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聲》:鐵牆里的白色梔子花
十八個月的期限 把所有歡笑都給他
韓國電影給我的感覺一直是細膩柔和、深入人心的,它所聚焦的角色一般都是小眾人物,是社會底層最卑微的角色。影片內容往往用最朴實無華的語言陳述出來,幾乎真實還原他們的生存狀態,像一個好久不見的老友向我們平靜地敘述一個她所見的生活場景,細致入微,且娓娓道來。《和聲》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以女子監獄為切入點,用主角貞惠與兒子珉宇割捨不斷的親情做線索,把一群殺人犯的喜怒哀樂和深厚情誼呈現出來。
有點類似《七號房的禮物》,女主角同樣面臨與在獄中出生的兒子珉宇分離的悲傷,在珉宇滿18個月後,就必須轉送給親人或由他人領養。所以在18個月這樣的期限之內,貞惠竭盡所能保護珉宇、關愛珉宇,每一分每一秒都渴望擁抱他,因為她心裡明白,她所能給予珉宇的只有這么多,她只能做十八個月的母親,只有十八個月的母愛。
小珉宇就是一個天使,他給每一個曾經犯下過罪過的可憐女人們帶來溫情和歡樂,凈化著她們的內心。在一次慰問演出中,貞惠萌生了組織合唱團的想法,而這個過程也是相當的一波三折,不僅自身五音不全,人員也湊不齊,還遭到女警官的反對和從中作梗。為了能獲得外出演出的機會,貞惠依然沒有放棄,她說服了曾是大學音樂教授的老太太擔任總指揮,說服了緊鎖心門不肯放下盔甲的由美擔任女高音主唱,還得到了其她許多獄友的鼎力支持。在相處的過程中,每個尖銳的身上帶刺的女子都變得柔和起來,互相放下戒備和包袱,音樂成了她們共同的力量和慰藉,也似乎只有音樂能夠彌補她們內心的殤痛。她們是一群被自身處境所迫不得不奮起反抗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女子,被世界遺棄在這樣一個鐵籠里,除了活著和勞作,沒有其他的任何權利可言。然而這些殘酷現實帶給她們的苦難並沒有擊垮她們內心的善良和僅存的希望,她們依舊維護著自己僅有的人權和尊嚴,並小心翼翼製造快樂。
故事的高潮部分應該是合唱團在最後一次外出演出中的「被懷疑偷竊」事件。在狹窄的過道里,女犯人們被要求站成一排貼在牆壁上接受裸身檢查,稍有反抗就遭到拳打腳踢,還差點丟失演出的機會,可想而知她們平日的生活里又遭受過怎樣的待遇和委屈。這節內容里,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在過道里偶遇會場的保安人員的時候,合唱團的女犯人們立刻整齊劃一的自覺地轉過身去面對著牆壁,女警官們也低著頭謙卑地站著,而那一列由男性組成的安保人員則面無表情,趾高氣揚的從過道中間走過去,與那些面壁而立的女犯人們形成鮮明對比。這種鮮明對比,難道不正是這個社會的真實寫照嗎?男權社會下女性地位的卑微,強權勢力下弱勢群體的渺小,無一例外赤裸裸暴露出這個社會的陰暗角落,而這種現象在現實中持續存在著,很多人也在不遺餘力的反抗著,牽制著強弱雙方的天平,社會關系才不至於嚴重失衡。
影片的結局在這里就不劇透了,美麗與醜陋、希望與失望,已變得不重要,但願那美麗的和聲繼續飄盪在我們心裡,穿過冰冷肅殺的鐵牆,兒童手心的燭火,悠揚在開滿白色梔子花的路上。
②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和聲》
太感人了,感情描述的很細膩,喜歡這種慢慢品味內心的感覺~~~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一所女子監獄合唱團里發生的故事。 女犯人貞慧在獄中生下了兒子珉宇。這個來之不易的小生命對貞慧的意義重大,然而,監獄畢竟不是養育孩子的地方,等到珉宇長到18個月,監獄勢必要為他找到一個收養家庭,這對貞慧來說心酸且無奈。監獄的女官方科長一向對犯人持有偏見,但小珉宇的出現令這個慣常冰冷的女人也為之心動,並未孩子操持了周歲紀念。但8個月後,貞慧仍要面對和兒子分離的時刻。 某日,監獄內舉行了合唱團的表演,深受感動的貞慧向獄長提議,組織一個由犯人組成的合唱團,充實大家的精神生活。於是,獄長同意了貞慧的建議,並承諾她,如果她可以成功組建合唱團,她可以和兒子共同外出 .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861627/#reviews這個網址是豆瓣網的影評 可以慢慢看
作者:隋唐婧 發表日期:2010-10-29 20:59:00
(天涯論壇)
窗外忽然下起大雨,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
電影《和聲》,觀看完畢。心情淡淡的,
影片的感覺彷彿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那般。
當然裡面的配樂遠遠不及放牛班的春天,
但是女犯人的境遇與那些沒人管教的孩子們有相似之處。
同樣不受人待見,是一群猶如生長在角落裡的苔蘚。
是一群被世界遺忘的人。是一群被世界所擯棄的人。
當母親渴望看到女兒,而女兒卻選擇逃避。母女之間相互糾結。
誰是誰非已不重要。
當母親渴望給予兒子母愛。卻只能趴在玻璃後面痛苦的注視
是什麼緣由造成現在的局面,已不重要。
當母親渴望女兒的回信抑或探望,而女兒選擇了冷漠回應。
心靈的哀傷,心底的吶喊,那些已不重要。
當一群女犯人,圍坐一圈,像天真無邪的小朋友般,扭捏著做著自我介紹,
那一刻,是影片最打動人的地方,
明明身為女人,心裡都有一顆地雷!都很脆弱,卻使用暴力,相互傷害,
打開心扉的剎那,她們:只不過是一群大號的貓,是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
她們同是天涯淪落人。所以她們集體啜泣。
請問,那一刻她們打動你了嗎?
萬事萬物終有結局,或好或壞,總有它的最終宿命。
我們生活在制度之下,我們是人不是神。終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德高望重的指揮要去奔赴她自己的路了,監獄走廊里:默默地走,和聲相伴。
她回眸一望,影片戛然而止。
影片結束,心中只有一句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她:特指所有,所有的女犯人們)
③ 為什麼《和聲》里那個老師最後還是判死刑了
因為她在二十年前蓄意殺害了她的丈夫和丈夫的情人,犯了故意殺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但是二十年後韓國修改了關於死刑的法律條例,所以之前的無期徒刑被從新改成了死刑。
沒有立即執行死刑的判決只可能是死緩 根據片中的情節 老師已經服刑十多年 死緩不可能那麼久。另外刑種來說 死緩也是死刑的一種 在不允許死刑的國家是沒有死緩這種判決的 。比如美國 會判你380年 等等。
退一步說 按照電影里的情節,是韓國因為社會情況恢復了死刑 。那也對已經判刑和已經服刑的不發生效力的 法不朔及既往是法律的基本原則 ,如果法律或行政命令的修改能夠影響刑罰的話。 那現在監獄里的重犯都怎麼混 ,坐了15年 ,20年 過2天政府想想修改個法律, 就變死刑了。 那不是神經病嗎這片和聲確實很感人 聽說還是韓國大片, 但是結尾為了催淚來這么一段也太文盲了。
④ 關於韓國電影《和聲》的疑問:女主角被判入獄10年,孩子和她一起18個月,等她刑滿釋放是否可以領回孩子
她應該能放出來,因為她是誤殺。那個老太太是故意殺人,而且還是兩個人,所以緩期了那麼多年執行。不過照理說,像老太太這種的,在監獄服刑這么多年的,早都應該減刑了,不應該還是維持原判。電影這么寫,可能為了悲劇色彩濃烈一些吧。
⑤ 誰有韓國電影《和聲》的觀後感,急需!請朋友們幫忙!謝啦!
《和聲》觀後感
監獄是一個封閉而敏感的地方,關押著各種類型的特殊群體——罪犯,社會各界對其的了解程度甚是局限。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和聲》電影的推出,給社會公眾展現了監獄的真實一面,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接觸和理解「罪犯」這一個原始的印象,看到了真善美的人性,改變了原所賦予了這一特殊群體的罪惡的定義。《和聲》電影,通過一個新生兒誕生後的18個月的時光,充分挖掘出各個服刑人員對「新生物」的喜愛和關心的柔和一面;通過音樂的藝術魅力,吸引了老少服刑人員投入到合唱團的集體學習中,從中找到人性的正確歸途,覺悟了過去的種種錯誤的做法,並樹立了新的人生動向,為今後的改造和重出社會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
通過《和聲》電影的觀看,讓我感觸的比較深的觀點——「社會應該對「服刑人員」給予一個客觀而正確的定義,不能用罪惡醜陋詞性來以偏概全地覆蓋所有群體,而是正視了其中具有真善美群體的存在,以一個地位平等、值得尊重的形象來引導他們改造,並為重出社會的發展空間留有一席之地」。不能否認的是,在目前的社會中,社會公眾對於監獄還是所謂的罪犯的涉及,都有點談虎色變的誇張效應,特別是對於有脫逃事件的發生,社會更是引起一片嘩然的躁動。他們是危險的,他們是罪惡的,他們是可恨的,各種各種的評價,在社會空間中流傳。但是,當我們站在服刑人員的角度來看待時,默默聽聞著這些是非評價時,又是怎樣的一種感受,縱然心中有多少個悔恨的糾結,多少個新生道路的想法,可是在這樣的一種外界壓力下,又能叫他們怎樣以一種積極奮進的心態來接受改造,走好新生的道路?古語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走錯了一步,選擇了錯誤的人生坐標,以致走進了監獄的改造封閉圈,這並不是說他們都是喪失了人性的一面,這並不是說他們都是罪惡魔鬼的化身,這並不是說他們從此以後都只能沿著錯誤的道路永遠走下去,而是說他們可以讓我們原諒的,可以在新生的道路上開始新的生活,可以在犯錯之後更有意識地避免了更大的錯誤。
通過《和聲》電影,讓我感觸較深的另外一點是,站在監獄人民警察的角度,應該如何管教和開化服刑人員。居處於監獄這樣一個封閉的圍牆內,監獄人民警察是管制和教育服刑人員的主體,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工作方法是否科學起到關鍵的作用。在《和聲》的電影中,藉助音樂藝術的魅力,採取合唱團的集體合作組織方式,用藝術來凈化他們的心靈,通過和諧的旋律來喚起他們心中的真善美一面,達到了積極而完美的效應。這種教育手段是一種新創舉,監獄人民警察可以借鑒其中,對於服刑人員的開化方式,不拘泥於傳統,而結合工作實際,開創新思路,開展新的活動方式,豐富和完善監獄工作體系。
監獄,是集中多樣化服刑人員的封閉區域,對於這樣的一個特殊空間,我們不應該只是把它當做火山口一樣來強制守護,而是在充分保障其安全的基礎上,把它變成一個犯過錯後的新生起點,從這里走出來的是一個充滿積極向上的新生命,投入到社會也是大家庭中正常的一員,平等的地位,公平的待遇。誤入歧途只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繞個彎,依舊回到人生正常的軌道!
⑥ 和聲 電影
樓上回答的是法盲 那是和聲這部電影的常識性錯誤 導演是法盲
死緩也是死刑的一種 在不允許死刑的國家是沒有死緩這種判決的
比如美國 會判你380年 等等
退一步說 按照電影里的情節 是因為社會情況恢復了死刑 那也對已經判刑和已經服刑的不發生效力的 法不朔及既往是法律的基本原則
⑦ 韓國電影和聲最後為什麼老師被執行死刑
因為韓國當時恢復死刑。那老師曾蓄意撞死兩個人。
⑧ 韓國的《和聲》這部電影為什麼老師最後要死刑
因為她在二十年前蓄意殺害了她的丈夫和丈夫的情人,犯了故意殺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但是二十年後韓國修改了關於死刑的法律條例,所以之前的無期徒刑被從新改成了死刑。
⑨ 《和聲》的大結局是什麼意思
雖然因錯手殺死丈夫而入獄,但幸好貞惠仍能保住懷中骨肉,亦因為這個在獄中誕生的「天之驕子」,這個女子監獄從此充滿了歡樂笑聲。其實無論是殺人重犯還是幫會大家姐,每個女囚都背負著悲傷的過去。
因此貞惠決心要組織一隊監獄合唱團;即使大家的外形各種各樣,自己又嚴重五音不全,但各人都努力合唱出最真誠的歌聲去治療彼此的創傷,並為將被送去寄養家庭的孩子送上最後的祝福。
(9)電影和聲結局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影片的女主角金允珍是首位進軍好萊塢成功的韓國演員。.這次《和聲》則是希望給即將離開自己身邊的兒 子最美好歌聲的回憶。
2、當拍攝一幕凝望著羅文熙指揮大家合唱的時候,因羅文熙需要眼淚在眼眶打轉的樣子,金允珍看到羅文熙 投入的模樣自己竟然多次流下眼淚,也因此NG了不少次。
3、該影片由於是圍繞女囚的背後故事,取景地也真的直接到了女子監獄,當時她們在樓上拍攝合唱一幕時, 樓下的真正女囚們也跟著一起和聲。
⑩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和聲》
哭著看完韓國電影《和聲》(T ^ T)不得不說真的超好看,明明都是幸福的人兒因為社會的不公和骯臟而不小心犯罪卻還是因為犯法而進入監獄,被親人誤解嫌棄 被迫與自己的18月兒子分離 被迫與家人分開,影片的最後,實施死刑的頒布,老師的離開,回身淡然的微笑,往昔的合唱生活照片達到了情感的最高潮。而我是真的被感動到一塌糊塗,其中還有對她們的不甘和可惜,生活也許曾讓你不如人意,也許最後還會是雙無情的雙手要把你帶走,坦然面對微笑對之 其實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