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守法公民中主人公的妻兒為什麼被殺,他沒被殺
其實那個罪犯對著主人公和他妻子各刺了一刀,可能是他的運氣比他夫人要好吧,沒被刺到關鍵部位。
這也是因為編劇,要是主人公被刺死了,後面哪來的故事情節呢?
他的妻女全部被害也增加了主人公的悲劇色彩。
Ⅱ 電影守法公民評價
片子打著傑拉德·巴特勒VS傑米·福克斯的噱頭大張旗鼓的宣傳,這類針鋒相對的兩強性格巨星銀幕PK戲有相當成功的經典電影,自然也有失敗的案例,很可惜的是《守》明顯屬於後者。剛看了相關資料,原來該劇中途換導演,這就不奇怪了。這樣情節緊張,扣人心弦的鬥智報復類劇情片,往往結構的失衡還有不能自圓其謊就一定成為敗筆。
想到某某影評說的傑拉德·巴特勒本年度最強之作~不絕真的覺得很搞笑!
傑拉德飾演的謝爾頓一個好好先生由於家庭滅口一躍成為第一暗殺高手,還打著只有不想殺,沒有殺不掉的旗號,這轉行相當的成功啊。可既然有這樣的功力又何必入獄玩公開抵抗呢,學學堅鋸玩玩游戲收收徒弟多好,起碼後繼有人啊,這樣強的本事政府都要請你幫忙暗殺,難道不可以台底交易,把仇家弄個生不如死啟不更好。
傑米福克斯這會算是陪跑了,表演平平看不出什麼亮點,這位黑人影帝老兄,近來鮮有佳作啊。
本片開局還是相當不錯的,由於零時換導演的問題,後面就相當散亂,還很不合理,最後的結局不絕認為是最大的敗筆,前一刻傑米一眾還在市政大樓拆彈,後一刻就先行回到了監獄安排最後讓傑拉德自行毀滅,先不說打通監獄這樣的大手筆是否可行,如此有效率的速度,真的很不可思議。還有傑米最後那句不再同殺人犯做交易了,相當搞笑。就這樣把監獄炸個窟窿,若造成集體劫獄怎麼辦!
看到很多影迷大呼本片過癮,敢於挑戰美國司法制度,以一種極端的報復方式展開的該劇不絕認為是相當的不痛不癢。這樣有失水準的電影就像擲一小石頭於湖泊沒激起任何浪花就屍沉湖底。
Ⅲ 電影《守法公民》中男主想表達的理念對嗎
"You can't fight the fate"這句在影片開頭出現了多次,字幕直譯是「你不可能與天斗」,但我想,翻譯成「逆我者亡」會不會更好。在那個殺人犯作案時說出這句,想必其意義是「你不可能斗得過我此時的暴力」,而對於司法機關來說,則變成「你不可能斗得過法律」的含義,在男主復仇時說出這句時,心中想必是「你終究還是沒斗過遲來的正義」。三者綜合,都是「逆我者亡」,「我」便是他們心中的一個准則。從這一點開始,全片的基調便在於男主與司法方對於法律准則態度上的博弈。
男主花了十年時間所進行的復仇,不僅僅是單純的殺戮審判,而是為了給端坐於廟堂之上的司法體系一記響亮的耳光。本片名叫「守法公民」,可男主做盡非法之事,卻在法庭審判中依法判決中仍被判為守法公民,這無疑是莫大的諷刺。男主在法庭之上了對法律了如指掌般地為自己辯護,致使法官不得不決定將其釋放,可就在假釋的那一刻,男主果斷認罪,赤裸裸地打了法官的臉。男主以此身墮入罪惡來讓片中整個司法制度來意識到——你們所信仰的制度是有漏洞,我便利用你們所信仰的法律,讓你明知罪犯是我卻無法審判我。審判結果一切都取決於「what you can prove in the court!」。這句也是當初檢察官勸男主與罪犯交易deal的勸辭,從男主口中再次吐出,滿滿嘲諷之意。
司法機關的功能在於維護法律,主旨在於伸張正義。可當社會的運作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追求效率與數據時,司法機關不可避免地某種程度上偏向於關注其功能性——是否多破了幾個案,本月的定罪率有多少等等,法律是否真正履行了正義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忽視。想必那些「大學生掏鳥窩被判十年」、「丈夫怒殺當面強奸其妻子的罪犯被判無期」、「幼女輪奸案嫌疑人只判十年」這種讓一個法盲來看都能知曉判決是否合理的案子,就是這種重效率抓業績忘初衷情況下的產物吧。判出這樣結果的法律與漢謨拉比法典中「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宗旨相比,某種意義上顯示了歷史的退步。畢竟是個人都知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正義要靠法律來維護,但正義是否能真正得以伸張是要靠人性來衡量的,畢竟法律是人創造的。忽略了人性,單憑法律上的條條框框來「維護正義」,那法律本身也就失去了溫度。那這樣的話,司法機關也不需要人為來運作,只需一個高智商的AI,按照過往的審判案例與輸入其腦內的幾本法律上的條例,足以勝任審判一職。就如同動漫《Psycho-Pass》一般,犯罪與否,只需機器冷冰冰地將其掃描一番便知。而真正想犯罪的人,只需像片中復仇後被捕帶上法庭的男主一般,熟練地列舉過往案情與其相似判決對其有利的歷史案件,法官按照歐美的「判例法」准則便只好不得不將其假釋。這樣的法律執行方式,無疑漏洞更大危害性更強。當法律與人性的判決截然不同時,那對現存法律的遵守還有意義嗎?如同片中男主與檢察官一樣,都是被法律逼得不得不使用非法手段才能履行正義達到了自己的最終目的時,那整個制度無疑有必要要有些修改了。
對於這部影片的結尾。很多影評說它是爛尾,因為全程高智商的男主最後卻莫名智商下線,被檢察官反殺,死於自己布置的炸彈之中。無疑,這一結尾會讓觀眾大失所望,畢竟我看到最後也是希望男主能全身而退的。但如果真讓男主進行完復仇行動後憑借自己的頭腦逍遙法外,那才是真正的三觀不正呢。雖然剛開始的復仇還可以稱為大快人心,但其陸續的一波接一波的「復仇」就成了赤裸裸的殺戮了,男主對法律與正義的踐踏畢竟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最難的不是做出選擇,而是承擔後果——我們不能撤銷我們已經做下的某個決定,但我們可以影響我們之後所做的某個決定」,這句台詞在影片後半段所提出,所以,影片結尾男主承擔自己復仇行為的後果迎來自己的審判也是合理的。至於說男主智商下線,對我來說,男主的「被反殺」結局我更願意理解為男主的「自我審判」。因為由於男主的復仇,當地司法機關的官員已紛紛死亡,當初接受自己案子的檢察官在自己復仇的推動下成為了執掌司法大權的檢察長。這個檢察官在經歷和男主幾次交易deal所造成的犧牲後,終於說出「I don't make deals with murderers anymore!」,男主看到檢察官終於知道正義的審判是來不得半點交易,其表情是欣慰的,因此也自稱為是檢察官的老師。所以,我認為男主的死亡是他自己所選擇的。
Ⅳ 《守法公民》告訴了我們什麼
如果天理有用,還要法律做什麼——電影《守法公民》
究竟什麼是法律?是否就是我們捧在手上宣誓效忠和服從的那本法典?它是統治者意志的解釋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如果說它法力無邊,何以有無力吐槽的逃之夭夭?如果說它just shit,在它統治與庇護下的我們情何以堪?
人類是否太過於執著於添加註釋這件事情?為好注釋,為壞注釋,為善注釋,為惡注釋,為對注釋,為錯注釋,為一切有的沒的批註自己的解釋。然而呢?當高大上的律法詞典恰恰庇護了殺千刀的罪惡,當你發現一個已經逾越人之所以為人的底線的玩意兒跟你居然在同一個羽翼下取暖,你又該為這雙臂膀做什麼樣的注釋?為「什麼是有罪什麼是無罪」解釋得越多是否越顯得軟弱?
在這個故事裡,懲治罪惡的似乎已經不是負有懲惡揚善責任的法律,而是原始的人倫天理。人們已無力拯救自己,拯救正義,只能把爛攤子推還給上帝。最終一個憑借命運賦予神力的男主,懲治了所有的邪惡,包括他自己。在這部電影里,莊重的法庭與庭外控方與罪犯的握手照片,手按律法的就職宣誓與急於尋找隨便一條只要可以解除麻煩就行的法定罪名的政界密會,對比著實令人唏噓。律法終於變成了真正的反一號,像是一個隱藏背後的終極大Boss,無情的丟下引燃炸彈的那個火機,然後瀟灑轉身離去。
Ⅳ 如何看待電影《守法公民》
電影總體是很好的,要深度有深度,要場面有場面,但是結局個人覺得還是處理的有一點瑕疵。首先說男主最後死掉並且救贖法官是最佳的結局,所以,結局是沒問題的,但是在最後一個場景,尼克選擇撥號會破壞整體的觀感,總覺得邏輯上說不通,具體來說,這個場景來說無非就是撥號和不撥號,不撥號的話就是覺得自己已經救贖法官,因此選擇仁慈進而受到懲罰,這樣雖然說是好結局但是減弱了沖突,因此會覺得結局無力,所以其實並不好;撥號的話有兩種情況,一個就是影片表現的,也就是尼克決心炸死市長,然而這里出現了漏洞,試想這么縝密的人都看到尼克來了,能猜不到炸彈已經沒了嗎,更別說男主露出的期待爆炸的表情已經知道真相後的瞬間失望和慌張,所以這樣的話只能解釋為男主飄了,自大了,如果是這樣個人覺得男主的設定在這一刻出現了過大的偏移,有一點不連貫的感覺,影響觀感,另一個就是男主已經猜到炸彈沒了,但還是撥號了,這樣的話就無從解釋,會有點莫名其妙,導致處理不好,最好的情況是第三種,男主不僅猜到炸彈沒了,並且進入房間後發現炸彈就在腳下,進而選擇撥號,其實是自殺,這樣既保持了男主的縝密設定,又是救贖法官後一個足夠理性的人應作出的最佳選擇,保持了沖突產生,不影響個人設定,救贖了法官,一切都是最完美,所以這個才是我內心的完美結局。
Ⅵ 有哪些開篇神作,結局卻落入俗套的電影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電影來消磨時光,好的電影都會有扣人心弦的情節,引人注目的開篇,和畫龍點睛的結尾,但卻也有一些電影做得不太理想,這些電影在開篇時非常精彩,讓人有一種繼續看下去的慾望,可是看著看著,結局卻平庸無奇,落入俗套。在電影《守法公民》我和《我是殺人犯》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而電影里死者家屬聯盟這個設置讓人乏味,雖然初衷是韓國電影一貫的產生催淚作用和人性拷問,但是並沒有達到那個點,反而覺得有些雞肋,最後還是要在法律和人性之間找話題,這部影片所有的高潮部分都在前期分散開了,所以後期溫馨的小結尾讓人覺得落入俗套。看了這部電影一定會覺得,這並不是一部嚴肅的電影。
Ⅶ 大家對電影守法公民是什麼看法,尤其是結尾!!
很多人認為尼克才是最該被殺死的人。個人不敢苟同。
主人公的復仇慾望在肢解主犯後便得到解脫,之後的一切行為,源於對陳舊並充滿漏洞的司法系統的憤怒與憎恨以及為了達到更深遠的目的……
他不惜用10年的時間一邊策劃復仇計劃,一邊學習研究司法系統,使得他可以絲毫不留漏洞的與尼克在口供室里交談,甚至可以自己當自己的辯護律師。他早已經了解到尼克當年其實並非和他眼見的一樣站在邪惡的一邊。但他清楚,在破敗的司法系統面前,尼克盡管心裡明白事實與真相,也不敢去冒險,最終在結案率與正義之間,選擇向前者妥協。
主人公同時也知道,他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去顛覆整個系統,所以他選擇,親手去塑造一個能夠捍衛正義的人,尼克曾經不是,但是他清楚尼克想這樣做。這就是為什麼他要殺死法官,為什麼要殺死市長手下的總檢查官。這樣尼克可以順理成章的在政治上提升一個台階,達到在司法上的一定主導地位。他一次又一次的與尼克提出交易,就是讓尼克一次又一次的清醒認識到與罪犯做交易,只會讓慘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殺死無辜的人,並非主人公所希望的。但憤怒且絕望的他,極端的認為必須以一系列血的教訓,才能把這位叫作尼克的檢查官,引導上真正的正義之路。片中,在下沒記錯的話,主人公至少有2次在殺人之後表現出深深的罪惡感。
正如上面所說,主人公如果只是想簡單的復仇,根本不需要如此長的時間來策劃,以他的能力,他甚至不需要進入監獄,就可以讓警方毫無證據的等待著他一個個的審判那些他認為有罪的人。但是,他為什麼要選擇以尼克為中心實施如此龐大的計劃?如果他視尼克為罪犯的幫凶,為什麼不將尼克放到計劃的前幾步就殺死?
是的,主人公等的就是尼克最後的那一句話,「我不會再與殺人犯交易」。
以至於他最後看到自己做的炸彈時,沒有過多的驚訝,沒有過多的恐懼,表現出來的,只有懺悔與解脫。他早已報必死的決心,只求能夠有一位正直的檢查官,站出來捍衛正義。
結局是完美的,主人公的妻兒死掉後,他在人世只剩下絕望和仇恨,但卻用自己的死,換來了民眾對正義得到伸張的希望…
深思一下,不要僅僅被復仇蒙蔽的話,就能理解了。
還有,個人猜測下最後那封電子郵件是他自己發的吧。
好演員,好劇本,好導演……十分好片! (轉自迅雷)我同意他的觀點!
Ⅷ 電影守法公民結局為什麼 克萊德死了那份神秘郵件是誰發的
男一殺了很多人把司法執法機構耍的團團轉所以男二很有理由殺他。男二沒有主動性殺男一,他給了男一選擇男一可以選擇不引爆的但是男一沒有停止報復仍然引爆了所以男一的死是他自己的選擇。男二號的女助手一個朋友發的
Ⅸ 如何評價電影《守法公民》
我看很多人都在說結局爛尾了。實則只是因為你認同了男主的行事方式,覺得他個人的仇恨做出這些事都是情有可原,其實你仔細揣摩,男主是希望自己是影片這樣的結局的。(形式可能不一樣,但他真心希望有人來阻止他,並且也不想再活下去。)下面說說我的看法。(影片只看了一遍,雖然看得還算仔細,但難免有疏漏,錯誤請指正。)
我認為影片結尾根本不是為了審查故意改成成片這樣的。很多人認為男主恨的是司法體制,其實有,但更多的是對體制內個人為了更大自己的權益的不作為以及對生命的漠視。
這一點在男主跟檢察官的某次對話裡面體現出來,當檢察官再一次提到10年前那次案子為何要做交易的理由時,男主說了句」我能接受這樣,可是你連試都不試一下。「黑人檢察官為了自己履歷更加光鮮,漠視了受害者家屬正當的述求,選了一個在司法游戲里大多數人都認為穩妥的處理方式。
有個鏡頭,男主殺了很多人後,黑人檢察官再次去翻閱10年前男主遭遇的案子,看著男主女兒和妻子屍體的照片,他說」他懂了「。這里應該很明白了吧,主角就是要引導體制內的相關人士(不光是檢察官)明白人命是無價的,對於罪犯不能寬容,更不能有絲毫妥協,不然會造成更多無辜的人受傷害。說教你不懂?OK,那我自己做一個惡魔給你看。
男主在剛被抓之後就自己說了一大堆看似認罪的話,然後有了以下這句
。檢察官已經開始漠視那個至少在他心裡認為的罪犯的人的一切法律權益了。影片尾聲,男主跟黑人在禁閉室里會面,男主知道他查到什麼程度,也肯定猜到他用了非常手段,而且這點黑人自己也承認了。男主說了句」我終於把你教會了,你覺得我這個老師怎麼樣?「男主就這樣把檢察官為求真正的正義不擇手段的一面逼了出來,其實這也是黑人檢察官的初心,他在屬下的葬禮上說過的」我曾今也想改變體制,結果你讓一步,我讓一步,自己竟成了被體制改變的人。「
男主最後該不該死,其實也是應該的,因為他的初衷就算是好的,但後面已經開始走偏了,這或許也是他的有意為之,有意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惡魔,因為僅僅殺幾個罪犯復仇,這群體制內的人不會感到恐懼,更不會反省。只有讓他們失去好友至親,他們才會從裡面悟到應該重視每一個無辜者的性命。所以當他把自己化身惡魔的那刻,他何嘗不想有個人來阻止他,終結他的罪惡。
很多觀眾主觀的認為男主做的都是對的,這點主要是因為上帝視角看到男主做的一系列事情從同情到膜拜,男主的復仇是一種」正義「的表現形式,但並不是這個社會需要的。司法的本意跟男主的初衷一樣,都是想保障每個合法公民的權益還有杜絕罪惡。它不完善,但它不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