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八日的蟬的劇情簡介
作為一個人,沒有愛便無法生存,這部劇中所要探討的主題就是「愛為何物」。本劇改編自角田光代的獲獎小說《第八日的蟬》。女主角希和子與有婦之夫秋山相戀,有身孕後被哄騙墮胎,卻發現情人的妻子生下一名女嬰。骨肉的失去,愛人的背叛,在人生失去了一切的時候,她潛入情人家中,卻意外被熟睡中嬰兒的純凈無邪所觸動,希和子決意帶走情人的孩子自己撫養,將其取名為薰,開始了長達三年半之久的逃亡生活。
此片編劇說,希和子的母愛,有人認為它無私純粹,有人覺得它動機不純,但希和子對薰的愛,不圖回報別無所求,或許這是一種僅靠著單方面的給予而構成的愛。小說原作獲得了極高的贊譽,也正是由於書中所描寫的這樣一種特殊的愛震顫了人心。
這部作品將告訴我們,無論是多麼慘淡黑暗的人生,只要有了愛,便有了光。只要心中存有一份愛的記憶,即使短暫一刻或一瞬,都能給人活下去的勇氣。
『貳』 第八日的蟬的點評鑒賞
能將如此長篇巨作以安定的文體描繪得淋漓盡致,角田小姐的筆力令我佩服。
——渡邊淳一(《失樂園》作者)
朋友問我最近有什麼好看的書,我馬上推薦《第八日的蟬》。我給它三顆星「好看極了」!
——黑木瞳(電影《失樂園》女主角)
幾乎只能以完美來形容的「無暇」傑作。角田小姐寫出了代表作。
——鹿島茂(《巴黎時間旅行》作者)
貫穿全書的母性讓我一想到就會哭。誰看了都會忍不住淚水啊!
——光浦靖子(藝人)
角田光代最能觸動人心的代表作
角田光代以纖細而動人的筆觸,敘述經過不倫之戀的女子因緣際會所糾纏出的親子關系,彷彿真實事件還原,令人重新省思人生的意義。
這部小說最早在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晚報連載逾半年,大獲好評;2007年出書後持續感動無數人,並奪下中央公論新社為紀念創社120周年所主辦的文藝獎,評審渡邊淳一、林真理子、鹿島茂這三位知名作家均大力贊揚。2008年本書更獲選為「本屋大獎」第6名(本屋大獎即書店大獎,為日本全國書店店員票選出最想推薦給讀者的書,每年選10本)。
角田光代寫出了女主角希和子對薰的母愛,也寫出了毫不知情、天真成長的薰的可愛。希和子一心只盼與孩子生活,不想分離,她一方面有「一定逃不掉吧」的預感,一方面又有「能得到上天庇佑吧」的念頭,故事就在這兩者間擺盪,令人提心吊膽地發展下去。
知名藝人黑木瞳曾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到,朋友問她最近有什麼好看的書,她馬上推薦《第八日的蟬》,還說這是米其林三顆星「好看極了」。另一位藝人光浦靖子於2008年上NHK讀書節目時,也推薦這本她最愛的書,受訪過程中一直泛著淚光,她說:「貫穿全書的母性讓我一想到就會哭。誰看了都會忍不住淚水啊!」
『叄』 第八日的蟬的內容梗概
蟬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後卻只能活七天。
但若有一隻蟬跟夥伴不一樣,獨活了下來。
那麼她感到的是孤獨和悲哀,還是看到嶄新風景的喜悅呢?
希和子與有婦之夫秋山相戀,有了身孕,遭秋山哄騙墮胎後,卻發現秋山之妻懷孕產下女嬰。希和子原本只是想潛入對方家中,看看女嬰的樣子,卻因為看到嬰兒清澈純真的眼睛,和那無邪的笑容,再也放不開她溫暖的小手,最後決意擄走她,想永遠保護她。希和子替女嬰取名薰,自此展開逃亡。她心中的母愛愈生愈大,只能不斷捏造故事,閃避旁人的好奇,逃出警方的搜捕。唯有扭曲現實,她才能逃甚至活下去。
沒有血緣關系的希和子與薰,漸漸發展出親密的母女關系。冬去春來夏又至,蟬聲唧唧,猶如希和子心中的紛擾。她們的二人生活會怎樣開展?是否終究像短命的蟬,轉瞬即逝?
『肆』 第八日的蟬的影片評價
《第八日的蟬》的劇情以不懂事的孩子作為支點,以三個當事人的三條回憶線展開故事。真媽媽和偷走孩子的假媽媽,在人性上註定讓人糾結,幾位女演員的表現著實讓人印象深刻,影片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節奏稍慢。而拿不懂事的孩子做故事支點,畢竟在道德和情感付出的角度上很難讓人做出公平的判斷 。(《新京報》評)
影片將養母、女兒之間的相似故事並行,以舒緩的節奏講述這樣一個關於婚外情、未婚懷孕、誘拐犯等較為敏感的故事,且在平淡中傳達出種種的母女情深,還有散落在影片各處的人與人之間的脈脈溫情,而顯得真摯感人,尤其是養母與女兒在車站被分別的那一段,無聲勝有聲;而最後女兒回到舊日的照相館,也同樣的以演員的眼神表現出復雜的情感。影片上映後贏得了很強的口碑,作為一部中小成本的犯罪心理題材的作品來說相當不俗 。(網易網評)
母愛,始終是《第八日的蟬》在贊美和堅持的珍寶。「這孩子不屬於我,但我可以給她更多的愛,就算墜入萬惡深淵,我也要為她留住那片美好風景。」這一發自肺腑的力量,支撐全片,無需多言,幾個眼神,幾句台詞,就直抵人心,催人淚下。如此變態甚至失去理智的做法,只因愛的瘋狂 。(《華西都市報》評)
『伍』 第八日的蟬這本書的結局是什麼
電視劇的結局是熏從小豆島回來在碼頭喝東西,正好被在那裡工作的希和子見到,她追著熏遠去的背影喊著她的名字,熏回過頭看了一眼,然後又轉過了頭,沒理希和子。好心酸的結局,因為希和子說她作為一個和這個世界一點關聯都沒有的人,還依然活著留在這個通往小豆島的碼頭,就是因為一想起自己和熏在那裡度過的幸福時光,就會覺得活下去還是會有美好的事。兩個媽媽都好可憐!
『陸』 有誰看過<第八日的蟬>
書名《第八日的蟬》,猛一看書名我還以為是講參禪講佛理的,細看原來是「蟬」不是「禪」。
第一部分講日本「小三」希和子偷走情人的孩子,隱姓埋名逃亡生活的故事,你可以把它當成公路小說看。
第二部分講當年被偷走的孩子熏(惠里菜)長大後的心路歷程,你可以把它當成長小說看。
故事第一部分以希和子為主角,希和子父母雙亡,性格對立,雖與有婦之夫秋山發生感情,珠胎暗結,在秋山的花言巧語欺騙下墮了胎,導致不育,又被秋山的妻子騷擾、侮辱,罵她是「空殼子」,希和子在不忿中非預謀的「綁架」了秋山襁褓中的女兒。希和子帶著偷來的「女兒」熏(她之前和情人決定的給『女兒』起的名字)一路逃亡,建立了真正的「母女」情,為了能與熏一起遠離威脅安靜生活,希和子不惜「裸捐」放棄全部巨額遺產,躲進可疑團體「Angel Home」(天使之家)這個庇護所,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在天使之家遭受家屬攻擊引來媒體和警察介入時,希和子又帶著女兒走上逃亡路。她們來到舍友久美的老家世外桃源的小豆島,開始真正過起「母女」生活,這是她們「母女」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在島上的活動中被意外拍進照片登載在報紙上泄露了行蹤,被秋山發現報了警,希和子想帶著女兒再次逃亡時,在碼頭被抓獲,她在被抓時擔心的卻是「孩子還沒吃早餐」,真是令人感動的母愛。在法庭上希和子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坦然承受一切責罰,卻惟獨對秋山的妻子羞辱她沒有做母親的資格罵她是「空殼子」耿耿於懷,提出抗拒。希和子最終以綁架罪和非故意縱火罪判刑八年。出獄後希和子選擇回到小豆島,卻又在碼頭上猶豫,最後選擇在此岸安定下來,每天在碼頭來來往往的人群里尋早女兒的身影,回想著與「女兒」熏在一起的日子,為心中的女兒祝福祈禱。
希和子讓我想起拉斯.馮.提爾講過的童話故事《金心》里那個善良的小姑娘,她帶著一個麵包,獨自一人穿越大森林,當她走出森林的時候,她身上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她赤身裸體,盡管這樣,她仍然對將來充滿信心,她說「我能對付」。希和子正是這樣的堅強女性。人要有所愛有希望才能堅強活下來,希和子能夠堅強地活著,正是因為她心中有對「女兒」的愛和再見到「女兒」的希望。
第二部分主角轉換為已長大成人的熏。當年親生母親在找到她的碼頭上痛哭擁抱她時,她卻被嚇得尿褲子,被親生父母接回家的熏卻覺得「不是被壞人拐走後終於歷劫歸來,是現在正被壞人拐走囚禁」。慢慢長大後她明白了,因為一個人的一次錯誤舉動破壞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這個錯誤是希和子所犯,她只有恨她,是那個人使一切都變了樣,使自己不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自己像個珍稀動物被異樣的目光包圍,無人敢靠近,自己也不能與人親近。父母是真正的受害者反成了加害者,熏抗拒著這個家,躲閃著周圍人的異樣目光。
不可思議的是她千方百計想擺脫希和子的陰影,卻最終走回了希和子的老路。愛上有婦之夫,並懷上他的孩子,不同的是她在「天使之家」時的玩伴千草幫助下選擇了自己的路,擺脫畸戀,離愛遠走,生下孩子,獨自撫養。到最後她的心裡已將生母和希和子都當做是自己的母親,她帶著肚子里的生命和千草一起走上尋母之路,到她曾經的樂園「天使之家」、小豆島去找她的母親——希和子,她理解了她,她們,寬宥了她,她們,同時也解放了自己,走出了心理陰影。
可以說整本小說作者都是在高唱著女性贊歌,不管是「綁架犯」希和子、有被綁架經歷的熏、在「天使之家」長大的千草,還是希和子的同學康枝、收留過希和子的不願離開被拆遷區的「釘子戶」老婦人中村富子,甚至「天使之家」的負責人Angel大人,她在團體受到質疑媒體把她攻擊得體無完膚時,她仍然堅持「不能把來求助的人拒於門外」,都有著執著堅強獨立的性格。相反書中男性角色都是配角而且負面描寫多一些,就是希和子的情人和熏長大後的情人兩個,不願承擔責任,以花言巧語和謊言為工具,逃避責任,一樣的自私自利懦弱的不良形象。希和子的錯追根求源應該是惠里菜的父親的行為造成的,但卻沒人指責他,而把一切過失算到希和子身上,這就跟國人對「小三」的態度一樣,把破壞家庭和諧、違反社會道德的責任全算到她們頭上去,潑臟水、扣帽子,對「被插足」的始亂終棄者卻很寬大,只要他們最終回歸家庭就既往不咎了。這似乎是全世界一樣的婚外情潛規則。
書以《第八日的蟬》為名,寓意何在?書中幾次提到蟬,第一次是在小豆島上,希和子看到鄰居的女孩小花帶著熏和幾個小孩一起收集蟬蛻,為「蟬在土中七年,出了地面第七天就死亡的一生」感到震驚,「苦苦等了這么久,上蒼竟然只賜給它這么短暫的生命」。第二次是熏在擔憂自己懷孕後,對千草說起:所有的蟬都會在第七天死掉,也就沒什麼好難過的,因為大家都一樣,也不會質疑為什麼非得這么早死,可是明明七天就應該死掉的蟬卻有一隻沒死掉,夥伴們都死光了只有自己活下來,那樣應該比較悲慘。認為因為有不同的境遇,就有比別人多的痛苦。第三次是熏在聽到千草對於母親訴說之後,領悟了生命的意義,認為之前認為貨到第八天的蟬更可悲也許錯了,因為活到第八天的蟬,可以看見別的蟬無法看見的東西。而希和子、自己、自己的父母,經歷過這些磨難,也正如度過第八天的蟬一樣。這幾處似乎是專為點題寫的,也是回答書的腰封上 「如果我努力活著,上帝應該不會嫌棄我吧」 那個問題的。
我記得法布爾的《蟬》里有說:「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知道蟬有一年、三年、五年、七年、十一年、十三年生不同種類,但蟬出土退殼後應該有一個多月的生命的?
蟬者,禪也。是否日本的蟬品種不同,七年的地下生活只有七天的生命,更短暫更悲慘?這是否和日本人崇尚的死亡美學是否有關系?算了,不去深究了。
就像電影《半生緣》中曼楨說的:人到老總有幾件事可以回憶。假如我跟世鈞真的結婚,生幾個孩子,那就不是個故事了。
假如希和子沒有愛上有婦之夫而是和一個普通的年青人結婚,也就不會有「綁架」嬰兒事件,也就沒有熏這個人,只有秋山惠理菜,也就沒有那些曲折精彩的故事了。
最後曼禎與世鈞在小酒館里相見,只能感嘆:我們回不去了。
是的,過去的日子,不管苦痛也好,幸福也罷,都回不去了。第七日過去,第八日來臨,第八日過去,第九日來臨,我們只能向前走,哪怕前路茫茫。
介紹說是和「吉本芭娜娜、江國香織同被譽為日本文壇三大重要女作家」,那兩位都有所耳聞,角田光代第一次聽說這個人,說是村上春樹的同門師妹不知是什麼關系,又說是渡邊淳一和黑木瞳最欣賞的日本女作家,渡邊稱「能將如此長篇巨作以安定的文體描繪得淋漓盡致,角田小姐的筆力令我佩服」,其實應該算不上長篇巨作吧?「安定的文體」這一說法也有點不通,說文風安定還過得去。其實即使沒有這些推廣宣傳手段,這本小說也是一本不錯的小說。
永恆的母性主題、女性主題,加之故事言之有物,曲折離奇卻親真意切,心理描寫細膩,深入內心,不是國內時下文壇常見的無病呻吟,雖然情節轉接有些突兀,前後不同的時空穿插在一些又不分段隔開,有些混亂,讓人看到下文與上文連接不起來,才知道是換人了換場了,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排版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