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中的城市花園行動是怎麼回事
也有翻譯成市場花園行動的
由英國名將蒙哥馬利指揮,盟軍的空降兵大規模空降荷蘭比利時等地,計劃空降成功後直插柏林,迅速結束二戰
由於各種原因,主要是情報錯誤,原本以為對手只有少量的德軍殘兵敗將,但是卻有強大的黨衛軍在此休整,並且有正常換防的德軍來
於是盟軍原本軟弱的對手變成了三伙人組成:原先的守備部隊,來換防的部隊,正在休整的黨衛軍
結果盟軍在這場戰斗中損失慘重,戰斗目的也沒有達成。蒙哥馬利特因為這次的慘敗而淡出軍界
B. 周傑倫秘密花園完整版(沒有電影對白版的~!)
現在還沒有,但大灌籃原聲帶馬上就要在日本首發了,裡面有秘密花園的完整版,再等等。7月23日就發行了,到時候就能下載到了。以下是原聲帶的列表:
1.- Kung Fu School
2.- Handle With Care
3.- I'm A Stranger
4.- Kung Fu Fighting
5.- In The Park
6.- Friendship
7.- Kung Fu Lounge
8.- Both Sides Now
9.- Kung Fu Dunk
10. Young Days
11. 4 Martial Masters
12. Washoi
13. Start Your Engine!!
14. Black Enemy
15. Time Has Come
16. Tragedy
17. Threshold Of Time
18. Victory
19. To The Future...
20. 周大俠 / Master Chou 主演映畫「功夫灌籃」結尾主題歌
我試著翻譯下:
1. 功夫學校
2. 謹慎對待
3. 我是陌生人
4. 功夫爭霸-戰舞
5. 公園之內
6. 友誼
7. 功夫俱樂部
8. 雙方對抗
9. 功夫灌籃
10.青春時光
11.4位武林高手
12.WaShoi(哇秀!加油吧!)
13.開始行動!
14.暗黑之敵
15.時機成熟
16.悲劇
17.起點
18.勝利
19.面對未來...
20.周大俠 / Master Chou 主演映畫「功夫灌籃」結尾主題歌
ディスク 2
DVD
1「周大俠」Music Video 音樂錄像帶
2「功夫灌籃」上海首映式致辭
3「功夫灌籃」亞洲版預告片
4「功夫灌籃」日本版預告片
C. 有關諾曼底登陸的電影(或一些二戰時期有名的戰役)
1,《血戰西盤島》
《血戰西盤島》是由帕維爾·喬克赫威執導的戰爭片,米喬·贊布羅斯基、Robert Zoledziewski、揚·恩格萊特、彼得·亞雷亞當奇克、波利斯·席克等參加演出,影片於2013年2月15日在波蘭上映。
該片講述的是二戰初期波蘭抗擊納粹德國的象徵性戰役,不到200名波蘭士兵,阻擊了將近2000德軍整整七天的故事。
2,《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是由辛克匹影業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戰爭懸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菲恩·懷特海德、湯姆·格林-卡尼、傑克·勞登、哈里·斯泰爾斯、阿紐林·巴納德、詹姆斯·達西等領銜主演。
該片於2017年7月21日在美國上映,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3,《至暗時刻》
《至暗時刻》是由喬·賴特執導,加里·奧德曼、莉莉·詹姆斯、本·門德爾森、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等主演的傳記歷史片。於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二戰時面臨來自內部的偏見與外部的法西斯戰爭,溫斯頓·丘吉爾抵住壓力,帶領英國人民奮起反抗,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故事。
4,《登陸之日》
《登陸之日》(My Way)是一部韓國和美國合拍的戰爭片,由姜帝圭執導,張東健、小田切讓、范冰冰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7月10日開始上映。
該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身著德軍軍服的兩名東亞人金俊植以及長谷川達夫的故事。
5,《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D. 請詳細的介紹下後花園行動
市場花園作戰 市場花園作戰 1944年九月十七日(星期日),就西歐的標准說,那一天是飛行的好日子。到上午九時,英國到處機場的霧已散,歐洲大陸的雲高保持在五千呎以上。天剛破曉,數百英、美戰斗機和轟炸機便起飛升空,編隊向海峽飛去。此時英軍第2軍團正攻入荷蘭,向萊茵河下游推進。那時空軍的地上目標便在第2軍團的北部。 這就是「市場作戰」(Operation Market)的開始,自從三年多前德軍攻佔克里特島以來,這是軍事上第一次主要的晝間空中突擊。當蒙哥馬利的第2軍團以空降攻擊作先鋒向前推進時,第1、第2和第7軍團的補給,祗能維持在最低限度,英國第2軍團要跨過阿伯特和埃士考特(Escaut)運河向須德海(ZuiderZee)推進,截斷在荷蘭西部的德軍。這地面作戰部分稱為「花園作戰」(Ope-ration Garden )。艾森豪威爾想深入這些低地國家,奪取萊茵河上的橋頭堡,以解除安特衛普(Anturerp)的壓力,同時他想是否有此可能保持攻勢的沖力,越過法國,進入北德的開闊平原。這次對於德軍殘余抵抗力量的考驗,可能成為大戰中在西歐的一次決定性會戰。蒙哥馬利准備在一個非常狹小的正面推進,這是一個大軍團從未如此嘗試的;事實上,他將整個軍團沿著一條道路經恩和芬(Ein-dhiven)、聖奧丹樂德(St Oedenrode)、威克爾(Ueghel)、烏登(Uden)、格納夫( Grave )、奈美根( Nijmegen )、 安恆( Arnhem )、和阿拍頓(Apeldoorn )等地,或者從此進入德國。傘兵部隊的任便是要佔領沿路各橋梁,並保持暢通。 戰斗機渡海進入荷蘭境內之後,全部降低至樹頂高度,沿著從英軍地區向北走經格納夫,並於奈美根越過瓦耳河而進入安恆的幹道軸線,搜索並攻擊各高射炮陣地。轟炸機則繼續攻擊德軍在里瓦頓( Leeuwarden )、史甸威克 ---- 哈耳特( Steenwijk-Hauekte )哈普斯頓( Hopsten )以及薩爾伯根(Salzbergen )的戰斗機場,所經之處都是火焰沖天,跑道上彈坑累累。 早上十時正,傘兵部隊和滑翔部隊從英國南部中央地區的二十四個機場起飛。運輸機群拖著滑翔機在跑道滑走,沖向晨空,空中祗見爬高和轉彎的飛機。擔任掩護的戰斗機就有1131架,運輸機1545架,另外拖曳滑翔機478架,編成機隊,沿兩條航路向西飛向北海,在這些編隊機群之前二十分鍾,有6架英軍和12架美軍的空降導航組飛機,運送導航人員前往標示著陸區。盟軍傘兵有兩萬人,流著汗擠在帆布坐椅上,每一個全身都掛著各式各樣的背帶、套帶、子彈簡直弄不清有多少,而每一個人內心理思潮起伏,迷惘不安,他們正向著荷蘭進發。全部作戰需要空運三萬五千人參加戰斗,支持運輸機二萬五千架次,及滑翔著陸二萬四千次。 空軍機群分成兩個龐大的梯隊:北面一路載著第82師和英國的第1空降師經荷蘭的舒文( Schouwen )島直趨目標區,第101師所使用的在更南面的另一路,經過此利時。每一梯隊飛機分成三路,左右兩路各距中央一路一英哩半,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機機群,同時一次裝載三個空降師參加作戰。 自美軍第九運兵司令部及英國皇家空軍第38和第46大隊調來的運輸機,都是曾經諾曼底登陸及法國南部作戰的飛行老手。第82空降師的傘兵部隊剛從大不列顛各訓練基地受訓回來,士兵已有過在西西里、義大利和諾曼底作戰的經驗。第101師也是諾曼底登陸的老兵、並且自從七月下旬便為了此次跳傘從事訓練。英國的第1空降師,自從在非洲、西西里和義大利作戰回來後,已有了近九個月的時間整備。至於擔任預備隊的波蘭第1傘兵旅,在英國己准備了兩年,以便返回歐洲大陸。 機群越過比利時和荷蘭的上空,沒有有受到德國戰斗機的擾亂。高射炮火出奇的輕微,載著第101空降師的南方梯隊,遭遇高射炮火比較多,北方梯隊可以說幾乎一點也沒有。途中美軍損失運輸機三十五架和滑翔機十三架;英軍機隊在途中沒有損失。 原來的計劃是將三個傘兵師投落在英軍第2軍團的主要攻擊路線前面,佔領重要地型和橋梁,以泰勒的第101空降師在前方十五英哩外的恩和芬降落,蓋文的第82空降師則更向前三十英哩在奈美根降落,奧古卡(R. E. Urquhart)的第一空降師則佔領安恆,也就是更北十二哩。第30軍於空中突擊開始半小時以後發起攻擊,以愛爾蘭禁衛裝甲師為先頭部隊,使用一路縱隊隊形沿幹道前進,依次與各空降師會師,傘兵部隊然後保持道路暢通,該軍向前進逼,在安恆渡過下萊茵河建立橋頭堡,並准備繼續向德國境內進軍。 這個大膽的計劃在構思時,正是對德軍作大規模持久追擊達到最高潮的時候當時將潰敗的德軍部隊驅逐回到了他們的國境,而盟軍攻擊部隊運動神速,地面部隊可說是長驅直進,攻無不克,因此空降預備隊參戰的計劃均一一作廢。在布雷頓的盟軍空降第1軍團成立後六星期內,該部參謀人員曾經擬訂有十八個不同的作戰計劃,因為地面先頭部隊不斷推進,祗好一一予以取銷。空中突擊所選擇的目標包括從荷蘭的沙特爾 ─ 蘭布葉( Chartres-Rambouillet )以迄德國境內的梅因斯(Mainz) 與曼汗(Mannheim)等不下十餘處。 這些計劃的一再取銷,缺少遠程計劃指導當屬主要原因。這些空降作戰計劃都是高級指揮機構的低階基層人員所構想而成的。布雷頓後來指出,空降部隊的作戰目標,與所有地面部隊行動相配合等,都應該由艾森豪威爾及其參謀人員決定才成。事實上,布雷頓卻須協調其它軍團司令纔能決定他的計劃,但是各軍團司令都把他看成和他們在爭運輸機。有一位高級參謀官和把當時的共通意見告訴布雷頓,他說:「你們這些傢伙在那裡飛來飛去,小心出麻煩,如果要我們替你們解決困難,供應你們,養你們,那我們也許達成不了我們的任務,你們其實可以坐在後方並補充我們,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幫你們呢?無論如何,如果戰況艱困,艾克會給我們一兩個師的 ─ 也許就把你們的一兩個師給我們。」各軍團司令對於當前如何使他本身分散甚廣的部隊得到補給的問題比較關切,至於空降作戰,可能將珍貴的飛機搶走,當然就沒有多大興趣了。
E. 市場花園行動的相關作品
市場花園行動是1946年電影《他們的是光榮》的題材。這部電影混合該戰役的原本片段重新製作,拍攝地點就是在阿納姆。許多扮演傘兵的演員實際是參加該戰役的士兵。有些的更扮演自己,包括凱特·特爾·霍斯特、弗雷德里克·高夫、約翰·弗羅斯特和斯坦利·麥可斯特,他是加拿大記者在阿納姆前線發出扣人心弦的報道。
《奪橋遺恨》(《遙遠的橋》)是根據科尼利厄斯·瑞安1974年出版的同名書籍《遙遠的橋》在1977年拍攝的史詩式戰爭電影。它由威廉·高文改編,導演是理查德·阿滕伯勒,並有一個全明星陣容。與之前的電影不同——它從四面八方(包括英方、美方、德方、波方和荷方)講述了整個行動。 在該戰役中第101空降師第506傘兵團二營E連的行動被戲劇化後成為HBO的著名電視短劇《兄弟連》的一部分。 1997年的策略游戲《近距離作戰:奪橋遺恨》完全以市場花園行動為中心。在它的幫助擋案也包含歷史典故,以及在玩該游戲時可看到歷史錄像。戰術FPS游戲《戰火兄弟連:地獄公路》從第101空降師第502傘兵團一群士兵的角度重新描述市場花園行動的部分故事。RTS游戲《英雄連:抵抗前線》從德軍裝甲精銳部隊的視角和步兵師士兵的觀點描述圍繞市場花園行動的戰事。在RTS游戲《代號:裝甲》中,集中描述盟軍在市場花園行動中的任務。在RTS游戲《軸心國與同盟國》中的同盟國戰役中也有提到過。2001年的FPS游戲《榮譽勛章:前線》是講述一名傘兵在市場花園行動中跳傘進入荷蘭作戰的故事。他越過奈梅亨大橋,在阿納姆會見了一名情報員。FPS游戲《戰地1942》也有關於市場花園行動的關卡。
F. 請給我一部關於市場花園行動的。電影。電視劇
我不記得有沒有電影描述這次失敗的行動,但經典戰爭美劇《兄弟連》中有一集就是描述E連參與市場花園行動,並失敗而歸
G. 有一部描寫市場花園戰役的美國電影叫什麼名
<遙遠的橋>
H. 美國電影 遙遠的橋 講的是不是盟軍的花園市場戰役
市場花園行動(Operation Market Garden 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在軍事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系指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發動的一次作戰。它是最大規模的空中襲擊,配合地面裝甲部隊快速移動的協同作戰。
戰役背景
1944年6月盟國諾曼底登陸戰役以後,德軍遭受盟軍的重大打擊後,殘存部隊於8月底時沿著德國本土撤退到低地國荷蘭、比利時與法國東部。盟軍准備向德國本土進攻。到了1944年8月底時,後勤補給的問題造成盟軍的攻勢遲滯。擁有大量貨運能力的安特衛普港雖然已經大致被英軍攻下,但是在出海口附近的陸地仍然被德軍掌控。此時盟軍遭遇的困境主要在於究竟要先解決補給問題(清除安特衛普附近的德軍),或是獲取戰術層面的勝利(徹底摧毀德軍的殘余勢力)。
市場—花園行動
英國蒙哥馬利元帥計劃使用空降部隊,目標是從比利時經阿納姆(Arnhem)到Ruhr地區,奪取荷蘭境內主要河川上由德軍控制的一系列橋梁;而戰略目標則是在奪得這些橋梁的控制權後,趁德軍尚未站穩之際,讓盟軍得以跨越萊茵河這個德國邊境上最後的天然屏障,為了給德國軍事工業造成停滯並為隨後進軍首都柏林做准備。防守的德軍主要為莫德爾將軍指揮的B集團軍群,下轄第15集團軍以及第1傘兵軍團。
整個市場花園行動可以分為兩部分:
�6�1市場行動:系指空降部隊的作戰,盟軍第1空降軍團負責攻佔萊茵河流域的橋梁及附近地區。
�6�1花園行動:以英軍第2軍團為主的地面部隊向北前進,由英軍第30軍為先鋒部隊。
在英軍第30軍的駐地與其突擊的目的地萊茵河北岸之間,必須通過八個障礙,包括數條主要河川以及三條運河。整個市場花園行動的目標就是同時攻下橫跨這些水域的橋梁。有些跨越較小河川的橋梁如果無法攻下時,英軍第30軍的工兵部隊可以搭設臨時橋梁通行。但是主要的河流,例如奈美根附近的瓦爾河,或是安恆附近的萊茵河,就無法用這種方式通過了。
預定用來做為行軍路線的69號公路(後來被稱為「地獄公路」)有兩個車道,通常比荷蘭的低窪地區要高一些,而公路兩旁的地面太過松軟,不利於軍用車輛通行。
市場行動
諾曼底登陸之役後,盟軍的空降部隊重編成盟軍第1空降軍團,下轄三個美軍空降師、兩個英軍空降師,以及一個波蘭軍的獨立傘兵旅。希望所有參與歐洲戰場的空降部隊能在統一的指揮下作戰,而艾森豪威爾將軍在6月20日時同意了這個構想。
參與「市場行動」的部隊為盟軍第1空降軍團五個師當中的三個,分別是泰勒少將的美軍第101空降師,預定降落在英軍第30軍的北方,負責佔領索昂(Son)地區恩荷芬(Eindhoven)西北方的橋梁以及費赫爾(Veghel)橋,而101空降師和第30軍之間的距離也是三個空降師當中最近的。距離次遠的是由加文准將的美軍第82空降師,他們在英軍第30軍的東北方著陸,攻擊赫拉佛(Grave)以及奈美根大橋。烏奎特少將的英軍第1空降師以及波蘭獨立傘兵旅則降落在離第30軍最遠的北邊,同時也是第30軍行進的終點站——安恆。英軍第1空降師必須佔領位於安恆的公路橋梁以及烏斯特畢克(Oosterbeek)的鐵路橋梁。
花園行動
在英軍進攻地帶內,由第30軍(裝甲師1個、步兵師2個)實施主要突擊,其任務是:在狹窄正面地段上突破敵人防禦,利用空降兵在該軍進攻地帶內奪取的渡口通過江河障礙,向艾恩德霍芬、赫拉沃、奈梅亨、阿納姆一線推進。為了實施炮火准備和炮火支持,在步兵第30軍進攻地帶內集中了880門火炮。步兵第8、第12軍應在突擊集團的兩翼行動,以擴大突破正面。為了對該集團軍的行動實施航空兵保障,動用了650餘架飛機。英軍地帶內的兵力對比有利於盟軍:步兵和炮兵、飛機和坦克占絕對優勢。
戰役經過
9月17、18兩日,經過航空火力准備以後,英國,美國和波蘭傘兵從歐斯特貝克(Oosterbeek), Son 和Groesbeek降落。他們的目標是迅速奪取穿越運河和河流的橋梁並為從南方推進的英國地面部隊鋪平道路。這條「走廊」從比利時的里奧波德堡(Leopoldburg)經范肯斯沃德(Valkenswaard), Eindhoven, Veghel, Grave 和奈美根(Nijmegen)到阿納姆(Arnhem)。
第30軍在短促的航空火力准備和炮火准備後轉入進攻。該軍第一梯隊中的裝甲師突破敵軍防禦。2個步兵師也隨後跟進。至第一天日終前,盟軍向縱深推進了6—8公里。9月18日,該軍部隊進抵埃因侯溫,與第101空降師會合。9月20日步兵第30軍在狹窄地段上前出到奈梅亨,與第82空降師會合。在突擊集團兩翼作戰的步兵第8、第12軍遇到敵人的頑強抵抗。德軍對盟軍進攻集團的翼側和阿納姆地域的空降兵實施了反突擊。盟軍的作戰態勢發生逆轉,英軍空降兵第1師和波蘭傘兵第1旅遭到很大損失。英軍費了很大氣力,才抗擊住敵人的反突擊。另一方面,戰役一開始,加拿大第1集團軍對安特衛普西北部的進攻進展緩慢,加拿大軍隊直至9月末才進到斯海爾德河口。
雖然面臨巨大困難,但聯軍設法保證路線的暢通。他們面對德國持續的猛烈抵抗而且德國人破壞了聖那裡的橋梁。另外,二萬多輛車輛包括笨重的履帶車很難通過這些從范肯斯沃德到奈美根的狹窄道路。交通非常困難。美國人稱它「地獄公路」。
1944年9月20日是一個轉折點。在奈美根南部的瓦爾河大橋經過三天激烈的戰斗以後,第82空降師還沒有奪取大橋。原定用橡皮艇從另一邊穿過瓦爾河(Waal)攻擊大橋。計劃很成功,小艇穿越的同時,四輛坦克設法穿越瓦爾橋。增援及時到達。盟軍奪取了奈美根的橋梁,然而,盟軍來不及奪取一座在阿納姆還在德軍控制之下的重要的橋梁。
市場花園行動停止了。此行動開始之初尚稱成功,盟軍在9月20日時攻下位於奈美根(Nijmegen)的瓦爾橋(Waal Bridge),但是最終仍然因為英軍第1空降師無法守住位於安恆(Arnhem)的最後一座橋梁而宣告失敗,盡管英軍第1空降師已經堅守在當地超過最初預期的時間。9月26日,波蘭和英國軍隊被迫撤退。9月27—29日,英軍進至下萊茵河南岸,但被迫轉入防禦,未能在北岸奪得登陸場。一直到1945年3月,萊茵河仍然是盟軍與德國本土間一直無法跨越的屏障。
結果
此戰歷時55天,盟軍在寬200公里的正面上向縱深推進了45—90公里。但德軍重新奪回阿納姆的控制權,因而使此次作戰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阿納姆的橋梁被稱為「遠方的大橋(A Bridge Too Far)」。
1977年米高梅 MGM電影公司戰爭電影「奪橋遺恨(A Bridge too far)」及原作歐戰史長篇紀實小說《遙遠的橋》(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comelius Ryan)),皆有精彩詳述。
I. 二戰史實電影
我對這個題材的也挺感興趣,下面的是我在網上找的二戰題材的電影里比較寫實的,出處已經不記得了。
《從海底出擊》(德國)
寫實:★★★★★
反思:★★★★★
經典:★★★★★
類型:單視角戰爭
備註:又名《潛艇風暴》。改編自真人真事;這部影片有三個版本,分別是公映版(2個半小時)、加長版(3個半小時)、完整版(5個小時),建議首次觀看的朋友先看刪節版的
《兄弟連》(美國)
寫實:★★★★★
反思:★★★★
經典:★★★★★
類型:兄弟連
備註:10集電視電影,平均每集1小時,中文版剪輯為14集;改編自真人真事
《帝國的毀滅(加長版)》(德國)
寫實:★★★★★
反思:★★★★
經典:★★★★
類型:多視角戰爭
《拯救大兵瑞恩》(美國)
寫實:★★★★★
反思:★★★
經典:★★★★
《巴頓將軍》(美國)
寫實:★★★★★
反思:★★
經典:★★★★★
類型:人物傳記
備註:男主演喬治•斯科特憑此片獲奧斯卡影帝,但他拒絕上台領獎
(美國拍攝的「政策片」,為政治服務的作品,雖說如此,本片並沒有像許多紅色經典那樣讓主人公淪為完美到缺乏人性的神魔,相反,故事中的巴頓將軍有血有肉、個性鮮明,他擅長指揮,但同時也很好戰,他有軍人的氣魄,但專橫霸道,他在軍事上頗有成就,但在私生活上被人們指指點點……總之,他是個很真實的人物,有優點也有缺點。在追求高度還原史實的同時,故事也適當地加入一些幽默,如那段描寫巴頓身邊那條狗的劇情很令人噴飯。本片的製作水平高於《麥克阿瑟傳》,尼克松很喜歡這部作品。)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
寫實:★★★★★
反思:★★
經典:★★★★★
類型:全景式戰爭
備註:蘇聯「解放」三部曲之一;影片長達6小時
(本片動用了約5000名士兵、10000名群眾、250名演員、202名攝影師參加拍攝,其場面之壯觀可謂已成絕唱,即使今天讓俄國再來拍這樣的一部影片也很難辦到了。不過要注意的是,《莫斯科保衛戰》是一部「政策片」,其政治色彩非常嚴重,雖然當中絕大多數情節都有史依據,但也有不少地方有刻意安排的成分,顯得嬌柔做作。還有對於蘇聯一方的失利、以及領導人的錯誤甚至低級失誤等等,本片談起來也是扭扭捏捏,刻意迴避,基本上是報喜不報憂。觀看本片時,應該保持一股「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精神,否則容易被誤導。)
《最長的一天》(美國)
寫實:★★★★★
反思:★★
經典:★★★★★
類型:全景式戰爭
備註:黑白片,後染成彩色
(好萊塢的經典巨作,內容可謂全面、豐富,場面真實、宏偉、壯觀。長達3小時的影片,並不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樣對戰爭作出反思,而意在講述「D日」——諾曼底登陸這一天的故事,和《大兵》大量虛構不同的是,本片不少支線劇情確有其事。在戰斗場面和軍人動作規范的程度上,本片則更勝一籌,當中對歷史事件考證得非常的嚴格。美、英、法等國為協助本片拍攝共動用了11000部飛機、4000艘船艦、23000名軍人,這個拍攝規模可謂是空前的,當時法國雖然正在致力於阿爾及利亞戰爭,但還是派出了1000名突擊隊員。要說本片有什麼缺陷的話,大概就是人物有些臉譜化,其中隆美爾的外貌與史實不符,不如《沙漠之狐》來得神似。)
《卡廷慘案》(波蘭)
寫實:★★★★★
反思:★★★
經典:★★★
類型:集中營
備註:影片沒有固定的主角,而是以事件為中心
J. 有一部描寫市場花園戰役的美國電影叫什麼名
電影《遙遠的橋》又稱《市場—花園行動》就是講該戰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