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是什麼
《摩登時代》。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於1936年上映。
本片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卓別林飾)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在艱難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場面溫馨感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
(1)卓別林無聲電影全集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這部影片是卓別林導演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因為他認為,用滑稽誇張的肢體語言,要遠勝於對白。因此,他只在片中加入配樂和少許音響。
《摩登時代》中出現了一些關於監獄中使用到毒品的場景,但根據當時美國的電影審查制度,這樣的表現是十分冒險的。
據說他原先已經拍完的一個結尾是:查理最終神經失常被送進精神病醫院,而前來看望的她的那個姑娘變成了一個修女。卓別林後來覺得這個結局「過於痛苦」,而走了一條慣常路線。
㈡ 《摩登時代》作為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為何能成為他的經典之作
《摩登時代》是影史最偉大的喜劇片之一,同時也是公認的卓別林最有名的電影。
卓別林不僅僅是一個喜劇演員,他還曾成立過屬於自己的電影工作室聯美公司。如果仔細看他電影的序幕,會發現導演、編劇、演員,甚至剪輯和製片人都是卓別林。
我們經常贊賞的是他的喜劇表演天賦,卻忽略了他的創作和執導能力。
㈢ 卓別林的無聲電影名叫什麼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後他拍攝了《大獨裁者》。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攝了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聖誕節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歲。
㈣ 求卓別林所有無聲電影的名字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出演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㈤ 卓別林自導自演的電影
《淘金記》是由查理·卓別林執導、編劇及主演的經典無聲電影。
《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
《城市之光》是由查理·卓別林執導, 查理·卓別林、弗吉尼亞·切瑞爾、佛羅倫斯·李主演的喜劇片。
㈥ 卓別林的經典喜劇電影都有哪些
《摩登時代》該電影拍攝於1936年,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之一。這部電影的背景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危機時期,卓別林扮演了工人在工廠幹活,被逼發瘋而關入精神病院,這都是因為經濟危機而導致人們的生存出現了危險,那個年代被稱為黑色星期五,學生下學,公司倒閉等等。在最艱苦的時候,工人查理和孤女相依,黑暗的時期兩人溫馨的場面煥發出了人性可貴的光輝,這部《摩登時代》電影是美國電影界特別偉大的一部電影,也是經典作品之一。
如今《城市之光》已經在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起來,也就是說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是非常高的。《大獨裁者》該電影拍攝於1940年,由查理卓別林導演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德國殘忍殺害猶太人想要統治世界的獨裁者,在影片中人物的造型非常地明顯仿照了希特勒的形象,可以看出對這個人的赤裸裸的諷刺。
㈦ 卓別林拍攝的無聲電影都有什麼
卓別林1923年他創建了自己的影片公司,從此踏入了他的從藝生涯的鼎盛期。拍攝了一系列著名的電影,如《淘金記》(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時代》(1936年)、《大獨裁者》(1940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其中《摩登時代》是他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而《大獨裁者》是他的第一部有聲電影。
㈧ 求卓別林無聲電影合集,
卓別林從1919年開始獨立製片,一生共拍攝了80多部喜劇影片,如《淘金記》(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時代》(1936年)、《大獨裁者》(1940年)、 《凡爾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這些影片不僅在美國,而且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觀眾濃厚的興趣。卓別林電影成了從20年代至50年代美國戲劇電影的最成功的代表,也成了那個時代電影的一種標志。 1. 紐約王[A King in NewYork] (美國/1952年出品/彩色/有聲) 2. 殺人狂時代[Monsieur Verdoux] (美國/1947年出品/彩色/有聲) 3. 20分鍾的愛情[20 Minutes of Love] (美國/1942年出品/黑白/無聲) 4.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 (美國/1936年出品/黑白/無聲) 5. 城市之光[City Light] (美國/1931年出品/黑白/無聲) 6. 大馬戲團[The Circus] (美國/1928年出品/黑白/無聲) 7. 淘金記 (美國/1925年出品/黑白/無聲)[2003年3月21日] 8. 移民者[The Immigrant] (美國/1918年出品/黑白/無聲) 9. 救葯[The Cure] (美國/1917年出品/黑白/無聲) 10. 冒險者[The Adverturer] (美國/1917年出品/黑白/無聲) 11. 凌晨一點[One AM]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2. 流浪漢[The Vagabond]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3. 救火隊員[The Fireman]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4. 影幕背後[Behind the Screen]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5. 罪狀[The Count]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6. 三個人的麻煩[Triple Trouble]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7. 巡視員[The Floorwalker] (美國/1916年出品/黑白/無聲) 18. 貼壁紙的人[The Paper Hanger]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19. 一夜成名[A Night in the Show]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20. 拐騙[Shanghaied]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21. 冠軍[The Champion]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22. 查理的新工作[His New Job] (美國/1915年出品/黑白/無聲) 23. 查理的約會[His Trysting Places]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4. 公平交易[A Fair Exchange]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5. 查理的過去[His Prehistoric Past]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6. 馬貝兒的婚姻生活[Mabel's Married Life]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7. 劇院的夏洛爾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8. 冷酷的愛情[Cruel Cruel Love]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29. 女房東的寵物[The Star Boarder]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0. 謀生之路[Making a Living]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1. 奇怪的氣體[Laughing Gas]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2. 致命的球棍[The Fatal Mallet]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3. 馬貝爾的困境[Mabel's Strange Predicament]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4. 音樂流浪漢[Musical Tramps]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5. 夏爾洛和馬貝爾[Charlot Et Mabel]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6. 新看門人[The New Janitor]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7. 休養[Recreation]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8. 一無是處[The Good for Nothing]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39. 受辱記[Face on the Barroom Floor] (美國/1914年出品/黑白/無聲) 少了個 大獨裁者
㈨ 卓別林的無聲電影
《尋子遇仙記》
《尋子遇仙記》一開始打出的字幕是「一張笑臉中也許含著淚的影片」。故事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婦女懷抱著一個嬰兒,她內心痛苦矛盾,她不知道該怎樣向前走。她自己沒有力量抗爭,為了她自己,也為了孩子,她決定離開這個孩子。她把孩子放進小汽車中,她希望孩子被富人收養,有個幸福的未來。不幸的是,汽車被小偷偷走了 ,孩子被小偷扔進了垃圾箱。這時主人公出現了,他仍就像以前那樣,在破舊的街上游盪 ,企圖找到些希望。有人把垃圾從樓上倒下來 ,正好砸在他身上,他抖了抖,依然一副不可侵犯的樣子。這時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個「香煙盒 」,原來那是一個裝沙丁魚的罐頭盒,他依舊伸士般從地上撿一個煙頭來吸。突然孩子的哭聲吸引了他,是個棄兒。查利抱起他,試圖把嬰兒塞到別人搖籃中,可是沒有成功,他不知該如何,於是又回到垃圾箱邊,可是,警察突然出現了,他用懷疑的目光盯著查利 ,查利明白要想給警察說清楚這件事幾乎不可能,於是他只有又抱起孩子,帶回自己的小破閣樓里。把孩子的襁褓四周吊起變成了搖籃 ,裝水的咖啡壺成了奶瓶,舊藤椅下挖個洞,孩子便可「方便」了 ,查利這個笨手笨腳的男人成了一位溫柔的「母親」。轉眼間,孩子長大了,父子二人配合謀生,孩子打碎玻璃,父親正好來裝玻璃,這一切突然被警察發現了,父子倆幸運地逃過了警察的追捕 。這之後棄兒和別的孩子打架。查利和孤兒院的職員格鬥 ,都極具喜劇味道。當年那位貧困的婦女如今成了著名的演員,她住在豪華的住宅,人人為之傾倒。她去參加舞會,她的那位畫家舊情人出現了,他想請求她原諒,但是卻悔之晚矣。她費盡心機找到了兒子,可是又被小店的老闆拐走。查利為此又奔波了很久,可是也沒有找到,於是倒在門邊,進入夢鄉,夢中的世界裡也有貧民窟 ,查利依然被警察追,只是每個人都有一對翅膀,查利飛向天空,警察在他胯下。查利的夢被警察打斷,他被領到了女演員家,看到了棄兒。結尾的字幕是:「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
這部片子他應用了重復和平行的對比手法 ,取得了特有的悲、喜劇的效果。有人說《尋子遇仙記》很富有自傳性 ,許多鏡頭中表現的都與查利小時候的日子是一樣的。在公園的椅子上過夜,吃殘羹剩飯,衣衫襤褸。這部片子以抒情的手法敘述了下層人的悲劇生活,但是片中又充滿了主人公熱愛生活的情緒 。這種新的原則、手法在查利自己藝術發展的道路上是一個新的起點。
㈩ 卓別林系列電影都有哪些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後他拍攝了《大獨裁者》。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攝了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聖誕節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