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開國大典》中有沒有劉德華出演
有,但是只有短短的幾個鏡頭,我記得快到最後了,他和蔣介石何有重量的對話。 你應該去看看,裡面的明星多的很,都是一閃而過,但是表明他們是愛國的。
⑵ 怎麼評價電影《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以其恢宏的視角完美再現了偉大祖國建國的歷程,全劇收放自如,恢宏大氣,伴隨著凱旋的輕松節奏將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場景展現。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戰爭影片。
該劇有三大亮點,讓人不得不說:經典場景渲染至極,典型人物塑造無解,情節推動節奏帶感。
電影在情節的處置上乾脆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該刪減則刪減,保留重要節點,完全掌控力故事主脈絡,開國。開國不僅僅是軍事上勝利,更要有政治上的優勢。電影既沒有一味偏向軍事斗爭三大戰役,也沒有過分搞政治忽略軍事,而是讓政治軍事兩手抓,相輔相成,讓人看的更有味道。軍事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政治的促進,政治的優勢累積又吹響了軍事的勝利號角。不吹不擂實實在在,讓人沉浸在其中,與偉人共創歷史。
電影越老越彌堅。這樣的電影,最有代入感,也最讓人帶感情。看完,回味無窮。
⑶ 紅色經典電影有哪些
1、《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⑷ 電影《開國大典》的主要內容
1949年1月28日,中國共產黨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毛澤東等領導人與西柏坡的群眾一起歡慶勝利。而在南京,蔣介石發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為代總統。北平和平解放 ,蔣介石黯然下野,離開南京。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舉行,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搬到北平,周恩來代表中共,張治中代表國民黨進行談判,進展甚微,最後破裂。毛澤東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下江南,解放南京,鄧小平和陳毅制定了《入城守則》。
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悄然離開大陸。毛澤東進入北平後,積極籌備開國大典的各項准備工作。9月 30日,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 3點,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4)升國大典電影完整版視頻擴展閱讀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上映。
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幕後花絮
該片於1989年11月9日至1990年3月1日在香港上映,共113天,打破了《梁山伯與祝英台》連映107天的國產片在港上映記錄。
該片在香港上映後,杜聿明的女婿楊振寧不但出錢買了一個拷貝,還邀請片中杜聿明的扮演者趙慶華去美國考察。
幕後製作
編劇張笑天等人在創作之初感到最難把握的問題是如何協調宏觀與微觀的關系,因為開國大典前夕發生的任何一段歷史都可以單獨拿來拍一部片子。但是編劇們認為劇本不應該是編年史,也不是軍教片或文獻片。
所以,他們決定把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推到後景,只作為人物活動的舞台,影片的總體風格是從大處著眼,宏觀上採用寫意的手法,而在描寫人物和細節時,採取工筆細描的手法。
在表現歷史的角度問題上,張笑天認為僅僅「再現歷史」是不夠的,而且作家的愛憎、傾向必然流露在字里行間、體現在人物的內心世界中。
所以,他決定採用春秋筆法,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審視、剖析過去的歷史,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現實高度對四十年前已經走過的歷史加以評價。在劇本創作中,他試圖傳輸盡量大的時代信息,覆蓋面大一點地涵蓋歷史,這個「涵蓋」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⑸ 為什麼沒有開國大典完整的電影資料
因為開國大典的膠片失火被燒毀,所以沒有開國大典完整的電影資料。
在開國大典的時候,蘇聯攝影師被授權可以隨意地在天安門城樓上拍攝所有的人。人們注意到,連毛澤東、朱德等中央最高領導人,都讓他們隨意拍攝,還隨他們的指令作一些配合。
指揮部得知他們拍的是彩色影片的電影。當時指揮部里幾乎沒有人看過什麼彩色電影,都覺得很神秘。這是斯大林派來的紀錄電影攝影師。
他們的干勁很大,跑上跑下,開國大典那一天,從頭到尾一直開著攝影機拍攝,機器一直響著連續而均勻的嗒嗒聲。
回到所下榻的東華門大街的翠明庄賓館里。這個賓館在北平解放初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招待所。他們的這些珍貴的底片都堆放在賓館的一個房間里。
膠片是易燃品,在開國大典結束後的幾天內,這個堆放膠片的房間起了火災。幾十本膠片幾乎全燒光化成了煙。好不容易搶出來幾本膠片也殘碎不堪,無法再用。
(5)升國大典電影完整版視頻擴展閱讀:
周恩來聽說開國大典的底片都給火燒了,在啊了一聲之後,難受得有好幾分鍾都沉默著沒有說話。唯一感到幸運的是,中國自己的那些從延安來的經歷了戰火考驗的攝影師,拍攝了一部黑白紀錄片,裡面保存了開國大典的珍貴場面。
接著,斯大林又派了一個著名導演格拉西莫夫來重拍,周恩來有了教訓,這回讓中國電影工作者與蘇聯人合拍,由總政派出懂藝術的黃鎮將軍擔任顧問,這就是中蘇兩國合拍的大型紀錄片。
⑹ 有一部電影為了開國大典,趕制大紅燈籠的電影叫什麼
《天安門》是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出品的歷史題材電影,由葉大鷹執導,潘粵明、郭柯宇等領銜主演。
影片講述了1949年為迎接開國大典,華北軍區抗敵劇社舞美隊緊急受命,對天安門進行全面翻新整修的故事。
⑺ 《開國大典》
1948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此時的蔣介石官邸在舉行聖誕夜宴會,國民黨要員們木然地聽著張群宣讀蔣介石的《新年文告》。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順乎民意。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蔣介石更加不安。被噩夢驚醒後的蔣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舉行閱兵式。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並制定了《入城守則》。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進入北平後,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後的准備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時,毛主席在神聖的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