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摔東西電影片段
擴展閱讀
閣樓電影完整版 2025-09-08 05:29:11
這些韓國電影搞笑 2025-09-08 05:12:55
小姐電影完整版在線 2025-09-08 05:04:58

摔東西電影片段

發布時間: 2025-09-08 02:20:16

⑴ 90年代的電影講的是兩兄弟小時候被爸媽處罰而離家出走 然後兄弟在外面發生的事 。結局是兩兄弟後面上

千里難尋(1994)

該劇講述的是一對少年兄弟天天、歡歡在幼年時代對大海的渴望。在父母不斷爭吵和充斥著火葯味的的家庭環境中,兄弟倆最終決定離家出走去尋找他們渴望中美麗浩瀚的大海,但卻被人販子拐賣,在經歷眾多磨難之後終於與家人團聚。

本片的主演是兩位不滿十二歲的男孩,哥哥天天十一歲,弟弟歡歡只有九歲。故事的開始是因為爸爸在外面有了情人,因而每天媽媽都與爸爸在家裡爭吵,不但用各種尖酸的語言謾罵對方,還亂摔東西,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兩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每天膽戰心驚,無心學習。

忽然有一天,哥哥問弟弟:「歡歡,你喜歡大海嗎?」。

「喜歡,聽別人說大海好藍好美」。弟弟托著下巴,眼睛裡充滿渴望。

「那哥哥帶你去看大海好不好?」。

「好」。

於是,兄弟倆拿了一些簡單的行李,在父母的爭吵中,悄悄的離開家,踏上了尋找大海的征途。可夢想的實現又怎會如此容易,在路途上兄弟倆走失,哥哥天天在流浪一段時間後被人販子拐賣到一個沒有孩子的家庭,因不願當他們的孩子,整天與買主夫婦對峙。而年幼的歡歡卻被拐賣到大山裡一個貧窮且充滿暴力的家庭,每天不但要做飯、割草、放羊,還要忍受女主人的打罵。

他們的父母,在爭吵中回過神來後才發現孩子不見了。張貼尋人啟事,藉助電視尋找,卻仍然沒有任何音訊,此時兩人才後悔莫及。爸爸再也不管什麼情人了,媽媽也再不計較丈夫的過錯,兩人偎依在一起,整日茶飯不思,以淚洗面。

劇中的一些畫面至今讓我想起來都很心痛。片中歡歡被農家女主人用棍子打的滿院子跑,打完後還不給飯吃。

他們的父母連工作都停了,四處奔波去尋找孩子,也在歡歡所在的那個村子去過。在村子的土路上,他們開著車,神情哀傷,而歡歡正弓著腰在用力的推一輛裝滿麥子的架子車,就這樣,他們錯過了。

故事的最後,兩年後,通過公安局抓捕的人販子的供詞,他們終於找回了兩個孩子,相見的地方是在一間很大的房子里,夫妻倆進去後卻不見兩個孩子的蹤影。媽媽哭著說:「天天,歡歡,快出來,別在和媽媽捉迷藏了好嗎!」。但任憑怎麼叫就是不見兩個孩子的迴音,媽媽哭倒在爸爸的懷里,此時兩個孩子才從房間的沙發下鑽出來,陌生的望著他們,膽顫的拉著手向後退,他們已經被折磨的不成樣子,夫妻倆哭喊著奔過去抱住自己的孩子。

故事的結局是美麗的,夫妻倆和好如初,他們帶著兩個孩子去看他們夢想中的大海,我還記得片尾的那首主題歌:「大海為什麼藍又藍,海水為什麼咸又咸,平靜的大海為什麼起風浪,海邊的貝殼為什麼拾不完,啦…….只有到海邊去找答案,看海去,看海去,一直向東走,哪怕千里遠。」

⑵ 有個外國電影,主角名字翻譯成中文叫骨頭的一個地下拳手,

電影《血與骨》。

20世紀20年代,日本經濟正處於復甦後的上升期,大批勞工從濟州島前往大阪淘金。在那裡,朝鮮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社區,他們互相扶持平安度日。但是其中還有一個異類,甚至連黑道都畏懼三分。他就是性情粗暴的金俊平(北野武飾),這個孔武有力的男人,常常讓周圍的人陷入恐慌。

金俊平在魚糕工廠打工,工廠附近有一家居酒屋,老闆娘李英姬(鈴木京香飾)勉力維持著小店,還帶著一個不懂事的女兒。金俊平對老闆娘垂涎三尺,用武力強奸了她,並脅迫她和自己成婚。

不久,女兒花子、兒子正雄相繼誕生,但是兩人仍很疏離。金俊平每日大醉而歸,便打老婆、罵孩子、摔東西,鬧得全家恐懼、四鄰不安。



(2)摔東西電影片段擴展閱讀:

《血與骨》的鏡頭非常精緻,布景的搭建、燈光的打法都很「美」,這樣就凸顯出北野武演的那個惡魔父親的暴力格外膨脹、可怕。影片所表現的空間都特別封閉,在封閉的空間里總彌漫著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暴力的恐懼感,只有開場。

白衣飄飄的年代,載著年輕父親的大船駛向大阪的畫面,充滿著夢想,廣闊而開放。滿船韓國移民靠近日本海岸的時候,發出歡呼——這個場景在講述美國移民歷史的電影里常常看到。

人們望見自由女神像,如醉如痴,然而在《血與骨》里,人們望見的是煙囪林立。這預示這部影片沒有任何浪漫,只有被壓榨的生存。

⑶ 海倫凱勒的電影叫什麼

海倫凱勒的電影就叫《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是一部根據海倫凱勒生平故事改編創作的電影。海倫凱勒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也是一名偉大的女性,在聾啞盲的情況下,通過自身努力發表了14部著作。但童年時期的海倫凱勒卻是一個讓父母家人感到頭疼的小孩。

因為失去了視覺和聽覺,海倫沒有辦法感受真實的外在世界,她的內心是混亂和迷茫的,她的所有行為都是出於本能:一發脾氣就會動手摔東西,只有媽媽用糖才能讓她情緒平復、吃飯的時候從來不用餐具,而且是繞著餐桌,想吃誰盤里的就直接用手拿。

可以說兒童時期的海倫凱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父母和家人不知道怎麼對待她、不知道怎麼去安撫她的情緒、怎麼讓她懂事聽話,最後只能由著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幸運的是,海倫凱勒在她七歲那年,碰到了改變她一生的啟蒙老師。

老師並沒有寵著海倫,她知道這個女孩在迷茫混亂的世界裡生活了太久,需要有人帶她走出迷茫,而不是在同情和保護中愈發沉淪。

在電影中有一幕,老師教海倫用餐具吃飯,但是海倫非但沒有配合,反而扇了老師一巴掌,而老師也沒有慣著海倫,直接扇了回去。兩人就在餐桌上互相打臉,直到海倫主動停手。對於海倫凱勒而言,老師就是她的伯樂。老師堅持不懈的教導,讓世界上多了一名偉大的盲人女作家。

海倫凱勒的個人經歷

1880年6月27日,在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市常春藤巷出生。1882年2月,因突發的疾病猩紅熱喪失了視覺和聽覺。1887年3月3日,開始學習美式手語。1888年5月,受到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的接見。1894年10月,開始就讀於賴特—赫馬森聾人學校。

1896年10月,被劍橋女子學校錄取,為就讀哈佛大學女子學院做准備。1903年3月,創作自傳《我的一生》。1908年7月,出版文集《我感知的神奇世界》。1909年春,加入馬薩諸塞州社會黨。1918年1月,出版文集《走出黑暗》。

1927年10月,出版自傳《我的信仰》。1929年春,自傳《中流》出版。1932年12月,入選美國盲人基金會理事會。1933年,發表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1938年春,出版自傳《海倫·凱勒日記》。1955年12月,出版傳記《我的老師》。1968年6月1日,在睡夢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