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雙影視丨電影《芳草滿天涯》場景一覽
電影場景的呈現,往往需要經過精心設計和嚴謹工作,今天帶您走進《芳草滿天涯》的拍攝幕後,揭秘那些場景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細膩的轉變。
黑虎廟小學作為影片的重要場景,劇組歷經艱辛尋找,最終在吳家村發現了一處老屋。原址的景象,蘑菇鋼架、泥濘道路、雜草叢生,紅牆黑瓦間堆滿雜物,與影片中呈現的干凈整潔校園形成鮮明對比。通過美術執導的精心設計與改造,牆壁粉刷、旗桿添加、操場平整、雜物移除,以及鈴鐺的懸掛,原本的破敗場景煥然一新,成為影片中的重要背景。
影片中的張玉滾家場景同樣精心布置。進門即見的橘子樹,青澀果實掛滿枝頭,象徵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的教育情懷,與張老師的形象相得益彰。劇組以這里為張玉滾家場景,金橘滿枝芽的景象,不僅寓意豐富,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在電影中,村中的廣場被改造成了戲台,村民貢獻桌椅、牛羊等元素,重現那個時代的婚禮盛況。每一處場景的精心准備,從前期的勘景到後期的陳設,都展現了劇組對細節的極致追求。用心做好每一個場景,成就了電影中真實、細膩的畫面,為觀眾呈現出一部生動、感人的作品。
『貳』 芳草滿天涯什麼時候上映
2021年7月1日。《芳草滿天涯》電影由陝西西咸新區傳朗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投資拍攝,由肖齊執導,擬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片,於2021年7月1日上映。
『叄』 前蘇聯天涯芳草書藉內容簡介
劉紹棠別 名劉紹堂,大運河之子,神童作家國 籍中國民 族漢族出生地河北通縣(1958劃歸北京通州區)出生日期1936年2月29日逝世日期1997年3月12日職 業作家畢業院校潞河中學主要成就錄入《世界名人錄》
錄入《世界作家名人》代表作品《京門臉子》《蒲柳人家》《青枝綠葉》等妻 子曾彩美好 友胡耀邦,從維熙
早期經歷
劉紹棠學生時期就對文學有濃厚興趣,大量地閱讀課外書。10歲時第一次寫作文,創作了一部寫滿五冊作文本的長篇《西海子游記》,在全校引起轟動。[6] 1949年10月,他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了處女作微型小說《邰寶林變了》,[6] 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1950年一年內,他又寫出了20多篇小說,在多家刊物上刊登後,[7] 引起文壇關注。
嶄露頭角
1951年2月,劉紹棠初中還沒有畢業就被借調到河北省文聯,在《河北文藝》劉紹棠生活照(7張) 編輯部當見習編輯。[6-7]
1951年9月,被作協保送到通州潞河中學讀高中。9月16日,劉紹棠的《完秋》在孫犁主編的《天津日報·文藝周刊》上發表,受孫犁賞識,後來他的作品經常在該周刊上不經修改就直接發表,並成為孫犁的「得意門生」。[8] 在高中期間陸續發表的《紅花》《青枝綠葉》《大青騾子》等作品,贏得了全國性聲譽。[6] 其中,因1952年發表的小說《紅花》在全國青年中反響強烈,團中央開始對他進行重點培養。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同志鼓勵他到東北農村去采訪,采訪的兩個多月內,他開始構思小說《青枝綠葉》,把在東北得到的創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裡,換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正是從那時起,他開始走上寫家鄉、寫鄉親的鄉土文學之路。[3] 1952年,小說《青枝綠葉》發表,後又被葉聖陶編入高二的語文課本。[6]
1954年,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期間他研讀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並把肖洛霍夫樹為自己的榜樣,寫出了後來被稱為「新中國田園牧歌」式的作品。[1] 在北大學習不久,因發現中文系的許多課程設置對他的小說寫作幫助不大,一年後正式從北大退學。之後,他專心寫作並於1955年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運河的槳聲》。[9]
1955年,被共青團中央保送到中國作家協會文學研究所第三期學習,後因故停辦,未入學。[10] 1956年3月,出席全國青年創作會議,同時,[11] 由康濯和秦兆陽介紹,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成為當年作協中最年輕的會員。在作協,他得到了沙汀、嚴文井等作家的寫作指導與幫助。[9] 同年4月,經團中央批准專業創作。[10]
人生低谷
1956年至1957年,劉紹棠因發表論文《我對當前文藝問題的一些淺1956-8,劉紹棠和鮑昌在北戴河見》、《現實主義在社會主義時代的發展》以及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等,於1958年3月被錯判為「右派分子」。[2] 反右開始後,他遭到一系列的批判,[9] 又被剝奪寫作權力,無法重新發表作品,被迫「下鄉勞改」。在「勞改」的20年期間,他仍堅持寫作。直至1961年11月,劉紹棠才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在發表了一篇小說《縣報記者》後不久,再次被剝奪發表和出版作品的權利[10] ,回到故鄉儒林村。後來,他在鄉親們的保護下,躲過「文革」十年動亂,[14] 心懷感恩,收集材料完成了以家鄉人民為原型的《地火》、《春草》、《狼煙》三篇長篇鄉土小說的初稿。[3]
重返文壇
1979年,打倒「四人幫」三年後,劉紹棠終於得到徹底平反,重返文壇劉紹棠(左二)在家鄉儒林村,回到北京。[14] 共青團中央恢復了劉紹棠之前的名譽及寫作的各項權利,並對其作品表示肯定。[10] 這一年起,他先後擔任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常務理事、《北京文學》編委、中國作協理事、《中國鄉土小說》叢刊主編。[16]
1980年6月發表的《蒲柳人家》再次引起廣泛反響,成為劉紹棠創作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其創作成熟的標志。[11] 之後,他先後創作的《漁火》《京門臉子》《瓜棚柳巷》等20餘部作品,接連獲獎,受到讀者的歡迎,這些被譽為鄉土文學的作品格調清新優美,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3] 1985年,又受丁玲邀請擔任文學雜志《中國文學》(1985年12月更名《中國》)副主編。[17]
晚年生活
1988年8月初,劉紹棠由於長年伏案寫作,積勞成疾,突發腦血栓住進了宣武醫院,雖經搶救治療,仍造成左體偏癱,所幸大腦和寫字的右手並未受損。大病之後,「為創立鄉土文學體系」他又開始頑強地寫作。[3]
1996年12月19日,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 和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 並於1997年1月起正式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
1997年3月12日,因肝硬化、肝腹水搶救無效,病逝於宣武醫院,年僅61歲。[18]
作品編輯
時間作品名類型備注
1949-10(發表) 邰寶林變了 微型小說 發表的第一篇作品;發表於《北京青年報》
1951-2-28及3-2(發表) 蔡桂枝 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處女作」(劉紹棠語);北京《新民報》連載
1952(發表) 青枝綠葉 短篇小說 4萬多字;1952年被葉聖陶選入高中第三冊語文課本[2]
1953-6(出版) 青枝綠葉 短篇小說集 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同名小說《青枝綠葉》;新文藝出版社出版
1955-3(一版) 山楂村的歌聲 短篇小說集 新文藝出版社出版[21]
1955-10(一版),1980-7(再版) 運河的槳聲 長篇小說(亦有人認為是中篇) 第一部長篇小說;一版新文藝出版社、1980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1]
1956-7(出版) 中秋節 短篇小說集 通俗讀物出版社[22]
1956-4(一版),1980(再版) 夏天 中篇小說 第一版由新文藝出版社出版[21] ,收錄「青年人創作叢書」系列;11萬多字
1957年-4(出版) 私訪記 短篇小說集 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7(完稿) 金色的運河 長篇小說 50萬字
1957-9(出版)[22] 瓜棚記 少年兒童小說[23] 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75-1-7到1977-2-4(完成手稿) 春草 長篇小說 -
1979-4(完稿) 碧桃 / 芳草滿天涯 中篇小說 發表於1979年第9期《北京文藝》,名為《芳草滿天涯》,後更名《碧桃》;1987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改編成電影《野媽媽》[24]
1980-6(發表) 蒲柳人家 中篇小說 部分章節選入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2003年12月第1版)[25] ;發表於《十月》1980年第3期
1980-9(一版)1984(再版) 劉紹棠小說選 小說集 一版北京出版社出版,再版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0-11(出版) 雞鳴風雨女蘿江 長篇小說 《春草》第一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12(完稿) 蛾眉 短篇小說 寫於湖南韶山,花城出版社出版
1981-10(出版) 地火 長篇小說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2-1966(初稿),1979-10至1981-11(重寫) 狼煙 長篇小說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5(完稿),1983-12(出版) 漁火 中篇小說 1983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改編自該小說的同名連環畫
1981(出版) 二度梅 中篇小說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發表) 荇水荷風 中篇小說 刊於《長江》雜志1982年第1期[26]
1982-1(出版) 鷓鴣天 中篇小說集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鍾山文藝叢書
1982-2(出版) 蛾眉 短篇小說集 花城出版社出版
1982-11(出版) 鄉土與創作 文藝短論集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4(出版)[22] 魚菱風景 中篇小說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9(出版) 瓜棚柳巷 中篇小說[21]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潮汐文叢
1984(出版) 我與鄉土文學 文藝短論集[21] 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4(出版)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篇小說集 花城出版社出版
1984(手稿),1986(出版[27] ) 京門臉子 長篇小說 前九章在《人民文學》上發表,被選為該刊當年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27]
1985(出版) 一個農家子弟的創作道路 文藝短論集 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5-3(出版) 煙村四五家 中篇小說集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5(發表),1986-8(出版) 敬柳亭說書 長篇小說 1985年發表於《文藝》[28]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柳敬亭為說書大師,敬柳亭為地名[29]
1986-10(出版) 這個年月 長篇小說 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
1986-12-6(完成所有編輯工作) 十步香草 長篇小說 第5部長篇小說
1987-11(出版) 豆棚瓜架雨如絲 長篇小說 發表在北京出版社的《長篇小說》季刊上;北京文藝十月出版社出版
1988-4(出版) 我的創作生涯 隨筆集 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本命年的回想》已收錄蘇教版七年級(上)的語文課本[30]
1988-4(出版) 野婚 長篇小說 花城出版社出版[31]
1988-8(完稿),1990-6(出版) 水邊人的哀樂故事 長篇小說 花城出版社出版
1990-2(出版) 鄉土文學四十年 散文短論集[32] 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1990-4-5至5月(完稿) 黃花閨女池塘 小說 寫於蟈籠齋[33] (蟈籠齋,作者書房的昵稱)
1990-8至1992 孤村 長篇小說 刊於《上海小說》《花城》《人民文學》[34]
1991-9(出版) 蟈籠絮語 文集 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2-2-4至1996-5-5(完稿) 村婦 長篇小說 21歲完成的手稿被毀,1996年重新寫就。劉紹棠遺作。
1995-8-4(出版) 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 文集 共12卷,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同時劉紹棠鄉土文學研究會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6-9(出版) 我是劉紹棠 回憶錄 團結出版社出版[13]
表格中除特別註明參考資料外,均整理自《我是劉紹棠》一書。[13] 劉紹棠作品集(7張)
劉紹棠的散文《老師領進門》(又名《師恩難忘》)選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書和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師生」單元第1篇課文。[30] 小說《青枝綠葉》選入1952年2月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22] 散文《榆錢飯》選入西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下冊(2005年版)、人教版初中《語文》(1992年10月第一版)。《本命年的回想》選入蘇教版(2009年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
他的部分小說被外國翻譯出版: 50年代的短篇小說《紅花》《擺渡口》《青枝綠葉》, 被翻譯成俄、英、阿爾巴尼亞文出版;80年代的短篇小說《峨眉》《青藤巷插曲》,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瓜棚柳巷》《小荷才露尖尖角》《煙村四五家》, 被譯成英、法、俄、德、日、西班牙、泰文及孟加拉文出版;中篇小說《蒲柳人家》出了英、法、德三種文字的單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