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裡能看建國大業完整版
在電影院里能看到完整版滴~~~~
= =||
…… ……
㈡ 建國大業 4小時完整版 那裡可以下 跪求
《建國大業》可以在bilibili、電影網、愛奇藝平台觀看下載。
《建國大業》是由韓三平、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並執導,唐國強、張國立、許晴、劉勁、陳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9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建國大業》影片評價:
《建國大業》不僅寫出了歷史,還寫出了歷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給予歷史中的人應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對蔣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體現出對末路英雄的一種悲憫,一種"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概,呈現出健康明朗,陽光親和的國家形象。
《建國大業》繼承了主旋律電影的基本的傳統和敘述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它借鑒了好萊塢類型片的一些經驗,在滿足觀眾的欣賞和消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建國大業
㈢ 建國大業完整版電影
建國大業04.rmvb
㈣ 《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你認為哪個更好看
我個人認為《建國大業》好看一些,畢竟演員陣容大又是建國立業的大事
㈤ 建國大業傳說中的四個小時的完整版在電視上播過沒
似乎沒有,但我有資料。
1949年9月,北平各界群眾在中南海新華門前慶賀政協會議獲得成功。
由眾多明星出演的電影《建國大業》,將於9月中旬隆重上映。
這部紀念建國60周年的獻禮片,以毛澤東等開國元勛們聯合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等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新政協)和組建新政府為故事主線,向人們講述了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那段震驚世界的歷史。
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建國大業》背後,在那個壯懷激烈、風雲滌盪的年代裡,一代共和國元勛們開拓建國大業的真實故事,更能震撼我們。
中共中央發出「五一口號」
1948年,人民解放軍在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中國革命進入新的高潮,人民政權組建在即。全中國、全世界,都在猜測:中國共產黨將組建一個怎樣的政權?
對於新政權該怎麼組建,中國共產黨早有準備。在1945年的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就在報告中提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他還為實現民主聯合政府設計了兩個步驟:一是「經過各黨各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的協議,成立臨時的聯合政府」;二是「經過自由的無拘束的選舉,召開國民大會,成立正式的聯合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國民黨在表面上作出妥協。1946年,有多個黨派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商討組建聯合政府事宜。
然而,大權獨攬的蔣介石很快就撕毀了契約,挑起全國內戰。1948年5月1日,南京國民大會閉幕,蔣介石「高票」當選總統。同日,《晉察冀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中共中央發布的「五一口號」(又稱「五一號召」)。第二天,《人民日報》全文發表。口號鄭重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中共中央的「五一口號」,迅速得到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5天後,民主人士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章伯鈞、馬敘倫、蔡廷鍇以及無黨派人士郭沫若等,聯名致電毛澤東,認為中共中央的號召是「適合人民時勢之要求」。他們同時發表通電,號召國內同仁暨海外僑胞,「共同策進,完成大業」。
「天書」送交毛澤東
為了同各民主黨派人士一起商討召開新政協的各項事宜,周恩來煞費苦心,仔細考慮如何把各地的民主人士安全地接到解放區來。
隨後幾個月,在中共中央的周密安排下,沈鈞儒、章伯鈞、蔡廷鍇、馬敘倫、郭沫若等大批民主人士,克服重重險阻,分3批由香港北上,到達解放區。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批准了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不久,隨著國共北平和談的破裂和南京、上海的相繼解放,新政協的籌備工作被迅速提上日程。
1949年6月11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預備會在香山毛澤東的住所舉行。會議大體議定了新政協籌備會的參加單位、人數和人選,以及新政協大會參加單位和人數等。15日晚,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開幕。出席會議的有23個單位的134位代表,其中「黨員43人,進步人士48人,中間人士43人,其中中間偏右者只有16人,在進步人士中有15個秘密黨員。共產黨對政協籌備會可保障絕對的領導」。第二天,籌備會協商通過了由21人組成的常務委員會,推選毛澤東為常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
隨後,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開始確定參加新政協的人選,經過近3個月的艱苦研究、協商,最終確定了662位代表的名單。其中,共產黨員約佔44%,工農和各界的無黨派代表約佔26%,各民主黨派的代表約佔30%。在黨外人士中,進步人士約佔1/3,共產黨員加黨外進步人士約達總數的2/3。這樣,既保證了共產黨的領導,又廣泛團結了黨外人士。當時,中央統戰部把參加新政協的人選和各項統計,印製成一本很厚的表冊,毛澤東看後曾風趣地說這是一本「天書」。
在662人的宏大陣容中,「包括了各民主黨派,軍隊和各人民團體,各區域、各民族的代表。從階級的成分來說,它有工人,農民,民族資本家,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從中國革命的歷史來說,它有戊戌政變、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以及1924年大革命以來的參加人物和領導人物;從代表的年齡來說,它有92歲的老翁,也有21歲的青年;從信仰來說,它有唯物主義的哲學家、科學家、文藝家、政治家,也有篤信宗教的基督信徒、佛教信徒、回教信徒;從居住的地域來說,有遠在天涯、冒險歸來的海外僑領,也有僻處內地的苗、彝、黎、藏同胞……他們都抱著揚棄舊中國、建立新中國的同一心情……空前未有地團結起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
「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隨著各項工作逐一得到落實,新政協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開幕,進入倒計時。
1949年9月21日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出席開幕式的包括各黨派、團體代表634人和來賓300人。當毛澤東以沉穩、緩慢的語調庄嚴宣告「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時,會場里,所有人的眼裡都閃爍著淚花。
9月25日晚8點,毛澤東、周恩來約請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田漢、梁思成等18人,在中南海豐澤園開會,協商確定國旗、國歌、國都、紀年等問題。就在大家陷入沉思時,一位身材高大、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站起來,打破了沉默:「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怎麼樣?」此人就是著名畫家徐悲鴻。周恩來聞言,立即表示支持。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也站起來發言:「徐悲鴻先生的這個建議我贊成。」接著,大家紛紛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經商議,大多數人傾向於在國歌未定以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最後,毛澤東說:「大家都認為《義勇軍進行曲》做國歌最好,我看就這樣定下來吧。」他的話音剛落,屋內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會議結束時,毛澤東、周恩來建議大家合唱《義勇軍進行曲》。豐澤園里隨即傳出洪亮而激昂的歌聲。
9月27日,政協一屆全體會議一致表決通過: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改名為北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今年為1949年。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9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張瀾、李濟深等180人當選;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及全體委員:毛澤東任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6人為副主席,周恩來、陳毅等63人為政府委員;討論和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和給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電。
10月1日下午3點,剛剛就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和副主席朱德,一前一後,沿著城樓西側的古磚梯道,最先登上天安門城樓。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就位。毛澤東隨後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吳志菲)
㈥ 關於《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講述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之後,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之前的中國。短短4年歷史,留給後來人許多好奇的詢問:「二戰」結束後,在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與民主的潮流之下,為什麼中國百姓並沒有迎來和平,相反,卻又一次陷入了內戰?一支擁有全副美式裝備,武裝到牙齒,中高級將官均接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軍隊,為什麼輸給了一支布衣草鞋,小米步槍,數年前還被追趕得在偏遠山區流竄的農民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於中華民族這一已經生存了5000年,並仍將以旺盛活力繼續生存下去的古老民族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曾經擔任美國亞洲研究協會主席的中國史專家羅茲·墨菲在其著作《亞洲史》中,曾專門以《國民黨的削弱和共產黨的強大》為章節標題,論及這一時期。他的闡述很簡潔:「1931到1945年日本人入侵和佔領中國,以盟軍打敗日本而告結束,但它也無可挽回地削弱了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力量和民眾對它的支持。「當美國的斡旋在1947年如預期般失敗後,中國的全面內戰便爆發了。國民黨軍的兵力和武器均占極大優勢,而且占據著全部大城市,但它的腐敗和無能使它失去了大多數中國人的支持。……所有這些因素,使國民黨基本上失去了中產階級和大多數工商業者、專業人士和農民的支持。與此同時,共產黨部隊在長期抗日戰斗中完善了他們的游擊戰略,他們以其保衛祖國的行動和重視農民的綱領吸引了千百萬中國人。」他提到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共產黨人稱他們執行的是『群眾路線』,他們從事的不再是上層階級的事業,他們事業的主要根基存在於超過80%中國人民居住的農村。」
韓三平是《建國大業》的導演,采訪他時,他說了這樣一段話:「代表大多數人的要求,這是國民黨失敗、共產黨勝利,蔣介石失敗、毛澤東勝利的根本原因。都是歷史人物,就看誰代表的群眾意志更多。毛澤東代表著更多的人的追求和希望,這和西方選舉有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那個時候不是選舉,而是採用暴力手段。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
一些歷史細節,現在看起來,還是饒有趣味。1944年6月,《時代》雜志記者愛潑斯坦隨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到達延安采訪,他在采訪筆記中寫下了對毛澤東和蔣介石的不同印象:「我個人感覺,在延安,毛是可以接近的,並且是很簡朴的。他會在遍地黃土的大街上散步,跟老百姓交談,他不帶警衛。當和包括我們在內的一群人拍照時,他不站在中間,也沒有人引他站在中間,他站在任何地方,有時在邊上,有時站在別人身後。」
「毛在延安給我們留下的另一深刻印象是,他的從容不迫和安然自得。他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正面臨10多個抗日根據地頻繁的戰事和多方面的大量行政組織工作。在和國民黨多方面的關系中,他是主要決策人,他既要躲開對手的攻擊以避免發生內戰,又要推動對手更有力地去打擊日軍。他已在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內政策和國際政策,從事於理論寫作和解決黨內爭論的問題。
「我們這些外國記者都來自重慶,我們不由得注意到毛和重慶的蔣介石在舉止方面的強烈反差。蔣介石刻板,拘謹,神經質,語言單調,似乎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之中。
「蔣經常沒有必要地過問過多的繁瑣事務,事後批評他的指揮官做的大小每一件事。……毛則相反,他極擅長於委任他人負責某件事,以便他有充分的時間去考慮、分析一個更大的遠景;他也擅長於樹立榜樣,總結經驗。由於交通的阻斷和困難,內部通信聯絡不可能對很遠的抗日根據地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以具體的指示,這就要求每個人了解並遵循總體的方針路線,把一致性和主動性靈活地結合起來,由他們自己判斷,決定自己的行動。」
采訪導演黃建新時,他說,拍攝時,他想把兩個陣營在視覺形象上進行對比,一方是工整、華麗、儀式化,然而卻刻板無生氣的。另一方非常簡朴,但是健康、向上,像太陽下一臉朝氣的孩子。
照片和當年的報道幫助歷史中的個人穿越塵埃站在我們面前。1945年的重慶談判,《大公報》女記者彭子岡前往重慶九龍坡機場報道,在報道中,她這樣描述當年重慶九龍坡機場的情景:「當他(毛澤東)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時候,我看到他的鞋底還是新的。無疑這是他的新裝。」下了飛機,毛澤東來到張治中公館:「毛先生寬了外衣,又露出裡面簇新的白綢襯衫。他打碎了一隻蓋碗茶杯,廣漆地板的客廳里的一切,顯然對他很陌生。」
為赴談判穿了新衣新鞋,拿慣了粗瓷大碗的手打碎了蓋碗茶杯,這樣的一個毛澤東,沒有人之後能在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來。采訪中,無論是姜文,張國立還是唐國強,都承認自己的演技無法及本尊生動之萬一。
然而電影畢竟是人的藝術。《建國大業》已經盡了一切努力,突破種種局限,盡力還原歷史中生動的人物。包括使用明星而不是特型演員來塑造歷史人物,包括設計了周恩來發怒,毛澤東醉酒的片段。
采訪中,導演韓三平和黃建新都表示,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吸引「80後」的青年人來看。
唐國強說得很煽情:「一個人這么大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爺爺是誰,是一個悲劇。」
《建國大業》劇本的重要主創人員幾乎普遍生於上世紀50年代,他們從小接受的是英雄史觀教育,有濃厚的毛澤東崇拜情結。但當他們共同來拍攝一部關於新中國如何建立的電影時,他們遇上的,是以「70後」和「80後」青年人為主體構成的電影消費市場。不同於上世紀90年代末的「主旋律電影」,2009年的《建國大業》,既要承擔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歷史觀的普及,又要證實「主旋律」也是可以取得好票房的。如何讓這樣一部「主旋律」電影被市場接受,成為主創團隊必須去解決的課題。用明星來吸引觀眾成為共識,而製作費用有限無法迴避,所以才有了172位明星共聚一部電影,而且不拿片酬的現象。
不拿片酬似乎是演員們的心意。演員們說,這部電影是獻禮片,媽媽過花甲生日,做兒女的獻孝心是應該的,怎麼能拿報酬呢。采訪韓三平的時候,他叮囑記者寫上,他承諾,票房過了2億元,就給演員們補片酬。
無論片酬補與不補,中影集團在中國電影製作力量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每個電影人都無法迴避的。《建國大業》作為國慶60周年獻禮片的位置也是毋庸置疑的。演員鄔君梅說,韓三平做到了斯皮爾伯格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她說出了一個事實:中國不是美國,北京不是好萊塢。
1915年,美國導演大衛·沃克·格里菲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拍攝了《一個國家的誕生》。影片上映後因為濃厚的白人種族優越主義而備受爭議,但電影本身長達3個小時,從此開創了全世界史詩巨片的先河。喬治·薩杜爾在《電影通史》中寫道:「《一個國家的誕生》使美國電影在企業經營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好萊塢得以攝制那些比義大利影片規模更大、更豪華的故事片,由此開辟了走向超級影片和巨額片酬的道路。該片首次在美國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萊塢統治世界的開始,同時也是至少在以後幾年裡好萊塢藝術稱霸世界的發端。」《一個國家的誕生》開創了好萊塢電影人關心政治,積極對歷史和政治發言的傳統,這一傳統一直保存至今。
《建國大業》使用的宣傳口號也是「史詩巨片」。韓三平說,在這樣的一部電影里,使用這么多明星,是一種實驗。《建國大業》無法重現《一個國家的誕生》的成就,然而出現在當下,它的製作模式和它承載的各方賦予的意義,必將使它成為這一時期中國電影製作和經營的一個突出案例,或許也將確實成為今後一種電影製作模式的先河。
《建國大業》第一版劇本,主線圍繞「第一屆政協如何召開」展開,韓三平和黃建新接手後,調整為目前「國民黨如何失敗,共產黨如何勝利」。建國60周年時,回首當年,有心人引起的思索,會遠遠超過影像表面。
自然,一部電影能承載的東西終究有限。因此,成片過程中,刪掉了很多段落。許晴在片中扮演宋慶齡。曾有一場戲,兩個女人,宋慶齡和鄧穎超共同回憶自己在革命中不幸流產,從此終身不育——戰爭或許無法避免,然而不論是正義還是非正義,給人造成的傷害永遠是巨大的,不管這個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領袖還是普通人。
比電影更好看的,永遠是歷史和歷史中的人本身。1945年,毛澤東到達重慶第二天,《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撰寫社評:「昨日下午3點多鍾,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毛澤東先生來了!中國人民聽了高興,世界人民聽了高興,無疑問的,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結尾,他這樣寫:「說來有趣,中國的傳統戲劇,內容演述無窮無盡的離合悲歡,最後結果一定是一幕大團圓。以悲劇始,以喜劇終,這可說是中國文學藝術的嗜好。有人以為藝術可以不拘於一格,但中國人有其傳統偏愛,我們寧願如此。現在毛澤東先生來到重慶,他與蔣主席有19年闊別,經長期內戰,8年抗戰,多少離合悲歡,今於國家大勝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團圓。認真地演這幕大團圓的喜劇吧,要知道這是中國人民最嗜好的。」王芸生當年的善良、樂觀和天真躍然筆端,在今天讀來,實在有一種特殊的滄桑感。
㈦ 建國大業觀看網址(完整版)
建國大業下載ts地址:http://hi..com/%B9%FA%C7%EC60%CD%AC%C7%EC/blog/item/d80822f1af4880c20a46e0f1.html
建國大業下載ts地址:http://hi..com/%B9%FA%C7%EC60%CD%AC%C7%EC/blog/item/d80822f1af4880c20a46e0f1.html
建國大業下載dvd地址:http://hi..com/%B9%FA%C7%EC60%CD%AC%C7%EC/blog/item/d80822f1af4880c20a46e0f1.html
3個隨便看了!
這親自測試,速度一流!效果一流,種子給你
參考資料:http://hi..com/tjg789987/blog
下面說下建國大業的簡介吧:
《建國大業》演員表
唐國強——毛澤東
張國立——蔣介石
劉勁———周恩來
王學圻——李宗仁
陳坤———蔣經國
史鑫———鄧小平
王伍福——朱德
趙雍———賀龍
劉沙———劉少奇
宗利群——彭德懷
尤立平——林彪
車曉彤——劉伯承
傲陽———聶榮臻
谷偉———陳毅
孫繼堂——羅榮桓
王軍———徐向前
葉進———葉劍英
修宗迪——傅作義
王健———任弼時
許晴———宋慶齡
鄔君梅——宋美齡
江珊———鄧穎超
王冰———張瀾
金鑫———李濟深
友情出演
李連傑——陳紹寬
成龍———采訪李濟深的記者
劉德華——俞濟時
黎明———蔡廷鍇
姜文———毛人鳳
胡軍———顧祝同
馮小剛——杜月笙
陳凱歌——馮玉祥
陳道明——閻錦文
陳寶國——周至柔
尤勇———白崇禧
葛優———盧廣聲
馮遠征——傅涇波
畢彥君——羅隆基
侯勇———陳賡
陳好———傅冬菊
甄子丹——田漢
趙薇———選國歌的女代表
孫紅雷——《中央日報》記者胡立偉
李幼斌——報社社長
吳剛———聞一多
鄧超———徐悲鴻
李強———陳誠
黃曉明——李銀橋
佟大為——孔令侃
劉燁———紅軍老戰士
王學兵——解放軍王參謀
張涵予——解放軍
范偉———廚師長
孫興———俞濟時副官
陶澤如——唱票員甲
黃聖依——戰地播音員
劉儀偉——李璜
周星馳——周作人
曹可凡——上海市市長吳國楨
劉樺———國軍隊長
連晉———甘介侯助手
梁家輝——解放軍代表
章子怡——文化界代表
苗圃———文化界代表
沈傲君——文化界代表
寧靜———文化界代表
董璇———文化界代表
陳數———文化界代表
張秋芳——文化界代表
王雅捷——文化界代表
郭德綱——文化界代表
龔蓓苾——女兵
何琳———女兵
楊若兮——女兵
車永莉——女兵
這部擁有172位明星演員的電影最終片長被確定為140分鍾。傳聞因時間問題被刪掉全部戲份的「演員」吳宇森最終在片中一閃而過,而湯唯「解禁」出演的消息最終證明純屬傳言。
試映會後,最為業內津津樂道的是久違的周星馳居然在《建國大業》中扮演周作人——魯迅先生的二弟。這一意外的發現讓不少電影界人士興奮不已,笑言《建國大業》票房兩億、三億只是「起步」,有這么多大牌加盟,沒准該片9月17日上映後輕松就能改寫中國電影票房紀錄。
一開場就大腕雲集
陳凱歌馮小剛,個個都是好演員
據介紹,《建國大業》的故事開始於重慶談判,收尾於1949年10月1日。
影片最後,韓三平、黃建新、陳可辛、張國立等組成的導演組截取了開國大典的文獻資料片。而開場,導演一上來安排的就是「演員」陳凱歌的拉風片段——話說重慶談判時,愛國將領馮玉祥帶著周恩來等人來到重慶,結果在路上遇見流氓打學生。
「這時候,陳凱歌扮演的馮玉祥就鳴槍示警,然後對流氓說,"無論你是誰的人,有本事就光明正大地來,不要這么下作"。」有業內人士對記者感慨,真沒想到,陳凱歌原來也是個出色的演員。
同樣讓人驚喜的還有他們——
成龍在片中扮演一名采訪李濟深的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以知識分子的造型演電影,成龍的幾句台詞都是用廣東話說的,而且提問相當具有殺傷力;
姜文扮演的「毛人鳳」戲份比很多人事先想像的要多很多。他在車里交待陳道明扮演的「卧底」去殺害張瀾的情節演得痞氣十足,當時,他直接沖著手下大罵。「難怪戲份比想像中多!演得好呀!」向記者透露信息的那位業內人士感慨道;
馮小剛扮演的杜月笙則邪氣十足。一亮相就是一身「超黑」打扮,他坐著黃金人力車,在一群穿黑衣服的保鏢護衛下威風凜凜地穿行於南京路,那架勢叫人想起電影《功夫》里的斧頭幫出場。「唯一的遺憾就是馮小剛的戲太少,沒幾句台詞就過去了。」
結尾處明星多到眼花
周星馳出場,觀眾都沒認出來
172位演員聚集在140分鍾的電影里,平均每分鍾都會蹦出一位明星演員——《建國大業》的「吸星」能力創下了中國電影的拍攝紀錄。不過,據業內透露,電影里並不是每一分鍾都有明星的。
「有些場面還是有點悶,但有意思的是,每次你一感覺悶,明星就扎堆跑出來了。」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舉例說,「比如一場戰爭戲,雙方槍戰正激烈,突然間,畫面跑過一個「熟臉」——郭曉冬;再比如畫面上突然放到一個士兵的背影,正奇怪幹嘛給他特寫,鏡頭一轉,居然是王寶強;葛優一出來,全影院的人都樂了。但最搞笑的還是范偉。那一場戲說的是毛主席見廚師。前一個鏡頭還是黃曉明扮演超級帥氣的"警衛員",下一個鏡頭就是范偉忙不迭地跑進了畫面。而且,他是一臉仰慕地看著毛主席,憨得特別可愛。」
公認最讓人眼花繚亂的是影片的最後10分鍾,故事說到政治協商會議邀請各民主人士討論建立新中國細節。這下,章子怡、趙薇、任達華、甄子丹、鄧超……一張張熟悉的明星臉一股腦兒地涌了出來。
「他們演的是各界代表,基本上就是每人一句話、一個鏡頭。最後10分鍾的"主角"其實是劉德華。第一個鏡頭說的是劉德華扮演的"俞濟時"向國民黨軍隊下令飛機轟炸北京,第二個鏡頭就是"俞濟時"告訴蔣介石,美軍不讓飛機加油,然後蔣介石就放棄了在10月1日轟炸北京的計劃。」
記者還獲悉,因為這10分鍾里的腕兒太多,直到放完電影進行討論時,大家才弄明白原來演員里還有周星馳。「我也特地找片方去確認了一下,居然是真的!周星馳真的演了,演的還是周作人!有人和我說周星馳就一個鏡頭,他還以為自己看錯了!」
參考資料: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