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詩結局
擴展閱讀
楊樹林生孩子電影 2025-07-02 07:05:29
什麼電影是謝依霖 2025-07-02 06:53:57

電影詩結局

發布時間: 2022-07-04 06:42:10

⑴ 只是因為太年輕嗎————評韓國電影《詩》

影片從兩條主線,三個視角來鋪展。關於明暗兩條主線已有許多評論這里不再贅述,而三個視角,我認為美子代表一個視角,小旭等少年代表一個視角,剩下的「其他人」代表第三個視角。
美子所代表的視角,是感受生活的詩意、熱愛生活的愛美之情、對天地自然懷著的無限溫柔愛意。美子是作為一個得了健忘症的老人,卻是影片中唯一一個真正懂得生命如詩之美的人。從她注重儀表、愛干凈、聽詩歌講座、喜歡花、對生活的樂觀精神……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美子的熱愛生活、展現著她所代表的女性的靈性與善良美好。這個六十六歲的老人,她坐著仰頭觀察一棵樹,龐若無人,天真無邪的眼神,那樣子真是極像一位少女。如果說少女時代喜歡觀察自然、望著草木天地發呆是出於一顆「初心」的無邪,那麼美子這個老年婦女對詩意的尋覓和對自然生命之美的好奇心,則是歷盡人生滄桑之後人性對自然最深的領悟與最真的回歸。
小旭等男孩所代表的視角,是危險的青春期里荒唐而冷漠的少年。逆反,與奶奶之間的代溝讓他對奶奶膩煩冷漠。無知,年少輕狂的歲月他們還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意味著什麼。冷漠,面對一條生命的逝去,卻能夠依舊輕松若無其事,依舊看著電視哈哈大笑,依舊興致勃勃地打游戲,即使面對女孩的照片也依舊能夠無動於衷。那是青春之殤,也是年輕之痛。
影片中所有的「其他人」包括小旭的媽媽(詩歌班的老師除外)代表著第三個視角。這個視角即是現代人的冷漠麻木。面對孩子們如此的錯誤,面對一個年輕的生命的死去,所有的人竟然都是那樣的冷漠那樣的無動於衷。從死者的媽媽在醫院門口悲傷到神志不清時冷漠旁觀的「看客」路人,到美子給便利店收銀員講述一個女孩身亡的消息時收銀員的充耳不聞,再到五個施暴少年的家長處理後果時一心「錢能擺脫一切,給了錢萬事大吉」卻絲毫沒有想到過反思、懲罰與懺悔……這一切普通人對於生命驚心的冷漠麻木被揭示得太過殘酷,卻又是真實的。而影片中一直以電話那端的聲音形式出現,知道最後才回到家卻已找不到兒子和母親的小旭媽媽,又是帶有批判性的一筆。當母親的身影終於在影片最後出現,不禁讓人想問,在小旭犯錯誤的背後,到底是哪些缺失埋下了因,是母親的失職,是與奶奶的代溝,是教育的不足,是社會時代背景下的必然悲劇?
影片名為《詩》我想是因為其最大的主題還是在「詩」這個字里。盡管影片有著太多的批判與控訴的意義,然而其主旨還是在引導我們去尋找生命的詩意與美麗。那些錯那些冷漠,那些對生死對善惡的無動於衷,那些對生命中一草一木之美的視而不見,所有人都沒有一顆寫詩的心……這是因為還太年輕嗎?張曉風在散文《只是因為年輕啊》里說人們因為年輕而感受不到生命的悲悲傷與美麗,那樣的感情,在《詩》里真的是讓人思考的吧。為什麼一個六旬老人可以懷著一顆寫詩的心看待生活與世界,而那些孩子那些青年人那些擁有著青春與健康的人們,卻對生活冷漠麻木?真的只是因為太年輕嗎?
對於「是不是奶奶向警察舉報」這個討論我是認同於正是美子向詩會上的警察吐露孫輩的罪孽的。從影片細節的角度來說,美子特意帶小旭去餐廳吃飯、要求小旭洗澡、親自為小旭剪指甲,以及孫子被帶走時美子的平靜……這一連串的細節都作證了美子早已知道小旭要被捕。從精神層面上來說,我是認為美子尋詩,美子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每一處動人,她對於真、善、美得追求已經足以強大到去舉報自己的孫子。
對於片中一段足夠大膽的「老年激情戲」,我比較不贊同說美子是為了籌集賠償款犧牲自己的說法,「美子在河邊面對生死忽然體味到死亡,從而對會長產生了憐憫與理解」這一觀點相對使我認同。然而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覺得在面對著死亡與罪惡的思考之時,對於生命中的美與詩的追尋,讓美子對於慾望有了新的一層原諒與理解。
至於本片該不該被貼上「女性電影」的標簽我倒是覺得也未嘗不可。畢竟美子的身上體現的是女性的特質與魅力,而影片的很多處理又讓人看到對於男性的批判。給人這樣的印象卻成為了影片的不足之處吧,有性別立場太明顯的嫌疑。
影片結尾段大膽而又秒絕的處理,讓美子念詩的聲音與死去的女孩的聲音相交融。我是覺得在某種程度上美子與死去的女孩在靈魂上是想通著的。說不清緣由,或許一顆懂得慈悲與生命的心懷就早已得到原諒。而我又一直覺得美子對詩的追尋也是對青春時代的一種緬懷。
「難的不是寫詩,難的是寫詩的心。」
願我們都能夠多懷有一份寫詩的心,願能有更多的人懂得,詩意地生活。

⑵ 日本電影名字是詩講的什麼

超快感

地區:
泰國
主演:
蒂娜·吉塔勒拉 Makoto Koshinaka Tao Sattaphong Phiangphor
導演:
Tanwarin Sukkhapisit
類型:
愛情喜劇同性音樂

⑶ 詩片的結局

本來夏保留著那塊舞夏化身鏡子碎片,可是後來舞夏因為是夏的生日來看她,離開時變回碎片就回到那塊大鏡子上去了,最後就變的永遠不能一起了。

⑷ 我和我的父輩詩媽媽最後死了嗎

我和我的父輩詩媽媽最後死了

《我和我的父輩之詩》結局:

郁凱迎和施儒宏都是航天工作者,他們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能夠快速發展犧牲了自己的很多東西,施儒宏在工作中發生意外身亡,郁凱迎悲痛欲絕,但等著她去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兩個孩子都需要她,因此郁凱迎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

同時在工作上她也沒有放棄,這導致郁凱迎更累了,但郁凱迎並沒有因此放棄,為了不讓兩個孩子傷心,她一直隱瞞著丈夫的死訊,在孩子哭著鬧著要爸爸的時候,郁凱迎說以後自己就是他們的爸爸,就這樣郁凱迎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生活。

郁凱迎和施儒宏的兒子女兒都長大了,女兒施天諾長大後繼承了父母的遺志,成為一名宇航員,她成功的遨遊太空,實現了郁凱迎一直以來的夙願。

《我和我的父輩》之《詩》是「最好哭」的篇章

隨著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的熱映,四大篇章有溫情有歡喜,而其中章子怡執導的《我和我的父輩》之《詩》因聚焦一個普通而偉大的航天家庭的故事,展現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奉獻,被網友稱為電影「最好哭」的篇章。

袁近輝表示,在拍哭戲前章子怡會和他溝通說戲,讓他從內心體會角色人物感情,「然後我就心裡想著自己是戲里的孩子,從小失去了爸爸,媽媽也不能陪伴我們,越想越傷心就哭了。我感謝子怡老師給我說戲給我引導,培養我的情緒,讓我從內心體會這種傷心的感情,我是發自內心哭出來的。」

令袁近輝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爸爸(黃軒飾)犧牲了,他和媽媽在雨中痛哭,「現在想想過程很辛苦,我和子怡媽媽一直淋著雨,拍完一段,子怡媽媽就趕緊去看監視屏,不滿意就一遍遍來,直到大家都滿意為止,當時片場晚上很冷,我們在雨里冷得發抖,拍完之後大家都裹著軍大衣去烤小太陽。拍完那一刻,我們都很激動。」

⑸ 詩電影的介紹

以否定情節、探索隱喻和抒情功能為主旨的電影創作主張。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法國電影先鋒派的一些理論家和創作家認為,電影應當像抒情詩那樣達到「聯想的最大自由」,「電影最完善的體現,是電影詩」。蘇聯著名導演愛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也在同一時期發表過類似的看法,並對如何在電影中運用詩的隱喻、象徵、節奏等技巧進行了探索。②泛指注重發揮電影表意和抒情功能的電影樣式。這種樣式的電影作品,往往具有較強烈的情感色彩,追求詩意表現力,但並不排斥敘事和情節因素。代表作品有《戰艦波將金號》、《願望樹》、《海之歌》、《雁南飛》、《戀人曲》等。作為樣式形態的詩電影,在蘇聯50至70年代的電影創作界有較大的發展。

⑹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章子怡執導的單元《詩》,究竟有沒有感動到你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章子怡執導的單元《詩》,究竟有沒有感動到你?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疑問,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吧。我們都知道,這部我和我的父輩的電影,是非常優秀的影視作品,他的內核故事就是講述這些老輩人的故事。

講述了這些為祖國默默做貢獻,默默在背後付出的這些先輩們的故事,他們的存在,才讓我們現在的生活變得那麼幸福美滿。如果沒有他們的堅守,沒有他們的付出,我們的國家不會變得那麼強大,所以說,我和我的父輩這個影視劇中的詩讓我非常感動,因為我們體會不到當時的艱辛,我們只能從電視劇中看到先輩們的犧牲,這讓我們更加難受,所以說,光是看預告片,我的心情就非常的緊張,那麼,對於他們的付出,不僅是我,更是揪緊了全國觀眾的心。

⑺ 李銀河說看章子怡的《詩》從頭哭到尾,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詩》這個影片是以航天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為背景,聚焦了第一批航天人為了國家的航天夢而努力工作的故事。而大家在看完這個影片之後,無一不對這個故事稱贊。李李銀河看完發微博評論了這部電影,表示在看影片的時候從頭到尾都在哭。因為這個影片真實而又感人,她表示章子怡在裡面飾演的女主偉大而又堅強,無論是作為女性還是母親或者是妻子,她都是一個獨立而優秀的人。她表示這個故事能夠取勝,是因為這裡面的每一個主創在認真付出的同時,他們把創作變成了精神上面的狂歡。

時代的縮影

而他的妻子在兼顧家庭以及工作的同時,也讓這個家庭變得溫馨而又美好。為了航天事業夫妻兩個人都沒有放棄過,也一直都在拼搏。而且影片中的人僅僅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也正是這些人的付出才能夠讓航天事業到了一個新的階梯,到了一個可以發展的階梯。

⑻ 《詩》的結局是什麼

首先我 們可以看到,《詩》中承受苦難的都是女性。少女因為六個男孩的性侵犯而自殺,成了男性慾望的犧牲者;而他的父親是缺席的,母親承擔了喪女之痛和來自社會, 學校,加害者家屬各方的壓力;六位家屬中只有美子一位女性,其他五位都被賦予了父親這一極具男權色彩的身份,在多次交談中,他們態度輕松,關注的始終是如 何用用金錢和權力來保護自己的兒子,對兒子的犯罪行為從未進行過評價,而美子則遭受來自金錢壓力和罪惡感的雙重煎熬。可悲的是這些女性都沒有能力改變這一 現狀,少女不堪凌辱投河自盡;母親迫於壓力只能被金錢所收買;其他家屬拒絕向美子提供經濟上的幫助,身體還是成了她唯一的武器,用身體滿足男性畸形的慾望 來決絕困境,這似乎成了女性一個千百年來不變的悲劇宿命。

那麼,美好何在?《詩》是一個探尋美的電影。電影中詩成了美的隱喻,美子一度直接表達了她對 詩的看法:「愛詩就是去尋找美麗的東西。」既然詩象徵著美好,美子寫詩就是一個艱難的探索美的歷程。美子一直無法寫出一首詩,說明她的生活中沒有美好。那 美好究竟是什麼?親情?友情?愛情?李滄東用《詩》不斷打破了人們對美好的傳統看法。

親情並非都是美好的:美子和女兒的關系冷淡,她不願對女兒坦承自己的病情,即使在無法支付巨 額賠款的情況下也不願向女兒救助;電影中美子和孫子有多場對手戲,大部分孫子處在前景的中心位置,美子即使處於前景也往往背對觀眾,暗示了美子對孫子的無 限溺愛,可是她的溺愛讓孫子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准則,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甚至在面對死者的照片時還能鎮定自若。

友情並非都是美好的:六個好友共同對少女進行性侵犯,這樣的友誼是可怕的;美子和其他五位父 親暫時結成了一個同盟,建立了暫時的友誼關系,這種友誼的成因是為了用金錢和權力收買受害者的母親,友誼的內部是其他幾位父親拒絕對美子這樣一個孤苦的老 人提供幫助,誰會認為這樣的友誼是美好的?

愛情並非都是美好的:臉部癱瘓的老頭對美子心存愛慕,所以平日小氣的他會偷偷塞錢給她,可是脆弱的愛情戰勝不了慾望,老頭提出的性要求不僅讓愛情面目全非,還演變成一場對金錢的勒索。影片中唯一的性愛場面卻無愛可言,成了對愛情的無情諷刺。

電影中美子寫詩的場景更是一直和死亡,罪惡聯系在一起,例如她第一次觀察蘋果試圖寫詩時,房 間內六個男孩正討論著自己的罪行;當她寫下了第一句詩時,五位父親正在討論如何用權利和金錢收買受害者的母親;她在操場邊寫下詩句,操場上那些少年還在心 安理得玩耍;當她來到女孩自殺的河邊,她無法寫出一句詩,然而突如其來的雨很快打濕了筆記本,美子內心巨大的痛苦和愧疚成了一頁用雨水寫的詩。電影的最 後,當孫子被警察帶走,美子終於完成了一首詩。美子心中巨大的罪惡感找到了救贖的路口,人性中最基本的善惡觀念和對生命的尊重化成了一首詩,成為了美子和 李滄東苦苦追尋的美好。

⑼ 求韓國電影《詩》中結局的那首詩。

阿內絲之歌 那個地方怎麼樣?是多麼孤寂啊 到了晚上依然是晚霞 聽得見樹上鳥兒的歌聲嗎 沒貼郵票的信,你能收到嗎 未能表白的話,可以傳遞到嗎 時間流逝�0�2玫瑰謝了 像靜止的風�0�2像畫家的畫兒 未能赴約的約會 一直是秘密的愛 (接著是女童聲,那位投水自殺的女生) 我那凄慘的腳踝 飄進嘴裡的草葉子 一直跟隨著我的小腳印 是離家的時候了 在黑暗到來時,能再次得到光明嗎 我會祈禱,祈禱誰都不再流淚 我是那麼誠懇地愛著�0�2希望你能知道 在夏日的一個白天無盡的等待 你父親的臉似古老的胡同 羞澀地坐著�0�2孤獨的野菊陪在我身邊

⑽ 《我和我的父輩》中第二部分結尾的詩全文是什麼

全文: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訴你,世間的一切奧秘,告訴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榮與夢想,挫折與悲傷。告訴你,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火箭是,為了夢想,拋棄自己的東西。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死亡是,見證生命的東西。宇宙是,讓死亡變得渺小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讓平凡的我們去創造新世界的開始。

《詩》是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其中的單元之一,由章子怡執導,章子怡、黃軒、袁近輝領銜主演,陳道明、海清、任思諾、彭昱暢、李乃文、耿樂、杜江等出演。

該片講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背後,一個航天家庭默默奉獻的故事。

角色介紹

演員章子怡飾演的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位女性火葯雕刻師,她的工作是為火箭發動機推進劑整形。她的丈夫,演員黃軒飾演的父親是火箭發動機設計員,他把自己的航天事業,比作寫在天上的詩。他們有苦中作樂仰望星空的理想和浪漫,還有時刻可能面對危險帶來的生離死別,展現了父母一輩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