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個網有1970年拍攝的黑白電視影片舞劇《白毛女》可下載
白毛女-舞劇 (1972) (The White-Haired Girl) ,是這個嗎?影視新勢力那個網站有DVD原盤
⑵ 舞劇白毛女講述了什麼故事
故事梗概:佃農楊白勞與女兒喜兒相依為命,喜兒與同村青年農民大春相愛。楊白勞因生活所迫向惡霸地主黃世仁借了高利貸,之後外出逃債。在除夕之夜楊白勞偷偷回家。黃世仁聞訊後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楊白勞喝做豆腐用的鹵水自殺(在芭蕾舞中被黃世仁用手槍打死)。喜兒被搶進黃家,遭黃世仁姦汙,逃入深山,頭發全白。兩年後,大春隨八路軍回鄉,在山洞裡找到喜兒,替她申冤雪恨。結尾處,村民們和喜兒一起開會批鬥黃家的罪行,慶賀窮苦人的重見天日。
⑶ 白毛女高清完整版下載地址
鏈接: https://pan..com/s/1VkOwRdToJgQDOSLGmHNf0Q
作品相關介紹:《白毛女》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電影,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陳強、胡朋、張守維、李百萬、李壬林等主演。該片於1951年3月11日在中國上映。

⑷ 網傳出演舞劇白毛女中大春的扮演者的視頻是真的嗎
網傳出演舞劇白毛女中大春的扮演者的視頻是假的。具體如下:
網傳的東西真的不可信,這種視頻,都是利用剪輯的方式拼上去的。沒有一點真實度,所以網傳的視頻,大家千萬不要相信,這都是些八卦新聞,可信度為零。
《白毛女》中的大春哥他的扮演者是凌桂明。直到現在,仍有太多的影迷和劇迷,通過後台給我留言,希望我專門介紹一下凌桂明——因為,他一直都是大家心中的大春哥和「白馬王子」,大家一直都沒有忘記他。
為此,我又把芭蕾舞劇樣板戲電影《白毛女》專門翻出來看了一遍,並重點欣賞了裡面大春哥的精彩表演。從中我似乎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人,一直到現在都對凌桂明念念不忘的真正原因。
公眾人物分類
自願性公眾人物是指在主觀上追求或放任自己成為公眾人物並在客觀上成為公眾人物的人。例如體育明星、影視明星、高級官員等人物,在主觀上具有希望或放任自己被一般社會公眾所熟知,在客觀上已經為公眾熟知,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非自願性公眾人物,是指往往沒有追求或放任出名或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結果的主觀意圖,而是由於具有新聞價值的重大事件的發生,經過新聞媒介的傳播而成為公眾熟知的與這件事件有聯系或牽連的人。非自願公眾人物還可以具體劃分為附屬性公眾人物、偶然性公眾人物和轉化性公眾人物。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公眾人物
⑸ 白毛女 的故事
故事梗概
佃農楊白勞與女兒喜兒相依為命,喜兒與同村青年農民大春相愛。楊白勞因生活所迫向惡霸地主黃世仁借了高利貸,之後外出逃債。在除夕之夜楊白勞偷偷回家。
黃世仁聞訊後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楊白勞喝做豆腐用的鹵水自殺(在芭蕾舞中被黃世仁用手槍打死)。喜兒被搶進黃家,遭黃世仁姦汙,逃入深山,頭發全白。
兩年後,大春隨八路軍回鄉,在山洞裡找到喜兒,替她申冤雪恨。結尾處,村民們和喜兒一起開會聲討黃家的罪行,慶賀窮苦人的重見天日。
(5)舞劇白毛女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白毛女」故事情節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根據此歌劇題材,改寫成電影故事片、京劇、舞劇。「文革」期間,上海舞蹈學校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的芭蕾舞劇《白毛女》被列入八個革命樣板戲之一。
《白毛女》是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歌劇、電影故事片、京劇、舞劇。故事情節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一個山洞裡,住著一個渾身長滿白毛的「仙姑」,她法力無邊,懲惡揚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這就是《白毛女》故事最原始的由來。
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根據歌劇題材,改寫成電影故事片、京劇、舞劇、歌劇。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作曲。
1945年初作於延安,同年4月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後在解放區各地陸續上演,深受廣大人民和八路軍官兵的喜愛。
⑹ 舞劇《白毛女》的歷史背景及其音樂表現特點和內容
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歌劇、電影故事片、京劇、舞劇。故事情節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 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根據歌劇題材,改寫成電影故事片、京劇、舞劇。①歌劇。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作曲。1945年初作於延安,同年 4月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後在解放區各地陸續上演,深受廣大人民和八路軍官兵的喜愛。劇本情節是地主惡霸黃世仁逼死佃戶楊白勞,污辱其女喜兒,喜兒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軍來到了該地區,喜兒重見天日。其主題是「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採用中國北方民間音樂的曲調,吸收了戲曲音樂及其表現手法,並借鑒西歐歌劇的創作經驗,是在新秧歌運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劇中的「紅頭繩」、「漫天風雪一片白」、「我說、我說」等,都是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②電影故事片。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1950年攝制 。由水華、王濱、楊潤身根據同名歌劇改編。主要演員有田華、李百萬、陳強等。影片在忠實於原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突破 。1957年在文化部優秀影片評獎中獲故事片 一 等獎;獲1951年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③ 京劇。馬少波 、范鈞宏1958年根據歌劇《白毛女》改編。中國京劇院演出。李少春飾楊白勞,杜近芳飾喜兒,葉盛蘭飾王大春,袁世海飾黃世仁。除運用京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傳統程式,還根據內容需要,在劇本、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嘗試。④ 舞劇 。1964年上海舞蹈學校根據同名歌劇改編 。藝術指導黃佐臨 ,編導胡蓉蓉等。主要演員有顧峽美、蔡國英和凌桂明。後逐漸發展成大型舞劇。1965年首演。舞劇塑造了喜兒、大春、楊白勞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礎上,融匯了豐富的中國民間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典範。是文化大革命中八個樣板戲之一。
⑺ 舞劇電影白毛女中的大春扮演者
舞劇電影白毛女中的大春扮演者叫凌桂明。凌桂明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農村家庭,17歲時才開始學習舞蹈,21歲出演芭蕾舞劇《白毛女》中的男主角王大春,名譽海內外,成為中國最知名的芭蕾舞男演員之一。
芭蕾舞劇白毛女是1964年首先由上海舞蹈學校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的故事片,後逐漸發展成大型舞劇。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等作曲。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典範。是文化大革命中八個樣板戲之一。
(7)舞劇白毛女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本劇是依據著名歌劇《白毛女》改編、創作的,是在周恩來總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眾化」的文藝改革的號召下編演成功的中國芭蕾舞劇。1965年在上海首演期間周總理、陳毅副總理觀看了演出,認為「基礎很好,方向對頭」。
繼而為緬甸和剛果等國國賓及各國使節演出,獲得好評。1966年「五一」節在北京,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陪同阿爾巴尼亞等國國賓觀看演出並與演員合影。
1965年7月19日,陪同外賓在上海的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長陳毅,觀看了芭蕾舞劇《白毛女》。周恩來給予很高的評價:「這部舞劇基礎很好。原來是歌劇,現在在舞劇中加伴唱很好,群眾容易懂。」此後,周恩來先後16次觀看過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演出,可見對其的偏愛。
⑻ 電影芭蕾舞劇《白毛女》三位主角:大春一凌貴明,喜兒(黑發)一茅慧芳、(白毛女)一石鍾琴,當年是家喻
喜兒是兩個人扮演的嗎
⑼ 白毛女是電影嗎
《白毛女》最初是歌劇,建國後被改編拍攝成《白毛女》電影,以後又改編為京劇、歌曲等多種藝術形式。
白毛女是根據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傳說,主人公「喜兒"因飽受舊社會返害而變成少白頭,在1945年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抗日戰爭末期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創作的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此作品後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
白毛女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