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全集 » 穆斯林的葬禮電影完整版
擴展閱讀
我與機器人電影完整版 2025-09-13 00:19:12
看香港老電影反胃 2025-09-13 00:17:37
最近很好看的日本電影 2025-09-13 00:15:20

穆斯林的葬禮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 2022-07-27 07:02:17

① 穆斯林的葬禮觀後感

晚上看了《穆斯林的葬禮》的電影,記得小說是9年前上學時候看的,後來聽說拍了電影,就一直想找來看,找了好多音像店,都沒有找到。那天上網突然想到在訊雷里找一下,結果真的找到了。

9年前看小說的時候,是在宿舍半夜裡熄燈後自己點蠟燭看完的。記得當時看到韓新月一個人看媽媽和自己小時候照片,想念媽媽那段,看的我一個人在被子里哭。

後來98年和同學們去北京的時候,我特意去了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看著靈秀的博雅塔和深邃的未名湖,告訴自己:這就是當年韓新月和楚雁潮並肩散步,朗誦詩歌,萌發愛情的地方。那時侯很為他們的愛情鳴不平,心中充滿了對新月後媽碧兒的怨恨,新月哥哥天星和奶媽對她越好,更襯托出她後媽碧兒對她的不好。那時候最大的感覺是覺得得不到母愛是最不幸的,也是其他的愛所無法補償的。

9年前看小說的時候曾經為韓新月楚雁潮那段不畏世俗的愛情而流淚,想不到今天在看到新月讀母親留給她的那封信時,我的眼眶還是濕了:「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一覺醒來,會怎樣哭著、喊著去尋找媽媽。你永遠也不要原諒媽媽。我在你還不到三歲的時候,就扔下你,在你最需要母愛的時候,沒有帶走你。媽媽的心太狠了。可是我卻非走不可了,我把你託付給你的爸爸,我的姐姐,你的大姨。請她代替我,做你的媽媽。隨著歲月的推移,在你幼小的心靈里,不會留下太深的記憶。你很快就把我忘了。媽媽什麼也沒有留給你,只留下這封信,它將長久的等待著。當你看到它的時候,你應該是個二十幾歲的大姑娘了……」。一個女人,在女兒三歲的時候便要被生活所迫,離開自己的女兒,此後一生無法相見,這會是怎樣的苦痛啊?相對這樣的「生離」,似乎比「死別」都要更讓人唏噓感慨。

如果說9年前我更多是為了她和楚老師愛情的不公鳴不平的話,今天再重溫這段故事,我更為她失去的母愛而傷心。一個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失去自己的母親該是怎樣的痛苦和殘忍的一件事情啊?
更多的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想到自己可以一直在母親的身邊長大又是多麼的幸福。

在韓子奇師父去世的時候,碧兒的果敢和堅強,曾讓我很是贊嘆。可是是什麼讓她後來變的那樣強勢和霸道呢?她耍手段干預了兒子的幸福,又想去控制女兒的命運。明明知道女兒的心臟病已經無法醫治,可還要去干預新月和楚老師的愛情。除了戰爭和命運的作弄,我想是因為她自己感情的破滅讓她已經喪失了正常的心智和善良的本性吧。就像周芷若對張無忌的愛一樣,她開始也是愛著韓子奇的。可當她看到自己的丈夫韓子奇和自己的妹妹玉兒一起帶著他們的女兒韓新月從英國回來後,碧兒的心已經死了,她的感情已經破滅了。她只所以留下韓子奇,除了維護自己的家庭,更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所以,她和韓子奇後來的幾十年生活在一起早就沒有什麼感情了。有的只是算計和表演。在她心裡,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在一起便是對自己的背叛。而新月很無辜的正好成了那段背叛的感情的見證和產物,所以在母親離開後,新月註定已經無法擁有正常和母愛和溫暖的家庭了。

而當年那個胸懷大志,卧薪嘗膽重振師父家業的韓子奇最後又為什麼會那樣的懦弱,連自己的女兒都無法保護呢?在他報復逼死師傅的蒲老闆時是那樣的快意恩仇,可後來在面對自己的妻子碧兒時又是怎樣的懦弱和無助?是什麼讓曾經意氣風發的韓子奇變的那樣畏畏縮縮,唯唯諾諾呢?我想是他心中認為自己對妻子的愧疚。為了補償這份愧疚,他舍棄了愛著自己的玉兒和無辜的女兒新月。

對於韓子奇來說,和自己妻子的妹妹玉兒在一起本不應該,但是在二戰那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再去評判他們的對錯似乎已經很不公平。兩個流落異鄉又一起經歷生死的人走到一起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對。

問題在於他們後來又回來了,回來就要面對碧兒,這個韓子奇的妻子和玉兒的親姐姐。回來就要面對矛盾,面對選擇。如果讓我們每個人站在韓子奇的角度再重新選擇一次,在剛回國的時候是留下和碧兒一起生活還是和玉兒、新月回英國的話?我不知道會是什麼答案。 也許這個命題本來就沒有正確的答案。

留下來?會傷害到玉兒和新月,是對愛情的背棄。
離開?那會更對不起碧兒,是對道義和責任的逃避。
在那個時候,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留下。即使知道留下沒有幸福,也要留下。因為在人生的很多時刻,感情往往都會被道義扼殺。

最後的結果也是韓子奇真的留下了。於是他從此沒有了愛情,一生鬱郁寡歡。從那一刻起,他對自己的生活已經失去了控制的能力。曾經卧薪嘗膽、力挽狂瀾的韓子奇終究無力挽救自己的愛情,甚至於最後無法保護自己的女兒。

而玉兒告別了丈夫和三歲的女兒,告別了兩個她最珍愛的人,一個人流浪異國它鄉,一生孤苦。這個北京大學的高才生,可以自信的去考牛津大學,可以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可當她回到國內,面對巨大的世俗觀念壓力,她卻無力維護自己的愛。一個人一生無法和自己愛的人以及自己的女兒在一起,該是怎樣的痛苦?

我以前總覺得新月沒有得到母愛很可憐,可現在站到玉兒的角度,才發現她其實是做出犧牲最大的人。在女兒三歲的時候就要離開她,一生再也不能相見,又會是怎樣的苦痛?我甚至無法想像她一個人要在國外怎樣度過?要怎樣忍受對女兒的思念?

最可憐的是無辜的新月從此就要生活在一個沒有母愛的家庭。只能每天夜裡一個人對著和媽媽小時候的照片一遍遍的問自己:為什麼小時候媽媽對自己那麼好,現在卻一點不愛自己,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嗎?她不知道在那些夜裡自己真正的媽媽玉兒一定也在遙遠的異鄉思念著她。

而碧兒看似保全了家庭,維護了尊嚴。可實際上,她又何嘗會生活的好呢。明明和韓子奇之間已經沒有了感情,卻還要生活在一起。連給兒子結婚的錢都要趁女兒上學的機會向丈夫打劫,算計。僅僅是新月想上北京大學,就可以讓碧兒莫名火起,因為北京大學正是以前新月母親玉兒上過的燕京大學。這足以說明她內心裡也是不幸福的。她知道自己比不上玉兒,「自己不識字,又不懂英文」。可她卻偏偏不願讓韓子奇和玉兒在一起,而是要生生拆開她們,寧可自己守著沒有愛情的家庭。苦了韓子奇,苦了玉兒,更苦了無辜的新月。

悲劇就這樣註定了,「玉」和「月」,母女兩代人的悲劇,同樣的讓人唏噓,感慨而又無奈。

也許再過十年之後,我再來看《穆斯林的葬禮》,才會有新的答案。

② 電影《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會有120分鍾、140分鍾和160分鍾三個版本

月落玉長河 (1993) (THE 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
◎導 演: 謝鐵驪 趙元
◎編 劇: 霍達
◎主 演: 王詩槐 薛淑傑 史蘭芽 鄭振瑤 蓋麗麗
◎上 映: 1993年1月1日
◎地 區: 中國大陸 中國香港
◎類 型: 劇情片
韓子奇是個孤兒,被穆斯林琢玉高手梁亦清收為徒弟,他聰明勤奮,琢玉技術日臻完美,名振京城。長大後,韓子奇與梁師傅的大女兒梁君碧結為夫婦。根據霍達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改編。1919年初夏,流浪兒韓子奇隨吐魯耶定去麥加聖地朝拜。一個偶然的機緣使他與琢玉高手梁亦清相遇。從此,韓子奇便走進琢玉的世家,拜梁亦清為師。他虛心求教、潛心鑽研,將全部青春傾注在玉器事業上,使瀕臨絕境的「奇珍齋」重振雄風。梁亦清去世後,韓子奇與梁亦清的兩個女兒相依為命,親如手足,並與大女兒梁君璧結為夫妻。抗日戰爭爆發,韓子奇為了不使珍藏的玉器落入日本人手中,忍痛告別不願離開家園的妻子和未滿周歲的兒子前往英國。在火車上,韓子奇意外地見到了正在北京大學讀書的妻妹梁冰玉。冰玉因不願當「亡國奴」執意與韓子奇一起去倫敦。1940年,二次大戰的硝煙籠罩在倫敦的上空。動盪不安的戰爭環境,使孤身在外的梁冰玉,對唯一的親人韓子奇由依戀發展到愛情。終於,他們在異國他鄉結合了。抗戰勝利了,韓子奇和梁冰玉帶著兩歲的女兒新月回到了北京,見到了幾經劫難的梁君璧母子。然而,重逢後的同胞姐妹卻成了情敵。面對著冷酷無情的姐姐和懦弱的丈夫,梁冰玉不得不拋下女兒離開了這已不再屬於她的家。時光荏苒,轉眼已到了60年代,新月已成了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她與班主任楚雁潮產生了純潔的愛。但梁君璧堅決不準新月與一個異教徒相愛。母親的冷酷使新月痛苦萬分。在新月的苦苦哀求下,韓子奇終於將17年前梁冰玉與愛女訣別時寫的信交給了新月。謎底終於揭開了,新月無力承受這沉重的打擊,心臟病突然發作,帶著滿腹的哀怨和思念離開了人間……80年代初,梁冰玉回來了。然而,故國雖在,人世滄桑。她想見的、不想見的,都已不復存在。

我沒看過這片,引句網上的話:"在網上搜的時候才知道,這部電影在當時曾經被禁7年,不用想也可猜得,一定是民族宗教的題材較為敏感的緣故所致。"

③ 有誰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部電影或書。能不能告訴我他的主題是什麼

我也看了,但我感覺,如果拋開宗教和玉的內容,那和瓊瑤小說沒兩樣,女主角韓新月美麗、聰慧,英文呱呱叫,與教師相愛,但有疾病在身,而且自己的養母不關心自己,反正是一個完美、人見人憐的美人,當然了,既然不是愛情小說,所以這種完美的人得不到完美的結局,否則它也得不到矛盾文學獎了!
書要看了才有自己的感想,反正這本書矛盾沖突很多,人物設置比較復雜,戲劇性很強,放在那個年代可能的確是好書,可要是看多了言情片,再看它,就覺得雷同的地方太多了,但也說不定不少言情小說家也有抄襲它的可能性喔!!

④ 電影版穆斯林的葬禮(又名《月落玉長河》) 究竟為什麼被禁

是民族上的問題,有些禁忌.
因為它置疑了伊斯蘭教規!
伊斯蘭教規規定不得與異教徒或者無神論者結婚,只能與伊斯蘭教教徒結婚!

原著是很優秀的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幾代的榮辱興衰;電影在九十年代初投拍,起用當紅的蓋麗麗,史蘭芽,王詩槐主演;被禁確實有此一說,與當時涉及少數民族問題有關.

⑤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的一些背景資料、其他人的評論,看過的也可以自己說說看法

《穆斯林的葬禮》創作背景

著眼於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沖突,在中國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大歷史背景下以小見大,通過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

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融宗教信仰與現實生活,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人性之美與價值之美於一體,折射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回族既有保持其阿拉伯民族的 文化淵源的一面,又有與漢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一面。

名家點評:

1、冰心:「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2、張麗君:《穆斯林的葬禮》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

(5)穆斯林的葬禮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穆斯林的葬禮》後來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講述了流浪兒易卜拉欣被「玉雕」的魔力攝住魂魄,在前往麥加朝聖的途中突然改變方向,留在古都北京學藝。

十餘年後,他成了名冠京華的「玉王」韓子奇。然而世事滄桑,歷經坎坷,當他在白發暮年回首往事之時,舊日的富豪不僅一貧如洗,而且感情世界也已傷痕累累,不堪一擊。

清純少女韓新月正如一彎初升的新月,出色的天賦,痴迷的事業,悄然而至的愛情,為她描繪著一幅燦爛的未來圖景。

⑥ 《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為何《穆斯林的葬禮》沒有被拍成電視劇呢

看到有位朋友說《穆斯林的葬禮》(以下簡稱《葬禮》)可能算不上名著,對這個說法,真不敢苟同:《葬禮》是作家霍達於1987年創作完成的,書中講了一個穆斯林家庭60年的變遷,寫出了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更展現了源遠流長、令人陶醉的玉文化。我喜歡上玉,全因讀了這本書。

不斷有讀者給霍達寫信,問為什麼還不把這本書拍成電視劇,也不斷有各種製作單位找上門來,和她談合作事宜。更有朋友勸她:如果現在不拍,等你去世了還是會被拍。這句話提醒了霍達,「我現在還活著,還能控制他們,如果我死了,我都控制不了」,那樣的話,自己最心疼的「孩子」還不定會被裝扮成什麼怪模樣。因此,拍電視劇的工作才終於被提上議事日程。

在很早之前就看過《穆斯林葬禮》這本書。其中妹妹搶了姐姐的老公,並且生下一個女兒,女兒最後還死了。女兒的男朋友也就是她的老師,最後給她拉琴,那個畫面簡直就是太難忘了。

這本書寫的非常好,這也是大家對他的共鳴。但是他這個文章有點凄慘,並且有點違背公序良俗。估計這也是沒有把它拍成電視劇的一種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