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電影中國城結局什麼意思
結局是悲傷的,也在一直重復著。
簡介:
《中國城》是由韓俊熙執導,金惠秀、金高銀等主演的一部黑幫片,於2015年4月29日在韓國上映。該片主要以韓國的中國城為背景,講述了被遺棄在地鐵投幣儲物櫃的女孩,被高利貸不法分子養大成人的故事。
被扔在地鐵10號儲物櫃的女孩日英遇上了在一個名為「中國城」地方工作的女人,這個女人從此收養了日英並要她稱呼自己為媽媽。
除了日英,這個媽媽還收養了其他很多和日英一樣被拋棄的人們,他們有些因為非法逗留,有些因為被沒地方可去,但唯一隻有日英可以跟著「媽媽」回家,其他孩子都只擺在了媽媽開的中國城裡。
就在某一天,日英遇上了前來借媽媽錢的高利貸集團兒子錫賢,通過他看到了完全和在媽媽溫暖懷抱中不一樣的世界,日英開始對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知道這一切後媽媽為了禁止日英的幻想,給了她一件非常危險的任務。
結局:
一零回到了媽媽家,說想試試自己能不能殺了媽媽。媽媽讓一零果斷做決定,最終刺激她尖叫一聲然後捅了媽媽一刀。媽媽臨死前塞給了一零10號儲物箱的鑰匙,讓她自由地活下去。
一零來到了媽媽臨死前給她指示的地方——地鐵里的儲物櫃,儲物櫃里,是媽媽的領養證書。
在親手殺了自己的媽媽之後,一零才會變得真真的冷血。原來媽媽也是這樣過來的。
一零學著當初雨中的媽媽給她媽媽祭祀來祭奠媽媽,電影在這里結束,沒有結局,也有結局。電影中不斷的出現重復環境,深化相似性,突出輪回感,媽媽就是當初的她,她成了新的媽媽,媽媽殺了媽媽。
結局是悲傷的,也在一直重復著。
我們一直相信,努力可以改變命運,但被命運壓住的我們,連努力都是徒勞的掙扎。
一零沒有錯,她只是出生命運就決定好了一切,也許她反抗過。命運就像給了她反抗的希望,也會讓她狠狠摔落。
Ⅱ 電影《又見奈良》溫暖獻映,怎麼看待那些被戰爭遺棄的人
電影《又見奈良》被稱為2021年最溫情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中國母親跑去日本尋找多年聯系不上的女兒。她女兒是當年戰爭遺留的孤兒,母親對其養育多年。後來女兒回到日本,剛回去的前幾年還有聯系,慢慢的就渺無音訊了。母親思念女兒,就跑到日本去尋找,自此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戰爭遺孤在我國來說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問題,但對那被遺孤來說卻是一輩子被毀了。對他們我只能深表同情,我知道這份同情對他們的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也只希望世界少一點戰爭,多一份和平。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Ⅲ 電影霸王別姬的經典台詞
1他們怎麼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麼時候才能成角啊?
2要想成角就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3傳於我輩門人,諸生須當敬聽:
自古人生一世,需有一技之長,
我輩既務斯業,便當專心用功,
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全在年輕.
1.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看過《霸王別姬》的人必定對此印象深刻。程蝶衣在這句話上吃了不少苦,只因念不對它,總是潛意識地讀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差點斷送了他的戲路。可又有誰想到,當他真正念對了這句話的時候,卻也深深相信了這句話,陷進了這句話,一輩子都沒有走出來。
2.我是假霸王,你才是真虞姬
段小樓一時口快嚷出的話,卻意外道明了程蝶衣的命運。
他因為「虞姬」而甘願回到戲班繼續挨打練戲,只因虞姬離不開霸王;他為救段小樓甘願為日本人唱戲,只因虞姬甘願為霸王而死;他為了不讓段小樓惹禍上身寧肯不再演戲,只因虞姬為了和霸王一樣死不屈服,而絕不服軟,卻也絕不願連累他……當段小樓可以全身而退不再演霸王也不再想霸王時,程蝶衣卻陷死到了虞姬里,傷痕累累。
3.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這是關師傅最常說的話,因為這里有做人和演戲的道理。仔細一想,其實每個人走什麼樣的路,能走多遠,都是自己決定的。做一件事,自己有什麼樣的決心,能夠為此吃多少苦,都決定著事情的成敗。有時候,別人做再多,起關鍵作用的還是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成全自己。若是自己都放棄了,別人也都是白費力。
4.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關師傅教徒弟,就一個絕招:打。不打不成材,好弟子,名角,一個個都是打出來的,雖然他地位不高,但他卻懂許多道理,台後吃越多的苦,台前就越有機會成為名角。說通俗些,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5.自古人生於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輩既務斯業,便當專心用功;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
此言出自練戲的小孩子口中,雖有些通俗,卻是大道理。它說出了人立於世的關鍵,要有一技之能,要專、精、通,還要持之以恆,從一而終。
6.虞姬她怎麼演,最後都是一死
雖是無心之言,卻一語命中。無論是誰,怎麼演,演多好,都無濟於事,是虞姬,就難逃命運,而程蝶衣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最後也是一死。
7.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
少年程蝶衣看見被人遺棄的嬰孩,不顧師傅的勸阻,執意要把小孩抱回養大,師傅告訴他,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沒想到多年之後,被養大的小孩恩將仇報,揭發了段小樓和程蝶衣,甚至害死了師母菊仙,最終也沒落得什麼好下場。令人不禁感嘆,早知今日如此,當時還不如聽師傅的話,不抱回那個小孩,真是「農夫和蛇」啊
8.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唱戲得瘋魔,不假,可要是活著也瘋魔,在這人世上,在這凡人堆里,咱們可怎麼活呀
段小樓本是安慰程蝶衣,卻又一次說透了程蝶衣的命運。他是戲痴,戲迷,活在戲里,卻忘了人世上唱到了哪一出。他走不出戲,最後只有死在戲里。
9.青木要是活著,京戲就傳到日本國去了
這話就算現在聽起來,也隱約有些刺耳。程蝶衣是戲痴,不管對方是誰,他都唱,而且是認真的唱。在他心裡,真正理解了藝術無國界,傳到哪國無所謂,只要這藝術別失傳就行。可到現在,還有許多人都不能理解這樣一種觀點,而中國許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這樣丟失的。程蝶衣只是一個戲子,卻有這樣的領悟,確是難得。
10.楚霸王都跪下來求饒了,京戲能不亡嗎
文革時期,我國文學藝術事業遭受重大損失。程蝶衣看不到這么廣,但他只看著跪地求饒的段小樓,他就知道京戲會亡。楚霸王何許人也,是寧死不屈的大英雄,如今這京戲中的靈魂人物卻也只有跪地求饒的份,京戲怕也會名存實亡。這句話讓人聽了都覺心裡一震,仔細琢磨,餘味濃厚。
Ⅳ 電影觀後感觀後感(什麼電影都行,最好是好萊塢和迪士尼的)
《南京!南京!》的行不?
開傷疤有許多種方法,哭訴的、淡漠的、嘮叨的,官方的、民間的、第三國的,等等等等。陸川這一部,可以說是來自民間的聲音,在《南京,南京》中有著多個聲音在敘述。抵抗組織的、國際友人、普通民眾以及日本軍人,但並不嘈雜,但是殘酷、直接,寫實到讓人目不忍睹的地步。銘記南京大屠殺,不止是一個冰冷的數字,每個人都曾經是鮮活的生命。
《南京!南京!》相比很多同背景的電影有著很明顯的進步,那就是呈現出中國人的抵抗狀態,南京淪陷之後,中國人並非不抵抗,無論是武裝的戰士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或者用子彈來說話,或者同仇敵愾,即便是妓女想保持美貌和發型、貴婦們打麻將,分別也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堅持,那不是商女不知亡國恨而是苦中作樂更可哀,作為現代人要同情和理解他們的處境。
劉燁演出的地下抵抗成員們,在被俘之後,被日本人集體、批量、有秩序的屠殺,電影的前半段在觀眾的預料之中,但是陸川將斷壁殘垣之間的戰爭場面提高到中國電影前所未有的高度。電影細致表現了各種屠殺的方式,一批批的槍斃、關在倉庫里並火燒、驅趕到深坑裡被活埋,每一種死法都是極其反人道的。而高圓圓扮演的姜老師,擔任國家安全區的委員,則說明了中國人的不屈服。
更多一些亮色,更在於分明大家都看到日本人的強奸和殺戮之後,在日本人到安全區要求慰安婦之後,那些妓女和普通的中國女人為了其他人,紛紛主動申請。這樣的一幕幕,是具有血和淚的歷史碎片連綴而成的歷史記憶。
陸川並不希望將電影拍成受迫害的展示,幾乎在每一個段落中國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來尋找更好的可能性,當然范偉扮演的拉貝翻譯是個特殊的例外,他本希望苟活,於是在日本人和德國人之間周旋,為了家庭甚至不惜告密,然而良民證之類的文件也不能擔保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活摔死、小姨子也被擄走,最終他放棄了和拉貝到德國的機會,自己被槍斃,懷有身孕的妻子將在異國生下新的希望。戰爭使得日本軍人成為魔鬼,不遵守任何規則。
當在上海的淞滬會戰結束之後,日本政府和軍隊上層本希望休整,但是在中下層軍官的鼓噪和要挾之下,迅速向南京方向集結。殺紅了眼的日本軍隊,在破城而入之前,侵略軍上峰下令「獨斷專行」,於是低級士兵完全失去了道德感,陶醉在群體性的狂躁之中,完全不加區分中國軍人、戰俘、平民、難民、學生等等任何社會身份,南京於是成為人間地獄。
《南京!南京!》在相當程度上還原了南京的日常狀態,冷槍時而出現,脫下軍裝的士兵藏匿於民間,中國平民並非惶惶不可終日,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候也能夠想到別人,尤其是以認領親人那一場感天動地的大戲,無數的男人被並不相識的女人領走,哪怕被發現被槍斃。陸川安排劉燁和高圓圓死得其所,當觀眾對他們熟悉起來並產生深深的感情之後,劉燁被槍殺於戰俘營,高圓圓被單獨槍決,絲毫不留任何餘地,歷史就是如此,不要奢望他們能夠活下去。
能夠活下去的,相對來說,最普通的人反而機會更多一些。電影即安排對侵略有所反思的角川(演員本人的祖父便是在南京大屠殺之後回到日本自殺的),最終放了兩個貌似憨厚的抵抗軍人,其中童子軍小豆子至今依然活著。角川的自殺,說明了任何國家、制度都不是鐵板一塊。
電影完全沒有迴避強奸女人、無目的的殺害路人和慰安婦問題,陸川很好的處理了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件的難題。「中國不能亡」的呼喊穿過七十年的時空,於今是「中國不能忘」。攻下南京,殺戮南京,震懾中國人,則是日本人的構想,在今天則是「承認、道歉和反思」。在日本人尤其是右翼和政府很沒有認可並全面反思的今天,我們中國人是沒有資格來原諒日本人的。文明的沖突,是根深蒂固的基因,遺傳在深層次的血脈之中。所以,絕對不應該以「日本人/軍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來做泥菩薩狀,當獅子吼之時就喊出來吧。
《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可以相互參照,彼此提供了他者的目光,無論如何角川的例子是非常罕見的,即使是歷史上真實存在,也不能代替其他百萬以上的侵略軍,更何況他本人在電影中也是優秀的戰士。他越優秀,殺害中國人就越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津安二郎,這位日本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在戰爭期間是戰績卓越的毒氣戰專家,他從未進行反思,在他的日記中保留大量的戰爭細節。
我們更不能以「反日」、「憤青」、「簡單的愛國熱情」來形容這部電影的努力,也不應該以可能的外交糾紛而不發出自己的聲音,日本人善於化妝歷史,在當下國際形勢下,中國尤其要站出來,《南京!南京!》中日本軍人的單兵作戰能力如此之強,是在當年他們的強大國力、艱苦卓絕的訓練和堅定如一的武士道精神為基礎的,在電影的最後,日本人的祭祀儀式充滿著足夠的神道教風格,對於日本軍人來說絕對是靈魂上的洗禮,將鼓舞他們繼續戰斗下去。
中國要超越日本,必然需要中國特色的文化價值的建立,當然我們不需要躁狂和迫害其他民族、國家。揭開那段充滿傷疤的歷史,為的是提醒國人不要忘記歷史,特別是要銘刻歷史的細節只有細節才能夠讓後世明白怎樣到了今天。《南京!南京!》中唯一活下來的小豆子,吹著蒲公英的花絮,走向明天。
絕對好的!我自己寫的,老師當範文收錄了呢!
Ⅳ IU主演《掮客》入圍了戛納電影節,這部劇主要講的什麼
《掮客》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那些沒有條件養育孩子的人將孩子放入特殊的育兒鄉,隨之丟棄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將孩子丟棄後又後悔了,想去抱回的時候卻發現孩子不見了之後開啟了尋找孩子的道路,並在這個過程當中認識到了其他的人一路同行。
這部電影雖然還沒有上映,但是期待尺叢並且想要去看的人還是蠻多的,相信在播出之後確實是能夠和我們所期待的那樣比較精彩。
Ⅵ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500字(精選92篇)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觀後感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我看了《舉起手來》這部抗日戰爭的喜劇電影,特搞笑。
該片講述的是一群侵略中國的日本軍在偷運我們的國寶「金佛頭」途經一個小山村,最後,被游擊隊和當地村民聯合截獲國寶,並運往安全地方的故事。
電影中有許多搞笑的地方,如日本軍的頭目,落在磚窯中被自己人又燒又熏的,小隊長好不容易從井中爬上來,又被水牛撞入水塘,傻兵被牛追趕,嚇壞了,跳著舞,擺著手,扭著屁股跑出來,不會打槍的女孩,不小心扣動扳機,一槍把房頂上的鬼子打了下來,女大學生誤將豬食當作飯盛給日本鬼子,兩個機智的小男孩把自己身上那帶有腥味的水和癩蛤蟆裝進了鬼子們的水壺里。當看到日本鬼子吃著老百姓們為他們「精心」准備的這些食物時,我大笑起來,笑得那麼的痛快過癮。日本鬼子就是應該吃豬屎,等等在一場場的搞笑的動作中,一群侵入山村的鬼子被消滅掉了。當美麗的晚霞映滿了整片天空,當太陽漸漸向西落下時,在天的那邊突然傳來一聲:「舉起手來!」在山的頂端,有個人緩緩將手舉了起來,我的心感慨不已。
雖然,我們的飛機大炮沒有日本的先進,但憑著正義和英勇,幾把足以對付,雖然戰士沒有日本兵的條件好,但,依然訓練有素,英勇奮戰,通過我們的聰明才智,團結一心,最終戰勝,趕走了了侵略軍,今天的祖國和平是用抗戰英雄的鮮血換來的。
雖然祖國被侵略的歷史已經過去,但劇中小日本的凶惡和殘暴卻給我留下來深深的印象,也看到了當時中國的落後,現在祖國強大了,作為21世紀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用學來的豐富知識來建設我們的祖國,讓其它國家不敢小看我們,不敢再動侵略我們的想法。
電影觀後感 篇2
看完了《小時代》之後,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靜,回來的路上還一直在思考,郭敬明把《小時代》拍成這樣真是很棒,不管是對於這位新晉導演來說還是對於原著作者,《小時代》電影沒有辜負光大書迷的期待。
把原著一本一本看下來的,不會期待看到什麼鴻篇巨制,也不會真的想去看到跌宕起伏的劇情。就像我只是去看看自己從初中等到高中,一年一年盼的書拍出來的電影是個什麼樣子。僅此而已。
影院里情不自禁的掌聲,陌生的觀眾們默契的笑聲,給柯震東的鏡頭誘發的陣陣驚嘆,唐宛如製造的笑料。這些都在說明,我們很滿意。我們要的就是這些,不用多。
誰要去苛求郭敬明?就像我那閨蜜說的:「那麼喜歡郭敬明,還專門有筆記本抄他的句子。後來莫名其妙跟著人民群眾嘲笑他。但看完這部電影,再也不黑那矮子了。」我摸著良心,給會做生意的郭敬明一顆星,還有郭碧婷一顆星、郭采潔柯震東一顆星、宮?吵綣庖豢判恰(8)仆鶉繆┮滔?城分一顆星。
就是喜歡《小時代》,就是喜歡郭敬明,因為那些路過心上的句子永遠都留在了心上。
電影觀後感 篇3
觀《風雨哈佛路》有感她的父母都是「癮」君子;她是一個被世人遺棄的孩子;她在瘋人院打過工;她不堪外公的和朋友流過浪,但她終究沒有像朋友那樣為「生存而生活;她選擇讀書作為自己的出路。她就是哈佛女孩麗姿。這是我看完後對她的一個總結。
很少有過這樣強烈的震撼。她強烈的求知慾,與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都令世人為之折服。她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但她永遠記住了生命中的那些美好的日子,這也使得她能夠堅強地活下去。她沒得到過多少母愛,卻要像照顧小孩子一樣去照顧她的母親。她身上的擔子實在太重「我拚命奮斗,就是為了讓自己不至於淪陷入生活的最底層。」是的,她做到了。她睡地鐵,撿垃圾中的吃的,這樣苟且地生活。但她卻想盡一切辦法進入了一家慈善學校,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高中課程,又藉助《紐約時報》的助學基金考入了哈佛大學。她的生命充滿了奇跡。
這么絮絮叨叨地說這么多她的故事,卻無法用言語形容此刻心中的感想。對她是敬仰?同情?崇拜?驚嘆?我想不出來。只是對進入大學以後的這些日子,感到絲絲愧疚,似乎太逍遙自在了。人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他們都在為自己的人生拼搏奮斗,而自己在高考完後,整個人像抽空了一樣,再無豪情壯志可言了。
很久沒像麗姿這樣為了某個目標如此執著了。麗姿為了不讓自己重蹈父母的覆轍,努力地為自己地前途打拚;而自己在先前的十七年歲月里為自己可以上一所好大學打拚。上了大學,卻突然一下子沒了目標。如今,回首高三,覺得那時的自己好幸福,可以像麗姿一樣,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為自己的理想打拚奮斗。可現在,似乎有寫麻木了呢!當再次面對挑戰時,自己是否還能像以前一樣勇敢的笑著接受呢?
麗姿說:地球在轉動,而你只不過是一粒微塵。不要認為自己的意志能改變世界,因為別人的意志更為強些。你能做的就是自己為自己打拚開拓道路。謹以自勵。
電影觀後感 篇4
以前總以為上學時我們青少年的權利,它是在平凡可是的,可哎!想不到電視劇《春草》中的一幕竟讓我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也許是因為從來都生活在優越的環境里,所以從來都不知苦滋味,想不到竟有人上不起學,想不到竟有人想上學,更想不到有人會為了上學而鬧絕食,這所有的「想不到」都化成了羞愧,燒紅了我的臉龐。
曾幾何時,我因為想看電視,把那無辜的作業扔到一邊;曾幾何時,我因為肚子餓,上課想著那豐盛的午餐而分散注意力;曾幾何時,我因為想逃學,而裝病所以看著這部令我自慚形穢的電視劇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每個人都要對自我的工作負責,而我從沒有過。從來都不明白世間竟有「我要學」三個字,聽到的都是些「要我學」的話。
我以往給自我定下過無數次的目標,但都是以失敗而告終。此刻開始,為時不晚,我要惜時為金,狂吸猛飲知識的甜漿,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為我明白還有許多孩子在山區掙扎、祈禱,我要替他們學下去,我要不辱使命地學下去!
春草,真的很感激你,讓我明白了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讓我明白了要想把短暫的自我定格為歷史之鏈上永恆的存在,靠的就是學習,你的堅毅是我永恆的榜樣。
人生步履匆匆,在踩過春夏秋冬的肩膀時,我們是否會問彼此一句:「學了嗎」在今後,無論憂越、艱苦都要切記:我要學!
同學們,衣食無憂的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拚搏,為了祖國明天的輝煌,掌握過硬的本領――學習,學習,再學習!
電影觀後感 篇5
《瘋狂外星人》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了一個新的道理。
這里講的是:有兩種外星人,他們是天敵。一種叫阿布族,其中有一個阿布族人讓他們種族很討厭,他叫歐仔。
有一天,他本來想請一些阿布族人去參加他的派對,所以他想發個簡訊,可是他本來是想發給個人的,結果,他發成整個銀河系了,所以全部阿布族都要捉住歐仔。
在一個晚上,他和一位小女孩成了朋友。那個小女孩要去找她的媽媽,而且車壞了,所以歐仔把車修好了,而且歐仔還答應小女孩幫她去找她的媽媽。歐仔把車修成是飛的了。那個小女孩本來不會開會飛的車的,可是,她慢慢的掌握了技巧,車飛得越來越順了。他們先飛到了阿布族控制地球的控制中心。他們把那個消息取消掉了,而且還找到了小女孩的媽媽在哪――澳大利亞。他們開著汽車去澳大利亞,找小女孩的媽媽。到那裡的時候,他們的天敵――瓜星族已經要到那裡了。歐仔看到有救生飛船,就趕緊拉著小女孩的手就要走,可小女孩掙脫了出來,她硬著頭皮要去找媽媽。歐仔繼續跑向救生飛船,當他在阿布族集體用的飛船時,他當上了他們的總管,所以他就帶領阿布族回了地球。
歐仔回到地球時,他帶領小女孩去找她的媽媽,當時小女孩說:「我就知道你不會不遵守規定的。」他們找到小女孩的媽媽時,瓜星族已經到了。
最後,歐仔把瓜星族的後代還給了他們。
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了不僅要為了自己,也要為了他人。
電影觀後感 篇6
昨日看了吳宇森導演的三國之赤壁的上集,感覺有一點失望,但也不算完全失望,起碼我還是想繼續看他的下集赤壁,至少吳宇森的赤壁裡面的動作和場面比三國之見龍卸甲要好看一點。
吳宇森的赤壁這部電影比較適合給那些沒有一點中國歷史常識的美國人看,但對我來說可能就不太適合,記得高中課文里都有三國演義的段落,大學聽得又是單田芳的三國演義評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也在那時候通讀了一遍,之後又是徹夜玩日本光榮KOEI的三國志4,此刻玩的還是光榮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的游戲,能夠說,三國的故事以及裡面的人物形象已經在我們腦海里有了一個清晰而完整的模式了,一提到趙雲、關羽、張飛,他們的形象幾乎是固定化的,而吳宇森導演之下的這些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都不一樣了。
其實我更認同的是光榮的電腦游戲中的三國人物形象,並且我覺得,日本人的確真正吃透了三國文化的精髓,他們的游戲對於三國歷史中很多趣味而詳細的描述,又沒有違背原本小說的中心思想,僅有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屬於我們自我的三國演義文化,一味迎合外國人所好製作的電影,是不能反映出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文化。
這一點其實我們值得向日本人學習,日本人開發的真三國無雙系列游戲的英文版在西方也十分流行,不少老外都熱衷於這個游戲,有的老外甚至專門為了這個游戲而研究了中國的三國歷史和文化,這也說明了好東西,不用投其所好,照樣能發揚光大。
電影觀後感 篇7
昨天和LG一起去看了電影《門徒》,今天來交作業啦。
之所以選擇這部片子,是因為看過的人都說好看,二是因為我們去影院的時候,正好趕上這部電影的時間檔。看完的第一感覺,可以用兩個字形容:沉默。我是沉默著走出電影院的,也許是因為有那麼一點震撼和觸動吧。
《門徒》講的關於毒品的故事,影片里有大片的花種植地,有在倉庫里加工製造毒品的場面,這些都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吳彥祖飾演的阿力是毒販昆哥(劉德華飾)的門徒,同時他也是一名卧底,跟著昆哥八年了,目的是找出和昆哥交易的幕後供毒者。影片的感情主線是阿力和阿芬(張靜初飾)之間的互相慰藉的情感,阿芬是因吸毒上癮,最終死於毒品。她的死,很凄慘。阿芬的丈夫是古天樂演的,這次,古天樂改變戲路,從以前的帥哥形象變成了一個吸毒的流氓樣,連牙齒都武裝到了,可謂形象非常的真實,真是敬業的演員。還有袁詠儀,在劇中飾演劉德華的老婆,身懷六甲,不過她可是真的孕婦哦,我當時看她第一眼的時候就感覺出來了,呵呵。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劇中阿芬的女兒,這個小女孩真是非常的可愛,演得太好了。
因為毒品離我們還是比較遙遠,所以看完這部電影倒也沒有太多的共鳴,但謂之電影藝術嘛,通過影片也接觸到這個層面的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獲取。作為一部電影來說,還是值得一看。
電影觀後感 篇8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孩子的那些事》,影片講述的是:五(1)班有一群頑皮的孩子,總是給老師製造一些惡作劇,或者就是偏不按老師要求的去做,讓老師很是無奈和生氣。
有一次,有一位女孩過生日,老師送了她一件漂亮的裙子,可她不喜歡穿那種款式的衣服,因此把衣服扔進了垃圾桶,林老師發現了,批評了她,她很不高興。後來在老師的教育之下,那個學生重樹自信,重拾信心,老師又給她買了一件裙子,她喜悅得接受了。
還有一件事,讓老師處境尷尬。孩子們所在的學校與美國一所學校結成友好學校,。在聯誼典禮上,為了見證兩個學校的友誼,美國的那所學校贈送了一顆櫻桃樹,並提出讓兩位校長親自栽上,結果樹在栽的過程中斷了,師生十分詫異。原來是兩個學生用樹打架時把樹打斷了,林老師因此也受到了校長的責怪。
後來,五(1)班的那些搗蛋學生在林老師的真情感染和曉之以理的教育下,那些孩子逐漸的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變成了討人喜愛,文明有禮,懂得感恩的學生,這一切的變化都來自於老師無私的關愛和辛勤的培育。
看了這個片子,我想對老師說:「您們辛苦了,我們能從無知頑皮變成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全都得益於老師的長期教育。我想深情地道一聲:『謝謝您們!』您們永遠是我心中的長者、智者,我永遠愛著您們!」衷心祝福您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生活快樂,一生平安。
電影觀後感 篇9
今天下午,我看了電影《絕境逢生》。這次,我破天荒地看電影沒打瞌睡,集中精力看這部影片,甚至含在嘴裡的糖化了都沒有發覺。因為這部電影給我一種震撼。這種震撼,是發自內心的一股力量,一種本能,一種贊嘆!
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幾位士兵護送美國一個女軍官(情報處的,來破譯敵人的密碼),到敵人總部破譯密碼,一路上與鬼子周旋的幽默故事。當然,為了早日解放,途中一個村子裡的老百姓也與鬼子展開了拚死搏鬥,鬥智斗勇,最終把日本人趕出了中國!
這部電影有很多搞笑情節,但我被一股力量壓抑著,怎麼也笑不出來。最後一幕漸漸變暗時,我想了很多。我想:如果沒有戰爭該多好啊,如果沒有戰爭,影片中賣魚老翁就不用在忙了2天才捉到的魚里埋上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如果沒有戰爭,影片中的鐵匠就不用連夜趕造幾百把用來和日本人打仗的刀了。如果沒有戰爭才多好哇!可為什麼世界上總有戰爭呢?就因為有了戰爭,婦女們成了寡婦,孩子們成了孤兒,男人們把自己的血肉之軀拋在了戰場上,連姓名都不曾留下!我們討厭戰爭,但我們卻不懼怕戰爭!當戰爭不可避免地降臨,我們要麼甘當戰爭的犧牲品,永遠的亡國,要麼就挺起胸來,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成為一個大國。中國人是謙和的,但絕不是懦弱的!
願在戰爭中犧牲的靈魂安息。
電影觀後感 篇10
電影院很熱,出門的時候迎面吹來的冷空氣里還摻雜著些許桂花的香味。
現在回想,也不知道自己先前的狂熱是從哪來的,怎麼就突然一下好像非要看到這部電影不可,大中午的寧可翹班也出去買了票,朝思暮想[注: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經常想著某一件事。]一個下午之後,終於是看完了畫皮,嚴格說我這句話是有語法問題的,一個下午哪裡來的朝暮,我只是想形容盼望的心情,還是暫時把語法放一邊去吧,從電影結束到現在手放在鍵盤上噼里啪啦的打字總共最多十分鍾,我還是閉著嘴一句話都不想說,耳機里把畫心放到很大聲音,我掉進這個電影里的陷阱里,哪怕明知道這是商業的不能再商業的一部電影
昨天看得星座分析里還記著一條說自己的,對魚來說任何事情,沒有是非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那些人的恩怨情仇嗔痴愛恨,輕而易舉的勾魂攝魄。
印象最深的畫面有兩個,王生夢里湖邊的一個定格讓我想起了張國榮,小唯最後的神魂具碎的笑容。
小唯是妖,小孩子一樣的妖,我愛所以我要,手段和過程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愛人醒來的時候,全世界的花朵都開在她的眼裡,我只在這里流下淚來,所以你要責怪她愛的過了頭嗎?
我掉進瓶頸,腦子里充滿想法的時候,整理不出完整的語句,那些畫面台詞不斷回放,回放 電影觀後感 篇11
你還記得嗎?那年夏天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
對於幾米的繪本來說,《星空》並不是最好看的,它沒有《向左走向右走》的細膩,也沒有《微笑的魚》的溫柔。但是,自從它翻拍了電影,我就下定決心要去看一場。
它從打碎家裡一隻玻璃魚缸時的惶恐,爸媽慈愛卻拉開距離的口吻和臉,跳上一列不知道開往哪裡的火車,折紙的大象犀牛和鳥兒變成緊隨其後的王國,穿越過前方有陽光等候的隧道,躺在搖晃著距離星空很遠又很近的小舟,到最後來到了法國的拼圖小店。
文章用拼圖來貫穿全文,從謝欣美意識到父母的冷淡後來到房間繼續她那一個人的拼圖《星空》,當只剩一張時,她卻怎麼也找不到了。與此同時,她認識了轉校來的藝術特長生周宇傑,在一次布置黑板時關系越來越密切。
在小美知道父母要離婚的時候,這樣的夜晚,像一張鋪滿嚮往,盡頭卻埋著遺憾的地圖,像永遠神秘但是卻無解的星空。可能是因為小美對小傑說的那句「我們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把我整個吸引住了,這更像是一個壓迫太久的上班族內心迫切的心願一樣。於是他們就去了,在脫軌的火車上穿越星空,在爺爺家旁的小河中,他們更是看到了更美的星空,點點繁星鑲嵌在深邃的墨藍天空中,是那麼的美妙,那麼的神奇電影的結尾是長大後的謝欣美,在巴黎的街頭,又看見了那副殘缺的、梵高的《星空》。
電影觀後感 篇12
1945年,16歲的民兵董存瑞就參加了八路軍,在激烈的戰斗中逐漸鍛煉成為一個機智勇敢的戰士,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役中,董存瑞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和5個地堡,在打開隆化中學的外圍後,敵人隱藏在外河橋形暗堡上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傷亡嚴重。眼看我軍進攻受阻,董存瑞再次請戰,抱著火葯來到橋下,但一時找不到炸葯支架,便想用槍桿砸出一個洞,可還沒來得及扳開石塊,沖鋒的號角就吹響了,許多戰士又倒在敵人的槍口下,董存瑞叔叔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為了戰友們的生命,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線,像一個鋼鐵巨人一樣昂首挺胸,兩眼炯炯有神,放射著戰爭必勝的光芒。只聽一陣巨響,董存瑞和敵人一起同歸於盡了,用19歲的年輕生命為祖國的解放事業開辟了一條前進的道路。
董存瑞真的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我想正是有了像董存瑞這樣的革命先烈的為國捐軀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要時刻紀念他們,牢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和平年代雖然不需要我們拋頭顱和灑熱血,但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能保家護國,當祖國需要我們時,也要像董存瑞一樣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Ⅶ 一個小女孩被遺棄,然後被老爺爺老奶奶撿到在雪天里森林裡,日本9幾年的動畫片記不得叫什麼了。以前小時候
那是2004年在石林雪地里撿的,她叫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