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電影演員秦怡自編自導的青海湖畔電影拍攝沒有
2014年9月就開拍了。
上映:2015年6月21日,由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出品、編劇並主演的電影《青海湖畔》在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首次向國內外觀眾揭開面紗。
㈡ 青海湖畔的劇情簡介
氣象學工程師梅欣怡一生坎坷,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她生命中有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晚年回想起來依然充滿著溫馨。
㈢ 青海湖畔是怎樣的傳奇故事
沿著環青海湖的公路行走,就會在海北州海晏縣縣城附近的公路邊看到一個個土堆。據歷史文化學家謝佐教授描述,這些土堆是漢代的西海郡古城遺址,是西漢末年王莽稱帝時所建。那麼,為什麼王莽要在青海湖地區建立城池呢?這又引出了一段古老的故事。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王莽篡權。他成為漢代的最高統治者後,認為國家有東海、南海、北海,唯獨缺少一個西海,於是就把青海湖從羌人手裡買了過來,並在這個地方建了一個西海郡。西海郡城建立以後,王莽就認為這已經是四海歸一,天下一統歸他所有了。不幸的是,王莽的願望並沒有實現。公元23年,短暫的王莽政權落敗後,羌人又重新回到了故地——青海湖。漢人在匆匆離開時,只留下了一座空曠的古城。
據謝教授介紹,西海郡古城建於公元4年,到今天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現在能夠看到的只是古城的遺址。由於只剩下三個城角,當地老百姓就把它叫做三角城。現在古城邊的海晏縣城就叫三角城鎮。今天,在西海郡遺址中,人們還能揀到漢瓦的殘片。在這一片片殘瓦中,人們彷彿可以看到漢代的文明和那段盛衰興替。
就在中原大地上戰火連綿的時候,古羌人卻在青海湖邊享受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他們載歌載舞,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不幸卻沒有放過他們。公元320年,一個叫吐谷渾的鮮卑人帶領他的族人闖入了青海湖地區,又一次打破了青海湖的寧靜。
吐谷渾本是鮮卑人,原名慕容吐谷渾,是鮮卑族慕容部的首領。他帶領族人從現在東北的遼寧一路遠行,想要找到適合他們生存的地方。當他們來到青海湖畔時,為這里迷人的景象所震撼,於是決定留下來,並建立了國家。從此,他們的部族為了生存和土地與羌人展開了多年的爭戰,最終建立了吐谷渾國。第一任國王葉延,在伏俟城建立了都城。
1700年之後的今天,人們還能在伏俟城看到吐谷渾國的古城遺跡。伏俟城位於青海湖的西面,距青海湖二十多公里。伏俟城中清晰可見當年的國都遺址。古城遺址今天看來依然規模宏大。它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00米,城牆高十餘米,寬17米,城內有棋盤式的道路相互貫通,這讓整個古城顯得滄桑壯闊。
吐谷渾立國近350年。吐谷渾的族人與羌人的一部分融合,共同開發著青海高原,對青海的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羌族的另一支,則吹著悠悠的羌笛,退居到了青海湖西南的大山深處。
羌人後來慢慢被其他民族所同化,青海湖周圍地區開始進入多民族聚居的時代。藏民族,繼古羌人之後,也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書寫著傳奇。
㈣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位於哪裡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泊。從古到今,人們嚮往它的浩瀚、神奇、博大,為它的雄偉、秀麗而贊嘆不矣,把它譽為青海高原上的一顆璀燦的明珠。
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蒙語稱「庫庫諾爾」,藏語稱「錯溫波」,意為「青色的海」、「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青海湖地處高原的東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離西寧約200公里,海拔為3200米。它的周長360公里,面積達4583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湖區有大小河流近30條。湖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名尕海,面積10餘平方公里,系鹹水;一名耳海,面積4平方公里,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蒼翠的遠山,合圍環抱;碧澄的湖水,波光瀲灧;蔥綠的草灘,羊群似雲。一望無際的湖面上,碧波連天,雪山倒映,魚群歡躍,萬鳥翱翔。青海湖周圍是茫茫草原。湖濱地勢開闊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比較溫和,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夏秋季的大草原,綠菌如毯。金黃色的油菜,迎風飄香;牧民的賬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牛羊,飄動如雲。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最誘人的奇觀是馳名中外的鳥島。它在湖的西北部,面積僅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是觀光鳥兒王國盛況的最好時期。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斑頭雁、棕頭鷗、魚鷗、赤麻鴨、鸕鶿和黑頸頸鶴等10多種候鳥,春天後成群結隊返回故鄉,營巢產卵,孵幼育雛,棲息在這個小島上,最多可達10萬只以上。踏上鳥島,使人眼花繚亂,群鳥驚飛,或翱翔於藍天之間,或嬉遊於碧波之中,或棲息於沙灘之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鳥兒發出婉轉動聽的鳴聲,彷彿進入了音樂的大千世界。島上遍地都是各式各樣的鳥巢和五光十色的鳥蛋,幾乎沒有遊人插足之地。精誠團結的眾鳥,如遇到「天敵」,便會群集而起,向來犯者發起猛烈攻擊。
海心山是青海湖的又一名勝。它位於青海湖湖心偏南,長2.3公里,寬約800米,高出湖面7.8米,自古以產「龍駒」而聞名。海心山環境幽雅。綠草如菌,輕區薄雲,淡水清泉,景色宜人。山上古剎白塔隱存其間。猶如步入仙境一般。攀上海心山的頂端遠眺青海湖的全貌,那海闊天空,天水相連,鷗翔魚躍的壯麗景色,可以使遊人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景觀,陶冶情操,抒展胸懷。
青海湖是一具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覽地,也是一個為全世界科學家所注目的巨大寶湖。政府曾對青海湖進行了多次綜合考察,發現青海湖裡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湖中盛產湟魚,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天然魚庫。四五月間,魚群游向附近河流產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魚群鋪蓋水面,使湖水呈現黃色,魚兒游動有聲,翻騰跳躍,異常壯觀。
居住在這里的漢、藏、蒙古等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保護、開發和建設這浩瀚的寶湖。青海湖的美景吸引著成千上萬遊人,成為國內外旅遊者雲集的游覽勝地。為了開發正在興起的高原旅遊事業,青海旅遊部門在青海湖建立了旅遊點。遊客到此不僅可以觀賞高原牧區風光,還可以乘馬騎氂牛,漫遊草原,攀登沙丘,或到牧民家裡訪問,領略藏族牧民風情。牧場還專門為遊客紮下各式帳篷,備有奶茶、酥油、炒麵和青稞美酒供遊客品嘗。
青海湖鳥島大觀
風光綺旎的青海湖中,有一個國內外聞名的鳥島自然保護區,這里棲憩著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以及玉帶金雕等猛禽,戴勝等攀禽和百靈、雲雀等各種小鳴禽近二十種。根據鳥類專家的估計,這里禽鳥的總數在十萬只以上;而其中的鳥島(小西山)和三叉石(孤插山)又最為著名,因為在這聚集著保護區鳥類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您有幸去實地觀光一下的話,那才叫您大開眼界哩。
在離鳥島很遠的地方,您就可以聽到那音色各異的鳥語,咿啞啁啾,前呼後應,鳴聲嘈雜,熱鬧非凡。近處再看看它們的生活畫面,更是饒有趣味:有的迎風翱翔,翩翩起舞;有的在專心孵窩,雌伏雄守;有的在湖面游弋,追逐戲嬉;也有的在草地上漫步,雌鳥在前面領路,雄鳥在後順壓陣,偶有不聽話的小雛,在離隊伍,大鳥就追上去啄一下,以示申斥,儼然一派小家庭景象。
如果是在鳥兒的孵育季節,您又可以看到另一幅蔚為壯觀的景色,您最好別走近去打擾它們,只消用望遠鏡在一、二百米之外觀察,就可以看到如下鏡頭:鳥島本來僅有零點二七平方公里,形如一隻蝌蚪。就在那突出海面約十米的蝌蚪頭高地上,小小彈丸之地,就布滿了數以萬計的鳥巢,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真難以用文字來形容。鳥兒們在水草豐茂、食物充足、向陽乾燥而又天敵較少的環境中繁殖著、生活著,難怪人們把青海湖鳥島稱之為「鳥類的天堂」了。
青海湖地區鳥禽集中棲息、繁殖的鳥嶼有鳥島、海心山、孤插山(三塊石)、海西山、沙島以及鳥島至泉灣、那尕則沿湖灘塗、沼澤地。同時,也是觀賞的景點。
鳥島,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為蛋遍地而得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成一片。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主要植物有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蒿草、早熟禾等。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涌流。
鳥島自然保護區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也是專家學者研究考察高原鳥類的一個重要地點。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徙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達青海湖,開始擇地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繼而幼鳥成群,熱鬧非凡,數里之外,鳥鳴聲可傳入耳際;7-8月間,秋高氣爽,群鳥翱翔藍天或游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
海心山,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公里,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三面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著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蒿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的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孤插山,又名三塊石,位於青海湖西南部,南距湖邊8公里,距西北方向的鳥島20公里。三塊石由礁石、碎石灘及沙埂組成,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150米。礁石南坡較平緩,北邊為陡壁。島上植被稀少,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灰菜、牛尾蒿等,覆蓋度不到5%。這里是青海湖禽鳥聚棲最多的島嶼之一。
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約6公里,與蛋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兩島南北相距約2公里。島的東北緣有新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形的岩石屹立於湖中,離湖30餘米,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生長的植物主要有芨芨草、野蔥、冰草、早熟禾等,覆蓋度在90%以上。
沙島,位於青海湖東北部,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現已成為半島,表面均由沙礫覆蓋,基本無植被,是魚鷗的棲息繁殖地。
泉灣,那尕則灘塗沼澤地,位於青海湖西南邊,主要生長有濕生植物苔草、扁穗草、杉葉藻等。這里有多處泉水涌流形成沼澤濕地,冬季不封凍,人、畜不易進入。近湖岸6-8公里范圍內水草及浮游生物豐富,是青海湖裸鯉幼體生活區,也是眾多候鳥、旅鳥育雛區和棲息地。大天鵝及黑頸鶴等珍禽就生活在這里。
除以上鳥類主要棲息地外,還有湖南岸的一郎劍、二郎劍,湖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哈爾蓋河河口一帶和布哈河中、下游及其灘塗也是禽鳥棲息、覓食區域。
青海湖鳥禽有163種,分屬14目35科,總數在10萬只以上。種群數量大的有:雁形目鴨科的斑頭雁、鳳頭潛鴨、赤麻鴨、普通秋沙鴨、鵲鴨、白眼鴨、斑嘴鴨、針尾鴨、大天鵝;鷗形目鷗科的棕頭鷗、魚鷗;鶴形目鶴科的蓑羽鶴、灰鶴、黑頸鶴;鵜形目鸕鶿科的鸕鶿等,數量最多的是棕頭鷗、魚鷗、鳳頭潛鴨和鸕鶿,都數以萬計。
在青海高原東北部,巍峨挺拔的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連綿的青海南山環抱著一個浩瀚美麗的高原湖泊——青海湖。遠遠望去,那蘭得發亮的浩淼湖水,像一面光亮的寶鏡,平嵌在皚皚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間,熠熠閃光。
青海湖蒙語叫「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布」,意思是「青蘭色的海」。青海湖是很久很久以前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後倖存下來的。湖水平均深度25米,面積44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和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
青海湖海拔3260多米,四面環山,環境優美,景色迤儷,氣候涼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的盛夏,日平均溫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青海湖美麗富饒,盛產味美、營養高的湟魚。沿湖兩岸有遼闊的天然牧場,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牧草豐美,土地肥沃,牛羊成群,牧歌悠揚,是青海省重要的牧業基地。尤其在夏秋季節,遼闊的草原象鋪上了一層碧綠的絨毯,各種野花五彩繽紛,將綠色的絨毯點綴得如錦似緞,四周大片整齊的農田麥浪翻滾,油菜花一片金黃,散發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萬傾,白色的海鷗追逐著魚帆在空中翱翔,湖岸的公路和鐵路線上,滿載著各種物資的汽車、火車往來賓士,構成了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
青海湖是國家級的旅遊風景區,自古就是令人神往的寶地。景點主要有鳥島、海心山、海西山、三塊石和沙島等可供遊客游覽。
青海湖盛產湟魚,大的一條可重達10公斤以上。湟魚學名裸鯉,體肥味美,營養豐富。據調查,湖中藏魚量有402億噸,年產可達4000噸,是一個豐饒的天然魚場。民諺說:「石頭砸一條,棍子能打倆,下鉤釣一串,一網網千斤」,真是伸手可得。
㈤ 青海湖畔這是什麼花
高山龍膽(學名:Gentiana algida)為龍膽科龍膽屬的植物。
別名:白花龍膽、無莖龍膽、麻龍膽。
㈥ 青海湖畔的介紹
《青海湖畔》,秦怡、黃宏、佟瑞欣、毛阿敏、江平、魏一主演劇情電影,上海影視有限公司出品。
㈦ 青海湖畔的這草叫什麼不知勿擾!
狗已把也叫狗尾巴
㈧ 青海湖畔的古老居民是誰
走進環青海湖地區,人們常常會看到一種圍成圓圈跳的集體舞蹈。藏族人把它叫「鍋庄」。人類學的最新研究表明,現代藏族中某些人群的基因源於古代西北地區的古羌人。如果這個結論成立的話,那麼,這些流傳在中國西部的舞蹈也應該源於古代羌人的祭祀舞蹈。據《後漢書》記載,最早來到青海湖邊的,是以游牧為生的羌人。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羌,西戎牧羊人也。意思就是羌族人是生活在西方的牧羊人。西戎,是指現在的青海湖地區。「羌」字是由「羊」和「人」兩個字組成。不難發現,羌字下面的「人」字,其中一捺是彎的,為什麼這個「人」字的一捺是彎著的呢?史書給大家講述了關於「羌」的故事。
據《漢書》記載,戰國時候,有一個叫無弋爰劍的羌人被秦國人抓去做了奴隸。在秦國,他學到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和畜牧經驗。後來他趁主人不備,伺機逃跑,倉皇之間藏進了—個山洞裡。主人一路追趕到山洞外,就在洞外放火,想要燒死他。就在這時,大火之中出現了一隻老虎!主人以為奴隸有虎神保佑,就倉皇地逃走了,從此不再追趕無弋爰劍。
逃脫後的無弋爰劍一路西行,來到了今天青海的湟水流域。羌人聽說無弋爰劍被焚而不死的經歷,十分敬畏,於是擁戴他為大首領。無弋爰劍把從中原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傳授給族人,他們培育了青稞,馴養了藏獒,把野氂牛馴服成了性格溫順的「高原之舟」。就這樣無弋爰劍成了地地道道的青海先人。同時他也是最早記錄於漢文史籍中的青海人。據當地的羌族人說,羌族的「羌」字下面那個彎著寫的「人」,表示的就是一個跪著的人,因為羌人的祖先無弋爰劍曾經做過奴隸。
青海湖四周豐美的水草,養育了游牧民族——羌人,而羌人則創造了青海湖的文明歷史。
羌人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中的大禹是羌人,炎帝也是羌人。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在長期的征戰中,逐漸融合,形成華夏民族。直至今天,中國人仍以「炎黃子孫」自稱。可以說,青藏高原、青海湖曾是我們祖先最早的家園,也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
古老的羌族在青海湖邊繁衍生息,那麼,漢民族又是從什麼時候起,踏上了這塊神奇的土地呢?
㈨ 秦怡93歲拍攝《青海湖畔》,為什麼引魯豫稱贊
因為秦怡能夠在如此年長的年紀還堅持拍攝,而且能夠把整個劇演得出神入化,放在目前的演藝圈中幾乎無人做到,引起魯豫稱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在業界內外,大家也都說,經歷著豐富多變的人生,時而是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女革命者,時而是秀外惠中,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對待演出,秦怡有一種執著與認真。她是一名真正的演員,無論是什麼角色,總愛在腦子里想了又想,具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身處逆境而從不灰心喪志,能夠以極大的韌性迎接苦難克服苦難,有這樣子的評價,引來稱贊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