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南北少林電影精彩片段
擴展閱讀
香港電影最後一戰 2025-09-20 13:11:58
最近的好看動畫電影 2025-09-20 13:06:36

南北少林電影精彩片段

發布時間: 2025-09-20 06:50:04

① 一般影視劇中都會有反派,哪部影視劇里的反派印象最深刻呢可以聊一聊嗎

一,甄子丹,他出生在中國廣東的一個武術世家,11歲移民到美國學習武術,15歲又回到北京什剎海體校接受訓練,可以說是李明傑的半個師弟。兩人合作過黃飛鴻二與英雄最經典的對打當屬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的一段,納蘭袁術和黃飛鴻在白蓮教決斗,武打動作之精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甄子丹和李連傑強強聯手,一人用竹棍,一人用布棍,把彼此的角色都演繹的超級完美,造就了功夫片中最經典的一場混戰,阿寬從那個洞打出。

四,於成慧。他與李連傑合作的電影包括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余成會是專業武術運動員出身,後來因為訓練受員而退役。退役後的余成會對武術依舊十分痴迷,1945年,他自創了雙手劍的動作套,在武術界營造一時。少林寺籌拍之初,張心妍導演找到於成會,出演了大反派王仁澤的角色。並在片中貢獻的最為精彩的打鬥場面。他是以武魂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學長者,能在影視中全方位的展現了其武學精髓及哲學思想,遠遠超脫了肉體層面,。

② 電影或電視劇中的武打女星,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會真功夫很厲害的

說到武打女星,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楊紫瓊、鄭佩佩等女星,印象最深還是成龍、李連傑等功夫男星,而武打女星總給人的感覺是很弱,大家不知道,其實 娛樂 圈也有不少會真功夫的女星,而且她們是經過專業的武術訓練,在現實生活中連男人都不敢招惹她們。

首先介紹的是一位功夫女皇,她就是蔣璐霞,她6歲開始習武,13歲開始在少林寺習武,16歲考上北京 體育 大學,曾獲全國少林武術冠軍,憑借扎實的功底,被"世界第一武指"袁和平邀請參演趙文卓主演的功夫電影《蘇乞兒》,還和洪金寶有過合作,看到她敏捷的動作,簡直就是女版吳京。

第二位是張藍心,畢業於北京 體育 大學,國家跆拳道運動員,效力國家隊10餘年,曾獲55公斤級跆拳道冠軍,模特身材,有顏值,被稱為"最美的跆拳道冠軍",2012年被成龍發掘參演電影《十二生肖》,影片中漂亮利落的拳腳功夫,打鬥真材實料,她有常年跆拳道訓練功底,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人都不敢招惹她。

第三位是張寶雯,大家對她不是很熟悉,她9歲加入四川省瀘州市武術隊,一年後憑借良好的表現加入省隊,擅長劍術、長拳、雙劍、八卦和對練,1997年獲得第八屆全運會武術銅牌,在武術隊期間,被《天庭外傳》劇組選中做替身,這個角色讓她喜歡上了演戲,參演了許多動作影視,在 娛樂 圈中算得上功夫比較扎實的女星。

第四位是周小飛,畢業解放軍 體育 學院,全國武術比賽冠軍,周小飛5歲開始習武,擔任過江蘇武術隊長,解放軍八一武術隊長,她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過硬的身手,參演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親身傳授章子怡武術招式,單憑她的幾個武術隊長的頭銜,就可以看到,功夫實力是非常了得。

最後介紹的一位是唐金,她是中國的綜合搏擊運動員,同時也是演員,女子防身術教練,傳授防狼術,曾經終極格鬥五連勝冠軍,參加過柳海龍國際拳王爭霸賽,中國第一個打俄羅斯籠斗的女選手,參加比賽曾經取得19戰14勝2平3負的戰績,大家看得到,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多麼厲害。

還有武馨羽、劉承羽、王智等女星,她們都有不錯的功夫底子,大家知道,要經過常年的功夫訓練,才能有扎實的功底,現在這樣的女孩還是相當少了。

如今在影視劇中看不到了這樣的片段,就是當年李連傑在電影《少林寺》中苦練春夏秋冬,動作行雲流水,飄逸流暢的真功夫。

而現在的影視劇首選是流量明星,通過吊威亞和電腦特技來實現「功夫",讓人提不起興趣。對一些有真功夫的女星,往往是出演配角或做替身,觀眾記不住也紅不起來,不過憑扎實的功夫,在現實生活中對付幾個子人是沒問題的。大家認為呢?

傳統武術都是受金庸武俠小說影響,武術是雜耍,來源於舞蹈和戲劇,說明白了武術就是中國式的健身體操,一個普通農民老百姓導演也能把他與她塑造成武功天下第一的絕世高手,武術屬於健身文藝表演類,不是職業搏擊運動員都沒有實戰競技基礎能力,現實中的武打女明星可能連普通農民老百姓都打不過。

自李小龍出現後,將中國武術帶入電影,開創了華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中國功夫,同時令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隨後出現了成龍、李連傑、吳京等功夫巨星。或許大家想到是一大把的功夫明星都是男的,其時在演藝圈也先後出現了許多的功夫女明星,有的還貌美如花。下面,我就帶大家見識一下真正會功夫女星。

第1位:楊紫瓊


楊紫瓊1964年生於馬來西亞,少年時到英國攻讀舞蹈及戲劇。1984年,香港廣告商邀請她與周潤發(另一說為成龍)拍廣告片,自此 便與香港影圈結下不解緣。1985年,開始轉型成女打星後,投入洪家班,學習武功,才開始真正會功夫。

第2位:王琪瑞


王琪瑞,她是一位愛好武術的女演員,也是一位健身教練。王琪瑞自幼喜愛武術,加上有舞蹈的功底,在武校上學時便隨老師參加電視劇《黃飛鴻與十三姨》武打演員海選,並有幸成為十三姨的替身演員,她還接拍了《鐵血嬌娃》《青年霍元甲》等動作影視作品。

第3位:甄子菁


甄子菁美國演員,還是著名演員甄子丹的親妹妹,拿過全國武術銀獎和銅獎。她自小便與哥哥一起習武,四歲開始學習武術功夫,擅長太極長拳、武當及太極劍法。曾經在香港出演過武打片,之後偶然的一次上訪談節目後被美國的影視公司看中,之後就去美國發展,在多部影視劇里飾演「女殺手」之流的角色。

第4位:唐金


唐金是中國女子搏擊第一人,憑借自己巾幗不讓須眉的實力和刻苦贏得了拳迷的認可,被圈內人稱作是中國的「格鬥玫瑰」。 她是擂台長勝的搏擊冠軍、新銳動作片演員、經驗豐富的女子防身術推廣者。她相繼參演了《無極限》《鐵血嬌娃》《南少林盪倭英豪》等影片,影片中凌厲的身手讓人驚嘆。

第5位:張藍心


張藍心,當時成龍在大動作電影中《十二生肖》請到了原國家隊運動員。她自12歲開始參加全國性的跆拳道比賽,並於2004年獲得55公斤級跆拳道全國冠軍。憑借扎實的運動積累在《十二生肖》《絕地逃亡》等影片中表現優異,在《奔跑吧兄弟》《真正男子漢》等綜藝節目中亮相也讓人們對這位勇於突破、不斷自我挑戰的女性印象深刻。

第6位:王瀅


談及王瀅,外表的溫婉恬靜讓很多人都驚訝這位女孩竟是國際功夫巨星,李連傑的同門師妹。在2012年6月第四屆美國武術錦標賽上,王瀅一路過關 斬將,最終獲得了女子太極扇的冠軍,並且成為繼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甄子丹後第五位登上美國《功夫》雜志封面的中國武術明星。

以上六位你怎麼看,你還知道有那些呢?

你肯定想不到《夏洛特煩惱》里的 王智 真功夫

新晉功夫女星,別看她身材纖瘦,卻是為數不多的有真功夫的女明星。王智七歲就開始拜師學武,多年來一直將詠春和劍術作為日常健身運動。在《馬永貞》影片裡面的表現也讓王智得到了「功夫女星」的稱號,影響力始終有限。


不能不提一下成家班的 張藍心

曾效力國家隊10餘年,2004年曾獲得55公斤級跆拳道全國冠軍。如今被成龍挖掘出來,經常出演自己的功夫巨制如《十二生肖》《功夫瑜伽》等,被認為是現今最有前途的功夫女星,在成龍大哥的大力提攜之也很有可能走向世界。


大島由加利

大島由加利從13歲就習武,門派是起源於中國詠春白鶴拳的剛柔流空手道,曾獲日本空手道冠軍。師從倉田保昭,後向千葉真一學拍動作片。

大島當年的影響力很大,有著良好武術、體操基礎的她,拳腳勁道適中,兵器舞舞生風,在武打影片中自然得心應手。主要作品有《力王》、《新龍爭虎鬥》、《妙探雙 嬌》等。


李賽鳳 也是有真功夫的
她武術師承徐小明,是螳螂拳門人。她曾出演《醉拳王無忌》、《威龍猛探》、《夏日福星》、《霸王花重出江湖》等武打片。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李賽鳳可以說是香港武打動作片頭號女星,且相貌甜美可人,所以也被認為警匪片中最漂亮的警花。


羅芙洛

羅芙洛被稱為「動作女皇」,戰鬥力很強,是 娛樂 圈中最強的女打星之一,還是美國武術雜志的第一個女性封面人物。她13歲習武,在中國與韓國的六個武術流派中都取得了黑帶的地位,並從1981到1985年連續五年贏得世界空手道套路組和器械組冠軍。曾經在香港拍電影,後回到美國開武館兼拍動作片。


包租婆 元秋

元秋生於京劇世家,自幼在父親熏陶下學習京劇,奠下習武根基。十歲開始便接受師傅於占元訓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七小福」成員之一,洪金寶、成龍、元彪、元華等人的師姐,想當年成龍大哥都必須讓她三分,看過她主演的《女警察》《頂天立地》都知道,她的武力值比成龍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始終沒能紅起來,不得不熄影多年,直到周星馳電影《功夫》里的包租婆才為人所熟知。



武打天後 楊紫瓊

不僅長得大氣美麗,而且還有一身真功夫,雖然她是半道出家,但自己的信念與吃苦精神下,終成大氣。在電影《超級警察》裡面的表演實在驚艷無比,在好萊塢都有關於她的傳說,可以說是最成功的女打星了,不過自己主演的作品太少,國際影響力在女星中算是蠻高的。


當然還有很多女武打明星都是有真材實料的,我只是列舉了一些比較出名的,歡迎大家點評。

我聽聽這個是武術女星,我看過她很多電影,都是和成龍合作的。小學三年級時,張藍心加入北京什剎海體校運動隊。憑借自己的努力,入選國家隊,並在2004年拿下了全國跆拳道比賽金牌。從運動隊退役後,張藍心曾在一家國企做過幾個月的人力資源。從國企辭職後,張藍心成為了「北漂兒」,開始做平面模特,因為肌肉線條好,運動能力又強,受到了許多運動品牌的青睞,拍了不少廣告。直到她接到了成龍的電影《十二生肖》張藍心,1986年7月21日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 體育 大學,中國內地女演員、跆拳道運動員,還被稱為「最美的跆拳道冠軍」。張藍心曾效力國家隊10餘年,並於2004年獲得55公斤級跆拳道全國冠軍。

還有一個就是甄子菁,四歲開始學習武術功夫,擅長太極長拳、武當及太極劍法。1985,年僅11歲的甄子菁獲得了第一屆國際武術邀請賽女子全能第三名以及女子長拳銅牌,甄子菁是甄子丹的妹妹,她從小就跟哥哥甄子丹一同學武,功夫也是了得。不過很多人的人不認識。

在演藝這個行業里,有真功夫的女明星還是不少的,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幾個吧。

1.王瀅。有著「小李嘉欣」之稱的王瑩出生於中國安徽銅陵。師承吳彬。在2012年6月第四屆美國武術錦標賽上,身高172CM,長相清秀的王瑩不僅成為全場比賽的焦點,而且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最終獲得了女子太極扇的冠軍。她曾獲得第六屆香港武術公開賽長拳、劍術兩項冠軍。也出演過《變形金剛4》。

2.王智。王智畢業於中國戲劇學院2004表演本科班,從7歲時開始學武。被視為接任楊紫瓊的 最佳人選。曾經因拍過《馬永貞》的電影而一炮走紅,獲得了「功夫女星」的稱號。

3.張藍心。效力國家隊10餘年的張藍心不僅長相清秀,而且曾獲55公斤級跆拳道全國冠軍,也出演過動作電影《十二生肖》,在大陸被稱為「最美的跆拳道冠軍」。

4.李賽鳳。李賽鳳出生於1965年,在台灣生活了六年,然後又返回香港求學。年僅15歲就出演了電視連續劇《大地恩情》,後來又拜師於徐小明學習北派功夫。在以後的演藝生涯中又先後出演了《五福星》、《夏日福星》、《天使行動》、《新蜀山劍俠》。

5.鄭佩佩。中國第一打女。是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70年代前期香港影壇一姐,在影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息影,結婚生子。一直到1992年菜復出影壇。付出的第一部影視作品就是《唐伯虎點秋香》

6.楊紫瓊。出生於馬來西亞,年少時到英國攻讀舞蹈和喜劇。曾代表馬來西亞參加跳水比賽和游泳比賽。1984年因為拍了香港的廣告片,自此就和香港影視圈結下不解之緣。後來又投入洪家班學習武功,成為香港頭號女打星。




幹啥的就是幹啥的,他們是武打更是演員,為嘛非要全能,這種結論會害死人的,中國武術現在主要功能就是健身和傳承,你非要他有實現殺傷力,這不是虎丘整么?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在這里介紹兩個武打女星,而她們在現實中也很能打!

第一個張藍心,和成龍大哥拍過十二生肖,在裡面就扮演一個特別能打的角色,而現實中她本人更是從小練習跆拳道,在2004年還得過全國跆拳道金牌,可謂實打實的功夫美人。同時她還在眾多真人秀節目上大放異彩,比如《奔跑吧兄弟》《真正男子漢》《王牌對王牌》等等。

另一位黃秋燕,說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不知道,但她是李連傑的前妻,更是他的同門師姐。早期拍過《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她從11歲就開始習武,擅長搶、劍練習,在現實中也是是實打實的功夫美女!

這樣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武功高強的美人是不是相當獨特呢!

有的。

1981年上演的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部武打動作片。當年可是轟動一時,很少有人沒看過。劉曉慶飾演其中的女主角。

為了演好角色,通過中國武術家協會,劉曉慶還真刻苦訓練了一段時間,學到了一些真功夫。從影片中的武打鏡頭可以看出,一招一式確像那麼回事。

那個年代的演員確實比較敬業,根本沒有替身、替打一說。





功夫影星中成龍不算,他沒有學過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武術,曾學習京劇武生的套路,適合表演。所以只能說是擅長動作影片。李連傑和甄子丹學過中國武術,甄子丹專門學習過少林拳,得過冠軍,也學習過其他的搏擊術,並不只限於中國武術。而李連傑專精中國傳統武術。多次或冠軍。兒時甚至隨國家領導人接待外賓,為外賓表演。這兩人可以說會「真功夫」。

這就是武術指導、動作設計的活啦。純粹的商業電影如:殺手之王,成龍電影之類的就是純粹經過設計的動作。

導火線、柔道龍虎榜這樣的電影其動作就含有一些格鬥的常用技巧。不能說完全假的。

而像《霍元甲》、《葉問》、《黃飛鴻》這樣的電影在拍攝的時候都是有專門的學過霍家拳、詠春拳、洪拳等拳術的拳師指導,這樣的電影含金量就比較高了。

(《黃飛鴻》到後來就有點變味了,越來越離譜……)

③ 求八,九十年代的古裝老電影

八十年代
少林寺,新蜀山劍俠傳,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火龍,末代皇帝,敗家仔,倩女幽魂系列,少林小子,少林俗家弟子,情人看刀,大俠沈勝衣,魔劍俠情,如來神掌,古今大戰秦俑情,少林傳人,背叛師門,魔殿屠龍,楊過與小龍女,天官賜福,僵屍叔叔,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奇門遁甲,三德和尚與春米六,少林搭棚大師,少林三十六房,南北少林,茅山僵屍拳
九十年代
白發魔女傳系列,東成西就,東邪西毒,畫皮之陰陽法王,方世玉系列,笑八仙,千年女妖,千人斬,水滸傳之英雄本色,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之再起風雲,黃飛鴻系列,新流星蝴蝶劍,新龍門客棧,神經刀與飛天貓,慈禧秘密生活,新少林五祖,大話西遊系列,青蛇,武俠七公主,笑俠楚留香,倫文敘老點柳先開,赤腳小子,群星會,風雲之雄霸天下,天神劍女,審死官,白麵包青天,太極張三豐,智勇和尚,達摩祖師傳,六指琴魔,鐵馬騮,僵屍至尊,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梁祝,刀劍笑,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新仙鶴神針,飛狐外傳,俠女傳奇之獨孤九劍,武狀元蘇乞兒,鹿鼎記,鹿鼎記之神龍教,神州第一刀,殺人者唐斬,妖魔道,絕代雙驕,新碧血劍,詠春

④ 1988年,沒有了李連傑的張鑫炎,拍了一部經典,卻在香港票房慘淡

1982年,張鑫炎導演的《少林寺》,在華語影壇掀起了一股功夫片熱潮。而李連傑也因為這部作品,開啟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少林寺》熱映之後,李連傑、於承惠、計春華、於海等人與電影出品方香港「銀都機構」簽訂了「五年十部電影」的拍攝合同。隨後的《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作品,也因此相繼誕生。


在完成了《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的「少林三部曲」後,1987年的「銀都機構」,為張鑫炎導演投拍了一部武俠經典。

在這部作品中,聚集了不少「少林三部曲」中的老面孔,但唯獨沒有李連傑的身影,它就是《黃河大俠》。

這部《黃河大俠》於1988年上映,在內地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 在香港卻只上映了13天便被下架,票房表現也是十分慘淡,只拿到了240多萬港幣的成績

這個成績相比於《少林寺》1610多萬港幣的票房、《少林小子》2220多萬港幣的票房、《南北少林》1810多萬港幣的票房,顯得慘淡不堪。

其實,就影片質量而言,這部《黃河大俠》絕對是華語武俠作品中難得的佳作,但因為特定的時代背景,以及影片自身的一些因素,致使《黃河大俠》沒能像之前的「少林三部曲」那樣,在內地票房、香港票房實現雙項豐收。

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李連傑為何沒有出演《黃河大俠》,以及《黃河大俠》在香港市場受挫的原因。

在這部《黃河大俠》中,聚集了許多「少林三部曲」中的老面孔,但唯獨不見李連傑的身影,這也讓不少影迷困惑:李連傑當年為何沒有參與《黃河大俠》的拍攝?

其實,李連傑的缺席,與「銀都機構」有一定的關系。

1982年的《少林寺》之後,李連傑與「銀都機構」簽訂了「五年十部電影」的合作協議。《少林寺》、《少林小子》在香港的熱映,為李連傑積累了不錯的觀眾基礎。

1985年,李連傑也走入香港影壇,並在這一年參與拍攝了《南北少林》。

在《南北少林》的拍攝中,李連傑體會到了「香港演員」與「內地演員」的差異化待遇,於是萌生了離開香港的想法。

而此時的李連傑,憑借「少林功夫片」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為了留住李連傑,「銀都機構」也效仿「嘉禾與成龍的合作方式」,將李連傑推上導演的位置。

於是在1986年,李連傑自導自演了電影《中華英雄》。

80年代中期,動作喜劇一直是港片票房市場上的龍頭。然而,李連傑這部《中華英雄》卻講述了一個「悲情英雄」的故事。「銀都機構」擔心電影票房遇冷,所以沒有在1987年發行、上映,而是將影片「暫時雪藏」。

公司對於《中華英雄》的態度,讓李連傑有些失望。1987年,與「銀都機構」的五年合約到期之際,李連傑選擇了不再續約。

而張鑫炎導演在1987年拍攝的這部《黃河大俠》中,李連傑的身影最終也沒能出現。

李連傑的缺席,也是造成《黃河大俠》票房慘淡的一個因素。

「少林三部曲」中的出色打鬥表現,讓李連傑在港片市場之上,凝聚了一定的票房號召力。

而從1982年的《少林寺》到1984年的《少林小子》,張鑫炎導演、李連傑出演的「電影組合」,在港片市場之上也積累了不錯的觀眾基礎。

當一位導演與一位演員的銀幕合作,給觀眾留下過於深刻的印象時,二人的「電影組合」一旦拆分,便會對票房成績產生不小的沖擊。

1990年,吳宇森的《喋血街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吳式暴力美學片」里少了周潤發,即便有梁朝偉、張學友這樣的大咖助陣,依然挽救不了票房。

張鑫炎、李連傑的合作,亦是如此。

1987年拍攝的這部《黃河大俠》里,李連傑的缺席,澆滅了不少觀眾的觀影熱情。而慷慨、悲壯的劇情故事,也是造成《黃河大俠》香港市場受挫的一個原因。

這部《黃河大俠》講述了唐末時期、藩鎮割據,柳、李、段三位藩王,駐兵黃河,劍拔弩張。在三位藩王的一次交戰之中,游俠馬義從柳王爺手中,救下了段王爺。而這一切,又被前來補刀、搶人頭的李王爺所見。

馬義的一身功夫,讓李王爺十分青睞。李王爺有意招攬馬義,卻未能成功。於是本著「不能為我所要,也不能為他人所用」的原則,李王爺毒瞎了馬義的雙眼。

失明的馬義,被段王爺所救。段王爺見馬義眼雖瞎,但劍法猶在,於是假仁假義,好言誆騙,利用馬義除掉了柳、李兩位藩王。

最終,馬義恢復視力,看清了段王爺的真面目。段王爺想置馬義於死地,卻反而死在了馬義劍下。

這部《黃河大俠》通過劍客馬義「眼盲心盲」到「心明眼亮」的變化過程,對人性的險惡進行了諷刺與批判。深刻的故事主題,於承惠、計春華等人出色的打鬥表演,都為這部《黃河大俠》增色不少。

然而,悲壯的故事能夠更好的刻畫人物角色,但卻時常受到票房市場的冷落。

縱觀1988年港片票房排行榜上的前5位,從周潤發的《八星報喜》、《老虎出更》到成龍的《警察故事2》、《飛龍猛將》再到許冠文的《雞同鴨講》。

可以說喜劇電影作品,一直占據著港片票房市場的龍頭地位。在李連傑早先的「少林三部曲」里,張鑫炎、劉家良兩位導演,設計了不少男扮女裝的喜劇橋段,為的就是迎合票房市場。



而在這部《黃河大俠》里,張鑫炎導演為了更好的體現寫意的武俠故事、悲壯的任俠情懷,弱化了喜劇橋段的設計。這也使得該片在香港電影市場上映之後,遭遇了票房滑鐵盧,最終只上映了13天便被下架。

雖然在香港的票房成績不佳,但《黃河大俠》過硬的質量,卻讓他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而片中於承惠老爺子的長劍打鬥表演,也成為了華語武俠大銀幕上,難以復制的經典打鬥片段。



⑤ 李連傑和於承惠合作拍過哪幾部電影

李連傑和於承惠合作過三部電影。

1.《少林寺》是1982上映的中國第一部武打電影,李連傑,於承惠憑藉此片一舉成名,也是他倆合作的第一部電影,李連傑飾演少林和尚覺遠,於承惠飾演大反派王仁則。

2.《少林小子》繼《少林寺》之後,李連傑與於承惠的第二次合作,李連傑劇中飾演三龍,於承惠飾演鮑翁。

3.《南北少林》1986年上映,是李連傑和於承惠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李連傑飾演少林武僧智明,於承惠飾演清朝奸臣赫索。

很遺憾,倆人由於各種原因,總共合作過三部電影,沒有繼續合作。

說到 於承惠 ,可能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但一提及 《李小龍傳奇》中李小龍師父葉問的扮演者,肯定知道,而他就是於承惠。

要問於承惠和李連傑合作的電影,那可要將時間線往前推了。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有三部影視作品,全都與山林有關: 【1982年的《少林寺》、1984年的《少林小子》、1986年的《南北少林》】

1982年《少林寺》
這部電影在當時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那應該算是武打片盛行的前期之作,它的票房售價是1毛錢,可票房收入達到了億元。足以奠定這部電影的首度地位!

恐怕!也是從這個電影開始,少林寺的形象初次通過電影的形式呈現在大眾眼前。 而李連傑與於承惠等演員的精心演繹,也使得這個故事的情節更容易激起人們的熱血情懷。逐步遷徙少林寺俗家弟子的禪房。
1984年《少林小子》
這部電影是繼《少林寺》的又一部關於呈現少林寺這塊兒朝地的電影,同樣是由李連傑與於承惠攜手演繹。

如果說《少林寺》只是初入大眾眼界,那麼這部電影就是將少林功夫令人眼花繚亂的真實性得展現出來。 當年沒有多少特效,基本都是真功夫打磨出來的,即便放到現在,也依然是部難得的功夫片。
1986年《南北少林》
一如既往地承載了《少林寺》的風格,其中的動作戲經劉家良的指導後,更具有形象與真實感,同樣也有很多武打演員來自大陸。在影視剪輯方面,也做得頗具特色,趕得上那時候的港片。

也就是在這部片的渲染之後,全 國各地的青少年小朋友們都奔赴河南塔溝、嵩山少林寺的數不勝數啊,據說當年的新聞特地報道了系列專訪。這就是一部好影視的魅力!

結語: 李連傑與於承惠合作的三部電影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激情與熱血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不可磨滅的難忘記憶。 當初一起看電影的人——可還安在、可還安好?

歡迎留言討論交流!你的關注是我源源不斷的動力輸出!

李連傑和於承惠老爺子一共合作三部電影

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武俠片風靡一時,《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等經典作品,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然而在內地影壇,也曾涌現出不少武俠經典和動作明星,有劍聖之稱的於承惠出演的六部經典武俠片。在這六部作品中,於老爺子三度合作李連傑。

1、《少林寺》

提起於承惠老爺子的名字,可能有些觀眾會感到陌生,但說起李連傑版《少林寺》里的「王仁則」,相信大部分觀眾都有印象。1982年,在「中原電影製片公司」的支持之下,張鑫炎導演拍攝了《少林寺》。為了給影片的打鬥場景增加看點,張鑫炎希望能請專業的武術運動員出演該片的主要角色。

早年的於承惠是山東體校武術隊的職業運動員,後來因為訓練受傷而退役。退役後的於承惠對武術依舊十分痴迷,1975年他自創了「雙手劍」的動作套路,並憑借這套「雙手劍」在武術界名噪一時。《少林寺》籌拍之初,張鑫炎導演曾找到於承惠試鏡,之後更是為他安排了大反派「王仁則」的角色。在《少林寺》里,於承惠不僅在打鬥片段中表現出色,對於反派的文戲演繹,也讓許多影迷印象深刻。

2、《少林小子》

在《少林寺》熱映之後,張鑫炎導演又召集原班人馬拍攝了《少林寺》的姊妹篇《少林小子》。於承惠再度與李連傑合作,並出演了片中的「鮑翁」一角。該片拍攝之初曾命名為《龍風村》,但因為是《少林寺》的原版人馬打造,為了吸引觀眾就更名為《少林小子》。值得一提的是,李連傑的第一任妻子黃秋燕也出演了該片,兩人的感情,也是因為這部電影,開始升溫的。

3、《南北少林》

《少林小子》上映後,再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李連傑也因此被邵氏看中,並簽入旗下。1984年,邵氏為李連傑量身打造了電影《南北少林》,該片由劉家良執導。為了給影片增加看點,劉家良特意邀請了於承惠加盟該片,並飾演片中的大反派「赫索」,而於承惠也在該片中表演了自己得意的「雙手劍」。片尾李連傑「少林棍」對戰於承惠「雙手劍」的打鬥,曾讓許多影迷印象深刻。

4、《黃河大俠》

李連傑憑借三部「少林」電影,成功走入香港影壇,而於承惠老爺子卻選擇留在內地影壇發展。1988年,在「西安電影製片廠」的支持之下,張鑫炎導演拍攝了《黃河大俠》,而於承惠也在該片中出演了俠客「馬義」,這是他首次擔任男主角。《黃河大俠》在籌備之初,張鑫炎希望李連傑能出演片中的男二號「車天」,但當時的李連傑在影壇已經頗具名氣,不接拍男二號的戲份,於是張鑫炎導演又發掘了新人淳於珊珊。

《黃河大俠》可謂是內地武俠作品中的一大經典,該片對武俠題材的寫意之感,表現的十分到位。蕭瑟的戈壁、冰封的黃河,都為該片增加了不少韻味。該片雖然拍攝於1988年,但就場景刻畫而言,完全不輸之後的《新龍門客棧》、《雙旗鎮刀客》。而於承惠灑脫、飄逸的身手,也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點。

5、《倭寇的蹤跡》

90年代中期,隨著武俠片的衰落,於承惠老爺子也開始在電影銀幕之上暗淡,隨後開始在電視熒幕之中活躍。2012年,徐皓峰導演拍攝的《倭寇的蹤跡》,再度讓於承惠老爺子回到了觀眾面前。該片根據徐皓峰本人的小說《逝去的武林》改編,而於老爺子也在片中出演了霜葉城第一高手「裘冬月」。

作為一部武俠片,《倭寇的蹤跡》的寫意感十分濃重。該片的打鬥場景雖然不多,但風騷的站位、考究的布景、風格化的色調,以及獨特的配樂,都讓該片顯得韻味十足。該片完成後,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的競賽單元,並在國際影壇取得不錯的評價。

6、《箭士柳白猿》

在《倭寇的蹤跡》之後,徐皓峰又執導拍攝了《箭士柳白猿》,並再度邀請了於承惠老爺子出演該片的軍閥保鏢「匡一民」。相對於《倭寇的蹤跡》的文藝范十足,這部《箭士柳白猿》里多了幾分商業氣息,而於老爺子在片中的精彩打鬥,也成了影迷們對於他的最後印象。

2015年,於承惠老爺子去世,享年76歲。而這部《箭士柳白猿》,也成為了於老爺子最後一部武俠作品。於老爺子生前對武術十分熱愛,更是精通多種兵刃器械,因自創「雙手劍」他還曾獲得「當代劍聖」的美名。然而,如今的觀眾想一睹於老爺子矯健的身影,也只能在曾經的這些武俠電影之中找尋了。

再鮮艷的花朵也得有綠葉襯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李連傑的成功是自己努力成果,當然也離不開於承惠老爺子的幫助與指導,隨在此緬懷,願一切安好!

我來回答下吧

於承惠,中國著名劍術家,出生於山東蓬萊,國家一級演員、武術家、編劇、武術指導

李連傑和於承惠共合作過3部電影

1.《少林寺》

《少林寺》是由中原電影製片公司製作的一部動作電影。由張鑫炎執導,薛後、盧兆璋編劇,李連傑、於海、丁嵐、計春華、於承惠聯袂主演。該片講述的是隋唐年間,著名武術家神腿張抗暴助義,遭王仁則陷殺,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曇宗救出,小虎為報父仇,拜曇宗為師,取名覺遠,習武少林,並落發為沙彌的故事。

於承惠在片中飾演反派王仁則

2 《少林小子》

《少林小子》是1984年上映的香港武俠電影,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丁嵐等主演。

李連傑飾演三龍 於承惠片中飾演鮑翁

風景秀麗的灕江邊,住著龍、鮑兩戶人家,精通少林功夫的龍家有8個男孩,精通武當功夫的鮑家有8個女孩。天龍託人上門求親,鮑母想招他入贅,但天龍提出要帶眾小龍同住,這一提議引起鮑父猜疑,便拖延了該婚事。

十年前被天龍打傷右眼的匪首禿鷹這時潛行到此,伺機報復,設計欲挑撥少林武當兩家,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先殺死了鮑村廟祝,又假扮廟祝把鮑家不得子的原因歸罪於龍家。三龍帶眾小龍來鮑家欲為父親和二叔牽紅線,卻不想與驕傲的三鳳產生誤會,雙方的過結更深。後鮑母終生一男孩,匪徒用計誘拐男孩,被三龍救回,但鮑父以為是龍家用計,反要將放走地龍、二鳳的三鳳要按家法溺死,幸被三龍救出。匪徒趁亂襲擊鮑村,在危機關頭,龍家和二鳳前來助戰,兩家合後大獲全勝,盡釋前嫌,大鳳和天龍、二鳳和地龍雙雙成親。

李連傑飾演三龍 於承惠片中飾演鮑翁

3.《南北少林》

《南北少林》是由邵氏電影、珠江影業聯合出品的99分鍾動作影片。該片由劉家良執導,李連傑、黃秋燕、胡堅強、於承惠等主演,於1986年2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李連傑飾智明 於承惠飾赫索

清朝奸臣赫索王爺陷害忠良。十幾年後,兩位忠良之後相繼長成,一是兒時由母親山門託孤,出家北少林的智明;一是隨叔叔法仁隱匿在南少林的司馬燕。這天,赫索大壽,北少林武僧智明、南少林俗家弟子司馬燕不約而同在赫索王爺壽誕之日前來行刺,一報父仇。不料被圍,在同伴趙威的幫助下得以出逃。智明發現司馬燕腳上有和自己一樣的銀鐲子,始知她是自己的未婚妻,然因已皈佛門,未能相認。後司馬燕為赫索所擒,智明、趙威在南北少林眾高手的幫助下,終於殺死赫索,救出司馬燕。智明把銀鐲交與趙威,獨自離去

《南北少林》是1986年李連傑和於承惠合作的一部經典影視劇。

主演李連傑(飾演 智明),於承惠(飾演 赫索)

1、影片講述大奸臣赫索王爺陷害忠良。時隔十幾年後,兩位受害的子女相繼長大,一是兒時由母親山門託孤,出家北少林的智明。一是隨叔叔法仁隱匿在南少林的司馬燕。得知赫索要舉辦大壽時,北少林武僧智明、南少林弟子司馬燕不約而同在赫索王爺壽誕之日前來行刺,一報父仇。法仁恐怕司馬燕有失,便派南少林功夫最好的弟子趙威前去照應。

2、由於赫索的衛士捨身救回赫索,行刺失敗。幾人突圍而去,幾經曲折,終於抵達安全地方,司馬燕也恢復少女打扮,智明看到司馬燕的銀鐲,知道眼前的佳人正是自己指腹為婚的未婚妻,但自己已皈依佛門,唯有把秘密和痛苦一並吞下。司馬燕回到南少林不久,便被赫索捉拿,囚於赫索的官船中。

3、因犯寺規而被罰的智明,為救司馬燕再逃出寺門,化裝進入南少林尋得趙威,兩人以竹排攔江,各施南北少林武藝,合力拯救司馬燕。並在釋忍帶領的南北少林眾高手的幫助下,終於殺死赫索,救出司馬燕。智明把銀鐲交與趙威,獨自離去。

4、李連傑因在此劇里正直的武僧形象而一舉成名,於承惠雖已離逝,卻留下許多經典的影視作品。

歡迎關注及轉發。

⑥ 求中國電影發展史

1 前言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05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說,中國武術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推廣和宣傳了中國武術。

2 武術與中國電影發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當時,人們習慣稱其為「武俠電影」。 武俠電影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第一次高潮。這個期間各種各類的武俠電影紛紛出現。

其武俠電影的急速發展,是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武俠小說等都有一定聯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並攝製成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歷史上人們也一直認為《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

當時紅極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其票房和社會人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以後的3年內,為滿足觀眾的要求,《火燒紅蓮寺》的續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連今日的美國巨片《蝙蝠俠ⅰ》、《蝙蝠俠ⅱ》、《蝙蝠俠ⅲ》都會感到汗顏。《火燒紅蓮寺》說的是,湖南的瀏陽和平江兩地為爭碼頭而引發械鬥,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侖派和崆峒派,以及紅蓮寺廟等。劇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燒紅蓮寺》的連續18集,事實上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以後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製作了兩集,從而使《火燒紅蓮寺》總共拍了20集。

在整個1929年至1931年期間,上海的50餘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餘部武俠電影,佔全部出產影片的60%。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中國電影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同時也導致了中國武俠電影第一次高潮的結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二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術動作片和言情電影一樣,成為支撐香港和台灣電影業的兩大支柱。在這期間,涌現了一批代表這個時期武術動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員與導演。如李小龍、洪金寶等及以後的成龍、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製片公司首先拍攝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之後,台灣地區也出現了武俠電影,如1960年台聯影片公司的《七劍十三俠》等。

1973年,中國武術動作片翻開了重要的一頁。《猛龍過江》,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認的遠征歐洲打入世界影壇,並獲得成功的武術動作影片。同年的《龍虎爭斗》是李小龍與美國好萊塢華納影業公司合資生產的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與國外電影公司合作的武術動作片。《死亡游戲》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影片,遺憾的是李小龍並沒有拍完這部電影就去世了。

此後,雖然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還繼續在生產,但作為群體性的武術動作片創作、拍攝、效應等逐步減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國電影的第三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首拍了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開了武術動作片的先聲。1982年由河南開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聯華電影聯合公司攝制的、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這期間,大量的武術動作片題材的影片誕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當》、《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時,武術動作片有了將動作片與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韻。

由中國內地所引發的武術動作片與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即相比較而言,在敘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現了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術動作片又有了一個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1993年《東方不敗》、《獅王爭霸》等對中國電影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間隔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燒紅蓮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連續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龍八部》等等,都對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有的武術動作片中,以出生於廣東佛山的黃飛鴻的武術生涯為題材的武術動作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從1949年的《黃飛鴻傳》至今,已有了100餘部關於黃飛鴻武術生涯的故事片。

3 武術動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個武術動作片中出現了許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從以下幾點探討。

3.1李小龍

在20世紀60至70年代期間,李小龍從武術的詠春拳開始創造截拳道,而後進入影視圈,轟動世界影壇。從而使中國武俠電影又進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龍作品有童年時期的作品《富貴浮雲》、《細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鴻》;1969年《丑聞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門》;1973年《猛龍過江》、《龍爭虎鬥》;1973年《死亡游戲》(未完)。

在李小龍的電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這部武術動作片,是由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所製作。該片成功塑造的中國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帶動了中國電影進入世界電影市場,主角李小龍由此而成為了一代國際電影巨星。

3.2 成龍

出生於1948年的成龍,數十年的從影使其成為全球的公眾人物。他的電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為他奠定了武術動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有《群龍譜》、《A計劃》、《蛇形刁手》、《奇跡》、《紅番區》、《霹靂火》、《簡單任務》、《我是誰》、《一個好人》、《尖峰時刻》等等。成龍1995年就獲得了香港浸會大學的榮譽社會學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國《時代》雜志,被評為十大電影佳片。成龍熱心於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尤其是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當形象大使。

3.3李連傑

1996年在英國倫敦舉行了「李連傑作品專輯展映」,出現了異常熱烈的哄動場面,反映了李連傑已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後在歐洲備受矚目的中國功夫明星。李連傑的武打動作,除了傳統的中國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萊塢的動作特技效果。李連傑成功地打入了德國、比利時、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

李連傑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華英雄》;1989年《龍在天涯》;1991年《黃飛鴻》;1992年《黃飛鴻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獅王爭霸》、《方世玉》、《太極張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將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連傑的身價隨著其名聲業越來越高,從1982年《少林寺》的數百元,到1996年香港龍祥電影公司與永勝娛樂公司簽下了《黑俠》、《黃飛鴻ⅵ》等三部片子,達到了3600萬港幣;而以後的影片也在千萬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當》中的司馬劍(趙長軍飾)、《塞外奇俠》中的卓已航(原文慶飾)、《武林志》中的東方旭(李俊峰飾)等。在眾多的武術動作影片中,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影片可以說是達到了武術動作之最。而飾演《黃飛鴻》的演員也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武術動作片名演員。如成龍、李連傑、洪金寶、元彬、甄子丹、趙文卓、王群、邱建國等;還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譚永麟、劉家輝、梁小龍等。在這其中《黃飛鴻》中的黃飛鴻(關德興飾)。1940年開始,關德興飾演《黃飛鴻》,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黃飛鴻》題材的電影。

4 中國武術動作電影的發展趨勢

從《定軍山》到《卧虎藏龍》再到2005年周星馳《功夫》、徐克的《七劍》的中國電影百年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俠電影的發展趨勢。

4.1重視電影節的評選與獎項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電影節有3000多個,而國際製片人協會承認的國際A級電影節一共是11個。在這林林總總的電影節中,其中奧斯卡是國際A級電影節中舉足輕重的國際電影節,同時也是商業性最強的電影節之一。中國的電影界對此十分重視與關注,如張藝謀近年來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劍指奧斯卡,而且都是與武術動作片有關的電影。

對於中國電影來講,奧斯卡不僅僅是一個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機會,更是一個爭奪世界電影市場的契機。參加奧斯卡,得獎不易,既使獲得提名也同樣具有意義。而如果獲得獎項,則對中國電影的整體形象提升和世界電影市場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2001年的73屆在奧斯卡的獎項,稱為中國武術功夫電影的《卧虎藏龍》再一次使中國武術動作片亮相全球影壇。《卧虎藏龍》是由李安導演的,李安有著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和美國的生活經歷。而整個劇組有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演員以及美國和馬來西亞的華人演員組成。在獲獎的時刻,輿論界稱其為「世界華人的電影藝術成就」。

在奧斯卡的獎項提名中,《卧虎藏龍》得到了10個獎項的提名。最終得到了最佳外語片獎、最佳美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原作音樂獎等4項大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國際A級電影節奧斯卡中的舉足輕重的獎項。

有意思的是,這部配英文字母的華語片還在美國引發了學中文的熱潮,甚至有的學校將《卧虎藏龍》劇本當教材用。

2005年,中國電影有了一個嶄新的評選活動——中國電影排行榜。排行榜4個項目,每個項目有5個提名。我們發現最佳製片人中的5部電影有2部是武術動作片,它們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個項目的提名。

4.2電影市場的票房價值杠桿

從票房價值來看,《卧虎藏龍》僅在北美就達到了近2 億美元的票房、台灣的會宇多媒體以8位數即千萬元的價格取得了《卧虎藏龍》全球獨家動畫版權、包括碟片和商業性合作的授權等,《卧虎藏龍》得到數億美元的收入是毫無疑問的。

同樣,《英雄》在2004年的7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之後,在美國兩個周末的票房達到了1800萬美元,最後在全球達到了1.7621億美元的票房奇跡,而《英雄》在國內的票房收入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權被「索尼經典」購買了以後,其票房突破了7200萬美元。來自影片發行方中影發行放映分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7月29日開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劍》,全國首個周末三天票房總計2600萬元人民幣,這個成績和《頭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時頭3天在東南亞已取得過4000萬的票房成績,發行負責人翁立表示,「從《七劍》的首周表現來看,總票房達到七八千萬難度不大。」因此《七劍》的中國電影排行榜估計也將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影排行榜以電影的票房收入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

4.3娛樂性的武術動作片將異軍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譽為2005年的中國「首部現代功夫喜劇」。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勵志等多種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繼韓國影視明星張娜拉的電視劇《明朗少女成功記》創下收視高峰,並捧紅了張娜拉的亞洲小天後地位之後的又一巨作。圈內人把其稱作是中國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記》。雖然由於檔期的原因,張娜拉最終未能出演此劇,但《我的功夫女友》將中國功夫與喜劇的結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許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該片,希望引進現代功夫喜劇《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進內地的首部電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動作、喜劇溫情於一體的武術動作電影。該片由成龍監制,「成家班」參加了全部的拍攝工作。總投資為4000萬元的《精武家庭》有驚險的跳樓場面和高難度的武打動作。

而香港另一武術動作片的明星洪金寶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劇功夫電影《龍威父子》。《龍威父子》取景於雲南和廣西一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壯觀的瀑布河流更襯托出了中國武術動作影片的傳奇色彩。

在2005年的賀歲片市場里,以周星馳為主演的,作為新年賀歲片的中國功夫電影《功夫》展現了「電腦功夫」和武術真功夫的結合。此外,影片使這賀歲功夫片不同於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資1.5個億港幣,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萊塢影片的經典段落,十分搶眼。

沉寂了3年以後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俠巨片《七劍》。該片目前拍攝完畢,已經於2005年7月29日與觀眾見面。

徐克認為,劍是兵器之王,象徵著中國武俠文化的精神,劍中蘊涵著俠義的風度和修養,並且有一種浪漫盪漾在其中,無論在攻擊時和防守時,你會發現那其中藏有哲學。關於劍,徐克認為有很多內容可以發展,一招一勢讓人們重新認識劍,劍不僅僅是一個打鬥的工具,它應該有七種精神,有七種顏色。

雖然《七劍》一直被稱為2005年最受期待的香港電影。但是,一部《琴魔》日前在香港試映後,有搶走《七劍》的風頭的趨勢。《琴魔》是一部古裝武術動作片,耗資數千萬,光道具「天音琴魔」就花費了10萬以上。業內人士評論,《七劍》和《琴魔》這兩部動作片的競爭,將帶動整個香港電影市場的進一步復甦。

4.4 武術與中國電影發展的互存互進

中國電影的發展離不開武術的源泉。武術的全球化宣傳與推廣離不開中國電影。在《定軍山》成功拍攝之後100年的中國電影風風雨雨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始終與中國武術發展互存互進。

20世紀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龍使世界認識了中國武術,形成了一個中國功夫的熱潮。

80年代,李連傑的《少林寺》掀起了全國的武術浪潮,據不完全的統計,在《少林寺》及其他武術動作片放映之後的數年內,全國的武術業余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竟達到了萬所之多,少林寺的所在地,河南登封地區有100餘家武術學校。其中有不乏規模較大和檔次較高的武術學校。比如塔溝武校的習武學生超過了萬人等。同時,全球的武術熱也再一次升起。

2001年獲得奧斯卡4項大獎的武術動作片《卧虎藏龍》,無論在全球電影界的影響力、票房收入的市場因素,還是在中國電影和中國武術的宣傳與推廣,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

在中國電影發展的100年中,武術動作片的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不僅僅有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地位,擴大電影的市場效應的作用,而且更有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橋梁作用和宏揚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電影進行宣傳,從而使中國走向世界,使世界認識中國。如奧斯卡、如嘎那、東京電影節等等是中國影片成為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再如電影《霍元甲》的放映,使無數國人為之傾倒,從而使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

中國電影是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橋梁,中國武術是中國電影發展的源泉。兩者的互存互進將永遠延續下去。

5 結語

武術是我國特有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其內容繁多,門派林立,表現形式多樣,具有極大的健身價值和技擊價值,同時更富於娛樂價值。電影正是反映人們的文化精神生活的一個體現,而武術動作電影又在電影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武術能夠與電影結合起來,共同促進雙方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