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夜行:為什麼說是一部香艷、刺激、冷冽、凄美的韓國電影
引子}
記得在早稻田大學的面試的時候,一位早大的教授問我:你認為日本文學有什麼特點?
我的回答是:當你拿起一本日本的小說的時候,你不知道讀完這本小說後的自己的價值觀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作家們肆意描寫著性,謀殺,毒品以及病態的心。而這些真實存在的,我們故意說服自己去忽視的細節,往往在一衣帶水的文字里得到赤裸裸的暴露。日本作家們像是催眠師一樣,用他們的語言更改著我們對生活的認知與理解。世界在我們的眼中呈現了另外的一副模樣,它不光是美好的,它還摻雜著血淋淋的罪惡。這是世界的補全,也是人性的補全。
已經不需要我來提及川端康成,村上春樹,渡邊淳一這些響徹國內外的日本作家,單單是近幾年在中國掀起狂瀾的東野圭吾就足以詮釋。在我去日本留學之前的假期,每每逛到書店,總會看到最醒目的書架上滿滿的擺放著東野圭吾的各種小說。
也許很多很多年之後人們會忘記東野圭吾甚至其他日本作家的曾經鋪天蓋地的各種小說,但是一代代人過去,他們會記得一本《白夜行》。
初讀白夜行是在同名電視劇已經上演後很多年的一個高二的夏天,很厚的一本書,捨不得有絲毫間斷的讀完後,直到翻過最後一頁的時候感到了徹骨的冷。
白夜行電影上映前,各路人士對堀北真希擔當唐澤雪穗這一角色表示非常不看好,畢竟堀北尚年輕難以擔負這個角色。確實,堀北真希雖然算是新一代日本一線女演員中難以忽視的一個,但是放眼這姑娘的演繹生涯,無論是《野豬大改造》《花樣少男少女》《欺詐獵人》《Innocent Love》都難逃花瓶+迷迷糊糊的少女形象。也許深川榮洋導演看重的正是她的那種清純的容貌以及年輕的形象,而事實證明確實堀北為日本電影版白夜行吸收了很多男性觀眾,記得我1月29號那天去看首映的時候身邊的三個男孩子就是沖著堀北而去看電影的。對我來說,對堀北的印象一直不錯,小姑娘確實非常招人喜歡,生活中的堀北真希也的確就是那種迷迷糊糊的,坐電車也會站著睡著而坐過站的天然呆女孩。
可是唐澤雪穗絕對不是一個僅僅依靠漂亮的外表就可以詮釋的花瓶。唐澤是一個極其矛盾的個體,她本身是一個幼年因為母親不管不顧而遭到性騷擾的女孩,而被亮司救出來後,憑借著自己的巧言而被名門貴婦收養,一步一步利用身邊的人而有計劃的向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走去的女人。應該說讓白夜行無端增添一抹寒光的就是唐澤雪穗這個人物。從殺死自己的母親,幫亮司提供證詞,回答警察的詢問,到找鄰居開門並發現自己母親的屍體,這一切一切如同殺人慣犯一樣的縝密精細到每個細節的思維方式,竟然出自一個還在上小學的小女孩,簡直讓人不寒而慄。雪穗是一個非常懂得利用別人來達成自己野心的人,並且有仇必報而且手法兇殘。這些本性被掩飾在不正世事的恬然的外表下,暗藏殺機。
我必須要說,堀北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可以說比較准確的表現出了雪穗那種時時刻刻都在刻意隱忍的外表,雖然有的時候讓人感覺到有一點點面癱的感覺,但是很好的捕捉了雪穗即使在笑著也僅僅是皮笑肉不笑的那種偽裝。堀北姑娘其實最讓人喜歡的就是她的笑容,但是為了配合本片整體的氣氛和角色的性格,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那種燦爛的微笑。而唯一的一個雪穗真心的微笑是在片尾,暫且按下不表。
日劇白夜行非常失敗的篡改了結局,而我非常熱忱的早早訂好票來看此次的電影版首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本片真實的還原了東野圭吾的原版結局。雖然早在預告片的時候就已經看到雪穗那句經典的「我不認識他」,但是一連串的看到全片之後,經過了高良健吾上一幕和警官先生精彩的對手戲之後,看著堀北版的雪穗一步一步淡定的走到亮司的屍體前,面對著警官的哭訴,平靜的說出:「我不認識他」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堀北盡了全力去試圖演繹好雪穗的角色,她微微的眯起眼睛彷彿努力的剋制住面部的表情,幾乎用一種嘆息式的,自我催眠感覺的語氣說出了『私、知らない』而在她退後一步轉身離去的時候,我幾乎是死死的盯著堀北面部的表情,她用了一種緩慢的幾乎難以察覺的速度隨著自己的步伐在變換臉部的表情,從微微的眼神失焦到堅定的看向前方,從僵硬的嘴角慢慢的現出一絲淡淡的冷笑再轉變為溫和的笑容,這些極其微小的細節堀北處理的非常完美,至少在這一幕讓我可以毫不含糊的稱贊她的演技。{關於演員——船越英一郎}
看過很多船越英一郎大叔的配角戲,說實在的,在白夜行的熒幕上再次見到他只是覺得熟悉而已,但是在看過白夜行之後我想我會徹底的記住這個大叔。船越英一郎飾演的警官笹垣潤三是日劇乃至日影裡面常見的警探形象——被罪犯耍著玩。但是船越英一郎的警官形象卻讓我多了一分敬佩和感動。
很多人反饋說船越英一郎演的角色面癱,但是我的見解相反,可以說船越大叔是整部片子裡面演技最好的演員。他飾演的警官總是微笑著,讓人覺得那種微笑的全片中唯一可以看得見的一絲溫暖,但是那抹微笑總是很輕易的很細膩的被另外一種表情代替,那就是震驚。警官是整個故事的線索,因為他的窮追不舍而得以真相大白,他所發現的每個證據總是再將當年那件懸而未斷的案子推往一個他所不能接受的,同時也是觀者所不能接受的方向發展,所以,他總是在震驚,他總是在用一種『怎麼可能』的面孔推進著整個事件的發展。他所追尋的真相是要親手把罪名放置在一個他曾經審訊過的生活在暗無天日的恐懼中的少年身上,他所渴望得知的事實是要把這個冷酷的詭計歸功於一個他曾經以為單純可愛的純潔無辜的少女身上。也許整個片子裡面,最悲情的角色該屬於船越大叔,因為他所詮釋的是一個目睹著人性是如何的醜陋扭曲的觀者。於是最後的最後,警官再也無法保持這象徵希望的那抹微笑,他只能抱著亮司冰冷而殘損的屍體哭的心酸而悲哀。{關於演員——小男孩}
飾演亮司童年的孩子讓我彷彿看到了未來的一顆影視奇葩,雖然不知道這孩子的名字,但是無論是醫龍裡面的小心臟病人還是code blue裡面的黑田醫生的的兒子,都讓這個孩子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夜行里關於他的第一幕是警官先生到亮司房間求證,當他坐在旋轉的椅子上轉過身的時候,看慣了這個孩子各種生動的表情的我實在不能接受他那種異常陰暗的神色,雖然這孩子使勁為了追求陰暗的感覺而皺眉的動作,但是作為一個孩子來說,這已經非常好了。小男孩主要的戲份在揭露真相的那部分,歡樂的小學生活難得的成為這部電影裡面溫馨的一幕,亮司和雪穗的笑容綻放在美好的兒時生活中,直到亮司看到自己的爸爸牽走雪穗走往一個廢舊的大樓,此時小男孩眼中的焦慮和不安表現的非常生動。亮司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男孩顫抖的雙手保持著纂著剪刀的姿勢,滿眼的恐慌和不敢相信,下一秒男孩渙散的眼光轉到雪穗身上,他拚命的拉起雪穗的手把她推出大樓的門外,然後一點點的闔上了大門。雪穗努力的想要讓他和自己一起離開這里,但是男孩遙遙頭依然慢慢的闔上了門,就像是一個緩緩許下的承諾一樣,從此他把自己隱藏在見不得人的黑暗裡。小男孩飾演的亮司在闔上門後一邊哭著用水桶賭住大門,一邊哭著為自己用刀刺到但卻仍剩下一口氣的父親終結了生命,系好了腰帶。小男孩把一切的開始演出了一個成人演員才能表現的絕望。
正如我之前所言,我非常非常不喜歡日劇版本的白夜行,雖然可能電視劇更能容易的讓觀眾接受,但是我欣賞的這部日本版的白夜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它最大程度上的還原了原書本來的結構和結局。雖然進行了一定量的刪減但是完全忠於原作的結局使得整部片子具有了思考的空間和人性的分量。
電影所使用的色調近似於studio的感覺,近似於黑白但是又不全是黑白,可以分辨的出不同的顏色只不過渲染出了一種冷峻的效果。白夜行三個字出現在大屏幕上的時候非常像是樹立在田野間的慘白色的十字架,讓人覺得壓抑,而這感覺就像在讀東野圭吾的原著時的心情,明明眼前是是簡單的語句,卻好像在文字的背後蘊藏著讓人難以承受的景象。
將一本五百多頁的小說壓縮成一部電影並非易事,全片兩個多小時的長度已經到達了極限,但是還是不能避免的在影片中後部出現了拖沓的感覺,如果不是東野圭吾的重視讀者我想很難保證後半部分我不會睡著。
但是我還是要大言不慚的繼續重復的稱贊結尾的部分,由警官而娓娓道來的真相簡直讓人有行雲流水的酣暢只感,加之小童星的精彩演繹使得整個影片的高潮非常不同凡響。導演深川容洋對原著進行了適當的刪減,去掉了很多的人物,甚至將幾個人物的形象合並在一個角色的身上,但是我認為這種做法非但沒有破壞原著的感覺反而使得整本書搬到熒幕上後簡化了不必要的情節而留出時間來更加細膩的表現人物的情感,本片還運用了大量的人物的特寫從而突出了人物細微變幻的表情,這也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特點之一。有人說把軟體公司那部分全盤刪除並不合適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事實上軟體公司的那部分的刪節與否並不會構成對整個主線的影響,反而現在刪去軟體公司的本片顯得非常的自然流暢。
讓我充分感受到深川榮洋作為一個日本導演的感性是在他插入的原著所沒有的一個橋段裡面。這個小小的,可能總計不到5分鍾的片段,是長大後的雪穗和亮司唯一的面對面的交集,而導演將這個簡單的片段分割成了三個部分,當你在片尾終於將這三個片段看過之後,你就會頓時明白了何所謂「無望的守候」,還未察覺就已然淚下:第一個部分我們只看到亮司身著臟兮兮的工裝,不知面對著什麼淚流滿面的笑著,這個片段穿插的非常突兀,上一秒還淡然的離開典子死去公寓的他,為何漠然如他下一秒卻突然像情感爆發一樣?第二個部分是,雪穗在和未婚夫高宮挑選婚紗,雪穗穿上婚紗魅力非常,她非常優雅的看向站在玻璃窗旁的未婚夫高宮,高宮回以贊許的眼神。第三個部分是在最後的片尾,穿上婚紗的雪穗看向未婚夫後,慢慢的把視線輕輕調離了未婚夫身旁的玻璃窗外,窗外是穿著工人裝的亮司仰頭望著她,然後雪穗突然在一瞬間對著窗外的亮司綻放了笑顏,就像是曾經的那個單純的小姑娘,那笑容是那麼的溫暖而燦爛,窗外的亮司淚流滿面的笑著,也許很悲傷,也許很心酸,又也許真的在為她高興。是利用也好,是真心也罷,原來她曾經單單只為了他而那麼美麗的微笑過。
深川導演沒有像電視劇那樣強制性的改變了原著,而是順從著東野圭吾的意圖而鋪陳給觀眾一個開放性的結局,那愛情是否存在過已經不再重要,導演只是想用他的方式來解讀白夜行的真諦。
⑵ 電影《致青春》結局是什麼
電影《致青春》的最後,鄭微看到阮莞出了車禍,非常傷心,鄭微半夜去找林靜,希望能和林靜在一起。在發生了一夜情後,鄭微發現自己曾經要的愛從來沒有失去,便一心一意要和林靜在一起。
當鄭微問起了林靜過去的事情,鄭微知道了施潔的存在,她說了一句話,「我們愛自己勝過愛愛情」,他囑咐林靜好好珍惜施潔,然後便離開了林靜。
(2)電影結局女主穿著婚紗男主墳前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18歲的鄭微(楊子姍飾)終於如願考上青梅竹馬鄰家大哥哥林靜(韓庚飾)所在學校的鄰校,等她滿懷期冀地步入大學校園,卻遭遇打擊——林靜出國留學,杳無音信。
鄭微倍感失落,患難時刻與室友朱小北(劉雅瑟飾)、阮莞(江疏影飾)、黎維娟(張瑤飾)及師哥老張(包貝爾飾)結下深厚友誼。
鄭微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表面冷酷、內心善良的高材生,於是瘋狂地反擊演變為死纏爛打地追求,而陳孝正也終於在強攻之下繳械投降,歡喜冤家終成甜蜜戀人。
大四畢業之際鄭微的生活再次經受考驗:陳孝正迫於家庭壓力選擇出國留學,卻遲遲不敢告訴鄭微。感覺再次被欺騙的鄭微痛苦地離開陳孝正,卻遇到摟著新歡的許開陽。
⑶ 一部國外的電影,男主角從一個店裡出來後面就有一大堆的女生穿著婚紗去追男主角,請問那是什麼電影啊
單身漢這部電影中,男主人公傑克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擁有著光鮮的事業和無數的追求者。然而,在電影的一個場景里,傑克從一家服裝店出來時,卻遭遇了一群穿著婚紗的女性簇擁,她們都是來參加他的婚禮派對的。這些女性因為得知傑克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消息,紛紛打扮成新娘的模樣,前來迎接他。這一場景不僅增添了電影的戲劇性,也揭示了現代愛情觀的變化。
單身漢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愛情與責任的故事。傑克在電影中經歷了許多挑戰,包括處理與前女友的復合、應對家庭的壓力以及決定是否放棄自己追求的自由。電影通過傑克的故事,探討了個人幸福與社會期望之間的沖突。他面臨的選擇和掙扎,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復雜而真實的現代人物。
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定在繁華的城市中,展現了現代都市的生活面貌。通過傑克的故事,電影還探討了現代愛情觀的變化,比如女性不再只追求物質條件,而是更加註重精神上的契合和情感的交流。電影中的場景和對話,都充滿了幽默感和溫馨感,讓人在歡笑中思考。
單身漢不僅是一部輕松愉快的愛情喜劇,也是一部深入探討現代社會問題的電影。它通過幽默和溫馨的故事情節,展現了現代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影片中的角色和場景,都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群穿著婚紗的女性,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⑷ 香港電影 女的穿婚紗 墳墓
中文片名:天靈靈地靈靈 / 天地有情 / 猛鬼復仇
影片類型:恐怖/喜劇
上映日期:1986.08.01
片長:90分鍾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對白語言:普通話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導演:麥大傑
編劇:黃百嗚
動作設計:蘇沅峰
監制:石天,麥嘉
演職員表
鄭浩南 (飾 發型店老闆)
柏安妮 (飾 LiLi)
陳加玲 (飾 CiCi)
黃百鳴
徐貴櫻 (飾 女鬼艷桃紅)
小戽斗 (飾 大廈保安)
麥皓為
朱家麟
蘇沅峰
董衛廣
段鍾漳
張俊君
黃君潔
黃朝盟
江怡蓉
哈哈幾年前一群道士收了一群惡鬼封在一面鏡子里,被1個紅衣女鬼逃脫。幾年後那個地方蓋了高樓大廈,一個服裝店女店員開業時忘記買試衣鏡,好心的保衛便把地下室里那個鏡子借給了他們,於是引出了女鬼更把地獄中的群鬼惡鬼餓鬼猛鬼全放了出來於是搞到大廈雞犬不寧人畜不安。最後更把眾人捉往地獄吸血害命,最後更在捉鬼道士的幫助下終於重回人間消滅了作惡多端的女鬼和眾鬼...
⑸ 求一部國外的老電影 黑白的 一個女的准備結婚 老公走了 她穿著婚紗一直在等 把自己關在房子里
《孤星血淚》又叫《遠大前程》,我記得有這樣的情節吧。。。
導演: 大衛·里恩
編劇: 大衛·里恩 / Cecil McGivern / 羅納德·尼姆 / Kay Walsh / Anthony Havelock-Allan / 查爾斯·狄更斯
主演: 約翰·米爾斯 / Anthony Wager / Valerie Hobson / 簡·西蒙斯 / Bernard Miles / Francis L. Sullivan / Finlay Currie / Martita Hunt / 亞利克·基尼斯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46-12-26
片長: 118 分鍾
又名: 孤星血淚
遠大前程的劇情簡介 · · · · · ·
少年皮普(John Mills,Tony Wager 飾)父母雙亡,依靠姐姐與鐵匠姐夫生活,在閉塞的英國鄉下,皮普受到的只是粗暴的管教。臨近監獄的兩名犯人逃脫,皮普出於善良向其中一個提供了食物,盡管犯人很快歸案,但入獄前不忘提皮普開脫。不久附近豪宅內的哈維森小姐召皮普為自己服務,皮普一家視之為出頭的機會,怎料哈維森小姐年輕時被男人所傷,一心只想培養養女愛斯泰納(Valerie Hobson,Jean Simmons 飾)報復男人。
皮普很快步入了宿命般的鐵匠生活,不覺六年過去。一位神秘的資助人出錢令皮普進入上流社會,皮普經過在倫敦的學習脫胎換骨,然而他久久不能忘懷少年時的初戀愛斯泰納,幕後的資助人麥戈維奇——當年的逃犯——此時突然出現,皮普決意同麥戈維奇一起離開英國,但警察早已監視他們多時……
本片獲1948年奧斯卡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工設計獎。根據查爾斯·狄更斯同名小說改編。
⑹ 《婚紗》電影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婚紗》電影觀後感(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婚紗》電影觀後感1
我是流著眼淚看完《婚紗》這部韓國電影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身患絕症的單身母親帶著一個十來歲的女兒生活的故事。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或紛爭的矛盾沖突,全部都是一些生活當中平淡無奇的小細節,卻時時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當母親高雲知道自己活著的時間不多了,便開始想方設法與女兒曉珞多待一些時間,允許女兒逃學,甚至替女兒撒謊不去上課。電影在一種淡淡的講述中一次次地刺痛人心。有一天女兒終於爆發了。女兒有潔癖,不吃表哥弄臟了的食物,母親十分氣憤地說道:「你要一直這樣嗎?誰能容忍你這樣?誰?」
「媽媽。媽媽活久一點,容忍我這一切不就好了。單車,游戲機這些有什麼用,全都不要了。沒有了給我買這些東西的媽媽,不要!我不要!我就只有媽媽了!現在就已經開始想媽媽了。媽媽,為什麼老說要離開我?媽媽不要死!媽媽和我一起過。媽媽,拜託了,不要死。」
「媽媽錯了,媽媽會和曉珞一起過的,會和曉珞一起過的。對不起,我的女兒!」
看到這里,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真像人們說的那樣,看電影的時候唯一要帶的道具就是紙巾。
看完電影以後,總讓我想起很多。真的,這世界上能夠容忍我們的也就只有母親了。我的母親總是在為我辛辛苦苦地付出著,而我呢?卻一次又一次地讓母親傷心。我一閉眼,就彷彿回到了五年前:家庭的變故,我的叛逆,母親的傷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帶著我學舞蹈、學鋼琴,傾注了所有的心血。直到現在,小學老師的話還是會在耳畔響起:「你媽媽真的很不容易,為你把心都操碎了,你可要好好學習,不能讓媽媽傷心啊!」
曾經的我一度認為,母親是討厭我的,現在的我終於明白,母親只是對我要求嚴格,她只是單純地希望我可以更完美。
看著曉珞,我彷彿看見了五年前的自己,她能讓我感覺到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而又悲情,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電影看完了,它帶給我的不僅僅只有感動,還有一個深刻的道理:血濃於水。我看到一個女孩的成長,因為媽媽患了絕症,而一夜間長大,懂得諒解和分享。愛久見人心,經過歲月和人事變遷的磨煉,我們終會明白母親的一片苦心。母親,是這個世界上賦予我們生命的人,更是最愛我們的人!
《婚紗》電影觀後感2
看了幕電影——《婚紗》,本以為這是部愛情片子,看了一段之後才知道我的猜測是不對的,是一部親情催淚劇。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和她媽媽的故事,一開始小姑娘和班裡的同學關系搞得不好,也不認真學芭蕾舞,但小姑娘當知媽媽得病,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她知道她已經開始想媽媽了。小姑娘問媽媽有什麼願望,媽媽說:「我的願望就是可你看到我的寶貝有很多關系融洽的好同學,看你表演一次芭蕾舞。」小姑娘為了滿足媽媽的願望主動找鬧過別扭的同學道歉,努力學習芭蕾舞,實現了媽媽的願望,就在當天晚上,媽媽永遠的離開了她。小姑娘每次放學遇到雨總是有媽媽的出現,為她遮風擋雨,媽媽也總會嫌她為什麼出門不帶傘。但這部電影的最後一幕小姑娘帶了傘,媽媽已經遠去,永遠的離開了她,但小姑娘也學會了堅強,最後她那自信的微笑讓我明白這才叫堅強,這才叫愛。
我們總是在失去了一些東西後才會覺得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好好珍惜,不知道這是不是人的宿命。一次感動,一次成長,我們的生活百般離奇,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發生一些想不到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對待這些事情,讓我們的生活里少留一些遺憾。在我們的生命里總會遇見那麼幾個可歌可泣人,有時候讓我們笑的合不上嘴,有時候也讓我們哭的沒有了聲音。今天一女同學主動請我吃飯,給我買了份炒麵,做好後端到我的座位上,心裡有一些默默的感動,大學四年了,女同學請我吃過飯的我真記不起有誰,我好想好久沒有這么受過誰的關心,在她把炒麵端在我桌面上的那一剎那,我的心是感動的,原來有那麼一個人關系你是多麼的幸福。媽媽是最疼我們的,把最好的留給我們,不論我們犯多大的錯誤,在她那裡都能被原諒,好好愛我們的媽媽。
成長的感動不在於生命的長短,在於生命的堅強與美麗。人最美和最丑的地方是心靈。
《婚紗》電影觀後感3
《婚紗》是一部謳歌母愛之作,母親之一顰一蹙,舉手投足,每處細節像一汪水潭,淺淺又深深漾起粼波,一圈一圈,愛的圓暈罷。當腦海再度演繹回放,我突然在一拐愛與被愛轉換處駐足,堅定此隅可開奇葩,可感可嘆,作此文以記。
母親髙芸是一位婚紗設計師,工作之忙使其無暇照顧孩子。因此內心之愛往往被孩子冷冷的三言兩語所冰凍。但當女兒發現母親離大期之不遠時,才開始懂得主動愛母親。
一場悲劇,但卻終究因孩子的懂事而將不完整的逗號改成了句號,冥冥中啟發我們這一代子女該怎麼做。
因學習,一生中我們離開父母的時間是何等漫長,也許我們擁有幸福關懷下的童年,但不代表我們會沒了青年,成年,甚至懂得關愛他人的中年,老年;也許我們享受於愛的包圍,但不代表此種愛可伴隨到老,我們一生無慮;也許我們懂得他人,世間需要我們的關懷,懂得一句親昵的問候與感謝會帶給別人快樂,但不代表我們會如實做起,主動慷慨將愛贈予。
當愛的箏弦開始緊握在手心,我們邁開步伐,向前跑去時,風箏會飛得老高老高,深映在蔚藍的蒼穹,他們——被愛者會朝我們泯然一笑,於是微笑詮釋了愛別人是可以為自己帶來溫暖,帶來別樣的感動的。
將愛與被愛角色相轉換,像影片中的孩子曉珞那樣漸漸懂事主動,我們的生活也會更美滿充實七彩,於是再短的時間我們也會視其為一長長路程的愉快之旅。
當然,著眼於現實,我們可能不適合過多去愛,我們需要的多是父母之關懷,那麼珍惜罷,此愛,珍惜可帶來一生的無悔,也意味著滿足,也可帶來每刻之快樂。若我們珍惜,才可更好領悟那些深深淺淺藏在一個愛字里的蘊含,為去愛添色!
《婚紗》電影觀後感4
當我看完《婚紗》這部電影後,我感受頗深。在這部影片中,我感受到一個單親家庭里的一母親偉大的愛。
在這部影片中,媽媽是一個婚紗設計者,每天都很忙碌,沒有時間陪孩子,女兒因為沒有媽媽的愛護,經常是獨立一人,沒有朋友。當孩子的媽媽知道她歉女兒的太多,想要補償她是。但卻得了癌症,小女孩意識到可能會失去媽媽,於是她似乎忽然間長大了。早上起來,原來不會梳頭的她把頭梳好了,在走出家門的時候,她聽見媽媽在廁所里吐,他知道媽媽得了重病,但她又故作輕松的說道:「媽媽,你是不是又吃多了」。走的時候,眼睛卻是濕潤的。
為了完成媽媽的兩個心願:和小朋友們快樂的相處;看她跳一次芭蕾舞。她每天努力練習著他並不喜歡的芭蕾舞,和極不要好的同學道歉。但是,奇跡並沒有出現,當她早上起來時,他的媽媽卻去世了。但他卻以為媽媽只是累了,所以出去門外,想讓媽媽多休息一會兒。這是,醫生們來了,小女孩死活不讓他們進來,說媽媽需要休息。
雨又下了,小女孩依然是最後走出的教室。不過,這次他並沒有被雨淋濕,因為她帶了一隻傘,自己行走在雨中……
也許很多人會說:這個電影是編的,不是真實的。是啊,雖然電影不是真的。但是,這個電影的故事情節,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讓父母少操心。隨著工作壓力的提升,父母的壓力也隨之提高,雖然現在的生活便好了,但是他們還在辛苦的工作著。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少讓父母操心,減少不必要的壓力,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對我們這么好,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孝順他們,聽他們的話,照顧好自己,好好的生活,不讓他們操心。
《婚紗》電影觀後感5
澄澈的淚水在眼眶中涌動,大屏幕上那把小黃傘一點一點模糊起來,漸漸消失在我的視線里……
「沒有媽媽我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年僅六七歲的曉女主人公——曉珞,由於媽媽設計婚紗的工作過於繁忙沒有時間照顧她,從而導致了對媽媽沒有感情。曉珞從小沒有父親,不幸的是,曉珞的媽媽高芸不幸患上了絕症,她知道自己以前沒有好好疼孩子,所以想用自己的餘生讓曉珞感覺到愛。她努力地為曉珞付出:她每天擠出時間來陪曉珞玩;教曉珞騎單車;為曉珞做紫菜包飯;還陪曉珞過生日……這一切的一切,終於讓一開始並不領情的曉珞感動了。偶然的一次,曉珞得知媽媽在世上的時間不久了,但曉珞是個懂事的孩子,她每天依舊笑著面對媽媽,為了完成媽媽生前最後一個願望——看自己表演一場芭蕾,本來放棄了學習芭蕾的曉珞在短時間內努力練習芭蕾,為媽媽表演了一場精彩的芭蕾。而高芸也用自己的餘生為女兒做了一件獨一無二的婚紗。
電影中不僅彌漫著濃濃的母愛,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小主人公曉珞的堅強。
電影中下雨的三個鏡頭最令我感動。第一二次下雨,曉珞都沒有帶傘,在這時候,媽媽總會出現為曉珞撐起雨傘帶她回家。但第三次,曉珞的媽媽已經去世了,我以為曉珞肯定又忘記帶傘了,可是這次,曉珞從書包里抽出了一把小黃傘,獨自走在了雨中。看到這一幕,我的心猛地顫抖了,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對世事還沒有任何了解,卻要背負這么大的壓力,承擔這么多的痛苦,這是多麼堅強的一個靈魂啊!
可我又轉念一想,其實,或許也是因為她媽媽的`病危,曉珞才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吧!曉珞從小有潔癖,吃東西都要跟大家分開吃,因為好朋友喝了她的睡,她便與好朋友吵了架,後來因為她怕媽媽擔心自己,學會了與他人共享,與好朋友和解了;一開始曉珞放棄了學校芭蕾,也是為了完成媽媽的心願,曉珞又重新努力學習芭蕾;一開始曉珞上學從不知道帶傘,也是因為媽媽的離開,她學會了照顧自己。這不都是因為種種苦難,曉珞才得以改變,變得堅強嗎?
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父親去世,在外祖父家生活,親情的淡薄和親戚的傷害給他又笑的心靈留下了最初的傷口,高爾基出去打工,社會的人情冷漠又讓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困苦,但就是在這種殘暴的社會中,高爾基學會了堅強,變成了一個勇敢的青年,拜託了困苦,走向了幸福生活,試想,如果高爾基生在一個高官厚祿的家庭,他會不會也變得像當時的貴族一樣揮霍無度呢?
曉珞就是這樣,媽媽的病危讓她學會了在苦難中成長。其實我們也是一樣,在現在這種幸福按了的日子裡,我們太過於依賴父母所及預訂物質享受,或許在苦難中成長更能讓我們變得堅強。
「在苦難中成長……」我在心裡默念著,大屏幕上那把小黃傘有漸漸清晰起來,「雨天,別忘了帶上你的傘……」我深吸一口氣,揩幹了臉頰流淌的淚水。
是啊,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
《婚紗》電影觀後感6
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個容易被感動的人,總是容易被影視劇里那些感人的情節打動而流淚。隨著年齡的增長,來自於各個方面壓力的增加,內心其實非常害怕再去碰觸那些的東西,因為它們太柔軟,太容易把自己好不容易堆砌起來的看似堅強的外表,擊得粉碎。沒想到,在這個有點百無聊賴的星期天的午後,想靠看電影打發一下閑散時光的自己,竟然被這樣一部情節有些平淡的電影感覺動得一塌糊塗,淚流不止……
幾年前在看完韓劇《情定大飯店》後,就喜歡上了宋允兒,她那雙美麗的大眼睛靈動、清澈,她的美,總是透著更多的自然和知性。
在這部名為《婚紗》的電影中,宋允兒飾演的主人公高芸是一個婚紗設計師,丈夫已經去世,30多歲的她獨自帶著八—九歲的女兒曉珞生活。由於工作特別忙,分身乏術的她沒辦法像一般的媽媽那樣細致的照顧女兒的生活。但她盡自己所能的給女兒以補償:帶她吃喜歡的東西;買兩個人可以一起玩的游戲機;給她買可以用到四年級的單車;為了女兒第二天的郊遊,深夜做自己並不擅長做的紫菜包飯;在女兒因為下雨天無法按計劃出遊而感到失望時,開車帶女兒到很遠的不下雨的海邊盡興的玩;她竭盡所能的創造更多的親子時間,與女兒一起洗澡、嬉戲,跟女兒擠一個被窩……影片前半部分的這些母女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讓人感覺非常愉悅。但是高芸母親忌日那天她的突然暈倒,讓母女相處的幸福時光一下子進入了倒計時,她患上了不治之症……
女兒曉珞在影片開始的出場在雨天,她沒有聽媽媽的話,早上出門時沒有帶雨傘,只好在學校的門口給媽媽打電話讓她來接自己。曉珞是個性格有點孤僻的孩子,因為有潔癖,跟本來相處很好的同學關系變得緊張,也因為這個原因,她害怕去上芭蕾課,逃學到隔壁的跆拳道館「避難」。她一個人上學,一個人吃飯,等不到媽媽就一個人睡覺。在媽媽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之後,對她的未來特別擔心,希望她能改一改潔癖,與朋友們快樂相處,將來有一天正常的戀愛、結婚,有一個幸福人樂的人生。媽媽告訴女兒,自己不能照顧她到老太婆的時候……可女兒卻任性地說她可以一直自己一個人生活,即使沒有媽媽,也可以一個人過。而這個時候,女兒對媽媽的病一無所知,更不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她那不經意的回答,讓媽媽強忍著淚水。看到這里,眼淚已經不聽使喚的嘩嘩流下來……
女兒的生日,媽媽精心為女兒做好了開派對的准備,但女兒卻一個朋友也沒請來……為了不讓女兒難過,媽媽想盡一切辦法讓女兒高興,甚至提議帶女兒騎單車。也就是在這一天,在女兒因為媽媽的焦急而沖媽媽發脾氣後,女兒才發現,自己的媽媽病了。於是她每天細致的觀察媽媽的舉止,發現她每天要吃很多葯,還嘔吐得厲害。在向舅媽求證之後,女兒知道了媽媽病情的嚴重性,於是乎,這個頗有性格的、倔強的小女孩,彷彿在一夜之間長大了。她自己梳頭,還跟媽媽說自己很會梳;下雨天沒帶傘的時候,雖然盼望著媽媽的出現,但不會再打電話讓她來接。可就在女人遲疑地下決定沖進雨里時,媽媽在她的頭上撐起了一把森…
女兒明白,自己跟母親相處的日子越來越短,她配合著母親,珍惜著每一刻相處的時光;在睡醒的清晨,女兒要體會媽媽是否還有鼻息;她注視媽媽的每一個動作,害怕閉上眼睛,就再也看不到媽媽;媽媽結婚時沒有穿過婚紗,女兒提議媽媽穿上,而自己扮做紳士,與媽媽在鏡子前共舞;她為了達成媽媽的心願,克服自己的潔癖,主動跟同學和好,並苦練芭蕾,讓媽媽欣慰的看到了她的表演;她帶好多的同學到病房,讓媽媽知道自己有很多好朋友;她給電台寄去明信片,表達自己對媽媽最深切的愛,希望自己可以代媽媽忍受病痛……可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上天還是把媽媽帶走了,去了天國的爸爸那裡。從此媽媽跟女兒天人永隔,女兒再也享受不到媽媽的疼愛……但我們知道,那些愛,已經融入了女兒的血液,並陪伴著女兒一生一世。
這個影片之所以取名《婚紗》,除了女主人公的職業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媽媽高芸在離開人世之前,已經為女兒設計製作好了一件她自己最為滿意的婚紗。這件婚紗承載著一個母親對於孩子最深摯的愛和祝福,是母愛的最好物證。影片的結尾還是一個雨天,曉珞仍然是站在屋檐下,可是這一次,她雖然有期許,但媽媽來到她身邊的奇跡再也不可能發生,而她自己,似乎也養成了帶雨傘的習慣,一個人撐傘走進風雨里……
在影片的字幕部分,導演通過一個小小的視窗,讓我們看到了曉珞長大後,穿上媽媽做的婚紗露出幸福笑容的樣子……相信在天國里的媽媽,一定會欣慰的露出笑臉。
《婚紗》電影觀後感7
《婚紗》這部影片,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宏大的場景設計,整部影片全部由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串連而成。但影片卻通過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細節,讓我們產生對於很多問題的思考:親情、友情、愛情……可以說,這是一部相錄難得的好片,足以讓那些所謂的「大—片」汗顏。
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各個不同層面,我們無時無刻都要面對壓力與挑戰。很多時候,我們感嘆,人情淡了,人與人之間變得功利了。甚至於對待自己的父母,也因為工作忙碌或者境況不佳等種種原因,而疏於照顧,更別說跟父母貼心的聊天、靜靜地依偎,甚至不能好好地陪他們吃一頓飯……透過這部影片,似乎又把自己拉回到兒時,媽媽因為擔心自己生病而焦著的面孔重新清晰的浮現在自己的眼前……
不能等到即將失去的時候,才發現一切的一切如此的珍貴:父母那不計劃代價和回報的疼愛;與你生命有過交集的人的相互付出的友愛;曾經帶給你感動,讓你感覺幸福、痛苦、千腸百轉的戀愛……不必計較過往的得與失,那已經記入了歷史,再去糾纏誰是誰非已經毫無意義;人總是要向前走,我們無法把握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在生命的這一刻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讓遺憾留給明天……
《婚紗》中的媽媽和女兒那樣努力的生活,努力地帶給彼此最深切的關愛,讓我們透過她們的努力,懂得該更加珍惜自己的擁有和更加努力地生活……
《婚紗》電影觀後感8
早晨在短片吧,看了由優酷出品的微電影《嘻哈三部曲》,導演是盧正雨,一直覺得這個名字好熟,一查,星爺鐵粉!星爺導演的《西遊。降魔篇》,盧正雨是聯合編劇,更有分走了把龍套過癮。一下子,我對《嘻哈三部曲》興趣大了起來。我其實一向就特別欣賞那些有才華的人,更不用說一個能演能編能導的人了。
《婚紗照》這部微電影一開場的神父神似憨豆,樂壞我了,但結束時候的真愛,從始至終貫穿著周星馳常見的手段。盧正雨貌似宅男的形象,一直埋怨七年來妻子對自己不痛不癢關懷不夠,直到連環殺人狂讓這夫妻互相指責,最終說服他殺掉另一個,最終的反轉則是默默付出的妻子,對丈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實際行動證明真正的愛。
短片最後的一幕定在女主掐男主,男主拖著女主頭的畫面,這是犯人讓他倆做得那兩個造型,對於愛情,勾起的每一點回憶都是一種感動。
夫妻兩人的關系更是重中之重,自貌合神離到互相仇視到生死相與,本應該是跳躍的關系被導演詮釋得非常自然流暢。簡單的情節卻不是建立在莫須有的背景下。音樂很棒,台詞很有感覺:我告訴你了,我說完了。沒人跟你玩游戲,你去死吧。
鏡頭簡潔卻內容豐富,比如一直拍著蔡文靜的嘴旋轉著鏡頭,聽她講述;比如在車里蓋掉了外面的風景;比如盧正雨每回憶一段往事都使用幻想式簡潔鏡頭,絕不超出台詞的時間;比如和犯人「玩游戲」大部分都是台詞,但卻不會讓人覺得無聊,鏡頭方位都很不錯。
總之,這是我看到的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有愛情,有激動,有震撼,韓國電影真得很棒啊,和韓劇一樣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