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全集 » 電影二人轉全集高清下載
擴展閱讀
相機360電影特效字幕有嗎 2025-05-23 08:21:48
電影青蛇原聲完整版 2025-05-23 08:03:03

電影二人轉全集高清下載

發布時間: 2025-05-23 02:49:43

『壹』 電影《路小波》開機 東北二人轉金招牌搬上熒屏

2006年東北二人轉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塊黑土地給我們火辣辣的標簽就是以二人轉形式展現的,趙本山、高秀敏、范偉等一大批「二人轉」藝人為二人轉的弘揚推廣乃至走出國門做出了這個時代所賦予的傳承之責。如今的二人轉已經不囿於鄉村小舞台,表現形式更多的也引入了影視,盛名響徹南北,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二人轉。在回味經典的時候,一些看著面熟滿是喜感的「配角」正是二人轉藝術的時代翹楚。

已故著名二人轉表演藝術家高秀敏生前唯一弟子——路小波,就是這樣一位孜孜以求,在二人轉藝術上不懈追求,踟躕前行的藝人。

(路小波影視劇照)

筆者通過多方位渠道,從正戲的角度出發,帶領各位讀者走進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二人轉演員,揭示他對二人轉所發出的時代最強音。

路小波,出生於哈爾濱,曾先後在東北各地演出駐足,一度活躍於北派二人轉的陣地。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正戲演員,擅長模仿、搞笑。13歲起小波就開始登台表演二人轉,20多年的舞台經驗造就了他今日的成功,他的骨子裡早已深深刻上了二人轉的烙印。與他搭配的演員沒有固定搭檔,但是,和他合作過的演員都對他的表演技巧和藝德紛紛表示贊揚。從他合作過的演員中我們不難看出,都可謂稱得上是二人轉界的名角。其中有大家熟知的:趙曉波、小豆豆、包英華、火苗、張桂蘭、鄭桂雲、董明珠、付蓮英、付小鳳等。他輾轉東北各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至今被當地群眾津津稱道。比如說:《新傻柱子接媳婦》、《馬寡婦開店》、《張四姐臨凡》、《劉雲打母摔子勸夫》、《貂蟬拜月》、《李三娘打水》、《西廂聽琴》、《丁香孝母》、《密建游宮》等優秀作品。小品《相親》是路小波與恩師高秀敏在中央電視台唯一的一次合作。

近年來,北派二人轉越發不景氣,電影和電視劇的發展沖擊著二人轉的市場。路小波開始向電視媒體方向發展,從《聖水湖畔》到《劉老根》再到《槍王傳奇》,這些優秀電視劇作品的發展為他今後在電視媒體這條道路上提供著充足的養料。不可否定的是,他至今依然活躍於二人轉的舞台,為觀眾朋友們帶來歡聲笑語,沒有放棄他對傳統二人轉的演繹事業,履行著恩師高秀敏對他的孜孜教誨。

路小波的一生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是對二人轉這門表演藝術奉獻的一生。他的嗓音圓潤洪亮,表演形式豐富,是一位難得的藝人,同樣,他也是在東北大地從事正戲演繹為數不多的二人轉表演藝術家。

據了解,以著名二人轉演員路小波的傳奇人生為背景的《路小波》於11月14日在老家五常正式開機。劇中突出東北二人轉的諸多表演形式,劇情有喜有悲,吸引眼球相信會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該電影由聊城導演郭帥編劇,路小波自導自演,預計二十天左右拍攝完畢,春節過後將與觀眾見面。我們大家共同期待著這部電影的誕生,一起見證路小波這位二人轉傳奇人物的人生歷程,聽這位藝術家對二人轉發出的時代最強音。《路小波》我們等著你!!!

(吳江波 趙京林 周銘德)

『貳』 農村電影喜神李小山的扮演者是誰

李小山的扮演者是李海。
演員。代表作《劉老根》、《笑笑茶樓》、《正月里來是新春》、《貴妃還鄉》。
李海自幼酷愛文藝,常在自家園田裡練功,到村頭小樹林喊嗓。10歲時曾在鄉里登
李海
台演唱二人轉。
1970年,李海參加了康平縣文藝宣傳隊,曾演過京劇、歌劇。
1975年演出單出頭《畢業歸來》獲得成功,被調到鐵嶺地區文工團。
1976年調到鐵嶺地區文工團後和李靜唱一副架。曾經參加過《老兩口進城》、《八戒新傳》等幾十齣二人轉、拉場戲演出。他和李靜合演的《修房記》1978年參加遼寧省曲藝調演,獲表演獎。《一堂新課》參加全國文藝匯演。《姑爺登門》參加遼寧省文藝匯演。《修房記》在遼寧省文藝匯演中獲表演獎。他演出的二人轉《攀親家》1981年參加全國曲藝調演(北方片)獲二等獎。《看春花》在遼寧省文藝匯演中獲優秀演出獎。1984年他在拉場戲《雙叩門》中扮主要角色,進京演出時中國唱片社灌制唱片,《中國戲劇報》刊登了劇照和評論文章。他自編自演的二人轉《雲昌討飯》1986年赴北京參加全國曲藝新曲(書)目比賽,獲編劇、編曲、表演三項獎。1989年赴日本參加第三屆國際青年戲劇節,演出拉場戲《馬前潑水》獲節目集體銀獎。演出小品《三鞭子》獲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二等獎。
近年來,李海還參加了電視劇《劉老根》、《笑笑茶樓》、《正月里來是新春》、《貴妃還鄉》等的拍攝,並在劇里塑造重要角色,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劇情簡介;

村長媳婦請馬大辮,也有村長媳婦的道理:在青山湖、清山溝這十里八村,馬大辮做撈頭忙那是有口皆碑,最主要的,是村長媳婦想通過馬大辮做撈頭忙,把這些年隨禮隨出去的錢往回撈撈。當爹媽的有當爹媽的道理,畢竟是兒子李小山的婚事,李小山創業道上的的朋友楊樂出主意說,不如讓官二舅和馬大辮來一個招投標,看誰最後中標。

第二天,官二舅和馬大辮拿著自己的標書,來村長家碰頭。想著結個婚能收十四五萬的隨禮錢,李小山在當村長的爹上大壩施工現場督陣的工夫,通過媽的嘴,將操持婚事的事交給了馬大辮。馬大辮「中標」,開始履行自己的諾言,為給老李家撈回十四五的隨禮錢組建請客團,分金(1000元)、紅(500元)、黃(200元-300元)三種請柬,按照戶口冊上的名字,挨家挨戶送請柬。

馬大辮不管軍烈屬、五保戶、殘疾人、困難戶挨家送請柬逼著送禮的做法,在村裡引起不好的影響,官二舅看不過眼,決定幫助村長煞煞這股歪風。官二舅從大壩工地趕回來,及時制止了家裡的鬧劇。村長辭了馬大辮請官二舅,李小山未過門的媳婦孫小華那邊當初請官二舅,如今官二舅讓姑爺家給請走,孫小華的爹只好請馬大辮。

一場風波過後,李小山和孫小華的大婚按期舉行,村裡應邀前來賀喜的老少爺們,因為不用隨禮錢,個個喜笑顏開。官二舅一手主持婚禮,馬大辮作為新媳婦孫小華的娘家客橫挑鼻子豎挑眼。官二舅本著和為貴的思想,處處化解馬大辮挑起的風波,將一場新人新婚,辦出既秉承傳統又不失時尚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