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血戰湘江》主要講了什麼
該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本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撓的光輝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血戰湘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類電影。該片由陳力執導,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等主演,於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上映。
(1)血戰湘江電影片段簡介擴展閱讀:
《血戰湘江》完全脫離了此前主旋律影片給人的刻板印象,全片以真實的戰爭歷史為依託,使紅軍長征史上最悲壯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藝術再現,故事內容充滿震撼力,有血性,更突出了紅軍將士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最大限度地真實還原了湘江一役的戰爭實況。
《血戰湘江》以真實的戰爭場面還原和再現了革命先烈浴血奮戰、誓死保衛黨中央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堅定信念,是一部有溫度、有高度、有厚度、有筋骨的精品力作。
『貳』 血戰湘江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
《血戰湘江》講述的是中央紅軍歷經四次艱苦卓絕的反圍剿勝利之後,在王明同志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下,由於李德,博古在軍事上的錯誤指揮,紅軍被迫放棄根據地轉移。
湘江一役紅軍傷亡慘重,但在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的堅持與抗爭下,紅軍終又重新回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上,開始了永載史冊的長征。
(2)血戰湘江電影片段簡介擴展閱讀:
在這道命令中,軍委要求紅三軍團將四師、五師主力集中在湘江西岸的桂黃公路及以西地域,界首隻留一個營,這是有其道理的。
軍委兩個縱隊已經部分過江,這兩個縱隊缺乏戰鬥力,如果光華鋪附近的桂軍繞過三軍團陣地攻擊軍委縱隊,後果將不堪設想。為防止這種嚴重局面的出現,紅三軍團必須將防線向西延伸。但這也意味著戰線的延長,界首渡口處於危險之中。
『叄』 紅軍長征血戰湘江的內容簡介
《紅軍長征血戰湘江》翔實而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廣西北部地區走過的296公里艱難而光輝的歷程。在長征的歷史上,過廣西的這一段雖然短暫,但卻是極為重要的關鍵一段。在桂北,中央紅軍首先進行了長征以來的第一場大戰——湘江戰役,沖破了敵人精心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渡過了湘江,徹底粉碎了敵人妄圖全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陰謀,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發生的第一次偉大轉折提供了契機;其次在湘江戰役中的被動挨打和慘重損失,徹底暴露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路線的嚴重危害,引發了黨的高層領導和廣大紅軍將士對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路線和軍事指揮的深刻反思;再次以毛澤東等人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與以博古、李德為代表的錯誤路線開始展開較量,毛澤東自被剝奪對紅軍的領導權後,首次發揮作用,提出了改變行軍路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建議並被接受,進而提出改變紅軍戰略進軍方向的正確主張,為不久後接連召開的黎平政治局會議和遵義會議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思想基礎;最後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紅軍長征過廣西首次發布並成功實踐了黨的民族政策,充分證明了黨領導的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既為後來紅軍順利通過其他民族地區提供了直接經驗,也為新中國成立後全面制定黨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鑒。
『肆』 長征中的湘江之戰簡介梗概
湘江戰役在國民黨方面稱作全州戰役,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4)血戰湘江電影片段簡介擴展閱讀:
湘江戰役的歷史意義:
一、湘江戰役充分暴露了錯誤路線的錯誤決策給紅軍帶來的嚴重惡果,為中央錯誤領導的垮台敲響了喪鍾。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八萬六七千人,到達湘江過第四道封鎖線的實際兵力還約有6.5萬人。經過湘江一戰,紅軍折損3萬多人。這是人民軍隊創建以來受創最重、犧牲最大的一次戰役。
但為了保護中央領導和保住器物,把野戰行軍固定成一個「抬轎子」的形式。在通過第四道封鎖線時,為了搬運那些笨重的機器,拖延了很長時間,延誤了多次稍縱即逝的過江機會,使戰斗部隊付出慘重代價。
二、湘江戰役為召開遵義會議,並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奠定了最重要的幹部思想基礎。
在湘江戰役之後,從通道會議開始,他們與博古的爭論多起來了。特別是在黎平會議後軍委縱隊到達黃平老城東門內橘林休息時,張聞天和王稼祥交流看法,認為仗這樣打不行,還是要毛澤東出來,他打仗有辦法。
隨後這個信息在高級將領中傳開,大家都贊成毛澤東出來指揮。這為在遵義會議上毛澤東進入中央常委作了輿論准備。
三、湘江戰役證明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任何力量也消滅不了的。
紅軍要戰略轉移是形勢所迫,死守蘇區是沒有出路的。在轉移過程中,一方面博古、李德堅持按紅六軍團的路線沿著湘江前進的戰略決策是錯誤的;另一方面,湘江戰役三個主要戰場的戰術指揮卻又是很出色的,應予充分肯定。
『伍』 湘江之戰簡介。100字就好。謝謝!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五晝夜,從廣西全州、興安間搶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湘江之戰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突破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中央紅軍由10餘萬銳減為4萬餘人,董振堂、陳雲之紅五軍團損失過半,劉少奇、羅榮桓的紅八軍團和少共國際師於此役幾乎覆沒。
(5)血戰湘江電影片段簡介擴展閱讀:
戰斗結果:
湘江一戰,中央紅軍損失近五萬人,具體上多少,並沒有權威的統計資料。紅軍的損失,主要是作戰部隊的損失,軍委縱隊損失不大。加上前三道封鎖線的損失(包括非戰斗減員),中央紅軍人從長征出發時的八萬六千餘人,銳減至不足三萬人。國民黨方面的損失,據說湘軍損失七千多人,桂軍傷亡二千人左右。
但在戰略上,紅軍是勝利了。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經過英勇奮戰,突破了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挫敗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湘江慘敗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從此中國革命一個傑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標志著中國革命翻開嶄新的一頁。
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經過英勇奮戰,突破了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挫敗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但此役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後損失最大的一次。連同前3次突破封鎖線的損失(包括非戰斗減員),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
『陸』 想看《血戰湘江》(2017 版),至今沒找到,跪求資源!!
《血戰湘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0vC49zPEwWmbwR6SidTkAQ
《血戰湘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類電影。該片由陳力執導,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等主演,於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柒』 電影血戰湘江張一山死了沒
最後沒有死,而是成功渡過了湘江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電影的簡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作為一部為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獻禮的影片,本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撓的光輝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捌』 血戰湘江時代背景
年代: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背景是長征途中,必經之地!湘江戰役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的戰役。湘江戰役是關系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敵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第二艘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湘江戰役是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 共 國 際 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紅軍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湘江慘勝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從此中國革命一個傑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標志著中國紅軍翻開嶄新的一頁。
『玖』 血戰湘江的內容簡介
《廣西文庫》旨在對廣西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文庫以延綿五千年的廣西歷史文化為背景,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遺跡、風物、景觀等進行全景式掃描,從中梳理出最具學術文化價值的亮點,著力對之進行學術性的書寫和通俗性的呈現,以「點」的精彩,表現「面」的厚重。
這本由傳泰編寫的《血戰湘江》是該系列中的一冊。
《血戰湘江》分為紅軍痛失搶渡湘江戰機;紅軍征服越城嶺;尋訪湘江血戰後的失散紅軍等數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