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娘子關戰役的介紹
娘子關戰役為中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山西戰略要點娘子關,起始時間為1937年10月6日。攻擊部隊為日軍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五師團。守軍為趙壽山率領的十七師。整體戰役涉及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馮欽哉的第二十七路軍和曾萬鍾的第三軍,八路軍,以及川軍一部。10月8日-10月22日,日軍於關外被中華民國國軍包圍,10月23日日軍第14師團前來解圍,10月26日,日軍攻陷娘子關。
② 求娘子關戰役簡介,150-200字左右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7
③ 娘子關戰役內容概括100字
娘子關戰役為太原會戰系列戰役之一,也是中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戰略要點太行山娘子關,該關口位於山西與河北交界支處。起始時間為1937年10月6日。攻擊部隊為日軍川岸文三郎率領的關東軍第二十師團。正面守軍為中國孫連仲第26路軍與曾萬鍾率領的第3軍。10月8日-10月22日,日軍於關外被中華民國國軍包圍,10月23日日軍第109師團前來解圍,10月26日,日軍攻陷娘子關。
④ 電影《百團大戰》中感人的瞬間
1、張自忠殉國。
2、百團大戰打擊了鬼子的囂張氣勢。
早前就有《百團大戰》這部電影,那時候年紀還小對這類型電影不感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意識到」國家民族「這個詞的深刻含義,一聽說2015年由寧海強,張玉中翻拍的電影《百團大戰》今天上映,迫不及待跑到影院興沖沖的看完了這部愛國主義大片。
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參戰部隊多達105個團,故中方稱為「百團大戰」。這場戰役打了大大小小上千場仗,不可能在一部電影里都表現出來。「我們選取了三場大仗來表現,娘子關戰役、西營塢戰役和關家堖戰役,也是百團大戰中最典型的戰役。」寧海強說,用三場大仗來撐起全片的筋骨。
「娘子關戰役主要是破壞敵軍公路、鐵路線,需要打掉娘子關的日軍據點,在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編劇劉英學介紹,片中的第二場大仗是西營塢戰役,地名是虛構的,但戰爭是百團大戰中真實發生過的。「百團大戰主要有八路軍三支部隊,娘子關戰役是由晉察冀軍區打的,西營塢戰役就寫成是賀龍率領的120師打的,也是百團大戰的第二階段打法,以拔掉日軍據點、解救中國百姓為主。」
關家堖戰役是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戰斗,以反日軍的大掃盪為特點。日軍從前線調回來大批部隊來華北掃盪,想找到八路軍,電影里也進行了表現。「片中日軍有一支五六百人的聯隊,竄到八路軍的一個隱秘兵工廠附近,彭德懷當時就急了,調動劉伯承的129師來打。」劉英學說,日軍聯隊人數不多,但占據山頭,非常難打。劉伯承想引日軍下來打伏擊,彭德懷堅持要把敵人消滅在山頭上,最後打下來了,但八路軍傷亡慘重。
我看了百團大戰的電影,感覺日本人太壞了,他們攻打我們國家的領土,殺害了許多中國人。
有一次八路軍反攻娘子關的時候,開始打了勝仗,後來敵人增兵來了,我們就往後撤,碰到一條小河,敵人用機槍掃射,我們一百多人,最後只有十多人,大家看到這里,沒有不流淚的。後來,我們聚集了一百個團,五萬多人,炸了敵人的二百八十多處鐵路,還破壞敵人的交通和公路,打了一個大勝仗。我高興極了!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相信,有你們這些革命先烈做我們的榜樣,祖國的明天一定會五彩繽紛,一定會神采飛揚,一定會更加的繁榮昌盛,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我懷念這些英烈,他們為我們創造了新中國,所以才有我們今天 的幸福生活!
⑤ 張孝性的浴血娘子關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7月17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宣布:「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張孝性深受廬山談話鼓舞,積極響應廬山談話號召,率軍馳援河北抗日前線,在琉璃河一帶布防,迎戰沿平漢路南下的日軍第二十師團,多次挫敗其攻勢。9月,經在石家莊休整後,守備平漢線、淖淪河北岸一線。10月帶領部隊參加娘子關戰役。在娘子關戰役中,張孝性部積極布防,主動出擊,與敵晝夜激戰,痛擊日軍,雖然部隊傷亡極大,仍頑強戰斗直至戰役結束,取得殲滅日軍第二十師團七十七聯隊等入侵之敵的戰果,有力地阻擋了日軍的進攻。10月14日,張孝性部對占據舊關、新關、核桃園和大(小)龍窩的日軍發動攻擊,全殲核桃園及大小龍窩之敵,並擊敗舊關日軍的反撲。隨後數日,張部在大(小)龍窩至下盤石一線設防,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10月20日起,日軍增加兵力發動猛攻,張孝性部據險死守,日夜激戰,後在岩會、測石驛等處,阻擊日軍,遲滯敵人西進。11月1日,部隊被日軍包圍,經過死戰,在付出重大犧牲後,部隊突出包圍,經太原進入汾河一線,進而轉移至霍縣,後到達河南休整。
⑥ 清朝娘子關之戰
對於八國聯軍從大沽到北京的戰斗經過,大家一般都是知道的,但對於八國聯軍攻克北京後,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1900年10月率領兩萬德軍到中國,任聯軍統帥,向東佔領山海關、秦皇島。向西打到紫荊關、淶源。往南打到正定,向北打到張家口,蹂躪整個華北平原,屠殺百萬中國百姓的事實及戰斗經過,了解的人恐怕不多。但實際上,雖然清政府已經表示投降意向,但這一階段的戰斗激烈程度,可能遠遠超過了從大沽到北京的戰斗!
在1900年10月到1901年4月間,瓦德西組織了四十六起"討伐隊"(其中三十三起為德軍),按當時教徒的記載,「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均在聯軍勢力圈內,往來逡巡,足跡踏遍。凡拳匪巢穴,無論官衙民居,遇則焚毀,往往全村遭劫。」
[1900年7月27日時,德皇威廉二世針對中國發表一個臭名昭著的演講,中文摘譯如下:「……你們應該對不公正進行報復。象中國人這樣,悍然置千年固有的國際法於不顧,以令人發指的方式嘲弄外國使節和客人的神聖不可侵犯性,這樣的事件,在世界史上還沒有過先例。...你們如果遇到敵人,就把他殺死,不要留情,不要留活口。誰落到了你們手裡,就由你們處置。就象數千年前埃策爾國王靡下的匈奴人在流傳迄今的傳說中依然聲威赫赫一樣,德國的聲威也應當廣布中國,以至於再不會有哪一個中國人敢於對德國人側目而視。」德國軍隊在華北的行為,充分貫徹了威廉二世的主張,其屠殺行為比沙俄在東北的暴行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張家口保衛戰中,義和團首領大阿吾曾率眾設伏於城北煙筒山處,殺死德軍指揮官約克上校,導致了德軍搶劫明陵計劃破產。但最激烈的戰斗發生在山西娘子關一線,清軍將領劉光才,李永欽指揮忠毅軍及武功、晉威各營,自光緒二十六年十月至光緒二十七年二月,連續擊敗上萬德軍,法軍的多次進攻,並殲滅其一部,關於此戰役,清方資料記載甚多,但不被人所重視,大約是由於清軍一向誇張戰果的原因。但根據2000年訪華德國學者提供的資料,在1900年10月到1901年4月間,德軍在中國死亡近3000人,其中近半是在進攻山西中損失的。也就是說,在娘子關戰役當中,僅僅德軍就被擊斃1400人以上!這實在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從1840年到清朝滅亡,從沒有任何一場戰役擊斃過如此眾多的外國侵略軍!這也是自明朝末年西方殖民者來華侵略到朝鮮戰爭爆發,中國軍隊一次擊斃歐洲侵略軍最多的數目!
沒有被聯軍主力多次強攻所佔領的東天門防線,其最後的結局卻是可悲的,光緒二十七年二月,德法兩國提出「劉光才一軍扎駐井陘相逼,必須先退,彼國方肯撤軍,否則德法合兵,即日進攻」,他們以狼吃羊似的理由威逼全權代表李鴻章,李鴻章不得不奏明光緒帝,令劉光才退扎。失魂落魄的光緒帝聽罷此言,更加魂飛魄散,立即欽此:「先行退扎晉境」,「萬一彼軍來撲,千萬不可還擊」,「勿起釁端」、「免致藉口」。於是,曾經一次次擊退德國精銳部隊的東天門防線,就這樣一槍不發的交給了德法兩國侵略軍。深感窩囊的劉光才無奈地嘆道:「夫惟用兵之道,全在賞罰嚴明,號令嚴肅,隨機應變,操縱自如,方足以勵軍心,而尚難必操勝算。況時至今日,敵國之欺凌俞甚,軍家之銳氣全消。徒使握兵符者,進退無據,戰守皆非。蒿目時艱,杞憂曷極?」(劉光才《防堵晉東敵兵記》
要知道,即使是被大肆吹捧的鎮江保衛戰,也只打死了37個英國人,被稱為空前的鎮南關大捷,法軍陣亡也只有近200人!而在娘子關,東天門一線的保衛戰中,清軍僅有數千兵力,卻阻擋華北聯軍主力數萬德法軍隊幾個月之久,擊斃敵軍上千人,確實是個驚人的奇跡,但最後的結局,卻是那樣的無奈,這說明了中國人並非沒有戰鬥力,不到一萬的中國軍隊能夠抵抗當時歐洲最精銳的德法軍隊幾個月之久,已經充分表明了中國軍隊的素質。失敗的關鍵是滿清政府的賣國性質所決定的。
箭括通天辟一門,去天尺五躡雲根。狼烽四起洶兵氣,鳥道千尋鑿石痕。曲徑通幽新路辟,丸泥塞險舊關存。成安老將知兵者,隘口何無勁卒屯。
這就是東天門,曾經是百年前中國軍人創造奇跡的戰場。但一個無恥的賣國政府,縱然有再英勇的士兵又有什麼用呢?
⑦ 百團大戰娘子關戰役描寫
娘子關戰役為中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山西戰略要點娘子關,起始時間為1937年10月6日。攻擊部隊為日軍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五師團。守軍為趙壽山率領的十七師。整體戰役涉及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馮欽哉的第二十七路軍和曾萬鍾的第三軍,八路軍,以及川軍一部。10月8日-10月22日,日軍於關外被中華民國國軍包圍,10月23日日軍第14師團前來解圍,10月26日,日軍攻陷娘子關。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戰爭的太原會戰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在山西省東部娘子關地區抵抗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軍進攻的防禦戰役。
日軍第1軍於10日佔領河北省石家莊後,令第20師團沿正太鐵路(正定至太原)向山西進攻,以配合由晉北南下的日軍會攻太原。中國第2戰區部隊一部,在副司令長官黃紹竑指揮下,在娘子關南北地區布防阻擊日軍的進攻。日軍第20師團一部,在師團長川岸文三郎指揮下分兩個縱隊西進。右縱隊沿井陘、娘子關向石門口進攻,左縱隊沿微水、測漁鎮向石門口進攻。
11日,日軍進到井陘與在此警戒的中國軍隊一部接觸。黃紹竑急令右翼第3軍向娘子關靠攏,主力集結於大小梁江。12日晚,日軍突破井陘南劉家溝守軍陣地,佔領井陘,13日晨攻佔舊關,當日夜,中國第17師所部向長生口方向日軍反擊,曾克復劉家溝、長生口和井陘南關車站,但因娘子關以東雪花山失守,第17師反攻未逞,退守乏驢嶺。14日拂曉,第26路軍第27師兩個團向佔領舊關的日軍反擊,將該部日軍壓縮到核桃園東南高地。當日,日軍一部由娘子關以北洪子店西進,在六嶺關附近被守軍第4旅擊退。15日,日軍一部突入舊關和關溝。
這時,閻錫山限令黃紹竑和第3軍軍長曾萬鍾於16日消滅舊關附近日軍。當日夜,第27師和第3軍一部將關溝和舊關的日軍包圍。日軍一部增援。雙方展開激戰,至20日,形成對峙。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於20日令第20師團向陽泉地區進攻。當日,第20師團以右縱隊攻擊井陘、新關、固驛鎮方面及以北的守軍防禦陣線;以左縱隊沿橫口、測魚鎮、固驛鎮向娘子關正面守軍後方迂迴。當日拂曉,日軍右縱隊在飛機支援下向娘子關正面守軍趙壽山率領的17師展開攻擊,戰至22日,守軍傷亡極重,即縮短戰線於當日夜間轉移至神仙洞、綿山、葦澤關、785.3高地、宋家岩底一線陣地。23日,日軍左縱隊由橫口車站渡甘陶河,爾後向西南前進。24日,該部日軍由南障城、測魚鎮方面進攻,在七亘村與八路軍第129師一部發生戰斗(參見七亘村之戰)。25日,守軍第3軍將其右翼過分突出的部隊向娘子關靠攏,主力控制於固安驛。新進入前線的川軍第122師佔領馬山村東方高地,准備阻擊西進迂迴的日軍。日軍乘第3軍右翼部隊移動,第122師尚未到達馬山村之際,突入亂安村,攻擊固驛鎮右側背。
這時,日軍已迂迴到娘子關正面守軍的右後側。黃紹竑請示閻錫山後,將娘子關一線守軍主力後撤。除第26路軍留一小部守娘子關外,其餘部隊退至巨城鎮、移稂鎮一線。26日,日軍佔領娘子關,將右縱隊改為右追擊隊,左縱隊改為左追擊隊,以陽泉為目標發動追擊。閻錫山已無兵增援正太線,便電八路軍朱德總司令,著第115師和第129師速開往陽泉,歸黃紹竑指揮。八路軍第129師已於10月18日進至平定地區,22日至28日先後在長生口、東石門、馬山村、七亘村等地打擊日軍,取得一定勝利。接著八路軍總部率第115師由五台地區南下,支援正太路作戰。
28日,日軍尾追中國撤退部隊,進占巨城鎮。在移稂、石門口一線,日軍展開猛攻,守軍陣地多處被突破。當日下午,蔣介石電令正太線守軍在壽陽以東地區堅守待援。但從28日起,正太線守軍各部在日軍追擊下,節節敗退。這時,雖有川軍一部增援,但已不能扭轉潰退局勢,截至30日,部隊已敗退至壽陽附近。日軍於29日佔領平定,30日佔領陽泉。31日,蔣介石令第1戰區抽調位於冀南的湯恩伯軍團參加晉東作戰。湯率第13軍經涉縣、昔陽、平定前進,攻擊日軍側背,但為時已晚。日軍華北方面軍為增強正太線上進攻的兵力,將第108、第109師團使用於正太線方面。30日,第108師團第104旅團配置在獲鹿、微水間。第109師團於11月4日由元氏出發,沿昔陽向榆次前進。11月2日,日軍攻佔壽陽和昔陽。
黃紹竑即令正太線上的部隊撤退至太原外圍東山及其東南地區。這時八路軍總部率第115師進抵壽陽東南地區,4日在廣陽地區打擊向榆次進攻的日軍,消滅其近千人。7日,第129師再戰廣陽,給西進日軍以有力打擊。此時正太路後撤的軍隊已經潰亂。日軍迅速進至太原城外圍,與由晉北南下的日軍會攻太原。
⑧ 百團大戰摘抄裡面的好句
首先的挑戰就是軍訓,對於剛大吃大喝一個暑假的我,軍訓的開始真的很苦。不過通過一個星期的訓練,我明白了什麼是集體榮譽感,什麼是團結。回首這一個星期,才發現一切都過得那麼的快,當時真有種曾經滄海、雲淡風輕的味道。然而現在的我依然很幼稚和迷茫,面對象牙塔里的五彩斑斕,我一時迷昏了頭腦,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百團大戰,學生會,團委,一切都曾在電視里看到的東西,都成了我眼前最真實的現實。我找不到方向,隨波逐流。現在發現高中的生活繁忙而有序,而大學的繁忙是無據可循的,是對時間安排的巨大考驗。自由的時間多了,卻並沒有相應地清閑,有更多更瑣碎的事情擺在眼前,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思考該怎樣去合理的安排。
《初識象牙塔》的段落摘抄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紀念影片《太行山上》。影片講述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115、120和129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故事,太行山地理環境有著重大軍事戰略意義。對敵人來說,佔領太行山就是佔領華北,進而侵佔全中國,故「佔領太行山,就是斬斷了中國的脊樑」。對我方來說,太行山的游擊戰是全國抗戰的主要支柱之一,太行山根據地「是將來舉行反攻收復失地的有利基礎」。影片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在影片中,連綿的太行山、雄壯的太行石壁、殘破的烽火台、彌漫的黃沙......歷歷在目,彷彿歷史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