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甲午大海戰》主要內容解讀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以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1877年,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在那裡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並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
而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以加速同樣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
古老的紫禁城裡,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統治者,公然在朝廷上「垂簾聽政」,整個中國充滿腐敗。
長崎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國一心發展海軍,尤其發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軍實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國,為了討好慈禧太後六十大壽,一座富麗堂皇的園林——頤和園已近完工,用來修建頤和園的錢竟是中國海軍的軍費!
「致遠」管帶鄧世昌是北洋艦隊中一個不嫖賭不貪私的艦長,右翼總兵劉步蟾的表妹早在英國時就愛慕他的一表人才,而鄧世昌堅守著傳統的忠孝倫理,不為其所動。
這次小妹從英國帶回一個喜訊,英國願將一艘最新式的軍艦賣出,但眾人的喜悅很快化為泡影:朝廷因修頤和園早已無錢購艦,而修築頤和園的費用足以買上二十艘新式軍艦。當日本知道這一情況後,天皇再次帶頭捐款,搶購下了這艘新式軍艦,並命名為「吉野」號。
侵略擴張的野心終於使日本發動了戰爭,是為甲午戰爭,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並在旅順進行了滅絕全城的大屠殺,全城只剩下36人。而此時的北京頤和園里卻是一片歡歌,慈禧太後的六十壽典進行得如火如荼。
1895年1月14日,日本在明知釣魚島屬於中國領土的情況下,通過內閣會議決定將釣魚島改名為尖閣諸島,歸為己有。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李鴻章屈辱地踏上碼頭,昔日威風的總理大臣如今卻低頭俯首的哀求對手,卻不知日本早已破譯了中國的電報密碼!
而且自己的國力也早就空虛,打不下去了。歷史就這樣把中國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日本要求中國割讓台灣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又提出了賠銀兩億五千萬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通商口岸等一系列條件。
李鴻章憤然離去,卻被日本民眾襲擊,子彈打入臉部。不久後身在醫院的李鴻章收到軟弱腐敗清政府的答復,同意日本提出的全部條件。
4月17日,李鴻章顫抖地在恥辱的條約上簽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關條約》。直到五十年後,中國以三千五百多萬人的犧牲換來日本在二戰中的無條件投降,台灣及附屬島嶼才回歸祖國。
又過了六十七年,一艘海輪駛過平靜的海面,一幅當年少年學子的照片飄落大海。而在那深藍色的海底,靜卧著一艘鐵甲艦的殘骸。
(1)甲午海戰電影全集免費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簡介:
1、鄧世昌
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北洋水師中軍中營副,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將致遠快船管帶。
2、李鴻章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② 關於甲午戰爭的電視劇和電影
北洋水師《東方風雲》譯 名: 甲午風雲 | 甲午海戰
導 演: ( 林農 Nong Lin )
主 演: (李頡 Jie Li) (李默然 Muran Li) (龐學勤 Xueqing Pang) (浦克 Ke Poo) (王秋穎 Qiuying Wang) (周文彬 Wenbing Zhou)
上 映: 1962年04月03日 香港 更多地區
地 區: 中國
對 白: 普通話
評 分: 本站評分..7.2/10 ( 2票 ) 詳細
IMDb評分6.3/10 ( 13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時 長: China:95 min / Hong Kong:110
類 型: 歷史 戰爭
分 級:
加入站內收藏夾 查看評論及點評 對本電影評分·外文別名:
The Battle of 1894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The Naval Battle of 1894 ·甲午風雲劇情介紹: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再次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該片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③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電影劇情
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從主角鄧世昌的少年時代開始講述,以尊重歷史的視角,揭示了這段鮮為人知的甲午海戰背景。1877年,一群懷抱強國夢想的中國少年被送往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和知識,駕駛清政府重金購買的鐵甲艦回國,與日本留學生形成鮮明對比,日本也在進行著明治維新以求強盛。
在國內,年輕的光緒皇帝渴望變法圖強,但實際權力掌握在慈禧太後手中,朝廷腐敗嚴重。中國首次擁有一支由英美留學生領導的強大艦隊,裝備先進。然而,當日本因長崎事件激起鬥志,大力發展海軍時,中國卻將大量軍費用於修建頤和園,以迎合慈禧太後的生日慶典,忽視了軍事建設。
鄧世昌,作為「致遠」艦的艦長,堅守著忠誠和孝道,他的表妹從英國帶回購買新艦的機會,卻被頤和園修建的花費所耽誤。日本天皇堅持節約,最終買下了這艘新艦「吉野」號,加劇了兩國的緊張局勢。1894年黃海大東溝,決定命運的大海戰爆發,盡管中國艦隊裝備落後,鄧世昌仍以「致遠」號孤注一擲,悲壯地與「吉野」號同歸於盡,他的英勇事跡贏得了後人的敬仰。
海戰的慘敗和之後的旅順大屠殺形成鮮明對比,北洋艦隊在劉公島苦戰後,最終彈盡援絕,全軍覆沒。1895年,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署屈辱的《馬關條約》,中國被迫割讓領土和巨額賠款,歷史的悲劇使中國深陷苦難。直到二戰後,中國才在付出巨大犧牲後收復台灣。而如今,當年的學子照片和鐵甲艦殘骸靜靜沉睡在海底,見證了那段沉痛的歷史。
(3)甲午海戰電影全集免費擴展閱讀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該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④ 有關於中日甲午戰爭的黃海大戰的電影都有那些 給個全點的回答 謝謝
甲午風雲
劇情介紹
版本一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與歷史不符),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版本二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搖搖欲墜,日本帝國主義蓄謀侵華,於1894年在中國領海挑釁生事。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但李鴻章借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戰事愈發激烈,但我方彈葯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5.影片評價
影片真實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場面浩大、氣勢宏偉,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影片曾於1983年在葡萄牙獲得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獎。
影片中作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鄧世昌主動請纓、英勇善戰、氣壯山河的英雄業績是影片表現的重點。人們可以從他對投降分子憤怒斥責、請戰和閱兵時的慷慨陳詞、遭貶後借《十面埋伏》抒發內心的深沉悲憤,到撞沉敵艦以死報國等一系列行為動作,深切感受到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藝術價值。
優秀話劇演員李默然相當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鄧世昌,他那敦厚偉岸的外形,剛毅深沉的氣質,以及純熟而富於激情的演技,使這個歷史上傑出的愛國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聳立在銀幕上。尤其是鄧世昌遭到貶斥後彈撥琵琶曲"十面埋伏"抒發胸臆的深沉悲憤,回腸盪氣!李默然以其剛毅深沉而又富於激情的表演,使這位愛國志士的形象成為銀幕藝術經典。片中致遠號炮手王國成以及投降派李鴻章、方伯謙等形象,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追求凝煉、明快、濃烈、深沉的藝術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
⑤ 甲午甲午的紀錄片內容是什麼
該紀錄片分為《絕地東北亞》、《不宣而戰》、《龍旗飄落》、《悲歌涅槃》四個章節,從史學角度切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了120年前甲午海戰的全過程,深刻剖析了「落後就要挨打」和「弱國無外交」的歷史結論。北洋艦隊的悲壯和慘烈留給我們的是警醒和深思,特別是在當前復雜的國際海洋形勢下,這部影片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教育意義。
分集劇情——
第1集 角力東北亞
劇情簡介: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之列。
第2集 不宣而戰
劇情簡介:1894年,日本發動戰爭的陰謀愈發明顯,隨著中日、日朝談判相繼破裂,列強調停均告失敗,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運兵船「濟遠」、「廣乙」,豐島海戰爆發,至此,日本終於引爆了中日甲午戰爭。
清軍在船橋里擊退日軍,日軍則攻下平壤北邊的戰略要地玄武門和牡丹台,其後清軍拋棄輜重倉惶撤退,撤退途中屢遭日軍伏擊,撤退後又沒有可以依託的防禦支撐點,傷亡慘重。平壤之戰的結果完全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和前敵主帥昏聵無能造成的。從戰略上看,清政府執行消極抵抗政策,從作戰指揮上看,清軍更是無所作為。
第3集 龍旗飄落
劇情簡介:1894年9月17日,世界近代史上,一場規模罕見的大海戰,在黃海北部大鹿島西南海域打響。在經過5個小時的殘酷海上大戰後,清政府北洋艦隊損失慘重,犧牲了數位海軍將領及近千名官兵,最後簽訂投降書。
第4集 悲歌涅槃
劇情簡介:甲午戰爭日本大發戰爭財,《馬關條約》中國賠償兩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以及澎湖列島。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化程度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甲午戰爭對於中華民族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財富大量流出,主權淪喪,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殘酷的現實,迫使每個中國人做出生與死的痛苦抉擇,隨後革命先行者們開始了民族自強的求索和抗爭。
(5)甲午海戰電影全集免費擴展閱讀:
海戰經過——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軍艦,包括其全部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
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即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大清北洋水師提督(正二品)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
16日凌晨1時,銘軍的十個營共四千人分乘五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16日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都登陸。17日上午8時,旗艦定遠上掛出龍旗開始返航。
11時許,北洋艦隊突然發現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幾簇黑煙,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為日本艦隊。於是立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准備戰斗。11時半,吉野先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
12時20分,日艦逐漸接近北洋艦隊。中午12時50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首先開炮。十秒鍾後,鎮遠艦也發出炮彈,緊接著,北洋艦隊各艦一齊發炮轟擊。三分鍾後,日本旗艦松島也開始發炮還擊。剎時間,雙方各艦百炮一齊怒放,硝煙彌漫,海水沸騰。
戰斗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下水12年,久已失修,艦橋被突然開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投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斗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
日第一游擊隊4艦利用航速優勢繞攻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斗。日艦「吉野」也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被撲滅。13時30分左右,「超勇」沉沒。
下午3時30分,「鎮遠」艦的30.5公分大炮連續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二次。「松島」後甲板四號炮塔中彈後,火焰引發裝葯,發生了大爆炸。「松島」船軸傾斜5度,冒起白煙,火災大作。日軍炮塔指揮官海軍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餘人皆被擊斃。死屍堆積,血流滿船,「松島」敗走。
⑥ 有一個關於林則徐的電影叫什麼名
林則徐虎門銷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