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全集 » 張先生討學錢電影全集
擴展閱讀
學生冬令營電影內容 2025-09-13 04:47:10
私人訂制電影是什麼劇情 2025-09-13 04:37:41

張先生討學錢電影全集

發布時間: 2022-06-28 20:34:23

① 花鼓戲 張先生討學錢完整版

張先生討學錢(音頻下載)

張先生忙不贏哪,收拾筆硯與書文,今日不到別家去,要到那陳家去走一程,爬山過坳我去討學俸,你看我教書好累人哪,你看我教書好累人哪。

正月里正月正,家家戶戶賀新春,龍燈獅子多熱鬧哇,敲鑼打鼓鬧沉沉,忽聽得門外高聲喊咧,龍燈獅子要上我的門,張先生我最愛看燈,怎奈我無錢打包封,關門躲債主設法呀做人情,我關門哪閉戶躲新春,關門哪閉戶躲新春。

二月里是花朝,先生就把學生邀,大學生有了七八個,小學生也有上十名,如今的世界就大不同,老書不教要教國文,算術體操都容易得搞咧,就是這個英文的A.B.C.D,A.B.C.D我搞不清,張先生我從沒進過那洋學堂門,如今教書打背躬,如今教書打背躬。

三月里是清明,家家戶戶掛祖墳,大爆竹三眼銃,鞭子放發是這樣沖,莫道兒孫不孝順,只怪墳山不做功,我堂堂的秀才落了第,如今是個陌生人,如今是個陌生人。

四月里四月八,東家送我一隻鴨,只想喂不想殺,偏偏督學來視察,我沒得辦法,只好抓噠咯只鴨來殺,刀也鈍鴨又是咯挪,哎喲價,一刀就割噠咯手指甲,爛布子纏來線來扎,有意栽花哎花不發,無心插柳柳發芽,如今我寫字手發痂,如今我寫字手發痂。

五月里是端陽,張先生回家看師娘,學生急忙啊來送禮,肉幾塊酒一缸,還有那糯米粽子和麻糖,捨不得吃又捨不得嘗,櫃子里頭放米缸里藏,沒曉得天氣熱,大雨過後又出太陽,我急忙打開櫃子看,哦嗬一聲我慌了張,麻糖溶成塊粽子上霉霜,肉肚裡蛆婆子拱,酒味都跑光,吃又不能吃,嘗又不能嘗,只好端起往外哐哪,只好端起往外哐哪。

六月嚅三伏天,教書教得汗漣漣,跑到門外歇蔭涼,毛伢子蹲在那後面搞名堂,找起生字來考我,曉得我沒帶字典在身旁,想了半天沒認得出,毛伢子開口就罵娘,我鬍子一翹一了氣,跑到陳家論短長,陳大嫂一見我慌了張,潑了一缽熱米湯哪,潑了一缽熱米湯哪。

七月里是中元,家家戶戶接祖先,求祖先哇多保佑哪,保佑我的學傣往上添,但願白米加幾升,但願家家拿現錢,孫兒子子兒孫,明年中元把香焚哪,來年中元把香焚。

八月里是中秋,上邊屋裡做喜酒,下邊屋裡過中秋,心想登門是喝幾盅,怎奈我無錢打包封,滿腹的文章我何處用,寫首對聯打秋風,不信但看宴中酒哇,杯杯先敬有錢人,我夾幾塊肥肉子潤喉嚨哪,我夾幾塊肥肉子潤喉嚨哪。

九月里是重陽,重陽移火進了房,東家蓋的紅羅被,我把稻草墊上床,人家喝的重陽酒,只有張夫子呷米湯,四時八節無人問,想起我教書好心傷哪,想起我教書好心傷哪。

十月里立了冬,日子越過越冷清,大學生跑了七八個,小學生只剩三四名,我餓起肚皮來討學俸,來此不覺是陳家門,去年的門對子是我寫,四紅對聯兩邊分,一門天賜平安福,四季人同富貴春,我叫聲陳大嫂快開門哪,我叫聲陳大嫂快開門哪。

② 荊州花鼓戲有哪些藝術特徵

荊州花鼓戲主要藝術特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民間鑼鼓戲曲化;二是馬鑼的運用;三是當地民歌的戲劇化。

俗話說:「丑花鼓、鑼鼓多。」這一方面說明花鼓戲擊樂豐富;另一方面說明了「擊樂」是荊州花鼓戲音樂唱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民間馬鑼在武場的使用,是民間鑼鼓戲曲化的鮮明體現。通常京、漢等皮黃大劇種的武場只用板、邊鼓、大鑼、鈸、小鑼,而荊州花鼓戲的武場則直接採用了馬鑼。馬鑼是民間鑼鼓中的標志性樂器。

武場採用馬鑼演奏的技巧純熟者,右手小錘擊中馬鑼有效部位後,左手將被擊中的馬鑼拋向高於頭頂的空中,發出粗獷的「浪浪」聲響,獨具特色。

荊州花鼓戲的音樂唱腔,直接來源於江漢平原流行的民歌小調及豐富的田歌、勞動號子,經過長期的舞台實踐,逐步發展形成了節奏富於變化,能夠表現多種思想感情的聲腔體系。

荊州花鼓戲的聲腔有高腔、圻水、打鑼、四平調等四大主腔和豐富的小調。主腔中除高腔是在當地薅草歌基礎上演變發展而成的外,而圻水、打鑼腔則與鄂東花鼓戲聲腔結構相近。

在諸多小調戲中,《補背裕》、《摳門閂》、《薅黃瓜》等多種曲調,是當地民歌的戲劇化。這些不同來源的聲腔,在當地語言和音樂特點的基礎上,演變融合,渾然一體,形成了荊州花鼓戲的獨特風格。

荊州花鼓戲早期的角色行當主要有小生、小丑、小旦。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劇目的變化,行當角色有所發展,出現了小生、生角、正旦、花旦、丑角5個行當。

荊州花鼓戲的小生多扮演青年男子,唱念均用大嗓。其飾演的角色有以唱見長的劇目《白扇記》劇中的胡金元,文雅書生戲《訪友》劇中的梁山伯,武功戲《戲蟾》中的劉海等。

荊州花鼓戲的正旦主要飾演端莊賢淑、性格剛強的中青年女子。如《三官堂》劇中的秦香蓮、《秦雪梅》劇中的秦雪梅等。

荊州花鼓戲的花旦又稱「鐵扁擔行當」,多扮演潑辣的中年婦女和活潑伶俐的小姑娘。其表演步法輕快靈活、動作細膩、道白清脆。所飾角色如《辭店》劇中的賣膳女、《烏龍院》劇中的閻惜姣等。

荊州花鼓戲的丑角此行當戲路較寬,多飾演僱工、書童、教書匠、店家、惡少等。其所飾人物或機智敏銳、詼諧風趣,或奸詐狡猾、刁鑽圓滑。如《張先生討學錢》劇中的張先生,《陰審》劇中的判官等。

荊州花鼓戲的生角多扮演正直、豪爽、剛毅、灑脫,以及愛打抱不平的人物。如《告經承》劇中的張朝宗、《烏龍院》劇中的宋江等。

荊州花鼓戲有四大主腔和200餘種小調,唱起來節奏明快,旋律優美,抒情敘事,飽含泥土的芳香。荊州花鼓戲擊樂伴奏來自江漢平原的民間鑼鼓,現存文獻記載的傳統擊樂牌子有76個。

荊州花鼓戲的主腔屬於板腔體,唱詞多為七字、十字句。傳統的演唱形式為「一唱眾和、鑼鼓伴奏」。唱腔高亢朴實,曲調音域寬闊,旋律進行中大跳較多;男女唱腔都用本音和假嗓相結合演唱,加上唱、幫、打三者緊密配合,形成了荊州花鼓戲獨有的演唱風格。

荊州花鼓戲的主腔有高腔、悲腔、圻水腔、圻水敗韻、四平腔、打鑼腔、還魂腔等。高腔因其唱腔高亢粗獷,又俗稱骷髏腔。該唱腔男腔粗獷、豪放,女腔婉轉柔和,且字句安排和行腔處理均較為靈活,可塑性也很強。

演員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和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靈活安排,因而是荊州花鼓戲最有代表性的唱腔之一,一般多用於本戲中唱腔的演唱。

由於高腔善於抒發悲怨深沉的感情,在許多劇目中被用於重點唱段。如《三官堂》中秦香蓮的長段唱詞就用高腔轉接悲腔處理,其唱腔婉轉凄切、如泣如訴,較好地表現出劇中人物的情感。

荊州花鼓戲有名的小調有「摘花調」、「十枝梅」、「采蓮調」等。分單篇牌子、專用曲調、插曲3類,多來自民歌和各種民間說唱音樂。其樂曲短小,旋律優美,節奏輕快,色彩豐富。

新中國成立後,荊州花鼓戲得以新生。許多新中國成立前改唱楚劇的花鼓藝人,打出了「劇種回歸」的旗幟,並得到了各地文化主管部門的關注和扶持。先後建立了天門、潛江、沔陽等第一批縣級花鼓劇團。

1955年,荊州花鼓戲在繼承與改革的道路上邁開了步伐。其重要標志是將「一唱眾和,鑼鼓幫腔」的傳統演出模式改成了弦樂伴奏,荊州花鼓戲的舞台上出現了發展和繁榮的局面。

《雙撇筍》、《斬經堂》、《三官堂》、《春姑拾斧》、《借牛》、《攔花轎》等劇目,分別在湖北省和中南區文藝會演中獲獎。這些成就奠定了荊州花鼓戲與湖北漢劇、楚劇齊名的基礎地位。

改革開放後,荊州花鼓戲更是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1980年,荊州花鼓戲《花牆會》被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成彩色戲曲片;荊州花鼓的傳統戲《王瞎子鬧店》、《招郎》,由湖北電視台拍成電視戲曲藝術片;1984年,荊州花鼓現代戲《家庭公案》赴京匯報演出,轟動京城,被譽為「難得的好現代戲」。

隨後,又有荊州花鼓戲《水鄉情》、《向老三招婿》《海峽情》、《原野情仇》、《鬧龍舟》等劇相繼進京演出,是全國各劇種中,創作劇目上京演出較多的劇種之一。

荊州花鼓戲在新中國成立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可歸納分為3個階段,即普及傳播階段,快速發展階段,改革創新階段。

在這3個階段中,由於行政區劃的調整和劇種發展的要求,在1954年定名為「天沔花鼓戲」,1981年改名為「荊州花鼓戲」。

鄉村劇團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甚至有的村都組成了劇團。這一時期,農村劇團為傳播和普及花鼓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這一階段,由於劇種的發展和行政區劃的調整,使得天沔花鼓戲也隨之改名。1981年,荊州地區將天沔花鼓戲改為「荊州花鼓戲」。

荊門市將劇團經過調查研究,又考慮到荊門的市情團情,從1990年起,他們創作演出的重點調整到編演現代戲,特別是農村題材的現代戲上來。

荊門市花鼓戲劇團先後創作演出了現代戲《高玉蓮》、《翁與媳》、《桃林深處》、《九二六壯歌》、《荷花洲頭》、《鬧龍周》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現代戲劇目。

這一時期,荊門市的花鼓戲在專業劇團的帶領下,民間劇團迅速發展,形成了專業團體努力開拓花鼓戲發展的局面,使這一地方劇種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

在花鼓戲進入了全盛時期之後,花鼓戲藝人為了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荊門市一方面加大力度鼓勵和扶持農村業余劇團,在創辦劇團、聘請教練、演員簽約、設備添置、信息提供等方面給予了優惠和方便,以利於花鼓戲的健康發展和廣泛普及。

荊門市從2002年開始策劃、創作大型現代花鼓戲《十二月等郎》。該劇創作的初衷就是想跳出傳統曲目的模式,創作出一台全新式樣的花鼓戲,一方面繼承花鼓戲的傳統,使其具有民族性;另一方面注入時尚的、現代的氣息,使其豐富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十二月等郎》也在聲腔設計上大膽創新。在保留花鼓戲唱腔的悠揚、甜美、悅耳等音樂元素的前提下,融入民歌、山歌等民間音樂的素材,使其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十二月等郎》的主題曲《等郎調》,就取材於江漢平原的「三棒鼓」,無伴奏合唱就沿用了原生態花鼓戲的無伴奏唱法等。正因為音樂注入了有特色的元素,所以當代觀眾感到親切動聽,能產生共鳴。

在舞台美術方面,《十二月等郎》既吸納了話劇的寫實手法,又保留了戲曲的寫意手法,運用了大量的真實布景和道具,但又不是全實景,既有實又有虛。

另外,花鼓戲藝人還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使舞台空間轉換自如,增強了舞台的表現力。在《十二月等郎》劇中,活動台板、電腦燈光和環繞立體聲都使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電腦設計投射的豐富圖案及色彩變化,使江漢平原鄉村景色躍然眼前。

《十二月等郎》為湖北花鼓戲這一地方劇種在全國爭得了一席之地,使湖北花鼓戲在荊門具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並步入了它的鼎盛時期。

③ 求王小泡小泡的《張先生和張先生》百度網盤,謝謝!

《張先生和張先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v8FMeXcapAQD4RpZ8HDFHQ

提取碼: 814u

由描寫當代同志生活的長篇小說《張先生和張先生》改編的同名電影《張先生和張先生》,根據上百個原型塑造了一副同志眾生相,讓我們看到同志在面對愛情、友情、生活時的激情與執著。

④ 誰有沒有湖南花鼓戲,要完整的,最好帶字幕!比如說楊家將,張先生討學錢,劉海砍樵,等等都可以,

56和酷6網上都有不少,建議上去搜索一下,現在有不少你所講的那些視頻文件可以在線欣賞了。

⑤ 湖南花鼓戲《討學錢》講的什麼故事

主要是講張先生自己才學不夠深,去討學費反被別人戲弄,反映出兩個問題,1、要想教好別人,自己先要學會:2,從古到今教育就是一大敗筆

⑥ 張先生討學錢的故事梗概

太飄了這問題

⑦ 張先生討學錢是花鼓戲還是黃梅戲

《張先生討學錢》是湖南花鼓戲
《打豬草》是黃梅戲
其實就是名稱不同而已啦。「俸」是解放前的名稱,那時的舊漢語這個字指的就是工錢的意思。解放後在戲曲改革時把曲名改得更通俗易懂了。
http://www.qyule.com/content.php?pid=d18DJwkh好像可以在線看,不知是不是你要的版本
副:戲詞

張先生討學錢(討學錢調)

作者:李生遠 文章來源:張德光 點擊數:200 更新時間:2006-9-9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玩紅燈。

獅子大張嘴,老虎翻眼睛。

「知某數,識某文」,嚇得張先生跑不贏。

二月里,是花朝,張先生才把學來邀。

問我學錢要多少?一串也不多,

八百也不少。若是沒有錢,

你就給稻草;長的做被子,短的把鍋燒。

「有司命,書之敖」,升半大玫我也教。

三月里,是清明,家家戶戶上祖墳。

張先生也去把墳上,紙人紙馬手中擰。

「李闖王,神器焚」,三拜九叩把禮行。

四月里,四月八,家家戶戶把秧插。

東家接我吃秧酒,西家接我吃秧茶。

「有酒食,先生傳」,臨走還裝兩個大鴨蛋。

五月里,是端陽,吃粽子來拌沙糖。

吃燒酒,攉雄黃。「教五子,名具揚」,

艾葉子插在我頭上。

六月里,熱難當,張先生熱屁股坐板瘡。

我不匯,它不癢;我一匯,它血汪汪。

有心回家換衣裳,「竇燕山,有義方」,

學生說我想師娘。

七月里,七月七,東家接我講學理。

五經四書我不會,「勤有功,戲無益」,

《三字經》我考第一。

八月里,是中秋,東家死條老黃狗,

學生接我吃狗肉。進了他家門,

狗肉兩大盆,對面人望不見對面人。

東家也是央,學生也是敬,

只顧得嚼,沒顧得吞,

哽得我張先生翻眼睛。

「號洪武,都京陵」,

希乎跟狗拼了命。

九月里,菊花黃,菊子做酒滿缸香。

東家接我去吃酒。吃了三杯酒,褲子不離手。

尿倒西家牆,砸死五條狗。

「昔孟母,擇鄰處」,看我丟丑不丟丑!

十月里,小陽春,張先生教書一年整。

今天不上哪兒去,陳二爺家討學紋。

「乃九族,人之倫」,隨手關上兩扇門。

演唱:李生遠 搜集:張德光
一九六二年五月采錄於河鳳橋鄉新店村

⑧ 出張先生相屋部電影有幾部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最好的時光》,春光乍泄》,《刺客聶隱娘》,《天下無雙》,《赤道》,《無問東西》,《建黨偉業》,等等。

《赤道》是寰亞電影2015年出品的動作片,由梁樂民、陸劍青聯合執導,張學友、張家輝、王學圻、張震、余文樂、崔始源、池珍熙、文詠珊、馮文娟等聯袂主演。

影片講述了中韓軍警精英聯手化解超級核武器危機的故事。

該片定檔2015年4月30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評價

《赤道》擁有超大動作場面,超強懸念劇情,堪稱國際反恐高科技戰役(南國早報評)。

《赤道》相比於《寒戰》格局更大、野心更多,通過移形換位、三點透視的敘述技法,闡釋了新國際格局下現代反恐的危局。即便本片瑕疵隨著視野的同步增大也越發令人遺憾,《赤道》的正面意義也是遠遠超出絕大多數華語電影的不思進取,屬於電影創作者高度發展中的瑕疵(京華時報評)。

⑨ 與春節有關的人物

除夕出生的名人偉人
常建(公元708年)
常建,籍貫邢州(根據墓碑記載),生於除夕這一天,後游歷長安(現在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字型大小不詳。
陸羽(公元733年)
陸羽(公元733年除夕—公元804年),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羅文(1945年)
羅文(1945年2月12日-2002年10月18日),出生於廣西百色,中國香港歌手、音樂人、演員。香港著名歌唱家,是殿堂級的歌手。
春節出生的名人偉人
莫扎特(1756年)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莫扎特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兼演奏家之一,他不僅是古典音樂的傑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有「音樂神童」的美譽,是古典音樂界至今無法超越的奇才。
羅斯福(1882年)
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前總統,連任四屆(1933年-1945年)。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總統。
宋(1893年)
宋(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宋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舉世聞名的傑出人物,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並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