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知道《活著》的故事梗概
《活著》是由年代國際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劇情片,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家珍帶著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著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著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家人繼續過著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文革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讓春生到屋裡坐。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好好的活著。
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最後,福貴說饅頭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會越來越好 。
(1)電影活著結局擴展閱讀
《活著》是由年代國際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等主演。1994年,該片在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獎項。
角色信息:
(1)福貴
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被他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帶著女兒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妻子回來之後,他洗心革面,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
他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國民黨軍隊拉去做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著回去。歷盡千辛萬苦,他終於平安回到家中,但是此時母親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2)家珍
家珍是一位任勞任怨,勤勞、善良、賢惠的女子。她與福貴風雨同舟相濡以沫,是福貴「活著」的一條重大精神支柱。當丈夫嗜賭把家財敗光,家珍因勸其而不聽,一氣之下領著女兒回來娘家。但就在福貴一無所有時,當她聽說福貴已經徹底戒了賭之後,她又回到了福貴身邊與他共患難。她不貪圖大福大貴,只想「過個安生日子」。
(3)春生
福貴要好的朋友,為人講義氣,當了區長後被打成走資派,並遭到了批鬥。
(4)龍二
他是一個掠奪不義之財的暴發戶。原是皮影劇團的領班,靠賭博贏走了福貴的全部家產後變為土財主。解放後,他因千方百計謀到了福貴的田產,被劃分為地主。他看到要沒收他的房產時不服氣,一把火燒掉了那所宅子。之後被定為「反革命破壞罪」,判處槍決。
(5)二喜
為人忠厚老實,善良、忠誠、質朴。與鳳霞認識後二人喜結良緣。
(6)鎮長
忠誠、平和的小農。鳳霞長大後,鎮長來夫福貴家提親,將縣城裡的一名小夥子介紹給了鳳霞。
⑵ 活著的人的結局都是死的,怎樣才能看懂《活著》的結局
不得不說你葛大爺還是你葛大爺,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就現在的演員來看,除了葛優真的沒人可以演出這種大轉變的感覺了,當然《活著》這部電影可以取得這么大成績,跟原著還是有很大關系!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雖然講述了很多其他的人,但是主要還是講的富貴,不得不說富貴的一生真的是太悲慘了,但是他沒有放棄,從洗心革面開始,就是真正的大轉變,不管是當壯丁還是當俘虜,他都可以堅持著,繼續去生活!
結尾來看,饅頭的出生就是這部電影或者說是這個年代新的開始!也意味著一個新的人生的開始,或許這也意味著富貴擺脫曾經舊的霉運,會迎來新的生活!因為他堅持了,也許結尾是對富貴堅持後的一種獎勵!
愛這部電影,愛這樣的一種態度,知足常樂,簡簡單單的幸福就知足啦,我要活著,真正地活著!
⑶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活著》
書與電影的結局都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出發點,但我更喜歡張藝謀導演電影中的結局。
書中的結局太過於悲慘,用過多的悲慘展示生活的不易,展示活著的艱難,從而展現出活著的珍貴。書中的整體基調都很悲,在結尾更是,福貴孤獨一人的活著,那種壓抑的悲痛久久令我難以忘懷。但是電影的結局卻與之大不相同。
所以我更喜歡電影的結局,我知道生活是苦的,可生活中也有甜,為了生活中些許的甜,即便生活再苦,我依然願意存在,願意努力的活著,去創造這生活的甜。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⑷ 《活著》你看了之後有什麼感受呢
從角色本身來具體分析,富貴這個人既不是大奸大惡之輩,也並非大忠大善之人,他只是一個小人物,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的影射。肯定有人會說這部電影目的在於透過小人物的命運起伏來揭示其所處的社會大背景的變化。把它作為一部史詩作品理解未嘗不可,但我更傾向於認為社會大背景只是為富貴搭台,真正的主角仍是唱戲的富貴,而作品的關注點仍是人的本身。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富貴是一個對痛感耐受度很高的人,因嗜賭而導致的家破人亡固然讓他痛苦,但他卻很快接受了作為佃戶的身份,短暫的頹唐之後不僅為了生計開始練攤,在面對曾經算計過他的龍二時也沒有表現出憤恨或不甘。富貴性格中的這種特點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好處在於他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自己所處的境遇,並且不帶負面情緒地繼續生活,在有限的范圍內甚至還努力改善自己與家庭的生存現狀;而壞處在於,這種特點的根源很有可能是性格中的麻木,因為麻木所以隨波逐流逆來順受,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但卻始終堅信自己要活著一樣,有時候這也未嘗不是人性的悲哀。電影中最為復雜的時間段是六十年代的文革,但我認為這一段的表現重點並不在文革本身,它固然對文革本身進行了一定反思,比如電影中春生被批鬥,富貴的皮影被燒,龍二被槍斃等等,但這並不是其根本目的,這一時間段中突出表現的仍是以富貴為代表的有些麻木的普通人在面對巨大社會事件時的生活及心理狀態。首先富貴等人其實並不是完全相信文革的,起碼在潛意識里對於文革的一些信條和一些做法是不贊成的,他並不覺得保有自己的皮影是個錯誤,也不覺得春生和鎮長有什麼過錯以至於被定為走資派,這種認知基於最基本的人性,是無意識,無自覺的。但這種天性里無意識的認知很快就被理性打敗,他雖然不能理解,但也不願與政府乃至社會對抗,他仍是隨大流的,因此他燒了皮影,積極地服從上級指示,按「文革式」的生存方式生活。其次,富貴雖身處文革中,但思想並沒有被社會大環境所異化,仍保存著善良與關懷這些朴實的天性。他是個本本分分的小人物,幾十年的生活塑造了他自成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也是為什麼在年輕學生鬧革命,打倒春生、鎮長以及王醫生的時候,富貴及家珍仍能出於人性的善意來理解與幫助他們。當春生有自盡念頭時,即使是一直心懷怨恨的家珍也能放下過往,用一句「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激起了春生的求生慾望。以富貴為代表的小人物們雖然渺小,雖然普通,但卻有著質朴的善良。《活著》是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片中對於人性的反思與對於「活著」的探討始終能為我們帶來心靈上的震動,引起我們的反思與自省。我想偉大的電影大概就應如此吧。
⑸ 《活著》中有慶是怎麼死的
捐血過多而死。
有慶是徐福貴的小兒子,從生下來就經歷窮苦的困擾。他喜歡跑步,鞋子經常穿壞,還被福貴責備,為了鞋子能夠安好,冬天光著腳就去上學。後來聽說要獻血,第一個跑到了醫院,但沒想到卻被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這里。
《活著》,長篇小說,作家余華的代表作。
小說中的主人徐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由於嗜賭放盪,輸盡家財。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佃農,並很快被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著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2018年9月,《活著》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小說梗概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5)電影活著結局擴展閱讀:
作者
余華,浙江海鹽人,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後來隨父母遷居海鹽縣。中學畢業後,因父母是醫生,余華曾當過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進入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從此開始文學創作生涯。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與北師大中文系合辦的研究生班深造,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
余華是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與葉兆言、蘇童等人齊名。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戰栗》及《兄弟》。
思想
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是「當你感受到活著就是活著,非常簡單,當你拿起礦泉水喝的時候,你就是感受到活著,當你說話的時候你也是感受到你活著……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2004年接受卓越網采訪時所言)
他「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1993年出版自序)「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的友情……還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一句成語: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但是它沒有斷。」(1996年再版序)
其他人物
徐福貴
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
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
他本想著和那縣長拚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
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
家珍
家珍本來是鎮上米行老闆的千金小姐,福貴對其一見鍾情,後來嫁給了他。但沒想到福貴結婚後越來越敗家,越來越混賬,但是家珍卻一直對他不離不棄,甚至懷著大肚子還去鎮上,希望可以把福貴從賭場中拉走。後來不得而終,一個人挺著肚子走了十幾里夜路回家。
在福貴敗光家產後,他的父親將其接回家中,希望她與福貴不要再有往來。而在她生下有慶之後,她一個人背著有慶回到了家。後來因為有慶的死不肯原諒春生,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春生輕生,她又激勵春生說:春生,你要活著,你還欠我們一條命,你就拿自己的命來還吧。
在最後,隨著他的兒子,女兒的死去,生命的苦痛讓這個好女人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
鳳霞
鳳霞是福貴的大女兒,在福貴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因為一場大病變成了聾啞人。從此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越來越懂事了。而後,福貴為了能夠供有慶讀書,將其送給了別人,但在後來,她跑回家了,福貴又不捨得送她走,就將她又留在了家裡。
在經歷了少年時期的苦痛之後,鳳霞嫁給了二喜,生活變得好起來了,過了段安生的日子。但在最後,卻又死在了產床上。
二喜
二喜是鳳霞的丈夫,偏頭,是個城裡人,搬運工。二喜為人老實,為了福貴的一句話,因為要讓鳳霞結婚時喜慶點,花了大價錢來給鳳霞撐場面。在結婚後,與鳳霞很恩愛,但在鳳霞死後,精神一直不好。活著都是為了他和鳳霞的兒子苦根,最後因為工地事故被兩塊石板壓死了,臨死前只叫了一句:苦根。
苦根
二喜和鳳霞的兒子,生下來母親就死了,開始一直是二喜帶著,二喜死後,福貴帶著他。因為窮困,沒有吃多少好的東西,有一天生病,福貴給他做了很多的豆子。可沒想到,因為窮,他連豆子都是很少吃的,這一下直接撐死在了家中。
⑹ 小說《活著》最後結局怎樣了
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6)電影活著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以來,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1983年開始寫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⑺ 《活著》里福貴最後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富貴是個苦人,具有很強人生代表意義,富貴最後還活著 ,其實就是為了見證「活著」的意義,沒有「死亡」的對比,就沒有「活著」的意義。
也許這就是作者余華留給大家思考的東西,人為什麼「活著」,而不只是僅僅「活著」的更高要求。
富貴一生充滿夢幻性與曲折性,經歷高位至低位的不同生活,心性變換巨大,修仙者人間歷練也不過如此。
讓富貴出生大貴,但卻守不住財,空有富貴命卻不能過富貴人生,具有極強的矛盾點。讓富貴娶嬌妻,享受一番妻兒之福,但卻守不住一生,只擁有了片刻的光輝,如夢幻一樣,終要白發人送黑發人,妻死兒亡,孤獨一生,這也是矛盾點。讓富貴善良勤勞,但卻不能發家致富。讓富貴仁愛憐人,但卻不讓別人仁愛富貴一家人。
那活著的意義就是見證「活著」喜怒哀樂與悲歡離愁,最後是否能榮登極樂?那「活著」還得珍惜眼前。
⑻ 《活著》的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
妻子、兒女,到女婿、外甥,福貴生命中所有關系親密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如果這樣的結局還不是悲劇的話,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但是,我還是不想要用悲劇來為他的人生下定論。
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死亡,在經歷了他人所沒有的苦難之後,其實就福貴本身的人生來說,我更願意說他是一種完滿。那個後來選擇與牛相依為命的福貴老人,在其波瀾不驚的面龐下,或許蘊含了生存的秘密。畢竟,其實生命的逝去,本就是人生的常態,是自然界的規律,即使以非常態逝去,同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