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代電影美術師劉學堯去世,享年幾歲
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長影老藝術家劉學堯於2020年8月31日晚在長春去世,享年99歲。據悉,劉學堯原籍山東安丘,1922年2月28日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48年擔任東影(長影前身)美術師,參加了人民電影第一部故事片《橋》的美術工作。
在沒有特技攝像的情況下,採用「透視」和「縮尺」手法,在攝影棚內完成了「大部隊過江」「工人搶修橋梁的高空作業」兩場重頭戲的拍攝。
代表作還包括《白衣戰士》《劉胡蘭》《葡萄熟了的時候》《神秘的旅伴》《上甘嶺》《黨的女兒》《邊寨烽火》《小姑賢》《竇娥冤》《牆頭馬上》等40多部影視劇、戲曲片。
(1)神秘的旅伴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1922年生於哈爾濱市。小學讀書時,最喜愛圖畫課,又由於他是獨生子,母親不準他到戶外同其他孩子玩耍,因此繪畫便成了他少年時代唯一的樂趣。
中學時代,美術老師高仰山非常器重和喜愛他,經常借給他一些美術書籍,輔導他練習作畫,假日里還常帶著他到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或公園去寫生,這不僅增加了他對繪畫的興趣,而且為他奠定了良好的美術基礎。
當他中學畢業後,正好他父親到一家電影院當廚師,他便經常溜進去看電影。這個電影院有個電影廣告畫師,每次上映新片時,就要畫出一批廣告畫進行宣傳。這些廣告畫深深吸引了他,他常常蹲在那裡看這位畫師作畫,一看就是半天,心裡充滿了對畫師工作的羨慕。
後來,碰上滿洲映畫協會招收學員,他滿懷希望地報名投考,被錄取了。經過一年的學習,1941年,他在「滿映」當了美術助理。
1943年,他開始獨立擔任美術設計工作。
1948年,他又趕到興山,重新回到東影。
『貳』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歷史沿革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製片廠。是在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基礎上建立。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籌備實際上從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開始了,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秘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斗爭,於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曾因長春國共內戰遷至黑龍江省鶴崗市一段時間。首任廠長是袁牧之,當時的人員主要由延安、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和解放區其他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
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23日遷往合江省興山市(即黑龍江省鶴崗市)。在一所小學校里搭設「廠房」,建起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同時調出大批幹部支援新廠建設,因此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1947年,廠長袁牧之提出「東影」的任務是「堅持製片生產,建立雛形,培養幹部,組織發行,催促國外訂貨」。解放戰爭時期,東影攝制了17輯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使用膠片30萬尺,有三名年輕的攝影師在戰場上犧牲:張紹柯,犧牲時30歲;王靜安,犧牲時27歲;楊蔭萱,犧牲時24歲。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分批遷回長春 。
東影根據當時電影市場被美影片占據的狀況,進行了各類片種的試制。從1947年到1949年,他們創下了中國人發電影事業的六個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到長春現址,攝制了《中華兒女》,《趙一曼》,《鋼鐵戰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決定,東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也就是這一年,影片《祖國的花朵》,《平原游擊隊》,《董存瑞》出品發行。
它不僅是個電影生產地,而且是個電影人員的培訓地。1960-1962年之間,這個廠還成立過電影學院,後來撤消。它下設總編室、導演室、拍攝室、美術室、音樂創作室、製片室、編刊室以及美工、照明、錄 音、化裝、服裝、道具、剪輯、特技等車間,甚至還有自己的洗印廠和電影樂團。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數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 材的影片為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 風格。近些年這個廠的不少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盡管這樣,像《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譯制外國影片方面是有極大貢獻的。至今人們仍然銘記的《列寧在一九一八》、《夏伯陽》和《瑞典女皇》這樣的優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紹給中國觀眾的。 從1947年5月---1949年7月,東影先後派出了32支攝影小分隊深入到前線、工廠和農村,拍攝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編輯了十七集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它不僅生動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華北解放戰爭的面貌,而且真實記錄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部分實況。影片成功向海外發行,於1950年獲捷克卡羅維?發利第五屆國際電影節記錄片名譽獎。
《民主東北》記錄了大量的寶貴史料。優秀攝影師張紹柯、楊蔭瑩和王靜安為此犧牲了生命。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許多「第一」由長影創造。例如:
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影片生動揭露了蔣介石賣國內戰和獨裁的丑惡面目,歌頌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由陳波兒編導,1947年11月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影片描寫了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內戰,但在人民力量打擊下,最終失敗,好似鱉在瓮中一樣。它的攝制完成,揭開了人民電影美術片的製作史頁(由朱丹編劇,方明導演兼動畫設計,1948年12月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影片對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撲滅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同時開創了科教電影創作的歷史,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袁乃晨編導,1948年夏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影片生動表現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實可信,演員的表演自然樸素,表演藝術家陳強在片中飾演一位老農民,這是他初登銀幕之作。後曾扮演《白毛女》中的黃世仁,《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以演反派而著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1949年5月拍攝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導演王濱,1951年成功制導了影片《白毛女》。美術設計劉宇光,1946年畢業於「滿影」電影專科學校,曾任長影第一任美術科長。相繼在《黨的女兒》、《上甘嶺》、《火焰山》、《神秘的旅伴》、《大渡河》和電視劇《少帥春秋》等影視劇中擔任美術設計。
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從此,東影開始大量譯制蘇聯影片,為後來的譯制工作奠定了基礎。影片由袁乃晨導演,他是中國翻譯片的開拓者。1949年5月譯制。 1997年,媒體出身的趙國光接任廠長,原吉林省體育彩票中心主任劉麗娟任主管經營副廠長。1998年,長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首先是開展土地置換,將長影老廠區21公頃土地以3億元價格賣給長春國信集團。同時提出「一廠三區」的計劃和「不拍賠錢片」的口號。隨後,貸款3億元加上自籌資金共6億元,建設長影世紀城。此後,長影又分別成立了由副廠長韓志君和宋江波牽頭的影視公司。並與吉林電視台合作成立了長影影視頻道。
2000年改制為「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影集團」。
2005年初,長影以買斷工齡、解除勞動合同等方式精簡人員。同時,大型旅遊項目長影世紀城竣工並投入運營。同時, 長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一群愛好電影、志向相同的年輕人立志通過網路把長影精神傳遞到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
長影集團劉總曾這樣評價:「長影世紀城現今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超出原來的預期。遊人明顯遞增,收入和社會影響力也在明顯提高。國家領導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後評價也很高。前不久,曾蔭權到長影世紀城,他說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對我們是一個鼓勵。」對於長影的未來,劉總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長影打造成為中國的電影產業集群;第二,打造一個亞洲比較有影響的,比較有特色的影視旅遊勝地,成為一個世界的電影娛樂中心。」
2010年,中國電影走入又一個春天,長影的新一輪春潮也正襲來。
『叄』 找一下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偵破老電影
經典國產反特務老電影大全
《斬斷魔爪》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 導演:沈浮 主演:陶金 凌之浩 胡思慶 孫百群 韓非
最後八個人(東北抗日聯軍)
《原形畢露》國語譯製片 無字幕 朝鮮電影 反特片 1973年發行 長春電影製片廠1973年譯制
羅馬尼亞驚險故事片《密碼》
神秘駝隊
【埃及】走向深淵(上譯)
【國產老電影】古剎鍾聲 1958
《代號213》上海電影製片廠1984 導演:天然 主演:馬曉偉 陳肖依 賴昭群
聖保羅醫院之謎
拂曉槍聲
《寂靜的山林》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 導演:朱文順 主演:王心剛 白玫 浦克
老電影《405謀殺案》
《東港諜影》1978(上影)全
鋤奸記(1944)
《徐秋影案件》老電影1958 (本末鑒賞)
羊城暗哨
《前哨》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 導演:德.廣佈道爾基 主演:李亞林 徐連凱 王春英
老電影反特故事片:《秘密圖紙》
《天羅地網》經典老電影.1955
虎穴追蹤(1956)
故事片《鐵道衛士》
國產經典反特故事片[智截玉香籠] 完整_NDUwMjY2MDk
神秘的旅伴(1955)
國慶十點鍾(1956)
[1983]不能受勛的英雄[朝鮮]
朝鮮老電影【敵後金達萊】(1971年出品)
羅馬尼亞電影《邊塞擒諜》全(1956)
血戰落魂橋
《難忘的戰斗》(1975)
《南海長城》【國產老片】
《51號兵站》
十天_h264-320x240
《山間鈴響馬幫來》上海電影製片廠
《智擒眼鏡蛇》全集 國語譯製片 蘇聯電影 二戰
《地下尖兵》反特老電影1957年 (本末鑒賞)
《R4之謎》主演:邵慧芳 王濱雁 張力維 喬榛
《雲霧山中》(1959)
電影 戴手銬的旅客(1980年)
老電影【黑三角】1978年(流暢)
電影:《幽谷戀歌》彩色(1981長影)CCTV-6
《多瑙河三角洲的警報》
《熊跡》
《藍色檔案》彩色(1980上影)CCTV-6
《不速之客》黑白 國語譯製片 中文字幕 蘇聯電影 劇情 1959年出品
《激戰前夜》
看不見的戰線 譯製片-朝鮮 1965年
《勐壠沙》八一電影製片廠1960 導演:王蘋 袁先 主演: 王心剛 曹 櫻 何美萍
《邊寨烽火》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 導演:林農 主演:達奇 王曉棠 田烈
《國慶十點鍾》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 導演:吳天 主演:印質明 趙子岳 浦克
《激戰前夜》八一電影製片廠1957 導演:王冰 馮毅夫 主演:王潤身 袁霞 王昶
特殊任務
八十年代公安偵破電影:《405謀殺案》、《霧都茫茫》、《R4之謎》、《神女峰的迷霧》、《蛇案》、《智截玉香籠》、《林中迷案》、《白霧街兇殺案》、《梅山奇案》、《深谷屍變》
『肆』 跪求老電影諜戰,反特老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https://pan..com/s/1LKwjsS4x0-gEZCJwJzx7cQ?pwd=sb2s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日寇投降前夕的上海,日本駐上海的特務機關梅機關頭目松田禎昭曾密藏了一份叫作"藍色檔案"的長期潛伏特務名單。為了獲取這份名單,國民黨中統局派遣了中統特工趙康成功打入日本特務機關梅機關內部;同時國民黨軍統局也派遣了軍統特工銀狐和寒冰從重慶趕到上海執行這項任務。中統特工趙康不惜犧牲名譽、犧牲了與沈亞奇的愛情,與松田周旋,經受重重考驗,獲得了松田的信任,獲取不少絕密情報。軍統特工銀狐為了謀取私利,暗中勾結日本特務機關,出賣情報,並且不斷地對中統特工暗下毒手。美國情報局對這份"藍色檔案"也垂涎三尺,特派美國中央情報特工逢天爵暗中勾結銀狐,企圖竊取。我黨為徹底打碎敵人的反撲陰謀,迎接全國解放,指派黨的地下工作者賀德彪、沈亞奇偽裝成國民黨中統特工,圍繞著"藍色檔案"與敵人展開殊死斗爭。
『伍』 田烈的電影生涯
初中時,聰慧好動,十分喜愛京戲,常常上台一試身手。1928年15歲時,田烈瞞過要其做買賣的父親,偷偷考取了設在山東泰安的民眾劇場學習表演。在民眾劇場期間學習了舞台表演、化妝、戲曲、戲劇、音樂理論和樂器知識,並參加了多部話劇、京劇的演出,為他以後的從藝道路打下了基礎。
1929年民眾劇場擴建為山東實驗劇院,田烈成為正式演員。1930年山東實驗劇院因經費短缺,部分師生組成「晦鳴社」到北平演出,田烈在話劇《名優之死》中出演了一個角色。1931年,他在上海加入「集美」歌舞劇社、「獅吼」劇社,先後在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生死同心》、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新舊時代》等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 1947年,田烈回到北平後,進入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場任演員,在影片《滿庭芳》、《深閨疑雲》、《碧血千秋》等影片中扮演角色。新中國成立後,他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演員。1955年田烈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在北影和長影做演員期間,從建國的1949年到「文革」前的1965年,他緊鑼密鼓地在《民主進行曲》、《呂梁英雄》、《新兒女英雄傳》、《一貫害人道》、《龍須溝》、《六號門》、《英雄司機》、《神秘的旅伴》、《怒海輕騎》、《上甘嶺》、《邊寨烽火》、《心連心》、《天下無難事》、《古剎鍾聲》、《雲霧山中》、《錫城的故事》、《試航》、《換了人間》、《鐵道衛士》、《再生記》、《萬木春》、《冬梅》、《神出鬼沒》、《鄂爾多斯風暴》、《錦上添花》、《山村會計》、《三進山城》等一系列影片中出演各種重要角色,田烈的演技達到了巔峰。
在田烈的《神秘的旅伴》、《上甘嶺》等影片中的劇照下方寫有「贈田烈同志生前友好存念」的白色手寫字跡,從字跡上分析,顯然是在田烈逝世後,家人或單位分送親朋好友的留念照。在《神秘的旅伴》中,田烈和另一位著名的反派演員李頡合作,成功地將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土匪蕭五和一個老奸巨猾、封建把頭式的馬幫主魏福的陰險狡詐刻畫得入木三分,使片中的角色氣質准確、傳神入畫。也使初登銀幕、在片中扮演小黎英的王曉棠一炮走紅。
在另一張《上甘嶺》的劇照中,田烈飾演老伙夫,高寶成飾演連長張忠發。老伙夫將師長托他帶給連長張忠發的兩個蘋果,滿懷深情地交到張連長的手裡,濃濃的戰友之情,溢於言表,永遠定格在共和國影片的底片上。
他的銀幕形象,在1965年後戛然而止,不見蹤影。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一代擅演反派的名家田烈離我們遠去,而他創造的無數銀幕形象,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陸』 電影演員曾演過《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里李克明的演員劉增慶誰知道他的情況。麻煩介紹一下唄。謝謝,很喜歡
劉增慶,(1930-1985)原來是大連四中的一位物理教師,學生時代就是一個戲劇愛好者,參加工作以後經常在旅大教師文工團參加業余演出,經過申請並經旅大文教局同意,1954年夏天他考取了北京電影演員劇團,此後連續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蹤》、《如此多情》、《雲霧山中》、《笑逐顏開》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1957年13期的《大眾電影》曾對他做過專題介紹。劉增慶此後因為長期兩地生活,生活負擔太重,這個時期愛人患了重病,父母身體也不好,於是向廠里申請調回大連,到大連話劇團工作,廠里很痛快就答應了,據《電影世界》1982年5期介紹,這是1962年7月的事情。那段時期,趕上國家困難時期,不可能每年拿出大筆資金給電影廠拍片,大躍進時期成立的武漢、山東、江西、內蒙古電影廠都撤並了,大批演員無所事事,只好排演話劇在舞台上演出靠知名度掙點零花錢,為此,周總理曾下令精簡電影廠人員,劉增慶回大連就有這個背景因素在內。1962年,《我們村裡的年青人》拍攝續集,劉增慶也從大連再度回到長影,據說拍戲的時候心情很不好,因為妻子患病,孩子在家無人照顧,他把五歲的小兒子星坡也帶來了,在山西和長春之間奔波。和上集相比,他憔悴得厲害,瘦了很多,我在看小人書的時候,感覺上下集形象差了很多。劉星坡回憶拍攝的時候,導演曾經給了他一個鏡頭,讓他在門口趕幾只小雞,一直趕到老鄉家院里,可惜這個鏡頭後來給刪去了。此間有一天,在長影內景拍攝時,正逢周總理陪同朝鮮領導人崔庸健到廠內參觀,此前劉增慶一個勁地趕小孩子出去,他就是賴著不走,總理看見在場玩耍的劉星坡,親切地將他抱在懷里並合拍了一張照片,並將一個小徽章別在他的身上,此情此景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回憶,「那種幸福的感覺伴隨了我很多年」,幾十年以後,已經是大連機車廠職員的劉星坡曾有回憶文章刊登在《大連日報》。劉增慶文革中在秋林公司站櫃台當營業員,但是每天有大量的人慕名前去觀看,攪得商場無法營業,又先後安排在大連鋼廠和建築公司工作。文革後,劉增慶落實政策,被安排在大連話劇團擔任編劇工作,並參加了一些話劇的演出。他編劇的話劇《命運》在大連公演時曾受到觀眾的歡迎。《大眾電影》刊物曾在1983年第2期彩色畫頁「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對其進行了簡單介紹,還刊登了他的一張近照和參加話劇《趙錢孫李》的劇照,歲月和生活的磨難已使他失去了往日的風彩,難見當年長影小生蹤影。1985年,在家中休息的劉增慶因煤氣意外泄漏而去世。據他的兒子回憶,劉增慶那天在家剛剛送走了一個采訪的記者,回到家中修理煤氣爐子,開關沒有關好,偏偏劉增慶有嚴重的鼻炎,沒有察覺漏氣,回到屋裡就躺在床上睡覺了,她的愛人那天正好出門沒帶鑰匙,回到家中沒有叫開門,以為劉增慶出去了,又到鄰居家坐了一會,等察覺出有異常情況已經晚了。2009年10月4日,我在大連中山公園舊物市場看到一些60年代的《電影藝術》雜志,封面上寫著「長春、劉增慶」,我想,這一定是劉增慶生前訂閱的刊物,作為一名電影演員,他時刻在為自己「充電」,在一篇趙丹談表演的文章上,畫了很多道道。不知道為何在劉增慶故去20多年以後,他遺留下來的刊物出現在舊書攤上。出於對這位已故演員的崇敬,我將它買了下來。
『柒』 抓台灣特務的電影
推薦去看一下電視劇《暗算》有三部分的 分別將破譯密碼和敵後工作
真的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