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一部關於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影片的片名
「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出自《東歸英雄傳》,該片講述的是十七世紀初,為了躲避准噶爾部的威脅,蒙古厄魯特部四衛拉特之一的土爾扈特人移牧荒無人跡的伏爾加河流域,歷時百餘年。伏爾加草原土肥水美、遠離戰爭,飽經戰火洗禮的牧人們終於找到了安靜和平之地。
公元一七七一年一月五日,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健時刻,年輕勇敢的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決心率領全民族人民起義抗俄,回歸祖國。他率領二十四萬族人。
踏上了艱難險阻的東歸旅途,俄羅斯卡捷琳女皇聞訊後立即派兵數萬進行追擊和阻截。渥巴錫和他的族人們歷盡艱險,跋涉萬里,喋血苦戰,歷九死而不悔,出發時的二十四萬族人,到達伊犁者竟不足七萬。
(1)俄國女皇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東歸英雄傳》由塞夫及麥麗絲共同執導的民族歷史劇,馬景濤、寧靜、斯琴高娃等參加演出。2008年6月10日上映。
斯琴高娃飾演賈恩,1950年1月20日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瑞士籍華裔女演員。
2001年,斯琴高娃在電視劇《大宅門》和《康熙王朝》中分別飾演主要角色白文氏和孝庄,她主演的連續劇《大宅門》奪得中央電視台年度收視冠軍,性格復雜、經歷曲折的女主角白文氏成為斯琴高娃的代表作之一。
Ⅱ 有部關於沙皇女王卡薩琳大帝的電影,誰知道啊
是不是凱瑟琳.澤塔.瓊斯主演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啊?
具體可以參考網路:
http://ke..com/view/1411099.htm
Ⅲ 找一部電影的名字,是講一個歐洲忘了哪一國的公主嫁到俄羅斯王室,但卻愛上國王的護衛,公主好像叫凱瑟琳
電影凱瑟琳皇後/凱瑟琳大帝/偉大的凱瑟琳/葉卡捷琳娜女皇
Ⅳ 誰知道有關俄國女皇——葉卡林娜二世的電影
電視電影 Young Catherine (1991) (TV),Catherine the Great (1995) (TV)
Ⅳ 出身德國的俄國女皇 概括簡短可以嘛
Екатерина II 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俄國女皇(1762—1796年在位)
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葉卡捷琳娜二世
如果我們不同意減少殘酷性和改善人們不可忍受的的生活狀況,那麼盡管我們反對,他們自己遲早也會這么做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治理俄羅斯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只能用專制君主制,舍此皆為下策。——-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原名索非亞,出身於一個德國小公爵家庭,自小曾隨其母游歷過歐洲許多城市,並到過不少德國諸侯的宮廷,但她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744年,這一年俄國女皇葉麗薩維塔為她的繼承人彼得(即後來的彼得三世)挑選妻子,葉卡捷琳娜作為候選人被邀請到俄國宮廷之中。
當葉卡捷琳娜與其母的馬車賓士在東歐平原的驛道上時,可能對未來充滿了期望,當從小熟悉宮廷傾軋的她,對未來將要面對的復雜的宮廷生活顯然也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到莫斯科之後,葉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為皇儲的配偶,但接下來的18年對她來說並不輕松。葉麗薩維塔女皇對她時冷時熱,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個身體嬴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寵愛自己的情婦,經常羞辱葉卡捷琳娜。在這期間,葉卡捷琳娜自稱「無時沒有書本,無時沒有痛苦,但永遠沒有快樂」,在書本中積累知識,同時偷偷組織了一個小團體,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奧爾洛夫五兄弟為首的近衛軍青年軍官,成為支持她的鐵腕力量。
1762年,女皇葉麗薩維塔去世,正在懷孕的葉卡捷琳娜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地看著她的丈夫兼死敵彼得登上了皇位,成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上台之後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動,終於將自己逼上了絕路。他下令在「七年戰爭」中形勢大好,勝利在望的俄羅斯軍隊停止戰斗,退出所佔的普魯士土地,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簽訂和約,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還准備「親自率領一部分軍隊,聽從腓特烈二世的指揮」。在國內,他要俄羅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東正教的人為異教徒,沒收東正教會的財產。結果,自然是人心思變。在奧爾洛夫兄弟和哥薩克首領拉祖莫夫斯基的幫助下,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成功奪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幾天後,彼得三世神秘死亡。經過18年的忍辱負重,葉卡捷琳娜終於等來了這一天,成為世界上幅員最大帝國的主人。
葉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成就在俄國的領土擴張上,這也是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包括三次瓜分波蘭,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和一次對瑞典的戰爭。
在波蘭問題上,葉卡捷琳娜採用循序漸進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縱波蘭選王會議,將她的情夫波尼亞托夫斯基扶上波蘭王位。1772年,俄國與普魯士、奧地利第一次瓜分波蘭,得到了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的一部分。波蘭愛國人士進行了滅亡前的反抗,1791年,愛國黨通過了《五三憲法》,宣布廢除自由選王制和自由否決權,結果遭到俄普兩國的聯合打壓。葉卡捷琳娜的軍隊攻佔華沙,宣布《五三憲法》無效,並與普魯士一起簽訂了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議,得到西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在葉卡捷琳娜軍隊的刺刀下,1793年波蘭的最後一次議會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過了這個被宰割的協約。葉卡捷琳娜本來可能想為她的情夫保留一個傀儡王國,但1794年波蘭救亡起義風起雲涌,在聯合普奧兩國鎮壓了波蘭起義後,為免夜長夢多,決定第三次瓜分波蘭,使這個國家徹底從地圖上消失。三次瓜分波蘭,貪婪的北極熊共分得4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彼得大帝在位時期沒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願望,土耳其始終是沙俄的頭號假想敵。但葉卡捷琳娜時代對土耳其的戰爭進行得出人意料的順利。1768年,在俄國挑逗下,土耳其對俄宣戰,本來被認為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卻呈現出俄國一邊倒的優勢,在多瑙河、克里木、高加索和愛琴海四條戰線大獲全勝,在1774年的和約中,土耳其除了割地賠款之外,還被迫承認克里木汗國獨立(後為俄國吞並),並承認俄國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
土耳其自然不肯善罷甘休,雙方都在備戰。1787年兩國戰爭再次爆發。這一次,俄軍在蘇沃洛夫(此君後來在與拿破崙的戰爭中還要大顯身手)率領下贏得更加徹底,著名的伊茲梅爾一戰中殲敵2萬多。土耳其再次以失敗者的身份簽訂和約,割讓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土地,並承認克里木納入俄國版圖。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的過程中,葉卡捷琳娜是最大的催化劑。
在第二次俄土戰爭中還有個小插曲,瑞典「演員國王」古斯塔夫想乘機偷襲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結果大敗而歸。瑞典、波蘭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國在歐洲擴張的三個主要對象,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取得全勝。
望著大大擴張了的俄國版圖,葉卡捷琳娜豪情萬丈地說:「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葉卡捷琳娜早年曾讀過許多西歐啟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開明專制」的時代,她也使自己成為這一時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後與伏爾泰有過密切的書信聯系,還曾資助過「網路全書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羅。她興辦各類學校,提倡文學創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採取鼓勵的政策,取消對貿易的限制等,但在沙皇這個專制主義寶座上坐熱之後,她的思想逐漸改變了。
1773年由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雖然持續了一年多就被鎮壓了下去,而且未佔領過戰略意義重要的大城市,但還是使女皇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她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如改「省,州,縣」三級制為「省,縣」二級制,並給予貴族更多更大的權力,1787年頒布的《俄國貴族、自由和特權詔書》是集中體現,她也因此被稱為「貴族女皇」。對此,雖然短期內有利於鞏固統治,但從長期來看加劇了貴族農奴主和農奴兩個階級的矛盾對立,農奴所受的剝削和壓迫進一步加深。農奴制一直是俄國社會的一大痼疾,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劇了它並將這個棘手的難題推給她的後代去解決。
另一方面,由於給予了貴族更多的自由,使其中的先進分子能夠充分接觸西歐的自由主義思想,為俄國的現代化打開了一道門縫。俄國推翻沙皇專制和農奴制的第一聲吶喊就是從進步貴族中發出的。
葉卡捷琳娜據說很風流,她的情夫之中著名的有格里哥利??奧爾洛夫、波將金、波尼亞托夫斯基,他們在不同時期使葉卡捷琳娜的事業更加輝煌。不過同她之前的三個女沙皇相比,她也許還算不上荒淫無恥。
總而言之,葉卡捷琳娜二世對歷史的影響主要還是體現在使國際格局和版圖發生的變化。她使波蘭消失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時,使俄國更加強大,統治力量進一步逼近歐洲心臟地帶,並在即將到來的拿破崙戰爭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成功貼士:葉卡捷琳娜二世早年失意時期曾對自由、平等、博愛的啟蒙思想有過極大的熱愛,但當她執掌大權之後,卻成了一個維護舊制度和特權階層的「貴族女皇」。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她的孫子亞歷山大一世以及她同時代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身上。他們都是很有見識的優秀政治家,但他們最終都加強了最有利於自身統治的專制形式,這也許說明了,帝王終究難以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主導力量。
Ⅵ 如何評價俄羅斯電影《花滑女王》
《花滑女王》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DBB2op8_c06UoZ_SS6Z1Pg
《花滑女王》是奧列格·特羅費姆執導的愛情片,由阿格萊亞·塔拉索娃、亞歷山大·佩特洛夫、米洛斯·比柯維奇聯合主演。
Ⅶ 沙俄女皇凱瑟琳
在俄國歷史上,凱瑟琳大帝與彼得大帝齊名,她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她的政績卓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成為一代代史學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凱瑟琳出身於一個德國小公爵家庭,父親是德意志安霍爾特-策爾布斯特王族的職業軍官,母親是德意志霍爾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凱瑟琳自小曾隨其母游歷過歐洲許多城市,並到過不少德國諸侯的宮廷,她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744年,這一年俄國女皇葉麗薩維塔為她的繼承人彼得(即後來的彼得三世)挑選妻子,凱瑟琳作為候選人被邀請到俄國宮廷之中。 當凱瑟琳與其母的馬車賓士在東歐平原的驛道上時,可能對未來充滿了期望,當從小熟悉宮廷傾軋的她,對未來將要面對的復雜的宮廷生活顯然也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到莫斯科之後,凱瑟琳很快就被定為皇儲的配偶,但接下來的18年對她來說並不輕松。葉麗薩維塔女皇對她時冷時熱,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個身體嬴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寵愛自己的情婦,經常羞辱凱瑟琳。在這期間,凱瑟琳自稱「無時沒有書本,無時沒有痛苦,但永遠沒有快樂」,在書本中積累知識,同時偷偷組織了一個小團體,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奧爾洛夫五兄弟為首的近衛軍青年軍官,成為支持她的鐵腕力量。 1762年,女皇葉麗薩維塔去世,正在懷孕的凱瑟琳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地看著她的丈夫兼死敵彼得登上了皇位,成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執行親普魯士方針,損害俄國利益,引起了貴族的不滿。其上台之後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動,終於將自己逼上了絕路。他下令在「七年戰爭」中形勢大好,勝利在望的俄羅斯軍隊停止戰斗,退出所佔的普魯士土地,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簽訂和約,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還准備「親自率領一部分軍隊,聽從腓特烈二世的指揮」。在國內,他要俄羅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東正教的人為異教徒,沒收東正教會的財產。結果,自然是人心思變。在奧爾洛夫兄弟和哥薩克首領拉祖莫夫斯基的幫助下,凱瑟琳發動政變,成功奪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幾天後,彼得三世神秘死亡。 經過18年的忍辱負重,凱瑟琳終於等來了這一天,成為世界上幅員最大帝國的主人。凱瑟琳自此大刀闊斧,力行革新,掌控與操縱這個以男性為主的世界達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其才幹與名氣聞名海內外,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於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 凱瑟琳大帝在對內政策方面,力圖加強貴族官僚的國家機器,擴大貴族特權,維護和發展農奴制度。60年代,自詡「開明君主」,實行開明專制,同伏爾泰、D.狄德羅等西歐啟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聯系。1767年,她召開了新法典編纂委員會,並為這個委員會寫了《聖諭》,標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鎮壓普加喬夫起義後,轉向公開的反動統治。1775年,頒布「全俄帝國各省管理體制敕令」,加強了貴族在各地的權力。在被征服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強制的俄羅斯化政策。1785年頒布《御賜貴族特權詔書》和《御賜城市特權詔書》,使貴族成為社會上的特權階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經濟政治地位。在位期間,她將農奴制度強加給烏克蘭人;賜給貴族以大批土地和農奴;先後頒布地主有權放逐農民,農民必須服從地主的詔書,使農奴制度發展到頂點。 在對外政策方面,為實現其奪取世界霸權的計劃,對土耳其發動了兩次戰爭(1768~1779、1787~1791),打通了黑海口,侵佔克里木半島在內的黑海北岸廣大地區。1788~1790年同瑞典進行了戰爭。夥同普魯士、奧地利,於1772、1793和1795年3次瓜分波蘭。侵佔了立陶宛、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大部分土地,置喬治亞為保護國,俄國版圖由此擴大了67萬平方千米。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力圖組織反法聯盟,積極參與歐洲君主國鎮壓法國革命,在俄國歷史上開創了干涉歐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國成為歐洲憲兵。凱瑟琳大帝最大的成就在俄國的領土擴張上,這也是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 在波蘭問題上,凱瑟琳採用循序漸進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縱波蘭選王會議,將她的情夫波尼亞托夫斯基扶上波蘭王位。1772年,俄國與普魯士、奧地利第一次瓜分波蘭,得到了白俄羅斯和拉托維亞的一部分。波蘭愛國人士進行了滅亡前的反抗,1791年,愛國黨通過了《五三憲法》,宣布廢除自由選王制和自由否決權,結果遭到俄普兩國的聯合打壓,凱瑟琳的軍隊攻佔華沙,宣布《五三憲法》無效,並與普魯士一起簽訂了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議,得到西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在1793年波蘭的最後一次議會上,在凱瑟琳軍隊的刺刀下,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過了這個被宰割的協約。凱瑟琳本來可能想為她的情夫保留一個傀儡王國,但1794年波蘭救亡起義風起雲涌,在聯合普奧兩國鎮壓了波蘭起義後,為免夜長夢多,決定第三次瓜分波蘭,使這個國家徹底從地圖上消失。三次瓜分波蘭,貪婪的北極熊共分得4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彼得大帝在位時期沒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願望,土耳其始終是沙俄的頭號假想敵。但凱瑟琳時代對土耳其的戰爭進行得出人意料的順利。1768年,在俄國挑逗下,土耳其對俄宣戰,本來被認為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卻呈現出俄國一邊倒的優勢,在多瑙河、克里木、高加索和愛琴海四條戰線大獲全勝,在1774年的和約中,土耳其除了割地賠款之外,還被迫承認克里木汗國獨立(後為俄國吞並),並承認俄國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 土耳其自然不肯善罷甘休,雙方都在備戰。1787年兩國戰爭再次爆發。這一次,俄軍在蘇沃洛夫(此君後來在與拿破崙的戰爭中還要大顯身手)率領下贏得更加徹底,著名的伊茲梅爾一戰中殲敵2萬多。土耳其再次以失敗者的身份簽訂和約,割讓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土地,並承認克里木納入俄國版圖。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過程中,凱瑟琳是最大的催化劑。 在第二次俄土戰爭中還有個小插曲,瑞典「演員國王」古斯塔夫想乘機偷襲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結果大敗而歸。瑞典、波蘭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國在歐洲擴張的三個主要對象,在凱瑟琳大帝時期取得全勝。 望著大大擴張了的俄國版圖,凱瑟琳大帝豪情萬丈地說:「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凱瑟琳贊助和支持俄國藝術的發展,反對愚昧和落後,比西歐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慷慨的資助哲學家和藝術家。早年曾讀過許多西歐啟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開明專制」的時代,她也使自己成為這一時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後與伏爾泰有過密切的書信聯系,還曾資助過狄德羅。她興辦各類學校,提倡文學創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採取鼓勵的政策,取消對貿易的限制等,但在沙皇這個專制主義寶座上坐熱之後,她的思想逐漸改變了。 1773年由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雖然持續了一年多就被鎮壓了下去,而且未佔領過戰略意義重要的大城市,但還是使女皇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她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如改「省,州,縣」三級制為「省,縣」二級制,並給予貴族更多更大的權力,1787年頒布的《俄國貴族、自由和特權詔書》是集中體現,她也因此被稱為「貴族女皇」。對此,雖然短期內有利於鞏固統治,但從長期來看加劇了貴族農奴主和農奴兩個階級的矛盾對立,農奴所受的剝削和壓迫進一步加深。農奴制一直是俄國社會的一大痼疾,凱瑟琳大帝加劇了它並將這個棘手的難題推給她的後代去解決。 另一方面,由於給予了貴族更多的自由,使其中的先進分子能夠充分接觸西歐的自由主義思想,為俄國的現代化打開了一道門縫。俄國推翻沙皇專制和農奴制的第一聲吶喊就是從進步貴族中發出的。 在日常生活方面,女皇十分有規律,而且待人和善。幾乎所有伺候過她的內命婦都對她的人品交口稱贊。凱瑟琳有一位外國廚師,他做的飯菜並不適合女皇的胃口,但女皇不忍心辭退他,因此忍受了好長時間他的飯菜。還有一次,她到大廳找人幫她送信,結果發現侍從們正在大廳打牌,結果她吩咐其中一個去送信,然後自己坐下來繼續打。 女皇的身體一向不錯,但她豐富的夜生活很可能消耗了她太多的體力,1796年11月初的一天,女皇像往常一樣享用了五分之一斤的咖啡豆煮出來的濃咖啡之後獨自到換衣間去更衣。很長時間之後,宮女打開大門,發現女皇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她中風了。 1796年11月6日,凱瑟琳在極度痛苦中結束了她輝煌的一生。她死前吩咐把一份詔書藏在首飾盒中,這份詔書很可能寫著她死後王位的歸屬(那自然是亞歷山大了),但這份遺詔被隨即趕來的保羅大公燒毀。後者成了俄國的新皇帝。 1801年,不得人心的保羅一世彼得洛維奇被刺殺,亞歷山大大公繼位,就是號稱「北方的斯芬克斯」的亞歷山大一世。看來,女皇的最後一個寓言也實現了。 總而言之,凱瑟琳大帝對歷史的影響主要還是體現在使國際格局和版圖發生的變化。她使波蘭消失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時,使俄國更加強大,統治力量進一步逼近歐洲心臟地帶,並在即將到來的拿破崙戰爭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凱瑟琳大帝
Ⅷ 求《凱瑟琳大帝第一季(2020)》百度雲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艾麗·范寧主演的
《凱瑟琳大帝第一季》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VG3CizZgGL1sF9xA2hA_g
《凱瑟琳大帝》(2020)是一部傳記片。這部傳記片聚焦年輕的凱瑟琳奪取皇位的重要時刻,影片將以克里斯蒂娜·勞倫·安德森撰寫的劇本為藍本。導演馬特·沙克曼,主演艾麗·范寧這部傳記片聚焦年輕的凱瑟琳奪取皇位的重要時刻,她在政治婚姻中嫁給了俄國女皇伊麗莎白的侄子彼得,她10歲時第一次和彼得見面,但非常不喜歡對方。彼得給人以蒼白無力的感覺,且身體十分羸弱,年紀輕輕就沉迷於飲酒,還愛玩玩具士兵。1762年,女皇葉麗薩維塔去世,彼得登上皇位成為彼得三世,然而他上台後執行的一系列政策引起軒然大波,凱瑟琳隨後發動政變,迫使彼得三世退位,成功登上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