採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前室時,可將直通室外的門設置在離樓梯間不大於 15m 處。
7) 公共建築內安全出口和疏散門的凈寬度不應小於 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於 1.10m。
8) 地下或半地下人員密集的廳、室和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和房間疏散 門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 100 人不小於 1.00m 計算確定。
9) 除錄像廳、放映廳以外的其他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人數,應根據廳、室的建築面積按 0.5 人/m² 計算。
10) 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門,其凈寬度不應小於 1.40m,且不應設置門檻,緊靠門口內外各 1.40m 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人員密集場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凈寬度不應小於 3.00m,並應直通寬敞地帶。
11) 疏散樓梯間應能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並宜靠外牆設置。靠外牆設置時,樓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外牆 上的窗口與兩側門、窗、洞口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 1.0m;
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垃圾道;樓梯間內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礙物;封 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不應設置卷簾門;
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內禁止穿過或設置可燃氣體管道。
12) 封閉樓梯間除應符合疏散樓梯間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採用乙級防火門等與其他走道和房間分隔。
②除樓梯間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樓梯間的牆上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
③高層建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築、人員密集的多層丙類廠房、甲、乙類廠房,其封閉樓梯間的門應採用乙 級防火門,並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其他建築可採用雙向彈簧門。
④不能自然通風或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或按防煙樓梯間的要求設置。
13) 防煙樓梯間除應符合疏散用的樓梯間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應設置防煙設施。
②在樓梯間入口處應設置前室。
③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築,不應小於 6.0m²;住宅建築,不應小於 4.5m²。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時,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築、高層廠房(倉庫),不應小於 10.0m²;住宅建築,不應小於 6.0m²。
④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樓梯間的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⑤除樓梯間和前室的出入口、樓梯間和前室內設置的正壓送風口和住宅建築的樓梯間前室外,防煙樓梯間和 前室的牆上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
⑥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前室內,形成擴大的前室,但應採用乙級防火門等與其他走 道和房間分隔。
【知識點 4】室內裝修:從裝修級別要求、常見材質(材料的級別)、特殊部位的要求等角度進行把握。
1) 當頂棚或牆面表面局部採用多孔或泡沫狀塑料時,其厚度不應大於 15mm,且面積不得超過該房間頂棚或牆面積的 10%。
2)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頂棚、牆面和地面均應採用 A 級裝修材料。
3) 消防水泵房、排煙機房、固定滅火系統鋼瓶間、配電室、變壓器室、通風和空調機房等,其內部所有裝修 均應採用 A 級裝修材料。
4) 建築物內設有上下層相連通的中庭、開敞樓梯、自動扶梯時,其連通部位的頂棚、牆面應採用 A 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採用不低於 B1 級的裝修材料。
5) 地上建築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門廳,其頂棚裝飾材料應採用 A 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採用不低於 B1 級的裝修材料。
6) 地下民用建築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門廳,其頂棚、牆面和地面的裝修材料應採用 A 級裝修材
7) 地上四層廳、室內裝修的頂棚材料應採用 A 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採用不低於 B1 級的裝修材料;地下一層廳、室內裝修的頂棚、牆面材料應採用 A 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採用不低於 B1 級的裝修材料。
【知識點 5】
1)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築內的營業廳、展覽廳,當設置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並採用不燃或難 燃裝修材料時,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適當增加,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設置在單層建築內或僅設置在多層建築的首層內時,不應大於 1 萬 m²。(4)
②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不應大於 2000m²3)總建築面積大於 2 萬 m²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應採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牆、耐火極限不低於 2.00h 的樓板分隔為多個建築面積不大於 2 萬 m²的區域。相鄰區域確需局部連通時,應採用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防火隔間、避難走道、防煙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門應採用甲級 防火門-乙)等方式進行連通。
2) 建築外牆上、下層開口之間應設置高度不小於 1.2m 的實體牆或挑出寬度不小於 1.0m、長度不小於開口寬度的防火挑檐;當室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上、下層開口之間的實體牆高度不應小於 0.8m。當上、下層開口之間設置實體牆確有困難時,可設置防火玻璃牆,多層建築的防火玻璃牆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於 0.50h。實體牆、防火挑檐和隔板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均不應低於相應耐火等級建築外牆的要求。
3) 用於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分隔後的不同區域通向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的開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 13m。室外開敞空間除用於人員疏散外不得用於其他商業或可能導致火災蔓延的用途,其中用於疏散的凈面積不應小於169m²。
②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內應設置不少於 1 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樓梯。當連接下沉廣場的防火分區需利用下沉廣場進行疏散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不應小於任一防火分區通向室外開敞空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
③確需設置防風雨篷時,防風雨篷不應完全封閉,四周開口部位應均勻布置,開口的面積不應小於該空間地 面面積的 25%,開口高度不應小於 1.0m;開口設置百葉窗時,百葉窗的有效排煙面積可按百葉窗通風口面積的60%計算。
③確需設置防風雨篷時,防風雨篷不應完全封閉,四周開口部位應均勻布置,開口的面積不應小於該空間地 面面積的 25%,開口高度不應小於 1.0m;開口設置百葉窗時,百葉窗的有效排煙面積可按百葉窗通風口面積的60%計算。
4) 避難走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避難走道防火隔牆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 3.00h,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 1.50h。②避難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應少於 2 個,並應設置在不同方向;當避難走道僅與一個防火分區相通且該防火分區至少有 1 直通室外的
安全出口時,可設置 1 個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區通向避難走道的門至該避難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離不應大於 60m。
③避難走道的凈寬度不應小於任一防火分區通向該避難走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
④避難走道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 A 級。
⑤防火分區至避難走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於 6.0m²,開向前室的門應採用甲級防火門,前室開向避難走道的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⑥避難走道內應設置消火栓、消防應急照明、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線電話。
5) 防火分隔部位設置防火卷簾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除中庭外,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不大於 30m 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於 10m;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大於 30m 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於該部位寬度的 1/3,且不應大於 20m。
②防火卷簾應具有火災時靠自重自動關閉功能。
③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對所設置部位牆體的耐火極限要求。
④防火卷簾應具有防煙性能,與樓板、梁、牆、柱之間的空隙應採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⑤需在火災時自動降落的防火卷簾,應具有信號反饋的功能。。
【知識點 6】:有頂棚的步行街
這里所說的“有頂棚的步行街”,其主要特徵為:步行街兩側均設置建築面積不大於 300 ㎡的中小型零售、餐飲和娛樂等商業設施或商鋪,步行街兩端均有開放的出入口並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或排煙條件。其與商業建築 內中庭的主要區別在於,步行街如果沒有頂棚,則步行街兩側的建築就成為相對獨立的多座不同建築,而中庭則 不能。此外,步行街兩側的建築不會因步行街上部設置了頂棚而明顯增大火災蔓延的危險,也不會導致火災煙氣 在該空間內明顯積聚,因此,其防火要求有別於建築內的中庭。
當步行街兩側建築利用步行街進行安全疏散時,步行街的長度不宜大於 300m,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 主要檢查以下內容:
步行街兩側建築的商鋪外,每隔 30m 設置 DN65mm 的消火栓,並配備消防軟管卷盤或消防水龍;商鋪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商鋪內外均設置疏散照明、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每 層迴廊均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步行街內宜設置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
有頂棚的步行街步行街兩側建築的商鋪,其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圍護構件宜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 1.00h 的實體牆,門、窗應採用乙級防火門、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於 1.00h 的 C 類防火玻璃門、窗;相鄰商鋪之間面向步行街一側應設置寬度不小於 1.0m、耐火極限不低於 1.00h 的實體牆當步行街兩側的建築為多個樓層時,每層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商鋪均應設置防止火災豎向蔓延的措施,設置迴廊或挑檐時,其出挑寬度不應小於 1.2m;步行街兩側的商鋪在上部各層需設置迴廊和連接天橋時,應保證步行街上部各層的開口面積不應小於步行街地面面積的37%,且開口宜均勻布置;
步行街兩側建築內的疏散樓梯應靠外牆設置並宜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直接通至步行街;首層商 鋪的疏散門可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內任一點到達最近室外安全地點的步行距離不應大於 60m。步行街兩側建築二層及以上各層商鋪的疏散門至該層最近疏散樓梯口或其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於 37.5m;
步行街的頂棚材料應採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其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 1.00h。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
步行街的頂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於 6.0m,頂棚應設置自然排煙設施並宜採用常開式的排煙口,且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不應小於步行街地面面積的 25%。常閉式自然排煙設施應能在火災時手動和自動開啟;
步行街兩側建築的商鋪外應每隔 30m 設置 DN65 的消火栓,並應配備消防軟管卷盤或消防水龍,商鋪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每層迴廊均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步行街內宜設置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
步行街兩側建築的商鋪內外均應設置疏散照明、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
❸ 急急急!求一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案例分析!
案例:
由於父母長年在外打工,「90後」王某成為一名「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管教,王某初中未畢業即「逃離」家庭來到京打工。來到大都市後,他開始沉迷網路游戲,有時為買游戲裝備一夜要花近百元,這也讓時長間斷打工的王某有些承受不住。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從網吧出來的王某幾乎身無分文,這也讓他起了邪念,在某胡同一院門前時,王某趁被害人楊某進院的功夫將楊停放的一輛電動車偷走,後被人贓並獲。法院以盜竊罪對王某免予刑事處罰。
分析:
侵財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佔有絕對的比重。就具體的犯罪種類而言,主要有盜竊罪和搶劫罪兩種;就具體的主體而言,在校學生和城市外來務工未成年人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年齡和社會角色決定了未成年人絕大多數為「純消費者」,其日常的開支需要家庭的資助;少數即使參加工作往往也不能「自給自足」,不能吃苦耐勞,甚或存在不勞而獲想法,這與他們受太多物質誘惑或玩心太重所導致的超額消費赤字存在著的巨大矛盾,決定了未成年人實施侵財犯罪的多發性。尤其對城市化進程中的外來務工未成年人群體而言,由於脫離了傳統鄉土社會的約束,而父母的管教往往也很少或鞭長莫及,他們因沉迷網路、交友不慎而引發的此類犯罪日趨多發。值得注意的是,因對法律存在認識誤區(如認為站腳助威不是犯罪),導致實施搶劫犯罪的情況也時有出現。就此類犯罪的預防而言,應區分不同的未成年人犯罪主體,對於在校未成年人來說,家庭的日常管教和學校經常性的普法教育尤為重要,並更要注意防止他們沉迷網路或結交不良青少年;對參加的未成年人而言,由於多為城市外來務工者,從事的多為餐飲、保安等無技術含量的服務業,這就要求家庭除想方設法進行管教外,其從業單位應擔負起更多的社會管理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