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不差錢大結局
電影《不差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大結局」,因為它的故事是開放式的,給觀眾留下了很多想像和解讀的空間。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金錢、人性和命運的喜劇故事,以一次意外的彩票中獎為引子,展現了一群普通人因為這筆錢所經歷的各種喜劇和沖突。電影的結尾處,主人公們並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也沒有達到一個明確的「圓滿」狀態,而是留下了一些未解的謎團和懸念。
例如,主人公們在電影的結尾處仍然在為了錢而爭斗,而彩票的中獎結果也沒有被完全揭示。這種開放式的結局讓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像來解釋故事的發展和結果,也讓電影更加具有話題性和討論性。
從電影製作的角度來看,這種開放式的結局也是一種比較大膽的嘗試。它避免了傳統的「大團圓」結局所帶來的觀眾審美疲勞和劇情俗套,同時也給了觀眾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空間。這種結局方式也讓電影更加貼近現實,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是都能得到一個明確的解決和答案。
總的來說,電影《不差錢》的開放式結局是一種比較新穎和有趣的嘗試,它讓觀眾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討電影所提出的問題和主題。同時,這種結局方式也讓電影更加具有觀賞性和話題性,讓觀眾可以在觀影後繼續思考和討論。
2. 推薦幾部好滴槍戰電影哈。。。哥們不差錢
我心目中的十大槍戰電影:
1、《龍蛇爭霸》:1988年,著名導演張徹的一幫學生為老師拍攝了一部黑幫電影《龍蛇爭霸》,李修賢、姜大衛、陳觀泰、狄龍等張徹弟子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午馬是該片的導演兼演員,另外一位導演就是吳宇森。從本片中開始,吳氏槍戰風格開始大放異彩。
2、《喋血雙雄》: 1989年的《喋血雙雄》也許是吳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今,吳宇森還沒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創造出的意境:無法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動搖的做人原則。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決戰,可以代表暴力美學的精髓:燭光中映出的聖母像,背景中掠過的白鴿,一對最不應成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執行著自己心目中的正義。
3、《喋血街頭》:本片是吳宇森處於創作高潮期的野心作,大膽地將港片的視野推向戰地越南,藉以拉大港產動作片的格局。利落明快的槍戰場面,不會給人以凌亂的感覺,剪接得相當優秀;故事,有觸動,有感動,可謂令人叫絕。另外,張學友飾演的阿輝是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被越南兵抓捕後被迫殺人的恐懼,以及頭部中槍論落後的痛苦,演技發揮到極致,叫人驚嘆!阿輝那痛苦眼神,抖動的臉頰令人難以忘懷,他的痛深深烙印在我心靈最深處。後來的翻拍作《天堂口》,是垃圾之作。
4、《縱橫四海》:本片的包裝最具國際品味。透過周潤發、張國榮和鍾楚紅這三名青梅竹馬的神偷到巴黎盜取名畫的故事,導演肆意揮霍了一下他的浪漫情懷,和陽剛暴力美學之外的幽默雅趣。當然,他們被義父曾江出賣的壓軸戲,依舊保持了吳氏招牌式的瀟灑槍戰場面。還有,一身晚禮服的發哥在輪椅上與鍾楚紅跳起的激情的雙人舞,也是沒有復制的經典場景。
5、《辣手神探》:該片是吳宇森赴美發展前在港最後執導的警匪槍戰動作片,雖非其最佳作品,但仍維持一貫的吳氏暴力動作美學,槍戰場面拍得十分瀟灑。我最難忘的則是梁朝偉,其中槍殺關叔的一場戲,偉仔的那眼神讓我看到了,什麼是忠義,什麼是身不由己,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結尾的槍戰,在場景與空間的轉換上,也再上了一新台階,無可匹敵。本片2003年被美國雜志《娛樂周刊》評為全球50部「Cult片」第十八位。而英國權威電影雜志《Empire》則把片末的醫院大火並一場戲評為影史上最佳銀幕槍戰場面第二位,僅次於69年西部片《流寇志》的槍戰結局,據說入圍的原因是因為該場戲打破了影史上槍戰場面時間最長(45分鍾)及最多人死(230個)的紀錄。
6、《變臉》:最令我贊賞的是1997年的《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吳宇森在片中找到了東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種「人道精神」和「家本片庭觀念」,並著重刻畫了女性角色的剛強和溫柔,這一點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觀眾的認可,許多從不看動作片的女觀眾亦著迷於這部電影。與以往處理人物的風格一樣,該片的主人公亦處於正邪之間。片中約翰-特拉沃爾塔與尼古拉斯-凱奇,本來一個代表善、一個代表惡,但經過交換面孔後他們基本上成了同一個人的兩種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節是有時候有些事情壞人會比好人處理得更好,譬如後來凱奇換了特拉沃爾塔的臉之後,給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還教會他女兒怎樣保護自己。吳宇森在片中充分發揮了凱奇和特拉沃爾塔的表演天才,他讓觀眾在看到兩大演技巨星的眼神變化時感受到他們心理的轉變。
7、《風語者》:雖然這部電影惡評如潮,但我折服吳老師調控大場面的能力,在激烈的群戰中,我們除了看到戰爭的慘烈,更看到了吳氏槍戰在戰爭片中的魅力。這是一場殘酷而美麗的戰爭。
我心目中的十大槍戰電影,前七部我都給了吳宇森,實在是太愛這類風格的電影了。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正象吳宇森所說:「這是我最想用鏡頭來表達出的東西,哲學式的電影,騎士般的主角,也表達了我心中的理想。」而《終極標靶》《斷箭》沒有選入,是因為覺得那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槍戰電影,屬動作片的范疇。《碟中碟2》和《黑逃》是另我失望的作品,前者擺酷太多,後者則反復濫用著吳氏的經典橋段,令人生厭。
★在吳宇森的影片中一定會有以下場面:槍手橫向騰空躍起,手持雙槍於空中射擊,在落地之前打倒幾個對手,用慢鏡來表現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閃避,同時配以主角臉上憤怒的表情;兩人持槍對峙或三人交替用槍指著對方的頭。
8、《俠盜高飛》:這也是香港乃至世界槍戰電影中,獨一無二的作品。因為片中用高速攝影機拍出的子彈橫飛的效果,是絕無僅有的,即便是現在,用電腦作出來的效果,都沒有這么震憾人心。導演是林嶺東,刻意經營本片的熱帶狂野氣氛,演員造型和動作設計都有特色,可惜文戲部份流於一廂情願,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但槍戰場面絕對可載入史冊。
9、《殺人三部曲》:吳宇森發明的暴力鏡頭慢動作、冷酷的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雙槍出擊、敵對角色近距離攤牌決斗,槍口互瞄對方額頭的表現手法,被毫無保留的在該系列片中得到沿伸,尤其是這一部。(另兩部是《殺手悲歌》和《墨西哥往事》),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也是暴力美學的擁簇者,片中提著琴盒,留著長發的歌手殺手,也成了不可復制的銀幕經典。
10、想了很久第十部我喜歡的槍戰電影,想拿《殺手47》這部湊數,因為,會去看這部電影完全是被該片的預告片所指使,這不是一部純脆的槍戰電影,但槍戰場面還是值得一觀的。《明日天涯》是一部電視電影,出自杜琪峰之手,說實在的老杜的槍戰片就屬這部最精彩,後來的都是擺酷、刻意的個人化風格居多,看得沉悶。還想起《不敗梟雄》,布魯斯韋利斯的雙槍也很酷,這三部戲卻總與我寫心中所想的十大經典槍戰有出入。突然想到《決戰中的較量》那場斯大林格勒神槍手和德國狙擊校長的單挑,將歷史上這場最傳奇的單兵狙擊對決精彩還原,繼而引伸到了《生死狙擊》,就是他了。
《生死狙擊》雖然口碑不佳,但把冷狙擊的戰術「白熱化了」,而且場面賞心閱目。綜合了《決戰中的較量》那種純技術、智力和耐心的較量,以及吳氏的暴力美學風格,讓我門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到了狙擊戰的魅力。
3. 2009年小品《不差錢》幕後,成龍戲份被刪,趙本山笑懟批評,還有什麼
趙本山的小品搭檔們從類型上可以分為幾個時期,東北二人轉時期,宋丹丹時期、鐵三角時期和帶徒弟時期。
在每個階段里,趙本山都有相應的代表作問世,比如和黃曉娟的《相親》,和宋丹丹的《昨天今天明天》,和鐵三角的《賣拐》,說到帶徒弟時期,最典型的代表作無疑是《不差錢》。
如果從悲觀的角度看,趙本山的小品質量自《說事兒》後就開始不可避免走下坡路了,而在這個下滑過程之中,《不差錢》可以用好聽的「最後輝煌」或者不好聽的「迴光返照」來定義。
這回,咱們就聊聊小品《不差錢》的台前幕後。
一、主創團隊大換血,成龍戲份被刪留遺憾
高秀敏去世之後,到2009年春晚以前,何慶魁和趙本山的合作基本上就沒有了,趙本山的編劇換成了年輕人為主的團隊創作,老人崔凱在中間起到的作用遠沒有以前那麼大,徐正超、尹琪等新人逐漸成為趙本山的編劇團隊主要人員。
據徐正超介紹,《不差錢》的最初創意就是他從一家飯店裡看來的,說是有一個顧客掏錢給服務員,讓他配合自己不要點貴菜。
《不差錢》中加入《星光大道》成分的創意則來自於趙本山,一方面他有之前和《實話實說》等欄目合作成功的經驗。另一方面《星光大道》的模式也非常適合推新人。因此,這個創意堪稱神來之筆。
如果說編劇的換人有年輕化的趨勢,主創團隊里讓人大跌眼鏡的則是導演的人選,《不差錢》的兩位導演分別是趙本山的妻子馬麗娟和經紀人高大寬,這兩位不能說肯定不會導演,但比起之前張惠中的水平來肯定是天壤之別。其實他們倆的工作更多地是照顧身體有恙的趙本山,導演應該只是掛名為主,真正的導演還是趙本山本人。
筆者認為,趙本山在春晚後期的小品普遍時間冗長,這中間有他的咖位所致,其實也有導演更迭的原因,有張惠中在,他可以精簡劇情和台詞,讓作品更為精緻,沒有這個人,趙本山小品里多餘的台詞和動作就有一些多了。
趙本山的小品搭檔是另外一個大問題,隨著高秀敏去世,范偉單飛,宋丹丹退出,趙本山赫然發現自己沒有合適的搭檔了,因此帶徒弟的選擇其實也有無奈的成分。
選擇小沈陽自然沒有毛病,因為那兩年趙本山徒弟里最具走紅潛質的就是他,而且還頗具話題性。其他徒弟里,「李大國」和「王老七」上了春晚跟沒上一樣,「二柱子」則和央視有些恩怨,因此選擇小沈陽是最好的結果。
不過,趙本山也意識到光帶小沈陽和丫蛋這樣的徒弟還是有些單薄,如果能有一個大腕加盟當然最好,這個時候,一個意外的人選出現了,而且咖位絕對夠大。
成龍在媒體上公開喊話,願意和趙本山一起搭檔上春晚,可能一開始很多人都是把成龍的響應當成一種客套,但偏偏兩位大咖還就當真操作起來。
趙本山和成龍的會面頗具大佬談判之風:「想在這里玩兒玩兒嗎?」
「想,想跟你玩兒」。
趙本山在《不差錢》里給成龍設計了一個角色,蘇格蘭情調餐廳的老闆。
這個老闆的出場在最後,他推著小沈陽之前說沒有的「澳洲鮑魚」「四斤的澳洲龍蝦」上台,相當於一個劇情反轉打臉的包袱,最後老闆主動請客吃飯,大家一起喊出『不差錢』結束小品。
為了這個老闆的角色,小沈陽的台詞中也有鋪墊,分別是「我老闆,出去了」和「一會兒要有了怎整啊」。
可惜,這個角色最後還是被趙本山給刪了,成龍最終遺憾沒能出現在趙本山小品里。
至於為什麼刪掉這個彩蛋一樣的角色,趙本山和成龍的答案並不一樣。
成龍說是因為自己跟不上趙本山他們的台詞節奏,怕耽誤他們的表演。這明顯是成龍主動攬鍋,因為他就那兩句台詞,談不上節奏不節奏。
趙本山的話比較實在,他說因為調整時間太晚了,他不忍心只給成龍那麼點兒戲份和台詞,還是以後再找機會合作吧。
筆者認為,雖然成龍說自己跑龍套都行,他也確實在周星馳電影里跑過龍套,但趙本山還是沒好意思把他當龍套使。
這個遺憾從目前看是沒有機會彌補了。
52歲的趙本山坐在那裡,深情的目光望過去,都是自己32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