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太福音六章25節到34節講解,,,誰來幫幫我呢
(太6:25)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生命』:魂;『憂慮』:分心。
『所以』 表示本節與上節(24節)有關──連我們為正當的需用(衣食)憂慮,也會弄到事奉瑪門的地步。
神既然給了我們生命,他必然會顧到生命的需要,賜給我們吃的和喝的東西。我們的存留,乃在乎他 。信徒為飲食衣著憂慮乃是罪,因為憂慮即表示不信任神的看顧。 信徒不要讓身體作我們生命的主人;身體乃是奴僕,不是主人。
主一面要我們為今日的飲食祈求(11節),一面卻說不要為衣食憂慮;祈求是信的表示,求了就信神必給,憂慮是不信的表示。
(太6:26)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這里主耶穌並沒有意思叫我們不必為生活勞力(參創3:17);他不是告訴我們不必工作以維持生計。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後3:10)。主的意思乃是說,我們的生存是在神的手中,所以必須信靠神,而不可只想憑自己的力量來保全生存。
(6:27)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
『思慮』;憂慮,掛慮,關心,懸念。
我們的壽數和身材是神定規的,人的憂慮並不能改變神的安排。我們的憂慮既然無濟於事,何必再枉費心思呢?
(6:28)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百合花』:象徵在神的看顧下,完全沒有人工的信心生活 。 信心的生活乃是清白如野地的百合花,不用人工(也不勞苦),不自我妝飾(也不紡線),只是安息在神的看顧里。天空的飛鳥,地上的百合花,都在見證神恩典的原則──非以勞苦換取,乃是白白享受。
(6:29)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 ——所羅門王在位時,是以色列歷史上,國力最富強,疆土最廣闊,享受最奢華的時期 。所羅門『所穿戴的』,象徵人工的極品;『這花一朵』代表神手所作的。任何人工作出來的成果,遠不如從生命中長出來的。
(6:30)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里,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野地里的草...丟在爐里』:中東一帶地方的人通常用草來燒熱土窯。
野地里的草沒有甚麼用處,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所以就著人在神面前的用處來說,神必定會眷顧我們。
信心的生活乃是安息在神所安排的『今天』里 。人是神造物的中心,萬物的存在,乃是為著供養人;信徒若是能了解到自己在神心目中的地位,便不會為生存而掛慮了。對神有信心,能使我們免去許多無謂的掛慮;對神沒有信心(或是小信)的人,他的日子真是難過!
(6: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信徒一為衣食憂慮,他的用處馬上就失去了;滿心憂慮的人,他的手不能為神所用,在神的工作里沒有他的份。信徒必須盡生活的責任,但不要為生活憂慮。
(6: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外邦人』意為世上一般不信的人;信徒所求的應與一般人不同。世人因為不認識神,所以才會為生活掛慮,但我們可將一切憂慮卸給神(彼前5:7)。天國子民有神作我們的父,他是一切美善事物的源頭,他必供給。神只供給我們的『需用』,神不肯供給我們的『要求』(我們所喜愛、所企盼的)。
(6: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這里的『求』,不是禱告的『祈求』,而是生活上的『追求』。我們要以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態度來過生活,意即要在生活中讓神在我們身上掌權(他的國),並讓神從我們身上活出來(他的義)。
『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天國子民只要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所得著的不只是神的國和神的義,連帶也額外得著了生活的必需品。
這里把「神的國」和「神的義」連在一起講。得著神國的人,是活在神的義裡面的人;反過來說,活在神的義裡面的人,是得著神國的人。
『神的國』就是神的權柄,『神的義』就是神的法則。尋求神的國,就是追求順服神的權柄;尋求神的義,就是追求合於神的法則。
(太6: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神是要我們好好注意「今天」,不應好高鶩遠,為明天憂慮。信心的道路是一步一個帶領的,主的帶領先是腳前的燈,然後才是路上的光。天國子民要好好地活在『今天』里,不該作『明天』的奴隸。其實,明天如何,我們都不知道 。天國子民在地上免不了有難處 ,所以須要有信心;而信心是為著今天 ,不是為著『明天』的。
神並沒有賜給我們多餘的力氣去挑明天的擔子。不要讓憂慮捆綁你的靈魂,而要讓神恩帶領你每次過一日。因為憂慮正像明日的烏雲,會遮住今日的陽光。我們所有為明天的憂慮,都是從想像中產生的。神的恩典從來只供給實際有困難的人,而不供給想像中有困難的人。
② 「為什麼你看到別人眼中有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梁木」是什麼書上的
在《聖經馬太福音》裡面講到的。
《聖經·馬太福音》說道,「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這假冒偽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以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參考資料
意思是:你光注意到別人的缺點,缺不從自身上找原因,你只看到別人眼中有一根刺,卻不知道自己眼中有一根梁木,刺多打點啊,梁木多粗啊。
比喻別人是小毛病,你自己是大毛病,你光看到別人小毛病,卻沒看到自己的大毛病。
但耶穌卻宣稱:由於這種非基督化的行動而養成的品性,若與所批評的缺點比較起來,就如梁木與刺相比一般。
人由於缺乏寬容仁愛的精神,竟致將一粒原子也當作一個星球了.凡從未有過全然獻身與基督之痛悔經驗的人,就不會在他們的生活上表現救主慈愛之軟化人心的感召力。
他們誤表福音良善溫文的精神,又傷害基督曾為之受死的寶貴生靈。
根據我們救主所引用的比喻看來,凡放縱非難之習氣的人,所犯的罪較比他所指責的人更大,因為他不但犯了同樣的罪,並且更加上了自負與非難的罪。
(2)馬太福音電影全集看擴展閱讀
馬太福音篇第7章第3節:
簡體和合本: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繁體和合本: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新譯本: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梁木呢?
淺文理:
胡為視爾兄弟目中有草芥、而不覺己目中有梁木乎。
呂振中譯本: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察看你自己眼中的梁木
呢?
NIV:
"Why do you look at the speck of sawst in your brother's eye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plank in your own eye?
NKJV:
And why do you look at the speck in your brother's eye, but do not consider the plank in your own eye?
NASB:
"Why do you look at the speck that is in your brother's eye, but do not notice the log that is in your own eye?
希臘文:
Kai dia ti blepeiV to xularion to en tw ofqalmw tou adelfou sou, thn de dokon thn en tw ofqalmw sou den parathreiV。
③ 公認必看的100部美國大片
魔法師的學徒 哈利波特系列 加勒比海盜系列 蜘蛛俠1 2 3 鋼鐵俠1 2 3 變形金剛1 2 3 復仇者聯盟 無敵浩克 黑衣人1 2 3 夠多了, 這些先湊合看吧
④ 寄生蟲好看嗎
Pasolini的第一部作品,太牛了! 情節有部分讓我聯想起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⑤ 馬太福音28章1-10節幫解釋一下
[馬太福音28:1]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
[馬太福音28:2]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
[馬太福音28:3]他的像貌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
[馬太福音28:4]看守的人、就因他嚇得渾身亂戰、甚至和死人一樣。
[馬太福音28:5]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
[馬太福音28:6]他不在這里、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
[馬太福音28:7]快去告訴他的門徒說、他從死里復活了.並且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看哪.我已經告訴你們了。
[馬太福音28:8]婦女們就急忙離開墳墓、又害怕、又大大的歡喜、跑去要報給他的門徒。
[馬太福音28:9]忽然耶穌遇見他們、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就上前抱住他的腳拜他。
[馬太福音28:10]耶穌對他們說、不要害怕、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
講解:
基督教有三個重要節日——聖誕節、復活節和受難節。有人說,一年當中聖誕節是我們教會節日的起頭。基督教的節日應該從復活節開始,然後才是耶穌的降生和耶穌的受難。如果沒有耶穌的復活,聖誕和受難這兩個節日就顯得沒有光彩,也沒有意 義。
只有耶穌的復活才使耶穌的降生普世歡騰,使耶穌的受難與我們每一個人建立關系。新約聖經當中記載耶穌基督復活以後,向門徒說的第一句話是「願你們平 安」。這句問安在四福音當中一共提到五次。
三次記載於約翰福音,分別在20章19節、21節和26節;一次記載在路加福音24章36節;還有一次,就是我 們剛才讀的馬太福音28章9節。這五處記載耶穌在向門徒顯現的時候都說同樣的一句問安:「願你們平安!」
從這五處經文當中,看到耶穌要帶給門徒一個信 息,話語非常短,但是有著神的啟示,與門徒當時的心情有著直接的關系。
第一處經文是馬太福音28章9節,耶穌向一群婦女們問安:「願你們平安!」這群婦女是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晨,就是耶穌受難後的第三天,也就是我們今天 的主日,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她們就跑到墳墓那裡。
馬可福音16章1節說:她們「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路加福音24章1節說:「那些婦女帶著所預 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我們知道,這些婦女在耶穌與她們同在時,她們就是一群愛主的姊妹,是熱心的姊妹。
耶穌受難後,她們內心充滿了悲痛,天未亮的時候就 來到墳墓那裡,要在主耶穌身上做最後一件事,就是要用香膏膏抹耶穌的身體,為耶穌的安葬盡她們自己的本份。
當她們這一天早晨來到墳墓的時候,她們發現了一 件可喜的事,也是讓她們驚奇的事,就是有天使告訴她們說,耶穌復活了,他不在這里,他已經復活了。
她們非常歡喜但也非常驚恐。就在這時,耶穌突然遇見她 們,問她們平安:「願你們平安!」這句問安,帶給了這些婦女祝福、安慰和力量,讓她們受驚的心能夠得到平靜。因為耶穌已經從死里復活了!於是耶穌告訴她們 要把復活的消息告訴門徒們,她們真的這樣去做了。
第二處、第三處、第四處提到「願你們平安」的經文分別記載在路加福音24章36節和約翰福音20章19、21節。
這三處經文記載,在七日的第一日的 晚上,耶穌向門徒顯現。白天發生了很多事,清晨的時候,是婦女們到墳墓那裡,遇到了天使告訴她們耶穌復活了,她們就跑去告訴了西門,西門跑到了墳墓當中, 看到的真的是和婦女們傳講的一樣。
有兩個門徒,他們也知道了這件事情,這兩個門徒是在耶路撒冷過完了節日要回到自己所住的地方。路加福音24章13-35 節記載,有兩個門徒從耶路撒冷往以馬忤斯去,臉上帶著愁容,因為這兩天耶路撒冷所發生的事情他們不能理解。
他們知道有一位拿撒勒人耶穌被釘十字架,曾經是 他們的夫子,又是先知當中預言的那一位,同時他們又確信那是彌賽亞,又說今天早晨耶穌從死里復活了,墳墓已經空了。對這一系列的事情,他們沒有辦法整理出 一個頭緒。
這個時候,耶穌出現在這兩個門徒中間,就問他們:「你們在講論什麼事情呢?」門徒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 嗎?」耶穌說:「什麼事呢?」這兩個門徒就說:「有拿撒勒人耶穌被釘十字架上了,他又從死里復活了,他就是先知預言的那一位,也是我們盼望的那一位。」
因 為他們還是不明白聖經當中的話語,耶穌於是就為他們講解聖經,從摩西開始講起,一直到眾先知的預言,一一給他們講述明白。他們心裡火熱,但是仍然不知道是 耶穌。到了晚上要一起用餐,耶穌就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
這個動作讓這兩個門徒覺得太熟悉了,因為這個動作正是耶穌在最後一次晚餐當中和門徒所 做過的一件事情。此時他們的眼睛亮了、心開了,認出是耶穌了,但是耶穌不見了。他們又急忙回到耶路撒冷,要把這個信息告訴門徒。
當他們到的時候,門徒正聚 在一起,也在講述白天所發生的事情。「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約20:19)這個時候,門徒們的內心都非常復雜,他們知道耶穌復活 了,高興但又緊張、害怕、憂愁,對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沒有辦法理解。
突然耶穌就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路24:36)耶穌的問安,讓恐慌當中 的門徒內心得以平靜,讓憂愁當中的門徒內心得到安慰,讓害怕的門徒不再經歷害怕。
耶穌向他們顯現,不僅向他們問安還把自己的手和自己的腳給他們看,說: 「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路24:39)
弟兄姊妹,耶穌親自站在門徒中堅定他們的信心,耶穌已經復活了,耶穌就與他們同在!門徒因此而歡喜快樂的時候,「耶穌就說:『你們這里有什麼吃的沒 有?』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
(路24:41-43)耶穌這一系列動作和他受難之前與門徒同在的時候完全一樣,只是在他的手上 和腳上多了釘痕,在他的肋旁多了槍傷,證明這就是從死里復活的耶穌基督。耶穌與他們同在,與門徒同在,要帶給他們安慰,帶給他們信心,帶給他們力量。
約翰福音20章19節同樣講到了「願你們平安」。在21節耶穌又第二次問門徒平安,這一次問安,有三件事情發生。
第一件事情,耶穌賜給他們膽量,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門徒接下來的任務是要走出去,不只是自己心裡為耶穌復 活而高興,而要將耶穌復活的信息帶出去,告訴所有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拿撒勒人耶穌就是基督,就是彌賽亞;
他已經從死里復活了,他就是神的兒子;他來到地 上就是為了拯救我們罪人;他的死就是為了除去我們人的罪;只要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到他永遠的生命;耶穌的話和應許就可以在我們每一個相信他的人身上得 到應驗。
第二件事情,耶穌向他們吹氣,說:「你們受聖靈。」(約20:22)有了聖靈的同在,門徒就可以明白經上的啟示,就可以將耶穌所說的一系列關於天國 的道理和耶穌所做的事連貫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讓聖經在門徒的內心當中活過來,讓耶穌在門徒的內心當中活過來。
門徒受了聖靈之後,他們就越來越明白耶穌 的教導和聖經當中的啟示;並且他們越來越清楚聖經中的預言指著耶穌所說的話;他們的信心和膽量也因此越來越大,為主作工越來越得力。這就是復活的耶穌基督 所帶給門徒的改變。
同樣,耶穌基督也要將這樣的改變帶給我們所有的弟兄姊妹。我們生命的改變靠著復活的耶穌基督,我們對聖經的理解、對啟示的明白靠著復活 的耶穌,靠著聖靈的啟示,我們所看透的一切的事情同樣是靠著復活的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的帶領和幫助。
昨天晚上我接到了一個弟兄的電話,他非常地痛苦,因為他最心愛的、最愛他的老伴,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伴離開了他,他內心非常傷痛難過。在人傷痛和 難過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困惑在自己的腦子中,
他說:「牧師啊,我不明白,現在我越來越不懂得天國的道理,我的愛人有沒有進到天國?如果是有一天,我們見了面 的時候,我們還認識嗎?」弟兄姊妹,我跟他講了很長時間,這個問題和我爸爸當時的問題一模一樣,
我媽媽離世之後,我爸爸也有這個問題,他說:「信耶穌,復 活了有什麼用?在天國再見了面也不認識了。」
弟兄姊妹,我們要活在耶穌基督里,復活的耶穌才能改變我們這種看法。這給我自己最大的改變是,當我媽媽離世歸主後我很想她,但是有一件事情讓我覺得 我離天國更近了。因為過去我談到天國的時候,那裡沒有我的親人,現在當談到天國的時候,那裡有我的親人。
當有我親人的時候,我天天在盼、在想,天國就在我 的心裡,與我同在。只有復活的耶穌基督可以改變我們的一切,我們復活以後和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是變成靈體像耶穌一樣了。當我這樣給那位弟兄講的時候,他 說:「我們能和耶穌一樣嗎?」
耶穌是神,人本質不能和他一樣,但有一點是一樣的。聖經當中說,耶穌是復活的初熟的果子,「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林前15:20)是什麼意思呢?一棵樹上有許許多多的果子,耶穌是第一個熟的果子。
在那天晚上,耶穌還說了一句話:「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約20:23)耶穌基督賜給門徒們權柄, 告訴門徒要為更多的人代禱,像耶穌基督在地上一樣,
醫治有疾病的人,安慰受傷的人,為內心當中被罪困惑和內疚的人獻上禱告,能夠饒恕所有的人所犯的一切過 錯,像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說的一樣:「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
使徒們在開始傳道的時候,彼得向所有的猶太人發 出一個信息,你們要悔改離開自己的罪惡,受洗,你們的罪就必得赦免(參徒2:38)。曾經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罪被主的寶血所潔凈,可以與神恢復很好的關 系。
第五處記載耶穌基督問安的話是約翰福音20章26節。這一次的問安,耶穌是特別向一位疑惑的多馬而顯現的時候所講的。當門徒在一起聚集看到耶穌向他 們顯現的時候,多馬不在場,後來那些見過復活的耶穌的門徒就告訴他說,我們看見主了,他已經復活了,
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 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約20:25)聖經當中說,過了八日,耶穌又一次向門徒顯現,這次有多馬與門徒們同在。這個時候他們的門還是關 的,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約20:26)轉過來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 信。」(約20:27)這一次的問安,耶穌是要除去多馬一顆剛硬的心,讓他完全相
復活的耶穌基督問安的話「願你們平安」,還帶著更深層次的涵義。耶穌在告訴門徒: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平靜了,黑暗離開了你們,再也不用為此而驚慌 和害怕。前幾天在耶路撒冷所發生的那悲慘的一幕已經過去了,耶穌基督已經勝過死亡,回到了門徒的中間。
黑暗過去了,耶穌基督復活了。一切都回歸了正常,回 歸了平靜。通過這句「願你們平安」,耶穌要告訴門徒,罪的權勢在信主的人身上已經失去了力量,他們再也不被罪惡所捆綁,已經與神恢復了和好的關系。
「願你 們平安」也是耶穌基督讓全世界的人,相信他的人都得到了自由,讓所有敬拜他的人都得到神的祝福。耶穌所有的恩典,因著他的話語源源不斷如同江河的活水一樣 臨到我們身上,就如詩篇91篇4-6節中詩人所說的一樣:
「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你必不怕黑夜的驚 駭,或是白日飛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
⑥ 以內馬利是啥意思
以內馬利是基督教的術語,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
以內馬利出自《聖經》馬太福音一章23節:「看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
基督教認為,當耶穌降生前,神在夢中告訴約瑟,馬利亞將要生一個兒子,人要稱他為以馬內利,意思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這名稱早在七百多年前,先知以賽亞就預言,有位童女所生的兒子要稱為以馬內利,他就是猶太人所盼望的救主。基督教認為,以馬內利這名稱說明了耶穌降生塵世的目的和方法。
(6)馬太福音電影全集看擴展閱讀
以馬內利的來源背景:
先知以賽亞在亞哈斯國王時代給一個小孩取的名字(以賽亞書7:14)。在亞哈斯生活里短時間實現了預言,因為當亞哈斯的敵人被擊敗時這個孩子還是一個娃娃。
以賽亞所指的那個孩子很可能是亞哈斯尚未出生的兒子希西家,希西家後來成了猶太所有最偉大的國王之一。
當以賽亞作預言時希西家的母親還是一個童女,但希西家不是生於童女。他能被稱為"以馬內利",因為他比以前或以後所有猶太任何的國王都信仰神,神表明在擊敗亞述人軍隊時他和希西家在一起(列王紀上19:35)。
⑦ 義大利導演帕索里尼到底是怎麼死的
好友堅持帕索里尼死於政治迫害
因為帕索里尼生前一向不憚於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許多帕索里尼的友人都認為,帕索里尼死於政治迫害。帕索里尼生前的好友、電影導演塞爾吉奧·奇蒂曾宣稱,謀害帕索里尼的兇手其實有五個人。
奇蒂在接受義大利一家報紙的采訪時曾表示:「佩羅西只是一個男孩,他只是那五個人的誘餌。他被那些人利用了。必須得有人為謀殺負責,他於是成了代罪羔羊。」他還指出,帕索里尼是在其他地方被謀殺的,事後屍體才被轉移到發現屍體的海灘。
在被害前一年,帕索里尼曾在義大利《晚郵報》上發表過一篇著名的題為《多重謀殺案的故事》的文章。在文中,他寫道:「我知道有好多位居要職的政治人物在背後操控著這些無助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為殺手或者打手……」
是帕索里尼死於兩個同性戀間的斗毆,也有說他是被一個年輕男妓殺死的,更有「陰謀論」稱,帕索里尼的死跟義大利共產黨有關,因為他在政治和宗教方面經常出言不遜,所以被預謀殺害。
(7)馬太福音電影全集看擴展閱讀
批評家們對帕索里尼的死的評論是:「死亡模仿藝術」。這位著名的異端人物一生桀驁不馴。他以其殘酷、暴烈、令人驚怖的電影、文學作品,以其明目張膽的「犯上作亂」和傳奇般的生活故事來顛覆資產階級主流意識形態和「官方說法「。
具有象徵意味的是:他的被殺似乎是他的藝術作品的一個情節,一個自然的而且是必然的結局。 帕索里尼稱得上是一個混亂躁動的巨大的矛盾綜合體;他的父親是一名法西斯軍官,母親是一位反墨索里尼的敏感的農村婦女。
他是戰後藝術界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但義大利共產黨在1949年以同性戀為由將他開除;他景仰神聖和主,但他14歲就放棄了天主教信仰並一生與教會公開對抗;以無產階級左攝自居的他在6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中站到了警方一邊反對學生革命。
他批評電視開創了一個享樂主義的時代,但是他在影片《定理》和《天方夜譚》中公開蓄意地表現色情;他的影片《軟乳酪》因瀆神而給他帶來了四個月的監禁;而兩年之後,他又以《馬太福音》一片獲天主教電影大獎。
這位被稱為「文質彬彬、具有深厚美學修養」、反對野蠻暴力的詩人、小說家卻拍攝了據色情作家、臭名昭著的薩德侯爵的小說改編的影片《薩羅》(索多瑪120天),在銀幕上展現了骯臟、血腥、不堪入目的場面(這部帕索里尼絕筆之作在所有國家均被禁映)。
直到生命完結的前一天,他還在為同性戀者的平等地位而疾呼,而他卻固執地視墮胎為法西斯主義行為…帕索里尼1922年3月5日生於義大利波倫亞。他在故鄉上完中學和大學,戰時被征入伍,戰後他搗家人避難費留里這個貧困落後的北部地區,在中學任職,並以該地方言發表詩作。
當時,以方言寫詩,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承認,稱得上是一項創舉。1947年他加入共產黨,同時開始閱讀義大利共產黨精神領袖葛蘭西的著作,1949年他被控「道德敗壞」,被革除教職,遂與母親赴羅馬定居。
⑧ 人死了以後真的會有靈魂嗎
人死了以後真的會有靈魂,會進入六道輪回,會投胎轉世,這個世界眾生都生了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么循環不斷,在六道輪回(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里頭轉來轉去,所以叫生死相續。這個生,是從順習,眾生都願意隨著這個生;死的時候,就是隨業報變遷而流轉,即隨他自己所造的業去流轉。
人在第八識沒有離開之前,這叫未舍煖觸
等這個眾生臨命終的時候,六識都去了,七識也走了,就剩第八識沒有走。
這第八識從什麼地方走,什麼地方就是煖的、熱的。譬如:要是這第八識從腳心走,這腳心就是熱的;從腿上走,腿就是熱的。這時候,這是一個現陰,現在的這個五陰身。
這個陰你修好了,它就成佛;你不修行,它就是鬼。
這時候,一生善惡俱時頓現:這一生,做善事就生天,做惡事就墮地獄;造什麼業,在這個時候就要受什麼果報。若做善功德多,就會從頭上走;若造罪孽過多,就會從腳上走。那麼從上走,這是上升;從下邊走,這是下墜,這是墮落了。所以這都有一個表法、表現,所以說「俱時頓現」,即刻都現出了。
就因為這個,念佛的法門是這樣子,其它坐禪的法門、持咒的法門和學教的法門也都是這樣子的;都是你在平時若沒有這個習慣,等到用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死之後,中陰身階段
在七七四十九天這期間內,在地府里要經過多番的審判。審判之後,善業重,就生在善道;惡業重,就生在惡道。這是人的生死大概情形。
死後怎麼去吉祥地方
四十九天之內,能幫他誦戒、誦經、誦咒、念佛、供養三寶、放生、印佛經、造佛塔,造種種的福利,供養三寶,來救拔他。
佛經上詳細說明: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痴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過這四十九天之後,他隨他自己所造的業,而去受他的果報。他經過千百歲的時間,沒有解脫的時候。
⑨ 馬太福音13章芥菜種的比喻怎樣解釋
「上帝的國,我們可用什麼比較呢?可用什麼比喻表明呢?」在地上的政體中,沒有可與比擬的。沒有什麼社團可供他用來作為象徵。他說:「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里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
種子的發芽生長,乃是藉著上帝所賦予之生命本質的擴展。它的發育成長並不靠賴人的力量。基督的國也是如此。那是一種新的創造。它的發展原則和那些支配世界列國的發展原則相反。地上的政權是靠武力得勝的;他們借戰爭來維護自己的統治;但新國度的建立者乃是和平之君。聖靈用兇猛的野獸來象徵屬世的國度;但基督卻是「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在他的政治計劃中,並不採用暴力來強迫人的良心。但猶太人所盼望上帝之國成立的方法,卻與屬世的國度無異。他們採用外表的措施來倡導公義。他們發明了種種的方法與計劃。但基督卻培植一種原則。他藉著栽種真理與公義來抵制謬論與罪惡。
當基督講述這個比喻的時候,遠近各處都長著芥菜,較比其它谷類野草長得都高,枝條迎風搖曳。小鳥兒在嫩綠的枝間上下跳躍,並在茂密的葉叢中歌唱。然而誰知發生這棵高大植物的種子,原是百種中最小的呢!起先它只是發出一莖嫩芽,但因它富有生機,所以一直生長,茂盛,直到長成現在這么高大。照樣,基督的國起始似乎是微不足道。它與地上的國度比較起來,顯然是最小的。所以當基督自稱為王時,就被世上的統治者所嗤笑。其實福音之國的神聖生命,已具備於基督所託付給門徒的偉大真理之中。這國度的成長該是何等地迅速,它的影響又是何等地廣大啊!在基督講述這個比喻的時候,只有幾個加利利的小民作這新國度的代表。他們的貧窮,以及他們人數的稀少,曾一再地被作為藉口,來勸阻人不要與這些跟從耶穌的頭腦簡單的漁夫聯合。但這粒芥菜種卻要生長並伸展它的枝子遍及全世界。及至當時輝煌炫耀人心的地上的國度盡都滅亡之後,基督的國仍必存留,仍要作一個雄偉博大的強國。
恩典在人心中的工作起先也是微小的。或是所說的一句話,或是一線光明射入了人心,都有影響發生,那也就是新生命的起始;而它的結果誰能測度呢?
芥菜種的比喻僅說明基督之國的發展,而在其發展的每一階段中,這比喻所代表的經驗也重演一次。上帝為他每個世代的教會都有特別的真理和特別的工作。真理向具有屬世聰明和智慧的人隱藏了,卻向赤誠和虛心的人顯明出來。它號召人作自我的犧牲。它有必須進行的斗爭和必須獲取的勝利。在起初維護它的人並不多。他們也要受世界上的大人物和依附世俗之教會的反對與藐視。且看基督的先鋒施洗約翰,他獨自一人斥責猶太國的驕傲自大及其形式主義。再看那最先將福音傳入歐洲的人。當那兩個製作帳棚的保羅、西拉和他們的同伴在特羅亞乘船往腓立比去的時候,他們的使命看來是多麼地黯淡無望啊!再看「這有年紀的保羅」帶著鎖鏈在該撒皇帝的堡壘里宣講基督。且看那些為奴隸和平民出身的小群信徒與羅馬帝國的異教斗爭。再看路德馬丁與那世上智慧的傑作羅馬教會相對抗。看他緊握著上帝的聖經,在皇帝和教皇面前宣告說:「這就是我的立場,此外我別無主張。願上帝幫助我!」且看衛斯理約翰在形式主義,情慾主義,與無神主義之中宣揚基督和他的公義。再看另有一位為非基督教世界的痛苦而擔心,懇求給予機會將基督慈愛的信息傳給他們。且聽當時身負聖職者的回答說:「青年人,你坐下吧。上帝若要外邦人悔改,他不需要你我的幫助也會作到的!」
現代宗教思想界的偉人們時常歌頌幾世紀以前播撒真理種子的人,並為他們建立紀念碑。但這些人豈不同時也在那裡踐踏現代從這些種子所生長出來的產物嗎?他們重彈古昔的舊調說:「上帝對摩西說話,是我們知道的;只是這個人(即他所差遣的信使中的基督),我們不知道他從哪裡來。」(約9:29)正如在古時一樣,那特為現代所啟示的真理,無法求之於教會的權威者;這真理已交給一班不以自己為最有學問或最聰明而又能篤信上帝聖言的人了。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大能。」(林前1:26-28;2:5)
在這末後的時代,芥菜種的比喻將要顯著而勝利地應驗。那粒微小的種子要長成一棵樹。最後的警告與恩典的信息將要傳給「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啟14:6-14;徒15:14)全地也要「因他的榮耀發光。」(啟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