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巡捕暴打日本是啥電視劇
電視劇《紅色》
1937年冬天,淞滬之戰落幕,上海淪陷。為了幫助幾個我黨游擊隊員炸毀日軍的軍火船,運出被扣押的醫葯物資,會計師徐天被裹入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廝殺。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的精神感染了徐天。
原本只想過普通人平凡生活的他,想要嘗試著幫助這些革命者完成未完的心願,將這批醫葯物資和一本記載黨員名單的紅色小冊子轉交到黨組織手中。從此,徐天開始了與日本軍官影佐、總華捕老料、黑社會金爺等幾方勢力的幾番較量,一次次險象環生。
雖然環境艱難,但徐天並未放棄,想到那些勇敢犧牲的共產黨員,就給了孤軍奮戰的徐天戰斗的勇氣。在黨組織的幫助下,最後徐天打敗了影佐,成功將醫葯物資和紅色小冊子交給黨組織。同時,在行動中提高了自己的覺悟,最終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成就了一段浪漫的紅色傳奇。
(1)小巡捕完整版電影擴展閱讀:
《紅色》中,主角們在法租界的生活看似平靜卻隱藏著重重的危險,一步踏錯既是萬劫不復,可謂步步驚心。強情節的設定在《紅色》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吸引著觀眾隨著徐天一步步深陷局中,真相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被解開。
同時,導演楊磊用了諸多電影手法進行拍攝,將通常使用在大屏幕上的光影技巧搬到小熒幕中。拍攝過程大量使用高速攝像機,每個鏡頭在畫面構成、細節表現、光線調和演員調度等方面都力臻完美。
『貳』 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觀後感2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建黨偉業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建黨偉業觀後感1
《建黨偉業》這部影片是繼建國六十年而拍攝的《建國大業》之後的又一部主旋律電影,同樣是因為建黨九十年,這兩部電影從本質上講屬於同一個屬性的,可以講是姊妹篇;同時作為新時代下主旋律電影的創新和突波卻又有著對於電影藝術本身的一種嚴肅,又賦予了其時代和精神的不同,帶著范和種種不同的感覺,最後為了市場做出了妥協,但是這個妥協恰到好處,所以這樣來講的話,他們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不得不說的是,同樣是這種體裁的電影,兩部影片的票房是有差距的,那麼就是產生了問題,即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的解釋,但是真正的電影藝術和真正的好的電影是這樣的嗎?這樣的主旋律電影創新道路是否可以繼續下去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部影片的故事很明了,就是從1911年武昌起義講起即辛亥革命的爆發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十年間中國大地上的物是人非。其線索也是很明了,即一條是從政治和權力斗爭上講,這點包括宋教仁遇刺身亡、張勛復辟都是屬於這點的;而另一條就是從精神和文化上的不斷矛盾上講,新文化運動、信仰與主義也都是屬於這點的。其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了故事和影片,對於20世紀初的中國有不同的人和物進行了短促而有力的展示,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歸結在影片的最後也是暗示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才可以真正的富強。影片整體上節奏很快,在敘事上以時間為線索,突出了重大事件的影響力,展示了重要人物的魅力,將10年的歷史濃縮在了兩個小時的膠片上,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時代和那一代人的命運。
1915年,美國導演大衛·沃克·格里菲斯以美國南北內戰為背景,拍攝了《一個國家的誕生》。影片上映後因為濃厚的白人種族優越主義而備受爭議,但電影本身長達3個小時,從此開創了全世界史詩巨片的先河。喬治·薩杜爾在《電影通史》中寫道:「《一個國家的誕生》使美國電影在企業經營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好萊塢得以攝制那些比義大利影片規模更大、更豪華的故事片,由此開辟了走向超級影片和巨額片酬的道路。該片首次在美國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萊塢統治世界的開始,同時也是至少在以後幾年裡好萊塢藝術稱霸世界的發端。」《一個國家的誕生》開創了好萊塢電影人關心政治,積極對歷史和政治發言的傳統,這一傳統一直保存至今。
從這個角度來說《建國大業》已然可以看做是中國的《一個國家的誕生》,但是在成就的比較上當然沒有後者更具有歷史的意義;而緊隨其後的《建黨偉業》同樣是在對於歷史的一種展現。我們在今天的環境下以及在區別於時代的不同和精神信仰的差別下來看待那段歷史和電影的敘述中,考究的最重要就是電影的本身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歷史要告訴我們的,就是在近代的歷史上,在共和和帝制的交替下,在文化和理念的沖突下,出現的種種問題,誠如鄒容所撰的《革命軍》,將民權民族等種種觀念與思考,直接演化為兩個字:革命。開頭即論:有起死回生,還魂返魄,出十八層地獄,升三十三天堂,郁鬱勃勃,莽莽蒼蒼,至尊極高,獨一無二,偉大絕倫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吾於是沿萬里長城,登昆侖,游揚子江上下,溯黃河,豎獨立之旗,撞自由之鍾,呼天吁地,破嗓裂喉,以鳴於我同胞前曰:嗚呼!我中國今日不可不革命!
在這個的其次便是作為電影所具備的藝術性和娛樂性,在影片的處理上的表現,演員的表演等等是一個重要的考量部分。那麼《建黨偉業》和《建國大業》有著明顯的區別,那就是青年領袖的表現是十分的重要。我們說整部影片的高潮是五四運動,青年學生所展現的力量讓中國的政客們看到了青年的希望所在,這也是影片的意義,那就是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同樣共產黨也是一個年輕的政黨,所以,一切都是新的,年輕的,這或許就是希望。
所以在這部影片的考量下就是注重影片的本身意義和當時的歷史和精神的東西,我們當然要對影片的藝術性和娛樂性進行把握,但是在這部影片中,我們更多得是通過電影來對人的影響來看待電影在其中的影響。所以注重的是影片的內涵和意義,就這點而言,《建黨偉業》的作用就不止於此,同時其影響也不止於此了。建黨偉業電影觀後感建黨偉業的觀後感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觀後感2
我是個普通的平凡的啥也不懂的小姑娘,所以不敢說自己寫的是「影評」,只是剛剛看完建黨偉業,有好多感觸,很雜亂,沒有濾出頭緒,但又怕明天再寫感覺就都跑沒了……所以就算熬夜,也想把這些感想寫出來!
我是個典型的80後,說實話,今天以前,我對於「建黨」這件事情真的沒有很深的感觸,有的只有高中學習歷史時老師的只言片語以及歷史書上的長篇大論,但是今天,撇開大熒幕上一個個明星的輪番轟炸,我似乎有些能夠理解為什麼現在還活著的老革命者們談及「建黨」、「建國」仍舊老淚縱橫!
電影的上半場說實話看得我有些啼笑皆非,但現在想來,導演應該是有自己的意圖的吧。馮鞏和趙本山等笑星的出鏡,即使未說一句話仍使全場鬨笑,我不能評論他們的演技,因為我沒有資格,在影院的時候我以為導演在推翻帝制初期選擇了讓笑星上場是為了討得「開門紅」。但現在整部戲看完,沉澱下來,我覺得,推翻帝制初期,孫中山不得不讓袁世凱做了大總統,進而袁世凱稱帝,再到張勛復辟帝制,這整段在歷史中就是一出鬧劇!笑星的出場這么看來,應該也是導演的別有用心吧。
很慚愧,上半場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只有蔡鍔(劉德華)和小鳳仙(Angelababy)的愛情。坦白講,他們的戲份並沒有很多,但不矯情的說,那臨別的幾句台詞讓我深深地被感動!小鳳仙問:「我只想知道,一個風塵女子真的有那麼重要麼?」蔡鍔回答「全國人民都知道,蔡鍔,只愛美人不愛江山!奈何,七尺身軀,已許國,再難許卿!」短短幾句話就道出了革命時期的愛情!深刻卻無可奈何!令人心頭酸痛……
接下來的.震撼,莫過於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學生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了!陳獨秀和李大釗在講台上憤慨演講,遊行中振臂高呼;學生大喊列國變法,無不因流血而成,新中國變法,流血犧牲自我為始!一幕幕都讓我彷彿真的回到了1919年!但在激情飛昂之餘,我想到了現在,雖然我知道在當代,已沒有什麼需要舉國反抗的事情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再也沒有人能夠以一己之力振臂高呼進而舉國響應了……雖然是和平年代,和諧是社會的主流,但這個社會中,不和諧的事情還少么?槍打出頭鳥也不是個新鮮事兒了!若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等人放到現在,應該會被扣上反動的帽子吧……甚至搞不好會鋃鐺入獄,再來個「躲貓貓」什麼的!試問這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人性冷漠的悲哀?
緊接著的高潮應該就是嘉興南湖上的那一幕了吧!1921年7月23日,在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於受到巡捕的搜查而改在了嘉興南湖的一艘普通遊船上完成!影片中嘉興南湖的美景讓人心頭一盪,細雨中撐傘的周迅更加脫俗!說來慚愧,建黨十二代表我在今天才勉強認全!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陳公博,周佛海,包惠僧!這十二個大男人在會議結束後,為了不引人注意,保證會議的秘密進行,只能在船中低聲吟誦共產黨宣言並且情不自禁的唱出國際歌!壓抑的聲音也掩飾不住他們的內心的激動!或許,那一刻他們的心情已經難以僅僅用一個激動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就這樣誕生了!在這一天之後,中國的歷史便徹底邁入了新的篇章!
影片中當然不乏令人目眩的戰爭場面,我坐在影院的第一排!第一次體會到無比接近大熒幕是什麼感覺!戰爭中的槍炮似乎都在我眼前炸開,雖沒有淋漓的鮮血,但震耳欲聾的響聲好像子彈一顆顆都打在了我心上!影片臨結束的時候,看到工人農民歡喜的舞起了紅緞帶,天安門城下豎起無數面紅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時候,我真的!真的感覺到,那紅,紅的刺眼!那紅,彷彿真的是被戰士們和偉人們的鮮血染紅了一樣!
真正用心看完了《建黨偉業》便再也想不起那些拍攝過程中以及後期製作過程中的種種詬病!沉入心中的都是深深的感動和深深的震撼,我想,這也應該是導演、編劇以及演員們最大的成功吧!如果讓我說,這是否是一部好片子,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的!」當你真正將那段歷史遷移到影片里,讓大腕兒明星們帶領你回到那段歷史中,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