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焦裕祿結尾文字概述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這句話細察其意,就是強調領導者要多動腦筋,重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這樣,方能取得指導工作的發言權,擬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方針,說出令人折服的道理。焦裕祿的這句話,強調的不僅是領導幹部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種求真務實精神。 焦裕祿對同志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幹部不領,百姓掉井;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面臨許許多多的新挑戰新考驗。只有像焦裕祿那樣,繼續保持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身先士卒的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腳踏實地,心無旁騖,堅定信念,奮力進取,才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些。
❷ 焦裕祿電影簡介
《焦裕祿》講述了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工作期間,帶領全縣幹部群眾治理風沙、水澇、鹽鹼「三害」的故事。
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縣走馬上任。他看到外出逃荒的飢民,成群結隊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為改變蘭考貧窮落後的面貌,焦裕祿立即深入基層,制訂出治理肆虐蘭考百年之久三害方案。
這時,上級調來的救災物資運到蘭考,負責發放工作的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榮先卻坐視不管。焦裕祿主動率領縣委幹部去火車站卸貨、發貨,招致吳榮先的不滿。
不久,地委趙專員親赴蘭考,宣布調整縣委領導班子,任命焦裕祿為縣委書記。焦裕祿不顧肝臟經常脹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線堅持工作,領導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深得群眾擁戴。不久,縣園藝場老場長由於過度操勞,活活累死,使焦裕祿受到極大震動。
為改變基層幹部長期缺油少糧的狀況,焦裕祿決定為他們增加口糧配給。不料有人在吳榮先的指使下借題發揮,向地委告狀。趙專員率調查組赴蘭考了解實情。數百群眾堵住會議室大門,為焦書記鳴冤叫屈,使吳榮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為泡影。
蘭考又遇特大水災。焦裕祿強忍肝痛,始終堅持在抗災第一線。終近十萬群眾自願趕來,組成一支浩盪的送葬隊伍,將焦裕祿的骨灰送回蘭考。
《焦裕祿》是由王冀邢執導的一部劇情片,由李雪健、李仁堂、周宗印等人主演,於1990年01月0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焦裕祿》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時代劇,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該片通過對焦裕祿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的塑造,生動的展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❸ 請推薦幾部類似「焦裕祿」「紅旗渠」等立志影片
電影《焦裕祿》製片公司:峨嵋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份:1990年
導演:王冀邢
主演:李雪健
李仁堂
梁 音
獲獎記錄:1991年獲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李雪健),第十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李雪健),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年優秀影片獎。
劇情:風沙、水澇、鹽鹼等「三害」困擾蘭考地區,焦裕祿受上級委派,來到這里擔任縣委書記。為了根治「三害」,盡快幫助群眾脫貧,焦裕祿到蘭考後馬上深入調查,制訂治理方案。但救災物資運到蘭考,焦裕祿主動率領縣委幹部去火車站卸貨、發貨,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榮先對本應完成的工作坐視不管,還對焦裕祿帶頭工作感到不滿。縣園藝場老場長被活活累死,焦裕祿很受震動,決定為基層幹部增加口糧配給,但有人卻在吳榮先的指使下向地委告狀。上級前來了解情況,幾百名群眾堵住會議室大門,為焦裕祿鳴冤叫屈。不久,蘭考又遇特大水災,焦裕祿強忍肝痛,沖在搶險救災第一線。但因長期操勞過度,焦裕祿的肝病持續惡化,於1964年5月14日晨病逝。他的遺體被安葬在了黃河故道的沙丘上,近十萬群眾自發為他送葬,以表達對這位好書記的敬愛、懷念之情。