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哈爾威的介紹
哈爾威船長
相關的小說
諾曼底號
哈爾威船長
諾曼底號的船長。 是諾曼底號的船長,因「諾曼底」號遭遇海難,不幸身亡。 哈爾威船長是著名作家雨果<<"諾曼底"號遇難記>>這部小說里描述的人物,這部小說,主要敘述了"諾曼底"號上的哈爾威船長在海輪遇難、忘我救人的過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精神 。 1870年3月17日,兩艘英國輪船(「諾曼底」號和「瑪麗」號)相撞,出事後,「諾曼底」號船長哈爾威在能逃生的情況下以身殉職。哈爾威船長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他忠於職守、敢於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作者,於是,雨果便寫下了這篇文章來抒發對哈爾威船長的贊美和景仰之情。 在哈爾威船長嚴肅宣布了一條生死攸關的紀律——「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以後,人們形成的一種感覺。這項宣布,顯示了鋼鐵般的意志和無尚的權威,體現了首先保護弱小的社會應有的運作秩序,表明了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的一方(當然,男女本應是平等的)必須首先承擔起某種責任的理念。確實,此時此刻的船長已成了一個偉大靈魂的化身,巍然屹立於上空。 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成為人們心中的偉大英雄,把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
編輯本段相關的小說
一八七零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爾威船長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來到了海上。 大海上夜色藹藹, 大霧愈來愈濃了, 距離稍遠就看不清了。但像這類英國大船,晚上出航是沒有什麼可怕的。乘客們都沉浸在夢鄉之中。人們不知道一場災難已經要來臨了—— 只聽,「砰」的一聲巨響在黑夜裡響起, 「諾曼底」號發生了劇烈的震盪,原來是載著五百噸小麥的「瑪麗」號大輪船,它筆直地朝著「諾曼底」號沖了過來,「諾曼底」船身上被撞出了一個大窟窿。 震盪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裡灌,看來不久船就會沉沒的。然而更危險的是: 船上沒有封艙用的防漏隔牆,救生圈也不夠。 在這緊急關頭,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喝:「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實際上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爭我奪,奧克勒福大副帶著船員拚命想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嚇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喊我嗎?」 「爐子怎麼樣了?」 「海水淹了。」 「火呢?」 「滅了。」 「機器怎樣?」 「停了。」 船長喊了一聲: 「奧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長問道: 「還能堅持多少分鍾?」 「二十分鍾。」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到小艇上去。奧克勒大副,你的手槍在 嗎?」 「在,船長。」 「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哪個工作人員敢搶在旅客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哪個年輕人敢搶在老人面前,你就開槍打死他!」 誰也不敢再說什麼,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毆斗。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他沉著鎮定的,他把每個人和每件事都考慮到了,彷彿他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 過了一會兒,他大聲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第20分鍾到了,60個人全都登上小艇。船里的水越來越多,輪船就要沉入深深的海水中,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 「速度再快點!」船長又叫道。 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作,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森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忘了自己的人,人們不會忘記他。矗立在英吉利的哈爾威的雕像,被人們稱為「永遠不朽的豐碑」。 ——————摘自《諾曼底號遇難記》 (註:以上為簡要內容) 2010年8月摘入小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7.船長)
編輯本段諾曼底號
諾曼底號
諾曼底號郵船是劃時代的有史以來最豪華的巨型郵船,至今仍然給人一種懷疑其是否確實存在過的如同夢幻一般的感覺。噸位83423噸,流線型球鼻艏,電力推進,全船空調,從巴黎克里榮飯店聘請的頂級廚師,溫水循環的室內游泳館,現代化音響設備的歌劇院,大理石牆面的教堂,全船的Art Deco藝術裝飾……被譽為「震驚世界的最豪華、最漂亮的郵船」、「在世界客船史上享有不滅的名望」。 建造概況 20世紀30年代大西洋兩岸各國建造大型郵船的熱潮爆發之後,面對英國的不列顛女皇號、不列顛尼克號,德國的不萊梅號郵船和歐羅巴號郵船,尤其是面對義大利的驕傲——國王號郵船,法國人也未能免俗。猶如英、美、法、德、意等國在主力艦建造方面的軍備競賽一樣,在橫渡大西洋郵船建造上也在爭奪更大、更快、更豪華的頭銜。此時,大西洋上最大的郵船是56000噸級(英國的庄嚴號、伯倫加利亞號),法國人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噸位的競賽——建造一艘80000噸級的郵船。法國郵船界的首席設計師,曾經給沙皇海軍設計戰艦的俄國人弗拉基米爾?尤科維奇被邀請擔當此項設計任務。給尤科維奇的硬性指標有三條:噸位超過80000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航速超過30節。在考慮多種線形之後,決定採用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謂「clipper bow」,上高下低程弧狀,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歐洲大輪船公司在造船業界都有自己的關系網,比如卡納德公司的輪船多由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船廠建造,白星公司的輪船多由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爾夫船廠建造,北德的輪船多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諾曼底號由法國CGT公司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船廠承擔的建造任務。 自從茅利塔尼亞和盧西塔尼亞號之後,大型郵船都用更經濟、馬力更大的蒸汽輪機作為動力。但是蒸汽輪機是單向轉動的,這些郵船為了倒車,還需要安裝一套小型的輔助動力。諾曼底號獨有創新,仍然採用大功率蒸汽輪機,但是不直接帶動螺旋槳,而是帶動一套發電機--電動機,然後由電動機來驅動80000噸的郵船。由於電動機可以反向運轉,困擾郵船設計師們20多年的一個難題解決了。 技術難題解決了,但是經濟難題又來了。1929年10月29日,大蕭條爆發了。此時正在建造或籌建中的長度超過900英尺的郵船有三條。其中只有英國白星公司(白星輪船公司曾擁有奧林匹克號等著名郵船)的海洋號繼續硬著頭皮建造。這種愚蠢行為使白星公司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最終導致其被英國卡納德公司收購,大洋號最後也變成了廢船殼被出售。而卡納德公司正在建造的代號「534」的瑪麗王後號,則奉命擱置等待經濟狀況好轉。由於經濟結構與英國和美國不同,法國在大蕭條中比較幸運。但是幸運只是相對的,在全球經濟蕭條中法國不能置身事外。1931年1月,新船開工不久,CGT(跨大西洋海運公司)被迫向法國政府請求財政支持。以法國政府獲得對公司的執導權為代價,CGT得到了資助,代號T6的新船建造成功,被命名為諾曼底號(這個名字是從拿破崙、林德伯格、本傑明?富蘭克林、海王、美麗的法蘭西等眾多名字中挑選出來的)。 1932年10月29日,有20萬名觀眾到場觀看這艘法蘭西的超級巨輪下水,法國總統阿爾貝?勒布蘭也出席了下水儀式。諾曼底號的船體沿著塗抹了43噸肥皂和2.5噸豬油的滑道緩緩地滑入盧瓦爾河。由於經濟狀況還沒有完全恢復,諾曼底號下水之後的舾裝工作比較緩慢。船內被裝上一塊塊的地毯、鑲板和藝術品。CGT召集了船舶裝飾設計大師——給法蘭西島號設計宏偉的三層門廳的荷蘭人范?德?鮑揚、設計大理石餐廳的法國人保羅?巴圖——都被再次邀請裝飾這艘海上宮殿。許多前所未有的豪華裝置都在諾曼底號上首次出現——第一和第二煙囪間的運動場和網球場;第一個大型室內游泳池;第一個郵船上的劇場可以演出電影和輕歌劇;第一個採用柔光照明和室內廣播系統;第一個在全體旅客艙室普及冷暖空調……不僅在當時,甚至直到70年後的今天,諾曼底號也被國際客船界評價為歷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華的郵船(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當代的大型巡航遊船已經是游覽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很多細節上的裝飾裝潢比不上諾曼底號)。
② 哈爾威船長的資料 越詳細越好
哈爾威船長是著名作家雨果<<「諾曼底」號遇難記>>這部小說里描述的人物。
1870年3月17日,兩艘英國輪船「諾曼底」號和「瑪麗」相撞,出事後,「諾曼底」號船長哈爾威在能逃生的情況下以身殉職。哈爾威船長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他忠於職守、敢於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作者,於是,雨果便寫下了這篇文章來抒發對哈爾威船長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在哈爾威船長嚴肅宣布了一條生死攸關的紀律——「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以後,人們形成的一種感覺。這項宣布,顯示了鋼鐵般的意志和無上的權威,體現了首先保護弱小的社會應有的運作秩序,表明了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的一方(當然,男女本應是平等的)必須首先承擔起某種責任的理念。
確實,此時此刻的船長已成了一個偉大靈魂的化身,巍然屹立於上空。
哈爾威船長文章內容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照例走著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這條航線。大海上夜色正濃,大霧彌漫。船長站在艦橋上,小心翼翼地駕駛著「諾曼底」號。乘客們都進入了夢鄉。
「諾曼底」號是一艘大輪船,在英倫海峽也許可以算的上是最漂亮的郵船之一。它裝貨容量600噸,船體長220尺,寬25尺。海員們都說它很「年輕」,因為它才7歲,是1863年造的。
霧愈來愈濃了,輪船駛出南安普敦河後,來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脈估計有15海里。輪船緩緩行駛著。這時大約凌晨四點鍾。
周圍一片漆黑,船桅的稍尖勉強可辨。
像這類英國船,晚上出航是沒有什麼可怕的。
③ 空客A380的詳細介紹
A380分為客機和貨機兩種,A380-800為雙層客機,可載555人及持續飛行14800公里;而A380-800F則為貨機,可載150噸貨物及持續飛行10400公里。空客A380全長78米,是A320的兩倍,翼展總長為80米,總重量為583噸。它有兩種機型,小型的有效載荷為85噸,可搭載555人,大型的有效載荷為95噸,可搭載625人。A380機艙比通常客機寬43%,乘客活動空間增加48%。A380客機還可以從基線機型衍生出加長型、縮短型和延程型機型,最多可載客1000多人。
先進性
A380整機採用了較多的復合材料,大大減輕了飛機的重量,減少了油耗和排放,降低了營運成本。A380改進了氣動性能,使用更為先進的發動機、機翼、起落架,比目前世界上的最大客機還要安靜,客機起飛時發出的雜訊可以達到雜訊控制標準的一半。
駕駛室
A380具有先進的駕駛艙,採用了最新式的互動式顯示屏和由乙太網連接的擴展性集成航空電子模塊,操作方法與其他A3XX型號相似,可以減少訓練機師成本及保障航空安全。
引擎
A380可以選配勞斯萊斯特侖特(Trent) 900或由通用電氣及普惠聯營Engine Alliance的GP7200噴射引擎,兩款均為應用在波音777客機上的衍生產品,Trent 900設有反推制動,而GP7200使用了GE90的內核及PW4090的渦輪扇及低壓壓縮機。在銷售上,起初由Trent 900占上風,及後GP7200成功追上,貼近Trent 900的銷量。
機艙
A380的機艙配備了迄今為止為客機研發的最先進的機上娛樂系統,光纖配電網路使電影、視頻游戲和電視節目的選擇更加靈活、更加完備。按照不同航空公司的需求,還可安排其他設施,如理發店、卧鋪、賭場、按摩室或兒童游戲場,在飛機上乘客還可以使用便攜電腦和打電話。
空中客車A380是歐洲空中客車公司設計生產的運輸力超大的民用飛機,全機最高載客量為840人,舒適載客量為555人,投入使用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客機。
空客A380翼展79.8米,長73米,高24.1米。機艙內有足夠的空間設立卧艙、商務中心、健身房、醫療中心、圖書館、餐廳及酒吧,令乘客恍如置身豪華游輪。與當今最大客機波音747客機相比,空客A380的面積多出40%以上。此外,這種飛機的貨機型號有效載荷為150噸,運輸貨位體積為1132立方米。
④ 諾曼底號遇難記 哈爾威船長的資料
諾曼底號的船長。
是諾曼底號的船長,因「諾曼底」號的事故,不幸身亡。
哈爾威船長是雨果<<"諾曼底"號遇難記>>這部小說里描述的人物,這部小說,主要敘寫了"諾曼底"號上的哈爾威船長在海輪遇難、忘我救人的過程,歌頌了"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精神
1870年3月17日,兩艘英國輪船(「諾曼底」號和「瑪麗」號)相撞,出事後,「諾曼底」號船長哈爾威在能逃生的情況下以身殉職。哈爾威船長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他忠於職守、敢於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作者,於是,雨果便寫下了這篇文章來抒發對哈爾威船長的贊美和景仰之情。
在哈爾威船長嚴肅宣布了一條生死攸關的紀律——「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以後,人們形成的一種感覺。這項宣布,顯示了鋼鐵般的意志和無尚的權威,體現了首先保護弱小的社會應有的運作秩序,表明了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的一方(當然,男女本應是平等的)必須首先承擔起某種責任的理念。確實,此時此刻的船長已成了一個偉大靈魂的化身,巍然屹立於上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諾曼底號是一艘大輪船,在英倫海峽也許可以算的上是最漂亮的郵船之一。它裝貨容量六百噸,船體長二百二十尺。寬二十五尺。1863年造。
1870年3月17日船撞到瑪麗號,船員和乘客轉移到瑪麗號上船長和船沉沒了。
30年代大西洋兩岸各國建造大型郵船的熱潮爆發之後,面對英國的不列顛女皇號、不列顛尼克號,德國的不萊梅和歐羅巴兩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驕傲——國王號,法國人也未能免俗。猶如主力艦建造問題上,英美法德意等國的軍備競賽一樣,在橫渡大西洋郵船上,這些老冤家對頭也在爭誰更大、更快、更豪華。這個時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郵船是56000噸級(英國的庄嚴號、伯倫加利亞號),法國人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噸位上的競賽——建造一艘80000噸級的郵船。法國郵船界的首席設計師,曾經給沙皇陛下海軍設計戰列艦的俄國人弗拉基米爾·尤科維奇,被邀請擔當這一光榮的任務。
給尤科維奇的硬性指標有三條:噸位超過80000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航速超過30節。在考慮多種線形之後,尤科維奇決定採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謂「clipper bow」。這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歐洲的大輪船公司在造船業都有自己的關系網,比如卡納德的輪船多由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船廠建造,白星公司的輪船多由哈蘭·沃爾夫船廠建造,北德的輪船多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CGT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船廠承擔諾曼底號的建造任務。
有史以來最豪華的郵船——諾曼底號
30年代大西洋兩岸各國建造大型郵船的熱潮爆發之後,面對英國的不列顛女皇號、不列顛尼克號,德國的不萊梅和歐羅巴兩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驕傲——國王號,法國人也未能免俗。猶如主力艦建造問題上,英美法德意等國的軍備競賽一樣,在橫渡大西洋郵船上,這些老冤家對頭也在爭誰更大、更快、更豪華。這個時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郵船是56000噸級(英國的庄嚴號、伯倫加利亞號),法國人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噸位上的競賽——建造一艘80000噸級的郵船。法國郵船界的首席設計師,曾經給沙皇陛下海軍設計戰列艦的俄國人弗拉基米爾·尤科維奇,被邀請擔當這一光榮的任務。
給尤科維奇的硬性指標有三條:噸位超過80000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航速超過30節。在考慮多種線形之後,尤科維奇決定採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謂「clipper bow」。這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歐洲的大輪船公司在造船業都有自己的關系網,比如卡納德的輪船多由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船廠建造,白星公司的輪船多由哈蘭·沃爾夫船廠建造,北德的輪船多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CGT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船廠承擔諾曼底號的建造任務。
⑤ 諾曼底號遇難記資料
《「諾曼底」號遇難記》(雨果)
真正的強者是那種具有自製力的人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照例走著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這條航線。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彌漫。船長站在艦橋上,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乘客們都進入了夢鄉。「諾曼底」號是一艘大輪船,在英倫海峽也許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郵船之一了。它裝貨容量六百噸,船體長二百二十尺,寬二十五尺。海員們都說它很「年輕」,因為它才七歲,是1863年造的。
霧愈來愈濃了,輪船駛出南安普敦河後,來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脈估計有十五海里。輪船緩緩行駛著。這時大約凌晨四點鍾。
周圍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強可辨。
象這類英國船,晚上出航是沒有什麼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一枚黑點,它好似一個幽靈,又彷彿像一座山峰。只見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飛駛過來。那是「瑪麗」號,一艘裝有螺旋推進器的大輪船,它從敖德薩啟航,船上載著五百噸小麥,行駛速度非常快,負重又特別大。它筆直地朝著「諾曼底」號逼了過來。
眼看就要撞船,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避開它了。一瞬間,大霧中似乎聳起許許多多船隻的幻影,人們還沒來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臨頭,葬身魚腹了。
全速前進的「瑪麗」號,向「諾曼底」號的側舷撞過去,在它的船身上剖開一個大窟窿。
由於這一猛撞,「瑪麗」號自己也受了傷,終於停了下來。「諾曼底」號上有二十八名船員,一名女服務員,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婦女。
震盪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裡灌,洶涌湍急,勢不可當。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
船上沒有封艙用的防漏隔牆,救生圈也不夠。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喝:「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實際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這股你推我搡的勢頭,險些兒把小艇都弄翻了。奧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頭拚命想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因為猝然而至的變故簡直都象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幾秒鍾前大家還在酣睡,驀地,而且,立時立刻,就要喪命,這怎麼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洛克機械師在哪兒?」「船長叫我嗎?」「爐子怎麼樣了?」「海水淹了。」「火呢?」「滅了。」「機器怎樣?」「停了。」
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長問道:「我們還有多少分鍾?」「二十分鍾。」「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嗎?」「在,船長。」「哪個男人膽敢搶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家立時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趕來搭救由於它肇禍而遇難的人員。
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毆斗。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定自若,彷彿他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
過了一會兒,他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
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輪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快乾!」船長又叫道。
二十分鍾到了,輪船沉沒了。
船頭先下去,須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沒了。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哈爾威船長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在英倫海峽上,沒有任何一個海員能與他相提並論。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⑥ 哈爾威的介紹
哈爾威船長諾曼底號的船長。
是諾曼底號的船長,因「諾曼底」號遭遇海難,不幸身亡。
哈爾威船長是著名作家雨果<<"諾曼底"號遇難記>>這部小說里描述的人物,這部小說,主要敘述了"諾曼底"號上的哈爾威船長在海輪遇難、忘我救人的過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精神 。
1870年3月17日,兩艘英國輪船(「諾曼底」號和「瑪麗」號)相撞,出事後,「諾曼底」號船長哈爾威在能逃生的情況下以身殉職。哈爾威船長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他忠於職守、敢於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作者,於是,雨果便寫下了這篇文章來抒發對哈爾威船長的贊美和景仰之情。
在哈爾威船長嚴肅宣布了一條生死攸關的紀律——「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以後,人們形成的一種感覺。這項宣布,顯示了鋼鐵般的意志和無尚的權威,體現了首先保護弱小的社會應有的運作秩序,表明了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的一方(當然,男女本應是平等的)必須首先承擔起某種責任的理念。確實,此時此刻的船長已成了一個偉大靈魂的化身,巍然屹立於上空。
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成為人們心中的偉大英雄,把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
[編輯本段]相關的小說
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爾威船長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來到了海上。
大海上夜色藹藹, 大霧愈來愈濃了, 距離稍遠就看不清了。但象這類英國大船,晚上出航是沒有什麼可怕的。乘客們都沉浸在夢鄉之中。人們不知道一場災難已經要來臨了——
只聽,「砰」的一聲巨響在黑夜裡響起, 「諾曼底」號發生了劇烈的震盪,原來是載著五百噸小麥的「瑪麗」號大輪船,它筆直地朝著「諾曼底」號沖了過來,「諾曼底」船身上被撞出了一個大窟窿。
震盪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裡灌,看來不久船就會沉沒的。然而更危險的是:
船上沒有封艙用的防漏隔牆,救生圈也不夠。
在這緊急關頭,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喝:「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實際上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爭我奪,奧克勒福大副帶著船員拚命想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都象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這可怎麼辦呢?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爐子怎麼樣了?」
「海水淹了。」
「火呢?」
「滅了。」
「機器怎樣?」
「停了。」
船長喊了一聲:
「奧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長問道:
「還有多少分鍾?」
「二十分鍾。」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
嗎?」
「在,船長。」
「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哪個工作人員敢搶在旅客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哪個年輕人敢搶在老人面前,你就開槍打死他!」
誰也不敢再說什麼,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毆斗。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大家。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定自若,彷彿他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
過了一會兒,他大聲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第20分鍾到了,60個人全都登上小艇。船里的水越來越多,輪船就要沉入深深的海水中,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
「快乾!」船長又叫道。
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作,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森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忘了自己的人,人們不會忘記他。矗立在英吉利的哈爾威船長的雕像,被人們稱為「不朽的豐碑」。
——————摘自《諾曼底號遇難記》
(註:以上為簡要內容)
[編輯本段]諾曼底號
諾曼底號諾曼底號郵船是劃時代的有史以來最豪華的巨型郵船,至今仍然給人一種懷疑其是否確實存在過的如同夢幻一般的感覺。噸位83423噸,流線型球鼻艏,電力推進,全船空調,從巴黎克里榮飯店聘請的頂級廚師,溫水循環的室內游泳館,現代化音響設備的歌劇院,大理石牆面的教堂,全船的Art Deco藝術裝飾……被譽為「震驚世界的最豪華、最漂亮的郵船」、「在世界客船史上享有不滅的名望」。
建造概況
20世紀30年代大西洋兩岸各國建造大型郵船的熱潮爆發之後,面對英國的不列顛女皇號、不列顛尼克號,德國的不萊梅號郵船和歐羅巴號郵船,尤其是面對義大利的驕傲——國王號郵船,法國人也未能免俗。猶如英、美、法、德、意等國在主力艦建造方面的軍備競賽一樣,在橫渡大西洋郵船建造上也在爭奪更大、更快、更豪華的頭銜。此時,大西洋上最大的郵船是56000噸級(英國的庄嚴號、伯倫加利亞號),法國人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噸位的競賽——建造一艘80000噸級的郵船。法國郵船界的首席設計師,曾經給沙皇海軍設計戰艦的俄國人弗拉基米爾•尤科維奇被邀請擔當此項設計任務。給尤科維奇的硬性指標有三條:噸位超過80000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航速超過30節。在考慮多種線形之後,決定採用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謂「clipper bow」,上高下低程弧狀,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歐洲大輪船公司在造船業界都有自己的關系網,比如卡納德公司的輪船多由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船廠建造,白星公司的輪船多由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爾夫船廠建造,北德的輪船多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諾曼底號由法國CGT公司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船廠承擔的建造任務。
自從茅利塔尼亞和盧西塔尼亞號之後,大型郵船都用更經濟、馬力更大的蒸汽輪機作為動力。但是蒸汽輪機是單向轉動的,這些郵船為了倒車,還需要安裝一套小型的輔助動力。諾曼底號獨有創新,仍然採用大功率蒸汽輪機,但是不直接帶動螺旋槳,而是帶動一套發電機--電動機,然後由電動機來驅動80000噸的郵船。由於電動機可以反向運轉,困擾郵船設計師們20多年的一個難題解決了。
技術難題解決了,但是經濟難題又來了。1929年10月29日,大蕭條爆發了。此時正在建造或籌建中的長度超過900英尺的郵船有三條。其中只有英國白星公司(白星輪船公司曾擁有奧林匹克號等著名郵船)的海洋號繼續硬著頭皮建造。這種愚蠢行為使白星公司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最終導致其被英國卡納德公司收購,大洋號最後也變成了廢船殼被出售。而卡納德公司正在建造的代號「534」的瑪麗王後號,則奉命擱置等待經濟狀況好轉。由於經濟結構與英國和美國不同,法國在大蕭條中比較幸運。但是幸運只是相對的,在全球經濟蕭條中法國不能置身事外。1931年1月,新船開工不久,CGT(跨大西洋海運公司)被迫向法國政府請求財政支持。以法國政府獲得對公司的執導權為代價,CGT得到了資助,代號T6的新船建造成功,被命名為諾曼底號(這個名字是從拿破崙、林德伯格、本傑明•富蘭克林、海王、美麗的法蘭西等眾多名字中挑選出來的)。
1932年10月29日,有20萬名觀眾到場觀看這艘法蘭西的超級巨輪下水,法國總統阿爾貝•勒布蘭也出席了下水儀式。諾曼底號的船體沿著塗抹了43噸肥皂和2.5噸豬油的滑道緩緩地滑入盧瓦爾河。由於經濟狀況還沒有完全恢復,諾曼底號下水之後的舾裝工作比較緩慢。船內被裝上一塊塊的地毯、鑲板和藝術品。CGT召集了船舶裝飾設計大師——給法蘭西島號設計宏偉的三層門廳的荷蘭人范•德•鮑揚、設計大理石餐廳的法國人保羅•巴圖——都被再次邀請裝飾這艘海上宮殿。許多前所未有的豪華裝置都在諾曼底號上首次出現——第一和第二煙囪間的運動場和網球場;第一個大型室內游泳池;第一個郵船上的劇場可以演出電影和輕歌劇;第一個採用柔光照明和室內廣播系統;第一個在全體旅客艙室普及冷暖空調……不僅在當時,甚至直到70年後的今天,諾曼底號也被國際客船界評價為歷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華的郵船(之所以這幺說,是因為當代的大型巡航遊船已經是游覽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很多細節上的裝飾裝潢比不上諾曼底號)。
⑦ 世界上最大的游輪有多大
世界最大游輪「海洋綠洲」號價值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78億元),重達225282噸,長達362米,比倫敦碎片大廈的高度還長。此外,「海洋綠洲」號的寬度也有63米,比波音747飛機翼展還要寬,其大小相當於三個半足球場,比泰坦尼克號大5倍。僅給「海洋綠洲」號上漆就用掉63萬加侖油漆。
這艘游輪可容納5400名乘客和2394名船員。每天要消耗淡水235萬升,零售空間超過1萬平方米,有37個酒吧和20個餐廳。「海洋綠洲」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游泳池,裡面可裝2300噸水。其16層甲板戶外公園中有12000多株真實植物,包括數百棵棕櫚樹。為給2700個船艙照明,船上使用電纜長度超過5311公里。「海洋綠洲」號有可容納750人的競技場,還有溜冰場、沖浪機、高台跳水表演場地。
⑧ 世界上最大的游輪是哪個國家的有多大
世界上最大的游輪「海上旅行者」號,正在芬蘭卡瓦埃納公司瑪薩船廠建造,定於6月底進行海試。該船總重142000噸,長310.9米,寬48米,船員1181名,乘客3118人,航速22節。該船改進了船艙設計,增加了就餐和娛樂設施。該船設有1350座位的劇場以及電影院和音樂廳,露天甲板上設計有高爾夫球場和標准藍球場以及大量兒童娛樂設施。船上獨具特色地設有攀岩和滑冰跑道。該船採用6台巨型柴油機發電,採用 Azipod電力推進吊艙。該船造價約5億美元,僅內裝修就耗費1200萬美元。今年2月時,該船在建造時發生火災,造成重換100噸鋼材,對電纜和裝修也造成了很大損失。該船入賴比瑞亞船級社,今年 11月交付美國皇家加勒比遊船公司,航線為美國邁阿密—牙買加—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