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兒童體操電影
擴展閱讀
游戲電影人生 2025-08-28 15:26:07
有什麼好看虐人的電影 2025-08-28 15:25:28
超能力大學生男主電影 2025-08-28 15:23:07

兒童體操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8-17 23:48:11

① 求名字。8090年代做操的兒童電影

電影《我的九月》
劇情:
北京大榆樹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建軍,生性自卑怯懦,老實內向,常遭同學欺侮。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前夕,安建軍因動作不規范而被取消參加開幕式武術團體操表演的資格。在中隊幹部劉慶來的慫恿下,安建軍和幾個同學到訓練場搗亂,其父不理解兒子的心情,將他痛打一頓。新任班主任高老師在家訪中與安建軍交上朋友,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理解和溫暖。不久,安建軍購買的彩票中獎,他當即將獎金捐贈亞運會。在記者采訪中,不善言辭的安建軍沒有說出自己的姓名。劉慶來將榮譽占為己有,並受到學校嘉獎,而安建軍卻被誤認為吹牛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後安建軍又受劉慶來唆使偷走同學小娟的練功褲,遭到鄰居和同學的冷眼。在高老師的鼓勵下,安建軍奮發圖強,每日堅持練功。
亞運會即將舉行之際,入選的劉慶來為去福州蕉迎接台灣來的老爺而放棄參加開幕式表演。安建軍因出色表演獲得參加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的資格。在難忘的九月,亞運會開幕式隆重舉行,安建軍與其他同學一起進行團體武術操表演,動作準確到位。

② 一部關於小學生廣播操或武術操的電影,講一小孩住在北京四合院里,為了參加市廣播操比賽吃了不少苦頭

電影《我的九月》

③ 求兒童勵志電影。講述小孩刻苦訓練(如跑步,體操,足球,籃球)克服各種阻礙和困難的都可以。

阿甘正傳吧,講的是主角的一生,不過童年時期的篇幅很大也很有教育意義

④ 90年後一部兒童電影,演的是北京胡同裡面,兩個少年,一個是參加體操比賽的,另一個沒有被選上,

《我的九月》 (1990)
1990年北京某小學,同學們為迎接亞運會開幕式苦練團體操,被稱作「安大傻子」的安建軍因動作總是不規范而被取消表演資格,中隊幹部劉慶來雖然入選,但他為去福州迎接台灣來的老爺也不得不放棄參加開幕式表演。新來的高老師去安建軍家家訪,並給了他很大鼓勵和安慰。安建軍買獎券中了50元獎,又將錢捐給了亞運會。一女記者采訪他,他卻不知如何做答,劉慶來將榮譽據為己有。安建軍省下早飯錢去買獎券想再次中獎,但沒有如願,高老師知道真相後鼓勵他。安建軍發奮自強,苦練團體武術操,終於獲得參加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的資格。劉慶來認識到錯誤,托小妹送給安建軍一罐飲料表示歉意。在難忘的九月,亞運會開幕式隆重舉行,安建軍與其他同學一起進行團體武術操表演,動作準確到位。
http://ke..com/view/267173.htm

⑤ 求一部老電影 一個小男孩練體操的故事

好像是《我的九月》,講的是小男孩練武術操參加亞運會開幕式。

⑥ 關於體操的電影

翻滾吧,阿信!

⑦ 急求關於體操的電影

與天比高 女生向前翻 築夢2008 紅跑道 乳燕飛 和平戰士

⑧ 一部很多小孩練體操的電影

紅跑道 《紅跑道》講述了上海一所少體校里一群練體操的孩子在大賽來臨前半年裡的成長,他們的家庭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 這部由SMG紀實頻道和德國NDR電視台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已經席捲了11項國際大獎(包括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社會類紀錄片獎、巴塞羅那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片獎、薩格勒布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美國電影學院SILVERD OCS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和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等)。 導演干超在紀錄片《紅跑道》結尾拋出了一枚硬幣——硬幣的兩面:鄧彤和爸爸,面朝外灘的燈火輝煌,在回家的輪渡上對話。每天,這對窮父女都這樣跨越黃浦江,來往於盧灣的體操訓練館和浦東租來的「家」里。一切都好像很近,又好像很遠。 孩子們愛體操嗎?鄧彤練體操是想給媽媽買大房子,王露凝是因為「寄養」她的上海爺爺希望她身體健康,阿南要為了完成媽媽的心願……這樣的主題,可以拍得很無望,也可以拍得很光明,但干超的《紅跑道》跨過了「紀實」這條冰河。 《紅跑道》更像電影,沒有解說詞,沒有采訪,甚至沒有人物介紹,只有若干個場景和若干個對話。訓練、生活和家庭,在畫面上得到了有節制的呈現。干超繼續了他的CINEMATIC(電影化)風格,靜止的鏡頭,多層次的含意,殘酷又溫情,真實又荒謬。《紅跑道》把硬幣的兩面——慾望和恐懼,幸福和苦難——砸碎了,揉扁了,讓我們看個了透徹。 小朋友是天真爛漫的,體操專業訓練卻是枯燥甚至殘忍的。《紅跑道》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在做最基本的體操動作,可是沒有一個人能成功地完成。站在一邊做指導的教練始終沒有露面,但「恨鐵不成鋼」的訓斥之聲盪氣回腸。孩子們的臉上只剩下了茫然,不知所措。 他們愛體操嗎?一個孩子訓練時蹲著哭,他手上的皮膚破得一塌糊塗。干超和孩子對話,「這么痛,為什麼還要練呢?」「我喜歡體操。」干超也問過其他孩子們,好幾個人都說「愛」。和孩子們相處了大半年,完成了《紅跑道》的後期製作,還在國際影展上兜了好大一圈後,干超依然說不清這種感受,「是小孩們也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還是他們真的愛體操?就好像我們說『我愛中國』,這中間的感情是非常豐富和復雜的,不像回答『開不開心』那樣簡單的。」 干超第一次見到這群孩子時,並沒有拍攝紀錄片的打算。2007年初,他和該片攝像龔衛一起去體校打羽毛球,先在電梯旁看見了姚明,然後在電梯旁的大房間里看到了一群練體操的孩子,內心立刻就湧出了一種奇怪的東西。「我忽然闖入了一個世界,整個房間里全是紅色的(就是後來在紀錄片里出現的那些紅墊子),我想到了為國爭光之類的。」在一片紅色里,有七八支隊伍在訓練。有些明顯是剛剛開始練,他們在鏡子里梳辮子,蹦蹦跳跳的像小兔子,教練根本管不住;有些已經練得相當不錯了,不停地重復一個動作。干超當場就和攝像說,以後再來看看吧。 「原來他們最初是這樣的,後來變成了那樣,這里天然就有一種東西吧。」干超拍到過一個場面,後來卻沒放進紀錄片里:體操房裡有一面很大的鏡子,兩個剛來隊里的小女孩在鏡子前互相為對方扎辮子,紅撲撲的臉上帶著歡笑。通過鏡子,遠處,鄧彤在平衡木上跳躍,在教練的嚴厲指點下,一邊做動作,一邊哭泣。每一個孩子最初都有過蹦蹦跳跳,鮮艷奪目,充滿童真的時刻。 在《紅跑道》里,干超特別喜歡其中一個場景:鄧彤拿著圖畫課老師獎勵的假金牌,偷偷走到隔壁的房間照鏡子。她的體操成績在隊里不太好,經常受到教練的批評,小鄧彤也很沒有自信。那天的圖畫課上,老師讓孩子們畫「得了金牌後你想得到的東西」,鄧彤拿到了第一名。這個獎其實是干超向老師提議的,「她之前一直在挨罵,特別可憐。事後我不經意地發現她在那裡照鏡子,我想這個金牌是一種溫暖和幸福。」看著鏡子里的金牌,鄧彤內心正慢慢被湮沒的希望被觸動了。 干超也喜歡雙胞胎兄弟「剪」辮子那場戲。兄弟倆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家境不好,他們成了這個家庭唯一的指望。兄弟倆的小辮從出生後就一直留著了,比賽前教練要求剪了,怕影響比賽時的打分。去理發店的路上,老大忽然說,「我不要冠軍,我要辮子」。原來孩子們也不是不會反抗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像成年人那麼直接,或者說他們的反抗還沒有力量。 這些孩子的成熟,有時讓干超也覺得吃驚。孩子們坐在陽光下纏綳帶,一個男孩說,昨天自己的牙齒動了,就拔下來扔了。另一個孩子說,不能這么乾的。第一個男孩說,這是爺爺說的,拔了才能長得更穩一些。第二個孩子反問,你怎麼知道你爺爺說的就一定是對的?這一幕原本會是《紅跑道》的第一個鏡頭,但後來干超改變了主意,拿掉了這場戲。 艱苦的訓練,以及訓練之外的東西,也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痕跡。阿南在孩子們中不太起眼,長得沒特點,也不太說話,但干超和攝像還是注意到了他。「有一次他從單杠上下來,我們的攝像誇他,阿南,你的肌肉很發達。俞指導就讓他把衣服拉起來,讓我們看看腹肌。沒想到他立刻哭了,而且一哭就是兩個小時,沒人知道為什麼。」 「阿南不是因為訓練不好而哭的,其他小孩練得好了他哭,被同伴們摸一下屁股他也哭。是不是因為家庭壓力這么大,所以小孩的心理特別敏感和脆弱?」干超是慢慢發現這個家庭的故事的:阿南父母在高檔小區里開小超市,天天凌晨3點進貨,晚上12點才能睡下。三個孩子的學習情況都不太好,往學業上發展肯定沒戲。阿南的兩個哥哥也都練體操,進了市體操隊卻因為家裡窮,被退回來了。父母現在就希望阿南還能再拼一下。這么喜歡體操嗎?可能不是,阿南的兩個哥哥都拿過市裡的冠軍,但媽媽完全找不到那兩塊金牌了。 與一說就哭的媽媽相比,干超更喜歡阿南的爸爸。媽媽在燒香祈禱阿南出成績,爸爸就在旁邊淡定地喝著功夫茶。兩個兒子被市隊退回來了,媽媽跑去又哭又求,爸爸一言不發就把孩子們領回了家,「求他們干什麼?不讓我們練,就不練吧。 」爸爸很耿直,也很堅強。但干超在《紅跑道》里只用了阿南爸爸的兩個鏡頭,而且是那種一不留神就會錯過的鏡頭。

⑨ 求一部關於一部七八十年代的電影 說的是一個小男孩練體操的故事

我的九月。影片圍繞亞運會開幕前十天發生在一個參加開幕式表演的小學生身邊發生的故事,表現了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並通過他們的成長軌跡、反映了民族自強的步伐。影片拍攝手法寫實,風格清新。導演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