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中國兒童電影情況
擴展閱讀
fez獨立游戲大電影 2025-07-23 23:48:16

中國兒童電影情況

發布時間: 2022-07-26 04:09:44

㈠ 國產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兒童電影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電影陪伴無數中國人度過童年。改革開放之初,以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標桿,每年每個國營電影製片廠都要生產至少一部兒童電影。兒童電影製片廠每年要生產5部不同類型的兒童電影。那個時期涌現出《泉水叮咚》《霹靂貝貝》《紅衣少女》等不少經典佳作。

㈡ 求中國國產的兒童電影

1、《動物出擊》是馮小寧執導並編劇的萌寵歷險電影。本片講述萌娃「媽寶」和一群逗萌寵物,在無人察覺和幫助的情況下,組隊營救一艘滿載劇毒葯品並失控的輪船,保護人類免於滅頂之災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4月30日在全國各大院線登陸。

2、《小狗奶瓶》是由彭力自編自導、徐小明監制,奶瓶、康瀟諾、高婷婷、陳一榕、魏子涵、亓小飛主演的現代寵物電影。該片講述了萌犬奶瓶與小主人好好從美好的相遇到分離走失、尋找彼此的故事。

3、《斗魂之熊孩子》以一個8歲孩子的視角講述一位80後單身辣媽與熊孩子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用極具生活氣息的輕喜劇方式探討了單身媽媽、離異家庭等嚴肅話題,以幫助廣大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4、《兩個俏公主》是由薛玉崢執導,馬正陽、張艾、顧辰參與配音的一部動畫電影。該影片講述了兩位公主紅鈴和桃茜,為了兌現幫助天鵝王子找回聖羽的承諾,前往鷹王的國家冒險的故事。

5、《雲上日出》是改編自夏家駿的自傳體作品《在崖縫中生長》,由熊瑋執導,榮梓杉、關亞軍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片講述細菌戰下,一所兒童教養院內孩子們之間陪伴、成長與救贖的故事。

㈢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現狀

作為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兒影廠每年的預算和任務都是國家定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撥款拍片的老模式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中國電影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兒童片由於題材的限制而受到經濟的阻礙。但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大一批熱情執著的電影工作者每年都召開兒童電影年會,研究兒童電影的創作和發行問題,努力為孩子們生產電影。
1999年,兒影廠和北影廠等8家單位合並成立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兒影廠的所有員工被打散分到了中影集團的各個部門,兒影廠的生產任務也轉而由集團下屬的第三製片公司承擔。2005年,在第三製片公司的基礎上,中影動畫產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專攻動畫片生產。而一直以生產兒童故事片為主的兒影廠,只剩下「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這塊金字招牌仍作為出品單位得以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而兒童電影的生產也從「計劃」被推進了「市場」。
並入中影後,一部電影可以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整合資源,兒童電影的天地應該更大了。但是,隨著老人一撥撥地轉行和退休,專門從事兒童電影的人越來越少,而兒童片不賣座的尷尬也很難吸引新鮮力量的進入。1982年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兒影廠的馮小寧導演說,「每個真正從事過兒童電影創作的人都會知道,拍兒童片有多艱難。」中影集團副總、兒影廠廠長江平也表示,「兒童電影是在艱難和堅強中生存,兒童電影的創作者憑的就是一份責任,希望讓中國的孩子看到自己民族的電影。」
由於沒有專門的工作團隊,兒童片生產實行了項目制,每個環節都得動用集團內外各種力量。從策劃到立項,從搭班子到拍攝,從宣傳到發行,中影集團副總、兒影廠廠長江平幾乎都親力親為,每天工作到夜裡十一二點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2011年,三個兒童片劇組同時在外地拍攝,江平就把辦公室當做了指揮中心,每天用簡訊、電話遙控作戰。

㈣ 六一到了,可國產兒童電影都去哪兒了

「六一」兒童節將至,帶孩子看電影慶祝節日是不少家長選擇之一。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兒童電影票房收入逐年增加。但近期多部國產動畫系列電影卻頻頻被詬病:內容幼稚、粗糙且同質化,歌頌真善美的作品不足、想像力不足、放眼世界不足。不少觀眾表示無奈,為何適合孩子看的電影越來越少,好看的中國兒童電影都去哪了?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電影陪伴無數中國人度過童年。改革開放之初,以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標桿,每年每個國營電影製片廠都要生產至少一部兒童電影。兒童電影製片廠每年要生產5部不同類型的兒童電影。那個時期涌現出《泉水叮咚》《霹靂貝貝》《紅衣少女》等不少經典佳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市場化沖擊,「不賺錢」的兒童電影逐漸沒落。據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統計,近10年來,兒童電影生產數量並不少,一直占國產影片10%左右。目前每年生產國產兒童電影超過60部。但業內人士指出,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屈指可數。
[原因分析]原因何在?
①中國兒童電影商業孵化還不成熟。沒有票房市場,就沒有高額投資,相關研發就沒有保障,專業化水平低,缺少營銷和宣傳,讓兒童電影很難引起市場的關注,進入惡性循環。
②創作觀念滯後於兒童成長。兒童電影概念還較模糊,既包括面向兒童觀眾的類型電影,也包括回憶童年的藝術電影,後者未必適合兒童觀看。很多國產『合家歡電影』主要從市場考慮追求票房,沒有從兒童本身出發。此外,赤裸裸的說教式電影,一個大人都不喜歡看的電影,也無法讓孩子在電影院戴上1個來小時。
③兒童觀影渠道狹窄。因兒童沒有購買力,基本靠家長周末帶孩子去影院,需要政策引導和扶持。」
早在2004年,全國婦聯等6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少年兒童電影工作的通知》,強調「在題材、資金、隊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每年重點扶持創作20部少年兒童題材故事影片和兩部動畫影片。據報道,目前每年約有30多部兒童片、動畫片得到總計約2000萬元政府資助。
[背景分析]大量新城市家庭的誕生、中國新時代的建設發展、已有很多題材與手法的參考借鑒、創作隊伍迅速成長等,都使我們的兒童電影創作有很好的時代背景、很強的創作實力,且更多創作都能夠面對廣闊的市場。
[對策建議]要做好兒童電影這塊「蛋糕」,建議:
①政策應向電影出口渠道更多傾斜,比如成立針對中小學生的院線,或通過補貼以極低價格賣給孩子電影票,讓孩子們有更多渠道看到好電影,才能形成優質產
②改變創作思路,尊重兒童的獨立性和特殊的心裡結構及思維水平。擺脫低幼、淺薄的創作模式,接近市場,倡導積極向上,幽默感人的創作風格,製作出優秀的老少咸宜的好作品。
③學校定期組織孩子們進影院,針對不同年齡孩子放映不同電影,組織跟電影主題相關教育活動,票價也相應降低。讓更多孩子走進影院,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產業鏈。
④呼籲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兒童還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辨別能力,在當前視聽環境下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度非常必要,可為家長和孩子提供觀影指導意見。
社會需要兒童電影去講述人類文明,讓下一代能把文明傳承下去,「兒童電影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㈤ 十大兒童必看愛國電影

1、小兵張嘎


《革命家庭》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水華執導,孫道臨、於藍、張亮等人主演。影片主要講述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一個共產黨員家庭進行對敵地下斗爭的故事。兩歲便失去雙親、由後娘養大的周蓮,16歲便與長沙第一師范書的進步青年江梅婚結婚。

江梅清也是父母雙亡,由祖母養大,師范畢業後教書,1924年,他們已有兒子立群,小清和女兒小蓮,他為了真理,離家而走。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很快佔領了長沙,直逼武漢,江梅清參加了革命軍,在長沙總工會緊而繁忙的工作,立群加入了兒童團,小清成了交通員。

㈥ 我國兒童電影的困境

兒童電影投資小,回報低。很多電影人不願意做,這是導致兒童影片少的直接原因。沒有優秀劇本,對於童年沒有激情的導演是導致兒童電影不好看得根本原因。
不過去年電影局出台的《關於資助兒童題材、農村題材影片的管理規定》也會對中國兒童影片起到深遠積極的作用。
相信未來幾年中國兒童電影一定會有次大的浪潮,籌拍中的電影《大年》也一定會給全世界人民一份驚喜。

㈦ 近年國產優秀的少年兒童電影介紹一些

據新華社電 由教育部、廣電總局、文化部共同組成的全國中小學生影視教育協調工作委員會,在近些年推薦影片的基礎上,日前精選出100部優秀影片,推薦給全國中小學生。這些電影包括三大類:一是包括《走近毛澤東》《大轉折》《鴉片戰爭》在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二是現實題材影片,如《生死抉擇》《紅河谷》等;三是少年兒童題材影片,有《少女穆然》《寶蓮燈》《鳳凰琴》等。
回答者:tealife4 - 門吏 三級 2-9 13:36

集玩具和圖書功能於一體的玩具書、新型影視卡通圖書、紙質媒體與電子媒體互動出版的圖書等,正在引領著少兒讀物的新時尚。吳尚之介紹,出版社開發的集圖書、玩具功能於一體的玩具書,1999年全國就形成17個系列,87個品種;1999年配合國產卡通電影《寶蓮燈》的放映,同步推出的同名系列卡通圖書暢銷全國;同年,配合中央電視台大型系列動畫片《西遊記》的播出出版的同名卡通叢書,深受兒童喜愛;2003年,與動畫片《哪吒傳奇》配套出版的同名漫畫書,僅第一年就發行40多萬套、400多萬冊,並多次登上全國暢銷少兒圖書排行榜榜首。
回答者:guyan95914 - 初學弟子 一級 2-9 13:38

五十年代

50年代的小觀眾大都被《雞毛信》中的海娃深深地吸引過,小海娃的倔強、機智、勇敢感染過萬千兒童。扮演海娃的蔡元元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曾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先後參與執導過《刑場上的婚禮》、《張燈結綵》等影片,後赴澳門創立了赫赫有名的蔡氏兄弟影業公司,完成過《夜盜珍妃墓》、《大辮子的誘惑》等作品,頗為搶眼。

如今聞名影視界的著名導演陳家林曾是50年代引人注目的童星,1957年他在《羅小林的決心》中扮演的羅小林,惹人喜愛。後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藝術中,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分配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職導演,創下了不俗的業績:《鳥島》、《飛來的仙鶴》、《譚嗣同》、《末代皇後》、《努爾哈赤》、《袁崇煥》、《武則天》、《唐明皇》、《賀蘭雪》、《遠東陰謀》等眾多影視佳作皆出自陳家林之手,堪稱一位有特色有個性的「大手筆」導演。

六十年代

「小蘿卜頭」一度是方舒的代稱,60年代中期她女扮男裝出演了《烈火中永生》,戲雖不多,「小蘿卜頭」的形象令人憐愛,過目難忘!方舒成為60年代中期小童星的代表人物60年代,大導演崔嵬執導了深受贊譽的兒童片《小兵張嘎》,他慧眼識星地選中土家族男孩安吉斯扮演嘎子,神貌俱佳的表演贏得了小觀眾們的喝彩和厚愛,只可惜安吉斯沒有從事演員這一職業,嘎子成為兒童電影畫廊中熠熠生輝的形象。

七十年代

㈧ 中國兒童教育片有哪些經典的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中國】

水泉小學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為家中有事,需要暫時請假回家。村長不得不從隔壁的村子找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來代替高老師上課。高老師覺得她年紀小,可是無奈找人不易,只好囑咐魏敏之每天給他們抄課文,准確點清人數,一個都不能少。原本30多個學生,因為家裡負擔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個。學生都覺得這個老師太年輕了,沒有老師的樣子便開始欺負她,整個教室都亂哄哄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可是家裡窮,母親又病卧在床,所以他不得不到城裡打工掙錢。魏敏芝得知情況後,呼籲同學一起湊錢去找他回來。魏敏芝到達城裡後,歷經辛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找到了張慧科,且因為她一路的尋找,讓大眾也開始關注這些山區里上不了學的孩子們。

小編說:這部片子經典到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是張藝謀1999年執導的第一部完全採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影片的突出不僅在於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也在於她真實反映了中國農村的教育現狀,正像導演張藝謀所說,「《一個都不能少》在司空見慣中拍出了一份真切和力量來。」

㈨ 六一到了,好看的國產兒童電影去哪兒了

「六一」兒童節將至,帶孩子看電影慶祝節日是不少家長選擇之一。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兒童電影票房收入逐年增加。但近期多部國產動畫系列電影卻頻頻被詬病:內容幼稚、粗糙且同質化,歌頌真善美的作品不足、想像力不足、放眼世界不足。不少觀眾表示無奈,為何適合孩子看的電影越來越少,好看的中國兒童電影都去哪了?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電影陪伴無數中國人度過童年。改革開放之初,以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標桿,每年每個國營電影製片廠都要生產至少一部兒童電影。兒童電影製片廠每年要生產5部不同類型的兒童電影。那個時期涌現出《泉水叮咚》《霹靂貝貝》《紅衣少女》等不少經典佳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市場化沖擊,「不賺錢」的兒童電影逐漸沒落。據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統計,近10年來,兒童電影生產數量並不少,一直占國產影片10%左右。目前每年生產國產兒童電影超過60部。但業內人士指出,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屈指可數。
[原因分析]原因何在?
①中國兒童電影商業孵化還不成熟。沒有票房市場,就沒有高額投資,相關研發就沒有保障,專業化水平低,缺少營銷和宣傳,讓兒童電影很難引起市場的關注,進入惡性循環。
②創作觀念滯後於兒童成長。兒童電影概念還較模糊,既包括面向兒童觀眾的類型電影,也包括回憶童年的藝術電影,後者未必適合兒童觀看。很多國產『合家歡電影』主要從市場考慮追求票房,沒有從兒童本身出發。此外,赤裸裸的說教式電影,一個大人都不喜歡看的電影,也無法讓孩子在電影院戴上1個來小時。
③兒童觀影渠道狹窄。因兒童沒有購買力,基本靠家長周末帶孩子去影院,需要政策引導和扶持。」
早在2004年,全國婦聯等6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少年兒童電影工作的通知》,強調「在題材、資金、隊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每年重點扶持創作20部少年兒童題材故事影片和兩部動畫影片。據報道,目前每年約有30多部兒童片、動畫片得到總計約2000萬元政府資助。
[背景分析]大量新城市家庭的誕生、中國新時代的建設發展、已有很多題材與手法的參考借鑒、創作隊伍迅速成長等,都使我們的兒童電影創作有很好的時代背景、很強的創作實力,且更多創作都能夠面對廣闊的市場。
[對策建議]要做好兒童電影這塊「蛋糕」,建議:
①政策應向電影出口渠道更多傾斜,比如成立針對中小學生的院線,或通過補貼以極低價格賣給孩子電影票,讓孩子們有更多渠道看到好電影,才能形成優質產
②改變創作思路,尊重兒童的獨立性和特殊的心裡結構及思維水平。擺脫低幼、淺薄的創作模式,接近市場,倡導積極向上,幽默感人的創作風格,製作出優秀的老少咸宜的好作品。
③學校定期組織孩子們進影院,針對不同年齡孩子放映不同電影,組織跟電影主題相關教育活動,票價也相應降低。讓更多孩子走進影院,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產業鏈。
④呼籲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兒童還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辨別能力,在當前視聽環境下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度非常必要,可為家長和孩子提供觀影指導意見。
社會需要兒童電影去講述人類文明,讓下一代能把文明傳承下去,「兒童電影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㈩ 中國老的兒童電影

中國兒童片 曾經的經典兒童電影有《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雞毛信》、《小鈴鐺》、《城南舊事》《三毛流浪記》、《紅象》、《苗苗》、《四個小夥伴》、《泉水叮咚》、《月光下的小屋》、《自古英雄出少年》等。 但進入90年代,兒童電影創作生產蕭條寂寥,近十年間也只有少量佳作,如《牽牛花》、《天堂回信》、《我也有爸爸》、《鶴童》、《草房子》、《棒球少年》、《DV小子》、《烏龍院》系列、《旋風小子》 閃光的綵球好萊塢兒童片 兒童電影一向是好萊塢電影大工廠里最得意的產品類型之一,以其多樣的類型和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受全世界孩子乃至大人們的喜愛。有《小鬼當家》、《小小間諜》、《無敵狗當家》、《小豬芭比》、《貓狗大戰》,《101斑點狗》、《綠野仙蹤》、《愛麗斯漫遊奇境》,《小飛俠彼得·潘》、《親愛的,我把孩子們縮小了》、《親愛的,我把孩子們放大了》等。 以迪斯尼為支柱品牌的好萊塢動畫片,就更是為孩子們拍攝的。經典的如《白雪公主》、《阿拉丁》到《獅子王》、《恐龍》,再到《玩具總動員》《怪物史萊克》等。 世界兒童片 伊朗的兒童片如今作為好萊塢商業兒童片的對立面,成為享譽世界的一個品牌了。《小鞋子》、《誰能帶我回家》、《白氣球》、《天堂的顏色》、《水缸》、《醉馬時刻》、《蘋果》等等一系列伊朗電影,不僅在藝術上值得推崇,商業成績也算不俗。要簡單概括他們的特點,或言成功之處,首先在於生活里屁大點兒事兒就能發展成一個溫情而人性化的動人故事。 其它國家的優秀兒童電影有《小孤星》、《再見了孩子們》、《四百下》、《柯利亞》等。 補充 中國兒童片: 寶葫蘆的秘密 邵耀國 / 張漫濤 / 茂路 / 中國大陸 / 楊小仲 新裝的門鈴 中國大陸 / 阿達 / 馬克宣 小鈴鐺(續集) 廖京起 / 張天逸 / 王京薇 / 中國大陸 / 謝添 / 普通話 小鈴鐺 石小滿 / 關維吉 / 關劍青 / 中國大陸 / 謝添 陳方千 / 普通話 魔錶 張小童 / 金佳 / 於德先 / 中國大陸 / 徐耿 / 普通話 超級肥皂 動畫設計:庄敏瑾 / 中國大陸 / 阿達、馬克宣 / 普通話 霹靂貝貝 張京 / 王瑩 / 章萍 / 劉長 / 鄢麗娜 / 張馳 / 景麗平 / 喬奇 / 中國 / 翁路銘、宋崇 / 普通話 大李小李和老李 劉俠聲 / 范哈哈 / 姚德冰 / 中國 / 謝晉 隱身博士 常藍天 / 白蘭妹 / 姜晶豫 / 中國大陸 / 張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