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全集 » 鬼穀子電影完整版
擴展閱讀
網上免費播放的新電影 2025-08-09 17:16:33
勵志的外國電影英語 2025-08-09 16:53:31
手機怎麼設置看電影 2025-08-09 16:51:55

鬼穀子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 2022-05-03 23:47:48

Ⅰ 鬼穀子是春秋時代的還是戰國時代的

鬼穀子生平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 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系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繫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繫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游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穀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穀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電子文本為道藏本,取自蕭登福先生之《鬼穀子研究》〔文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鬼穀子完整版十四篇(白話)

《鬼穀子》捭闔第一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注釋】
捭:〔音3〕分。
闔:〔音he2〕關。
稽:〔音ji1〕考。
朕:〔音zhen4〕跡象。
牧:處理。
內:接納;忤:逆。

【譯文】
縱觀古今歷史,可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生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關鍵,揭示事物變化的征作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是一樣的。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松馳,或者緊張。
所以,聖人要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面的長處和短處。至於賢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通用性和怯懦,都是有區別的。所有這些,可以開放,也可以封閉;可能進升,也可以辭退;可以輕視,也可以敬重,要靠無為來掌握這些。考察他們的有無與虛實,通過對他們嗜好和慾望的分析來揭示他們的志向和意願。適當貶抑對方所說的話,當他們開放以後再反復考察,以便探察實情,切實把握對方言行的宗旨,讓對方先封閉而後開放,以便抓住有利時機。或者開放,使之顯現;或者封閉,使之隱藏。開放使其顯現,是困為情趣相同;封閉使之隱藏,是因為誠意不一樣。要區分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計謀研究明白,計謀有與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須有主見,並區別對待,也要注意跟蹤對方的思想活動。
如果要開放,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如果要封閉,最重要的是嚴寒機密。由此可見周全與保密的重要,應當謹慎地遵循這些規律。讓對方一放,是為了偵察他的真情;讓對方封閉,是為了堅定他的誠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為此而自謂封閉,或者是通過封閉來自我約束;或者是通過封閉使別人被迫離開。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開放和封閉都是為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面發生變化,通過一年四季的開始和結束使萬物發展變化。不論是縱橫,還是離開、歸復、反抗,都必須通過開放或封閉來實現。
開放和封閉是萬物運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是游說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首先慎重地考察這睦變化,事物的吉凶,人們的命運都系於此。口是心靈的門面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用開放和封閉來的把守這個關口,以控制出入。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陰陽兩方相諧調,開放與封閉才以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慾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做「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毀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戳、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作「終止」。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新生派」,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游說;凡是那此遵循「陰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沒落派」,他們以談論「惡」來終止施展計謀。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有陽兩方面來試驗。因此,給從陽的方面來游說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給從陰的方面來游說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由此看來,沒有什麼不能出去,沒有什麼不能進來,沒有什麼辦不成的。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說服家,可以說服國,可以說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有疆界。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行為,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實行的。陽的方面,運動前進;陰的方面,靜止、隱藏。陽的方面,活動顯出;陰的方面,隨行潛入。陽的方面,環行於綹和開端;陰的方面,到了極點顯就反歸為陽。凡是憑陽氣行動的人,道德就與之相生;凡是憑陰氣而靜止的人,開拓熱就與之相成。用陽氣來追求陰氣,要靠道德來包容;用陽氣來結納陽氣,要用外來約束。陰陽之氣相追求,是依據並啟和關閉的原則,這是天地陰陽之道理,又是說服人的方法,是各種事物的先異,是天地的門戶。

《鬼穀子》反應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復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復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綱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綱也。常持其綱驅之。

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遠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復,觀其所託,故用此者。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符應不失,如□ 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鐵;若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圓與方。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譯文】

在古代能以「大道」來化育萬物的聖人,其所作所為都能與自然的發展變化相吻全。反顧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驗未來;反顧以考察歷史,再回首以了解當今;反顧以洞察對方,再回首以認識自我。動靜、虛實的原則,如果在未來和今天都得不到應用,那就要到過去的歷史中去考察前人的經驗。有些事情是要反復探索才能把握的,這是聖人的見解,不可不認真研究。
人家說話,是活動;自己緘默,是靜止。要根據別人的言談來他的辭意。如果其言辭有矛盾之處,就反復詰難,其應對之矢就要出現。語言有可以模擬的形態,事物有可以類比的規范。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預見其下一步的言行。所謂「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謂「比」,就是類比言辭。然後以無形的規律來探求有聲的言辭。引誘對方說出的言辭,如果與事實相一致,就可以刺探到對方的實情。這就像張開網捕野獸一樣,要多設一些網,江集在一起來等待野獸落入。如果把捕野獸的這個辦法也能應用到人事上,那麼對方也會自己出來的,這是釣人的「網」。但是,如果經常拿著「網」去追逐對方,其言辭就不再有平常的規范,這時就要變換方法,用「法象」來使對手感動,進而考察對方的思想,使其暴露出實情,進而控制對手。自己返過去,使對手返回來,所說的話可以比較類推了,心裡就有了底數。向對手一再襲擊,反反復復,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說話反映出來,聖人可以誘惑愚者和智者,這些不必再懷疑。
古代善於從反面聽別人言論的人,可以改變鬼神,從而刺探到實情。他們隨機應變很得當,對對手的控制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得到的情況就不明了,得到的情況不明了,心裡底數就不全面。要把模仿和類比靈活運用,就要說反話,以便觀察對方的反映。想要講話,反而先沉默;想要敞開,反而先收斂;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獲取,反而先給與。要想了解對方的內情,就要善於運用模仿和類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對方的言辭。同類的聲音可以彼此響應,合乎實際的道理會有共同的結果。或者由於 這個原因,或者由於那個原因;或者用來侍奉君主,或者用來管理下屬。這就要分辨真偽,了解異同,以分辨對手的真實情報或詭詐之術。活動、停止,應該說、沉默都要通過這些表現出來,喜怒哀樂也都要藉助這些模式,都要事先確定法則。用逆反心理來追索其過去的精神寄託。所以就用這種反聽的方法。自己要想平靜,以便聽取對方的言辭,考察事理,論說萬物,辨別雄雌雖然這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據輕微的徵兆,探索出同類的大事。就像刺探敵情而深居敵境一般,要首先估計敵人的能力,其次再摸清敵人的意圖,像驗合符契一樣可靠,像螣蛇一樣迅速,像後羿張弓射箭一樣准確。
所以要想掌握情況,要先從自己開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後才能了解別人。對別人的了解,就旬比目魚一樣沒有距離;掌握對方的言論就像聲音與回響一樣相符;明了對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樣不走樣;偵察對方的言辭,就像用磁石來吸取鋼針,用舌頭來獲取焦骨上的肉一樣萬無一失。自己暴露給對方的微乎其微,而偵察對手的行動十分迅速。就像陰變陽,又像陽轉陰、像賀變方,又像方轉賀一樣自如。在情況還未明朗以前就圓略來誘惑對手,在情況明朗以後就要用方略來戰勝對方。無論是向前,還是向後,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都可用這個方法來對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確定策略,統帥別人也無法步調一致。做事沒有技巧,叫做「忘情失道」,自己首先確定斗爭策略,再以此來統領眾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圖,讓旁人看不到其門道所在,這才要以稱為「天神」。

《鬼穀子》內楗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貨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穩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萬物。

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名入產業,曰楗而內合。上暗不治,下亂不□,楗而反之。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注釋】
內:入。
楗:門拴。
內楗:在本文指以言辭與謀略游說國君。

【譯文】

君臣上下之間的事情,有的距離很遠卻很親密,有的距離很近卻很疏遠。有的在身邊卻不被使用,有的在離去以後還受聘請。有的天天都能到君主眼前卻不被信任,有的距離君主十分遙遠卻聽到聲音就被思念。凡是事物都有採納和建議兩方面,平常的東西都與本源相連結,或者靠道德相連結,或者靠朋黨相連結,或者靠錢物相連結,或者靠藝術相連結。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張,就要做到想進來就進來,想出去就出去;想親近就親近,想疏遠就疏遠;想接近就接近,想離去就離去;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象母蜘蛛率領小蜘蛛一樣,出來時不留洞痕,進去時不留標記,獨自前往,獨自返回,誰也沒法阻止它。
所謂「內」就是採納意見;所謂「揵」就是進南計策。想要說服他人,務必要先悄悄地揣測;度量、策劃事情,務必要循沿順暢的途徑。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徹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響君主的贛。以道術來進言當應合時宜。以便與君主的謀劃相合。詳細地思考後再來進言,支適應形勢。凡是內情有不合時宜的,就不可以實行。就要揣量切摩形勢,從便利處入手,來改變策略。用善於變化來鄒被採納,就像以門管來接納門楗一樣順當。
凡是談論過去的事情,要先順暢的言辭,凡是談論未來的事情要採用容易、變通的言辭。善於變化的的,要詳細了解地理形勢,只有這樣,才能溝通天道,化育四時,驅使鬼神,附合陰陽,牧養人民。要了解君主謀劃的事情,要知曉君主的意圖。所辦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為對君主的意圖留於表面親近,而背地裡還有距離。如果與君主的意見沒有吻合的可能,聖人是不會為其謀劃的。所以說,與君主相距很遠卻被親近的人,是因為能與君主心意暗合;距離君主很近卻被疏遠的人,是因為與君主志向不一;就職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為他的計策沒有實際效果;革職離去而能再被反聘的人,是因為他和主張被實踐證明可行;每天都能出入君主面前,卻不被信任的人,是因為他的行為不得體;距離遙遠只要能扣到聲音就被思念的人,是因為其主張下與決策都相合,正等他參加決斷大事。所以說,在情況還沒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說的人,定會事與願違,在還不掌握實情的時候就去游說的人,定要受到非議。只有了解情況,再依據實際情況確定方法,這樣去推行自己的主張,就可以出去,又可以進來;既可以進諫君主,堅持己見,又可以放棄自己的主張,隨機應變。
聖人立身處世,都以自己的先見之明來議論萬事萬物。其先之明來源於道德、仁義、冖樂和計謀。首先摘了《詩經》和《書經》的教誨,再綜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後討論就任還是離職。要想與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內部,要想離開現職,就要擾力量用在外面。處理內外大事必須明確理論和方法,要預測未來的事情,就要善於在各種疑難面前臨機決斷,在運用策略時要不失算,不斷建立功業和積累德政。善於管理人民,使他們從事生產事業,這叫做「鞏固內部團結」。
如果上層昏庸不理國家政務,下層份亂不明為臣事理,各執己見,事事抵觸,還自鳴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還自吹自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朝廷詔命自己,雖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絕。要拒絕對方的詔命,要設法給人一種錯覺。就像圓環旋轉往復一樣,使旁人看不出您想要干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辦法。

《鬼穀子》抵戲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戲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戲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戲之理也。

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謀,皆由抵戲。抵戲之隙為道術用。

天下紛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鼠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戲罅。聖人見萌牙戲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戲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注釋】
抵:抵塞。
戲:隙。
抵戲:意為堵塞有缺漏的地方。

【譯文】

抵第四
萬物都有規律存在,任何事情都有對立的兩方面。有時彼此距離很近,卻互相不了解;有時互相距離很遠,卻彼此熟悉。距離近而互相不了解,是因為沒有互相考察言辭;距離遠卻能彼此熟悉,是因為經常往來,互相體察。
所謂「」就是「瑕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會由小彎大。在裂痕剛剛出現時,可以通過「抵」使其閉塞,可以通過「抵」,使其停止,可以通過「抵」使其變小,可以通過「抵」使其消失,可以通過「抵」而奪取器物。這就是「抵」的原理。
當事物出現危機之初,只有聖人才能知道,而且能單獨知道它的功用,按著事物的變化來說明整理,了解各種計謀,以便觀察對手的細微舉動。萬事萬物在開始時都像秋毫之末一樣微小,一量發展起來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樣宏大。當聖人將行政向外推行時,奸佞小人的一切陰謀詭計,都會被排斥,可見抵原來是一種方法。
天下動亂不止,朝遷沒有賢明的君主,官吏們沒有社會道德。小人讒言妄為,賢良的人才不被信用,聖人逃匿躲藏起來,一些貪圖利祿,奸詐虛偽的人飛黃騰達,君主和大臣之間互相懷疑,君臣關系土崩瓦解,互相征伐,父子離散,骨肉反目,就叫做「輕微的裂痕」。當聖人看到輕微的裂痕時,就設法治理。當世道可以治理時,就要採取彌補的「抵」法,使其「」得到彌合繼續保持它的完整,繼續讓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壞到不可治理時,就用破壞的「抵」法(徹底把它打破「,佔有它並重新塑造它。或者這樣「抵」,或者那樣「抵」;或者通過「抵」使其恢復原狀,或者通過「抵」將其重新塑造。對五帝的聖明政治只能「抵而塞之」;三王從事的大事就是了解當時的殘暴政治,從而奪得並重新建立政權。諸候之間互相征伐,斗爭頻繁,不可勝數,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善於斗爭的諸候才是強者。
自從天地之間有了「合離」、「終始」以來,萬事萬物就必然存在著裂痕,審不可不研究的問題。要想研究這個問題就要用「捭闔」的方法。能用這種方法的人,就是聖人,聖人是天地的倒霉。當世道不需要「抵A"r時候,就深深地隱居起來,以等待時機;當世道有可以「抵」弊端時,對上層可以合作,對下屬可以督查,有所依據、有所遵循,這樣就成了天地的守護神。

《鬼穀子》飛箝第五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戲。

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用之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可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注釋】
飛:製造聲譽。
箝:箝制。
飛箝:意為先以為對方製造聲譽來嬴取歡心,再以各種技巧來箝制他。

【譯文】

凡是揣度人的智謀和測量人的才幹,就是為了吸引遠處的人才和招來近處的人才,造成一種聲勢,進一步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一定要首先考察派別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各種不對的和不對的議論,了解對內、外的各種進言,掌握有餘和不足的程度,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的問題。然後權量這些關系,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藉助用引誘對手說話的言辭,然後通過恭維來鉗信對手。鉤鉗之語是一種游說辭令,其特點是忽同忽異。對於那些以鉤鉗之術仍沒法控制的對手,或者首先對他們威脅利誘,然後再對他們進行反復試探;或者首先對他們進行反復試探,然後再對他們屐攻擊加以催毀。有人認為,反復試探就等於是對對方進行破壞,有人認為對對方的破壞就等於是反復的試探。
想要重用某些人時,或者先賞賜財物、珠寶、玉石、白壁和美麗的東西,以便對他們進行度探;或者通過衡量才能創造態勢,來吸引他們;或者通過尋找漏洞來控制對方,在這個過程中要動用抵之術。
要把「飛鉗」之術向天下推行,必須考核人的權謀和才能,觀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寬窄和山川險陰的難易,以及人民財富的多少。在諸候之間的交往方面,必須考察彼此之間的親疏關系,究竟誰與誰疏遠,誰與誰友好,誰與誰相惡。要詳細考察對方的願望和想法,要了解他們的好惡,然後針對對方所重視的問題進行游說,再用「飛」的方法誘出對方的愛好所在。最後再用「鉗」的方法把對方控制住。
如果把「飛鉗」之術用於他人,就要揣摩對方的智慧和能,度量對方的實力,估計對方的勢氣,然後以此為突破口與對方周旋,進而鄒以「飛鉗」之術達成議和,以友善的態度建立邦交。這就是「飛鉗」的妙用。
如果把「飛鉗」之術用於他人,可用好聽的空話去套出對方的實情,通過這樣連續行動,來考察游說的辭令。這樣就可以實現合縱,也可以實現連橫;可以引而向東,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還,也可以引而復去。雖然如

Ⅱ 《謀聖鬼穀子》高清完整版在線觀看地址哪有

《謀聖鬼穀子》由金牌編劇劉樹生、著名導演郭寶昌、導演劉涓傾心打造。由段奕宏、戚薇、祖峰、徐麒雯、倪大紅、房子斌,領銜主演,講述了諸侯紛爭,百家爭鳴異彩紛呈的戰國時代那可歌可泣的歷史。鬼穀子將儒、道、墨、法、兵、陰陽等思想集於一身,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在亂世中,用奇計創造奇跡,用謀略推動時代的傳奇故事。片中段奕宏遭遇的虐心「三角戀情」,無論是「御姐」戚薇還是「蘿莉」徐麒雯,都令足智多謀的「心機男」段奕宏難以抉擇。

Ⅲ 在雲夢山拍攝的<鬼穀子>是由誰主演的

一共有兩座雲夢山,一座在河南省的淇縣,一座在河北省的邢台。兩座山都流傳著有關鬼穀子的故事。兩個地方為了自身利益,都在爭正宗鬼穀子隱居地。因為都是傳說,也就沒得真假之分了,估計鬼穀子都曾去過,因為雲游天下大好山水,正是古代隱君子的嗜好之一。

Ⅳ 有一部電影忘了叫什麼名字孫紅雷演孫臏的叫什麼電影

這部電影叫《戰國》。

《戰國》是由金琛執導,孫紅雷、景甜、金喜善、吳鎮宇、中井貴一、姜武等主演的古裝歷史電影。

該片以戰國時期孫臏與龐涓兩位名將之間的爭斗為歷史背景,包含了愛情、計謀、戰爭、背叛等電影元素。本片大部份是基於馬陵之戰、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史實進行改編。


(4)鬼穀子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孫臏

演員孫紅雷

孫臏和龐涓是同學,拜鬼穀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稍年長,為兄,龐涓為弟。高智商、低情商的戰爭「鬼才」孫臏。

2、田夕

演員景甜

田夕是田忌之女,不僅勇戰如花木蘭,也花容月色也差尊成王妃。

3、龐婉

演員金喜善

魏國皇後、龐涓的姐姐「婉」。婉全心全意幫助片中的主人公孫臏,而且擁有美麗的外貌,具有先見之明。

4、龐涓

演員吳鎮宇

孫臏和龐涓是同學,拜鬼穀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稍年長,為兄,龐涓為弟,悲情野心家龐涓,運用奇謀兵法與孫臏展開一場震撼人心的雙雄對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

Ⅳ 哪裡能看電影《 謀聖鬼穀子》啊

大型歷史謀略情節劇《謀聖鬼穀子》由金牌編劇劉樹生、著名導演郭寶昌、導演劉涓傾心打造。由段奕宏、戚薇、祖峰、徐麒雯、倪大紅、房子斌,領銜主演,講述了諸侯紛爭,百家爭鳴異彩紛呈的戰國時代那可歌可泣的歷史。
我在(飛歌影院)里看到的。

Ⅵ 誰知道關於鬼穀子的電影有那些嗎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
鄭傑文先生的《鬼穀子傳》 ,

Ⅶ 鬼穀子龐涓孫檳張儀的電影或電視劇有那些

《戰國》里的孫紅雷飾演的孫臏是鬼穀子王栩的學生,他和另一個很好的師兄龐涓,他們兩個被稱是「鬼穀子最得意的兩個徒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