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幾部像血戰台兒庄國軍抗日的大片
地雷戰 1962八一電影製片廠
平原游擊隊 1975長春電影製片廠
東進序曲 1962八一電影製片廠
南島風雲 1955上海電影製片廠
地道戰 1965八一電影製片廠
自有後來人 1963長春電影製片廠
飛虎隊 1995峨眉電影製片廠
古剎鍾聲 1958長春電影製片廠
破襲戰 1986八一電影製片廠
最後八個人 1980長春電影製片廠
黃橋決戰 1985八一電影製片廠
兩個小八路 1978長春電影製片廠
51號兵站 1961上海電影製片廠
七七事變 1995長春電影製片廠
豹子灣戰斗 1978長春電影製片廠
沖出死亡營
地雷戰
風雲兒女
平原游擊隊 1955長春電影製片廠
三進山城 1965長春電影製片廠
戰爭里成長 1957八一電影製片廠
歸心似箭 1979八一電影製片廠
白山黑水 1997長春電影製片廠
野火春風斗古城 1963八一電影製片廠
大刀記
黃河少年 1975長春電影製片廠
敵後武工隊 1995長春電影製片廠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八一電影製片廠
中華女兒 1949箕電影製片廠
趙一曼 1950長春電影製片廠
遠東間諜戰 1992峨眉電影製片廠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8八一電影製片廠
冰雪金達萊 1963長春電影製片廠
雞毛信 1953上海電影製片廠
回民支隊 1959八一電影製片廠
撲不滅的火焰 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空萬里
血戰台兒庄
南京大屠殺
大捷
黃土地
紫日
鬼子來了
黑太陽 731
黑太陽 南京大屠殺
鐵道游擊隊
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後關頭(香港)
1935年到1941年期間,在香港總共出了98部抗戰電影
狼牙山五壯士
舉起手來
三毛從軍記
紀錄片如《空軍戰績》、《凇滬前線》、《蘆溝橋事變》
風雪太行山
史東山編導的《保衛我們的土地》
1939年的《好丈夫》
勝利進行曲
八百壯士
塞上風雲
戰爭子午線 1990年出品
紅櫻桃
紅高粱
小兵張嘎
南海潮 1962年/珠江電影製片廠
七七事變 1995年出品
賽虎
黃河少年 197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烈火金鋼
四萬萬人民 紀錄片大師伊文思1938年拍攝
國歌 1999年以田漢、聶耳為主角
保衛我們的土地
白求恩大夫
夜幕下的哈爾濱
㈡ 電視劇<洪湖赤衛隊>演謝十三的演員是誰
演謝十三的演員叫劉衛華。
劉衛華 職業:影視演員 語言:普通話 身高:175 厘米 體重:65 公斤 教育經歷:中央戲劇學院 劉衛華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影視作品: 咱爸咱媽六十年(2009)....郭政委 大國醫(2009)....五犬一郎 鷹與梟 (2007) ....夜梟 游劍江湖 (2006) .... 北宮望 爭霸傳奇(2006) 青花 (2005_連續劇) (2005) .... 任憑風 風雲Ⅱ(2005)...無名 雙槍老太婆傳奇(2003) 飛刀又見飛刀 (2003) 草民縣令(2002) 荊軻傳奇(2002) 鐵齒銅牙紀曉嵐(2000) 中華英雄(1999) 《神廚》飾演:朱三太子。合作演員:邢岷山,林心如,達式常 國歌 (1999) 水滸傳 (1996) .... 阮小二 軍列殺出重圍 (1993) .... 姚東林 恐怖的夜 (1993) .... 朱成剛 末日殺手 (1993) .... 關少宏 特別攻擊隊 (1992) 劫殺雅典娜 (1992) .... 袁龍 女警官日記 (1991) .... 郭明 俠女黑玫瑰 (1991) .... 田雄男 孤島情報站 (1990) .... 沈崇明 猛警神探 (1990) .... 任其遠 外灘龍蛇 (1990) .... 游天浪 峽江疑影 (1985) .... 船老大 候補隊員 (1983) .... 黃教練 亮劍2 特工在行動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火狐 (1993) .... 導演助理 恐怖的夜 (1993) .... 動作 末日殺手 (1993) .... 動作 女警官日記 (1991) .... 動作 俠女黑玫瑰 (1991) .... 動作 猛警神探 (1990) .... 動作 外灘龍蛇 (1990) .... 動作
㈢ 名詞解釋 蔡楚生
蔡楚生
出自Cine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蔡楚生
姓名 蔡楚生
出生日 1906年1月12日
出生地 上海
逝世日 1968年7月15日
逝世地 北京
國家/地區 中國
{{}}
{{}}
職業 導演
[[]]
[[]]
[[]]
蔡楚生(1906年1月12日 — 1968年7月15日)中國電影編劇、導演。廣東潮陽人,生於上海。
[編輯] 生平
蔡楚生讀過4年私塾,後以各種舊報紙作為課本,刻苦自學。1925年,在汕頭參加店員工會,組織進業白話劇社,擔任戲劇演出的編劇、導演、演員,並試寫文章和繪畫。1926年,和進業劇社的同人協助上海華劇影片公司在汕頭拍攝外景,與人合作編寫了滑稽短片《呆運》,這是其對電影最初的嘗試。1929年到上海,曾在幾家影片公司當臨時演員、劇務、美工、宣傳、場記、置景、副導演、編劇,學習電影藝術的各門知識。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鄭正秋的助理導演和副導演,協助拍攝了《戰地小同胞》(1929)、《碎琴樓》(1930)、《桃花湖》(1930)、《紅淚影》(1931)等6部影片。
1931年夏,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正式擔任編劇、導演。先後創作了《南國之春》(1932)和《粉紅色的夢》(1932)。這兩部作品反映出濃厚的感傷情調,脫離了當時的嚴酷現實。受到了左翼電影工作者的批評。在此期間,蔡楚生與他人聯合編導了反映「一二八」抗日的故事影片《共赴國難》(1932)。1933年,蔡楚生參加了中國電影文化協會,被選為執行委員,接著導演了影片《都會的早晨》,標志著他創作思想上的重大轉變。1934年,編導影片《漁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轟動影壇,創造了當時中國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影片在1935年2月舉行的莫斯科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他先後導演了《新女性》、《迷途的羔羊》(見彩圖 《新女性》(1934,蔡楚生導演) 、 《迷途的羔羊》(1936,蔡楚生導演) )和《王老五》等影片。同時,還創作了《飛花村》、《兩毛錢》和《歌舞班》3個電影劇本。抗日戰爭爆發後,蔡楚生由上海到香港,團結一部分粵語電影工作者,積極籌劃拍攝抗戰影片,於1938年連續編寫了《血濺寶山城》和《游擊進行曲》兩部粵語影片的劇本。後又編導了表現上海人民在淪陷區進行不屈斗爭的影片《孤島天堂》(1939)和歌頌香港工人熱情支持抗戰的影片《前程萬里》(1940)。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蔡楚生回到上海,參加聯華影藝社和昆侖影業公司的創建,並任昆侖的編導。1947年,與鄭君里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部影片,再次創造了國產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當時被譽為「中國電影發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標」。同年冬,去香港,參加了推進華南電影的改進工作。1949年到北平,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和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和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58年,他在珠江電影製片廠編導了影片《南海潮》(只完成上集,1963)。影片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和地方色彩,上映後,受到觀眾的歡迎。
從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電影創作,緊扣時代的脈搏,吸取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結構特點,影片的故事內容豐富、情節曲折、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引人入勝。同時,他善於運用對比、呼應的藝術手法,把貧與富、美與丑、善與惡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場景組接成有鮮明對照意義的鏡頭,使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細膩的細節刻畫,又都使他的電影創作顯出獨特的風格。
蔡楚生除編導、拍攝影片、擔任電影領導工作外,還發表過散文、雜文、電影理論、電影評論和回憶錄文章多篇。其中,《對分鏡頭劇本和文學劇本的一些看法》及《創作四題》等,闡述了他的實踐體會和對電影藝術的精闢見解,具有重要意義。
㈣ 有沒有張錚的具體資料
張錚 開放分類: 電影、藝術家、演員、人物、電影人 女演員張錚 生日:6月24日 身高:166cm 體重:42kg 血型:AB型 電影作品 1《冬至》2004 2《老趙的愛情生活》 3《我把初吻獻給誰》2006 4《破事兒》2007 電視劇作品 1《中國往事》2007 其他作品 1舞台劇《魔椅》 2舞台劇《故去的親人》 3舞台劇《錯中錯》 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張喬夫。1923年出生,河北通州人。中學肄業,曾在中央航空公司當技工。1951年入香港長城影業公司任演員。曾在《女子公寓》、《錦上添花》、《屈原》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62年在珠江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影片《南海潮》中扮演男主角。60年代參加長城影業公司的編導工作,與人聯合導演《映山紅》、《迷人的漩渦》等影片。後獨立編導《新疆奇趣錄》、《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紀錄片。80年代曾在香港亞洲、麗的等電視台參與拍攝《新變色龍》、《怒劍鳴》、《IQ成熟時》等電視劇集。著有小說《萬木春》,報導文學集《雲南奇趣錄》以及《往事·中國人》等。 參與影片: 一家兩制 (1994) 危險的交易 (1990) 僑鄉情 IN SEARCH OF ROOTS(1989) 殘酷的情人 THE SAVAGE LOVER(1986) 颶風行動 HURRICANE OPERATION(1986) 異想天開 THE DAYDREAM(1986) 琴思A PIANIST』S WILLING(1982) 新疆奇趣錄 (1981) 小花LITTLE FLOWER(1979) 雲南奇趣錄 (1979) 巴士奇遇結良緣 (1977) 屈原(1975) 山村姐妹 (1965) 買牛、扒瓜園(河南曲劇、未發行)——扒瓜園(河南越調) (1965) 金鷹(1964) 西施(1964) 南海潮 (1962) 夜走駱駝嶺 (1958) 迷人的假期 (1958) 鳴鳳(1955) 大地重光 (1950) 中華女兒 (1949)
㈤ 影片(抗戰)50條
南島風雲 1955上海電影製片廠
平原游擊隊 1955長春電影製片廠
古剎鍾聲 1958長春電影製片廠
51號兵站 1961上海電影製片廠
地雷戰 1962八一電影製片廠
東進序曲 1962八一電影製片廠
自有後來人 1963長春電影製片廠
地道戰 1965八一電影製片廠
平原游擊隊 1975長春電影製片廠
飛虎隊 1995峨眉電影製片廠
破襲戰 1986八一電影製片廠
最後八個人 1980長春電影製片廠
黃橋決戰 1985八一電影製片廠
兩個小八路 1978長春電影製片廠
七七事變 1995長春電影製片廠
豹子灣戰斗 1978長春電影製片廠
沖出死亡營 1992年
三進山城 1965長春電影製片廠
戰爭里成長 1957八一電影製片廠
歸心似箭 1979八一電影製片廠
白山黑水 1997長春電影製片廠
野火春風斗古城 1963八一電影製片廠
大刀記
黃河少年 1975長春電影製片廠
敵後武工隊 1995長春電影製片廠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八一電影製片廠
趙一曼 1950長春電影製片廠
遠東間諜戰 1992峨眉電影製片廠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8八一電影製片廠
冰雪金達萊 1963長春電影製片廠
雞毛信 1953上海電影製片廠
回民支隊 1959八一電影製片廠
撲不滅的火焰 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空萬里
血戰台兒庄
南京大屠殺
大捷
黃土地
紫日
鬼子來了
黑太陽 731
黑太陽 南京大屠殺
鐵道游擊隊
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後關頭(香港)
1935年到1941年期間,在香港總共出了98部抗戰電影
狼牙山五壯士
舉起手來
三毛從軍記
紀錄片如《空軍戰績》、《凇滬前線》、《蘆溝橋事變》
風雪太行山
史東山編導的《保衛我們的土地》
1939年的《好丈夫》
勝利進行曲
八百壯士
塞上風雲
戰爭子午線 1990年出品
紅櫻桃
紅高粱
小兵張嘎
南海潮 1962年/珠江電影製片廠
七七事變 1995年出品
賽虎
黃河少年 197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烈火金鋼
四萬萬人民 紀錄片大師伊文思1938年拍攝
國歌 1999年以田漢、聶耳為主角
保衛我們的土地
白求恩大夫
夜幕下的哈爾濱
大上海·1937
生命線 香港
生命曲 香港
湯曉丹導演的:
上海火線後
小廣東
民族的吼聲
㈥ 珠江電影製片廠在那裡
珠江電影製片廠在廣州市新港中路
珠江電影製片廠是以攝制故事片為主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1956年初開始籌建,1985年改建成珠江電影製片公司。從籌建到1978年,故事片年產量平均不到5部。1979年,攝制了7部藝術片(5部故事片,2部舞台藝術片),第一次超過建廠時的設計標准(5部)。此後故事片產量逐年增加。多年來,珠影已發展成為一個既能成批攝制普通銀幕、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立體影片、科教片、紀錄片,也能大批加工美術動畫片等各類片種彩色拷貝的綜合性電影企業。1983年開始增設電視製作部,拍攝電視劇。
廠內設有生產技術部、文學部、電視部、劇團、 樂團、洗印、錄音、剪輯、特技、攝影、照明、置景、美工等業務部門。 珠影在60年代以前較有代表性的影片有故事片《南海潮》(上集), 《七十二家房客》(與香港鴻圖影業公司合拍)、《大浪淘沙》等。從1979-1985年,先後有10部故事片和4部科教片在國內外獲23項獎勵。其中有 《春雨瀟瀟》、《與魔鬼打交道的人》、《鄉情》、《逆光》、《廖仲愷》、 《雅馬哈魚檔》、《鄉音》等。
㈦ 求一部老電影的名字!
1949年(10部)
1橋
2回到自己隊伍來
3光芒萬丈
4中華兒女
5白衣戰士
6無形的戰線
7表
8二百五小傳
9烏鴉與麻雀
10三毛流浪記
1950年( 27部)
1趙一曼
2光榮人家
3衛國保家
4紅旗歌
5鋼鐵戰士
6劉胡蘭
7高歌猛進
8遼遠的鄉村
9內蒙古人民的勝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戰士
12保衛勝利果實
13在前進的道路上
14呂梁英雄 *
15鬼神不靈
16民主青年進行曲
17女兒親事
18和平保衛戰
19農家樂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訓傳
23太平春
24思想問題
25我這一輩子
26腐蝕
27生命交響曲
1951年(17部)
1鬼話
2新兒女英雄傳
3陝北牧歌
4走向新中國
5女司機
6勝利重逢
7團結起來到明天
8上饒集中營
9海上風暴
10翠崗紅旗
11兩家人
12我們夫婦之間
13姐姐妹妹站起來
14紅樓二尤
15關連長
16彩風雙飛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時候
2六號門
3一貫害人道
4龍須溝
5南征北戰
6方珍珠
7美國之窗
十八頁
8勞動之花
1953年(8部)
1豐收
2草原上的人們 東影
導演: 徐韜
烏日娜 恩和森 樹 海 葉賀 廣佈道爾基
3結婚
4智取華山
5金銀灘
6為孩子們祝福
7紡花曲
8太陽照亮紅石溝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機
2春風吹到諾敏河
3沙家店糧站
4土地
5無窮的潛力
6一件提案
7雞毛信
8斬斷魔爪
9三年
10偉大的起點
11淮上人家
12渡江偵察記
13山間鈴響馬幫來
14一場風波
15不能走那條路
1955年( 16 部)
1祖國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擊隊
6羅小林的決心
7董存瑞
8怒海輕騎
9哈森與米加拉
10天羅地網
11水鄉的春天
12青春的園地
13湖上的斗爭
14閩江橘子紅
15南島風雲
16宋景詩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蹤
2撲不滅的火焰
3新局長到來之前
4馬蘭花開
5哥哥和妹妹
6馬
7媽媽讓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節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嶺
12國慶十點鍾
13祝福
14為了和平
15春天來了
16小白旗的風波
17秋翁遇仙記
18誰是兇手
19母親
20落水記
21小夥伴
22李時珍
23兩個小足球隊(員)
24鐵道游擊隊
25家
26沙漠里的戰斗
27這決不是小事情
28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風雨中的雄鷹
2寂靜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劇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師
6蘆笙戀歌
7邊寨烽火
8尋愛記
9地下尖兵
10復試
11青春的腳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簫橫吹 海燕
14球場風波
15牧童從軍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誼長
19女藍五號
20霧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尋寶記
23鳳凰之歌
24護士日記
25乘風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戰斗里成長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戰前夜
32穿山巨龍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圓
2民兵的兒子
3紅孩子
4水庫上的歌聲
5黨的女兒
6徐秋影案件
7懸崖
8古剎鍾聲
9她愛上了故鄉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長
12黎明的河邊
13東風
14心連心
15患難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並肩前進
18畫中人
19列兵鄧志高
20服務員
21新的一課
22帥旗飄飄
23春水長流
24傷疤的故事
25快馬加鞭
26天下無難事
27紅領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寶山之歌
30風箏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親記
34山裡的人
35十三陵水庫暢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頌
38平凡的事業
39夜走駱駝鈴
40紅色的種子
41深山裡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十四頁
43巨浪
44戰斗的山村
45翠谷鍾聲
46聰明的人
47誰是被拋棄的人
48第三次實驗
49鋼人鐵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報告
52長青樹
53蘭蘭和冬冬
54三毛學生意
55鐵窗烈火
56大躍進中小主人
57前方來信
58布穀鳥又叫了
59千女鬧海
60林 沖
61大風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個命
63英雄趕派克
64重要的一課
65兩個巡邏兵
66苗家兒女
67長虹號起義
68魯班的傳說
69三八河邊
70愛廠如家
71三個戰友
72黑山狙擊戰
73長空比翼
74英雄虎膽
75渡江探險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電波
79返老還童
80金鈴傳
81海闊天空
82狼牙山五壯士
83縣委書記
84陽關大道
85社會主義第一列車
1959年(61部)
1船廠追蹤
2鋼鐵飛車
3康莊大道
4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
5錫城的故事
6笑逐顏開
7試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風從東方來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黃河飛渡
14雲霧山中
15青雲曲
16海上神鷹
17金玉姬
18換了人間
19戰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歡歌
21前 哨
22林家鋪子
23無名島
24礦燈
25飛越天險
26風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糧食
30綠州凱歌
31好孩子
32黃浦江的故事
33聶耳
34今天我休息
35萬紫千紅總是春 *
36向海洋
37喬老爺上轎
38林則徐
39老兵新傳
40鋼鐵世家
41春滿人間
42沙漠追匪記
43地下少先隊
44香飄萬里
45地下航線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隊
48江山多嬌
49海鷹
50萬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島
53赤峰號
54友誼
55戰上海
56漁島之子
57雪海銀山
58天山歌聲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趕
61兩個營業員
1960年(47 部)
1鴻雁
2太陽剛剛出山
3昆侖鐵騎
4再生記
5鐵道衛士
6烽火列車
7神秧手
8羌笛頌
9我們是一代人
10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義
13春暖花開
14耕耘播雨
15紅旗譜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闖 關
19激 流
20馬蘭花
21摩雅傣
22她們的心願
23風流人物數今朝
24向陽花開
25十二次列車
26三八線上
27林海雪原
28紅鷹展翅
29勐壠沙
30奇 襲
31英雄詩篇
32新隊員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銀花
35永恆的友誼
36抗旱曲
37草原風暴
38兩代人
39嘉陵江邊
40親 人
41父子倆
42革命風暴戰勝龍卷風
43他們在戰斗
44綉江山
45劉三姐
46十級浪
47 底下航線
1961年(20 部)
1馬戲團的新節目
2萬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禮物
5洪湖赤衛隊
6暴風驟雨
7北大荒人
8 51號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紅色娘子軍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烏江
14碧空雄師
15巴山紅浪
16延安游擊隊
17達吉和他的父親
18遠方星火
19風雪大別山
20雞毛飛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風雲
3爐火正紅
4花兒朵朵
5昆侖山上一棵草
6停戰以後
7阿娜爾罕
8錦上添花
9李雙雙
10魔術師的奇遇
11女理發師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東進序曲
15哥倆好
16槐樹庄
17地雷戰
18鄂爾多斯風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來客
2自有後來人
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4滿意不滿意
5兩家人
6冰雪金達萊
7汾水長流
8紅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張嘎
11兄妹探寶
12飛刀華
13如此爹娘
14北國江南
15紅 日
16水手長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寶葫蘆的秘密
19蠶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風斗古城
22農奴
23抓壯丁
24怒潮
25奪印
26跟蹤追擊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獨立大隊
2兵臨城下
3英雄兒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隊員
6小 鈴 鐺
7青年魯班
8小二黑結婚
9千萬不能忘記
10草原雄鷹
11青山戀
12阿詩瑪
13豐收之後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問題
16霓虹燈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邊激浪
20帶兵的人
21雷 鋒
22分水嶺
23逆風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會計
2浪濤滾滾
3三進山城
4小足球隊
5景頗姑娘
6黃沙綠浪
7特快列車
8這是我應該做的
9青松嶺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櫃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擊侵略者
17紅色背蔞
18苦菜花
19龍馬精神
20秘密圖紙
21地道戰
22天山的紅花
1966年中國拍攝的電影
1雁紅嶺下 ( 長影 導演 常甄華 主演 趙文瑜 張園 史健 )
2紅色郵路
3女飛行員
4紅石鍾聲
5他們在成長
6大浪淘沙
7戰洪圖
.
㈧ 有沒有海南抗日的電影
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海南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片《南島風雲》。該片講述海南島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開展反掃盪的故事,著名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和孫道臨主演了片中的符若華和韓承光,使海南島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及其壯美的自然風光,首次在全國電影觀眾心中留下了烙印。
1957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椰林曲》,影片表現了海南島人民武裝部隊在海洋中與日寇展開驚險搏鬥的故事,雷州半島、海南島和浩瀚大海成了影片中的亮點。
196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謝晉執導的經典影片《紅色娘子軍》的上映,紅遍了全中國。該片在海南瓊海等地拍攝,歷時3個多月,這部影片讓飾演吳瓊花的祝希娟、飾演洪常青的王心剛成為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大明星。
1962年,田華與任影片副導演的丈夫蘇凡一起,來三亞大東海拍攝表現海南軍民木船打軍艦的影片《碧海丹心》。影片描寫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島的故事。
1973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名為《歌舞》的舞台藝術片,執導過《椰林曲》、《南海潮》等片的著名導演王為一不忘海南情,把廣東省歌舞團和海南歌舞團請進攝制組,拍成了中國式的歌舞片。其中,海南歌舞團演出的《膠林晨曲》、《開山歌》等永遠留在了觀眾的記憶里。
197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海霞》攝制組來海南拍攝,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強在繼出演《紅色娘子軍》之後再次來到海南演電影。
1976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南海風雲》也選擇來海南拍外景,著名影視演員唐國強就是從這部影片走上表演藝術之路的;青年影星洪學敏也從《海霞》開始,到《南海風雲》,連續多次來海南拍片。
1978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以五指山下的美麗傳說為藍本,拍出了木偶美術片《歌聲飛出五指山》,講述黎族人民解放前後的生活變化。
1979年,珠江電影製片廠在海南興隆華僑農場拍攝了著名影片《海外赤子》。影片首次將海外歸僑作為電影主角,謳歌他們的赤子奉獻之情。
在剛剛上映的電影《非誠勿擾》中,細心的海南影迷會看到,世紀大橋、濱海大道、美蘭機場等海口標志性的風景出現在這部賀歲大片里。遠不止《非誠勿擾》,據了解,如今每年在海南拍攝選景的影視劇超過50部,「天然攝影棚」的稱號在影視圈內不脛而走。
㈨ 南海風雲電影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
該片講述了在70年代,南越當局的軍艦經常在我南海一帶進行騷擾.這天,居住在西沙群島的於化龍一家正在海上作業時,恰好遇上了來犯的南越10號艦入侵我領海,於是,漁輪與敵艦展開周旋。
㈩ 老電影南海潮不知道有沒有高手知道,希望給個網址或發個文件(是整個電影),感激不盡。
請留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