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胡敏華的年表記事
1983年11月17日~12月13日,上海越劇院以「中國上海越劇團」名義,應邀赴日本作商業性演出,劇目為《紅樓夢》。吳琛任團長,郁仁民任副團長,主要演員沈於蘭、汪秀月、朱雪蓮、李萍、華怡青、陳穎、胡敏華等,共演出17場,觀眾2.5萬人次。
1983年12月5日,上海市青年會演舉行,趙志剛、胡敏華獲紅花獎;韓婷婷、金靜、陳穎獲新苗獎,陳新章(琴師)獲綠葉獎。
1984年9月13日~23日,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在滬舉行。趙志剛獲一等獎;胡敏華、錢惠麗、單仰萍獲二等獎;許志英、金靜、韓婷婷、陳穎、蕭雅、張俐獲三等獎。
1986年9月,上海電視台舉辦的「上錄杯」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大獎賽,評選揭曉,王志萍獲一等獎;蕭雅、華怡青、何英、金靜獲二等獎;錢惠麗、錢麗亞、許傑、董柯娣、吳素英、韓婷婷、章瑞虹、夏賽麗、謝群英、王曉瑩獲三等獎。
1986年10月中旬,全國中青年越劇演員廣播大獎賽發獎大會,及越劇博物館奠基典禮,在浙江嵊縣舉行。上海的趙志剛、錢惠麗、楊文蔚、周雅琴,獲優秀演員獎;胡敏華、王志萍、沈於蘭、蕭雅、金靜、張月芳,獲演唱獎。呂瑞英、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張桂鳳等,參加了發獎大會和奠基典禮。
1988年10月29日~11月5日,由中央電視台、浙江電視台、江蘇電視台、上海電視台、福建電視台,聯合舉辦的全國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復賽,在杭州市杭州劇院舉行。上海的趙志剛、陳穎、胡敏華,獲最佳演員獎;錢麗亞獲優秀演員獎;方亞芬、章瑞虹、裴燕、張詠梅、黃慧、董慧敏、章海靈、韓婷婷獲熒屏獎。
1989年春,歷史故事劇《血染深宮》經修改後由上海越劇院三團投排,5月9日,首演於人民大舞台。編劇李莉、導演胡越、作曲劉如曾、副導演兼技導方雲、布景設計顧大良、燈光設計金長烈、服裝造型設計指導陳利華、服裝造型設計張豫美。趙志剛飾趙構、孫智君飾趙媛媛、胡敏華飾韋太後、史濟華飾王洪、許傑飾韓斌。於國慶節赴寧參加中國藝術節華東片(南京)演出。
1989年2月6日~10日,上海越劇院「六代同堂迎春晚會」,先後在人民大舞台、南市影劇院演出。參加演出的有老藝術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張桂鳳、吳小樓、呂瑞英、金采風;中年演員史濟華、陳琦、曹銀娣、沈於蘭、張國華、胡佩娣、汪秀月、張月芳、王金萍;青年演員趙志剛、錢惠麗、單仰萍、王志萍、胡敏華、陳穎、許傑、章瑞虹、方亞芬、張詠梅、裴燕、錢麗亞、章海靈、董慧敏等。節目有《紅樓夢》、《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十一郎》、《追魚》等優秀劇目片斷。
1990年10月,《血染深宮》獲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
1990年8月16日~18日,由上海電視台舉辦的「 』90霞飛杯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在人民大舞台舉行。有40名來自江、浙、滬、閩三省一市26歲以下的青年演員參賽。決出10名優勝者,授予「越劇新星」稱號。按得分名次如下:陳飛、方亞芬、王君安、吳鳳花、俞建華、何永芳、章海靈、陳瓊瓊、顏恝、凌惠琴。大賽組委會還評出趙志剛、茅威濤、王志萍、錢惠麗、蕭雅、單仰萍、胡敏華、吳素英、陳穎、韓婷婷10位演員,授予「越劇之星」稱號。市委副書記陳至立,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葉公琦,上海越劇院名譽院長袁雪芬等,在25日的發獎大會上授獎。上海和中央電視台向全國作了實況轉播。
1990年10月18日~20日,「越鄉文化節」暨越劇博物館開館典禮,在嵊縣舉行。上海越劇界人士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張桂鳳、吳小樓、金采風、周寶奎、王杏花、小白玉梅、尹桂芳、戚雅仙、畢春芳、張雲霞、徐進、陳鵬、蘇石風、顧振遐、衛震華、薛允璜等應邀與會。18日,上海越劇界老中青演員在嵊縣劇院進行祝賀演出,劇目有章瑞虹、陳穎的《李娃傳·剔目》,方亞芬、裴燕的《西廂記·琴心》,錢惠麗、王志萍的《皇帝與村姑·獄中》,章海靈的《蓮花女傳奇》選場,張桂鳳的獨角戲《石二佬》,金采風、史濟華的《祥林嫂·成親》,趙志剛、胡敏華的《何文秀·哭牌算命》,畢春芳、張小巧的《珍珠塔·後見姑》。
1994年5月9日~22日,由台灣傳大藝術事業有限公司主辦,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一行65人,在名譽團長袁雪芬、團長衛震華率領下,赴台灣演出。徐玉蘭、王文娟任藝術顧問,主要演員有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陳穎、胡敏華、章海靈、鄭國鳳等。
1994年5月11日~16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7場。劇目有《紅樓夢》、《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孟麗君》、《真假駙馬》、《蓮花女傳奇》及一台摺子戲。徐玉蘭、王文娟演了2場《孟麗君·游上林》,其中為捐助「千島湖事件」受難台胞家屬義演了1場。18日至21日,先後在台中、台南、高雄、中壢演出《紅樓夢》。演出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1995年3月14日~4月6日,為祝賀中泰建交20周年,由泰國農村發展慈善基金會主辦,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應泰國正大集團之邀,赴泰國曼谷演出16場(其中義演2場)。劇目有《追魚》、《真假駙馬》、《桃李梅》、《蓮花女傳奇》、《紫玉釵》、《紅樓夢》等6台大戲。團長丁志願、副團長薛允璜,主要演員有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陳穎、、鄭國鳳、胡敏華等。
B. 越劇老電影有哪些
【三看御妹】
【盤夫索夫】
【雲中落綉鞋】
【血染深宮】
【紅絲錯】
【碧玉簪】
【紅樓夢】
【五女拜壽】
【劈山救母】
【柳毅傳書】
C. 有名的越劇都有什麼啊
1、《西廂記》
越劇《西廂記》,有人稱其為越劇四大經典劇目之一,是上海越劇院保留劇目之一,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經典劇目。該劇是根據元人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改編而成,講述唐貞元間書生張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發生愛情的故事。
該劇以歌頌鶯鶯和張珙的純真愛情和掙脫封建禮教桎梏的反抗精神為主,台詞保持原著的文學特色,典雅清麗。
D. 越劇血染深宮--紅粉高牆鎖真龍 唱詞
紅粉高牆鎖真龍,難向世人訴心衷,今日里伴妹猶如返童年,心曠神怡學放縱,三分痴癜七分狂,若有冒犯請寬容!
E. 有哪些有名的越劇
著名的越劇很多,版本也多。給你推薦一些原版的,市面上買的到,視頻網站上搜的到的。只有錄音的就不贅述了。
越劇電影:《相思樹》(原雪聲劇團:袁雪芬、魏鳳娟、陳金蓮、張茵等主演)
《碧玉簪》(上海越劇院一團:金采風、陳少春、周寶奎、姚水娟、錢妙花、魏鳳娟等主演)
《情探》(上海越劇院:傅全香、陸錦花、吳小樓、張桂鳳等主演)此劇80年代有舞台實況
《梁山伯與祝英台》(原華東越劇實驗劇團:袁雪芬、范瑞娟、張桂鳳、呂瑞英、金艷芳等主演)
《紅樓夢》(上海越劇院二團:徐玉蘭、王文娟、孟莉英、金采風、呂瑞英、徐天紅、周寶奎等主演)
《追魚》(上海越劇院二團:徐玉蘭、王文娟、錢妙花、陳蘭芳、周寶奎、徐慧琴、鄭忠梅等主演)
《柳毅傳書》(南京市越劇團: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張玉琴等主演)
《五女拜壽》(浙江小白花越劇團:茅威濤、何賽飛、董柯娣等主演)
《雲中落綉鞋》(原天津市越劇團:筱少卿、陳佩君、刑湘麟等主演)
《毛子佩闖宮》(原武漢市越劇團,金雅樓等主演)
《王老虎搶親》(夏夢、李嬙主演,原合作越劇團戚雅仙、畢春芳等配音)
《祥林嫂》(上海越劇院:金采風、袁雪芬、史濟華、周寶奎、金艷芳等主演),此劇舞台版亦有出版,無金采風
...........
舞台藝術片、實況、越劇電視等有:
《春香傳》(上海越劇院:徐玉蘭、王文娟主演)
《孔雀東南飛》(上海越劇院:范瑞娟、傅全香、金艷芳主演)
《孔雀東南飛》(原浙江越劇院一團:陳佩卿、張茵、屠笑飛主演)
《西廂記》(上海越劇院一團:金采風、劉覺、呂瑞英、張桂鳳等主演,4集)
《打金枝》(上海越劇院:范瑞娟(另一版為徐玉蘭)、呂瑞英、張桂鳳、鄭忠梅主演)
《李娃傳》(上海越劇院:范瑞娟、傅全香、張桂鳳主演)
《沙漠王子》(虹口越劇團:尹小芳、程心如等主演)
《張羽煮海》(虹口越劇團:尹小芳、張蓓麗等主演)
《何文秀》(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尹小芳、謝秀芳主演)(富陽越劇團:陳書君主演)(上海越劇院:趙志剛主演)
《盤夫索夫》(上海越劇院:金采風、陸錦花(外景版為畢春芳))
《盤妻索妻》(原舟山地區越劇團:陸錦娟、楊孝星主演)(原建德越劇團:尉少秋主演)(福建芳華:王君安主演)
此外還有《珍珠塔》《九斤姑娘》《綵樓記》《玉蜻蜓》《孟麗君》《狸貓換太子》《雪裡小梅香》等等
F. 為什麼像《雲中落綉鞋》《紅絲錯》和《血染深宮》這樣的老越劇電影現在已經沒人唱沒人演了
現在的文藝都是迎合年輕人,這個群體不喜歡,也不會,關鍵是國家對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重視,當地政府不保護,不發揚,就有了現在的局面
G. 越劇血染深宮止不住熱淚相對拋唱詞
越劇《血染深宮》<止不住熱淚相對拋> 唱詞:
男:多少年我未聽你親口哥哥叫,多少年我未見任性哭嚎啕。
女:多少回聲聲哥哥心中煥,多少回行航苦淚被人拋。
男:雙眼望啊望穿雲天盼不到,
女:夢中尋啊,刀劍攔阻關山道。
男:總怕你失家失國失歡笑,
女:小妹我有苦有難向誰靠?
男:總怕你慘遭蹂躪在籠勞。
女:可憐我樹枝落葉隨風飄。
男:人在眼前猶不信,
女:似夢似幻似縹緲。
男:小妹啊,你放聲再把哥哥叫。
女:哥哥。。。。。
男:小妹。。。。。
合:止不住熱淚相對拋
H. 血染深宮的介紹
越劇歷史故事劇。李莉1988年編劇。寫的是南宋高宗帝趙構之母自北歸來,謂趙構之妹媛媛公主已死於金邦。不料媛媛前來求見趙構,經大理寺審辨確認,趙構接報甚喜。然太後卻認為這是民女假冒,欲置死媛媛。幾經周折,兄妹終於相認,趙構方知母後早已下嫁金將。但為保體面,鞏固皇座,趙構不惜違悖人倫之情,親刃媛媛,迫太後自盡。
I. 上海越劇院的劇院概況
劇院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引下,努力出人出戲,繼承革新和發展越劇藝術,滿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作出了顯著成就。歷年來,創作、改編、整理的傳統戲、歷史戲和現代戲近400出,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劇目,產生了《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等代表作。共有50多出戲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影片,1954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舉辦的第8屆國際電影節上,榮膺「音樂片獎」,《紅樓夢》被朝鮮國立藝術劇院移植改編成唱劇,還有不少劇目曾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中,榮獲劇目、導演、演出、音樂作曲、舞台美術等多個獎項。
劇院薈萃了許多成就卓越的藝術家。其中有主要演員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陸錦花、呂瑞英、金采風、周寶奎;編劇徐進、庄志;導演吳琛、黃沙、鍾泯、陳鵬;作曲顧振遐、陳捷、薛岩;舞美設計蘇石風、顧大良、陳利華、黃子曦等。
1959年、1960年,劇院又建立起男女合演實驗劇團和青年劇團,先後舉辦了學館和舞台美術、音樂作曲訓練班,培養了一批表演、舞美設計和作曲、伴奏人才,並從上海戲劇學院吸收了一批畢業生,出現了一大批後起之秀。其中有演員史濟華、劉覺、張國華;編劇薛允璜、吳兆芬;導演胡越;作曲蘇進鄒;舞美設計楊楚之、孫志賢、朱柳庄等。
20世紀70年代後期,劇院重建,大力扶植新人新作,產生了《忠魂曲》、《三月春潮》、《魯迅在廣州》、《漢文皇後》、《孔雀東南飛》、《西園記》、《凄涼遼宮月》、《血染深宮》、《蓮花女傳奇》、《魂斷銅雀台》、《第十二夜》、《王子復仇記》、《玉簪記》、《真假駙馬》、《花中君子》、《狀元打更》、《楊乃武》、《蝴蝶夢》等一大批好戲。有的劇目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調演中獲獎,有的在上海市舉辦的戲劇節、藝術節中獲獎。其中《血染深宮》(原名《深宮怨》)榮獲文化部和中國劇協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
劇院現擁有四十多位具有高資質的編、導、音、美、演人才。演出實體有女子越劇的紅樓團、男女合演劇團及青年團(籌),匯集了錢惠麗、單仰萍、黃慧,方亞芬、陳穎、章瑞虹、華怡青、許傑、孫智君、王志萍、張承好、章海靈、張永梅等一批英才好角與高足新秀及近幾年嶄露頭角的楊婷娜,王清、盛舒揚、吳群、張宇峰、李旭丹,樊婷婷等一批優秀新生代演員和李莉、孫虹江、朱立喜、謝同妙、張豫美、黃耘瑛等編、導、音、美人才。
多年來,這一藝術群體,馳騁於海內外舞台,曾獲中國金唱片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上海戲劇表演藝術白玉蘭主配角獎、上海市優秀青年演「十佳」。近時創作演出的《舞台姐妹》獲』98上海國際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和表演獎;《梅龍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為上海大劇院度身定製的新版《紅樓夢》,被稱為「展示上海文化風採的標志之作」,榮獲上海市國慶50周年獻禮劇目「優秀劇目獎」。
2001年,劇院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委託管理。創作排演了《早春二月》、《木棉紅》、《救風塵》、《被隔離的春天》、《珍珠塔》、《家》等大戲,兩次舉辦了「我喜愛的上海越劇新秀」評比演出活動。現代越劇《被隔離的春天》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
劇院本著「立足上海、活躍華東、走向全國、開拓海外」的演出方針,成功舉行了「上海越劇南方行」和「上海越劇西部行」等一系列大型巡演活動,做大做響上海越劇品牌,提升劇院競爭力。
2011年12月30日,上海越劇院改名為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上海越劇藝術傳習所,對外仍用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