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音樂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音樂電影排行榜前十名:《綠皮書》,《音樂之聲》,《悲慘世界》,《閃光少女》,《歌劇魅影》,《完美音調》,《愛樂之城》,《雨中曲》,《心靈奇旅》,《尋夢環游記》。
1、《綠皮書》
這部電影講述了保鏢托尼被聘用為古典鋼琴家唐的司機,跟著唐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出,一路南下,而在這其中,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麻煩,倆人在這個過程里,產生了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B. 原汁原味的秦腔民樂超震撼!推薦六部唱出了老陝血和淚的電影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
在我國陝西的關中及陝北地區流傳了兩種比較廣泛的音樂——秦腔和陝北民歌,這種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傳統歌謠,成了陝西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紅高粱》中的顛轎歌、酒神曲這些,在電影里響起,我們似乎能感受到陝北人民火辣、豪放、朴實的人性,對生命的熱愛和吶喊。
而這些民歌承載了多少往事,它們在電影中作為一種語言,給觀影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許多共鳴。
比如下面這六部經典之作。
1.《百鳥朝鳳》
類型: 劇情
導演: 吳天明
主演: 陶澤如 / 李岷城 / 嵇波 / 胡先煦 / 鄭偉
又名: Song of the Phoenix
「百鳥朝鳳」是一首著名的民間樂曲,流行於陝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雖有著不同版本,但基本旋律大同小異。該樂曲以嗩吶為主要演奏樂器,透過樂曲,彷彿能夠聽到布穀鳥、鷓鴣、燕子、山喳喳、藍雀、畫眉、百靈、藍臘嘴等鳥兒的叫聲,很有味道。
從表層看是寫的吹嗩吶,擔其主要的討論重點不在音樂,嗩吶只是個載體,打動我們的除了影片里平實樸素的敘事,並且還原了我所認識的陝西農村生活,西北農村那種貌似粗糲卻很詩意的生活。呈現出濃郁的鄉土氣息,為其他當代鄉土電影的創作者們成功作出了表率,吟唱出了最動人的田園牧歌。
《百鳥朝鳳》堅守的,正是一條與《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等一脈相承並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深化現實主義的電影發展道路。這正是在東西方文化八面來風的現實背景下,面對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東施效顰的「西化」鼓噪,依然葆有可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定力的體現。它是中國特色的電影創作的成果。
2.《紅高粱》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歷史 / 戰爭
導演: 張藝謀
主演: 姜文 / 鞏俐 / 滕汝駿 / 錢明 / 陳志剛
又名: Red Sorghum / Sorgo rojo
影片一開始就出現了迎親時的吹打樂——《顛轎歌》,採用了嗩吶腰鼓和人聲的組合。黃土地、黝黑的轎夫和熱烈的音樂結合在一起,渲染著生命的激情和黃土高原人們熱辣奔放、狂放的性情,展現了黃土高原人的真性情。
伙計們釀出新酒後在羅漢大哥的帶領下唱《酒神曲》,敬酒神同時也慶祝新酒釀成。伙計們唱得充滿激情,聲音高昂,唱出了伙計們釀出新酒的喜悅,也體現了陝北漢子的朴實、善良,還有一種高粱酒醇烈般的特質。
電影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這首曲子,它在電影中出現了很多次,每次出現都十分震撼人心。
電影中多次運用了富有陝北特色的民謠、小調,極具有開創性,是本電影的一大特色。它們作為劇中人物表達和宣洩情感的手段,或者是對生命意識的表現,又或者是對人物命運和情緒的體現。
3.《美姐》
導演: 郝傑
主演: 葉蘭 / 馮四 / 葛夏 / 馮雲 / 李玉琴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家庭
又名: 鐵蛋兒的情歌 / The Love Songs Of Tiedan
除了電影中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純美的愛情故事,音樂的民族性也是該電影吸引眾多關注的重要因素。在這部電影中,「二人台」這種地方小戲的大量使用既推動了電影情節的發展,也對電影情感的抒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人台」屬於地方小戲的一種,多流傳於河北、山西、內蒙古和陝西地區,表演者多為兩人,一人扮演丑角一人扮演女旦,所以稱之為「二人台」,其代表曲目《走西口》以委婉優美的唱腔流傳各地。
當鐵蛋的情人大女子遠嫁蒙古後,鐵蛋在一次醉酒後唱出東路《走西口》,他運用了散板的類似於念唱的哭腔形式,夾雜著「甩腔」的藝術,在這段音樂中多由大跳音程組成、音樂張弛相間、用頭腔共鳴表現失去摯愛之情,悲痛欲絕地唱出了對愛情的絕望,其哭嚎的訴怨使得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4.《白鹿原》
導演: 王全安
主演: 張豐毅 / 張雨綺 / 段奕宏 / 吳剛 / 劉威
類型: 劇情 / 歷史
又名: White Deer Plain / Bailu Place
電影《白鹿原》中出現的陝西地方曲藝有老腔《將令一聲震山川》《世相》以及皮影戲《桃花源》,三者在電影中所發揮的作用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這些具有悠久發展歷史的陝西地方曲藝能夠使觀眾感受到別樣的風情,通過與電影內容的融合也能夠使觀眾感受到陝西地方曲藝獨特的魅力以及其中飽含的厚重的滄桑感。
老腔《將令一聲震山川》是陝西曲藝中最為典型的秦腔調式,使電影畫面與曲藝本身互相彰顯,烘托出了那種典型環境中以黑娃這種倔強、桀驁、執著而又叛逆的典型性格的藝術魅力。
5.《邊走邊唱》
導演: 陳凱歌
主演: 劉仲元 / 許晴 / 黃磊 / 馬羚
類型: 劇情
又名: 斷了的弦 / Life on a String / 命若琴弦
盲人歌手用琴聲和音樂構建著一個光明的未來,這個世界又建築在謊言的基礎上。這是陳凱歌試圖從一個簡單的生命渴望和民間故事,對黃河、黃土高原和民族性格的思考,再次闡述一個世界的真相的影片。影片具有的悲憫氣息和寓言式的故事,表現出陳凱歌的對社會和過去的深沉反思,也是對一個過去的世界的關注。
影片中但凡出現歌唱的情節,都顯得十分戲劇化、儀式化。比如神神在片中的兩次深夜演出,萬千火把中的他被放置在舞台的最中心,造型感極強,讓我們看後印象深刻。村民們恭敬地圍繞著他,用心地傾聽著他,本身說書就是一種表演藝術,這些村民就是戲劇演出的觀眾,神神就是戲劇演出的主角。
6.《黃土地》
導演: 陳凱歌
主演: 薛白 / 王學圻 / 譚托 / 劉強
影片《黃土地》翠巧對新民歌的認識過程來表現了反對舊社會惡劣習俗,倡導文明新傳統的主題,而電影中的音樂作為載體,不但呼應了這個主題,更加深化了這個主題,表達了落後、愚昧的舊社會習俗必然會被新的文明的習俗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每次當影片中響起鐮刀斧頭歌,都有一層新的含義。
《黃》作為一部反映陝北人民的影片,很好的表現出了屬於陝北人民讀有的那種淳樸與粗獷。而很好體現這種風格的就是當地特有的信天游以及簡單的嗩吶和鼓的曲調。增加了影片中對黃土高原地區環境與人文的表現力,渲染了一種空曠、豪邁而又略顯悲涼的氛圍。
如影片中出現的嬌轉悠揚的嗩吶聲即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又與影片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的相結合,增加了畫面原由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影片中出現大量的陝北民歌,不僅與前文相照應,也充分顯出陝北這塊革命老區處處充滿著文化風俗,有民族特色,人們所唱的民歌都符合場景,也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在背景方面,採用陝北地區,更突出反映陝北生活習俗,更易貼近大自然,貼近生活。
C. 不得不看的音樂片有哪些
先推薦四部老音樂片,每一部都是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
《音樂之聲》
迪士尼經典故事改編,故事內容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美女貝兒與被詛咒的王子「野獸」之間的愛情故事。女主艾瑪斯通表現很出彩,歌聲也很美。
D. 電影百鳥朝鳳的觀後感
《百鳥朝鳳》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百鳥朝鳳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百鳥朝鳳的觀後感1
嗩吶,在現在已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種古老的民樂逐漸被西洋樂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嗩吶曲,在看過一部電影後,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裡,那就是——《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講述了游天鳴自小拜師學嗩吶的故事。從電影開頭嗩吶的光輝歲月,到最後的逐漸沒落,無不讓人感動。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則是電影的尾聲,一位老者,手拿嗩吶坐在家門前的台階上演奏著,有一對年輕女孩走了過去,還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塊錢,這多麼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嗩吶技藝極好,可是,曾經無比光輝的嗩吶技藝,如今,卻只能用來像乞丐一樣討錢,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顧電影的開頭,二十幾年前的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為紅白喜事伴奏,多麼光輝,多麼光榮啊!可如今,有誰還尊重我們嗩吶匠?沒有。我們自己的東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這么被人給遺忘拋棄。而這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那些西洋樂曲新鮮,有趣,可我認為這並不值得我們為其放棄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而對於那些趕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問你們幾句,你們從哪裡來?你們記得自己的根嗎?
我認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鮮,有趣,但是,我們要時刻記得,不能夠本末倒置,不能忘記我們作為中國人,要將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要像游天鳴一樣,將屬於我們的文化時刻記起,烙印在心頭,有著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信念。
嗩吶匠只不過是滄海一栗,它反映了現代人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卻任由別人將自己的東西拿走。我們不能像電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鳴和他的師傅一樣,將中國文化傳給我們的後代。
百鳥朝鳳,唯有堅持方能成鳳。要學習電影里的嗩吶匠們,傳承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的堅持。
百鳥朝鳳的觀後感2
今年寒假,我隨媽媽又重溫觀看了吳天明導演的電影—《百鳥朝鳳》。記得初次觀看是在上學期音樂課上,老師和我們講述了我國最古老的民樂—嗩吶。這部電影令我感觸很深,它講述了民間嗩吶的傳承。
無雙鎮民間藝人焦三爺是位吹嗩吶的高手,方圓幾百里只有他會吹百鳥朝鳳,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的嗩吶曲。但焦三爺老了,他需要一位出色的年輕人將嗩吶傳承下去,而淳樸踏實的徒弟游天鳴在歷經辛苦,努力學藝之後,繼承了師傅衣缽。可好景不長,隨著西洋樂器的出現,嗩吶逐漸被取代,讓人心中十分酸楚。游天鳴在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的艱難生活中仍然堅守著嗩吶,強悍得令人心碎,又脆弱得讓人心疼。
在時代的變遷下,傳統藝術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更多的人選擇了西洋音樂。時代的年輪下,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沉澱在歷史長河中,像焦三爺這樣的匠人漸漸走遠,這樣樸素有傲骨的傳承文明之人,如今又有多少?嗩吶,也許現在已無人願為它奉獻了,那些死死守住這份藝術的人,也只能隨波逐流,或跟隨他們心中的傳統和傲骨,被新的潮流,漸漸沖遠。
電影的最後,焦三爺臨終前對游天鳴說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我死後吹四台就足夠了。但是,最後,在焦三爺墳前吹嗩吶的竟只有游天鳴一人了,百鳥朝鳳凄婉的聲音伴著嗚咽的風聲,飄飄渺渺,悲傷與凄涼,在嗩吶的笛眼中潮起潮落。百鳥朝鳳,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讓我理解一個老匠人的執著和精神的傳承。
百鳥朝鳳的觀後感3
作家三毛說:「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有夢想可追,是幸福的,因為心會跟著夢想一直在路上,即使是苦難,也是沿途最亮麗的風景。
媽媽常會陪著我看電影,她說:「你總能從電影里看到自己,然後便慢慢地跟著影片里的人物一起長大。」從小,夢想就是個遙遠的名字,就像太空與星際間的距離一樣。昨晚,在淚花與抽搐聲中,我第一次感覺到夢想原來可以這么真實,這么有力度。房間里媽媽眼含熱淚地看著電影《百鳥朝鳳》,連中途的廣告也不缺席,唯恐錯過了那些逐夢的細節。故事很簡單,但逐夢的細節卻感人肺腑。
故事圍繞嗩吶展開,吳天明為了父親未完成的夢想,歷經千辛萬苦去拜師學藝,並憑著德行和刻苦,接過了焦三爺的衣缽。焦三爺的祖祖輩輩都是吹嗩吶的高手,是一群能將嗩吶「吹到骨頭縫里」的藝匠。為了將吹嗩吶的`夢想延續下去,焦三爺嘔心瀝血。當游家班的人紛紛去省城打工時,他怒火中燒,幫天明四處尋回弟子;在村長葬禮上,他帶病為天明撐場子,並在吹《百鳥朝鳳》時,吐血倒地,起身後,又勁頭十足地為天明擂鼓伴奏;查出肺癌後,他忍痛賣了自家的牛,讓天明去置辦新的嗩吶等樂器;臨死時,申遺的縣領導來訪。焦三爺用一生在堅持並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所幸的是,嗩吶的夢想還在,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歇,天明在焦三爺的墓前深情地吹著《百鳥朝鳳》,嗩吶聲聲,響徹街坊巷陌,它在很多人的心裡活著。
媽媽看後,感慨了許久。她說,江西的兩位舅公公也是吹嗩吶的,不過他們純屬於喜愛,為了這夢想,他們在家裡不斷地練習,練到一定火候了,就有人請他們去吹喜宴和白事。後來這種傳統的技藝大家不稀罕了,舅公公就外出打工了。然而,嗩吶的夢想總會時不時地冒出來……現在,兩位舅公公又開始玩起嗩吶來了,媽媽說,家鄉搞新農村建設,組織了一支鄉村樂隊,讓舅公公的嗩吶在各鄉鎮間巡迴演出……此時,我彷彿聽見了夢想撥節的聲響。
夢想是蝴蝶的翅膀,有了它才有了翩翩起舞的舞姿。心懷夢想,就算細若微塵,也會有讓人驚艷的崛起。朋友,如果你的夢想在藍天,那就向上飛;如果你的夢想在遠方,那就往前走。
百鳥朝鳳的觀後感4
「我向師父發過誓的。」——《百鳥朝鳳》
華北的黃土地,日光強烈,蘆葦叢隨風盪啊盪,少年握著一根比他還高出半個身子的竹竿,執著著把河裡的水吸上來,額頭沁出幾滴汗珠滾落下來。
「能夠傳承這門技藝的人,一定要藝品好,德行高。」
而上天卻並沒有賜給小天鳴吹嗩吶的天賦,為此他也必須要花費更多努力去實現父親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夜晚的院落里,小少年坐在涼席上聽父親講嗩吶的最高境界便是《百鳥朝鳳》時,無形加在肩上的擔子,和眼神里隱約放出的光芒。
日復一日的到蘆葦叢里去練習吸河水,幫師母下地幹活,忍受師父的責罵和離家的思念,當小師弟來的那個晚上無意間問起「吹嗩吶好玩嗎?」得到的答復也只是一句「我還沒摸過嗩吶呢。」之後的日子裡更是只能在院落里看著師父帶著有天賦的小師弟去各個莊子接活,連塵封已久箱子里取出的嗩吶都沒有他的那一份。於是小少年打包好行李偷跑回了家,剛踏進院門的那一刻卻聽到了父親與村人的對話——「我們家天鳴可厲害,他師父還說過幾天要教他吹那個《百鳥朝鳳》哩。」少年便一言不發的回到師父家,繼續在日復一日的無奈中堅持。
多年之後酒醉的師父問起「你知道我為啥把嗩吶傳給你不?是因為你剛來那時,你父親摔倒了,你扶他起來,眼裡那一滴眼淚。」
而後時代的進步,老祖宗傳下來的接師禮規矩被打破被遺忘,紅白喜事中的嗩吶聲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西洋樂器的聲音。生計與傳承,師父與家業,天鳴在勸他放棄嗩吶的聲音中,握著嗩吶的手卻一直緊緊地不曾放開。
影片的最後,師父的墓前只剩天鳴一人。沒有四台,更沒有百鳥朝鳳的排場,只有天鳴一人在墓前吹起了百鳥朝鳳的調子。師父坐在太師椅上,而後起身,轉身離去,消失在山林間,彷彿也暗示著故事的結局。
故事的情節沒有一波三折與波瀾起伏,緩緩的敘述著這個時代里民俗文化面臨滅絕危險的無奈。沒有淚點卻像在人的心口壓上了一塊大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僅僅憑借那句「我向師父發過誓的。」便一路堅持下來,師父或許也看到了他骨子裡流淌的血液,是滾燙的,他會堅守這這曲嗩吶將其傳下去的。
有太多人說為了影片的票房下跪不值得,太做作。而影片里敘述的不僅是天鳴的無奈,也是導演的無奈,更是一個時代的無奈。缺少了華服與明星的電影早已失去了市場,而導演卻堅持拍攝了這部影片,也憑借著志願團隊和各大媒體的努力最終將其放上銀幕。可上映一周的時間內全國各地的影院排片寥寥無幾,首映日的票房更是只有五十萬,製片人為此跪求各影院排片,難道真的是為了金錢嗎?為的不是可喜的票房,而是那份傳承,不僅是嗩吶這一件民俗樂器,還有數以千計的民俗文化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沖去,要傳承的更是這一種注重德行、堅守,嚴謹細致,堅持老祖宗對於匠人的尊重的規矩的「工匠精神」。
沒有人能夠保證在各種文化的傳播與融合中,在這個快節奏時代的沖刷下,嗩吶的聲音是否會真的從耳畔漸漸消失褪去。而《百鳥朝鳳》也在我們即將遺忘那些民俗文化的今天,拂去了灰塵揭開了塵封的幕布,喚醒了人們內心對於「傳承」一次的註解,提醒著人們,它們不該失傳,它們不能失傳。
百鳥朝鳳的觀後感5
今天,我和老媽觀看了電影《百鳥朝鳳》,它令我回味無窮。
《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叫做游天鳴的小男孩拜師學吹嗩吶的故事。天鳴學的頭兩個月里,師父叫他天天去水灣里用竹竿吸水,吸不上來水就不給吃飽飯。後來,師父又收了一個小徒弟叫藍玉。雖然天鳴每天都刻苦練習,但師傅總是帶著藍玉出去見世面,並且也先叫藍玉吹嗩吶。原來,這是師父在一步步地考驗天鳴,看他是否具備當接班人的品質。終於,天鳴也可以學嗩吶了!他更加勤奮刻苦,學著用嗩吶吹出各種鳥兒叫的聲音,真是活靈活現。在傳聲大會上,師父點名要教給天鳴吹《百鳥朝鳳》。要知道,這首《百鳥朝鳳》可不是一般人能學的,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受用得起!後來,天鳴長大了,師父正式把嗩吶班子交到他的手裡,原來的「焦家班」變成了「游家班」。但是經濟大潮卻來了,游家班歷經坎坷,路子越走越難,眼見著就要散夥。天鳴和師父急了,做了最大的努力。雨後彩虹現,嗩吶要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就在這個時候,師傅卻得絕症過世了。於是,天鳴在師父的墓前吹起嗩吶,為師父送行......
看了這部電影,我很受感動。師父非常負責任,既嚴厲又溫和;小天鳴很有決心,有毅力,勝不驕敗不餒;師娘也把天鳴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心和疼愛。嗩吶能夠傳承下來也真是不容易,學的時間長,很辛苦,既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對意志力和人品的考驗。我認為,這部電影比嗩吶更珍貴,更加值得收藏。感謝拍這個電影的人!
出電影院的時候,空中還飄著小雨,但是太陽已經出來了,一條巨大的彩虹橫亘天際。好長、好美的彩虹啊!好多人都忍不住驚嘆。我想,這是就是意味著影片里最後師父走進了彩虹?或者預示著「只要努力不放棄,就能見到彩虹」呢?總之,我覺得這彩虹為這次觀看《百鳥朝鳳》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