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全集 » 電影王伯祥全集
擴展閱讀
幽默搞笑電影小品 2025-09-14 06:41:20
十三什麼電影 2025-09-14 06:41:10
電影什麼的心臟 2025-09-14 06:35:31

電影王伯祥全集

發布時間: 2022-06-20 08:42:28

㈠ 電影王伯祥中有你們這些縣領導帶頭參加什麼

壽南支援壽北,共同奮戰開發壽北的工作。
王伯祥劇情簡介:本片以王伯樣創建蔬菜王國和壽北開發為主要線索,還原了當年歷史畫卷,生動再現伯祥書記「百姓為天、人民至上務實苦幹、鞠躬盡瘁」的精神,真實地塑造了一個「活著的焦裕祿。

㈡ 以王伯祥為原型拍攝的電視劇叫什麼

《理想照耀中國》之《破冰》

主角王伯祥(飾演者杜淳)

㈢ 高中生適合看的課外讀物.

南京師大附中(南京最好的中學)會在新生進校時給每一個同學發一本《閱讀指南》,是2004年編的,編得很有水平,裡面有閱讀建議和簡介,要是方便的話,我可以送你一本。呵呵,反正我備了好幾本,專門留著別人來要的。
目錄:
一、激情的森林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歌德的詩歌精選;布萊克詩集;彭斯詩選;華茲華斯詩歌精選;拜論詩歌精選;雪萊詩歌精選;海涅詩歌精選;普希金詩歌精選;雨果詩歌精選;朗費羅、萊蒙托夫、惠特曼、波德萊爾、涅克拉索夫、裴多菲、狄更生、泰戈爾、勃洛克、馬雅可夫斯基、葉賽寧、艾略特等的詩歌精選、休姆等人的意象派詩選

二、詩化的王國
余冠英的《詩經選》;馬茂元的《楚辭選》;余冠英的《漢魏六朝詩選》;陳貽焮的《王維詩選》;復旦大學編寫的《李白選集》;蕭滌非的《杜甫詩選注》;還有《李商隱詩選》、《蘇軾詩選》、《黃庭堅詩選》、《范成大詩選》、《陸游詩選》、《淮海詩》、《李清照詩詞選》、《蘇軾詞選》、《辛棄疾詞選》

三、另一種聲音
《荷馬史詩》、《神曲》、《唐吉訶德》、《哈姆雷特》、《懺悔錄》、《浮士德》、《紅與黑》、《巴黎聖母院》、《簡愛》、《呼嘯山莊》、《愛之路》、《罪與罰》、《復活》、《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道林格雷的畫像》、《莫泊桑短篇小說選》、《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泰戈爾散文詩選》、《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約翰克利斯朵夫》、《茨威格小說選》、《卡夫卡短篇小說選》、《紀伯倫散文詩選》、《金薔薇》、《喧嘩與騷動》、《老人與海》、《古都雪國》、《小王子》、《憤怒的葡萄》、《麥田的守望者》、《百年孤獨》、

四、文學的殿堂(中國現當代文學)
《阿Q正傳》、《朱自清散文選集》、《駱駝祥子》、《茶館》、《緣緣堂隨筆集》、《邊城》、《湘行散記》、《家》、《寒夜》、《雷雨》、《圍城》、《呼蘭河傳》、《新月詩選》、《張愛玲小說》、《張愛玲散文》、《汪曾祺選集》、《射鵰英雄傳》、《王蒙代表作》、《守望的距離》、《文化苦旅》、《黑駿馬/北方的河》、《我的精神家園》、《塵埃落定》、《活著》、《朦朧詩選》

五、文學的殿堂(中國古典文學)
林庚的《中國文學簡史》、程千帆的《古詩今選》、葛兆光的《唐詩選注》、沈祖棻的《唐人七絕詩淺釋》、錢鍾書的《宋詞選注》、俞平伯的《唐宋詞選釋》、王伯祥的《史記選》、牛寶彤的《唐宋八大家文選》、《世說新語箋注》、《唐宋傳奇選》、張友鶴的《聊齋志異選》、顧學頡的《元人雜劇選》

六、燦爛的文化
葛兆光的《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中國經典十種》《禪宗與中國文化》、錢穆的《中國文化史導論》、林語堂的《中國人》、柏揚《醜陋的中國人》、揚東平的《城市季風》

七、人生的足跡
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林語堂《蘇東坡傳》、錢理群的《話說周氏兄弟》、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歐文斯通的《梵谷傳》

㈣ 魯迅,牛汗,葉聖陶和張抗抗的簡介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1894--1988),名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親在地主家做賬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畢業後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閑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1917年應聘到吳縣角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他稱角直為自己的第二故鄉。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人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曾與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閱讀與寫作》、《文心》、《文章講話》等。解放後,歷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並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和民進中央主席。

一代宗師葉聖陶

葉聖陶同志被人們譽為我國現代語文教育史上一代宗師,是當之無愧的。

葉聖陶之所以能有如此重大的貢獻於我國語文教育界,顯然有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原因。

在客觀上,是時代造就了他。他前期生活在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皇朝,對封建教育的弊害有切膚之感;中間又親身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及此後幾十年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變幻無定的風雲;最後跨進了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新時期。因此,葉聖陶對傳統的、新興的、外來的政治學、哲學、史學、文學、語言學、教育學等等,都有相當深切的理解和體察。此外,在這大半個世紀里,在中國的教育界、學術界涌現出了一大批時代的先驅者和某些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其中有許多人就是葉聖陶幾十年來志同道合的夥伴和密友,如角直五高時期的吳賓若、王伯祥,吳淞中國公學時期的舒新城、朱自清、周予同、劉延陵,浙江一師時期的夏丏尊、陳望道、豐子愷以及顧頡剛、郭紹虞等等。葉聖陶成就的事業,在當時是同這樣一些語文界、教育界、出版界才華出眾的人物的支持和合作分不開的。

當然,葉聖陶之所以成就卓越、貢獻巨大,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本人具有許多足以使他成為影響幾代人的學界巨匠的主觀條件,也就是他的卓絕品格。

其一,葉聖陶對培養、教育祖國的新生一代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

葉聖陶幾乎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用來考慮和籌劃與教育青少年有關的事情,以至於一部現代中國教育史幾乎無法與葉聖陶的事業分離開來。他在祖國的教育事業中,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實幹家。想要編一本理想的小學國文課本,他就自己動手來寫。作為當時一位蜚聲海內的作家,能親自執筆為少年兒童撰寫成套的語文課本,如果不是對教育下一代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能辦到嗎?在30年代、40年代的舊中國,政治腐敗反動,時局動盪不安,許多刊物都因政治的或經濟的原因,剛出版不久,便被迫停刊。葉聖陶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接任了《中學生》雜志主編,含辛茹苦,竟堅持了10餘年。就在擔任主編的第二年,「一·二八」戰爭爆發,葉聖陶「飽聽敵人飛機重炮之聲,感憤填膺」;十幾天後,他返回寓所,「則前垣盡塌:樓之三層,窗檐如削,承塵毀墮,斷板縱橫……敵人於居室內器物,中其意即攫之而去,否則隨手損毀,略不顧惜」。就在這國破家毀,憂心如焚的時日,葉聖陶沒有以家室為念,仍然堅韌地據守在《中學生》這塊哺育中華兒女的編輯陣地上,並以自己和同伴們的赤誠之心,向青少年宣傳抗日,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轉引自彭加瑾《葉聖陶與編輯工作》)。及至全面抗戰開始,葉聖陶輾轉到了後方,在國事艱難關頭,他仍然不忘培養和教育祖國的後代。先是與茅盾等合編《少年先鋒》,後來克服重重困難編輯出版了《中學生戰時半月刊》,真正做到了為孩子們的成長而嘔心瀝血,充分體現了他對祖國教育事業的深情厚愛。

不錯,葉聖陶是個著名的作家,但他的創作卻常以學校和教師的生活為題材;也常常為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而創作。前者如著名的長篇《倪煥之》和短篇《一篇宣言》《潘先生在難中》等。《倪煥之》最初發表於當時一本大型期刊《教育雜志》的「教育文藝」專欄,是以教育小說的姿態在文壇上初露頭角的。後者如他所創作的著名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等。因此,可以說,在葉聖陶的許多小說、散文和童話中,跳動著一位教育家的熾熱的心。

現在,葉老已九旬高齡,還十分關心四化建設中教育事業的發展,十分關心語文教育和教學的改革。自1980年元月起,在《文匯報》「教育園地」欄連載的13篇《晴窗隨筆》,是在「看書報眼鏡和放大鏡並用,還是不清不楚」的情況下寫出來的,篇篇凝聚著葉老的一片至情至愛。

其二,葉聖陶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識基礎和多方面的文化素養。

語文學科是一門高度綜合的學科,對它的規律的准確把握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探求者有堅實的知識基礎和高度的文化素養。葉聖陶在學識和素養上有著特殊的品格。他本人既是出色的教員,又是高明的編輯;既是名噪文壇的作家,又是語言學界的前輩。從教員說,他從事過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師范學校等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因而熟悉了一般人從孩童時代起學習和掌握語文工具的某些規律,領會了各個學段語文教學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區別和聯系,對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有較為全面深刻的體驗。從編輯說,他編過課本,編過教育專業刊物,編過青少年閱讀的期刊,編過難以計數的其他文科讀物。從文學說,他對我國古代典籍有精深的研究,曾編過《十三經索引》,以及《〈荀子〉選注》《〈周姜詞〉選注》等多種古籍選本;對現代文學的創作和評論,其造詣更是國人皆知。從語言學說,葉聖陶在各個方面,包括文字訓詁、詞法句法、修辭邏輯乃至文章學等等,幾乎無所不通;而自己又被人尊為我國屈指可數的語言大師,文章「嚴謹親切,陳述清楚,鏤刻深細」,為許多作家「所不能及」(丁玲語)。這樣一位在各方面都有高度素養的人,就能夠多側面、多角度地來考察語文教育和教學中的各種現象,從而獲得比較准確的、全面的認識。

其三,葉聖陶具有廣聞博採而又始終立足於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的正確的治學態度。

葉聖陶在很早以前就曾說過:「中國人民雖然需要現代化,但是中國人的現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行。」這也就是說,一切為實現現代化需要而引進的國外先進學說、先進理論,都必須消化、吸收,使其中有用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滋養物,使我們自己成長可更快、更豐滿、更充實,而切切不可把這種引進當作是取代。葉聖陶的為人、談吐、文章,他的思想和表述思想的方式方法,都可以說是純粹的「中國式」的,但又是與整個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始終步調一致的。

最後,也許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是葉聖陶為人處世講究一個「誠」字,對人對事謙遜而明徹、朴實而敏銳,沉穩而熱烈。他早在20年代剛投身於文化教育事業的時候,就提出了以「誠」立身的信條。他說:「我常覺得『誠』這個字是無論什麼事業的必具條件。」他一生崇尚真誠,痛恨偽飾,不欺世,不媚俗,堅信真理,堅信事物本身固有的規律,而決不肯因為政治風雲的變幻而輕易改變自己對事業固有的感情、看法和信念;除非事實證明自己真是想錯看錯做錯了。這是一個真正的學者所應該具備的品格,也是一個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起碼的然而又是難能可貴的品格。

正因為葉聖陶以「誠」為做人之本,所以他在語文教育和教學問題上的一些基本觀點,幾十年來一以貫之,始終不變。例如關於語文學科必須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相互關系的觀點,語文學科教學生讀書作文須重視內容但更須重視形式的觀點,等等;不管在什麼政治氣候下,他都始終堅持,毫不動搖。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一些反映語文教育教學規律的東西,既是規律,就只能依循著內在的邏輯向前發展,而不能人為地加以改變。對某些具體問題,他的看法和評價,卻隨著實踐的日益豐富,學習的不斷深入而往往有所發展甚至更新。例如中學生應該以整本的書作為語文教材的主張,前期後期的說法就不完全一樣;關於口頭語和書面語的一致性和獨特性的問題,後期的論述也較之前期更為完整、全面。而所有這一切都體現了他於人於事以「誠」相對的品格。

葉聖陶一生所提供給人們的精神財富,是極其豐富、深廣、珍貴的。他的品格更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 原載《師范教育》1984年第2期。

文學作品

葉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1914年開始創作文言小說,1918年開始發表白話文作品。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和兒童文學作品。

《春宴瑣譚》:他的第一部白話小說

《倪煥之》:長篇小說

《稻草人》:早年童話集

《隔膜》:小說集

《火災》:小說集

報章雜志

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

《禮拜六》

《上海時事新報》

《上海民國日報》

《文學周報》

《公理日報》

《國文月刊》

《蘇州評論》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開明少年》

《中國作家》

《人民教育》

《中國語文》

《詩》

《光明》

《國文雜志》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

葉聖陶紀念館

角直鎮的葉聖陶公園葉聖陶紀念館位於蘇州吳中區角直保聖寺西園,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過的縣立第五高等小學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