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忻口戰役的過程是怎樣的
1937年10月,日軍繼續向南進犯太原。為配合國民黨軍在忻口的防禦作戰,八路軍120師第358旅第716團奉命深入日軍側後,在代縣的廣武、雁門關、太和嶺間,破擊大同經代縣、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擊日軍運輸隊,截斷日軍補給線。兩次伏擊戰共斃傷日軍5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一度切斷繁峙至忻口間的交通,配合了國民黨軍的忻口防禦作戰。雁門關伏擊戰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戰爭既鍛煉了部隊,振奮了民族精神,又用敵人的武器裝備了自己。
1937年10月上旬,日軍突破山西省北部國民黨軍防線,侵佔代縣、崞縣(今原平市崞陽鎮)後,繼續南犯。國民黨軍退守忻口(今忻州市北)一帶,阻止日軍進攻太原。為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奉命在代縣、崞縣以東地區,執行側擊南犯日軍後方的任務。該團進至滹沱河南岸,發現日軍飛機不斷由滹沱河北岸的陽明堡前線機場起飛,轟炸忻口國民黨軍陣地。陳錫聯團長決心夜襲陽明堡機場。10月19日夜發起戰斗,經過1個小時的激戰,第769團以傷亡30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100餘人,毀傷日軍飛機24架,支援了國民黨軍的忻口防禦作戰。
忻口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21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記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❷ 忻口會戰
6個集團軍,共31個師、13個旅,約28萬多人,由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任前敵總指揮,組織了忻口會戰。具體兵力...19日,第十八集團軍一二九師一部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殲敵百餘人,炸毀飛機20多架,使猖狂的日軍在忻口會戰中損耗慘重
忻口、太原會戰是平津失陷、淞滬會戰開始之後,國民黨正面戰場第二戰區組織的一次以保衛太原為目的的大會戰,這次會戰從1937年 9月13日——11月 8日,歷時近兩個月。會戰中,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五師主力和一二九師一部先後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和夜襲陽明堡戰斗的勝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會戰。但由於國民黨指揮無方,作戰不力,終於失去了忻口、太原。從此,華北屏障不復存在。華北正面戰場無戰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深入敵後,開辟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逐漸成為華北抗戰的主體。
一、日寇進犯晉北
平津失陷後,華北日軍兵分三路:一路沿平漢路南犯,進窺河南;一路沿津浦路南下,進犯山東;一路則沿平綏路西犯,進犯晉、察、綏,並把戰略進攻的重點指向山西。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東部,太行、呂梁、恆山、中條四山環繞周圍,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素有「華北之鎖鑰」之稱,是華北天然堡壘。中國軍隊若能固守山西要地即可對侵入華北平原之敵側背造成嚴重威脅。日軍為確保對平津地區的佔領,解除側背之憂,圖謀進一步南侵,也力求控制山西。在這兩軍必爭之地,一場麈戰勢在必然。而省會太原扼正太路、同蒲路之交會點,為控山帶河之重鎮。北部有忻口為其屏障,外有娘子關、平型關、雁門關等內長城隘口連接環衛。中國軍隊如能守住這一戰略地帶,就可以確保山西,威脅平津日軍側背。
1937年 8月,日軍組編「華北方面軍」序列,以寺內壽一為司令官,並以主力第五師團擔任主攻太原的任務。此外,還專門成立了以東條英機為司令官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配合第五師團的行動。 8月下旬日軍攻陷察哈爾省平綏路各據點後,日軍關東軍察哈爾派遣軍主力和第五師團隨即將兵鋒指向晉北的天鎮、陽高,叩山西門戶大同。 9月10日,日軍攻佔陽高和三千戶嶺,天鎮失去屏障,軍長李服膺棄城而退,打亂了閻錫山大同會戰的計劃,李服膺因此被槍決。日軍佔領天鎮等地後,即調集主力圍攻大同。閻錫山下令棄守大同,集中兵力在內長城一線設防。 9月12日,關東軍察哈爾派遣軍兵不血刃佔領了大同。9月13日,日寇分兵沿同蒲路南下直撲太原。
同時日軍第五師團在佔領察南要地陽原、蔚縣後,突破晉察省界,向山西重鎮廣靈進攻。中國軍隊被迫退守神池、雁門關等內長城一線,憑借天險阻止日軍第五師團由察省西侵。為確保山西天然堡壘,中國空軍 4個中隊北上支援作戰,並確定朱德第十八集團軍歸第二戰區指揮。9 月14日,日軍攻佔廣靈。15日中國第二戰區調整部署:右路軍總司令楊愛源,副總司令孫楚,下轄第三十三軍、第十七軍;左路軍總司令傅作義,下轄第六十一軍、第三十四軍、第三十五軍、第十九軍;預備軍為第七十一師、第七十二師。全軍在靈丘南方山地,經恆山、凌雲口、北樓口、狼峪、茹越口、廣武鎮、陽方口至利民堡一線佔領陣地,拒阻敵人,預備軍控制繁峙、代縣。
日軍在佔領廣靈後,立即分兵向靈丘、渾源追擊。雖然中國軍隊頑強抗擊,但17日日軍攻佔渾源,20日攻佔靈丘。中國守軍腹背受敵,難以持久,被迫向平型關一帶轉移。中國軍隊決定利用平型關的險要地形阻擊敵人。從9月21日—— 29日,中國正面守軍在平型關與日軍展開激烈戰斗,雙方損失都很大,但日軍攻勢更加猛烈,陣地數次易手,戰事呈膠著狀態。此時八路軍—一五師曾奉命增援靈丘,靈丘失陷後,—一五師於 9月25日在平型關取得伏擊日軍的巨大勝利,一日之內殲敵千餘人,繳獲輜重無數。平型關大捷,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也是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所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但是,9 月28日,日軍攻佔了茹越日,中國軍隊退守繁峙以西的鐵角嶺。日軍又跟蹤而來,經過血戰,鐵角嶺失守,繁峙也於當夜失陷。平型關中國守軍後路被斷,情勢危急。為免遭包圍,中國軍隊放棄平型關,向五台山的代縣、雁門關至陽方口之線轉移。日軍在佔領茹越日、鐵角嶺、平型關之後,會師於繁峙,於10月 1日聯合攻佔代縣,進攻綏遠的察哈爾派遣兵團另一部則於9月28日攻佔朔縣,30目越過陽方口,向晉北交通要點寧武進攻。至此,中國軍隊內長城防線又被敵突破,日軍逼近忻口。
二、忻口大會戰
忻口為晉北通往太原的門戶,是保衛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為了保衛太原,國民黨第二戰區指揮部集中 6個集團軍,共31個師、13個旅,約28萬多人,由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任前敵總指揮,組織了忻口會戰。具體兵力部署為;以第九、十五、十七、十九軍及第十四集團軍等部組成中央兵團,由衛立煌副總司令指揮,負責守衛蔡家崗、靈山、南懷化、陽明堡一線陣地;以第十八集團軍(除一二零師)、第七十三師、第一零一師等部組成右翼兵團,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守衛五台山一線陣地;以第六十八、六十一、一二零師及獨立第七旅等組成左翼兵團,由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指揮,防守黑峪村迄陽方口一線陣地;以第三十四軍、三十五軍和第六十六師等部為預備隊,由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指揮,在定襄、忻縣一帶策應各方。日軍參加忻口會戰的兵力共約 3個師團,7萬餘人,並配有350多門大炮,150多輛戰車和300架飛機。
10月 1日,日軍千餘人向陽明堡進攻,與中國第十九軍一部發生激戰,並侵入陽明堡。2日,在飛機、大炮配合下進攻崞縣。4日,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從崞縣以西迂迴,向原平鎮猛攻。此時,從平漢路石家莊調來的衛立煌部還沒有趕到,由五台山向忻口轉移的晉綏軍兩天後才能到達,形勢十分危急。為使主力部隊有充裕時間集結忻口與敵決戰,第二戰區司令部命令中國守軍死守崞縣、原平,以待後續部隊到達、5、6兩日,日寇集中炮火對崞縣中國守軍猛烈轟擊,陣地幾乎完全被炸。第十九軍第四零七團官兵傷亡極為慘重。7 日,圍攻崞縣的日軍增加到五、六千人。日軍以飛機20餘架、野重炮30餘門對縣城狂轟濫炸 6個小時,北城牆被毀,第四十一團傷亡殆盡,敵人乘機突入。東西城牆守軍奮勇夾擊,與敵人展開巷戰肉搏。入夜,中國守軍各級軍官親自率軍堵擊敵人,日軍有增無減,局勢無法挽回。8日,王靖國軍長不得不率余部突圍,崞縣陷落。
原平鎮守軍為姜玉貞第一九六旅。為使主力能完成在忻口的集結,第二戰區長官部命令他「雖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從10月 1日起)」。在部隊由代縣向原平轉移的途中,日軍已經在背後追趕了。在距原平還有20里的地方,姜旅即與敵第十五混成旅接火,且戰且退。在原平鎮外,姜玉貞命令所部構築工事,死守鐵路和公路。日軍憑借優勢裝備,在飛機、重炮、戰車的配合下,向原平發起猛攻。姜玉貞親臨指揮,敵人多次進攻被打退,姜旅傷亡日益慘重,陣地逐漸縮小,日軍形成對原平的包圍態勢,最後,姜旅不得不退入城內。到第 7天,日軍從城東北角突入,佔領城的東半部,與姜旅隔街相抗。這時,姜玉貞又接到命令,命他再守 3天。他當即表示:「誓死抗戰,無令不離斯士。」10月 8日崞縣失守後,大量日軍圍援原平,城的西北部也被攻佔。此時姜旅的五千人,還只有二、三百人 ,被圍困在城東北角 ,但將士們毫無懼色,在姜玉貞率領下與敵展開巷戰,短兵相接,逐院爭奪。一直堅持到10月10日子夜,完成了守城任務。之後,姜玉貞率余部突圍,不料,在城外被敵炮彈擊中,以身殉國。此次戰斗,姜玉貞旅與敵血戰10天,以劣勢之軍抗擊強寇,幾乎全部壯烈殉國。11日,日軍佔領原平。
崞縣、原平失陷後,忻口完全處在日軍直接攻擊之下。忻口位於同蒲路要地忻縣以北,右靠五台山脈,左依寧武山脈,兩山之間是一片河谷,河谷中有一座數十米高的土山,山上築有半永久性的防禦工事。10月12日,第二戰區司令部重新調整部署,調傅作義的預備兵團加入中央兵團作戰,與敵繼續在忻口一線作戰。13日,日軍調集五千餘兵力,在飛機、大炮和戰車掩護下向忻口中央陣地——南懷化猛攻,試圖實施中央突破。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南懷化陣地幾乎被夷為平地。中國守軍雖身陷焦土,仍英勇殺敵,激戰至深夜,陣地13次易手,終於將突入南懷化之敵包圍殲滅。14日,日軍增兵數千,再次猛攻南懷化陣地,中國守軍與日寇展開更為激烈的戰斗。右翼中國守軍第十五軍與敵戰至傍晚,將日軍一部趕至靈山腳下;左翼第十師則將敵一部擊潰,收復了舊練庄等地,但南懷化主陣地陷於敵手,防線上出現破口,拉鋸戰愈加慘烈。
10月15日,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部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殲滅敵人,收復中央陣地,調第九軍、第二十一師等部約 5個旅兵力在中央兵團總指揮、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的指揮下,向日軍佔領的陣地發起反攻。中國軍隊從正面出擊,從三面圍攻敵人。在陣地前,郝夢齡軍長對士兵講話:「先前我們一個團守這一陣地,現在我們剩下一百多人,編成一個連,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就不算完。我出發前,已在家裡寫下遺囑,不打敗日寇決不生還。現在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先退,你們不論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論是誰,只要後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大家敢陪我在此堅守陣地嗎?」全體士兵齊聲回答:「誓死堅守陣地!」他高興地說:「好,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然後揮筆疾書:「站在哪裡,死在哪裡」八個字,曉諭全軍將土。16日凌晨 2時,反擊開始。在郝夢齡的指揮下,中國軍隊連克幾個山頭,到5時許,天色微明,郝夢齡急於趕到第5旅的前沿陣地指揮作戰,官兵們告訴他,前面有一段路被敵人火力封鎖十分危險,勸他寫書面命令派人送去,郝軍長說:「瓦罐不離井口碎,大將難免陣前亡。」說罷毅然向前沿陣地奔去,在穿過離敵僅二百米的陣地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9歲。同時犧牲的還有五十四師師長劉家祺,接著獨立第五旅旅長鄭連珍也陣亡殉國。郝夢齡軍長原率部駐扎貴陽,國難當頭,請纓北上。此前他對妻子說:「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家毫無利益,日寇侵佔東北,人民無不義憤填膺。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我應該去抗戰,應該與敵人拼。」當他率部途經武漢與家人告別時,對兒女們說:「我愛你們,但是更愛我們國家。現在敵人天天在屠殺我們的同胞,大家都應該去殺敵人,如果國家亡了,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悄悄寫下遺書,讓孩子們日後拆閱。他寫道: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教調,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於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
在忻口陣地前沿,他對軍官作戰前動員,他說:「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長官?此謂我死國活,國活我死。」
在決戰前夕他給妻子的信中說:「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成功便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既犧牲後,只要國家存在,諸子女教育當然不成問題……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10月16日郝夢齡以身殉國,實現了他為國家、民族而戰的夙願。郝夢齡犧牲後,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追贈他為陸軍上將,以示褒揚。1938年 3月12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敵陣亡將土大會上稱贊郝夢齡等是中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證明「中華民族決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於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
由於忻口中國守軍的勇敢作戰,日軍自10月13日開始進攻忻口中央陣地,到10月底,雙方激戰半月之久,日軍始終未能完全佔領這些地區。
在正面守軍頑強抗擊敵人的同時,我左右兩翼兵團則在五台山及寧武山區對日軍後方不斷襲擾。10月14日,第十八集團軍一二零師與獨立第七旅配合,一舉收復寧武縣城。15日,該軍又在廣靈、靈丘一帶殲敵百餘人,並收復廣靈。19日,第十八集團軍一二九師一部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殲敵百餘人,炸毀飛機20多架,使猖狂的日軍在忻口會戰中損耗了空中優勢。我左右兩翼部隊對敵人的襲擾,尤其是第十八集團軍挺進敵後,開展游擊戰爭,迫使日軍以相當兵力回守後方,有利地支援了忻口正面的戰斗,正是這種有效的配合,在10月底之前,日軍雖多次發動進攻,但忻日陣地終未能被其攻破,而且中國軍隊還能數次發起反攻,殲滅敵人。
日軍在忻口附近受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進展甚微,於是在10月中旬派兵沿正太路向太原進攻。駐守在正太路娘子關隘口的中國守軍是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所部。自10月11日開始,日軍與中國守軍在正太路及娘子關周圍地區進行戰斗。14日,中國守軍在娘子關附近得到孫連仲所部的增援,立即對進犯之敵進行反 ,當日即斃敵數百名。15日,又將侵入關溝之敵1500多人大部殲滅,並於次日拂曉發動全線進攻,與敵血戰肉搏,痛殲敵軍。但到19日,日軍援兵大量增加,並得到飛機、火炮的有力配合,中國軍隊雖繼續奮勇戰斗,終因力量懸殊,逐漸轉為劣勢。26日,娘子關遂被日軍攻陷。娘子關失守,忻口中國守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況。11月 2日,第二戰區司令部不得已下令忻口守軍撤退,保衛太原。灑滿中國將上鮮血的忻日於當日被日軍佔領,戰事轉向太原。
三、太原保衛戰
日軍在忻口和娘子關得手以後,立即左右夾擊,逼近太原。在保衛太原的問題上,第二戰區司令部發生了分歧,副司令衛立煌認為太原孤城難守,會上一言不發,另一位副司令黃紹竑則迴避作戰,想保存實力,在閻錫山的堅持下,第二戰區司令部命令傅作義為太原城防司令,負責保衛太原。同時命令衛立煌率忻口部隊向太原周圍地區轉移,協助傅作義固守太原。但從忻口退下的部隊秩序極為混亂,沒有來得及佔領太原城以北的陣地就被敵人追軍打敗,潰軍紛紛渡汾河西逃。晉東日軍自10月26日起,連續攻佔平定、陽泉、壽陽、榆次等地。11月7日,日軍先後到達太原城郊,太原城陷入日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自11月 8日清晨開始,日軍在飛機大炮和裝甲車的配合下,從東、北兩面猛攻城垣,北城樓被擊中,火焰彌漫,太原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三丈高的城牆被炸得不足兩丈。到 9 時許,東北、西北兩處城角被敵密集炮火轟塌,隨後,東、北兩面城牆也被轟開十餘處破口,敵步兵在槍炮掩護下向城中猛沖、守衛在太原城內的中國軍隊,身陷焦土、誓死不退。一面拼殺攻城之敵,一面將城牆各口封鎖,並逐巷肉搏,殲滅入城之敵。但到入夜,日軍突然向城內空降兵力,內外夾擊,西、南兩城區中國守軍被敵擊潰。中國守軍因連日血戰,已寡不敵眾,城防司令傅作義淚流滿面,只好下令僅存的 2000 余將士由大南門突圍,向晉南轉移,太原於當日失守。
忻口、太原會戰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在這次會戰中,國民黨將士與八路軍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以傷亡10萬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 2萬餘人,創華北戰場殲敵之最新紀錄。忻口太原會戰,也打亂了日本侵略者妄圖速戰速決迅速滅亡中國的陰謀,支援了平漢路中國守軍的作戰,為平漢路中國守軍集結、南撤贏得了時間。戰斗中涌現出郝夢齡、姜玉貞等壯烈殉國的英雄將領,所有這些,都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日軍民同萬惡的日寇進行殊死戰斗的勇氣和信心。
❸ 忻口會戰是怎麼回事
忻口、太原會戰是平津失陷、淞滬會戰開始之後,國民黨正面戰場第二戰區組織的一次以保衛太原為目的的大會戰,這次會戰從1937年 9月13日——11月 8日,歷時近兩個月。會戰中,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五師主力和一二九師一部先後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和夜襲陽明堡戰斗的勝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會戰。國軍奮勇血戰,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忻口、太原相繼失守。從此,華北屏障不復存在。華北正面戰場暫無戰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深入敵後,開辟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逐漸成為華北抗戰的主體。忻口為晉北通往太原的門戶,是保衛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為了保衛太原,國民黨第二戰區指揮部集中 6個集團軍,共31個師、13個旅,約28萬多人,由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任前敵總指揮,組織了忻口會戰。具體兵力部署為;以第九、十五、十七、十九軍及第十四集團軍等部組成中央兵團,由衛立煌副總司令指揮,負責守衛蔡家崗、靈山、南懷化、陽明堡一線陣地;以第十八集團軍(除一二零師)、第七十三師、第一零一師等部組成右翼兵團,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守衛五台山一線陣地;以第六十八、六十一、一二零師及獨立第七旅等組成左翼兵團,由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指揮,防守黑峪村迄陽方口一線陣地;以第三十四軍、三十五軍和第六十六師等部為預備隊,由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指揮,在定襄、忻縣一帶策應各方。日軍參加忻口會戰的兵力共約 3個師團,7萬餘人,並配有350多門大炮,150多輛戰車和300架飛機。
❹ 請推薦一下反映國民黨正面抗日類的電影
台灣出品的電影有:《八百壯士》《千秋英烈》《筧橋英烈傳》《旗正飄飄》《梅花》
大陸出品的電影有:《血戰台兒庄》《血戰昆侖關》《七七事變》《喋血孤城》《大捷》。
電視劇:《忻口戰役》《逐日英雄》《我的團長我的團》《滇西1944》《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遠征軍》
建議先觀看台灣出品的影片,從更貼近史實方面講,也更符合題主的需求。
(4)忻口戰役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日軍侵華期間,他們不畏生死,殺敵雪恥、百般血戰、鍛造鋼軍、血灑疆場、揚我國威、勇敢參加重大正面戰役,轉戰大江南北,以澎湃的衛國情操,靈便的戰術運用,為祖國立下赫赫戰果,讓後人膜拜。
❺ 那位知道沂口戰役,急需啊!謝啦!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10月初,日本軍部正式向華北方面軍發布攻取太原的命令。以坂垣征四郎統率第五師團及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之大部為北路,沿同蒲線,越內長城直取太原,為主攻方向;以川岸文三郎率第二十師團之一部為東路,由石家莊沿正太線西進,策應第五師團,以實施兩路分進合擊太原之戰略意圖。
指揮忻口戰役的國民黨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衛立煌將軍
9月下旬,雁門關至平型關內長城線中國守軍激戰數日重創侵華日軍後,於10月1日全線撤退。敵從茹越口突入,進占繁峙後,集結於代縣附近,准備攻打忻口,攻取太原。忻口是晉北通向太原的門戶,是保衛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忻口地勢險要,右托五台山,左依雲中山,兩山之間一片河谷。河谷中間矗立一數十米的土山,築有半永久性的工事。中國軍隊在忻口集中八萬兵力,計劃乘敵立足未穩,將坂垣師團消滅於雲中河谷。為確保山西要地,蔣介石令衛立煌率第十四集團軍四個半師從河北星夜馳援忻口,任衛立煌為前敵總指揮,組織忻口會戰。忻口方面作戰的是第十八、第十四、第六、第七集團軍,戰區計劃以三個集團軍在五台山至寧武山一線,依託有利地形組織防禦。其部署:朱德率第十八集團軍為右翼,在滹沱河東岸依託五台山組織防禦,制止日軍前進,並相機以主力挺進雁門關,威脅敵之左翼,形成包圍日軍之態勢;衛立煌率第十四集團軍居中央,在代縣至原平公路正面實施防禦,抗擊日軍進攻;楊愛源率第六集團軍為左翼,在同蒲路西側組織防禦,並准備以一部兵力挺進敵後,威脅敵右翼,與右翼軍東西呼應;由傅作義率第七集團軍為預備隊,集結在忻縣、定襄一帶,相機行動。10月1日,華北日軍主力坂垣第五師團及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第一、第二、第十五混成旅團與特種部隊等共三萬餘人,沿代縣至原平公路發起進攻,忻口戰役序幕拉開。日軍以正面進攻結合迂迴,在猛烈的炮火、坦克和飛機支援下攻打崞縣、原平。守軍第十九軍主力奮勇阻擊直至白刃鏖戰,堅守一周,戰斗十分慘烈。駐守崞縣西關獨立第七旅與延守部一個團全部殉國,團長劉連相、石煥然在戰斗中陣亡。崞縣陷落。9日,敵又大舉圍攻原平。我一九六旅全體官兵與入城之敵浴血巷戰三天,最後旅長姜玉貞率二百餘僅存官兵退守城東北角,與敵苦戰肉搏,於11日全部陣亡。日軍佔領原平後,以第十五混成旅團、堤支隊等為右翼,第五師團主力為左翼,沿同蒲路左側向忻口猛攻。是時,衛立煌率援軍第十四集團軍從平漢線到達忻口後,立即布署兵力,以劉茂恩指揮右翼兵團,以郝夢齡指揮中央兵團,以李默庵指揮左翼兵團。主力在忻口以北龍王堂、界河鋪、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之線展開。從10月13日起,激戰開始。13日拂曉,敵以飛機、重炮、戰車掩護步兵五千人連續猛攻忻口西北側南懷化陣地,守軍陣地被突破。守軍以炮兵協同步兵作戰,肉搏沖鋒,頑強抗擊。激戰竟日,陣地終被收復。次日敵增兵,攻擊愈烈,一開始即成膠著狀態。15日,中路守軍展開攻勢行動,正面出擊,阻止敵主力從南懷化突襲忻口的企圖。在紅溝西北、官村以南高地,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到前沿陣地奮勇督戰,相繼中彈,壯烈犧牲。師長李仙洲,旅長於鎮河、董其武火線負傷。陳長捷接郝夢齡任中路前敵總指揮。敵我於南懷化、紅溝谷地間往復拉鋸戰,陣地失而復得。敵主攻方向一直指向中路,不斷從南懷化投入兵力,以期直貫忻口。敵對谷地沖擊未能得逞,轉而爭奪官村以南高地。在二○四高地和橫山陣地,兩軍反復爭奪,數日間幾易其手。到10月22日,進入南懷化之敵已三易聯隊。為突破僵局,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急調萱島支隊等增援忻口,並親臨督戰,於24日再次發起猛攻。敵久攻不下,遂採用毒瓦斯、燒夷彈助攻,致使守軍陣地一片火海。敵復以坑道攻擊法逐步進逼。守軍則向敵壕一側掘進坑道或窄壕,實行對壕互轟,展開地下戰。我守軍官兵冒著烈火和毒氣拚死戰斗,雙方損失嚴重,每日傷亡均以千計。如此對陣相抗達半月之久。在忻口正面頑強抗擊的同時,八路軍一方面將主力第一一五、一二○師深入敵軍兩翼及側後,向靈丘、廣靈、代縣、崞縣、雁門關敵後進軍,開展游擊戰爭,襲擊敵人的後方,破壞敵人交通運輸,切斷敵人的補給和增援,進行戰役配合;一方面用部分兵力直接襲擾敵人第一線攻擊兵力,同友軍密切戰術協同。如10月19日夜,劉伯承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以一個營的兵力夜襲代縣西南的陽明堡機場,毀傷敵機二十架,殲日軍百餘人。這一壯舉,有力地削弱了敵空中攻擊力量,援助了忻口友軍正面作戰。衛立煌在忻口會戰後不久曾盛贊「八路軍確實是抗日的,是夏興民族的最精銳的部隊」,「象陽明堡的燒毀敵人的大批飛機,截斷平型關、雁門關,使敵人不能得到接濟補充,對於忻口戰爭有極大的幫助」。在忻口戰場鏖戰方酣時,沿平漢線南犯之日軍於10月10日奪取石家莊後,以第二十師團之一部向娘子關進攻,以配合同蒲路方向之敵會攻太原。第二戰區令黃紹竑指揮正太路防禦戰。這一線中國守軍因防禦陣地在敵空軍、炮兵、步兵火力聯合突出下接連失陷,從井陘、娘子關、平定、陽泉、壽陽一路潰退下來。10月底,日軍逼近榆次。八路軍總部率第一二九、一一五師主力於10月下旬由五台山進至正太線以南,多次進行伏擊,屢挫日軍鋒芒。
10月底,忻口戰場局勢惡化。第十四集團軍趕來晉北,連續沖殺,戰鬥力漸不能支。加之,晉東告急,太原告警,第二戰區遂作出新的部署。此時,戰區司令傅作義回太原組織城防,令楊愛源去晉南組織防禦,衛立煌下令部隊停止反擊,請求增兵。11月2日夜,奉令撤離忻口陣地,向太原撤退。11月8日夜,太原城北為日軍突入,經過激烈巷戰,傅作義率守軍二千餘人向西山突圍,太原失守。
這次會戰雖然中國方面失利,付出了重大犧牲,但是中國守軍英勇抵抗,從而消耗了大量敵軍,爭取了時間。這一戰役破壞了日軍的河北平原會戰計劃,使平漢線中國軍隊得以南撤。
太原失守後,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便基本結束,而由敵後游擊戰爭支撐著華北的抗戰局面。
八路軍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在當年撰寫的《山西抗戰回憶》一文中,曾高度評價了忻口戰役的功績。他說:「敵曾以全力猛攻忻口,遭受了忻口抗戰部隊的猛烈的襲擊。忻口戰爭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爭,郝、劉兩將軍在前線同時作了壯烈的犧牲,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了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斗,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
❻ 1938年的忻口戰役有何重大意義
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作戰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戰役,該戰役將南下的日軍主力擋住了21天。這次戰役,也是抗戰初期國共兩黨領導的軍隊密切配合作戰最為成功的一次。由於國共雙方在這次戰役中誠意合作,取得了較好的戰果。
❼ 忻口戰役的歷史意義
忻口戰役的歷史意義
1、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2、忻口作戰是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在戰區統一部署、緊密配合下取得的正面堅守與敵後機動作戰的一次成功的防禦戰,也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作戰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3、中國軍隊在忻口戰役中堅守陣地長達20多天,有力阻擊了日軍的南進計劃,大量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和物資裝備。
忻口戰役所在地——忻口,古為軍事要地。位於太原北面100公里的忻定盆地北部,是五台山、雲中山東西兩山峽谷中的一個隘口。n忻口在地理上是出入晉中的交通孔道;在軍事上是屏障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可稱之為戰略咽喉要地。n忻口的守與失直接關繫到太原的安危。
❽ 忻口戰役的介紹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